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點看法,供參考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5154055
談點看法,供參考:

1)在中國近50年以來,已經發生了兩次重大政策開放和變革。兩次均發生在中國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目前是第三次重大變革。

2)第一次是經過10年文革後,中國百廢待興,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由此,中國開始將以階級鬥爭為綱,改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主。1977年恢復高考,農村實施承包,1982年設立深圳特區,中國正式拉開了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的大幕。

3)第二次是89年之後,中國的政治與經濟處於西方全面的抵制之中。中國啟動了全面城市改革,全面實施引進外商,給予優惠的政策。同時開啟了中國城市房地產商品化。使得中國得以高速發展。

4)第三次,就是現在了。這一次,中國採取了高端建立「自貿區」,試行各種發達國家的經濟運轉。低端,開放農村土地的流通。中端,發展城鎮化建設,適當恢復房地產的正常功能的政策。可以預見,對於中國經濟前途的種種疑慮,一定會隨著這次高中低三端的重大政策改變,隨著中國的繼續發展而成為過去。

5)以上三次重大改革和開放的特點,都是中國面臨重大問題的時候。從歷史階段講,中國現在依然處於農村人口繼續向城市人口過度的階段。在各國歷史上,這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比較快的。

6)各種數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感興趣的,可以查閱一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民眾收入佔比,就會明白中國為什麼會採取現在的政策,以及這次高中低三端政策,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55

什麼投資最值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5296003
回覆@wrh19: 1) 在不同的時點,我通常會考慮,什麼投資最值(即投資回報率最好,以及相對應的風險)。 例如,在銀行在淨資產以下,淨資產回報率20%,增長約15%左右的情況下,我基本會滿倉。因為,我看不到還有比投資銀行更好,更風險小的標的。

2)但如果股價短期翻了50%以上,就要看市場信託,房地產,民間小額放貸等其它的投資回報率了。這些產品決定了中國比較富有家庭資產的選擇。例如,如果股市的回報率是10%, 信託的回報率是8-10%,那為什麼一定要投資股市呢?

3)股市的漲落背後,是「供求關係」的反映。不能主觀地認定「低估」。在發達國家,曾經有過銀行利息20%的經歷。在那個階段,房地產的租售比大約也是20%,股票的市盈率也會很低。

4)目前海外的投資項目普遍回報率比較低。所以股市會比較熱。而中國目前的信託等回報率依然比較高(或者說資金成本比較高),所以除非大盤股特別低的時候,或者有管理層明確傾向的時候,那中國股市的超大盤股,市盈率比較低,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

5)所以在超大盤的脈衝大致到了一定的程度(即回報率與信託等相比不具優勢的時候),我通常會出掉一部分股票。這樣如果股市上去了,就是少賺些錢。如果以後股市下來了,又到了很低的時候,就再買些。如果沒有機會,就算了。

6)股市不是打擂台的地方。沒有必要去與其他人比投資業績。能夠做到基本每次投入不輸,贏多贏少只是經驗問題。作為整體,一般企業的年平均增長也就是10%(GDP的水平或略高)。所以如果是比較合理的價位買入,股市的整體回報率大概就是這個水平。抱著這個心態,就會理性的多。

7)之所以股市裡有1賺2平7賠,不是進入股市的人水平低,而是期望值太高。一個人的期望值超過現實,超過了企業整體的平均回報率,就會做不符合現實的事情。就會把自己應該獲得的1丟掉,反而落入2和7.

8)看過很多聰明人的評論。看得出,心智和水平都不低。但也看得出,期望值都太高。所以從長期看,股市的1賺2平7賠的規律還會持續。很多人還會有很多挫折。什麼時候,把期望值與企業的平均增長一致了,就自然落入到1賺的範圍了。
//@wrh19:回覆@白雲之鄉:白雲大哥,能否請你談談在資產隨機配置方面的經驗? 在我自己的資產配置中,採用 銀行/保險股 - 債券或類債券(如水電股/中行轉債)- 現金 組合,會大致設定一個比例,在實操中,隨著行情的調整,會不定期(常按季度或半年度),對比例進行重新平衡。但碰到的實際困惑是對調整時機的判斷和調整週期的拿捏,如年初的行情,銀行股1個多月就拉升50%以上,正當猶豫是否估值剛啟動修復時(因為2月初高點時,銀行也就1.5-2pb,也算合理估值),2-3個月後,部分銀行股又回到了起點,不到半年就坐了一趟過山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10

中國平安2013業績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5350626
「截至2013-09-19,6個月以內共有 20 家機構對中國平安的2013年度業績作出預測;
預測2013年每股收益 3.35 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31.23%, 預測2013年淨利潤 265.88 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32.61%」
http://stockpage.10jqka.com.cn/601318/worth/#forecast#refCountId=stock_51b14826_190

   不太理解機構們預則的依據。感覺與中國平安的現實差距較大。很想聽聽對於中國平安做過研究的網友的見解。

   作為拋磚引玉,我談一下自己的大概估計:

1)中國平安的盈利分為4個部分:人壽保險,財險,銀行和證券。證券部分很小,銀行大致穩定增長。所以實際就是人壽和財險這兩塊。而這兩塊,投資收益是決定盈利的主要因素。所以我把這兩塊並為一起,統一考慮為投資總收益率。截至2013年中國,中國平安的可投資資金為1.15萬億。總投資收益率為4.9%。

2)其中,固定投資佔比為83.6%(近萬億)。這一塊與股市的漲落無關。

  權益投資佔比為9.4%。其中,通過基金投資股票的佔比為2.5%(287億),直接股票投資的佔比為6.9%(790億)。這790億中,有近500億是買入了幾大銀行。即這1千億的投資,與股市漲落有關係。

   即中國平安的可投資資金中,近萬億的固定投資與股市無關,另外1千億的基金/股票投資主要與幾大國有銀行的股價漲落有關。目前幾大國有銀行的股價依然在淨資產附近。

3)截至到6月底,中國平安四個部分的淨利潤為217億。其中,保險合計127億,銀行74億,證券2.4億(可以忽略不計)。歸於母公司179億。

4)所以大致可以直接判斷,中國平安2013年淨利潤大致在350億左右(或以上)。因為近萬億的固定投資收益與股市無關,銀行收益與股市無關。股票投資大致與幾大國有銀行的淨資產相關(假設股市沒有大漲)。

5)即相比較2012年(200億淨利潤),中國平安2013的淨利潤(預計350億)同比增長為75%。即每股收益大致為4.5元。

我希望看到我的思考在哪裡錯了。但如果沒有認真看過中國平安財報的網友,就不用評論了。我不想爭論,只想與感興趣的網友探討一下。

註:關於中國平安以後幾年可能的增長(年增長超過25%)和必然邏輯,我已經有了大致的思考。但不再這裡討論了。不然就混在一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53

簡評白雲山第三季度報 Rathm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56fc2b0102e4ky.html
白雲山的三季度報,略有點暗淡,但依然屬於正常範圍內:

1)收入比去年Q3增長12.6億,加上去年Q3王老吉3個億左右的收入,Q3王老吉大概在16個億左右(從半年報上看,王老吉以外的其他業務基本0增長,假設Q3也是0增長)。基本保持了上半年平均單季16億多的水平。Q3應該是旺季,王老吉沒有進一步上升,這是一個失望點。我不知道是否有收入確認滯後的原因。從上半年的報表看,Q2確認的收入遠高於Q1(11億和23億),而春節是旺季。這是我懷疑收入確認滯後或者不同步的原因。

2)淨利潤增長無力(接近30%增長),主要是投資收益進一步的大幅減少(因為某些原因,做多綠盒的費用,做低利潤。)銷售費用率,前三個季度為21.08%,上半年為21.85%,稍有下降;管理費用前三個季度為6.88%,上半年為6.73%。兩項費用基本沒有進一步的增加。
毛利率前三個季度為34.25%,上半年為35.51%,基本穩定。

3)乙肝疫苗的事情,公司沒有在季報上說,估計是保持低調。這個東西成功和失敗的概率都很高,公司一向在這個上面謹慎。投資者不要在這個上面過分樂觀。

對於2013年,我觀察白雲山的指標,主要是:

1)收入增加的情況;
2)王老吉在終端的動銷情況。重要的是消費者接受程度。
3)集團整合動作

至於利潤,不建議在2013年做過多要求,王老吉突然從無到有,各個終端的進場費,幾千人的工資費用,這個在短期內都是非常沉重的,並且這個錢不能省。

2014年,再看利潤,整合效益、精細化管理。哪個時候的白雲山,應該是比較清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97

$白雲山(SH600332)$雪球組織的價值發現之旅 許大淼

http://xueqiu.com/1460633374/26019674
$白雲山(SH600332)$雪球組織的價值發現之旅對我來說是從北京到廣州2100公里,放棄了比亞迪和美的集團的調研,即使今年市場表現頗佳,但始終不是我的菜,一行千里只為廣藥白雲山。或許是雪球調整了調研時間,或許是那天廣州零星小雨,或許是近期白雲山稀里嘩啦的股價,結果是來的人並不多。廣藥董秘龐建輝先生和秘書處的一個MM接待了我們,下面將主要交流情況做一介紹:
一、關於王老吉。廣藥做的確實很辛苦,遭到的非議遠比鼓勵多,輿論的道德綁架和上市公司的角色注定廣藥只能臥薪嘗膽埋頭苦幹。2013年王老吉的銷量超加多寶會是大概率事件,涼茶行業兩強壟斷格局顯現,公司也會通過產品創新破解行業天花板。綠盒的問題上似乎廣藥也比較撓頭,人家一面力挺加多寶,一面拿著廣藥的分紅,我想綠盒董事會可怎麼弄啊,龐總也沒給答案,但昨天的新聞廣藥集團起訴王老吉股份,依稀看到了未來解決的思路。王老吉的問題是多數同行調研的朋友最關注的問題,但可以預見的未來2年王老吉的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但銷售費用的增長將快於利潤增長。
二、關於大健康。50億投資的大健康戰略說明了公司的發展方向,公司也在沿著這個戰略目標積極努力,至於這點上我還覺得把這個特別的公告一字一句的再讀一遍。
三、關於醫藥板塊。醫藥行業大環境比較複雜,整體上是政策利好的,基藥對公司似乎是雙刃劍,獨家產品雖價高但也需醫院使用才能增加銷量,其他產品入了基藥量升價跌一樣困擾,在糾結中廣藥的目標是實現兩位數增長。
四、關於三舊改造。這個問題上公司的想法很多,東西南北不同規劃方案,不求一次性土地出讓收入,更願意做些長久規劃,不僅讓我YY和大健康戰略的關係。但受困於政府推進,目前還需持續關注。
五、關於乙肝疫苗。這部分還是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情,沒個定論,難度不小暫時不要納入上市公司的估值裡為好。
六、關於下一個大板塊。交流過程中龐總提過好幾次大醫藥,大健康和未來下一個大板塊,是什麼吶?龐總沒說,大家來猜。
小結:好公司和好股價是兩回事,也許是我自己的偏愛,路遙知馬力,看好白雲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37

談點看法,供參考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6038345
談點看法,供參考:

1)在投資股市的群體裡,能有樓主這樣的見解,就是不簡單了。即在正確方向上的堅守和堅持了。

2)但如果願意讓自己的投資,多伴隨著快樂。就需要在境界上和實踐上,更上一層樓。這裡,代表人物,就是巴菲特。從境界和實踐上,他的確比他的老師,更上了一層樓。

3)巴菲特沒有他的老師這種在黑暗中,堅守的痛苦。他一直是個快樂,忘我地熱愛著自己的事業。用他的話,是每天早上,跳著舞步去上班的。為什麼呢?

4)這是因為巴菲特與他老師的區別,是巴菲特從小是個創業者,是個實業家,所以他本能地是從實業的角度,去投資的。而他老師,因為是大學的研究者出身,所以在思維上,依然是從市場的角度考慮較多。

5)從實業投資的角度,投資就是買「生息資產」。即投資是換取「可以產出利潤的資產」。用大家都熟悉的解釋,投資就是買「產生現金流的奶牛」。站在這個角度,股市的漲落,與「產生現金流的奶牛」有什麼關係呢?

6)如果股價下跌了,那更好了。就是以更低的價格,買入更多的現金流奶牛。這就是巴菲特這個實業家的思維方式和真實感受。所以他不會有對於股價下跌的「黑暗感覺」,也不會有堅守的「痛苦」。他是股價越低,越興奮。因為他是實業家。

7)巴菲特對於股市有很深的瞭解。但他始終不是股市裡的人物。這就是他為什麼最終成為大師的真正原因。即,他的投資從來是不考慮股價的波動的因素的。也不受股價波動的影響的。所以他不需要及時報價。

8)巴菲特的投資依據,都是買現金流奶牛,這個最樸實和現實的想法。不買貴的,不買商業模式不好的,不買管理層不優秀,不誠實的。所以他的投資,與股市沒有什麼關係。股市對於他來講,只是有時給他一個更好的買入機會。

9)所以如果真的理解了巴菲特,理解了以實業家的思維,買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心態就會從根本上改變。變得進入老巴的投資境界和實踐,變得熱愛自己的投資事業,變得對於股市的波動,心如止水。

10)同時,只有進入了老巴的實業家境界,才能懂得一生真的不需要很多機會。抓著幾次大的機遇足已。低估50%,恢復到正常就是1倍。除了拿生息利潤,還得到資本升值。12次這樣的機會,就是4000倍。平凡而偉大。確定而瀟灑。

11)所以老巴從來沒有尋找10倍大牛股的說法。因為他不需要10倍牛股,他只需要低估50%的現金流奶牛。12次這樣的現金流足以讓普通人,變為富翁。如果幸運的話,活得長一些,就無意中變成老巴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60

關於巴菲特是否可學,談點看法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6053194
關於巴菲特是否可學,談點看法:

1)投資與做生意都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不是因為有了巴菲特,才有了投資。之所以常談巴菲特,是因為大家相對而言,對於他的故事知道的多一些。這樣在解釋一個道理時,比較節省文字。

2)其實,做生意與做投資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有沒有巴菲特,學不學巴菲特,那些成功的原則都是一樣的。例如,投資各類"生息資產"就是買現金流折現。這個思想,體現在投資的各個領域。並不是因為有了巴菲特,才有了這些原則。

3)所以做投資,與是否學習巴菲特,沒有多少關係。即使沒有聽說過巴菲特,只要原則正確,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同樣可以做的很成功。因為正確的投資原則,並不是因為巴菲特而存在。只不過,巴菲特是把正確的投資原則用在了自己的事業上。

4)就像「價值投資」這個詞一樣。其實是個只有在股市裡,才使用的詞。如果投資不是為了換取未來現金流(包括資本升值),那又是為了什麼呢? 投資加上「價值」兩個字,如同在「好人」前面「做好事」之類的定語一樣。

5)投資的原則,真的是很簡單。100個字,足以講清投資的原則。但實踐起來,對於綜合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沒有10年以上合計的創業/做生意和投資實踐,大概很難具備投資的綜合能力。是什麼畢業並不重要,看多少書也不重要,知道多少巴菲特也不重要。甚至不知道巴菲特,也不重要。但沒有具體的創業/做生意和投資實踐,是很難進入投資成功者的道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63

白雲山也欲跨界賣水 業內稱或將影響主業

http://finance.qq.com/a/20131122/004379.htm

原本並不起眼的礦泉水行業,近日卻受到資本市場「大咖」的連續追捧。

繼恆大之後,方大特鋼這個看似與該行業毫無關係的企業也宣佈跨界賣水,而其理由卻僅為「難捨好水」。

昨日,醫藥行業的「大佬」——白雲山也表示將進入這一行業。

白雲山第二次多元化 目標礦泉水

昨日,在參觀王老吉大健康公司時,廣藥研究院院長斐裡德·穆拉德透露將與廣藥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計劃運作石榴汁等大健康產品。與此同時,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稱將在明年啟動「白雲山」純淨水、潤喉糖、核桃植物蛋白飲料等產品的銷售。

實際上,早在2012年,白雲山就提出了「大健康」戰略,並計劃在「十二五」末把王老吉品牌下屬產品銷量做到500億元,這相當於當時紅、綠兩種王老吉年銷量的兩到三倍。

不過,在當時提出這一口號後,效果卻並不如預期,王老吉的多元化也宣告「失敗」。而這次跨界賣水則可看作是公司第二次「多元化」的嘗試,與第一次瞄準食品類不同的是,這次卻是要主攻飲料產品。

但與第一次一樣的是,這次公司跨界賣水同樣不被業內所看好。金元證券醫藥行業高級研究員譚權勝表示,食品飲料行業在渠道拓展、市場營銷方面與醫藥行業有很大差別,儘管廣藥集團有運作紅綠王老吉的經驗,但現在王老吉還未到達收益階段,如此跨界做水風險很大。廣藥集團可以結合自身中藥優勢產品,在保健食品等大健康領域做產品延伸。

快消品營銷費用巨大 業內稱或影響主業

儘管廣藥集團賣水的計劃還在規劃階段中,但已經有不少業內人士預感到了這一風險的存在。

某資深醫藥投資人表示,相對於中國市場現在以及潛在的規模,中國本土藥企無一夠得上龍頭標準。就產品線、營銷、公司架構各方面而言,發展空間之巨大與製造業其他門類相比實在巨大無比。捨本逐末做消費品,丟失的是核心競爭力,最終毀滅公司價值。

作為快速消費品,如果不保持在媒體上較高的曝光率,那麼前景將會十分渺茫,但這就以為著企業將投入巨額的營銷費用。

11月9日晚間,在廣州天河體育球場上,恆大未花分毫,讓無數人知曉了恆大冰泉礦泉水。但隨後,恆大卻也並未放棄在網站及報紙上的宣傳。一位接近恆大人士透露,僅在這一波推廣中,恆大整體推廣費用應該至少達5、6億元。

譚權勝表示,藥企利用高端的質量形象實施跨界戰略,從品牌延伸的角度是好事,而藥食同源也容易為消費者所接受。不過,考慮到水、果汁的營銷特性,如果廣藥集團沒有在渠道、品牌方面做好準備,貿然進入陌生領域還是有很大風險。如果盲目跟風賣水,就要重新開闢渠道和品牌,會比較吃力,甚至不排除影響主業的可能。

高利潤或是企業追捧主因

可以想像的是,商家是無利不起早的,一瓶看似普普通通的礦泉水背後,是隱藏的巨大商機和利潤。

國飲料工業協會發佈的《中國飲料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議》表示,預計未來五年,中國飲料總產量將保持12%至15%的年均增速發展,這預示著未來巨大的市場容量。

高端礦泉水有較高的利潤水平,而目前國內龍頭品牌並未真正形成。有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高端水市場容量將在100億元左右,毛利率可維持20%,是普通飲用水的6-7倍。

因此,自高利潤的吸引下,才可以吸引到如恆大、方大特鋼等非食品飲料行業的公司大舉進入。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飲用水在品類上差距很小,銷售渠道、營銷手段基本趨同、單一,飲用水行業競爭尤為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0

中國三大主力間接入市的通道打開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6332251
中國股市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了。但一直是一個以民間資本(個人或個人投資的基金)為主體參與者的市場。

隨著中國股市流通量的增加,超大盤或大盤股的估值步步下降。中國股市主板的估值第一次與國際股市接軌(或略低了)。一方面是以民間資本的資金,很難支撐相對而言的股市。另一方面,是中國養老基金非常低的投資收益率(約2%),社保和保險巨大的可投資資金的較低利用率。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中國股市的入場資金機構都面臨改變了。這次優先股的試點意見。為中國三大主力資本:社保,保險,養老等機構,打通了大規模間接入市的渠道。

其意義,在中國股市的歷史上,是不可低估的。最起碼,對於中國銀行股的看法,會發生轉變。因為這三大主力大規模介入銀行優先股,無疑如同巴菲特介入美國銀行和高盛。
----------------------------------------------------------------------------------

國務院關於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2013年11月30日 15:19  中國政府網


新浪財經客戶端:改革紅利有望催生牛市 三中全會受益股大起底  國發〔2013〕4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依照公司法、證券法相關規定,國務院決定開展優先股試點。開展優先股試點,有利於進一步深化企業股份制改革,為發行人提供靈活的直接融資工具,優化企業財務結構,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有利於豐富證券品種,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為穩妥有序開展優先股試點,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優先股股東的權利與義務

  (一)優先股的含義。優先股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一般規定的普通種類股份之外,另行規定的其他種類股份,其股份持有人優先於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和剩餘財產,但參與公司決策管理等權利受到限制。

  除本指導意見另有規定以外,優先股股東的權利、義務以及優先股股份的管理應當符合公司法的規定。試點期間不允許發行在股息分配和剩餘財產分配上具有不同優先順序的優先股,但允許發行在其他條款上具有不同設置的優先股。

  (二)優先分配利潤。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的票面股息率,優先於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公司應當以現金的形式向優先股股東支付股息,在完全支付約定的股息之前,不得向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

  公司應當在公司章程中明確以下事項:(1)優先股股息率是採用固定股息率還是浮動股息率,並相應明確固定股息率水平或浮動股息率計算方法。(2)公司在有可分配稅後利潤的情況下是否必須分配利潤。(3)如果公司因本會計年度可分配利潤不足而未向優先股股東足額派發股息,差額部分是否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4)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的股息率分配股息後,是否有權同普通股股東一起參加剩餘利潤分配。(5)優先股利潤分配涉及的其他事項。

  (三)優先分配剩餘財產。公司因解散、破產等原因進行清算時,公司財產在按照公司法和破產法有關規定進行清償後的剩餘財產,應當優先向優先股股東支付未派發的股息和公司章程約定的清算金額,不足以支付的按照優先股股東持股比例分配。

  (四)優先股轉換和回購。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規定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發行人回購優先股的條件、價格和比例。轉換選擇權或回購選擇權可規定由發行人或優先股股東行使。發行人要求回購優先股的,必須完全支付所欠股息,但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資本的除外。優先股回購後相應減記發行在外的優先股股份總數。

  (五)表決權限制。除以下情況外,優先股股東不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股份沒有表決權:(1)修改公司章程中與優先股相關的內容;(2)一次或累計減少公司註冊資本超過百分之十;(3)公司合併、分立、解散或變更公司形式;(4)發行優先股;(5)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情形。上述事項的決議,除須經出席會議的普通股股東(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之外,還須經出席會議的優先股股東(不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六)表決權恢復。公司累計3個會計年度或連續2個會計年度未按約定支付優先股股息的,優先股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每股優先股股份享有公司章程規定的表決權。對於股息可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所欠股息。對於股息不可累積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當年股息。公司章程可規定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的其他情形。

  (七)與股份種類相關的計算。以下事項計算持股比例時,僅計算普通股和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1)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2)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召集和主持股東大會;(3)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提交股東大會臨時提案;(4)根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認定控股股東。

  二、優先股發行與交易

  (八)發行人範圍。公開發行優先股的發行人限於證監會規定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的發行人限於上市公司(含註冊地在境內的境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眾公司。

  (九)發行條件。公司已發行的優先股不得超過公司普通股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且籌資金額不得超過發行前淨資產的百分之五十,已回購、轉換的優先股不納入計算。公司公開發行優先股以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的其他條件適用證券法的規定。非上市公眾公司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的條件由證監會另行規定。

  (十)公開發行。公司公開發行優先股的,應當在公司章程中規定以下事項:(1)採取固定股息率;(2)在有可分配稅後利潤的情況下必須向優先股股東分配股息;(3)未向優先股股東足額派發股息的差額部分應當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4)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的股息率分配股息後,不再同普通股股東一起參加剩餘利潤分配。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資本的,可就第(2)項和第(3)項事項另行規定。

  (十一)交易轉讓及登記存管。優先股應當在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或者在國務院批准的其他證券交易場所交易或轉讓。優先股應當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集中登記存管。優先股交易或轉讓環節的投資者適當性標準應當與發行環節一致。

  (十二)信息披露。公司應當在發行文件中詳盡說明優先股股東的權利義務,充分揭示風險。同時,應按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披露或者提供信息,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十三)公司收購。優先股可以作為併購重組支付手段。上市公司收購要約適用於被收購公司的所有股東,但可以針對優先股股東和普通股股東提出不同的收購條件。根據證券法第八十六條計算收購人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比例,以及根據證券法第八十八條和第九十六條計算觸發要約收購義務時,表決權未恢復的優先股不計入持股數額和股本總額。

  (十四)與持股數額相關的計算。以下事項計算持股數額時,僅計算普通股和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1)根據證券法第五十四條和第六十六條,認定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前十名股東的名單和持股數額;(2)根據證券法第四十七條、第六十七條和第七十四條,認定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

  三、組織管理和配套政策

  (十五)加強組織管理。證監會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積極穩妥地組織開展優先股試點工作。證監會應當根據公司法、證券法和本指導意見,制定並發布優先股試點的具體規定,指導證券自律組織完善相關業務規則。

  證監會應當加強市場監管,督促公司認真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督促中介機構誠實守信、勤勉盡責,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十六)完善配套政策。優先股相關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應當遵循財政部發佈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他相關會計標準。企業投資優先股獲得的股息、紅利等投資收益,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可以作為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投資優先股的比例不受現行證券品種投資比例的限制,具體政策由國務院主管部門制定。外資行業准入管理中外資持股比例優先股與普通股合併計算。試點中需要配套制定的其他政策事項,由證監會根據試點進展情況提出,商有關部門辦理,重大事項報告國務院。

  國務院

  2013年11月3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55

」股價「的意義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6511034
與有緣的網友,分享一點體會:

1)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說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因為別人的看法如何,並不會改變你的結果。

2)但在股市裡,很多人就會改變自己在現實中的做法。變成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告訴你如何走」。這個別人,就是「股價」。為什麼呢?因為「股價」,真的改變了你帳戶上顯示的股票市值。

3)而造成「股價」變動的,是市場裡,參與這只股票那1%左右交易的人(類似拍賣會最後舉牌的人)。這些人,則往往是股市裡水平最外行,最衝動的人。這樣,你在現實生活中,最看不起的那部分人,卻成了你在股市裡走路的「導師」。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改變了你帳戶上股票的市值。

4)這個看起來,似乎很荒誕的事情,但在股市裡,卻是很多人的現實。包括很多認為自己是在做價值投資的網友。所以走自己路的朋友,在股市裡往往有些痛苦,這個痛苦的來源就是「股價」。

5)老巴沒有這個痛苦,他是壓根就不需要及時交易報價。他更不需要那些外行人的指導,所以「股價」,對於老巴這樣的人,沒有指導意義。他只關心,在投資買入時,賺了多少錢。剩下的就是踏著舞步,每天享受他的工作和生活了。

6)以上所述,是談投資。如果是以市場為生,做趨勢。則是另外一個故事。以「股價」為師,以「趨勢」為載體,是以市場為生的最基本原則。「永遠不要走自己的路,因為股價才能改變你的市值」。是做趨勢的最好的策略。

7)股市是為人性而設。趨勢是人性的表現。理解人性,理解市場,理解博弈,理解叢林原則,理解非洲大草原的生態,是做好趨勢的基本功。

8)到一定的程度,你自然就理解了老巴,也理解了索羅斯。那個時候,企業與市場在你的眼裡,組成了精彩的世界。你不再為企業還是市場糾結。你再也不會因為「股價」而痛苦。你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投資人應有的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5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