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赤字換場景 阿里影業中報虧損背後邏輯

阿里影業26日晚發布了2016半年報,得益於互聯網宣傳發行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20倍的瘋狂增長,集團總收入達到2.57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022%;但虧損擴大至4.66億,主要因增加在線售票與宣發平臺淘票票的市場推廣及票補力度所致。

通常,業務將要進入穩定期的公司不可能出現1022%這個量級的總營收增速。這也不難看出,阿里影業從2014年成立(文化中國被阿里並購後更名),經過了一年的人員架構調整和業務方向轉舵後,剛開始確立其核心增長力,就是互聯網發行,基本占了總收入的八成。在2014年年報里,阿里影業總收入是1.27億元,來自影視劇制作的收入為1.15億元,占了總收入的九成還多。這說明,當時它和華誼、光線一樣,是一家靠內容吃飯的傳統影視公司。現在它的收入結構已經完全變了。

虧損的同時,阿里影業仍在買買買。繼5月份以10億可轉債註資廣東大地影院後,8月又斥資1億收購杭州星際影院(3900萬元占股60.94%+6100萬元有條件註資),淘票票仍在大手筆花錢。這似乎是矛盾的。

但正像1022%這個不尋常的數字一樣,虧損背後的邏輯是阿里影業在用暫時的赤字換取“場景”,而場景是互聯網基因的公司試圖改寫傳統電影行業模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下邊具體說說這個場景邏輯。

虧錢還在買影院

先來看看阿里影業連續入股的這兩家影院標的。大地影院是一個主要瞄準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二、三線市場發展的影院投資公司,2015年年底時它在全國共有596家電影院和3003塊銀幕(其中2808塊3D銀幕),電影院規模甚至一度超過根植於一、二線市場的萬達。

與大地這種院線級別相比,杭州星際影院是一個規模小的多的單體影院,且位於杭州非核心商業區。有分析人士給這筆億級收購算了筆賬,現在市場上優質影院的估值大概是其年票房的2、3倍,按照註資3900萬元持股60.94%計算,杭州星際估值為6400萬元,是其年票房的2.3倍。這樣看,買杭州星際這個標的並沒有少花錢,其每年兩三千萬的票房也難以算什麽投資回報。

但這不是一次財務投資,更像是阿里影業為試水其互聯網玩法而購置的一塊試驗田。由於不像華誼兄弟、博納等傳統影視公司擁有雄厚的內容IP和明星資源,阿里進入電影業一上來沒有選擇在內容上硬碰硬,而是從最擅長的互聯網宣發切入,先保證一個贏利點,逐步搭建從創意、投融資、內容制作,到發行、在線售票、衍生品等泛娛樂全鏈條。目前看,這個鏈條唯獨缺少終端影院這一環,這是消費者最切身體驗的環節。

張強一直對外說,阿里影業不做傳統電影公司,而是要用互聯網手段改造電影產業鏈,用大數據影響上遊內容制作發行和下遊排片售票。在與大地影院簽約時,官方給出的合作方向包羅萬象,“雙方今後將在票務運營、會員管理、院線運營、影片發行、衍生品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比如說,票務管理平臺粵科結合阿里雲推出了電影雲,根據淘票票的在線預售情況指導影院排片,提高影院上座率;再比如,淘系大數據接入影院會員系統,拓展線下觀影會員的線上權益,這些設想都需要實體影院去落地。

一句話,阿里影業需要到線下去。這與萬達的路徑是相反的。

入股大地影院,保證了阿里影業在全國有足夠多的電影院終端去試水互聯網營銷與會員管理等一攬子計劃;收購的杭州星際影院是2013年11月才成立,在新模式嘗試中比傳統影院更靈活,而且杭州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和O2O接受度非常高的城市,有些理念和接受度甚至超過京滬。

但這兩家影院都不在一線城市核心商圈,預計阿里影業接下來合作對接的院線還將增加。強勢的萬達院線一直堅持自建影院模式,喜歡單打獨鬥,短期內還看不到與阿里影業合作的可能性。除了萬達,像金逸、嘉禾等未來均有可能成為阿里影業在資本和業務上的合作夥伴。阿里影業在線下終端拓展上的這筆錢短期內是省不掉的。影院這個場景是產業鏈前端一系列計劃落地的載體。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阿里影業內部了解到,在對所投資影院做試點同時,阿里影業也在和多個影院、院線進行談判,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互聯網滲透率高的城市。合作形式包括控股、參股、自建,但不會以自建影院為主。可見,後續的影院入股合作動作仍會繼續。

票務地位還將增強

線下場景之外,在線票務是阿里影業另一塊無法減少投入的場景。瘋狂票補之下,現在國內電影票超過70%通過線上售出,這個比例遠超美國市場的10%-20%。趨勢下,如果坐看貓眼、微票兒繼續瓜分份額,阿里影業將失去一個最重要的入口場景,導致大數據營銷、會員管理等後續計劃泡湯。虧損也要繼續燒錢的邏輯就在於此。今年上海電影節,淘票票以主贊助商和唯一官方售票平臺的身份全方位曝光。

淘票票現在的市場份額有20%左右,基本穩定在第二位置,排在貓眼之後。貓眼從新美大分拆後接受光線傳媒入股,微影時代在並掉格瓦拉後又進行了一輪30億融資,淘票票也從鼎暉、博納影業等獲得了一筆17億A輪融資,不難看出各家對入口爭奪的激烈程度。阿里影業管理層已明確表示,“鑒於互聯網宣發板塊的戰略重要性及巨大潛力,本集團將投入必要資源,以進一步提升淘票票及粵科的市場地位。”

在線票務平臺不會一直扮演吃錢機器的角色。包括萬達院線總經理曾茂軍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均預言,票補降溫是必然趨勢,由此將剔除一部分價格敏感者的觀影意願,導致2016年票房從2015年50%的高增速回落10%-20%。

要想在票補退潮時仍能保住用戶黏性,短期內,一個方向是橫向拓展業務範圍,比如淘票票與大麥網、阿里體育合作,吃進演唱會、球賽等票務市場,做到資源稀缺性;另一個是延伸服務,比如會員權益、衍生品售賣等。這次與阿里影業發布半年報同步披露的消息是,阿里大文娛小組實際負責人俞永福成為阿里影業非執行董事,他之前另一個非執行董事是李連傑。雖然非執行董事通常不參與公司具體業務操作,但一個明確信號是,阿里影業將和大文娛旗下的音樂、視頻、遊戲等板塊產生更多聯動。

長遠看,在線售票平臺轉型的方向是做電影在線發行平臺,向上對接片商,向下連接院線,成為中間紐帶。現在國內電影市場一個低效率的表現是,影院年上座率只有15%左右;另一方面,影院還在大興土木,像沈陽、成都等城市已經出現影院超飽和狀態。在線售票平臺對用戶數據和行為偏好軌跡的掌握可以改變傳統發行方式。

從這份半年報看,阿里影業現在擁有現金及等價物29.2億元,以保證其後續投資。四個分部業績中,互聯網宣發收入為2.12億,在總收入中占比近80%,將繼續為其他業務輸血;參與好萊塢票房分賬的國際業務在總收入貢獻中排第二,上升勢頭明顯;內容制作已實現微利,隨著今年下半年和2017年陸續上映的《擺渡人》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內容收入會回暖;而娛樂電商和衍生品市場受制於目前國內衍生品大環境的不景氣,需要長期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46

今年中國實際財政赤字率將破3%?統計口徑存爭議

財政赤字率既是財政風險的風向標,也反映政府刺激經濟力度,因此備受市場關註。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表示,今年中國的財政赤字率名義上是3%,這只是一個預算赤字,決算的時候會突破3%。

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即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

根據《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15年中國赤字規模為16200億元(赤字率為2.4%),2016年這一規模擬擴大至21800億元,赤字率為3%,為歷史最高。

由於比官方統計範圍(僅一般公共預算)更廣,機構統計財政赤字率往往更高。

比如,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測算今年財政赤字率超過3.8%。摩根士丹利預測今年中國財政赤字率將達到4%。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以往歷史來看,中國會通過動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方法來使得赤字率的預算數和決算數保持一致,因此今年官方口徑的赤字率仍會維持在3%。不過中國實際赤字率會高於這一數字。

對官方口徑的赤字率專家有不同看法。丁爽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改進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界定,使財政赤字準確反映財政政策的走向,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實際赤字率已超過3%

財政赤字是最重要的宏觀政策變量之一,其變化反映財政政策的動向,直接影響實體經濟。在我國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正在縮小,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預算赤字的設定和財政赤字的執行情況越來越受關註。

雖然2016年擬安排超過2萬億的赤字規模創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3%的赤字率也創歷史新高,但在全球範圍比較來看,仍在合理水平。中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當前安排3%的赤字率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針對近期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中國3%財政赤字率還遠遠不夠,可以進一步擴大,甚至可以達到10%的說法,高培勇認為這樣的說法是對中國實際赤字率現狀的不了解。

高培勇解釋,目前官方口徑的財政赤字率3%僅指一般公共預算的赤字率,並未考慮4000億元政府性基金赤字。

丁爽根據官方預算基礎數據測算的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合計財政赤字為GDP的3.8%,高於官方公布的3%。

他解釋,造成差異的主要項目是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的資金(1000億元)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4000億元),官方視作收入,我們則視作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從上半年的預算執行來看,財政政策的確變得更加積極,前六個月一般公共預算出現了二十年來的首次半年期逆差(3650億元)。按照這種勢頭,並且考慮到盤活政府存量資金的可能性,按照國際通行方法計算的全年赤字率會超過3.8%。

丁爽認為,我國每年的財政決算赤字數都恰好等於財政預算赤字數,這是會計處理的結果,並不說明預算執行精準。以2015年為例,一般公共預算的當期收入低於預算數,而支出則超出預算數,財政赤字超預算,最後通過動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地方政府的結轉結余資金,使得決算赤字和預算赤字毫厘不差(1.62萬億元)。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官方的財政赤字強調的是會計平衡,並不真實反映財政政策的態勢。

汪德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財政赤字安排都是全國人大安排,如果年終決算時赤字率突破年初預算數,財政部需要對全國人大解釋。而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年終決算時赤字率都與年初預算的赤字率保持一致,因此今年也不例外。

赤字率口徑之爭

赤字率口徑不同的本質,在於赤字口徑不同,即對政府收入和支出定義不同。

其實,官方並不避諱不同口徑間的赤字率之差。早在2015年,時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當年按照預算收支口徑,全國財政赤字率為2.3%,而按照當年實際收支差額口徑來看,全國財政赤字率約為2.7%。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事後解釋,中國並不存在赤字率“兩筆賬”。而出現實際收支差額主要體現在在結轉結余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即實際支出中,2015年中央財政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124億元,並增加安排1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但是按照現有官方口徑,動用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不能再列收列支,不計入赤字。而1000億元專項債券不同於一般債券,不列入一般公共預算,也不計入赤字。因此赤字率仍是2.3%。

丁爽對官方口徑和自己得出今年財政赤字率3.8%計算口徑之差給出了比較完整的解釋。

他認為,目前官方和他計算的赤字差異主要來自對動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往年沈澱財政資金的不同處理方法,以及是否將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的資金算作收入。

官方的做法是,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的資金(2015年為1000億元)算作收入,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資金(2015年為828億元)算作支出。

丁爽認為,從宏觀角度看,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和給其補充資金只是把資金從國家的一個口袋調入另一個口袋,不應算作廣義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如果全年實際凈調入資金用於政府開支,該數額應歸入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

關於地方政府使用往年遺留的結轉結余資金(2015年為7236億元),也就是盤活的存量資金,官方也算作收入。丁爽認為結轉結余資金是過去年份累積下來的,從廣義政府角度看並不是當期財政收入,將這些存量資金用於政府開支,應歸入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

官方在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將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的資金(2015年為1000億元)算作收入,而把發行其他政府債券獲得的資金算作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丁爽則認為對兩者應該一視同仁,政府債券發行所得都應歸入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

丁爽認為,目前官方對收入和支出的處理方法不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有必要進一步改進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界定,使財政赤字準確反映財政政策的走向,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汪德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赤字率統計口徑比較複雜,既表明政府刺激經濟意圖,也體現了政府財政風險。目前應該在公布官方口徑的赤字率同時,應該同步公布今年盤活使用財政存量資金、置換債券規模、專項建設基金規模等數據,讓市場充分了解財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從而有效地影響市場預期和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64

為了撤銷奧巴馬醫改法案,他們不惜令美國赤字增至1萬億美元

為了撤銷奧巴馬醫改法案,一些美國國會成員甚至不惜付出令美國財政赤字激增至1萬億美元以上的代價。

當地時間4日,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恩茲公布2017年預算決議,為部分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奠定基礎。

參議院本周將就預算進行討論,而全院投票預計將在下周進行。一旦由共和黨控制的參眾兩院通過該預算決議,奧巴馬醫改法案的部分內容將被廢除。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國會中一些最保守的成員準備投票支持一項預算決議,而這項決議或將使赤字到2020年激增至1萬億美元以上、公共債務到2026年增加至29.1萬億美元以上。

這些議員表示,上述預算數字僅是“象征意義的”,真正的目的是為踐行撤銷奧巴馬醫改的承諾創造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87

減稅、增支、赤字蹺蹺板 李克強稱壓支出來減稅

給企業減稅、增加政府支出、降低財政赤字三者猶如站在蹺蹺板上,想要保持平衡不可能同時站在一側。

政府給企業減稅降費勢在必行,如何平衡好政府支出和財政赤字成為2017年宏觀政策一大難點,而這背後又是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壓縮政府經濟支出,提高財政支出效率。

壓縮政府支出來減稅

據中國政府網,近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各界人士對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在座談會上,對征求意見稿中關於今年要減輕企業稅負的表述,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表示認可,“我非常贊同報告中的一段內容,就是政府將繼續推動減稅降費,但減稅的來源不是增加赤字,而是同步降低企業稅負和政府支出。”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要實現減稅降費這一目標,政府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增加支出,這就需要政府舉債提高財政赤字。另一個是壓縮支出,這可以控制財政赤字規模,甚至降低財政赤字率。

“高培勇認為,目前中國實際財政赤字率遠高於3%,如果繼續大規模提高赤字率來減稅,可能帶來財政風險,透支未來。因此他建議通過壓縮政府支出來減稅,控制財政風險。”馮俏彬稱。

2016年中央預算報告將財政赤字率由上一年2.4%大幅提高至3%,財政赤字規模擴大至2.18萬億元,新增的5600億元在適當增加必要財政支出的同時,主要給減稅降費提供空間。

高培勇去年11月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表示,2016年中國的財政赤字率名義上是3%,這只是一般公共預算赤字,並未考慮4000億元政府性基金赤字,決算的時候財政赤字率會突破3%。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根據2016年官方預算基礎數據,測算的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合計財政赤字為GDP的3.8%。而若按國際通行口徑,中國實際財政赤字率還將超過3.8%。

馮俏彬認為,一味靠政府舉債增加財政赤字來給企業減稅,並非長久之計,這只會透支未來,積累財政風險。不過我國的財政赤字率還有適度提高的空間,在當前穩增長和促改革背景下,積極財政政策需要繼續發力,這就需要適度提高財政赤字率和壓縮政府支出綜合施策。

在上述座談會上,對於減稅降費的空間來自哪里,李克強很篤定地說,政府要真正與企業“同甘共苦”,真正過“緊日子”。

他要求,要進一步壓縮一般性公共支出,進一步提高支出效率。“‘壓’出來的錢用到哪兒呢?就是要用來給企業減輕負擔!”總理說。

砍經費、推廣PPP來減支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社保這類民生支出很難壓縮,只能通過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經濟支出。

近些年,國務院加大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厘清與市場邊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可以直接減少政府支出。

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教授諸大建曾給第一財經記者舉例,以前政府掏錢建公共自行車來方便市民出行,但由於辦理手續複雜,自行車停放不方便,多數是賠本買賣。但摩拜單車等共享單車公司就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還不用政府出錢,因此政府應該思考哪些事情由市場來做,哪些是政府來做。

馮俏彬表示,目前行政事業經費還有壓縮空間。隨著預算管理越來越嚴格,一些項目經費支出也要擠水分。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部署2017年財政工作時強調,要改變支出項目只增不減的固化格局,大力壓縮國家及各級政府行政部門的經費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同時,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減少對績效不高項目的預算安排。

馮俏彬認為,近些年政府加大預算績效管理,強化了績效問責,一些績效差的項目直接被壓減,這可以壓減政府無效支出。

2016年初,財政部在中央部門預算編制中,明確要求中央部門所有項目均需編報績效目標;同時,對153個中央部門的2024個一級項目逐一進行“面對面”審核,真正做到“預算編制有目標”,初步建立了比較全面的中央部門績效目標及指標體系。

馮俏彬表示,繼續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可以減輕財政支出壓力,並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同時還能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11月30日,PPP入庫項目10828個,入庫項目金額約13萬億元。

此外,地方也在通過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方式來提高財政資金效益。2015年以來政府引導基金數量和規模呈現井噴現象。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9月,我國政府性引導基金規模已經達到3.3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80

財政赤字超標6000億? 財政部回應:不能簡單相減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針對有媒體報道將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去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得出“去年財政赤字超出目標6000多億”的結論,財政部24日回應稱:財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支出簡單相減的結果,還要考慮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多項因素。

昨日,財政部公布了2016年我國財政收支狀況。然後,有媒體指出,2016年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比上年增長4.5%。但是,當年度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18784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4%。這使得去年度出現了約為2.81萬億元財政赤字,比去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通過的2.18萬億元的預算赤字目標超出了6000多億元。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財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簡單相減得出的結果。還要考慮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運營預算調入資金、動用結轉結余資金等因素(這些資金實際來源於以前年度財政收入,不能再重複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考慮以上因素後,中國財政赤字的計算公式為:財政赤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其他預算資金+動用結轉結余資金)-(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結轉下年支出的資金)。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7841億元,差額28289億元,比全國人大批準的財政赤字目標21800億元多6489億元,即為當年全國財政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其他預算資金,以及動用結轉結余資金,主要是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關於盤活存量資金的要求和預算管理制度規定,加大結轉結余資金使用力度的結果。

“2016年財政收支詳細數據還在進一步匯總審核,將按程序報全國人大審議批準。”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85

國是指南丨去年財政赤字超標6000億? 財政部說不能這麽算

►國土部:國家適度統籌不是對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松綁

【劃重點】:對跨省域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是否解禁的問題,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24日回應:

· 探索資源匱乏省份補充耕地國家統籌,是實事求是解決資源匱乏省份保障發展需求,落實補充耕地實際困難的應對之策,不是對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松綁,也不是放松管理要求。

· “十三五”期間全國整體可以做到占補平衡,絕大多數省份可以在省域內做到占補平衡。但個別後備資源嚴重匱乏省份,完全在省域內落實占補平衡確實存在困難。根據耕地後備資源狀況,需要實施補充耕地國家適度統籌。

· 國土部將分地區、分類型制定國家統籌補充耕地費用標準。通過收繳國家統籌補充耕地費用,在承擔補充耕地任務的省份集中投入資金,統籌用於補充耕地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指南君】:據統計,1999-2005年期間,全國建設占用耕地5928萬畝,同時補充了耕地6929萬畝,有效地彌補了各類建設占用耕地造成的損失。

與此同時,占補平衡政策對節約集約用地有倒逼的效果,全國年均建設占用耕地的規模從1985-1996年的750萬畝左右下降到1999-2015年間的350萬畝左右。

(對於耕地占補新政更深入的解讀,可點擊相關查看上期“國是指南”。)

►財政赤字超標6000億? 財政部回應:不能簡單相減

【劃重點】:有媒體報道將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去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得出“去年財政赤字超出目標6000多億”的結論。對此,財政部進行了回應。

· 財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支出簡單相減的結果,還要考慮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多項因素。

· 主要是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關於盤活存量資金的要求和預算管理制度規定,加大結轉結余資金使用力度的結果,沒有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赤字與預算持平。

· 2016年財政收支詳細數據還在進一步匯總審核,將按程序報全國人大審議批準。

【指南君】:如何理解財政赤字適度擴大?官方的解釋是這是我國目前在少收多支背景的應對舉措之一。在經濟經濟增速放緩、稅收收入壓力增大,國務院提出2016年減稅降費5000多億的背景下,財政赤字率的提高為減稅降費提供了可行的空間。而公共服務支出增大也使得赤字提高非常必要,供給側改革要去產能,而化解產能過剩,清理僵屍企業,都需要大筆的財政支持。

有專家認為,財政赤字的擴大表明國家從依靠投放貨幣,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對經濟刺激轉向在財政政策上發力,從供應側結構調整上進行改革。

►工信部發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 推動互聯網金融應用

【劃重點】:工信部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指導意見》。

· 明確八大重點任務,包括以信息技術提升研發設計水平,以信息技術改造生產制造方式,以信息技術提升經營管理能力,以信息技術優化市場營銷,探索互聯網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引導大型信息化服務商服務中小企業,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強案例研究和應用宣傳等。

· 推動互聯網金融應用,發揮網絡借貸和股權眾籌高效便捷、對象廣泛的優勢,滿足小微企業小額、快速融資需求。

· 鼓勵中小企業利用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等發展電子商務,依托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資源提升精準營銷效果,開拓國內外市場。

【指南君】:破解融資難,除了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實實在在的扶持“紅包”也不可或缺,譬如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又比如鼓勵金融機構、擔保機構等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和融資擔保。

而這些,也是這份意見的目標所在。

周一至周五 • 清晨7:30

  第一財經 • 國是指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40

財政赤字率再定3%,兼顧積極財政政策和防範財政風險

判斷2017年財政政策風向,核心是觀察財政赤字率大小的選擇。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稱,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對於今年赤字率與去年持平這一選擇,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仍創歷史新高,繼續保持了財政支出規模適度擴張,用於彌補減稅降費,也體現了財政政策的積極有效。同時,赤字率並未突破3%的心理警戒線也體現了財政部門審慎態度,防範財政風險。

財政支出擴張力度加強

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即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既是財政擴張力度的指標,也是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我國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正在縮小,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赤字率的設定和財政赤字的執行情況越來越受關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近些年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也逐步加大,2014、2015和2016年赤字率分別為2.1%、2.4%和3%。

盡管今年財政赤字率仍維持在去年的3%,但2.38萬億元的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增加了2000億元。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赤字率與去年持平,但赤字規模絕對值擴大,保持了財政支出擴張力度,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也告訴本報記者,保持3%的赤字率是有必要的,因為一方面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在減稅降費背景下穩定財政支出的需要。

李克強表示,今年維持3%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

增加赤字主要用於給企業減負,而非政府投資,這也恰恰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在保持有力的同時,更加註重增效。

其實,今年財政支出力度比3%赤字率所體現出的赤字規模更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曾公開表示,目前我國財政赤字率僅指一般公共預算的赤字率,並未考慮政府性基金赤字。

上述報告稱,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

去年我國安排專項債券額度為4000億元,今年這一規模翻倍至8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置換債券發行也可以為地方政府節省債務利息支出,從而騰出資金用於重大工程建設、民生保障。

根據報告,2016年擴大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規模,降低利息負擔約4000億元。

守住3%赤字率心理防線

財政赤字率也是反映財政風險的重要指標。

1991年奠定歐盟基礎的《歐洲聯盟條約》(又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1994年起,歐盟各成員國的赤字率不能超過3%,負債率不能超過60%。這兩條“紅線”成為歐盟國家的硬指標,也被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參考。

不過3%的赤字率紅線遭到包括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的質疑。不少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3%的赤字率紅線只是當年歐盟內部談判妥協的結果,既不合理也不科學,事實上歐盟部分國家也未遵守這一紅線。

此前不少專家認為我國赤字率可以突破3%的紅線,一些專家此前也預期今年赤字率會突破3%。

不過最終今年赤字率仍穩定在3%。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3%赤字率體現財政部門謹慎態度,這也是為了防範財政風險。楊誌勇也認為,最終確定赤字率3%也可以理解為更加關註風險。

高培勇此前公開表示,盡管3%的赤字率紅線是歐盟一個妥協產物,並非財政風險的鐵律,但此前中國人一直把它當做一個安全指標來追求,它相當於一個心理防線。如果名義赤字率突破3%,會讓大家感覺中國財政放水。因此其認為要守住名義赤字率3%的心理防線不松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04

今年財政赤字率將保持3%不變 進一步減稅降費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於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於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根據新華社播發的文字實錄,李克強表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

李克強表示,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財政預算安排要突出重點、有保有壓,加大力度補短板、惠民生。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長9.5%,重點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困難地區財力補助。壓縮非重點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項目的預算安排。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即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

財政赤字是最重要的宏觀政策變量之一,其變化反映財政政策的動向,直接影響實體經濟。在我國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正在縮小,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預算赤字的設定和財政赤字的執行情況越來越受關註。

從全球範圍比較來看,我國3%的赤字率水平屬合理水平。中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當前安排3%的赤字率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適當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26

美國會預算辦公室:30年後債務和赤字或“爆炸”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如果當前模式延續,那麽未來30年,美國政府債務和預算赤字將會“爆炸”。

30日據CNBC報道,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47年,聯邦債務將占到GDP的150%,大部分原因是醫保和社保成本的增加。

當前美國政府公共債務為14.3萬億美元,占GDP的77%;當前總債務為18.8萬億,占GDP的101%。

除不斷膨脹的債務之外,預算赤字也將增長三倍以上,從2017年的占GDP 2.9%到2014年的占GDP 9.8%。2016財年的赤字為5870億美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債務負擔不斷加重的一個原因是不斷上漲的利率。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一直都將利率維持在低位,但未來一年預計將逐步加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76

一季度罕見財政赤字揭秘:並非僅僅是支出多了

經濟下行壓力下,貨幣政策走向穩健中性,而財政政策正積極發力,既發揮穩增速的作用,也精準施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一季度,我國罕見地出現了1551億元財政赤字。“一般來說,財政赤字出現在後半年,但今年一季度出現了財政赤字,這是近一二十年所沒有的。這說明財政政策的力度比之前更大。”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吳化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有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分析認為,今年一季度出現財政赤字主要緣於財政支出進度明顯加快,以及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

不過,積極財政政策並非僅僅體現在財政支出加碼。今年4月份以來,5800多億元減稅降費政策正陸續實施,給企業減負來釋放經濟活力也正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要點。積極財政政策還通過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產業基金,撬動了萬億社會資本,激發市場活力,從而穩定經濟增速。

一季度罕現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財政赤字為1551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財政部網站自2009年開始公布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而今年一季度是首次出現財政赤字。

吳化斌分析,今年一季度出現財政赤字一方面是因為財政支出進度比以前更快,另一方面則是今年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濟下行壓力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政府投資,今年定調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財政資金盤活統籌使用力度加大,財政支出進度也有所加快。

4月中旬舉辦的財政部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表示,今年預算批複下達進度比往年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已累計下達80%以上。

具體來看,中央部門預算已經全部批複完畢且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下達了75%,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1.63萬億元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也已全部下達。

馮俏彬認為,目前經濟增長新動能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調整帶來的壓力,一季度進出口數據雖然向好,但在未來拉動經濟方面並不可靠。在穩定經濟增長方面,貨幣政策空間有限,主要靠積極財政政策保持一定力度。

我國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也繼續創歷史新高。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吳化斌認為,盡管相比去年財政赤字率沒變,維持在3%的較高水平,但隨著經濟體量加大,財政赤字規模也明顯增加,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也比以往更大。而且實際財政赤字率也高於3%。

馮俏彬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考慮到政府性基金預算賬本中的專項債券8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國家發改委萬億級的專項建設基金,我國實際財政赤字將超過3%,財政支出力度更大。

穆迪近期一份研究報告稱,預計中國政府今年實際財政刺激規模會大於預算赤字目標(3%)顯示的水平。除了溫和的官方預算赤字之外,中國政府還利用預算外資金和公共部門 (包括國有企業和國有政策性銀行) 的支出與收入來支持經濟。這種支持增長的能力對中國信用質量具有正面影響。

不搞“大水漫灌”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近日撰文表示,當前我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著力點在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調結構的功能更強大。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從關註總量性問題轉向更加關註解決結構性問題,所以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過去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基本圍繞“拉”或“穩”增速做文章,但現在財政政策逐步轉向綜合施策,加大民生保障,通過減稅降費等手段落實創新驅動,鼓勵研發創新。

吳化斌研究發現,從一季度財政支出結構上來看,主要的增長還是流向民生領域,主要支出流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以及科技等項目,財政支出結構正在逐漸改善,地方財政支出積極性較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主要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83億元,增長22.9%,教育支出6913億元,增長18.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6億元,增長29.4%。

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社區支出也達到4622億元,增長21.2%,住房保障支出1353億元,增長46.8%。

財政部部長肖捷

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從4月起開始實施,二季度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或將更大。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簡並增值稅稅率等6項減稅舉措,預計全年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3800億元。早一波的2000億元降費政策已經在3月份出臺,今年4月份開始實施。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減稅政策很有針對性,比如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擴大,對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兩項新政,是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有利於創新。為幫助小微企業發展,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範圍再次擴大。為了促進養老、就業問題,原先到期稅收優惠政策延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減稅降費本身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今年主要經濟數據穩中向好,財政收入增速加快,我們既然有條件、有財力,就更要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馮俏彬表示,積極財政政策內涵也更加豐富,包括通過PPP模式、產業基金模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來激發市場活力,而非政府直接發力。

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截至 2016年12月末,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入庫PPP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1351個,投資額2.2萬億元,落地率31.6%。全國入庫項目和落地項目均呈逐月持續穩步上升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