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財務智商(11):感性消費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1004

現代社會,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物質從來不缺。消費時「買」定「唔買」,取決的許多時是主觀的喜惡,多於實際用途。最明顯的例子,是家裡充斥不少衣服,但我們還是會因應潮流,心情或新鮮感等理由而添置新衣。

為方便行文起見,小弟將這種以個人感受角度為大前提的消費模式統稱為感性消費。

然則,感性消費與買樓又有何關係呢?

關鍵在於,對絕大部份人來說,在一生中買樓的次數都有限。因一時衝動買左件唔會著的衫或袋,損失有限。然因一時之喜惡而買錯樓,則可以相當大鑊。

在筆者常去的一個討論區中,大部份版友看事物的價值,都偏向用純客觀角度去分析,如樓、女友/老婆、生仔、工作、消費習慣以至嗜好之餘此類。

但咁樣唔代表版友(或自己)都係冷血無情或孤寒成性,只看數字而唔顧自己需要及喜好。

我認為呢種思考方法的價值係能夠更有效咁助我地判斷出「感性」的代價。

用一個版友舉的例子,一個人本來喜愛清靜,喜歡住村屋,但同時想保值/享受地鐵沿線交通方便的好處,此時往往不知如何抉擇。

200萬預算,可以買到700呎的村屋,而同樣200萬,可以在市區買一個400多呎的細單位。

如果以一個客觀角度去分析,佢會識得預計若干年後市區(商業價值)有較大機會升值,say250萬,而村屋就好大機會原地踏步。

分析過後,佢會有一個「合理預期」,即放棄潛在升值50萬以換黎自己的喜好及大d的居住面積,而如果到最後佢都係決定揀村屋,我相信未來佢後悔而dum春的機會一定會細過單純因自己喜好而下決定。

你可能心諗,挑,到最尾咪又係揀村屋,有乜分別?

分別在於,97時好多人唔識分析,單純感性地覺得深井個青馬大橋全海景好鬼正,
「應該」會升值,結果用多幾百萬的溢價去買入「心頭好」,到今時今日都離家鄉一大截。

要一再強調的是,小弟認為只要果個人清楚知道自己做緊乜,能力又負擔得起,
佢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消費以至做人模式,無話邊種行為模式一定好d。

即係話,好似以上的深井的例子,假設小弟身家有三幾千個,用幾百個買間全海景單位當渡假屋,都係piece of cake,就算買完跌到得番1,000蚊呎都無所謂,因為我由此至終當佢係消費品。但事實上,買樓對好多人來說,可能一生人中只有一兩次的機會,因此一句「I’m lovin’ it」而忽略客觀條件的考慮,無疑係相當容易將自己陷入險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