信托過渡期資管新規:通道業務區別對待,不合規存量逐步壓縮
近日,為加強信托業務監管,推進資管新規下過渡期內整改工作,由銀保監會制定的《關於加強規範資產管理業務過渡期內信托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已下發到地方銀監局。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表示,《通知》的最大亮點是監管部門在基於專業研判的基礎上,針對信托行業貫徹和落實資管新規的具體的部署和安排,按照信托分類的不同,界定了不同監管口徑和尺度。特別是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沒有按照資金信托監管口徑“一刀切”,說明了監管部門對促進信托公司回歸信托本源的立場和政策導向。
信托資深研究員袁吉偉表示,這次銀保監會針對信托業務的通知與資管新規一脈相承,強調了嚴格落實資管新規的要求,對於通道業務、存量業務的整改等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
此前有消息稱,《通知》在征求意見時期對事務管理類業務進行了“善意、惡意”的劃分,即規定善意的事務管理類業務可以開展,惡意的事務管理類業務不能開展。但實際上,《通知》並未出現相關規定。
區別對待事務管理類信托業務
對於事務管理類信托業務,《通知》稱,要區別對待,嚴控為委托人監管套利、違法違規提供便利的事務管理類信托業務,支持信托公司開展符合監管要求、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事務管理類信托業務。
《通知》還稱,督促信托公司依法合規開展財產權信托業務,以財產權信托的名義開展資金信托業務的,適用於《通知》。以信托產品或其他資產管理產品作為受讓方受讓信托受益權的業務,則視同資產管理產品嵌套業務,投資於依據金融管理部門頒布規則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除外。
袁吉偉稱,《通知》強調了支持符合監管要求的事務管理信托業務發展,這與資管新規的內在精神是一致的,只是資管新規強調了資管產品嵌套,與年初的完全暫停通道業務的監管態度相比,有一定緩和。有利於恢複部分通道類業務,進而推動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另外,袁吉偉表示,監管部門是鼓勵財產權信托的,不過是要求真正的財產權信托,而不是資金信托模式的財產權,但考慮到我國信托財產登記困難大、缺乏稅收政策,想要開展真正的財產權信托非常難。
邢成認為,文件並沒有“放開全部通道業務、放開部分通道業務、放開善意通道業務”的字樣和含義。雖然提到了“鼓勵事務管理類信托的業務”,但是事務管理類信托不等同於通道業務。
如何理解事務管理類信托?邢成認為,其實它是一個很正面的含義,譬如家族信托中的財產傳承、子女教育、財產安全保障、財產分割等一系列財富管理信托業務都屬於事務管理類信托。事務管理類業務是信托回歸本源和實質性轉型創新的主要方向,不能把事務管理型信托曲解通道業務。
此外,根據《通知》,公益(慈善)信托、家族信托不適用於此文件相關規定,家族信托財產金額或價值不低於1000萬元。單純以追求信托財產保值增值為主要信托目的,具有專戶理財性質和資產管理屬性的而信托業務不屬於家族信托。
某信托公司家族信托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通知》主要有兩個重要的指引:一個是明確家族信托和資管產品、專戶投資的區別,除了資產配置,家族信托應該有資產保護和財富傳承功能。二是明確1000萬以上規模的家族信托不適用。這兩點對引導市場充分發揮信托的本源功能,以及充分發揮家族信托的資產配置功能以更有效支持財富傳承目標,有重要的指引和促進作用。
壓縮存續不合規產品
《通知》稱,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信托公司可以發行存量老產品對接,也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到期日不晚於2020年底的新資產,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不過,老產品的整體規模應當控制在截至2018年4月30日的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不符合指導意見相關要求的存量信托產品應當在過渡期內逐筆有序壓縮遞減至符合監管要求。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存續違反《通知》規定的信托產品。
袁吉偉表示,老產品可以投資新產品,但是要控制期限,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後續逐步壓縮存續不合規產品還是要逐步壓縮規模,這里的難度在於存續產品的超長期限以及不良資產處置。
邢成認為,在“老產品的整體規模應當控制在截至2018年4月30日的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這一規則下,自此信托公司擴大規模、粗狂型的增長方式被監管部門徹底的關上大門。
此外,《通知》還明確信托受益權屬於嵌套。邢成表示,這是為了防止信托公司盲目的開展債權型信托、貸款型信托。在這一背景下,信托公司應由傳統的債權、貸款的模式,向股權投資轉型,加大業務的技術含量、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
制定過渡期整改計劃
《通知》要求,各銀監局信托監管處室要督促信托公司對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存量信托產品全面摸底排查,按照產品類別逐筆建立臺賬,自主有序確定整改計劃,明確整改清理目標、步驟、進度、責任人及具體整改措施,審慎評估風險影響,認真制定過渡期內整改計劃。
整改計劃應於2018年9月15日前報送至屬地銀監局,各銀監局信托監管處室逐項審核後於9月30日前報送至信托部。信托公司風險防控預案應於2018年10月15日前報送至屬地銀監局,各銀監局信托監管處室於2018年10月30日前報送至信托部。
袁吉偉稱,要求信托公司評估過渡內的潛在風險,制定風險防控預案,也體現了監管對於平穩推進資管新規的新思路。監管制度需進一步完善,一是解釋清估值、打破剛兌等問題的實際操作,二是彌補財產權信托、事務管理類信托等業務沒有缺乏明確制度規定的不足。
“從信托公司看,應重視資金信托、家族信托、財產權信托的均衡發展,更加註重發揮信托制度優勢,服務高凈值客戶,服務實體經濟,適應資管新時代的大趨勢。”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財經八一八: 九倉交棒進入過渡期
1 :
GS(14)@2015-02-24 09:08:10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7%A5-220000545.html
隨內地經濟開放多年,類似阿里巴巴的公司一批又一批冒起,港資公司的影響力及地位已不復當年,要重新振作,唯有看年青一代接班人,像九龍倉(00004)及會德豐(00020)一系就準備換班。
九倉及會德豐剛好在過年前宣布,九倉主席及會德豐高級董事吳光正,決定於董事任期於今年五月屆滿後,不再應選連任。除了在九倉的職位,吳光正的會德豐高級董事及董事之職位亦會同時卸任,但會出任兩間公司的首席顧問,似為在交捧鋪路。
吳光正退位,主席一職會由現時九倉副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將頂上,為期三年。吳光正的孻子吳宗權今次未正式接任九倉主席,可能因為年紀尚輕,只得三十六歲,要兼任兩大上市公司主席,始終較為吃力。
其實吳光正一早便開始便部署讓兒子接班,一三年已宣布辭任會德豐主席一位,自己榮升高級董事,讓吳宗權升上最年輕華資大家族上市公司主席。吳光正亦為「分身家」鋪好路,一早表明吳宗權會接手地產業務,次女吳宗恩則掌管包括連卡佛在內的零售王國。
當然,要讓兒子管理地產王國,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功功夫,吳宗權畢業後曾任銀行及地產公司,二十七歲時便加入會德豐地產,學習管理地產公司的事務。其實從加會德豐至坐正任主席,前後只用八年時間,較不少「富二代」幸運。看看長實集團(00001)主席李嘉誠的大仔李澤鉅加入長和幾十年,就算李超人已逐步部署交棒,今仍未言休。李超人一直注重公司事務,健康亦非常之好,澤鉅要坐正,看來還要等待多一段時間。
資產管理新規 內地擬延長過渡期
1 :
GS(14)@2017-12-18 03:35:48【明報專訊】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國的監管機構在收到主要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業務新規範的意見後,考慮將過渡期由原來的2019年6月30日,延長18個月至2020年12月31日,同時考慮過渡期後,容許過渡期時已存在的非標資產,續發理財產品承接。中銀監和人行均沒有回應彭博的查詢。
彭博:延至2020年
上周有消息指,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組織研討會後,10家內地股份制銀行向監管機構上書意見,表示部分新規則或會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建議延長過渡期至3年。他們指,一些長期貸款年期超過理財產品存續年期,過渡期完結後雖然貸款並未準備好償還,但未能續發資產管理產品承接。
原過渡期太短 部分產品無法承接
不過,中銀協上周五晚上發表聲明否認聯合上書一事,指根據其工作職責,每逢重大監管政策公開徵求意見,均組織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研究討論,提供建議供政策制定部門參考,目前相關政策的意見建議尚在討論整理過程中。
人行、中銀監等部門在11月發表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徵求意見稿,建議設立過渡期,實施「新老劃斷」,允許資產管理產品自然存續至產品所投的資產到期,但過渡期後不得發行或續期任何違反規定的產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35&issue=20171212
英脫歐過渡期安排爭論不休
1 :
GS(14)@2018-02-25 17:44:42【明報專訊】英國執政保守黨內62名議員上周向首相文翠珊聯署要求「硬脫歐」,對文翠珊構成巨大壓力,倘議員不滿政府在脫歐談判的進展,隨時可以發起黨魁選舉,動搖文翠珊的相位。另外,《Business Insider》披露文翠珊關於脫歐過渡期的談判指引文件,內容建議與歐盟討論將脫歐過渡期無限期地延長,令黨內的「硬脫歐」派不滿。文件公開後,文翠珊發言人強調過渡期不會超過兩年,卻被認為是「被迫否認」尋求無限期延長過渡期。脫歐談判爭議已令保守黨內陷入嚴重分歧。
英國政府去年3月29日啟動脫歐程序。按照歐盟《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的規定,當成員國向歐盟申請脫歐,就會進入為期兩年的談判,意味英國將在明年3月29日正式脫離歐盟。至上月底,歐盟同意在英國正式脫歐後,給予英國21個月的過渡期,即過渡期將於2020年12月底完結,以配合歐盟的7年期預算完結。
在過渡期內,英國將保持作為歐盟會員國的狀况,可自由進入歐盟單一市場,以協助商界適應轉變。不過在脫歐後英國與歐盟關係未明之際,過渡期安排又掀起更多爭拗。
議員不滿過渡期安排似「從屬國」
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已表明,英國要在過渡期享有進入歐盟市場的權利,就必須如脫歐前一樣遵守歐盟的法規,但是沒有歐盟成員國的投票權,被「硬脫歐」派議員質疑相關安排使英國成為了歐盟的「從屬國」。
為此「硬脫歐」派向文翠珊聯署的信函,爭取脫歐後能修訂法例,不再受制於歐盟規條,擁有完全的監管自主權。
商界盼過渡期愈長愈好
「硬脫歐」派又要求在明年3月脫歐後,可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倘若不能享有這種自由,就乾脆不要過渡期。這顯然與文翠珊打算在過渡期內維持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意願相左,若要在過渡期內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就不能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議。
不過英國企業一直向政府施壓,希望盡可能延長過渡期,包括過渡期不會設定何時結束。文翠珊政府的外泄文件指出,過渡期的長短,應由需要多少時間準備和實施新制度而決定。巴尼耶則表示,延長過渡期是文翠珊的「政治毒藥」,因為這意味英國還要在新的歐盟預算中,向歐盟繳付更多費用。文翠珊政府匿名內閣官員向《衛報》稱,即使僅把過渡期由21個月延至24個月,代價也會極為高昂,並不值得。
歐盟﹕延過渡期乃「政治毒藥」
當前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聚焦在過渡期的安排,關鍵之一是歐盟公民在英國的行動自由。文翠珊本月初才表示,英國脫歐後在過渡期內,將收緊歐盟公民的權利,在過渡期來到英國的歐盟公民,不會享有目前歐盟公民在英國的相同權利,但遭歐盟反對。根據英國政府外泄的談判指引,文翠珊沒有明確拒絕歐盟的要求,即在過渡期間抵達英國的歐盟公民,跟脫歐前抵英的歐盟公民權利相同。
歐盟匿名消息人士向《Business Insider》稱,不會接受抵英的歐盟公民在過渡期內的權利有任何改變,這是歐盟的底線。不過消息稱,歐洲議會正計劃讓英國在脫歐後選擇與歐盟達成非會員的協議關係,使其可獲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地位。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24&issue=201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