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黃金頭條”網站供稿。黃金頭條是專業貴金屬網站,為廣大黃金、白銀投資者提供最優秀的市場資訊。
今年7月初黃金價格到達1343美元/盎司的高點以來失去了上行動能,上周四還觸及了2個月低點1272一線,這令黃金多頭們很不好受,但是按傳統經驗來看黃金價格可能在即將到來的9月迎來“出頭天”。
金融資訊網站CHART OF THE DAY統計的數據表明,黃金價格在過去20年的每一個9月份里,平均上漲3%,次高月份為11月,平均上漲1.8%。
9月份推升黃金的主要力量來自於印度進入節慶季(8月末至10月)以及隨後到來的結婚季的實物買需。
本周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Diwali)到來前,印度黃金銷量上升。
印度的黃金溢價已從7月份的零升至每盎司10~13美元,表明這一全球第二大黃金消費國的需求正在回升。印度的黃金供應大多來自海外,因而該國的黃金買家常要在全球金價水平之上再額外支付一定的溢價,此事反映出當地黃金供應緊張以及政府進口稅的影響。
印度和中國加起來占全球黃金銷量的約70%,且黃金銷量在接近年末之際通常會升至高位,除了印度節日和婚季意外,中國農歷新年前消費者也會大量購買黃金。
經紀公司GoldCore總監Mark O’Byrne說:“印度的珠寶商和交易商們會在接下來的幾周中開始囤貨,因此會對價格有影響。很多交易員都意識到了季節所帶來的趨勢,因此會推動價格上升。他們的買盤會帶來動能。”
不過瑞銀(USB)在此前的報告中稱,由於中國市場要等到價格跌向1200美元/盎司需求才會真正出現,因此今年9月金價的表現可能會比歷史均值差一些。
南非標準銀行表示,下半年多數亞洲國際的實物金需求可能遠不及去年同期,印度方面仍沒有準備下調黃金進口稅的跡象。綜合來看,當金價跌至1250美元附近時,實物需求可能反彈。
| ||||||
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今年第二季業績,純利按年上升近41%,合共賺64億美元(約496億港元),打破2005年第四季創下的51.3億美元紀錄。 巴郡業績理想,主要受惠於美國經濟復甦,帶動投資回報大增。今年八月中,巴郡股價突破20萬美元(約155萬港元)一股,股價較去年底上升13.1%,遠遠跑贏同期標普500指數5.8%的升幅。 還記得今年初,巴郡公布去年投資回報為18.2%,遠遠跑輸標普500指數全年32.4%的回報(連同股息),市場又再度出現一些揶揄巴菲特的言論。去年美國科網股股價勁升,巴菲特一向迴避科網股,投資表現自然比下去。然而,所謂路遙知馬力,向來強調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股神,不會因短期跑輸大市而改變投資策略,繼續嚴守他的投資紀律和法則。 事實勝於雄辯,巴郡過去50年的投資表現,遠遠跑贏大市(以標普500指數作比較)幾條街,其他基金的表現就連巴郡的背影也看不見。從巴郡的年報可見,由1964年9月底開始計算,截至去年底,其投資回報平均每年高達19.7%,49.25年總回報高達6,935倍。換言之,最初100美元的投資,經過49年多,增長至69萬多美元(即540萬港元),昔日巴郡的小投資者全部變成大富翁。 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平均每年回報不及巴郡的一半,只得9.8%(連同股息),總回報是98倍,即100美元增長至接近1萬美元,只及巴郡的七十分之一。若與恒指作比較,巴郡的投資表現依然跑贏一條街。恒指由1964年9月底的101點,上升至去年底的23,306點,上升近230倍,平均每年升幅約11.7%。若連同每年約3.6%的股息,平均每年回報合共15.3%,49.25年總回報約1,108倍,仍只及巴郡的六分一左右。
巴郡的投資表現不但遠遠跑贏大市、恒指及其他基金,最難得的是歷年回報十分穩定,不會出現大上大落的情況。2000年及以前,巴郡沒有錄得負回報;即使科網泡沫在2000年爆破,大市受到拖累,巴郡當年仍錄得6.5%的正回報,遠勝於標普500指數同年的負9.1%回報。2000年以後,巴郡出現兩年負回報,分別是2001年(-6.2%)及2008年(-9.6%),但表現仍遠勝於大市。標普500指數2001年、2002年及2008年先後錄得-11.9%、-22.1%及-37%的回報。巴郡的投資表現相對於香港大藍籌股票的表現又如何?透過Datastream及Yahoo! Finance找到的股價及總回報(包括股息及其他因素,例如派發紅股)資料,我們可以作一比較。根據Yahoo! Finance的資料,巴郡1980年3月17日的股價是290美元,去年底股價升至177,900美元,33.79年上升612倍,平均每年回報是20.9%。由於巴郡向來不派股息,所以股價升幅反映投資者的總回報。至於香港的恒生指數,同期年均回報只得14.1%(包括股息),總回報為84倍,遠遠低於巴郡。李兆基控制的煤氣,是恒指成分股的長勝將軍,同期年均回報高達21.6%,總回報是744倍,較巴郡還要高。但不要忽略同期香港通脹遠高於美國,港元匯率由1980年約5.0港元兌一美元下跌至約7.8港元兌一美元。因此若考慮到同期港元兌美元貶值三成多,煤氣的投資表現仍遜於巴郡。從歷史往績可見,不論是正牌股神巴菲特,抑或「冒牌」股神李兆基,長期投資表現都極之出眾。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
彭博社報道,因銀行業壞賬激增導致銀行不願貸款,越南已經有數千家工廠因貸不到款而被迫減產,甚至關門。而政府清理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行動也未能重振國內企業依賴的信貸增長,威脅到他們給日本和中國制造商的供貨能力。
越南最大的對沖基金VinaCapital Group首席經濟學家Alan Pham表示,越南的經濟增長依賴銀行借貸。因企業資本吸收能力降低,且銀行由於擔心壞賬不願發放新貸款,越南信貸增長放緩。
彭博預期,越南今年前9個月的GDP增速為5.4%,而越南政府全年的GDP增長目標是5.8%,連續七年低於7%,為上世紀80年代IMF有記錄以來最長。
近幾年,包括三星電子、LG電子、諾基亞和英特爾公司在內的制造企業都逐步放棄中國,選擇在越南開廠。越南今年前9個月海外投資增長3.2%,以韓國、香港和日本的投資為主。
海外投資攀升的同時,越南的信貸增長卻乏力,截至8月底,越南信貸增速為5.82%,去年同期為6.44%。而政府今年設定的目標是12%至14%。越南總理阮晉勇一再要求越南央行鼓勵銀行借貸,並降低利率。
據越南《青年報》,越南央行行長阮文平認為,企業與銀行間缺乏信任也是信貸增速放緩的原因。央行計劃在一些企業引入無擔保貸款試點,以提振借貸。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Eugenia Fabon Victorino表示,即使采取了這些措施,銀行貸款依然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這剝奪了中小型企業所需的資本。
Tran Vuong在河內附近的北寧擁有一家塑料模具廠。他稱:“依然很難獲得貸款。改善我們的產品質量並銷售給海外公司是唯一的增長途徑,我們需要政府采取更多措施幫助我們獲得貸款。”
2007年越南的貸款利率達到驚人的51%,加劇該國2008年通脹率一度升至28%。隨後越南央行采取行動限制信貸增長,以遏制飆漲的物價,即使經濟增速放緩也如此。
越南政府建立了資產管理公司來清理壞賬,而今年越南央行則通過降息、打壓越南盾來幫助企業,提振經濟增長。同時,越南也下調了部分公司的企業稅,並擴大對海外制造企業的激勵。
即便如此,政府數據還是顯示今年前8個月倒閉的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3%,而新註冊的企業數量同比下降10%。
據越南央行,截至6月底越南銀行業壞賬率升至4.17%。但標普在7月份的報告中表示,因為越南銀行業缺乏一貫的分類和報告標準,真是的壞賬率可能“遠遠更高”。穆迪預計今年越南的銀行業壞賬率至少在15%。
據越南資產管理公司主席 Nguyen Quoc Hung,截至8月底其購買了超過58萬億越南盾(約合27億美元)的不良債務。
“若銀行借貸增速能安穩地達到10%-12%,這足以為企業融得資金,也不會導致通脹。而低於該水平的信貸增長將遏制經濟活動和GDP增長。”
亞開行今天將越南今年GDP增長預期從5.6%調降至5.5%,將明年預期從5.8%調降至5.7%。(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聯儲貨幣政策遲早是要回歸常態的,這意味我們正走在加息的路上。
加息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承擔更高的利息,以及更高的機會成本,對於股市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因此投資者對美聯儲加息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德銀首席美股策略師David Bianco特意研究了,歷史上,美聯儲加息對股票表現的影響。
他在報告中指出:
在頭幾輪加息中,股市通常會遭賣出,但是賣出的強度和持續時長視具體情況而定。在加息周期的早期,賣出規模通常比較小,會很快恢複過來並且標普500指數在接下來的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還會繼續上漲(例如2004、1983和1972年)。但是,在加息周期的晚期,許多賣出就會演變成大幅回調甚至直接轉入熊市。
很可惜,只有事後我們才知道,當時究竟處於加息周期的哪個階段。
Bianco繼續寫道:
判斷假期周期的位置總是主觀的,但是自上一次大蕭條以來的收益率曲線、通脹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判斷。
明年可能是另一處於加息周期中期的一年,我們預計標普500指數不會對加息產生激烈反應,但風險在於美聯儲加息的過晚或者幅度太小,以至於通脹加速迫使它以高於預期的水平進行加息。
港股在8月開始進入調整,恒指單月跌0.06%,國指 跌1.49%,MUPI則上升約1.55%,反映個股仍然能吸引資金流入,因此,一眾基金在8月的表現各異。截至8月29日,林少陽的「VL Champion Fund」YTD表現為升1.92%;黃國英的「Leverage Partners Absolute Return Fund」YTD表現為跌4.60%;陸東的「Look’s Absolute Return Fund 」YTD表現為升3.65%;惠理價值基金(A 單位)的YTD表現升6.83%,再次跑贏其餘三隻基金。
單計8月,惠理基金仍然表現最好,升幅達到3.17%;陸東的基金升2.79%;黃國英的基金升2.14%;林少陽的基金則錄得1.25%升幅。期內美股納指升4.81%;港股MUPI升1.55%;日經跌1.25%。留意一向表現落後的惠理基金繼續爆升,三個月合共升15.09%,跑贏其餘三隻基金。
黃國英認為:『……整個8月,港股市場之內根本屍橫遍野,在一片唱好聲之中,不少股份傷亡慘重,基本上滬港通第二波行情確認告一段落,一個中型泡沫已爆破。多了一大堆蟹貨在街上,要重新組織攻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應該等有新發展才再作打算。
在股市之中,大忌是短炒變長摣。假如自問欠缺紀律,不是肯決心隨時清貨撇的話,那麼在股份選擇之上,便要非常小心,基本上一定要揀業務根基穩固,能夠有結構性增長的real thing。
所以滬港通概念股是一律不宜長摣,熱鬧過後,可能三五七年未必返到家鄉。今次這一招打出之後,如果市場反應也是冷淡,基本上是再難作過另一個更勁的催化劑出來救命,用這個角度想一想,便應該明白這個概念無得守的危險。
港股炒爆了一個概念,養傷需時,但同時間外圍依然段段快放,提供一定支持力,令港股升跌幅度看來都有限,再加上本地政經局勢始終是一個變數,故離場最好。因此,在目前環境,最佳策略是離開港股,轉戰外圍。……自己一路不信港股,一來中國內傷的理由,隨手拈來根本一大堆,二來A股搞足一個月,居然不進反退,外資持續流入,即是中資持續狂沽股票。而睇中資股,當然是中資叻過外資,滬港通請君入甕味道極濃。......何況世上自有留人處,炒住美股有何不可。』
林少陽則指出:『……港股轉趨熱鬧,一度令本欄懷疑,究竟目前市況是否已經過熱。然而,到目前為止,港股的升勢頂多只能說句是拉牛上樹式的升勢,有排都未到牛市第三期。不過,在這次的業績期內,似乎未股份普遍出現「見光死」的現象,多少反映目前市底乃屬強勢。
相對過往多年的業績期,無論業績好壞股價均於業績公布後見光死的情況不同,今次的業績期股份表現只是個別發展,顯示投資情緒較近年市況有所改善。過去七年港股於8月份均錄得跌幅,剛過去的8月份亦不例外,不過上個月的跌幅為過去七年幅度最少的,反映資金流入對季節性因素的對沖作用。
中長線投資者應將註意力集中於中國的國企改革上,10月四中全會會議前後,或更能反映現任國家領導人的管治思維。究竟市場熱切期待的改革紅利有多大的機會實現,其對投資市場的具體影響有多大,或可從會議內容獲得一些啟示。
7月份大型H股表現遠遠拋離相關A股,令H股較A股溢價於期內大幅擴大。8月A股表現較H股強,溢價稍為縮窄惟仍然較滬港通宣布之前擴濶,預料隨著滬港通日子漸近,AH差價將縮窄,因而限制本港H股指數9月及10月上旬的表現。 』
相關舊文:皆大歡喜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14 10:05 編輯 軍工板塊表現搶眼 資產註入提升估值 作者:趙宇 國防軍工板塊上周(10.7-10.12)市場表現 上周國防軍工板塊表現強於大盤。其中船舶工業&重工板塊和航天科工集團表現最好,加權平均漲幅超過10%。兵器集團的漲幅也超過10%。表現最差的地方軍工&民參軍板塊漲幅為零,跑輸滬深300指數。 國防軍工板塊的估值水平繼續提升,目前在82倍左右,為近三年的最高水平;且相對於滬深300的估值比也達到9.3 倍,同樣為近三年的最高水平。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不斷提升的趨勢是確定的,但近來的兩個借殼案例提示我們軍工資產上市有新的思路,目前軍工板塊中估值較高的個股存在資產註入預期不能兌現的風險。 ![]() ![]() ![]() ![]() ![]() 行業及公司新聞 高分二號亞米級圖像發布 中國進入高分遙感時代。國防科工局29日發布了由高分二號衛星拍攝的首批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圖,圖像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這顆衛星將在國土資源監測、礦產資源開發、城市精細化管理、交通設施監測、林業資源調查、災區恢複重建等諸領域廣泛應用。高分二號衛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首顆空間分辨優於1 米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具備快速機動側擺能力和較高的定位精度。8月19日成功發射後,高分二號於8月21日首次開機成像並下傳數據。截至9月29日,已完成在軌工程測試。 此次發布的首批高分二號影像圖有1米全色、4米多光譜、1米全色與4米多光譜融合共3類15幅,包括北京市區、上海市區、克拉瑪依市區和昆侖山天池、雲南省魯甸災區、山西省寧武礦區等衛星影像。據悉,我國計劃明後年發射高分三號、四號和五號衛星。(來源:人民日報) 中航工業成功研制光纖飛秒激光器 技術國內領先。中航工業計量所重點實驗室的飛秒激光課題組成功研制1.03μm 摻鐿光纖飛秒激光器和1.55μm摻鉺光纖飛秒激光器。這標誌著計量所在腔內色散補償光纖激光技術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也為實現小型化便攜式的飛秒激光頻率梳奠定了良好的開端基礎。 光纖飛秒激光器以其小型化、便攜化、風冷卻、低成本和穩定性高等優勢被認為是新一代的飛秒激光器,是光纖頻率梳的核心種子光源,光纖頻率梳已成為很多高端研究的基礎科學儀器,例如光鐘的頻率測量、引力波的測量、高精度絕對距離測量,導航定位以及時間頻率標準傳遞等。 以光纖飛秒激光頻率梳為核心的精密光譜源標準裝臵的建立,不僅為我國國防、軍事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紅外激光源提供精密的校準測試服務,而且為將來便攜式激光跟蹤儀、小型化激光雷達等高新武器提供更精密的激光源。此外,光纖激光頻率梳的研究還可改進現有的全球定位系統、提高全球定位系統的精度,同時為戰略武器導航、全球通信、航空航天、探礦、救援等涉及國防安全的領域提供精確地的定位,使我國在該領域的工作徹底擺脫對國外的封鎖和限制,它的建立還可以將長度、時間和頻率等物理量統一到極高精度的標準,最終促成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統的產生。1.03μm和1.55μm光纖飛秒激光器的成功研制為計量所自主研制的小型化便攜式飛秒激光器奠定了基礎,為我國高功率光纖飛秒激光技術進一步實現工程化應用方面開拓了廣闊的前景。(中國航空報) 中航光電擬1.2 億控股光纖企業。中航光電(002179)10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不高於1.22 億元的價格收購翔通光電51%的股權,評估增值率為229.86%。資料顯示,翔通光電成立於2001 年5 月21 日,主營光纖連接器、光纖適配器等。該公司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通信組件供應商,其主力產品激光器/探測器光纖接口組件是光纖通訊中最核心的基礎零部件,主要應用於光發射接收模塊。(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投資建議 複雜的國際局勢和周邊環境、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日益增長的國防預算成為軍工行業未來不斷發展的動力,我們給予國防軍工行業“看好”評級。 資產註入預期短期內仍然是軍工板塊投資的主要邏輯。從近期閩福發和南通科技的借殼案例來看,軍工資產證券化或許有新的思路。此前由於資產註入預期的存在,軍工股的估值大幅升高,提高了大股東的成本。大股東有動力在現有上市公司之外尋找新的上市平臺。因此,目前軍工板塊內公司就存在較大的風險。尤其是那些估值較高,而且大股東並沒有承諾將其作為唯一資產整合平臺的公司。我們建議回避這類公司,建議關註大股東有相關承諾的公司。 風險提示 1、資產證券化受制於政策因素而停滯;2、軍品裝備新型號研制進展緩慢; 3、國防投入增長放緩。 (來源:華創證券) |
首先,告訴你一個壞消息,上周是對沖基金自2011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周。
但好消息是,對沖基金的跌幅要比大盤好得多。據美林的數據,截止10月15日當周對沖基金指數下跌了2.4%,而標普500跌了5.4%(以價值回報為基礎),商品基金表現最好,漲了0.85%,事件驅動型基金表現最差,跌了4.2%。
十月跑輸大盤的只有六只基金,Graham Global Discretionary Enhanced基金跌了7.19%,排名倒數第二。綠光資本跌了1.3%,文藝複興一支基金的回報率為0.54%,排名第5。Brevan Howard回報最高,達到4.36%,排名第一。
今年來看,潘興廣場截止9月末的回報率高達31.83%,擠進排行榜的前三。
| ||||||
美國王者再臨,誰,最有可能跟著迎接盛世?答案是,台灣。 只不過,跟著美國吃肉喝湯的邏輯,已經從「通通有獎」、「臨時抽獎」,到未來「獎落誰家」?高度不確定的新常態。 一九九○年代,美國出現了「科技股四騎士」:研發處理器晶片的英特爾(Intel)、開發出作業系統的微軟(Microsoft)、生產個人電腦的戴爾(Dell),以及建構網路通訊基礎設備的思科(Cisco)。這四騎士的出現,開創了全球PC產業二十年成長榮景,這也是台灣通通有獎的階段。 這個狀況到了二○○二年之後開始有所轉變。PC逐漸走下坡,取而代之的是網路雲端運算與行動通訊產業,新的四騎士崛起,他們,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電子商務霸主亞馬遜、行動通訊裝置王者蘋果,以及社交網站教主臉書。這「新科技四騎士」的特點,就是由硬變軟,除了蘋果主要營收仍來自硬體產品,其他都是軟體服務。 如今,這狀況即將再度翻轉。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製造業回流」方針下,「新科技四騎士」的黃金年代尚未結束,「未來科技四騎士」已悄悄成形。他們分別是特斯拉、蘋果、Google與亞馬遜。 誰能跟著四騎士穩賺?工業電腦冷宮翻身,打算組機器人聯盟 未來四騎士相關性連結最高的,首先是工業電腦族群(Industrial PC,IPC)。過去在PC稱王的年代,IPC根本是不被重視的一群。本益比多半在十倍以下,但今年以來,已經全面上調到十五倍、十六倍。龍頭股研華,最高甚至到二十五倍。 「它們的毛利率很穩,能見度可以看很長,還能針對不同的需求客製化,」德盛安聯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蕭惠中說。 如果把個人電腦比喻成充滿時尚感的都會型男,外表雖然性感,但往往把錢都花在打點自己的行銷包裝上,導致毛利率往往都在三%到四%之間徘徊。而工業電腦就像憨厚樸實的藍領階級,沒有亮麗產品,只有扎實技術,當前幾大重要科技趨勢都需要工業電腦做為中樞,就像各種機械設備的大腦,反而成外資與基金的首選標的。其中一個主要應用,機器人,也是第一個未來騎士。 從二○一三年,Google一口氣在六個月內買下八家機器人公司,並與鴻海技術合作,引爆機器人商機。據IEK產業分析資料,全球機器人市場兩年內將成長到六千億元,至二○二一年更將突破兆元,成為新的黃金產業。 台灣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從美國ROBO-STOX ETF(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股票型基金)可看出答案。 這個由全球八十一檔上市股票所組成的基金, 台灣分別有上銀、台達電、鴻準精密、F-亞德與東元電機,總共五家入選,次於美、德、日排名第四,展現出未來發展潛力。各個公司彼此之間已經有如當年的PC產業般,開始上下游合作的垂直分工。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與工具機大廠上銀的合作就是最好例子。雙方在今年七月達成合作協議,研華負責控制系統、機器視覺、教導器與軟體,結合上銀的自動化元件、機械手臂。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計畫,未來還要再找鴻海、和碩、仁寶等組裝大廠一起組建機器人聯盟。未來的工廠,不再需要人力,3D(Dangerous、Dirty、Difficult)工作,將交給能耐高溫、自動識別、精準完成任務的機器人負責。不會再有洩密事件、罷工風潮,也不會再有工人跳樓。 從工業電腦延伸的應用,還有物聯網,這是第二個未來騎士。物聯網重「量」,半導體落後者翻身 根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的預測,到二○二○年,物聯網裝置將高達二百六十億台,創造逾三千億美元,超過手機與平板等行動裝置。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下一個「big thing」就是物聯網,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認為,隨著進入雲端二.○時代來臨,物聯網裝置將會大量成長。 如同機器人帶動了過去冷門的工具機產業與工業電腦族群,物聯網也拉抬了一群落後者翻身,其中包含聯電、世界先進等半導體廠。 「物聯網對半導體需求不高,不須用到先進製程,只要四十奈米、八吋晶圓就可以,但重點是要有足夠的量,」蕭惠中說。 但在物聯網龐大商機帶動下,類比IC、MEMS、感測器需求大增,所以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不僅第二季八吋廠接單全滿,下半年利用率也確定維持一○○%滿載投片。晶圓三雄中排第三的世界先進,今年營收可望創下二十年新高,股價今年以來也飆漲了四五%。 除了半導體以外,網通族群也有一群C咖出頭天。過去營收不到新台幣兩百億元的中磊,今年可望創下新高,總經理王煒在第二季法說會上指出,未來物聯網可望替中磊帶來每年十億美元的營收。 王煒認為,隨著安全監控、智能家庭及智慧汽車普及,每個設施上都須安裝相對應控制器,量十分龐大。近年中磊在物聯網的營收,每年都有五○%以上的成長。他認為,未來物聯網一定可以替中磊帶來每年十億美元的營收。 網通晶片廠瑞昱,不管是在PC時代或是手機、平板,離驚豔的表現還有些差距;然而今年九月在舊金山英特爾科技論壇上展出的產品,卻讓人耳目一新,被視為是下一波物聯網中的黑馬。 靠一張特斯拉認證,車用電子開出新藍海 第三個未來騎士特斯拉(Tesla),可以說是把台灣最強的電子零組件與汽車產業結合在一起,運用了許多創新元件,也是最讓人興奮的新興藍海。 傳統汽車內燃機引擎動力系統,會吃掉車內至少四○%空間,台灣富田電機幫特斯拉設計的電動馬達,取代引擎與汽油箱,不僅讓車內的空間多出四○%,更讓駕駛過程安靜無聲。而且少了引擎的排檔設計,電動車不需要換檔,從靜止加速到時速六十英里(大約九十六公里),僅需四秒鐘。 原本是筆記型電腦用的鋰離子電池,經改造後,加上台達電的電源轉換器,以及F-貿聯的電池連接線組,取代汽油箱成為電力供應來源,充飽電一次最高行駛超過四百二十公里,成本約汽油費三○%。 特斯拉電動車的再生煞車系統,透過轉動中的車輪帶動發電機,把煞車時的動能轉回電能後蓄入電池,連停車時也可以充電。這部分的技術,就要靠擁有特斯拉認證。 最後一個騎士,智慧型裝置,則是已扮演台股救世主五年的蘋果。 穿上穿戴裝置,蘋果供應鏈持續發燒 今年台股衝上九千點,最大動力就是蘋果概念股,背後代表的,是高端智慧型手機及新的穿戴型裝置。 以智慧型手機市場來說,雖然Android陣營並非毫無機會,但「M型化趨勢已確立,高端看起來僅蘋果一家可維持成長動能,」國際數據機構IDC資深分析師嚴蘭欣說。手機之外,穿戴型裝置也將百花齊放,全球半導體龍頭博通(Broadcomm)執行長麥葛雷格(Scott McGregor)認為,矽谷許多新創公司正在崛起,很快就會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Gopro,而台灣強大的代工能力,正好能提供這些未來之星堅強的戰力。 哪種特性能助台廠一臂之力?跟著未來四騎士賺錢,必須有三大能力 綜觀這「未來四騎士」特性,可發現不少概念都是相重疊串聯,而要能跟著他們賺錢的企業,須有三大能力: 獨家認證的關鍵零組件。例如電動車產業的和大、F-貿聯,專供機器人氣動元件的F-亞德,但這三家目前在四騎士中的營收占比還偏低,處於剛起步階段,還需要幾年的時間醞釀,不像智慧穿戴裝置的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與不敗鏡頭天王大立光已經相當成熟。 橫跨不同領域的核心技術。這種公司就像變形金剛,可以與不同的產業串聯,例如工業電腦的研華,與工具機業者結合就創造出機器人;與網通業者結合就成了物聯網;與汽車結合就變身車用電子;與Apple Watch結合就打造出智慧家庭。 具高度系統整合能力。例如鴻海,從手機到電動車、機器人,只要是硬的東西都能組裝。台達電,以電源管理技術為基礎,一路整合其他的應用,成為電動車與機器人的動力來源。 未來四騎士,目前還看不出一個比較清楚明確的輪廓,台股與其連動性,也不如先前高。在投資的建議上,「我們現在挑標的,都會盡量選那種有兩隻腳甚至三隻腳的,只靠一隻腳的很危險,」蕭惠中說。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目前最穩的還是蘋果率領的智慧型族群,「iPhone 6 plus現在看起來賣得非常好,應該會好到明年第一季,」儲祥生說,這代表相關台股獲利依然還有吃香喝辣的空間。 第三騎士電動車,特斯拉是唯一的指標。儲祥生認為,目前台灣相關的概念股都處在「沾親帶故」的階段,營收占比太小,當題材的新鮮度過後,「除非特斯拉明年股價再創新高,或是真的開始從中獲利,才有機會拉抬。」 至於機器人,「鴻海的機會比較大,上銀的本益比已經太高,F-亞德也還沒這麼純,」儲祥生說。反映到現況,就是拉回修正。他認為,下一波多頭市場起來的話,有可能再上去,但不會像第一波衝這麼多。 最後一個騎士物聯網,市場規模與產值都是四騎士之最,但除了研華的布局最完整外,其他的相關族群還未出現明確的獲利模式,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未來科技騎士,4題材帶動48檔台股「新美國夢」——受惠美國新科技的台股族群 ■騎士1》蘋果 題材:智慧型裝置 對應台股:●組裝:鴻海、和碩●電池:新普、順達●機殼:可成、鴻準●鏡頭:大立光●軟版:台郡、F-臻鼎●PCB:健鼎、欣興●連接器:正崴●IC設計:聯發科●晶圓代工:台積電●功率放大器:穩懋、宏捷科 ■騎士2》Google題材:機器人 對應台股:●組裝:鴻準●馬達:東元、士電●工具機:上銀●控制器:新漢、松翰●工業電腦:研華、凌華●氣動元件:F-亞德●電源系統:台達電●整合系統:微星 ■騎士3》亞馬遜 題材:物聯網 對應台股:●封測:日月光●網通:瑞昱、友訊、中磊、正文、智邦、新漢●IC設計:聯發科、矽創●POS系統:振樺電●工業電腦:研華、凌華●射頻元件:笙科●晶圓代工: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 ■騎士4》特斯拉 題材:電動車 對應台股:●檢測:致茂、同致●電池:台達電、F-貿聯、正崴●組裝:鴻海●變速箱:和大●冷卻系統:F-英瑞●金屬扣件:世德●馬達動力系統:東元、富田電機●電源控制系統:台達電、正崴●車燈照明系統:大億、堤維西、帝寶●車用觸控面板:群創、F-TPK 【延伸閱讀】美國科技騎士換到第3代,台灣吃香喝辣的變少了 ◎舊四騎士(1990~2002)●英特爾、微軟、戴爾、思科●主力產業:PC●代表性台股:宏?痋B華碩、仁寶、廣達、鴻海、英業達、和碩、緯創 ◎新四騎士(2002~2012)●Google、亞馬遜、蘋果、臉書●主力產業:軟體、網路、行動通訊●代表性台股:台積電、廣達、緯創、鴻海、和碩、大立光、可成、F-TPK ◎未來四騎士(2012至今)●Google、亞馬遜、蘋果、特斯拉●主力產業:電動車、物聯網、機器人、智慧型裝置●代表性台股:鴻海、台達電、研華、上銀、東元 整理:林俊劭 | ||||||
德意誌銀行制作了如下所示的圖表,描繪年內至今全球各資產的表現。
從圖表上可以看出來,今年買了印度、中國甚至是美國的股票的人會賺的盆滿缽滿;然而,如果做多了日元、盧布或者主要的大宗商品,你會賠的血本無歸:
(圖片點擊放大:菱形為9月18日以來的表現,因為美股等此後出現了拋售)
(股市 企業債 國債 外匯 大宗商品)
不過,好消息是,2014年還有一個月,投資者還有機會逆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上證綜指飆漲4.3%,單日漲幅創兩年新高,今年以來漲幅達到37%,中國股市就此超越印度,奪得全球年度最佳表現桂冠。
A股“牛”氣十足,中國散戶功不可沒。Wind數據顯示,上周中國股市新開戶數達37.0071萬戶,創2011年4月以來開戶數新高。昨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創9149億元的歷史新高,《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些年疏遠股市的中國小散戶大量回歸,散戶貢獻了其中約80%的成交量,散戶熱情高漲、積極入市推動了中國股市創造成交額記錄。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上月中國央行兩年多來首次降息,銀行、房地產等傳統經濟相關的行業成為最大受益者。觀察人士認為,除了央行降息,上月開通的滬港通讓A股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加,中國散戶的行動是要抓住央行降息和滬港通等多項利好。
但股市放量大漲也引起一些市場人士擔憂。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最近的漲勢令人回想起2008年股市暴跌之前的狂潮。一大擔憂就是,創紀錄數量的中國投資者在借錢投註給高杠桿股票。如果股票下跌,這些投資者可能損失慘重,屆時爭相逃離可能加速市場的下滑。
該文章援引中國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楊德龍的評論稱,“目前的漲勢大多數是投機性質,受到流動性的驅動。風險是,它漲得快但是落得也快。”
昨天連“兩桶油”這樣的大藍籌也創出了漲停的成績,推動上證綜指的平均市盈率升至14.2倍。不過,這還遠不及約20倍市盈率的標普500。
上周花旗預計滬深300股指明年年底會升至3000點,但昨天該股指就已達到這一點位。該行首席中國策略師Jason Sun認為,現在A股的估值還沒有高得牽強,考慮到滬深300的漲速,波動更大的時期可能就要到來。
當然,還有分析人士認為A股大牛市才剛開始。昨日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的表態稱,2014年的股票市場與1999年有不少相似之處,明年上證綜指可能會漲至4000點到5000點。
昨日銀監會下發的征求意見稿提到,允許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賬戶和證券賬戶等相關賬戶,鼓勵理財產品直接投資。這又被一些投資者視為大利好。據海通此前測算,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 20 萬億以上。按照 35%配置非標、60%配置債券、5%配置股票的比例,20 萬億新增理財就會帶來 12 萬億新增債券投資需求、1萬億新增股票投資需求。
雖然此後騰訊財經報道稱,銀監會內部人士否認了該意見稿利好股市的解讀,但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指出,該政策對股市是10倍降準量級的重磅利好。一方面,無風險利率將加速下行,部分資金或脫離理財進入股市;另一方面,銀行會受損,但銀行股將受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