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財政赤字出現在後半年,但今年一季度出現了財政赤字,這是近一二十年所沒有的。這說明財政政策的力度比之前更大。”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召開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關註財政數據的該院助理研究員吳化斌發現,今年一季度罕見地出現了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根據財政部數據,2017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財政赤字為1551億元。
財政部網站公布了2009年以來的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發現,今年是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一季度財政赤字。
吳化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一季度出現財政赤字,一方面是因為財政支出進度比以前更快,另一方面則是今年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
在4月中旬的財政部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表示,今年預算批複下達進度比往年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已累計下達80%以上。
具體來看,中央部門預算已經全部批複完畢且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下達了75%,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1.63萬億元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也已全部下達。
我國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也繼續創歷史新高。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吳化斌認為,盡管相比去年財政赤字率沒變,維持在3%的較高水平,但隨著經濟體量加大,財政赤字規模也明顯增加,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也比以往更大。而且實際財政赤字率也高於3%。
穆迪近期一份研究報告稱,預計中國政府今年實際財政刺激規模會大於預算赤字目標顯示的水平。除了溫和的官方預算赤字之外,中國政府還利用預算外資金和公共部門 (包括國有企業和國有政策性銀行) 的支 出與收入來支持經濟。這種支持增長的能力對中國信用質量具有正面影響。
今年一季度約4.5萬億元財政支出花在哪?
吳化斌研究發現,從一季度支出結構上來看,主要的增長還是流向民生領域,主要支出流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以及科技等項目,財政支出結構正在逐漸改善。地方財政支出積極性較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主要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83億元,增長22.9%,教育支出6913億元,增長18.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6億元,增長29.4%。
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社區支出也達到4622億元,增長21.2%,住房保障支出1353億元,增長46.8%。
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從4月起開始實施,二季度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或將更大。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簡並增值稅稅率等6項減稅舉措,預計全年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3800億元。早一波的2000億元降費政策已經在3月份出臺,今年4月份開始實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減稅降費本身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今年主要經濟數據穩中向好,財政收入增速加快,我們既然有條件、有財力,就更要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劉祝余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於價格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減弱、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放緩和減稅降費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今後一個時期,特別是二季度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會回落甚至明顯回落。
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4.1%,增長較快。
吳化斌表示,今年一季度稅收收入大幅增長除了價格上漲拉動作用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土地與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速較快。隨著後期價格趨穩,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逐漸生效,預計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回落。從財政收支結構來看,推進積極財政政策有必要詳細評估對經濟的短期刺激作用和長期機構扭曲,權衡得失。
歐盟統計局4月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相對值計算,2016年,歐元區和歐盟的政府赤字和債務占GDP比重較2015年均有所下降。
歐元區政府赤字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1%下降至1.5%,歐盟政府赤字占比從2.4%降到1.7%;歐元區政府債務占GDP之比從2015年的90.3%降到89.2%,歐盟政府債務占比則從84.9%降至83.5%。這也是歐元區和歐盟政府赤字及債務占比連續兩年實現下降。
在各成員國中,2016年,盧森堡、馬耳他、瑞典、德國、希臘等10個國家實現政府收入盈余,保加利亞和拉脫維亞收支平衡,愛爾蘭、克羅地亞和丹麥赤字占比不超過1%,4個國家赤字占比等於或大於3%,分別是法國(3.4%)、西班牙(4.5%),羅馬尼亞和英國(均為3.0%)。
截至2016年底,政府債務占GDP之比較低的國家分別是愛沙尼亞(9.5%)、盧森堡(20.0%)、保加利亞(29.5%)、捷克(37.2%)和羅馬尼亞(37.6%)和丹麥(37.8%)。16個成員國政府債務占GDP之比超過60%,其中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塞浦路斯和比利時最高,分別達到170.0%、132.6%、130.4%、107.8%和105.9%。
2016年,歐元區政府支出和收入占GDP之比分別為47.7%和46.2%;歐盟分別為46.6%和44.9%。政府支出占比在2015~2016年間均有所下降,而收入占比僅在歐元區下降,在歐盟保持不變。
報告還提到,從2016年三季度末到四季度結束,政府債務GDP占比在歐元區從89.9%下降到89.2%,而這一數字在歐盟卻從83.2%增加到83.5%。
與2016年三季度末相比,10個成員國的債務占比截至四季度末有所提高,而18個成員國有所下降。債務占比增長率最高的國家為希臘(2.7%)、拉脫維亞(2.2%)和芬蘭(1.7%),跌幅最大的分別是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比利時和葡萄牙。
編者按:
4月10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參加“美國經濟的結構性挑戰”論壇討論,就全球貿易自由化、美國金融市場等話題發表意見。
朱民認為,美國貿易赤字的背後是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雖然美國有無數新科技的發明,但是無法產業化,這反映了市場的功能失效,也反映了政府宏觀政策的失效。美國現在最大的經濟結構問題是勞動生產率急劇下降。勞動生產率不夠,利潤厚度不夠,蛋糕不夠大,就有收入不均、貧富差距的問題。根本結構不解決,美國的貿易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
朱民還認為,美國的金融市場有很大的風險。股票在高位,債市也在高位,債權市場在歷史最高,利率在上升,債市只能往下走,股票市場只能往下走,雖然特朗普的政策推動股票市場短期內發展,從中期看,只能往下走,最近貿易戰引發的波動,股票市場大幅下降,表明了市場信心的脆弱性。
以下為朱民發言內容:
全球自由貿易是好事,但並不是說以多快的速度推進全球化速度是一件好事,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從民族經濟體的角度來看,成熟經濟體不一定能夠快速擁抱接受變化,所以可能會引起反彈和回潮。從長期的角度來說,每一個國家產出都能夠增加。但是成熟的民族經濟體在接納的過程當中帶來一些沖擊,它們往往不能接受。
自由貿易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每個國家應該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做比較優勢最突出的事情,這樣大家能夠把蛋糕做得更大,每一個國家的錢就更多,但是這樣又造成了貧富不均。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全球化的好處是不容置疑的,自由貿易的好處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以多快的速度來實現自由貿易,各國應該怎麽找到平衡來接納全球化,這是現在問題的重點,而且尋找的過程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現在一些措辭上的交鋒實際上並沒有問題的實質那麽重要。
當全球市場開放的時候,新興經濟體的產業鏈通過技術和勞動力在不斷上升,要求所有的發達國家產業鏈也往上走。
全球化對美國確實造成了沖擊,特別是貿易赤字,貿易赤字的背後是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如果消費太高、儲蓄不夠、大於投資,必須向世界進口商品來減緩。美國人長期寅吃卯糧,借錢消費,儲蓄不夠,小於投資,所以貿易是長期的赤字,假如美國人這個經濟結構不改,過去30年有赤字,今後30年還會有赤字。
美國需要向更高的產業發展,但是我們看到美國的服務業居高不下。過去10年美國新增就業的89%集中在服務業,特別是在飯店、醫院、教育等,還不是特別高端的服務業。高端上不去,這是整個市場調整機制(的問題),一般服務業上升,高端制造業的產業化不夠。
美國高端產品的競爭能力在下降,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情。雖然美國有無數新科技的發明,但是無法產業化,這反映了市場的功能失效,也反映了政府宏觀政策的失效,因為高端的產業上不去,走向低端的服務業。美國現在最大的經濟結構問題是勞動生產率急劇下降。勞動生產率不夠,利潤厚度不夠,蛋糕不夠大,就沒有東西分配,所以就會有收入不均的問題,有貧富差距的問題。根本結構不解決,美國的貿易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是連在一起的,雖然我旁邊的美國朋友說不在乎貿易赤字,只在乎財政赤字,他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美元可以向全世界發債維持貿易赤字,但這個是不能持久的。美元一統天下正在打破,人民幣進入SDR,財政赤字使得美元信用發生問題,美元的匯率發生波動,會影響美元的世界價值,反過來會影響以美元借款的貿易赤字,這兩件事都是不可持續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我覺得都是不可持續的。
美國最開始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繼而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很大的變化,中國經濟的增速、對全球GDP的貢獻都超過了美國,要求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大局變了。
為什麽美國中產階級消失了?中產階級低端化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工資總量占GDP的總量份額在下降,就是因為工作的質量、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以及工作向服務業衍生,工資的總量沒有跟上經濟的發展;第二個原因是美國的金融市場走得太快,遠遠超過經濟的增長,有錢人通過金融市場得到了很多的收入,所以相對而言,中產階級的工資總量下降,這是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虛擬經濟的(不匹配),這是根本性的問題。
美國現在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處於寬松階段,這個階段通脹起來還沒有那麽快,所以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但是以後能不能持續、明後幾年怎麽走,我覺得很不確定。
美國的金融市場有很大的風險,股票市場現在是在歷史最高,遠遠高於危機以前的水平,不但股票市場高,而且股票市場的估值、市盈率很高,美國的市盈率平均是18倍左右,現在已經到30倍,而公司的收益上升遠遠趕不上市盈率的上升,股票在高位,債市也在高位,債權市場在歷史最高,利率在上升,債市只能往下走,股票市場只能往下走,雖然特朗普的政策推動股票市場短期內發展,從中期看只能往下走。最近貿易戰引發的波動,股票市場大幅下降,表明了市場信心的脆弱性。
美國的金融市場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場,美國金融市場的波動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的波動。今天和2008年相比,有兩個根本的不同特征:第一,2008年全球總債務是72萬億美元,今天是131萬億美元,歷史上從來沒有危機之後債務如此大規模地持續性上升。杠桿和金融的池子加深,風險在加大,脆弱性還是全球的問題。第二,現在跟2008年相比,2008年的時候市場流動性風險很高,但是當時宏觀政策的空間很大,政府債務相對比較低。如果再有危機和波動發生,政府已經不可能像2008年那樣大規模地入市幹預。我覺得今年市場會出現大的波動,不至於崩盤,但是在2~3年里,市場再次發生危機的概率是很高的。
長期來看,美國民粹主義的基礎會長期存在,因為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大問題,長期的退休金問題、財政赤字問題,中產階級感覺不安全。我覺得這些問題都長期存在。美國現在當務之急要做供給側改革,而不是用寬松政策拉動總需求。
美國供給側改革包括對產業結構、產能的改革。美國產能過剩和退休金的改革都是很大的問題。(只有)這些改革提供了大家對未來的信心,美國人才會投資,才會發展。中美貿易戰一打,越打信心越小,企業越不投資,所以就使得美國經濟的增長前景越來越不(被)看好。【朱民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
原標題:《朱民:各國應平衡接納全球化》
第一財經轉載自“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微信公眾號
當地時間6月4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南非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正式會晤時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挑戰而言,存在三個方面的赤字問題。
一是治理赤字。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但缺乏有效的全球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擡頭,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
二是信任赤字。國際競爭摩擦上升,地緣博弈色彩加重,冷戰思維和工具被重新拾起,國際社會信任與合作根基受到侵蝕。
三是發展赤字。全球發展失衡,特別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是國際社會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成為一些國家社會動蕩的重要原因。
王毅表示,金磚國家在維護世界穩定、促進共同發展方面負有重要國際責任。我們要高舉政治解決的旗幟,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熱點問題。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要堅定多邊主義信念,加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中心作用。當前形勢下,金磚國家應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新威脅、新挑戰,既為自身發展營造穩定的環境,也為世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