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鴻海尋突圍 郭台銘推10家上市


2011-4-7 TNM




全球電子代工一哥鴻海,近日遭外資大砍股票,股價陷入百元保衛戰。為走出成長困境,本刊調查,郭台銘已啟動擴張大計,鎖定太陽能、雲端等業,共15案在評估併購中,同時,要配套集資千億元;更重要的是,鴻海將大動作分拆,未來5年掛牌上市公司將超過10家。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鴻海集團董事長

生年:1950年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育有1子1女;與現任妻子曾馨瑩育有1女1子

學歷:中國海專

事業:1974年創鴻海。2001年鴻海成為台灣第一大製造業;2004年起成全球3C代工龍頭;2005年成為全球手機代工龍頭;2006年成全球數位相機代工龍頭;2010年集團合併營收近3兆元。

在日本震災恐衝擊蘋果供應鏈憂慮下,三月十五到二十四日短短七個交易日內,蘋果代工大廠鴻海慘遭外資大賣逾十四.六七萬張,鴻海股價一度跌破百元,市值跌破兆元大關,與三年前最高市值一.五九七兆元相較,縮水近四成。投資人不禁想問,鴻海到底怎麼了?

遷廠蝕利 外資砍股

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中國沿海工資上漲,鴻海積極向內遷廠,遷廠效益尚未浮現,遷廠成本支出及相關費用等,勢必會影響今年獲利,而且子公司富士康國際(FIH)也持續虧損,手機代工景氣持續低迷,而鴻海除了手握蘋果訂單外,看不到另有營收成長的契機。」

過去,鴻海靠著併購、爭取國際大廠訂單,擴大營收,每年維持三成以上成長規模,成為電子代工業的龍頭廠,引來外資投資;然鴻海年營收破二兆元後,成長陷入 瓶頸,加上日本震災後,外資擔心鴻海今年出貨狀況,加速調節持股不手軟,外資持股從最高峰五二?三%,降至五○?八一%。

外資對鴻海未來成長動能的質疑與不留情,使鴻海股價陷入百元保衛戰,郭台銘五味雜陳。放眼望去,鴻海幾乎拿下惠普、戴爾(DELL)、蘋果 (Apple)、索尼(SONY)等國際大廠的訂單,但國際大廠基於風險考量,還是會尋找第二代工廠下單。因此,鴻海想靠著新客戶、新訂單繼續高速成長, 幾乎是不可能。

併購擴張 重新啟動

其實,郭台銘早就注意到鴻海發展陷入瓶頸。去年九月他曾說:「有多少規模這樣大的公司,每年都可以維持三成以上的成長?」接著下修成長目標為二成,使年成長三成的神話破滅。

本刊調查,去年中以後,郭台銘為走出成長困境,私下密集與高階主管開會,一方面了解現況,另一方面也下達指令,重啟併購擴張之路,要主管密切留意好的併購標的跟機會。

鴻海近年來大型併購動作幾乎停滯,僅有奇美電併購案,且迄今併購成效仍未完全顯現。此外,今年初,鴻海原本有意併購太陽能廠益通,最後被英業達搶親成功,打亂鴻海腳步。

鴻海內部員工說:「過去,併購方向以收購客戶生產基地或拓展市場為主;未來併購案將以『擴張』為首要目的,鎖定關鍵技術、新材料、零組件等方向進行,例如:新能源中的太陽能、雲端技術的終端設備以及無線傳輸韌體、元件等,好深化、拓展公司競爭力。」

矽谷廠商 洽談合作

本刊調查,在迎娶益通失利後,郭台銘將眼光對準日本廠商,目前已跟二到三家廠商洽談過,最快今年就會有成效。

除了日本太陽能廠外,郭台銘也將目光放到美國矽谷的初創公司上。這些公司規模通常不大,但創新能力很強,握有關鍵的技術能力,例如半導體尖端技術、高效綠能電池技術、超高頻無線通訊技術、指紋辨識安全技術、雲端技術及影像傳輸等。

去年底,鴻海已與五家矽谷廠商簽訂合作備忘錄,今年還將擴增其他廠商。「目前手上仍有超過十五件評估案正在進行,快的話,第二季底前就可以確定,下半年還 有二到三件可能談妥。」消息人士強調:「只要有好標的、好技術,在合理價位範圍內,都會盡一切努力爭取,不見得一定要買在最低點。」

由於郭台銘下令重啟併購計畫,為配合資金需求,鴻海三月中旬公告,將發行一百二十億元公司債,以及不超過十億股的海外存託憑證(GDR),向市場集資。若以鴻海目前股價每股一百元計算,光是GDR這部分,集資就可高達千億元。

回台集資 發公司債

比較特別的是,近年來,鴻海募資多以海外為主,今年卻轉回台灣發行公司債,顯示郭台銘有向國內投資人取暖的意思。尤其隨鴻海急速成長,外資紛紛下修鴻海年 成長幅度,且每逢鴻海出現負面消息時,如血汗工廠、跳樓事件等,外資都大筆賣出,讓自認鴻海股票值得長期持有的郭台銘,無法接受。

去年,鴻海傳出要發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時,郭台銘說:「(鴻海股價)一百元不會發,就算一百五十元也不會發。」也就是說,郭台銘認為,鴻海股價至少有一百五十元的實力以上,而非百元價位。

分拆公司 掛牌上市

除了併購擴張外,本刊調查,未來五年,鴻海還要進行「分拆成長」,將具有競爭力的部門、子公司,持續分拆上市,一方面擴展集團掛牌家數,另一方面也透過資本市場機制,獲得資金奧援。

據了解,鴻海內部目標設定為:「五年內,新增十家子公司掛牌上市。」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鴻海內部正積極運作,繼集團印刷電路板(PCB)廠鴻勝,去年向證 交所申請輔導第一上市,將成為分拆成長計畫中,首家申請上市的子公司;而今年三月中旬傳出昆山乙盛機械計畫回台第一上市,將是第二家掛牌上市的鴻海子公 司。

事實上,鴻海分拆上市的動作,並非第一次。早在二○○○年,鴻海將旗下手機代工部門分拆獨立FIH,五年後赴港掛牌,轟動香江,FIH市值一度超越鴻海母體。

然好景不長,港股對科技股較為冷淡,加上手機國際品牌廠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市占率不斷下滑,使富士康連續虧損,反而拖累母集團鴻海股價,鴻海原訂分拆上市計畫因而全部喊卡,一停就停了快五年。

避免洩密 不辦法說

如今,為了擴張與集資,郭台銘重啟分拆上市大計。除了鴻勝、乙盛返台掛牌外,鴻海內部也就不同事業群或利潤中心進行分拆評估,希望採簡易上市方式,將符合掛牌資格的部門或單位,盡快上市交易,同時開放員工認股,以留住關鍵技術人才。

此外,就FIH在港股股價表現不佳的狀況,是否返台發行TDR或是下市後另地再掛牌,鴻海內部現正研究中。

股價往往是公司獲利以及成長性的綜合反應,鴻海股價想要力守百元,就必須讓市場清楚看到鴻海的改變。「鴻海內部資訊應該要更為透明化,除了財務數字之外,特別是公司經營方向,必要的說明絕不可少。」外資分析師指出。

鴻海上市二十年來,從本土模具小廠,成長為世界電子代工大廠,外資持股過半,卻始終以避免洩漏營業祕密,拒絕召開法說會,成為法人圈最大的詬病。如今陷入成長困境,鴻海這次能否突圍,就看郭台銘了。

近10年鴻海數度籌資

2011.3董事會決議發行120億元公司債,並計畫以低於10億的新股,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籌資。

2010.10發行10億美元(約320億元)海外可轉債(ECB),轉換溢價約30%,募得資金用於支應海外購料、大陸生產線西遷、擴大規模等;此次發行額度居國內企業之冠,也為迄今鴻海最大籌資手筆。

2010.6股東會通過以8.8億股新股發行GDR,預估將募集逾千億元,創國內上市櫃公司單次募資金額最高紀錄,但迄今未執行。郭台銘說有意發展能源、雲端、LED、光機電等新計畫,可能有重要併購計畫。

2006.11鴻海首度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B)籌資,金額180億元。此次籌資後,業界估算鴻海每年可省10億元利息。

2005.8郭台銘將當年訂為鴻海併購年,董事會通過10年內分次發行上限120億元的無擔保公司債,以充實營運資金。

2005.3鴻海股東郭台銘、宏碁及專業經理人等拿出手上老股,發行2.58億美元GDR,折價約2.8%,目的是要讓鴻海國際化。

2003.7第二度發行海外可轉債,金額4.5億美元,主要是為設立墨西哥、東歐據點,以利接單。

2000.11首度發行海外可轉債,金額3億美元,為海外購料、大陸投資之用。

鴻海藉併購進軍新市場

2003年透過海外子公司,先收購諾基亞手機機殼代工廠芬蘭藝模,接著買下摩托羅拉墨西哥手機廠,跨入手機領域。

2004年併購全球寬頻龍頭國碁電子。依換股比例和股價推算,交易規模約達367億元,是鴻海最大手筆併購案,為鴻海成全球代工龍頭奠基。

2005年子公司香港富士康斥資249.9億元,收購奇美通訊56.48%股權,切入高階手機市場。

2006年買下全球數位相機代工龍頭普立爾,切入光學領域。這項交易規模約300億元,為鴻海第2大併購案。

2010年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先以210億元併購統寶光電,接著再併國內第2大面板廠奇美電,交易規模近2千億元。3公司合併組成新的奇美電,目前是全球中小尺寸面板龍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