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季度罕見出現財政赤字 財政刺激力度加大

“一般來說,財政赤字出現在後半年,但今年一季度出現了財政赤字,這是近一二十年所沒有的。這說明財政政策的力度比之前更大。”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召開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關註財政數據的該院助理研究員吳化斌發現,今年一季度罕見地出現了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根據財政部數據,2017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財政赤字為1551億元。

財政部網站公布了2009年以來的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發現,今年是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一季度財政赤字。

吳化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一季度出現財政赤字,一方面是因為財政支出進度比以前更快,另一方面則是今年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

在4月中旬的財政部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表示,今年預算批複下達進度比往年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已累計下達80%以上。

具體來看,中央部門預算已經全部批複完畢且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下達了75%,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1.63萬億元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也已全部下達。

我國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也繼續創歷史新高。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吳化斌認為,盡管相比去年財政赤字率沒變,維持在3%的較高水平,但隨著經濟體量加大,財政赤字規模也明顯增加,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也比以往更大。而且實際財政赤字率也高於3%。

穆迪近期一份研究報告稱,預計中國政府今年實際財政刺激規模會大於預算赤字目標顯示的水平。除了溫和的官方預算赤字之外,中國政府還利用預算外資金和公共部門 (包括國有企業和國有政策性銀行) 的支 出與收入來支持經濟。這種支持增長的能力對中國信用質量具有正面影響。

今年一季度約4.5萬億元財政支出花在哪?

吳化斌研究發現,從一季度支出結構上來看,主要的增長還是流向民生領域,主要支出流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以及科技等項目,財政支出結構正在逐漸改善。地方財政支出積極性較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主要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83億元,增長22.9%,教育支出6913億元,增長18.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6億元,增長29.4%。

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社區支出也達到4622億元,增長21.2%,住房保障支出1353億元,增長46.8%。

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從4月起開始實施,二季度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或將更大。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簡並增值稅稅率等6項減稅舉措,預計全年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3800億元。早一波的2000億元降費政策已經在3月份出臺,今年4月份開始實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減稅降費本身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今年主要經濟數據穩中向好,財政收入增速加快,我們既然有條件、有財力,就更要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劉祝余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於價格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減弱、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放緩和減稅降費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今後一個時期,特別是二季度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會回落甚至明顯回落。

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4.1%,增長較快。

吳化斌表示,今年一季度稅收收入大幅增長除了價格上漲拉動作用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土地與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速較快。隨著後期價格趨穩,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逐漸生效,預計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回落。從財政收支結構來看,推進積極財政政策有必要詳細評估對經濟的短期刺激作用和長期機構扭曲,權衡得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71

去年歐元區和歐盟赤字及政府債務占比連續兩年下降

歐盟統計局4月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相對值計算,2016年,歐元區和歐盟的政府赤字和債務占GDP比重較2015年均有所下降。

歐元區政府赤字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1%下降至1.5%,歐盟政府赤字占比從2.4%降到1.7%;歐元區政府債務占GDP之比從2015年的90.3%降到89.2%,歐盟政府債務占比則從84.9%降至83.5%。這也是歐元區和歐盟政府赤字及債務占比連續兩年實現下降。

在各成員國中,2016年,盧森堡、馬耳他、瑞典、德國、希臘等10個國家實現政府收入盈余,保加利亞和拉脫維亞收支平衡,愛爾蘭、克羅地亞和丹麥赤字占比不超過1%,4個國家赤字占比等於或大於3%,分別是法國(3.4%)、西班牙(4.5%),羅馬尼亞和英國(均為3.0%)。

截至2016年底,政府債務占GDP之比較低的國家分別是愛沙尼亞(9.5%)、盧森堡(20.0%)、保加利亞(29.5%)、捷克(37.2%)和羅馬尼亞(37.6%)和丹麥(37.8%)。16個成員國政府債務占GDP之比超過60%,其中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塞浦路斯和比利時最高,分別達到170.0%、132.6%、130.4%、107.8%和105.9%。

2016年,歐元區政府支出和收入占GDP之比分別為47.7%和46.2%;歐盟分別為46.6%和44.9%。政府支出占比在2015~2016年間均有所下降,而收入占比僅在歐元區下降,在歐盟保持不變。

報告還提到,從2016年三季度末到四季度結束,政府債務GDP占比在歐元區從89.9%下降到89.2%,而這一數字在歐盟卻從83.2%增加到83.5%。

與2016年三季度末相比,10個成員國的債務占比截至四季度末有所提高,而18個成員國有所下降。債務占比增長率最高的國家為希臘(2.7%)、拉脫維亞(2.2%)和芬蘭(1.7%),跌幅最大的分別是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比利時和葡萄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680

朱民:美國貿易赤字的背後是經濟結構性問題

編者按:

4月10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參加“美國經濟的結構性挑戰”論壇討論,就全球貿易自由化、美國金融市場等話題發表意見。

朱民認為,美國貿易赤字的背後是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雖然美國有無數新科技的發明,但是無法產業化,這反映了市場的功能失效,也反映了政府宏觀政策的失效。美國現在最大的經濟結構問題是勞動生產率急劇下降。勞動生產率不夠,利潤厚度不夠,蛋糕不夠大,就有收入不均、貧富差距的問題。根本結構不解決,美國的貿易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

朱民還認為,美國的金融市場有很大的風險。股票在高位,債市也在高位,債權市場在歷史最高,利率在上升,債市只能往下走,股票市場只能往下走,雖然特朗普的政策推動股票市場短期內發展,從中期看,只能往下走,最近貿易戰引發的波動,股票市場大幅下降,表明了市場信心的脆弱性。

以下為朱民發言內容:

全球自由貿易是好事,但並不是說以多快的速度推進全球化速度是一件好事,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從民族經濟體的角度來看,成熟經濟體不一定能夠快速擁抱接受變化,所以可能會引起反彈和回潮。從長期的角度來說,每一個國家產出都能夠增加。但是成熟的民族經濟體在接納的過程當中帶來一些沖擊,它們往往不能接受。

自由貿易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每個國家應該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做比較優勢最突出的事情,這樣大家能夠把蛋糕做得更大,每一個國家的錢就更多,但是這樣又造成了貧富不均。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全球化的好處是不容置疑的,自由貿易的好處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以多快的速度來實現自由貿易,各國應該怎麽找到平衡來接納全球化,這是現在問題的重點,而且尋找的過程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現在一些措辭上的交鋒實際上並沒有問題的實質那麽重要。

當全球市場開放的時候,新興經濟體的產業鏈通過技術和勞動力在不斷上升,要求所有的發達國家產業鏈也往上走。

全球化對美國確實造成了沖擊,特別是貿易赤字,貿易赤字的背後是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如果消費太高、儲蓄不夠、大於投資,必須向世界進口商品來減緩。美國人長期寅吃卯糧,借錢消費,儲蓄不夠,小於投資,所以貿易是長期的赤字,假如美國人這個經濟結構不改,過去30年有赤字,今後30年還會有赤字。

美國需要向更高的產業發展,但是我們看到美國的服務業居高不下。過去10年美國新增就業的89%集中在服務業,特別是在飯店、醫院、教育等,還不是特別高端的服務業。高端上不去,這是整個市場調整機制(的問題),一般服務業上升,高端制造業的產業化不夠。

美國高端產品的競爭能力在下降,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情。雖然美國有無數新科技的發明,但是無法產業化,這反映了市場的功能失效,也反映了政府宏觀政策的失效,因為高端的產業上不去,走向低端的服務業。美國現在最大的經濟結構問題是勞動生產率急劇下降。勞動生產率不夠,利潤厚度不夠,蛋糕不夠大,就沒有東西分配,所以就會有收入不均的問題,有貧富差距的問題。根本結構不解決,美國的貿易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是連在一起的,雖然我旁邊的美國朋友說不在乎貿易赤字,只在乎財政赤字,他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美元可以向全世界發債維持貿易赤字,但這個是不能持久的。美元一統天下正在打破,人民幣進入SDR,財政赤字使得美元信用發生問題,美元的匯率發生波動,會影響美元的世界價值,反過來會影響以美元借款的貿易赤字,這兩件事都是不可持續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我覺得都是不可持續的。

美國最開始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繼而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很大的變化,中國經濟的增速、對全球GDP的貢獻都超過了美國,要求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大局變了。

為什麽美國中產階級消失了?中產階級低端化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工資總量占GDP的總量份額在下降,就是因為工作的質量、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以及工作向服務業衍生,工資的總量沒有跟上經濟的發展;第二個原因是美國的金融市場走得太快,遠遠超過經濟的增長,有錢人通過金融市場得到了很多的收入,所以相對而言,中產階級的工資總量下降,這是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虛擬經濟的(不匹配),這是根本性的問題。

美國現在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處於寬松階段,這個階段通脹起來還沒有那麽快,所以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但是以後能不能持續、明後幾年怎麽走,我覺得很不確定。

美國的金融市場有很大的風險,股票市場現在是在歷史最高,遠遠高於危機以前的水平,不但股票市場高,而且股票市場的估值、市盈率很高,美國的市盈率平均是18倍左右,現在已經到30倍,而公司的收益上升遠遠趕不上市盈率的上升,股票在高位,債市也在高位,債權市場在歷史最高,利率在上升,債市只能往下走,股票市場只能往下走,雖然特朗普的政策推動股票市場短期內發展,從中期看只能往下走。最近貿易戰引發的波動,股票市場大幅下降,表明了市場信心的脆弱性。

美國的金融市場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場,美國金融市場的波動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的波動。今天和2008年相比,有兩個根本的不同特征:第一,2008年全球總債務是72萬億美元,今天是131萬億美元,歷史上從來沒有危機之後債務如此大規模地持續性上升。杠桿和金融的池子加深,風險在加大,脆弱性還是全球的問題。第二,現在跟2008年相比,2008年的時候市場流動性風險很高,但是當時宏觀政策的空間很大,政府債務相對比較低。如果再有危機和波動發生,政府已經不可能像2008年那樣大規模地入市幹預。我覺得今年市場會出現大的波動,不至於崩盤,但是在2~3年里,市場再次發生危機的概率是很高的。

長期來看,美國民粹主義的基礎會長期存在,因為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大問題,長期的退休金問題、財政赤字問題,中產階級感覺不安全。我覺得這些問題都長期存在。美國現在當務之急要做供給側改革,而不是用寬松政策拉動總需求。

美國供給側改革包括對產業結構、產能的改革。美國產能過剩和退休金的改革都是很大的問題。(只有)這些改革提供了大家對未來的信心,美國人才會投資,才會發展。中美貿易戰一打,越打信心越小,企業越不投資,所以就使得美國經濟的增長前景越來越不(被)看好。【朱民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

原標題:《朱民:各國應平衡接納全球化》

第一財經轉載自“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33

王毅:當今世界存在三個方面的赤字問題

當地時間6月4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南非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正式會晤時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挑戰而言,存在三個方面的赤字問題。

一是治理赤字。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但缺乏有效的全球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擡頭,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

二是信任赤字。國際競爭摩擦上升,地緣博弈色彩加重,冷戰思維和工具被重新拾起,國際社會信任與合作根基受到侵蝕。

三是發展赤字。全球發展失衡,特別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是國際社會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成為一些國家社會動蕩的重要原因。

王毅表示,金磚國家在維護世界穩定、促進共同發展方面負有重要國際責任。我們要高舉政治解決的旗幟,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熱點問題。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要堅定多邊主義信念,加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中心作用。當前形勢下,金磚國家應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新威脅、新挑戰,既為自身發展營造穩定的環境,也為世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08

趁外遊轉移資產 中國「旅遊赤字」近1.6萬億

1 : GS(14)@2016-09-23 08:00:14

【明報專訊】近年出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數目顯著增長,但與中國遊客海外消費的爆升對比,遊客增幅卻相形見絀。彭博分析稱,箇中的原因可能是不少人趁旅遊把資產轉移海外。

彭博引述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的分析稱,用外國遊客在中國的消費,減去中國公民在海外消費而得出的「旅遊赤字」,發現截至今年6月底的12個月,這赤字水平增至2060億美元(近1.6萬億港元),較2013年的770億美元(近6000億港元)赤字增長168%。反觀中國出境遊客增幅相對溫和,去年有1200萬人次出境,2013年為980萬人次,增幅為18%。

外國置業開存款帳戶買保險

Setser稱數據反映中國遊客趁出國把資產轉移海外,例如在外國置業、開設存款帳戶或購買保險等。

Setser說,當前環球經濟急需中國人去消費,購買實際商品和服務,中國人把資金投資股債對環球經濟並非好消息。

高盛估計,上月已是中國連續第24個月出現資本外流。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外流總額已超過4000億美元。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約3%。

(彭博社)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39&issue=20160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22

證監料赤字擴大或考慮提高徵費

1 : GS(14)@2017-02-03 02:54:46

【本報訊】證監會2017至18年度預算將在下周一(6日)提交立法會財委會審議,今年度預算赤字進一步擴大至5.35億元,更預警若成交額無大增,或須考慮提高交易徵費及結束維持七年多的牌照年費寬免。


仍不需立法會撥款

假設股市日均成交810億元、期貨期權市場日均成交43.3萬張合約,以及來年擬增設28個新職位、加薪4.5%(同期通脹約2.3%)等,證監會預算2017/18年度赤字約5.35億元,按年擴大34.2%,但仍不需立法會撥款,今年亦會照承諾寬免牌費至2018年3月底。證監會預計2016至17年度儲備將達37.7億元,為同年預計開支的2.07倍。根據法例,若儲備金超逾該財年營運開支兩倍,證監會可建議調低交易徵費。證監會去年預留30億元購置寫字樓。據立法會文件披露,現處長江中心的寫字樓租約於2022年屆滿,但已獲業主同意今年9月至2020年8月份期間減租,同時會額外租用長江中心3,000平方容納新聘人手,以及另外4,000平方呎作證物室,而總計辦公室開支減少362萬元(即1.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2/199153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68

預算赤字擴 證監擬提高交易徵費

1 : GS(14)@2017-02-05 10:33:20

【明報專訊】證監會2017至2018年度預算將在下周一(6日)提交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據呈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證監會今年度預算赤字將按年擴大34.2%至5.35億元,並預警如果港股成交額未有大幅攀升,或需重新考慮上調交易徵費率及終止維持兩年多的牌照年費寬免。

暫未需立法會撥款

證監會假設,如果股市日均成交810億元、期貨期權市場日均成交43.3萬張合約,在繼續寬免牌費下,預算收入按年增長約8.2%至14.2億元。不過,在增設新職位、資訊及系統保養費用和法律費用等開支增加之下,預算開支會達到19.53億元,按年增7.4%。但暫時仍毋須要求立法會撥款,今年亦會照承諾寬免牌費至2018年3月底。

新增28個職位 加快法律程序

證監會進一步解釋,今年會新增28個職位,以便加快展開執法後的法律程序,以及對持續增加的中介人維持足夠監督,其中中介機構部和法律服務部增加職位數最多,達到8個,主要應付處理持牌法團持續增加的受規管活動,以及為增加的訴訟工作提供充足法律文書支援。

此外,法律費用今年料增加564萬元,原因是案件數量繁多和案情愈趨複雜。

租用長江中心獲減租

不過,預算文件披露,證監會現時租用的長江中心寫字樓,雖要額外租用多3000平方呎樓面以容納新聘人手,但已獲業主同意於今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間減租,令相關開支減少。

此外,今年證監會建議資本開支總額為5741萬元,按年減少5.9%;扣除上年預留的30億元購置辦公室物業資金 ,預料截至今年3月底的儲備金總額為37.7億元,按年增加2.07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93&issue=201702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91

陳永傑:美赤字擴大 資金入樓市

1 : GS(14)@2017-05-18 00:58:07

【明報專訊】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約1.1萬億美元開支法案,預料再交由參議院審議通過的機會甚大,卻令美國債務更上一層樓。因政府債務擔子加重,使到美國難以大幅加息達到利率正常化。美國再加大發債印鈔,會導致美元走弱,將會逼使更多人將資金投放入樓市。

美國眾議院通過總值約1.1萬億美元的開支法案,有助美國政府運作至今年9月底,免得在日前停止運作。

美元走弱 加息料更小心

本月上旬,美國政府及國民的總負債達到天文數字的68.8萬億美元,再增添1.1萬億美元,將促使總債務增加至逼近70萬億美元。無疑美國政府可以利用印債發鈔的招數應付債務及利息,但總會造成美元購買力攤薄作用,換言之,美元購買力下降,損害美元持有人的財富。

政府可以發債印鈔,加息對政府無什麼大不了,但會加重美國國民的利息負擔。在特朗普登基出任總統之後,美國民間反特朗普情緒升溫,如果再大幅提高息口,反特朗普的情緒更火上加油,影響到美國社會的穩定。所以,通過1.1萬億美元開支法案之後,美國聯儲局將會對加息更小心,只會循序漸進,不會大手加息。

美元供應量增加,自然損害購買力,美元反覆走軟是可預期的,而且特朗普已得表明歡迎低息,不想美元匯價太強。美元弱勢促使全球投資者進一步物色物業及黃金等實物作為投資對象。

本港及全球各地大城市的住宅等物業持續受追捧,機會甚高。因為物業實用功能比黃金為佳,可自用或作出租,料更多資金流入港樓市。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88&issue=201705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62

同一條文 兩種解釋林鄭前年以量入為出撤退保今稱現赤字非不可

1 : GS(14)@2017-08-06 18:39:50

【本報訊】「《基本法》要我哋量入為出」。政府前年進行退休保障公眾諮詢,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搬出《基本法》107條,逆民意推倒全民退保。今天她上任特首逾月,卻「重新」演繹同一條文,指政府財政量入為出、避免赤字非僵化要求。曾被她批評不掌握公共財政理念的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周永新直言,「唔想做時,就提出嚟,到想做時,又攞唔同角度去解釋」。記者:王家文



金管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日前撰文,解釋《基本法》107條「量入為出」、「避免赤字」等意思,指從無規定政府每年要達平衡預算,批評過往10年政府沒利用條文框架內容,「推動大眾利益」。特首林鄭月娥同日和應任的文章,認同非不可現赤字,政府開支的增幅也非要與經濟同步增長,認為觀點具建設性。「嗰陣時佢(林鄭)唔想做全民退保,就攞《基本法》107條出嚟解釋」。曾受政府委託研究退保的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指,當時政府稱其提出的方案,在約7年後會出現結構性赤字,故根據《基本法》107條規定,便不可做全民退保。他指政府財政儲備今天增至逾萬億元,卻以赤字為由拒推全民退保,欠缺理據,除非政府甚麼都不做,「幾時先用得晒盈餘?講出嚟都係無稽之談」。


周永新:你想唔做就搬出嚟

周永新憶述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有商界委員提出在《基本法》107條寫明,政府公共財政開支不能超出本地生產總值20%,「當時好多人覺得唔應該寫得咁死」,故只寫量入為出、避免赤字。他指條文意思其實是審慎理財,「?家變咗你想唔做一樣嘢,就搬出嚟,你想做又攞出嚟,不過就解釋唔同」。政府前年12月推出退保諮詢文件,在文件第六章交代立場,對不論貧富方案有保留,指新增開支令長遠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更趨嚴峻,「同時不可不提,根據《基本法》第107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須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接受港台訪問時,更批評周永新未掌握公共財政理念,「《基本法》要我哋量入為出,政府開支嘅增長要同經濟增長相適應」。今天當上特首,林鄭卻有了「理財新哲學」,周認為她是要面對現實,在處理醫療、房屋及教育等問題上,唯一可做就是即時投放大量資源,尤其開局首兩年,「如果你唔交出實際效果,政府點向市民交代?要做出效果,唯一就係掟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6/20113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29

陳永傑:稅改擴赤字 美元跌港樓升

1 : GS(14)@2017-10-15 13:58:07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稅改方案終於公布,寬減了公司利得稅及個人入息稅,但卻未有提及採取什麼方法填補減稅所失。筆者相信稅改將會令美國赤字嚴重擴大,又要開動印鈔機印銀紙度日,勢必令美元匯價再跌,投資者為了保值,很可能要增持物業,造成樓價再升。

稅改方案提議將公司稅由目前35%大幅削減至20%,比較特朗普之前所講的15%高。個人入息稅階由現今的7級簡化為3級,即12%、25%及35%,最高稅率比較目前的39.6%低。

美國商務部表示,稅改實現之後,聯邦政府的稅收將增加約3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有望增加1個百分點。但市場估計,稅改令美國在10年內減稅5.8萬億美元,扣除經濟活動改善所增加收入約3.6萬億美元,未來10年財赤會增加約2.2萬億美元。

美國目前收取高昂的稅率,政府國債仍然超過20萬億美元。稅改之後,稅收再減,很可能會令債務進一步推高。

投資者自保 資金流入港樓市

雖然美國企業減稅之後盈利理應增加,但如果一切以「美國優先」,減少入口廉價的外國貨,而且生產純美國貨品,美國又面對勞工短缺的問題,美國貨品一定昂貴,隨時滯銷。屆時美國消費市場生意有機會不增反減,經濟更差,政府減稅增加收入的算盤未必打得響。減稅有可能像在身體上開多一個傷口,令血液流失的更快。要急救,唯有重施故技印銀紙,卻令美元加速貶值。目前美國政府與國民的總債項升至67.85萬億美元,再加新債上去,美元更為氾濫,資金自保,繼續流入香港等大城市的樓市,有何稀奇!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47&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