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點看法,供參考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6038345談點看法,供參考:
1)在投資股市的群體裡,能有樓主這樣的見解,就是不簡單了。即在正確方向上的堅守和堅持了。
2)但如果願意讓自己的投資,多伴隨著快樂。就需要在境界上和實踐上,更上一層樓。這裡,代表人物,就是巴菲特。從境界和實踐上,他的確比他的老師,更上了一層樓。
3)巴菲特沒有他的老師這種在黑暗中,堅守的痛苦。他一直是個快樂,忘我地熱愛著自己的事業。用他的話,是每天早上,跳著舞步去上班的。為什麼呢?
4)這是因為巴菲特與他老師的區別,是巴菲特從小是個創業者,是個實業家,所以他本能地是從實業的角度,去投資的。而他老師,因為是大學的研究者出身,所以在思維上,依然是從市場的角度考慮較多。
5)從實業投資的角度,投資就是買「生息資產」。即投資是換取「可以產出利潤的資產」。用大家都熟悉的解釋,投資就是買「產生現金流的奶牛」。站在這個角度,股市的漲落,與「產生現金流的奶牛」有什麼關係呢?
6)如果股價下跌了,那更好了。就是以更低的價格,買入更多的現金流奶牛。這就是巴菲特這個實業家的思維方式和真實感受。所以他不會有對於股價下跌的「黑暗感覺」,也不會有堅守的「痛苦」。他是股價越低,越興奮。因為他是實業家。
7)巴菲特對於股市有很深的瞭解。但他始終不是股市裡的人物。這就是他為什麼最終成為大師的真正原因。即,他的投資從來是不考慮股價的波動的因素的。也不受股價波動的影響的。所以他不需要及時報價。
8)巴菲特的投資依據,都是買現金流奶牛,這個最樸實和現實的想法。不買貴的,不買商業模式不好的,不買管理層不優秀,不誠實的。所以他的投資,與股市沒有什麼關係。股市對於他來講,只是有時給他一個更好的買入機會。
9)所以如果真的理解了巴菲特,理解了以實業家的思維,買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心態就會從根本上改變。變得進入老巴的投資境界和實踐,變得熱愛自己的投資事業,變得對於股市的波動,心如止水。
10)同時,只有進入了老巴的實業家境界,才能懂得一生真的不需要很多機會。抓著幾次大的機遇足已。低估50%,恢復到正常就是1倍。除了拿生息利潤,還得到資本升值。12次這樣的機會,就是4000倍。平凡而偉大。確定而瀟灑。
11)所以老巴從來沒有尋找10倍大牛股的說法。因為他不需要10倍牛股,他只需要低估50%的現金流奶牛。12次這樣的現金流足以讓普通人,變為富翁。如果幸運的話,活得長一些,就無意中變成老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