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華爾街「意外」:投行六年來收費表現最佳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17 2013年是一些王者光環黯淡的一年。
這一年,全球名列前茅的共同基金——「債券之王」格羅斯(Bill Gross)領導的PIMCO年回報率接近-2%,連續7個月面臨淨贖回。
同樣在2013年,過去20多年回報率超過25%的對沖基金SAC資本承認內幕交易,同意支付創紀錄的18億美元罰金。
匯豐統計的30只大牌對沖基金回報結果顯示,截至12月27日當週,2013年只有3只基金回報超過了標普500。
雖然有業績不佳和大牌官司纏身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以費用收入算,2013年竟然是全球投行業2007年以來表現最佳的一年。
湯森路透的全年全球投行評估報告顯示,2013年投行業的收費所得比2012年增長3.1%,增至798億美元。

2013年這類費用收入的主要增長源來自股市,在重現繁榮的企業IPO形勢推動下,全球股票業務收費(紫色虛線)增長27%,抵消了債券和併購收費增長回落的影響。

分地區來看,2013年第四季度,投行收費同比增長最多的地區是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區,增幅高達30.8%,日本是同比下降27%。

但是,收費增加不能直接理解為行業盈利增長,這期間投行被迫增持股票、減持債券,盈利能力繼續減退。
而且收費帶來的好處也沒有均分。
數據供應商SNL Financial本週發佈報告稱,2013年,全美五大銀行擁有全行業44%的資產,而1999年的這一比例遠僅有9.67%。
這樣看來,「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反而越來越大。
Quartz高級歐洲高級記者Jason Karaian指出,考慮到大量銀行家都受僱於幾大巨頭,所以這個行業的形勢也未必像媒體頭條報導的那樣慘淡。

Bridgewater去年表現遠遜大市,Dalio不再逆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479
2013年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而言是乏善可陳的一年,Ray Dalio管理的兩只主要基金的回報率遠低於大市表現。
據《紐約時報》援引投資者的消息稱,管理800億美元的Pure Alpha基金2013年上漲了5.25%,但是規模達700億美元的All Weather基金到年底下跌了3.9%。
這意味著如果投資者去年在這兩只基金平均配置資金的話,那麽全年的回報率幾乎為零。
而與美國股市整體表現相比,Bridwater更是大幅落後。美股主要股指去年回報率創90年代以來最高,基準指數標普500指數上漲了30%。
Bridgewater同樣落後於對沖基金行業,2013年對沖基金業平均回報率為9%。
重倉包括通脹保值美債(TIPS)在內美債的全天候(All Weather)基金,落後於美債基準指數巴克萊總指數的表現,後者去年下跌了2.03%。
2013年旗下基金慘淡表現重創了其創立者Ray Dalio的聲譽。他的“全天候交易策略”認為全球各種經濟趨勢是相互影響並發生作用,因此運用風險均衡交易策略(risk-parity),可以在各種經濟條件下獲得穩健收益。這個讓他在投資圈享有盛譽(詳見 《華爾街見聞》逆天的Dalio系列)。
Dalia給投資者的回報率不是“特別巨大”而是以“穩健”著稱。包括去年在內,Pure Alpha過去5年的平均年化回報率為14.4%,而All Weather基金同期平均回報率為12.4%。
Bridgwater管理的資金規模達到2.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許多公共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項目的資產都交由Dalio管理。
然而去年的市場對All Weather基金策略構成了巨大挑戰。去年5月市場預期美聯儲將迅速縮減購債,導致美債收益率迅速上漲。而最終美聯儲在12月宣布緩慢的收縮QE,並表示仍然維持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
這導致TIPS和其它通脹保值債券去年表現糟糕。在國債收益率上漲,通脹很低時,TIPS國債回報率通常較低。去年投資這類證券的iShares TIPS基金下跌了約9%。
下周Dalio將公布2013年的致投資者信。他將詳細回顧2013年的投資表現,並對2014年作出展望。
巴菲特慧眼識珠,未來接班人投資表現優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212
83歲高齡的巴菲特雇傭了Todd Combs 和 Ted Weschler兩位選股高手來打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下稱“伯克希爾”)的股票資產,並有意讓他們在自己退休後來接管公司的所有投資。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這兩位的投資表現果然沒有讓巴菲特失望,在過去的一年里,他們的投資收益都擊敗了巴菲特的收益,同時也跑贏了標準普爾500指數。
2013年是他們第二次跑贏市場,加上股息之後的年收益率達到了32%,當然2013年的收益率並沒有比市場好太多。但是根據巴菲特給股東的年報顯示,在2012年,他們管理的資產以兩位數的收益率跑贏了標準普爾500指數。
42歲的Combs曾經是一位默默無名的投資經理,在加入伯克希爾之前,他在Connecticut管理著大約4億美元的資產。2011年加入伯克希爾之後,他的投資組合已經連續兩年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52歲的Weschler曾在Charlottesville公司管理著20億美元的資產,2012年加入伯克希爾,他曾花費500萬美元競得了一次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
巴菲特將Todd Combs 和 Ted Weschler,還有他的金融助手Tracy Britt Cool一起合稱為3Ts,巴菲特說:“他們除了處理選股等投資相關的事務之外,還參與公司的經營,這在未來能帶給公司巨大的收益。”
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巴菲特調高了兩人管理的資產的份額,2012年的時候,兩人分別管理著30億美元的資產,2014他們則分別管理70億美元的資產。兩人將廣泛參與公司的業務並承擔重要角色,包括未來的並購業務等。雖然相比於伯克希爾公司的高達1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兩人管理的140億美元的資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們管理的資產的迅速增加則表現出了巴菲特對兩人的信任和期望。
兩人參與投資之外的業務對於他們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股票投資只是伯克希爾公司業務的一部分,伯克希爾是一個巨型集團公司,除了股票投資之外,還參與保險、制造、零售等行業,另外還經營著一條鐵路。
彭博最新數據顯示,受益於美聯儲的刺激措施和企業利潤的攀升,在2008至2013年底的5年時間中,標準普爾500指數達到了128%的回報,而巴菲特所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在截至2013年三季度的近5年時間內的回報率(基於A類股平均的賬面價值)則為80%。分析師估算指出,截至四季度末其表現也難以超過標普500指數。這意味著,這位億萬富翁管理下的投資帝國過去五年來的凈值增長率將跑輸大盤。這是自巴菲特1965年接掌以來,伯克希爾將首次未能實現他所提出的“五年期業績目標”。
但投資者對於伯克希爾公司的偏愛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公司的股價在去年上漲了30%。
近期全球資產表現掃描:Risk Off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098
通過觀察美國市場ETF的表現,我們大概可以瞭解近期不同類別資產近期的表現。除了新興市場持續下跌以外,從各資產類別表現看,2014年至今,一切似乎都與2013年截然相反。美股開始下挫,金融業等去年火熱的板塊受打擊最大。商品和美債有所反彈,黃金反而有所表現。新興市場遭受重創。
美股經歷了艱難的一週。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Y今年以來下跌3.14%;追蹤道瓊斯30的DIA跌得更多,達4.22%;但納斯達克100(QQQ)和小盤股(IJR)以及中盤股(IJH)下跌的幅度都小於3%。
從美股板塊來看,原材料(XLB)、金融業(XLF)和工業(XLI)板塊本週收到打擊最大,而公用事業(XLU)下跌的最少。而海外板塊收到重創,許多國家的ETF下挫幅度達到4-5%。巴西(EWZ)和中國(FXI)今年以來的跌幅已經超過10%,而澳洲(EWA)、香港(EWH)、印度(INP)、墨西哥(EWW)和俄羅斯(RSX)的跌幅都在5%到10%之間。
股市本週表現不佳,但商品和美債有所反彈。20年期以上美債ETF(TLT)今年以來已漲了5.52%,而天然氣受到美國嚴寒推動飆漲18.95%。黃金(GLD)今年也漲了5.31%。

PIMCO購入數十億美元有毒資產,格羅斯稱今年風險資產或表現較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268
周二,格羅斯表示,若美聯儲和其它央行能讓投資者確信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刺激經濟增長,那麽今年股市和高收益類債券等風險資產表現會比較好。格羅斯的觀點較以往不同,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麽近日PIMCO募集55億美元資金,主要投資歐美銀行不希望在資產負債表中出現的資產。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PIMCO悄悄地募集了55億美元資金,購買美國和歐洲的銀行資產。PIMCO這只基金名稱為“銀行資本重組和價值機會二號基金(Bravo II)”,由副首席投資官Dan Ivascyn管理,主要投資銀行不希望在資產負債表中出現的資產,包括住宅和商業房地產類資產。目前,該基金不向新投資者開放。
美國財經博客Zerohedge稱,換言之,PIMCO的這只基金主要投資有毒資產,歐洲銀行有許多這樣的不良資產。2012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截至2014年,歐洲銀行需要出售4.5萬億美元資產。需要註意的是,不良貸款的違約率通常是質量好的貸款的數倍。Zerohedge稱,當數以千萬的失業者回到勞動力大軍,這些人的債務被收回時,購買此類貸款會獲取收益。
當前,投資者正在搶購資產質量並不好的貸款組合和房地產類資產,許多投資者將目光集中在歐洲。歐洲銀行為滿足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一直在忙於出售資產,以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為什麽PIMCO購買如此大量的有毒資產?
美國財經博客Zerohedge認為,這是PIMCO追求收益率的表現。上月,PIMCO的新CEO Douglas Hodge表示,希望加大公司在股票市場的專業度,包括聘請Virginie Maisonneuve帶領股票團隊。此前,Maisonneuve是位於倫敦的Schroders資產管理公司的全球股票交易主管。PIMCO提供衍生品、房地產、私募股權、新興市場等方面的產品,不過90%的投資仍專註於固定收益類資產。
過去數月來,PIMCO這個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資金連續流出。
閒聊「天虹紡織」和「魯泰B」的表現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28g.html 中國紡織明星企業「天虹紡織」開在越南的棉紡廠「天虹仁澤紡織」,在這次越南排華風波中也未倖免於難,遭到打砸。作為他們的下遊客戶朋友,我們十分焦急!現得悉事態平息,正在恢復生產,甚感欣慰!
朋友們談論此事,有的聊到了天虹紡織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記得2012年中旬,有幾個做紡織服裝股票的朋友問我:「假如天虹紡織與魯泰B兩者必選其一,你選哪個?」
「我傾向於選魯泰B。」當時我答。
結果呢,從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的一年時間,天虹紡織牛氣衝天,從2元多一口氣漲到16元多,上漲了6倍,成為港市第一大牛股!而魯泰B同期從5元多漲到9元多,只漲了0.63倍。「哈哈!失算了吧!」當時朋友們笑我。我呢,鼻子一捏,吭氣聲都沒一絲。哈哈!
後來,從2013年8月,天虹紡織盛極而衰,從16元的高位急轉直下,一口氣跌到了現在的5元,下跌69%,跌掉了5倍!現在還不知是否已經止跌,儘管其市盈率下降到了3倍多。而魯泰B則繼續平穩地上漲了22%多,爬到了11元(市盈率大約為10倍),現在好像還在繼續爬升。
「哈哈!現在看來,你當時偏向選魯泰好像還是有點道理的呢!」朋友們這會兒反過來又這麼說了。哈哈!
其實,當時我評估的理由很簡單的:天虹紡織和魯泰都是中國紡織行業的優秀企業,但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天虹紡織基本上走的是一條低成本擴張之路(現在也逐漸重視並加大了開發方面的投入);而魯泰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走自主開發之路。
天虹紡織的發展堪稱中國紡織行業的神話。他們在越南投資建廠(聽說,產能已佔整個公司的三分之一),使得原料、人工、能源、關稅、賦稅等成本大為降低,取得了驚人的高收益。據說,去年整個公司產品(紗線和胚布)的毛利潤高達15%,遠遠高於下游的成品面料的平均毛利潤;人均利潤比魯泰都高出不少。股市對此相應作出了預期反應,其股票大漲。然而,當由成本優勢的預期用完了,而其他更好的前景預期又沒有出現時,加上投資者擔憂境外開廠的環境風險,股市也就相應作出反應,投資者放棄持有,其股票隨之很快下跌。
而魯泰由於身處成品面料及服裝之終端,要想勝出,只能依靠不斷地開發創新。而魯泰早已形成了這方面的制度及機制,並且始終在不停地運作。魯泰的收益像似「附加值」帶來的。
據此可知,兩個企業「價值取向」在投資者心目中似乎有所不同,導致它們的股票表現也就不同了。魯泰B像是行走穩健的白馬股,而天虹紡織像似尚未成熟的具有脈衝效應的新股。
從天虹紡織和魯泰B的股票表現,亦可得知,推動股票上行的根本力量不是或至少不都是公司的業績,而是市場對其未來的預期,而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一般市場將會給出更高的估值水平。由此還可進一步理解,做企業的目標,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追求市值(價值)最大化。
「哈哈!那你說說,現在如何對待這兩個股票的買賣?」朋友問。
「都可買了。」我答,「魯泰B估值還是偏低的;而天虹紡織符合『槍聲一響,立即買入』的逆向投資的條件。哈哈!」
港股表現內地化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kvt2.htmliMoney原文(簡體版),19-06-2014
隨著中資公司佔港股市值比例愈來愈大,以及內地私募,公募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的興起,近年個別中資股,甚至指數的行為,也愈來愈似內地A股。內地股市低迷,香港恆指和國企指數也不見得好到那裡。
十多二十年前,港股的走勢常受美股影響,現在則主要受內地經濟政策主導。內地政策例如利率及銀行存款儲備金率(RRR)等改變,通常在週五下午收市後宣佈。但奇怪的是,個別中資股,甚至期指,會突然在消息宣佈前彈升。
內地資金致港股波動最新的例子是人民銀行於6月16日確認將「定向降准」(即減RRR)擴大至股份制銀行,包括個別在香港上市的數間中小型商業銀行。奇怪的是,部分相關股票在消息公告前數天,已經開始有異動,兼且成交額突然大升。作為普通投資者那刻當然摸不著頭腦,但內地接近決策者的機構及官員實在太多,他們早幾天已獲知消息並不是什麼希奇之事,加上內地人在香港擁有股票戶口已經非常普遍,一班知情人士往往成為「春江鴨」。
香港證監要執行監管亦非常困難,知情者在國內,消息也是國內發放,香港執法機關根本無法跨境調查。當「滬港通」正式啟動後,筆者相信,跨境的內幕消息炒作將會愈來愈嚴重。要保障大眾投資者利益,香港證監一定要和內地相關機構配合,成立跨境執法及監管機制。
股票操作內地化由於國內資金參與港股的程度愈來愈高,很多股票的表現行為也愈來愈像內地A股,尤其是中小型民企。內地私募基金喜歡聯手高度集中買入數隻股票,短時間將股價推上,撤還時亦同一時間一起拋售。因為倉位大,所以減持時需要更狠,所以形成股價短期較大波幅。
傳統基金的做法是,假若看好公司的管理及業績前景,會願意中,長期持有,甚至在股價突然調整時加倉,但持倉量一般少於組合的10%,所以股價長線走勢會較穩定。投資者如果知道某些股票是由內地私募基金主導,便需要有心理準確,承受較大風險,或者在操作上,需要更靈活的走位。
引入新血可提升效率上屆歐洲國家杯及
世界盃冠軍
西班牙,今屆頭兩場分組賽竟然兩戰具敗,提早出局。一時間大量球評宣佈西班牙控球在腳(Tiki-Taka)的打法已死。當然,最強盛的球隊都有週期,Tiki-Taka的佼佼者巴塞隆拿於剛過去的球季四大皆空,可能已為西班牙敲起了喪鐘。
筆者歸納她的失敗原因:1)骨幹球員開始老化或者壯態大走下坡,門將卡斯拿斯接連失誤,中場控球王沙維表現乏善足善,這些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前者在皇家馬德里經常擔任後備,後者則傳出今夏會離開巴塞隆拿;2)長期勝利容易令球員失去當初拚搏心及飢餓心。球隊沒有引入太多新血,營造競爭氣氛,以致老球員難以長期保持最高水平。通用電氣(GE)前主席韋爾奇(JackWelch)管理學其中一環就是,每年將公司表現最差的10%員工裁掉,以提升公司效率。巴塞隆那及西班牙都肯定會在夏天后進行大清洗;3)敵對球隊硏究出針對性策略,破解Tiki-Taka打法。
荷蘭領隊云高爾(Louisvan Gaal)成功設計出5-3-2陣式,用速度及穩守突擊,徹底擊破了西班牙控球在腳的優勢。
又到美股財報季:科技股業績或創九個季度來最佳季度表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220
本周美國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的業績即將亮相,給予投資者重新衡量科技股健康狀況的機會。(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悉,英特爾、雅虎將在本周二公布二季度財報,而易趣和谷歌則分別在周三和周四公布。
路透的調查顯示,二季度科技行業的盈利增速預測為增長12.3%,不僅是標普500指數的十大行業分類中增速最快的行業,也是該行業自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最好的季度表現。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科技行業整體盈利增速下滑了3.2%。
高盛的分析師們在一篇報告中表示,科技行業“似乎是(股價)被低估的最多的部門,這將給予投資者更多看漲科技股的理由。”過去十年中,科技股的每股收益率增速平均較標普500指數高出5.4%,但是現在才高出1%。
盡管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都已創下歷史新高,但是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指數距離歷史高點尚有700點。這意味著部分投資者認為,科技股尚有上行空間。
Prudential Financial公司市場策略師Quincy Krosby表示:
科技股的利潤“當然很重要,因為隨著經濟數據好轉,市場開始重活上升動能”。
我們希望聽到好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來自科技股,將會很有幫助。
路透的數據還顯示,科技行業下屬的13個子行業中,有9個的二季度盈利是比去年高的。其中,最高的凈利增速來自半導體行業。
與此截然相反的是標普500指數的金融行業。作為十大行業中最差的一個,金融行業的盈利預測為同比下降3.5%,21個子分類中有9個的盈利為預減。
摩根大通、高盛將在下周二公布二季報,而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則分別在下周三和周四公布。
分析師預計,大行們的二季報不會很靚麗。因為抵押貸款再融資和交易收入的下滑將抵消投資銀行和資管部門收入的增長。而且,更嚴格的法律、監管以及更高的合規成本也會打壓銀行的利潤。
上周五,美國富國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抵該行營收下滑39%。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析師們的預期。但是,今天花旗集團的二季報卻超出了預期:
2014年第二季度,營收193.75億美元,預期為188.1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收益1.24美元,預期僅1.05美元。
除密切關註公司盈利外,市場也應該聽一聽美聯儲主席耶倫下周二、周三在國會為美聯儲貨幣政策所作的半年度證詞的“腔調”。
蘋果第三財季財報:中國市場表現出乎意料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297月22日,蘋果公司發佈2014財年第三財季業績。第三財季營收為374.3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353.23億美元增長6%;淨利潤為77.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00億美元增長12%。
《華爾街日報》援引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消息,此前分析師給出的平均預期為當季利潤74.9億美元,收入379.9億美元。以此來看,蘋果公司第三財季淨利潤高於預期,但營收未能達到預期。
蘋果公司董事會宣佈,將向公司的普通股股東派發每股1.47美元的現金股息,這筆股息將於2014年8月14日向截至2014年8月11日營業時間結束的在冊股東發放。
中國市場的表現出乎意料
據彭博社消息,蘋果公司首席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儘管蘋果公司已經預料到中國市場會有強勁表現,但是實際情況仍然出乎意料。
庫克(Tim Cook)稱,強勁的iPhone銷量主要來自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需求推動。其中,中國市場的幾組數字特別需要點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季度iPhone在大陸的銷售量增長了48%,全球市場僅增長9%;Mac機銷量增長了39%,全球市場僅增長13%;iPad增長51%,而全球市場則下滑8%。
上個季度蘋果在整個大中華地區的營收為59.3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8%。這也是所有地區中表現最搶眼的。財報顯示,美洲部門營收為145.77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歐洲部門營收為80.91億美元,同比增長6%;日本部門營收為25.64億美元,同比增長1%;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21.61億美元,同比增長6%。
能否開創新產品
自2010年推出ipad以後,蘋果公司在創新性方面一直沒有什麼作為,而目前ipad的全球銷量又在持續下滑階段,因此其對大屏手機寄予厚望,希望從三星電子等大屏手機生產商那裡分一杯羹。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要求供應商在12月30日前生產7000——8000萬台新一代大屏iPhone手機,其中包括4.7英吋和5.5英吋兩款機型。蘋果對iPhone 6的預期遠超過去年iPhone 5S和5C(4英吋)推出時的5000——6000萬台的首批訂單量;預計即將發佈的這兩款機型都將配有類似iPhone 5S的金屬外殼,並有多種顏色可選。
除此之外,蘋果公司的一款智能手錶產品也在近期被授予一項專利。該款智能手錶可以接收電話提醒和社交媒體信息通知,提供GPS數據,播放媒體,感知身體數據,可用手勢控制。
據騰訊科技消息,在過去的兩年當中,蘋果總是選擇在9月份發佈新款iPhone手機。期待著大屏幕iPhone手機將提振公司股價,包括Canaccord Genuity的邁克爾·沃克利(Michael Walkley)在內的分析師均預計,大屏幕iPhone的上市,將會讓蘋果的銷售數據創出歷史新高。考慮到蘋果此前以1股拆7股的比例進行了拆股,該公司當前的股價已接近於歷史最高股價。
“英雄莫迪”:投資印度的對沖基金表現躍升全球第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17

今年投資印度的對沖基金都成為了大贏家,因該國新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被市場及印度民眾寄予厚望,將重振這一亞洲第三大經濟體。
根據新加坡數據供應商Eurekahedge Pte的統計,今年1~7月投資印度的對沖基金帳上回報率達26%,讓投資亞洲(3.5%)、大中華地區(1.9%)、日本(1.2%)、北美(3.8%)以及歐洲(1.1%)的對沖基金相形見拙。
在截至2007年底的3年期間聚焦印度的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成長將近7倍至53億美元,隨後兩年大減、降至23億美元,但截至今年7月底為止已反彈至28億美元。作為對照,投資日本、北美的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達165億美元、1.4萬億美元。
Eurekahedge數據顯示,India Insight Value Fund是今年1~7月表現最好的專註印度的對沖基金、回報率高達78%,名列第二、三名的Mayur避險基金、Malabar India Fund LP也分別有49%、48.6%的亮麗成績。
不過,IPEplus Fund 1基金經理人Anil Ahuja指出,莫迪若無法改革印度經濟體質、將對外資資金的持續流入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莫迪提出的第一份預算並未削減政府補貼,同時也公開反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去年底通過的“貿易便利化”協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