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今年中國實際財政赤字率將破3%?統計口徑存爭議

財政赤字率既是財政風險的風向標,也反映政府刺激經濟力度,因此備受市場關註。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表示,今年中國的財政赤字率名義上是3%,這只是一個預算赤字,決算的時候會突破3%。

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即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

根據《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15年中國赤字規模為16200億元(赤字率為2.4%),2016年這一規模擬擴大至21800億元,赤字率為3%,為歷史最高。

由於比官方統計範圍(僅一般公共預算)更廣,機構統計財政赤字率往往更高。

比如,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測算今年財政赤字率超過3.8%。摩根士丹利預測今年中國財政赤字率將達到4%。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以往歷史來看,中國會通過動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方法來使得赤字率的預算數和決算數保持一致,因此今年官方口徑的赤字率仍會維持在3%。不過中國實際赤字率會高於這一數字。

對官方口徑的赤字率專家有不同看法。丁爽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改進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界定,使財政赤字準確反映財政政策的走向,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實際赤字率已超過3%

財政赤字是最重要的宏觀政策變量之一,其變化反映財政政策的動向,直接影響實體經濟。在我國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正在縮小,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預算赤字的設定和財政赤字的執行情況越來越受關註。

雖然2016年擬安排超過2萬億的赤字規模創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3%的赤字率也創歷史新高,但在全球範圍比較來看,仍在合理水平。中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當前安排3%的赤字率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針對近期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中國3%財政赤字率還遠遠不夠,可以進一步擴大,甚至可以達到10%的說法,高培勇認為這樣的說法是對中國實際赤字率現狀的不了解。

高培勇解釋,目前官方口徑的財政赤字率3%僅指一般公共預算的赤字率,並未考慮4000億元政府性基金赤字。

丁爽根據官方預算基礎數據測算的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合計財政赤字為GDP的3.8%,高於官方公布的3%。

他解釋,造成差異的主要項目是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的資金(1000億元)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4000億元),官方視作收入,我們則視作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從上半年的預算執行來看,財政政策的確變得更加積極,前六個月一般公共預算出現了二十年來的首次半年期逆差(3650億元)。按照這種勢頭,並且考慮到盤活政府存量資金的可能性,按照國際通行方法計算的全年赤字率會超過3.8%。

丁爽認為,我國每年的財政決算赤字數都恰好等於財政預算赤字數,這是會計處理的結果,並不說明預算執行精準。以2015年為例,一般公共預算的當期收入低於預算數,而支出則超出預算數,財政赤字超預算,最後通過動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地方政府的結轉結余資金,使得決算赤字和預算赤字毫厘不差(1.62萬億元)。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官方的財政赤字強調的是會計平衡,並不真實反映財政政策的態勢。

汪德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財政赤字安排都是全國人大安排,如果年終決算時赤字率突破年初預算數,財政部需要對全國人大解釋。而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年終決算時赤字率都與年初預算的赤字率保持一致,因此今年也不例外。

赤字率口徑之爭

赤字率口徑不同的本質,在於赤字口徑不同,即對政府收入和支出定義不同。

其實,官方並不避諱不同口徑間的赤字率之差。早在2015年,時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當年按照預算收支口徑,全國財政赤字率為2.3%,而按照當年實際收支差額口徑來看,全國財政赤字率約為2.7%。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事後解釋,中國並不存在赤字率“兩筆賬”。而出現實際收支差額主要體現在在結轉結余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即實際支出中,2015年中央財政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124億元,並增加安排1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但是按照現有官方口徑,動用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不能再列收列支,不計入赤字。而1000億元專項債券不同於一般債券,不列入一般公共預算,也不計入赤字。因此赤字率仍是2.3%。

丁爽對官方口徑和自己得出今年財政赤字率3.8%計算口徑之差給出了比較完整的解釋。

他認為,目前官方和他計算的赤字差異主要來自對動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往年沈澱財政資金的不同處理方法,以及是否將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的資金算作收入。

官方的做法是,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的資金(2015年為1000億元)算作收入,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資金(2015年為828億元)算作支出。

丁爽認為,從宏觀角度看,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和給其補充資金只是把資金從國家的一個口袋調入另一個口袋,不應算作廣義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如果全年實際凈調入資金用於政府開支,該數額應歸入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

關於地方政府使用往年遺留的結轉結余資金(2015年為7236億元),也就是盤活的存量資金,官方也算作收入。丁爽認為結轉結余資金是過去年份累積下來的,從廣義政府角度看並不是當期財政收入,將這些存量資金用於政府開支,應歸入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

官方在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將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的資金(2015年為1000億元)算作收入,而把發行其他政府債券獲得的資金算作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丁爽則認為對兩者應該一視同仁,政府債券發行所得都應歸入彌補赤字的融資項目。

丁爽認為,目前官方對收入和支出的處理方法不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有必要進一步改進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界定,使財政赤字準確反映財政政策的走向,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汪德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赤字率統計口徑比較複雜,既表明政府刺激經濟意圖,也體現了政府財政風險。目前應該在公布官方口徑的赤字率同時,應該同步公布今年盤活使用財政存量資金、置換債券規模、專項建設基金規模等數據,讓市場充分了解財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從而有效地影響市場預期和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