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論: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能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體系不斷膨脹、資金“脫實向虛”日益顯現,如何引導資金流入中小企業、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越來越關乎經濟大局,成為施政者必須思考和致力的方向。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日前召開第二次會議,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問題。無獨有偶,在上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

決策層密集研究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因為這個問題當下顯得特別迫切。近年中國貨幣政策一直偏寬松,2017年之前,中國的M2(廣義貨幣)增速一直保持在12%左右,余額從2007年的47萬億元增長到如今超過170萬億元,與GDP比重顯著高於其他國家平均水平。這也引發了中國金融系統的膨脹,其中2016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一度達到8.3%,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

然而在貨幣寬松之下,資金並沒有很好地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急需信貸資源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持續存在。這其中一大原因是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即所謂的脫實向虛。比如,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吸納巨額資金,將其中不小的比例委托各類基金公司打理,基金公司拿到錢後,再投向銀行的同業存款、同業票據以及通過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等方式,流入二級市場,而上市公司同樣有巨額資金流入銀行理財。

因此,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十分重要。這就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其中至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改“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今年以來,央行三次定向降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今年6月底又聯合五部委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這些舉措的效果也逐步顯現,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76萬億元,同比多增5548億元,其中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對於小微企業而言,6月末貸款余額16.36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占全部服務業企業貸款的三成多。

同時,金融機構不願意對中小企業放款,除了成本、風險偏高等全世界範圍內共性的原因外,中國銀行業還帶有某種壟斷文化的後遺癥,市場化不足,對於民營企業與小微企業貸款要求過於苛刻,激勵機制存在歧視性。此時,應趁機進行制度性建設,如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逐步降低對抵押擔保和外部評估依賴,從源頭上降低小微企業融資費用負擔。

對於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融資渠道過於單一也是問題所在,目前來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基本上只能依靠間接融資。因此,當前急需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這些舉措包括完善新三板和地方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進一步簡化中小企業股份轉讓許可,完善融資制度安排,創新融資品種和服務。

實體經濟不僅為中國提供了最多的就業崗位,也在促進經濟增長、加快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金融的根本屬性就是服務實體經濟,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在這方面出了些問題,如今已到了不得不改變的關鍵時期。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40

證監會正式發布實施監管科技總體建設方案 著力實現三個目標

近日,證監會正式印發《中國證監會監管科技總體建設方案》(以下簡稱《總體建設方案》),標誌著我會完成了監管科技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並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總體建設方案》詳細分析了證監會監管信息化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挑戰,提出了監管科技建設的意義、原則和目標,明確了監管科技1.0、2.0、3.0各類信息化建設工作需求和工作內容。

證監會監管科技建設遵循“科技引領、需求驅動;共建共享、多方協同;統籌規劃、持續推進;提升能力、創新機制”的總體原則,立足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在加強電子化、網絡化監管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為證監會提供全面、精準的數據和分析服務,著力實現三個目標。

一是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及中央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實現業務流程的互聯互通和數據的全面共享,形成對監管工作全面、全流程的支持。

二是積極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實時數據計算、實時數據分析,實現對市場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強化市場風險的監測和異常交易行為的識別能力,及早發現、及時處置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手段為監管提供智能化應用和服務,優化事前審核、事中監測、事後稽查處罰等各類監管工作模式,提高主動發現問題能力和監管智能化水平,促進監管模式創新。

監管科技1.0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通過采購或研制成熟高效的軟硬件工具或設施,滿足會內部門和派出機構基本辦公和特定工作的信息化需求,提升監管工作的數字化、電子化、自動化、標準化程度。

監管科技2.0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通過不斷豐富、完善中央監管信息平臺功能,優化業務系統建設,實現跨部門監管業務的全流程在線運轉,為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監管科技3.0階段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監管科技3.0的工作核心是建設一個運轉高效的監管大數據平臺,綜合運用電子預警、統計分析、數據挖掘等數據分析技術,圍繞資本市場的主要生產和業務活動,進行實時監控和歷史分析調查,輔助監管人員對市場主體進行全景式分析、實時對市場總體情況進行監控監測,及時發現涉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履行監管職責,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總體建設方案》中明確了五大基礎數據分析能力、七大類32個監管業務分析場景,提出了大數據分析中心建設原則、數據資源管理工作思路和監管科技運行管理“十二大機制”。

證監會監管科技建設將進一步推進我會信息系統的資源與數據整合,充分發揮科技在監管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提升資本市場監管效能,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責編: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31

着力擺脫CY2.0形象

1 : GS(14)@2017-01-23 07:41:34

【本報訊】政圈盛傳今次林鄭月娥參選,背後有中聯辦及建制派全力支持,特首梁振英又高調表態力撐,此舉不但令林鄭被指是「CY2.0」,也令市民擔心她會繼續梁振英的強硬路線。林鄭與各界交流中稱,她會爭取民意,稍後或向公眾凸顯她與梁的分別,包括用人和行政立法關係,但強調不會為一場選舉與梁劃清界線或拉遠中央與特區關係。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林鄭必須對梁政府任內施政失誤表明立場,如梁任內被批評偏幫官商鄉黑等,不能迴避表態。林鄭承認,過去5年與梁緊密合作關係已成她的「原罪」,並稱當日說延續梁施政後外界反應之大令她感意外,而中聯辦支持也成不利因素,但她參選延續梁的施政理念「行之正道、穩中求變」,例如不偏幫任何地產商,並指上屆政府有些「歪道」。


暗示吳克儉「冇得留低」


林鄭又承認要爭取民意,所以在不違反底線下,她會向公眾說明她與梁管治風格、手法有甚麼不同,包括在用人方面會有新血,暗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都「冇得留低」,各委員會亦會任命有能力人士出任,又稱除了扶貧、西九等由林鄭負責範疇的委員會外,現屆的委員會人選,她並沒有參與。而她與梁另一不同之處是行政立法關係,重申向來她與泛民「有偈傾」。本身也是選委的立會議員林卓廷反駁,林鄭身為前政務司司長,不能對梁任內施政失誤迴避表態,又指梁政府任內偏幫官商鄉黑,飽受市民批評,林鄭也要回應,「如果話上屆政府行歪道,今屆政府行咗邪道」,至於林鄭指上屆政府有偏幫任何地產商,林鄭當時作為發展局局長,「點解佢冇出聲?」本報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2/19905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