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市公司定增審核收緊:長期停牌股需交易20日再定基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984.html

上市公司定增審核收緊:長期停牌股需交易20日再定基準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10-28 23:53:00

監管人士在講課過程中強調,不能做分級、不能做結構化。該人士稱,定價要求有所收緊,對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審核也更加嚴格。

2015年第六期保薦代表人培訓會議28日在北京舉行。《第一財經日報》從投行人士處獲悉,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相關負責人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了解讀,並透露了證監會在審核中重點關註的問題。

“發行預案中如果有資產管理計劃,需要穿透計算,參與認購人數累加不得超過200人。”一位在京參加培訓的保薦代表人告訴本報記者,監管人士在講課過程中強調,不能做分級、不能做結構化。該人士稱,定價要求有所收緊,對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審核也更加嚴格。

發行日=基準日?

根據保代培訓會上的消息,自10月28日起,上市公司長期停牌之後申請複牌,需至少交易20個交易日之後,方可確定基準日和底價。同時,設立“快速通道”,鼓勵以發行首日為定價基準日的交易,此類交易若“無重大問題”,可以直接上初審會。

“此次指導,主要是針對再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誠浩證券總裁助理、投行部總經理劉興邦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有些上市公司為了防止“價格倒掛”而長期停牌,使得定增價格不能反映公司真實情況,因此監管層要求複牌後交易至少20交易日再確定基準日和底價。

《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規定,定價基準日是指計算發行底價的基準日,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也可以為發行期的首日。發行價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價的九折。

不過,目前一般的非公開發行,都會選擇董事會決議公告日作為定價基準日。

“由於定價基準日與發行日的不同,定向增發普遍存在較高的折價率,這是定向增發的’安全墊’。”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認為,定向增發的禁售期一般為1年,大股東為36個月,由於參與定向增發的投資者必須在禁售期內承擔市場上股價的波動,因此發行價相對於市價一般會有一定的折價率。 在他看來,20%以上折價率的定增,在收益率上才會具有較好的表現。

但是,若以發行期首日為定價基準日,則將近似“市價”發行,折價率將大幅降低。

“以發行日為基準日,審核層面是有快速通道的。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發行人不存在影響再融資的其他事項。”劉興邦表示,目前監管層是鼓勵、引導的態度,下一步預計也不會強制。

一穿到底

資管計劃和有限合夥企業形式,使以往對認購人數的限制,幾乎失去了意義。據本報了解,昨日保代培訓的一個要點內容,即明確了資管產品或有限合夥參與認購條件。

首先,程序上比如按私募基金相關的監管規定辦理登記或備案手續;其次,資金方面,在非公開發行獲準後、發行方案備案前,資管產品或有限合夥資金募集到位;第三,穿透核查,認購人數是否超限;第四,最終出資人及其認購金額的變化,是否屬於發行方案的重大變化。

另外,禁止結構化安排,委托人或合夥人之間不得存在分級收益等結構化安排;禁止在鎖定期內轉讓,做鎖定期內,委托人或合夥人不得轉讓其持有的產品份額或退出合夥。

去年7月初,證監會表示,暫時沒有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關聯方,通過結構化資產管理產品參與認購本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的申請,下發核準批文。主要的擔心是,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關聯方參與資產管理產品認購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後,可能出現短線交易、內幕交易、操縱市場、高管持股變動等情況,而沒有適用的法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穿透核查”的要求,從結構化產品擴大到了全部範圍。“現在要求披露到最終實際持有人,且不得預留額度,要追溯到自然人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劉興邦認為,通過穿透核查和披露,有利於引導長期戰略投資者參與定增,也有利於防止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

“補流”要合理

非公開發行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手段,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不受限制。不過,部分上市公司“過量補流”的定增行為,還是引起了監管層的註意。

本報獲悉,發行部要求,券商需要考慮上市公司補充流動資金規模的合理性,需要結合公司資產規模、經營規模及資產負債率水平等,分析流動資金需求量,以及了解具體的測算方法。

一個反面案例就是去年8月定增的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8月召開董事會,宣布擬進行非公開發行,募資16.55億元,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2013年收入6.4億元,年底營運資金僅6億元左右。

除此之外,定價是否公允、相關方是否減持、關聯交易是否必要,也是上市公司定增中,證監會重點關註的問題。

比如是否是在敏感期定價;定價基準日前,是否長期不合理停牌;停牌期間公司資產、業務是否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是否變更,是否發生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再比如關聯交易產生的原因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避免關聯交易、關聯交易定價是否合理公允等。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09

財政赤字率再定3%,兼顧積極財政政策和防範財政風險

判斷2017年財政政策風向,核心是觀察財政赤字率大小的選擇。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稱,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對於今年赤字率與去年持平這一選擇,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仍創歷史新高,繼續保持了財政支出規模適度擴張,用於彌補減稅降費,也體現了財政政策的積極有效。同時,赤字率並未突破3%的心理警戒線也體現了財政部門審慎態度,防範財政風險。

財政支出擴張力度加強

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即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既是財政擴張力度的指標,也是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我國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正在縮小,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赤字率的設定和財政赤字的執行情況越來越受關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近些年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也逐步加大,2014、2015和2016年赤字率分別為2.1%、2.4%和3%。

盡管今年財政赤字率仍維持在去年的3%,但2.38萬億元的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增加了2000億元。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赤字率與去年持平,但赤字規模絕對值擴大,保持了財政支出擴張力度,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也告訴本報記者,保持3%的赤字率是有必要的,因為一方面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在減稅降費背景下穩定財政支出的需要。

李克強表示,今年維持3%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

增加赤字主要用於給企業減負,而非政府投資,這也恰恰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在保持有力的同時,更加註重增效。

其實,今年財政支出力度比3%赤字率所體現出的赤字規模更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曾公開表示,目前我國財政赤字率僅指一般公共預算的赤字率,並未考慮政府性基金赤字。

上述報告稱,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

去年我國安排專項債券額度為4000億元,今年這一規模翻倍至8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置換債券發行也可以為地方政府節省債務利息支出,從而騰出資金用於重大工程建設、民生保障。

根據報告,2016年擴大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規模,降低利息負擔約4000億元。

守住3%赤字率心理防線

財政赤字率也是反映財政風險的重要指標。

1991年奠定歐盟基礎的《歐洲聯盟條約》(又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1994年起,歐盟各成員國的赤字率不能超過3%,負債率不能超過60%。這兩條“紅線”成為歐盟國家的硬指標,也被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參考。

不過3%的赤字率紅線遭到包括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的質疑。不少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3%的赤字率紅線只是當年歐盟內部談判妥協的結果,既不合理也不科學,事實上歐盟部分國家也未遵守這一紅線。

此前不少專家認為我國赤字率可以突破3%的紅線,一些專家此前也預期今年赤字率會突破3%。

不過最終今年赤字率仍穩定在3%。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3%赤字率體現財政部門謹慎態度,這也是為了防範財政風險。楊誌勇也認為,最終確定赤字率3%也可以理解為更加關註風險。

高培勇此前公開表示,盡管3%的赤字率紅線是歐盟一個妥協產物,並非財政風險的鐵律,但此前中國人一直把它當做一個安全指標來追求,它相當於一個心理防線。如果名義赤字率突破3%,會讓大家感覺中國財政放水。因此其認為要守住名義赤字率3%的心理防線不松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04

蘇國堅﹕市盈率30倍股份勿高追首季持股 交銀洪灝:第二季再定策略

1 : GS(14)@2018-01-22 04:58:29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今年僅用了11個交易日便大升逾6%,並且創下收市新高,證券界人士認為後市仍然有機會進一步做好,這給予仍未趕及「跟車」入市的投資者追入的機會。但始終大市已經處於高位,業界人士提醒,在更高位時切記做好風險管理。

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聯席主管蘇國堅指出,最近留意到資金已經從汽車、通訊科技股流出,轉追相對增長潛力較低的電訊類股份,反映投資者擔心大市升幅過急;同時在美元走弱、人民幣呈強下,內地地產股亦見追捧。他提醒投資者在當前市况下,不要高追市盈率已達30至40倍的股份,並且宜在升見34,500點之後,進一步做好風險管理。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則認為,當前市况下,首季仍然可以持有股份投資,但進入第二季時則視情况再定投資策略。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相信,港股有力再上,尤其市民仍關注樓市多於股市,反而有更多空間醞釀大牛市。不過,他認為,若沙特阿美來港上市,同時阿里巴巴又回歸香港上市的話,所有市場炒賣藉口盡現下,到時或出現反高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36&issue=20180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