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會動態(4):窮途未必係末路,無牌都可以重生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4724

政府公佈免費電視牌照的結果:由有線電視旗下的奇妙電視,和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娛樂電視獲得,而已經投資數億,一早招兵買馬,甚至已拍成《警界線》和《三面形醫》的香港電視(HKTV)卻沒有獲得發牌。王維基先生的HKTV,亦已宣佈裁員300人。

傳媒和網上言論,都只係一面「鬧爆」,除了要求政府重新發牌,並沒有多少切實可行的方案。

我們也看過那些節目,即使不是好超班,也是觀眾的另一種選擇,可以引發行業競爭,那就可以持續進步。

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多年前曾說:有了youtube,電視台已走上不歸。因為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隨意,去選擇自己喜愛,或者多人喜愛的視頻去收看。

比如我們已可以在網上看到足本的《超級工程》,而無需要等待電視的剪輯版,甚至《國家地理頻道》、中央台的紀綠片、台灣的新聞節目,只要觀眾喜歡,就可以找來看。

所以,互聯網上的全新生態,已經足以打破傳統的渠道壟斷,一個節目能否吸引大量人流,從而具有商業價值,就要取決於叢林法則,能者居之,強者勝出。

事實上,傳統媒體包括電視、電台,甚至報章雜誌,都已全面進入熊市,網上廣告雖然金額不能與之相提並論,但已經連連年爆炸性增長。

而互聯網傳媒的最大優勢,就是輕裝上陣,科技演進,視頻的製作成本大降,比如現時流行的微電視,製作成本連一般人都做得到。

至於社會上的影響力,除了像香港那些巴士阿叔、十四巴之類的負面情況,國內已經有人透過網上公開投訴。

比如最近有一名官員,因為愛怕名牌皮鞋,而要求60歲村民背著過積水,被人掟上網,就被即時免職;那些錶哥房姐更不用說。

正如電影《戰狼300》列奧尼達一世拋棄裝甲,輕裝上陣與波斯王決一死戰:

 

我們認為,擺在王先生的面前,是一條康莊大道,既然手頭已經有人力、物力、財力,何不去建立一個網上電視台,真正地打破影視界的霸權壟斷?

 

1. 以己之強,攻人之短

與大台相比,甚至與弱台相比,在數量上是無得比的,人家搞一個舊劇頻道,都可以淹死對手,要殺出一條血路,一定要高質素。

內容的量並不是真正強項,以HKTV的資源,做一間電視台都未必能夠突圍而出,反而用數十億轉做一間製作公司,肯定是卓卓有餘。

而且不用養電視台這個官僚大怪獸,可以將很多功能外判或由員工自組公司做。

 

2. 網上就是最好的渠道

現在是online 的時代了,連大台都要有XXX.COM,將公司轉做製作公司,拍住Yahoo、Apple Daily, 搞視頻以戰養戰。

又可以搞online channel,全天候網上直播,廣告和影響力都唔會差太多。

但係如果直接搞,可能又係另一個三年,所以最好的策略是以戰養戰,與同本土大的網站合作搞視頻。

以HKBN的基建和速度(雖然已出售),根本一定support 到網上直播,成本一定比電視台低得多。

 

3. 有經驗可供借鑑

不單只外國的youtube是強勢的頻道,就連國內都有搜狐視頻、優酷土豆網、網上首播, 影響力比傳統媒體更高。

主要原因是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不用定時定候坐在電視機前等,而是可以用手機、電腦看,亦可以轉發給其他人。

比如突尼西亞和埃及革命,就是由網上視頻和社交網站引發的。

 

4. 長遠建立頻道和品牌

劇集和新聞,本來就是HKTV的主打,可建立自己online channel。

集中做兩條channel,一個是電視劇,一個是24小時新聞, 前者用來建立loyal customer,後者要匯聚人流。

在互聯時代,版權都其重要性,不過人流就更加重要,比如一篇文章寫得再好,只有小貓三四隻看過,沒有多大意思。

比如我們的一些博客,他們在自有的BLOG,文章可能只有數十人看過,但在noTcomment刊載,一天有數百人觀看,長期有數千人觀看,就可以建立影響力。

 

P.S. 怎樣賺錢?附件的視頻,就是一個廣告,不過因為是喜愛的電影,今次免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336

財務智商(11):感性消費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1004

現代社會,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物質從來不缺。消費時「買」定「唔買」,取決的許多時是主觀的喜惡,多於實際用途。最明顯的例子,是家裡充斥不少衣服,但我們還是會因應潮流,心情或新鮮感等理由而添置新衣。

為方便行文起見,小弟將這種以個人感受角度為大前提的消費模式統稱為感性消費。

然則,感性消費與買樓又有何關係呢?

關鍵在於,對絕大部份人來說,在一生中買樓的次數都有限。因一時衝動買左件唔會著的衫或袋,損失有限。然因一時之喜惡而買錯樓,則可以相當大鑊。

在筆者常去的一個討論區中,大部份版友看事物的價值,都偏向用純客觀角度去分析,如樓、女友/老婆、生仔、工作、消費習慣以至嗜好之餘此類。

但咁樣唔代表版友(或自己)都係冷血無情或孤寒成性,只看數字而唔顧自己需要及喜好。

我認為呢種思考方法的價值係能夠更有效咁助我地判斷出「感性」的代價。

用一個版友舉的例子,一個人本來喜愛清靜,喜歡住村屋,但同時想保值/享受地鐵沿線交通方便的好處,此時往往不知如何抉擇。

200萬預算,可以買到700呎的村屋,而同樣200萬,可以在市區買一個400多呎的細單位。

如果以一個客觀角度去分析,佢會識得預計若干年後市區(商業價值)有較大機會升值,say250萬,而村屋就好大機會原地踏步。

分析過後,佢會有一個「合理預期」,即放棄潛在升值50萬以換黎自己的喜好及大d的居住面積,而如果到最後佢都係決定揀村屋,我相信未來佢後悔而dum春的機會一定會細過單純因自己喜好而下決定。

你可能心諗,挑,到最尾咪又係揀村屋,有乜分別?

分別在於,97時好多人唔識分析,單純感性地覺得深井個青馬大橋全海景好鬼正,
「應該」會升值,結果用多幾百萬的溢價去買入「心頭好」,到今時今日都離家鄉一大截。

要一再強調的是,小弟認為只要果個人清楚知道自己做緊乜,能力又負擔得起,
佢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消費以至做人模式,無話邊種行為模式一定好d。

即係話,好似以上的深井的例子,假設小弟身家有三幾千個,用幾百個買間全海景單位當渡假屋,都係piece of cake,就算買完跌到得番1,000蚊呎都無所謂,因為我由此至終當佢係消費品。但事實上,買樓對好多人來說,可能一生人中只有一兩次的機會,因此一句「I’m lovin’ it」而忽略客觀條件的考慮,無疑係相當容易將自己陷入險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94

管理實務(6):網台的商業模式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5426

王生話未必搞網台,原因是網上廣告收益cover 唔到條數,無電視廣告咁大吸水威力,仲舉埋自己舊公司落廣告做例子,一半都係50% 放TVB,網上廣告的比例就好少,cover 唔到每小時劇集100萬的成本。

正常企業的賺錢方程式如下:

收入 – 成本 = 毛利

電視台的收入可分為兩大類:

1. 渠道 (channel),即所謂因高人流而產生的廣告效益

2. 內容 (content),即大家所謂的劇集賣埠出DVD 之類

 

王生面對的問題,是希望同時建立渠道 (拎牌照) 及儲內容 (藝員拍劇),所以令成本控制近乎失控。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會有玩大富翁遊戲吧?在那一種情況下會破產?沒有地皮?沒有屋子?答案是沒有現金。

大部份企業敗亡,並不一定是商業模式出現問題或資不抵債,反而是現金流問題, 即開支長時間多於收入。

香港電視走向網台,是可以令建立渠道的成本盡量降低,以換取合理時間讓自己衝上breakeven point。

那麼沒有電視牌照,單純網上廣告又支唔支持到每集 100 萬咁拍落去?

我們看看這段 2013 新聞:

「….電視廣播(511,TVB),上半年廣告收入再錄得9%增長至14.59億元,較去年全年增長6%更多,集團表示會透過數碼平台擴大廣告基礎,並透露劇集《衝上雲霄II》截至昨日於優酷及土豆網錄得3.5億人次收看。」

國內有的是視頻渠道,如已上市的優酷土豆、百度旗下的奇藝,以及迅雷等等,他們的特色是有巨大的渠道,但缺乏獨家內容,所以往往會用天價購買劇集網上版權,更不用說內地電視台天價搶演員趕拍自家劇集應急了。

情況跟 NOW 有線花巨款搶英超是一樣的道理,正正因為他們有渠道但沒有內容,所以焗搶。

視頻搶劇有幾大手筆?11 年時搜狐視頻以3,000萬元天價拿下熱播劇《新還珠格格》,後來再分銷俾優酷、土豆、迅雷、樂視、騰訊、PPS、PPTV 7家公司,分銷收入已抵銷了那3,000萬。

而接著的,便是不停的創新高價錢,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演員北上掘金新聞了。

假設王生仍然維持100萬一集拍出近電視電影的劇集質素,以10-15集為一單元故事 (參考美國模式),即一年洗 2 億可以拍出15 套劇了。

如果王生團隊對劇集質素咁有信心,實在應該以內容為主打,與中立的渠道及視頻合作,內地的如上面所述的,香港則有YAHOO, 先賣內容將每年的 net loss 由  – 2 億變成   -1 億內。

如此,等得三幾年公司的網上和手電的全方位新渠道成熟了,便多了許多廣告收入以及實戰經驗,5 年內便應該可breakeven 了。5 年下來,累積的現金消耗可能只是不足3億,以戰養戰下,實際的消耗遠比堅持搞傳統電視台高風險高投資來得合理。

另一邊廂,中標的兩間收費電視,是出了名有渠道而沒有太多自製劇集內容 (除了新聞及資訊性節目),到時佢地洗唔洗找王生買劇,可能都是未知之數。

做生意不是鬥氣,一邊抗爭,一邊以戰養戰搞網上電視吧王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05

大數據(3):破除女多男少的迷信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4595

在談及大數據的威力之前,讓我們先退一步,了解一下一般數據分析的威力。

這裡舉一個熱們topic作為引子,以下是政府統計處的互動流計圖,非常簡單好用。

http://www.census2011.gov.hk/flash/dashboards/marital-status-db-202-tc/marital-status-db-202-tc.html

marriage

註:不包括外傭

 

按政府2011年的數據,20-49的人群(不包括外傭)中,從未結婚的男性有677154,比女性632761還要多。

那何解單身女性尋覓伴侶難度咁高?客觀原因有幾種

1. 男性可北上發展,變相女性的potential competitors可以係十倍計
2. 社會上女比男年紀大還不算主流
3. 經濟現象(生活成本高昂,變相要求男方收入不能太差)。

再有另一些主觀因素,如大家耳熟能詳的

1. 港男港女現象(互相要求過高)
2. 價值觀不一,對家庭婚姻的觀念不一致

一般的建議不外乎叫女性降低要求,唔好咁揀擇之類,

然而,透過一D客觀數據,我們能否找出再好的方法呢?

由以下這個連結,我們可以政府的rawdata自製一些統計報告。

http://itable.censtatd.gov.hk/UI/Report/Report.aspx?lang=zh-HK

筆者這裡選了2011年人口(不包括外傭),教育程度(最高只到學位課程),以及婚姻狀況,以及最重要的性別來看看。

如此,有趣的現象出來了。

擁有專上教育,從未結婚的女性有346,308

擁有專上教育,從未結婚的男性有304,342

而擁有學位課程而又從未結婚的男性只有192,816

精明的你,應該看到一點頭緒了吧。

是的,假設你是從未結婚的女性又擁有專上教育學歷的,在不做小三的大前題底下,最難讓妳覓得另一半的,可能是因為對學歷的要求!

人總會有一個怪現象,自己擁有的,便很容易by default的認為其他人都會有/或應該有。大專學歷早已是女多男少,然而這個事實許多時都被忽略了。

未婚女性只要對學歷的要求由專上提升至學位課程,符合中標資格的男子數劇減1/3(11萬+)了。

那解決的方法是不是又回到降低要求求其找個人嫁?

不是的,其實只是找一個人品外貌都啱妳心水,但學歷可能稍次的,然後婚後要求佢讀番個學位課程便OK了。

這總比要求佢無啦啦人格升呢,搵多一倍錢,外形大躍進來得更實際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10

大數據(2):即將發生的資訊科技革命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2585

香港而家落後左係硬件發展,但已經全民知道,全力追趕下3年後應有大改善。香港現在欠缺的,係一場真正的資訊科技革命,令到個人平均生產力可以再突破幾十巴仙,釋放出勞動力去番各行各業。

資訊科技革命,指哪方面?最簡單的,如茶餐廳侍應落單,大部份仲要寫黎寫去,中間個客由等位,坐低真係寫到張單,起碼無左10-15分鐘。現時家庭式個d應該都係齋寫單/寫單+pos,但連鎖用晒pda好多年了,一係直頭放部touchscreen係台度俾人用。如果好似日本一d拉面店俾你睇啱買定飛,一坐低就係食,一日下來翻枱數就勁左好多。

用資訊科技去簡化工作程序,好似大公司d無謂paperwork,係未來的必然趨勢,所有依靠辦公室官僚主義流程維生的朋友,要有學習資訊科技的心理準備,否則遲早會被淘汰,正如之前e-mail如何大面積地令秘書職位消失。

下一步就係所謂的「大數據革命」,下次再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12

管理實務(9):新一代的戰鬥力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1433

早排公司請trainee, in左5個新一代, 由百幾份resume中揀出黎的。

1個放飛機

1個做過記者, CV好靚但講野結結巴巴, 英文屎過乜

1個女仔樣子甜美, 態度親切, 但問佢人生有咩克服困難的經驗, 佢簽我係早兩日interview時等唔到巴士結果要搭的士。 我寸佢「咁你的人生旅途都真係幾順利」

1個讀酒店管理,去過外國,綜合幾好

1個讀經濟及市場學,香港式醒目仔

我覺得合格以上的,約為2%。但唔知點解好似無乜邊個英文同普通話流利(是但一樣都無)。

我已唔睇成績唔睇學校,只睇下佢有冇咩課外活動part time經驗咁,個resume present得logic與否。

揀得落手出黎準備in的,10個鬆d。in左果5個係再精選的……

我本意唔係想找英文流利的人,有d candidate一睇CV就知佢係英文流利(如係外國返黎+半島做好耐waiter part time再變全職),但都唔會見佢,因為九唔搭八。

英文無需要好好,但因為會有機對客或其他國家的人,so亦不能太屎。但個程度係我覺得接受唔到。

咁,點樣面對國際級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70

溝通技巧(6):對象的身份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6005

日常溝通藝術中,有一樣道理是很多人會錯過了, 便是身份問題。

或者大家都受劉華的電視廣告洗禮,而形成簡單的「客-供應商」的簡單二分法。 這個二分法,很容易讓大家處事時鬧笑話,嚴重的甚至影響個人仕途。

舉例,你是客人,走進一間連鎖店, 購買三幾舊水貨物,由一般鎖售人員招呼你,相信問題不大, 偶有問題,要求由資深一點的銷售人員解答,亦是合情合理。

但假若三幾舊水便要求店長直接招待, 那末大家都會理解這是一個不太合理的要求。

亦因為無理的客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看到大企業都紛紛作出分流舉動, 最成功的莫過於航空公司及銀行的客戶分級,赤祼祼地將不同等級客人分級, 以做好服務的預期管期。

而中小企我們亦見會員/VIP 制的盛行,也是這種分流制的體現。消費者也早已習慣了這種分級分流,慢慢地我們比較少看到洗幾舊當自己大爺的情況了。

然而在B2B 的世界,無理的事仍經常存在,比如公司內部不同部們的日常溝通,就常見笑話。

例如銷售部的初級員工,以「指導」的口吻面對後勤的資深同事或經理,便是一種不合身份的舉動。

因為在於一間公司來說,最政治正確的看法,是每個部門都是咁高咁大,銷售門處於前線,但並不等若高級一點,所以理論上銷售部的初級員工和後勤部門的初級員工,是應屬同一階級。

而商業世界,亦往往會有許多供應商 (vendor) 的存在,此時問題便更嚴重了。許多人對供應商的溝通態度相當惡劣,原因是「我俾生意你做」。

莫不知供應商可以較你的公司更有規模,所謂「客大欺店,店大斯客」,重點在大小而不是買賣。

一買一賣,都係生意,無人講過一定係買野的人比生意賣野的人做。

筆者在當供應商位置時,便曾經歷給一些客戶的嘍囉職員打電話來「兇」,莫知原來筆者和他的老細的老細相當稔熟,後果如何自不待言。

也有一些行頭窄的行業,規模大的供應商的人才往往相當吃香。今天給你「兇」過的供應商,他朝突然倒過來成為你個客或你上司,所在多有,那便真的祝君好運了。

那什麼樣的溝通方法才最恰當?

筆者以為,最好無論你幾高級低級,處身於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的那一個部門,都以禮貌方式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不卑不亢,便是最有效的方式了。

因為筆者正正經歷過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這種處世溝通態度會讓你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面面俱圓仕途自然就會一帆風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73

財務智商(15):改善理財態度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815

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

今天自己的生活過得還算可以
奢華生活或享受自是談不上
然幾口安樂飯
偶爾消消費玩玩樂
倒還負擔得起
知足常樂也

然而
幾年前的大學生涯
還真箇是個潦倒書生
一度要借貸度日
戶口結餘試過為兩位數
要典當八達通捱至出糧
等grant loan找咭數還錢之類
那段日子
刻骨銘心

詳情不在這裡細表了
只是後來知道財赤嚴重
的起心肝去補習搵錢
最終擺平了問題

老實說
大學時代的生活水平
跟現下的
差不了太多
主要洗費都係拍拖吃喝玩樂之類
其時自恃有無敵grant loan作後盾
不事生產
錢花光再算
easy money easy come easy go

結果…
梗係PK啦

現在基本都係一個敗家仔(老媽的形容詞)
不過會量力而為
努力增加收入(正職、投資、六合彩等)
減少現金在手
以股股作儲備
一兩年下來
總算叫財政健康

長篇大論
不外是最近身邊有不少借錢的故事
有自己的有他人的
想抒發一下

有的本身收入可以
卻胡亂花費以為自己係中產

有的本身收入一般
卻要關公式義薄雲天借上借

有的本身無乜收入
卻胡亂花費以為自己發左達

等等..等等..

其實
借得錢俾人
十居其九都預左收唔番

肯借
是因為當日曾受人幫助
雪中送炭誠可貴
無理由今日唔幫下其他人

不過
幫人之餘
也苦口婆心的
望諸位「有緣人」
可以改改自己的理財態度
藉自己解決問題吧

P.S. 本文,寫於筆者下山初出茅廬之時,今日睇返,都很適一些初出來工作,甚至工作多年都沒有積蓄的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297

溝通技巧(7):如何選揀有效的溝通模式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6112

溝通,當然越充足越好,然而現今商業世界人人都忙,如何有效率(時間)及效益(質量)地溝通又成為一個大課題了。

以效率計,可以簡單的以數字作估量。

例如,筆者便曾有下屬在處理簡單的溝通工作時,「貪方便」使用MSN/Whastsapp 一類通訊軟件,結果事後發覺45 分鐘斷斷續續的對話,其實以電話計5 分鐘已可處理掉,效率之低相當明顯。

又有案例是email極端愛好者,所有溝通工作都建基於電子郵件,意圖一切都有白字黑字,可以預期這類人仕每天都需要花一半時間回覆郵件,真正夠處理工作的時間並不多。

筆者的經驗是將溝通工作分類,再用不用的方法混合處理:

1. 較為私人的問候及溫提(例如陣間要開會,lunch 去邊度食之類),使用whatsapp/skype 便是較恰當,接收者不會有壓迫感。

2. 面對一般同事及工務處理,盡量使用電話,快及直接,如果搵客怕客唔得閒或唐突,用郵件約個時間傾便可以了。

3. 郵件適合作為minutes 把電話/會面的重點紀錄,及方便追查進度,而當與對方關係疏離時,使用郵件亦會讓人有空間選擇,不會有唐突之感。

4. 一大班人的會議,就盡量避免長篇大論的郵件,幾艱苦都好都要約個30分鐘會,準備足夠下招來招往,效益會高到你唔信。

5. 重大議題如上司對下屬的review,以及對一些敏感生意課題,就幾乎必須要面談了。30 分鐘的coffee break,效果是 100 個電郵 + 電話都及不的。

能夠做到這樣,就能夠使不同的溝通方法達到極致,用最少的時間/氣力,做到最大的溝通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02

管理實務(10):辦公室政治之黑暗兵法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7130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 歷來都成為做人處事以至人生的課題, 比如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就得到很多的讚賞和認同。

我等番書仔睇古籍就未免太沉重, 幸好有香港的陳某老師將名著改篇為漫畫, 讓我等也能較易學習到做人的道理。

於三國漫畫《火鳳燎原》中,有一種著名兵法為「黑暗兵法」, 意指為了達到最終仁義目的,可以使用上非正常手法,以大義角度行先亂後治之道。

在原著《三國演義》,亦有此一說法。話說曹操於官渡之戰中,面對大敵袁紹時糧食補給跟不上,眼看快要無飯開,正常要麼勸說士兵捱義氣捱餓頂兩日,要麼直接殺出陣營決一死戰,然而曹操採用的正是「黑暗兵法」。

曹操召來糧官,問道有限米下如何煮限飯,糧官便教路建議換一個小的飯勺,每人食少半碗飯便可以拖多一兩天,以待補給跟上。

曹操聞言大呼好計,便著糧官照辦。軍中士兵打仗未必醒,一講到開飯便眉精眼企,怎會發現不到飯勺被偷換了?結果當然是罵聲漫天遍地,幾乎便要反枱。

曹操此時便裝抬出大義,對糧官道「為了大義,我需要借你人頭一用,事後必然善待你家人」。如此便將其推出斬首示眾,便於人頭側把糧官的「罪行」寫上「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如此將士們的怒氣便消了(飯當然沒有再補發),而曹軍亦捱過了一兩天缺糧的日子。

這個故事有什麼啟示?大家又有沒有熟口熟面的感覺?我們可以如何套用到日常生活呢?

對了,這正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辦公室政治」。

下回我們會再探討案例及應對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