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創新高 美國參議員擬商討如何應對虛擬貨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985 比特幣地下交易網站「絲綢之路」(Silk Road Hidden Website)被查封才五週,比特幣的價格經歷短暫下挫後已經上漲了一倍多,創紀錄的匯價使一些美國參議員不得不正視現實。他們已經計劃安排聽證會商討未來如何應對虛擬貨幣發展。
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11月9日發佈聲明稱,將於11月18日開會探討虛擬貨幣可能對美國聯邦政府及整個社會帶來的風險和前景。
上個月美國FBI關閉了「絲綢之路」,比特幣當即受挫,網站關閉後三天裡價值縮水三分之一,匯價一度跌至110美元。
可這只是暫時的低谷,到10月下旬,比特幣又躥上了6個月最高位,本週接連創新高。
截至11月10日,按匯率計算,比特幣竟然可以最高兌換341.2美元,11月7日的最高紀錄也不過265美元。

全球經紀與交易服務供應商ConvergEx Group的分析師Nicholas Colas評論:
比特幣顯然在監管方面引起聯邦政府極大關注。考慮到這種貨幣涉嫌非法活動,完全可以肯定會受到這種關注。
預計這次聽證會大體上是非正式的,這對比特幣是好事。
本週美國芝加哥聯儲發佈報告估計,平均每分鐘就會出現30筆無法追查蹤跡的網上虛擬貨幣交易,平均金額為16個比特幣。
Colas指出:
從計算機學角度看,(比特幣)系統的架構是精密的,可那些不懂技術的外行人很難理解。
讓業內專業人士彌合這種差距會大有裨益。
比特幣的中國市場也在迅猛發展。本月4日,數字貨幣新聞網站coindesk報導,比特幣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交易平台。

徐明星炒比特幣掙套房:「黑天鵝式」創業 年漲幅7000%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5/56402.html【導讀】比特幣的概念最早始於2008年,這是一種由開源P2P軟件通過特定算法產生的電子貨幣,表現為一串數字代碼。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特定的算法軟件生產比特幣,生產過程在業內被稱為「挖礦」。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投資中國的文章,徐明星:比特幣就是一個社會化實驗,我願意冒這個險。「黑天鵝式」創業,時下比特幣各種亂象沒有任何監管措施和法律保護才是徐明星的擔心之處。
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
黑馬通訊社:2009年至今,比特幣是新型貨幣還是虛擬泡沫,業界爭議不斷。有人計算,這種類似國內Q幣的虛擬貨幣在2140年之前,總量將被永久限定為2100萬個。辭掉豆丁網CTO職位,涉足比特幣的徐明星認為:「比特幣就是一個社會化實驗,我願意冒這個險。」
2011年底,追美劇《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 )的徐明星無意間在第三季看到一個新概念:「bitcoin」。「bitcoin is the future,real is gonna change.」這句台詞一直縈繞在徐明星腦海。他第一次知道,國外興起一種叫「bitcoin」的互聯網虛擬貨幣。當時,徐明星剛剛離開參與6年的創業項目豆丁網,正滿世界找新機會。「賣盒飯、賣水果、開小店的生意都想過。」技術出生的他堅持,新的創業項目要依託自己的技術優勢。
根據美劇介紹,bitcoin是「一名神秘的計算機程序員發明的一種『網絡貨幣』」,徐明星開始研究比特幣,不斷深入瞭解,他越發著迷於這種看上去「不現實」、「摸不透」的虛擬貨幣。
炒幣掙套房
一年間,一枚比特幣從13美元飆漲到900美元左右,漲幅7000%
比特幣的概念最早始於2008年,這是一種由開源P2P軟件通過特定算法產生的電子貨幣,表現為一串數字代碼。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特定的算法軟件生產比特幣,生產過程在業內被稱為「挖礦」。
「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全世界流通的網絡貨幣,可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任何國家的任何人都能挖掘、購買、賣出比特幣。」徐明星說。在現實世界,各國央行可隨時開動「印鈔機」製造貨幣,而比特幣通過特定算法系統計算產生,加之其P2P的去中心化特點,任何機構或個人都無法大規模製造比特幣,以人為操控幣值。
2009年至今,比特幣是新型貨幣還是虛擬泡沫,業界爭議不斷。有人計算,這種類似國內Q幣的虛擬貨幣在2140年之前,總量將被永久限定為2100萬個。「挖礦的難度與比特幣存量是成正比的。挖礦對電腦計算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大型配置的計算機運行很長時間都一無所獲。」徐明星說。產量固定,比特幣的稀缺性推升其價值在過去4年暴漲,不少人出於投機心態炒作比特幣。
2012年才進入比特幣領域的徐明星算屬於後來者,饒是如此,依然沒有妨礙他在炒幣過程中獲利豐厚。「比特幣的概念太完美了,去中心化的貨幣,全球總量有限,如果我擁有了10%甚至20%,對應現實貨幣,豈不是牛過比爾.蓋茨?當時的幣值不高,我一看就買了。」
徐明星第一次買入大量比特幣時,比特幣的價格不到20美元。「第一次買了幾百個,後來陸陸續續增持。現在後悔了,應該再多買一點。」到今年9月,一枚比特幣可以兌換900美元左右,一年前則只能兌換13美元,漲幅接近7000%。如今,徐明星手上持有價值將近500萬人民幣的比特幣,足夠在北京市區買套房了。從2012年到現在不到一年時間,他總共投入的資本不過10萬人民幣左右。
「最開始純粹是玩的角度,花幾萬塊錢去嘗試下,後來發現其價格時漲時跌,就找準時點,低買高賣,最後共囤積了上千個。」徐明星炒幣的評判標準非常簡單,在投入初始資金後,衡量投資收益率的唯一指標就只有比特幣數量,比如,比特幣本來有200個,高拋低吸變成250個,即便同期幣值從260美金跌到80美金,也認為自己是掙了。「用這種概念去炒幣,其實賺幣是件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2009年至今,國內比特幣玩家主流群體集中在技術派或者極客圈,原因在於其概念建立在數學基礎上,具備數學、IT背景的人更容易接觸和上手。
「黑天鵝式」創業
「比特幣就是一個社會化實驗,我願意冒這個險。」
2005年,徐明星在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專業本科畢業,隨後讀碩士途中退學,「不想把時間花在實驗室裡『掃雷』,想盡快工作賺錢」,隨後加入了曾實習的雅虎中國,負責搜索技術。兩年後,徐明星結識了豆丁網的創始人林耀成,當時國內沒有在線文庫的形式,百度沒有推出百度文庫,兩人決定一起嘗試在線文庫的創業。「豆丁網從零起步,很快年入數千萬,一度流量高達500萬,在中文網站排在30名到50名左右。」徐明星說。
「在豆丁網創業,非常辛苦。很多人說,互聯網高科技、高壁壘,其實門檻低得很,投資個幾十萬就可以,甚至花幾萬塊錢買些源代碼就能做,」徐明星感嘆,「不過,能做成事、活下來就不容易,行業一大特徵是贏者通吃,一將成名萬骨枯。一有創新想法,巨頭馬上想辦法跟進,豆丁網一增長,巨頭們就通過各種優勢打壓。」
2012年,作為CTO,徐明星決定從豆丁網退出自己創業。「在豆丁待了五六年,之前跟著別人幹,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就快到30歲了,總覺得人應該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徐明星說,基於自己多年積累的技術和互聯網經驗,希望做些更新鮮的事情,比特幣,恰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慢慢研究比特幣的生態後,徐明星已經不再從投機或者遊戲的角度來思考。「我認為比特幣是全人類的民主貨幣,稱之為完美貨幣。」在他看來,即便在金本位制時代,貨幣的價值與很多歷史因素相關,幣值不穩定,而比特幣的發行由數學決定的,不為人所控制,比較可靠,是理想的貨幣發行方式,「現在擁有1%,之後永遠佔有其1%,比黃金白銀還靠譜,而且其與主權國家的貨幣不衝突,支付、銀行、基金等相應的商業模式都在構建,越早進入,商業前景越大。」於是,他決定將創業方向集中在比特幣的領域。
現在,比特幣在全球越來越火,各種形式創業公司層出不窮,很多人將相關公司比作「黑天鵝式」的創業公司。各界的看法兩極分化嚴重,既有十分看好的,認為自己在下注一個愈發多極化的未來——全球政治和經濟不穩定性和混亂日益加劇,不需要獨立國家支持的貨幣將是搶手貨;也有徹底唱衰的,認定這不過是一場旁氏騙局。大多數政府和在位巨頭企業則態度消極,不支持甚至持完全敵視的態度。現階段比特幣行業充滿風險,既缺乏法律依據和監管體系,更沒有明晰的商業模式和用途。
「我願意冒這個險,比特幣就是一個社會化試驗,即使失敗了,好歹也是對試驗做了些貢獻。」徐明星說。即便如此,他不認同比特幣會取代主權貨幣的激進說法,「100年內都不可能的」。
運營「民主貨幣」
okcoin.com從交易平台起步,逐步延展到比特幣的各種應用。
麥剛和他的創業工場是支持徐明星這場「社會化試驗」的幕後推手。
麥剛2009年底就開始關注比特幣,「不受任何政府和人力的控制,這是真正的民主貨幣」。作為豆丁網早期的投資人之一,麥剛和徐明星已相識超過5年,當徐有意進軍比特幣領域時,麥剛就決定成為其投資人。
麥剛和他的合夥人——美國DFJ創始人的Tim Draper共同作為徐明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了500萬人民幣。Tim Draper是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早期投過hotmail、百度,新近出名投資案例包括Tesla、Sola City等等。「Tim Draper在美國投資了很多比特幣相關的公司,甚至專門設立了一個投資比特幣的基金,他們比我更懂比特幣,談判很順利。」徐明星說,他自己投資了大概100萬人民幣。
今年5月,okcoin.com正式上線,麥剛和徐明星的創業心態並不著急,現階段只從交易平台起步,從事比特幣的匯兌,迎合投資和投機的人,大量的人在買幣、炒幣,交易平台可以收取現成的手續費。「我們現在都沒有規劃投資回報,就想先從容易的環節開始,先把事情做起來。」麥剛說,「但是長期看,在整個比特幣的生態中,我們準備涉足比特幣的各種應用,使之進入大眾化,這會更有意義、也更有前途。」
目前,okcoin.com的註冊用戶十萬人,每天的交易額在500萬-1000萬人民幣。上線之初,徐明星找了比特幣交易圈內的朋友幫助提升網站流量和交易量做起來,慢慢地,憑藉口碑傳播,網站有了不少的自然流量。根據自己曾經炒幣的經驗,徐明星圍繞三大環節提升體驗:充值後的到帳速記、交易的流動性、交易平台的提現速度。「我們投了大量的資源和人在相關的技術,目前基本是國內最快的。」徐明星說。現在okcoin.com的團隊一共有16人,其中三分之一負責平台技術。
在股票市場裡,用戶交易默認的手續費是千分之三,由於行業內競爭激烈,大家都不收費,okcoin的交易平台只能暫時交易手續費全免,徐明星不得不尋求其他的盈利方式,比如VIP會員服務費、比特幣的信用保證貸款等等。除此之外,還收取部分提現手續費,「因為必須通過銀行」。目前,網站月收入20萬元左右,大體盈虧平衡。
圈內暗戰
「攻防雙方都是按小時付錢,就看誰扛得住。」
真正讓徐明星不安的,是時下比特幣圈內的各種亂象。
由於沒有任何監管措施和法律保護,大量比特幣交易平台在交易安全性上存在嚴重漏洞。在國內,已多次出現交易網站被黑和用戶數據洩露而導致比特幣被盜的案例。「現有的制度環境下,買賣比特幣沒有監管,比特幣丟失了無從找回,即便報警,警察也無能為力,沒辦法處理。」徐明星說。遭遇類似情況,交易平台只能自認倒霉,賠償用戶被盜的損失。
「比特幣只是一串代碼,基於其特定的生產方式,非常容易遭受黑客攻擊,甚至交易平台也會遭到攻擊,出現服務器宕機、頁面無法登錄的現象。」麥剛解釋說。
除了「免手續費」的惡性競爭外,比特幣交易平台間存在大量的相互攻擊,包括口水戰和技術攻擊。「我們曾經在很多天,連續遭到30多G的攻擊,」徐明星說,「應對的辦法其實就是一個互相拚錢的做法,對方花10個G流量攻擊我,我就買10個G的帶寬來抵禦,如果用30個G攻擊,我們買30個G抵禦,就是這麼簡單。攻防雙方都是按小時付錢,就看誰扛得住。對我來講,這樣的事情沒有選擇,只能砸錢死命扛住。」
更嚴重的是,現實中的各種金融創新工具,正潛入到脆弱的比特幣交易體系,產生巨大風險。「比特幣領域沒有法律監管,許多人將股市中的投機工具引進到交易,比如,期貨交易,表面上可以玩起來,但造成價格起伏波動過大。」徐明星感嘆說。由於比特幣本身的體量與流動性遠沒有股市大,其實很多比特幣期貨的持有者有能力操縱現貨的價格,比如快到交割時間的時候,大戶操縱現貨價格牟利,很多玩家不明就裡,往往賠得非常厲害。「現階段,大量的金融工具進入比特幣領域,帶來較大風險。」徐明星說。
同時,徐明星透露,由於行業野蠻競爭,很多交易平台本身賺不到錢,就通過其他的手段暗度陳倉,比如利用比特幣進行變相的集資。「各色人等,甚至傳銷的人,都在殺進來,設計的規則都很聰明,要看好久才能看明白。」
不過,亂象沒有打擊到徐明星的熱情,「行業處於早期,往往野蠻生長是必要的,如果沒有經歷混亂,就根本等不到規則長出來的時候」。
紐約醞釀監管「瘋狂的」比特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719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報導,因為投資者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比特幣價格急劇上漲。週三下午,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瘋漲至447美元。
如今,火爆的比特幣也開始引起監管者的重視,他們希望將比特幣納入監管。
近日,紐約金融服務監管者Ben Lawsky打算通過頒發交易牌照來對比特幣進行監管,而且他準備召開一場公眾聽證會,討論「數字貨幣的新世界」。與會者將討論如何像其他貨幣一樣通過牌照對虛擬貨幣市場進行監管。
紐約時報評論說:
如果這一計劃真的實現,將使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向主流金融市場靠攏。
自2009年比特幣被一群匿名程序員創造出來之後,就經常受到金融業內人士和當局的嘲笑,他們將比特幣視為一個狂熱的投機品。如今,比特幣已經在多次危機中存活下來,但許多人仍然堅持這一立場。
監管者還擔心比特幣可能會被用於洗錢等犯罪活動。今年10月,美國政府就曾逮捕過一名交易網站的運營商,因為政府懷疑他們使用比特幣購買毒品等非法商品。
Lawsky在宣佈聽證會的信中寫到:
「虛擬貨幣的匿名性有助於一些危險的犯罪活動,比如販毒、洗錢、槍支買賣及兒童色情等。」
Lawsky還認為,虛擬貨幣的交易應該納入到正規機構監管:
「確實有很多人對虛擬貨幣進行合法的商業投資,但我們依然認為,長期來看,將虛擬貨幣產業納入合適的監管符合消費者的利益,而且有助於防止犯罪活動,維護社會安全。」
比特幣狂潮:悲劇會不會再上演? 悟網不歡
http://xueqiu.com/6562549705/26179158對許多人來說,第一次知道比特幣這個神秘玩意,是今年的4月份。當時比特幣從最高位的266美元直線下墜,一天之內跌去60%。以此為契機,媒體開始密集報導比特幣,掀起一波比特幣普及與辯論的浪潮。但是5月份之後,比特幣的熱度下降,人們似乎又忘記了這個貨幣幽靈的存在。
而事實上,從5月份到現在半年的時間裡,比特幣的世界一直風起云湧。從美國國土安全局查抄比特幣交易所Mt.Gox在美國的銀行帳號,到Mt.Gox在美國金融監管部門FinCEN註冊;從德國財政部決定將數字貨幣作為投資品對待,到美國聯邦調查局查封絲綢之路;從大量風險投資湧入比特幣創業企業,到BitShare、MasterCoin等基於比特幣協議的新產品出現;從礦機的日新月異到比特幣金融的此起彼伏。比特幣正在持續走向規範化和實用化的道路上。
暗流湧動的結果,就是比特幣的能量破繭而出,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某過於比特幣成為企業家、經濟學家乃至政府官員熱議的名詞,一般民眾反而在其次。任何對貨幣抱有嚴肅思考的人,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比特幣的出現對於現有的貨幣系統到底意味著什麼?它到底只是一個「遊戲」,還是一套嚴肅的貨幣思想?由此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金本位的價值何在?貨幣是否應該承當調控經濟的職能?奧派經濟學家的貨幣非國家化是否只是飄渺理想?弗裡德曼提出在美聯儲放台計算機自動計算貨幣發行量是否還是一個笑話?
這些問題大有可資爭論之處,其中還夾雜著龐氏騙局和雞毛論的呼嘯,一時半會估計難有結果。然而,就在一些人猛翻經濟學著作尋找比特幣的理論基礎時,就在一些人孜孜不倦的改進比特幣生態時,就在一些人不遺餘力的宣傳或者痛斥比特幣時,可怕的事情出現了:
中國土豪進場了……
中國土豪的進場,整個改變了比特幣市場的結構,並致使比特幣的交易中心由歐洲和日本向中國轉移。BTCChina在11月4日超過老牌的Mt.Gox和Bitstamp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這固然與其之前取消交易手續費有關,但中國土豪的居功至偉,則無庸置疑。土豪不談理想和信念,土豪只砸現金。大量的現金湧入體量狹小的比特幣市場,幣值的上漲無可阻擋。從Mt.Gox的交易圖可以清晰看出,10月20日到11月18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比特幣的價格由不足200美元上漲到600多美元。對應的,BTCChina的價格由1000元人民幣上升至3000多元。
詭異的是,這一狀況早被精明的老外未卜先知,2013年4月15日,當比特幣世界正處於哀鴻遍野之時,QUARZ網站上的Gwynn Guilford就發文指出:下一波比特幣的牛市就靠中國人了!並一口氣列舉了6條理由。略為遺憾的是Gwynn Guilford的6條理由儘管個個靠譜,卻未能預料到中國土豪的能量。因此,比特幣的狂潮也沒有止步於600-700美元——2013年11月19日或許會是比特幣歷史上的重要一頁。
11月19日凌晨(準確的說,是美國當地時間的11月18日下午),美國參議院召開了主題為「探索虛擬貨幣系統在美國社會的發展前景和風險」的聽證會,這在美國是第一次。聽證會之前,一些出席人的證詞便被零散公佈。而據媒體報告:儘管聽證會上執法部門普遍強調了打擊虛擬貨幣犯罪的重要性,但並未有人公開或嚴厲的否定比特幣。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致參議院的信函中說:「雖然美聯儲通常會對虛擬貨幣和其他支付系統的創新發展進行監測,但目前還沒有必要對它們進行直接干預和監管,我們應該為它們提供相對自由的市場。」美國司法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代表則稱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金融工具。
消息傳來,舉世歡騰!
Mt.Gox的價格一度突破900美元!
BTCChina更曾沖高至接近7000元人民幣!
誰撫弦琵琶輕輕奏
彈盛世繁華調一首
公子王孫坐在明月樓
歌舞太平天下的錦繡
(引自網絡非主流歌曲《繁華調歌詞》)
無人知道比特幣該如何定價,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定價方法根本無從談起。亦無人知道比特幣的價格盡頭在哪裡,因為價格只取決於需求,挖礦成本唯制約比特幣價格下限,而在比特幣的設計機制中,這一成本可以為無窮大,也可以為零,它只賴於礦工的多少和算力的高低。
因此,這或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狂歡。如同之前廣為流傳,「騷年們!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因此,這或許是互聯網的第一場全民盛宴,算法成為貨幣的主人,而人人皆可從算法崇拜中,分一杯貨幣的羹。
也因此,這或許是一場不期而遇的悲劇,當「貨幣」被用於炒作,成為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當鼓聲嘎然而止,花落誰家。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那時,無論你是極客、小白還是土豪,悲劇並不因你的身份而厚此薄彼——貨幣是中性的,是平等的,祂沒有味道。
那麼問題在於,比特幣的暴跌悲劇會不會再次上演?在當前一片利好的聲音中,有哪些情況值得我們警惕?
一. 比特幣價格的投機問題;
二. 比特幣的流通性匱乏問題,比特幣何時能夠真正開始流通,而不是在交易所裡空轉,從而夯實實物基礎之錨;
三. 比特幣的衍生品匱乏問題,比特幣協議何時能夠擴展出足夠的衍生品使其能夠自我循環,自我支撐市值;
四. 比特幣的安全問題,比特幣的發行與流通過程暫時可謂無懈可擊,但是交易所、錢包和擴展的支付服務卻未必如此;
五. 「通脹」貨幣的理論分析與現實應用問題。
最後,也是最終極的,是比特幣的競爭對手問題。這裡的競爭對手非指目前各種所謂的「山寨幣」,而是某種尚未面世、真正能夠構成威脅的虛擬貨幣。這種貨幣若能在發行機制、安全性、可信任性、便利性方面任何一個方面顯著超越比特幣,而其餘方面至少與比特幣持平,在貨幣競爭性發行的前提下,比特幣被擠壓乃至被取代、被清場,並非完全不可能。
所幸,這種「超比特幣」尚無出現的痕跡,而我們的狂歡也可以繼續。只是狂歡之餘,勿忘初衷:如果你是為投機而來,那土豪進場對你就很重要,聽證會也很重要,低買高賣,落袋為安;如果你是為嘗鮮而來,買幾個幣體驗體驗,價格對你意義不大;如果你是為比特幣的信念而來,管它甚麼土豪國會、管它甚麼潮起花落,從比特幣中體會出信任與貨幣真諦,乃是正理。
如果,你是為比特幣的未來而來,想想上面的幾個問題,想想比特幣的真正悲劇是什麼,想想如何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想想如果這種悲劇真的發生了,你該怎麼辦?
想想……
誰撫弦琵琶輕輕奏
頌你留名萬世千秋
舉杯煮酒喝一口閒愁
我醉笑你的功德不朽
(同引自網絡非主流歌曲《繁華調歌詞》)
比特幣與互聯網秩序 (此文首發愛范兒)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這幾天比特幣火了,媒體也像著了魔一樣狂喊比特幣。我去年就開始留意——它的醞釀和發展,能折射出不少東西。
首先,比特幣起源不複雜,之前也不火,真正火起來還是因為「silkroad」,這個最大的地下黑市平台用比特幣來交易,極大地提高了比特幣的流通性和需求。
當然「silkroad」的創始人烏爾布萊特之所以用比特幣交易除了想逃避現實世界的追蹤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是所謂奧地利學派米塞斯無限自由市場主義的擁躉,這真的讓我想起《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來。雖然那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反抗的故事,但是如果放在互聯網世界裡,的確比較適合。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從一開始就宣講自由平等的秩序,以及開放和免費的原則。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當年的華軍軟件園就是碼哥因為免費而經常光顧的地方;又比如聊天,從早期的互聯網架構看,你和狗在聊天這個環節上都是平等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經過了網絡泡沫後,由於盈利的需要,現實增強版的互聯網時代畢竟到來了,所以原來的草莽時期的種種互聯網原則逐漸經暗去,代之而起的就是「被應用」,換句話說互聯網已經跟現實世界同步了秩序。
比特幣的橫空出世,其實在我看來是在挑戰這種日益被現實世界同化的秩序。從本源上講,它的基因是純互聯網的,不受任何勢力的控制,符合所謂的互聯網精神,同時它在逐步被人關注後,勢必將挑戰我們的交換體系,而這種交換體系是跟我們目前的貨幣體系是休戚相關的。
雖然美聯儲最近也表示不會去監管這個新生事物,但是如果說哪一天有個人說寧可要比特幣而不要美元了,那就是一個大問題了。而這個問題的本身不在於別的,而在於它從出生那天起就是反權威的,在這點上,我希望目前炒作比特幣的朋友們一定要清醒,它從暗黑走來,如果見到陽光,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會融化。
比特幣火當然是因為有需求,除了剛才我說的地下交易的原因外,另外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現實世界糟糕的經濟現實。這點上,其實它跟紙黃金沒啥區別,拋開實物黃金不說,人們炒作紙黃金大多是因為心理作用,因為對貨幣體系的擔憂,加之美元不斷放水,這種對紙幣情緒的不滿轉嫁到了黃金上,所以黃金前期的牛市跟這種現實是分不開的,而比特幣也有這樣的情緒在裡面,君不見我們善於煽動的媒體都已經在說「中國大媽」跑步入場買比特幣嗎?這和前段時間跑步進場買黃金多相似啊。
所以,所以呢,炒買比特幣的朋友們也需要看看宏觀經濟哦,如果現實世界經濟好轉,或者美國收緊美元的話,那麼比特幣可是會跌的,因為情緒如此,要說價值,那就是一陣風。
但是話說回來,這種情緒如此猛烈地傳染到現實世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特幣的漲跌其實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情緒宣洩,這種宣洩如果沒有節制那就會很危險,也就是說它如果如前面所說的觸及現實世界裡大佬們的諸多利益時,那就不好說了(有人說比特幣會成功,如果那樣,世界就大同了),這是我擔心的一種結果。另一種結果就是被現實世界裡的大佬們收編,淪為操縱的工具,那也會很可怕,最終會破壞掉它本來的意義。
總之,瘋狂的比特幣是情緒,也是挑戰,但是在這個逐步實現它所謂價值的過程中,它其實卻不斷地在否定它最早出生的意義,這種悖論的背後是我們的貪婪和對現實世界的複雜而又古怪的情感——你可以問一個人他是願意做比特幣大亨還是願意做現實世界裡的大亨。
超級玩家如何看待瘋狂比特幣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24.html在比特幣還在幾美分的時候,超級玩家李笑來曾預言它的匯率將達到100美元,當時身邊的人都認為他瘋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笑來嘗試過挖礦、去比特幣交易所交易,甚至自己的新書發佈也可用比特幣支付或者打賞。他把自己擁有的儲蓄全部買入了比特幣,李笑來說,兩年以前比特幣佔他個人資產的四分之一,半年以前已經是他個人資產另一個人是比特幣股權交易所MPEx的中文翻譯劉曄,劉曄從大學開始炒股、炒黃金,總體上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熟稔於資本運作的投機高手。他關注到比特幣始於中本聰骰子作為第一家用比特幣上市的公司在MPEx上市。在發現比特幣以後,他按捺著激動的心情深夜給父母打電話,要求把投資美股的錢全部取出來投資這種新型的貨幣。深入研究後,他幫 MPEx做翻譯,現在也開始投資比特幣的同類貨幣LTC和TTC。但是,他很少去看比特幣的匯率,只做買入和囤積。
為什麼這批人對比特幣如此著迷?除了經濟上的可觀回報,投資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價值認同,他們分析比特幣的方法論可以借鑑。
第一,比特幣對現有貨幣的根本性顛覆在於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通縮貨幣。在比特幣的神秘創始人中本聰的設計中,比特幣的發行總量為2100萬個,到2140年全部挖完,從2008年底到目前流通的比特幣約有1050萬個 ,在剩下的一百多年中,人類只能挖出另一半的比特幣。在比特幣兌換價格還停留在100美元的時候,那些技術的痴迷者曾經戲稱,通過挖礦獲得的比特幣收入還跑不過電費,更別提賺錢了。漏斗式的設計讓比特幣的產量越來越少,如今比特幣的獲取更多需要在交易所交易。 遊戲入局者有增無減加上比特幣產量減少總量一定,通縮貨幣的本質讓比特幣有漲無跌。
第二,技術顛覆集權和信息的控制。傳統的貨幣體系依賴於政府信用,在比特幣的設計結構中,其傳播方式是P2P 式的網絡傳播,不依賴於政府和中央銀行的信用擔保,是天然的去中心化結構,也就能保證任何機構不能對其進行操控。從這一點上,比特幣的信用機制兩級分化——對於純粹市場調節經濟的天然信用亦或是完全沒有信用。而李笑來正是前一種經濟思想的瘋狂追隨者。
第三,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確保「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李笑來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今出國和簽證很容易,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量的錢要出國就沒那麼容易,所以洗錢成為一個強大的黑色產業鏈,財產真正是被銀行控制的。但比特幣從技術上保證了純粹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第四,解決電子貨幣雙重支付問題,這也是李笑來和劉曄共同認同比特幣的一點。在中本聰對比特幣設計論文的原稿引言中就提出,比特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解決電子的雙重支付問題。劉曄真正對比特幣迷戀是在看了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之後,他開始重新思考那些金庫裡的錢是否真的存在,而比特幣從設計上保證了它不能重複支付。
在他們眼中,可以用來交易、買東西的交換媒介就是貨幣。從根本上來說,這批狂熱的比特幣追隨者真正迷戀的是中本聰簡單嚴密的設計以及背後所蘊含的經濟思想。當然,這個經濟思想的前提是建立在弗裡德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上——純粹的市場主導經濟,如果你更信仰政府宏觀調控的凱恩斯主義,比特幣最多只能成為投機的工具。
縱觀人類歷史,經濟思想的演變一直與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和政治形態難以分離。憋開設計上的諸多優點,比特幣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缺乏監管、黑客攻擊和丟失之後無法找回;如今強烈波動的匯率阻礙了比特幣充當交換媒介,而更像一個投資工具。比特幣是否能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世界貨幣還取決於各種偶然與必然的因素,但通縮貨幣的危險性也顯而易見:實體經濟總量在不斷增長,貨幣發行量如果不能跟隨總量變化提升,物價會越來越便宜,那時,食品、房價、衣服的價格都一天比一天更便宜,工資也越發越少,人類是否可以想像每個人都儲存貨幣而不是實物的那一天?
【一週高論(20131107)】 比特幣逆襲背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778《上海經濟評論》 2013年10月29日
(原文摘編)2013年上半年,比特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在幾週之內從15美元升至266美元,隨後比特幣匯率一路狂跌到58美元,但比特幣又於下半年重新上演王者歸來的好戲,並快速回升至233美元,歷史新高似乎指日可待。
比特幣逆襲的背後,是信用無依。雖然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其發行的非主權特徵和內在的自我約束性就令人神迷。市場對比特幣的追捧,表面上看是對新一代貨幣形式的前瞻推崇,實際上卻是對信用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出現階段性斷崖的現實恐懼。
2008年以來,危機演化將信用模式逐級擊垮,次貸危機作為流動性危機摧毀了金融機構的微觀信用,政府救助則用宏觀主權信用填補微觀信用的空洞。隨後,主權債務危機又摧毀了政府主權的宏觀信用,全球貨幣政策又用貨幣信用去做支撐。結果,貨幣信用難以為繼,QE長期化、貨幣發行失控、貨幣戰氛圍濃烈,貨幣信用面臨坍塌窘境。
在連續崩潰、連續補缺之後,信用鏈條的斷裂已到貨幣信用這最後一環,後續無依,這將是一個長期過程。比特幣在信用無依的背景下被視作新的希望。
比特幣的火熱,折射出實體經濟的暗淡,正因為全球經濟增長無依,虛幻的比特幣才受到追捧。事實上,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不斷被下調,美國就業市場僵化未見改善,歐洲和日本的復甦脆弱不堪,新興市場則退去了獨立增長的光環。全球經濟前景黯淡,實體投資機會匱乏,這恰是比特幣逆襲的另一種原因所在。
【推薦理由】貨幣的本質是信用,當信用坍塌了,貨幣也就坍塌了。法定貨幣的弊端是政府強制發行,且數量沒有上限。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政府能夠抵制得住超發的誘惑,理由越來越高明,如提供最終的信用。但超發本質上是在稀釋與毀滅信用。比較而言,比特幣完美體現了貨幣的信用本質,這種信用基於一種固定算法,無人可以操縱,這是比特幣的優勝之處。
比特幣在中國 虛擬世界的瘋狂遊戲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542中本聰解決了比特幣發行、使用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可是沒考慮到交易平台這個環節。在中國這個逐漸壯大的比特幣新興交易地,新手們就撞上了江湖騙子。
要不要立案?怎麼立案?2013年10月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中國大陸各地的公安們遇到了同樣的難題。
10月26日,一個自稱是在香港的比特幣交易平台GBL,頁面忽然被篡改、關閉,接著用戶們又紛紛被踢出GBL官方QQ群——這是他們與這個交易平台唯一的聯繫渠道。這時用戶們才明白,GBL關門跑路了!
還沒有來得及提現的受害用戶們,在QQ群里約定組團去當地公安機關報案,截至2013年10月30日,尚無一個公安機構為此立案。報案者得到的多數答覆是,這樣針對虛擬貨幣的案件尚無先例,需要向上級匯報。
同在這個10月,中國正悄然躋身比特幣最大的交易市場。
截至北京時間2013年10月30日6時,根據Bitcoinity.org對比特幣交易平台的統計,在過去的6個月裡,一共約有1267萬個比特幣在交易,BTCChina平台上交易的數量約佔其中的9.56%;最近3天裡,這個比例變成了33.94%,躍居第一名,比第二名Mt.Gox高出近11個百分點;最近24小時裡,這個比例是32.98%。
10倍槓桿的誘惑
19歲的徐遠達也參與了這一比特幣投資。他是江蘇省的一名高三學生。
2012年,他在論壇裡知道了比特幣這樣一種虛擬貨幣。2013年4月3日,他說動了母親,從她那裡拿了2萬元開始比特幣交易,那正好是一個高點,1200元/個,「進場價格像火箭一樣。」徐遠達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5月27日,一名經紀人在全球最大的比特幣論壇中文板塊開帖宣傳GBL交易平台,隨即遭到網友們質疑,不斷被找出笑料——譬如,他們公司董事的圖片,是恆生銀行「借來」的;公司前台照片PS了華潤的;公司介紹裡大段抄襲了新鴻基的內容。事後受害者提供給南方週末記者的資料顯示,GBL網站QQ群裡的客服以及所謂的董事長的QQ頭像都是盜用別人的。接著,其留下的法國分部地址,被發現其實是一家咖啡館。
從whois可查詢到,GBL的域名(btc-gbl.com)2013年5月9日才登記,而在遭遇明眼人關於其虛假註冊信息上簡繁體混用、PS痕跡明顯的奚落之後,高邦公司終於在2013年6月10日在香港註冊處正式登記註冊。雖然有公司登記,但是GBL沒有香港海關金錢服務經營執照或證監會牌照,這違反了香港反洗黑錢法例和證券及期貨條例。
比特幣「老鳥們」對這樣錯誤百出的交易平台的質疑,很快淹沒在一大群GBL經紀人們現身說法的人海戰術之中。他們佔據了各個有關比特幣的論壇,在每一個帖子後面附上「註冊添加推薦人可以免兩週手續費」,GBL則向經紀人支付他所推薦客戶交易手續費的5%。
在GBL「跌也能賺錢」的鼓動下,徐遠達把自己在國內另一家交易平台的16.7個比特幣拿出來,進入了GBL,因為這裡不僅直接買賣比特幣獲益,對賭也可以賺錢。
其他GBL受害者們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自己之所以選擇這個交易平台的理由時,無外乎這幾點:界面友好,提現快(只需2小時),更重要的是10倍槓桿交易。GBL做了一個比特幣的期貨市場,簡而言之,假設你有1000元人民幣,現在一個比特幣價格是1000元人民幣,你就可以交易10個比特幣,可以選擇做多或者做空,比如你做多10個就需要1000元保證金,接下來如果價格漲到1200元,你就是賺2000元,但是如果你做多,接下來跌到800,你就是-2000元,負數如果超過賬戶餘額,交易平台就強行平倉。
「本來比特幣行情波動就很大,如果跟對節奏就能非常賺錢。」徐遠達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己曾在15天裡翻了1倍,更有人將3萬翻到了20萬。
賺錢固然是好事,隨後徐遠達忽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用戶在開倉後完全可以選擇不盈利不平倉,反正價格總會有漲跌,只要能耐住性子,100%能盈利,而和用戶對賭的GBL交易平台,顯然虧損的幾率更大,這個平台的漏洞有多大啊?GBL的盈利模式不是很有問題嗎?
大概在GBL平台上交易了一個月後,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可以去Mt.Gox(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GBL的期貨交易,是依據Mt.Gox行情的漲跌來計算收益)自己做莊控制小幅漲跌,從而賺到GBL的錢。
具體做法是:由於中國地區的交易量一直很小,只要去Mt.Gox花兩三個比特幣,就可以讓MT漲上1美元,接著在GBL開空倉,然後在MT撤單,再掛賣單,MT就能跌下來,在短短10秒內完成這個操作,個人本身沒有什麼損失,可是會讓價格曲線出現一個小小的波動。
但是,「一個人操作手速慢,手速慢就很容易開錯單,就會被套死」。徐遠達在QQ群裡把辦法公開,號召大家一起去Mt.Gox,甚至還組織了20人的YY語音公會,帶頭幫他們掛單撤單,大家統一聽他口令,開倉、平倉。「這樣把GBL搞得可慘。」
後來,徐遠達才發現,之前已經有大戶這麼做,悶頭賺錢。Mt.Gox本來好好的行情,有時會毫無理由地忽然壓下去又彈回,不排除是GBL在坐莊,故意打壓。
雙方都心知肚明,散戶們的這一做法也被GBL發現了。9月中旬,GBL發公告,表示要取消這種平台對賭模式,做成撮合交易的期貨交易制度,就是玩家對賭,大概於9月15日到9月底正式改版。
「我也是受害人!」
改變遊戲規則之後,意味著GBL只收手續費,幾乎沒有風險。不少人認為這是GBL改邪歸正的開始。
前期以10倍槓桿平台對賭方式吸引用戶到來,用戶積累到一定規模之後再轉向其他比特幣股票交易所那樣正規化操作,皆大歡喜。
可是,9月中旬開始,一大批用戶開始提現,表示不玩了。徐遠達當時就擔心,GBL之前應該尚未盈利,如果出現大量用戶擠兌,他們會不會跑路呢?
徐遠達記得自己是在9月16日去到家門口的派出所報案。他見到的第一個警察,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比特幣,還好在場的還有一個比較年輕的新警察,在電視上聽說過,幫他做了筆錄。短短一頁紙的筆錄,徐遠達花了3小時來解釋,一個名詞要講10分鐘。
講到最後,警察問他,「你損失了嗎?」
他說:「沒有。」
「那關你什麼事情呢?你知不知道誰損失誰報案啊,再說網站都還沒跑路你報什麼案啊!」
報案無果,徐遠達把自己的資金大部分提現。
9月中旬,GBL開始發行自己的原始股。徐遠達的一位朋友、網名叫做「流年」的重慶用戶,就買了8000元的GBL原始股。這8000元,原本是流年為了成為GBL的經紀人,向GBL所繳納的押金。經紀人每月可以獲得自己拉來的客戶手續費的5%。
9月15日以前,要成為GBL經紀人非常簡單,GBL發給你一份Word文檔,上面列出了一些問題,比如GBL手續費怎麼收、GBL合作夥伴有哪些、什麼叫做多做空、怎麼樣爆倉,你把答案寫好回傳,考核通過之後就可以成為經紀人了。
徐遠達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己在9月初也做過這一份Word文檔,通過了考核,但考慮到自己開學後就是高三,還是放棄了。9月中旬後,GBL經紀人政策調整為,還需要繳納8000元押金,押金在三個月後返還。
GBL原始股開售,流年索性把這8000元押金轉成了GBL的股權,加上買股贈送20%,一共持有9600股,每天可以收到1-2元的分紅。最開始這個股權出讓只是針對經紀人和VIP,10月初左右也開始向普通用戶出售了,他的另一個不是經紀人的朋友也買了幾千塊。
流年在10月初嗅到GBL出問題了。起因是在國慶節後GBL又推出了一個新政策,有些客戶的賬戶已經出現負數了,按理說要強行平倉,GBL不僅不平倉,反而繼續借錢給你玩,最多可以借到虧損額的50%,半年後如果你賺錢了還回來就可以了。
可是要換一個賬號來玩是很容易的,用戶完全可以不還你錢,換個賬號繼續玩就是了,憑什麼還你那50%呢?這樣一來,平台怎麼能不虧呢?所以那時候,流年就意識到GBL要跑路了,只是沒想到這麼快,這麼突然。
10月開始,GBL提現速度明顯下降,不僅規定一天只能提現25%,要一禮拜才能提清,而且鼓勵用戶不提現,如果不提現還有獎勵。10月22日,GBL客服發公告,說他們在培訓,無法大額提現,小額的還可以提。
10月26日凌晨2點前,還有人在提現。這之後,GBL網站無法訪問,首頁顯示黑客敲詐留言。比特幣交易網站被黑並不稀奇,一些用戶在群裡討論GBL應該會修復問題,一些經紀人還在個人微博上讓大家相信GBL會修復問題,到了28日,他們又刪掉微博,同時大喊:「我也是受害人!」
下一個跑路的是誰?
GBL跑路的時候,徐遠達正在自己的電腦前熬夜為Btcmini這樣一個針對比特幣的導航網站上線做準備。在他們收錄的18家比特幣交易平台裡,至少有10家像GBL一樣,出生在2013年。
在《計算機科學講義》(LNCS)2013年系列會議文集中有一篇論文,作者是南衛理公會大學的助理教授泰勒·摩爾(Tyler Moore)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助理研究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汀(Nicolas Christin)。他們追蹤了在過去三年內成立的40家比特幣交易平台後,發現其中18家已經關閉,包括曾經成交量排名第二的TradeHill。有13家關閉時沒有提前警告,5家是因黑客入侵而被迫關閉。18家關閉平台中,只有6家向客戶退款,5家沒有退款,剩餘的幾家情況未知。他們的研究顯示,比特幣交易平台的平均壽命是381天,一個新交易平台失敗幾率是45%。
徐遠達發起了GBL受害者QQ群,聯合大家尋找GBL線索,目前群裡有450人,主動登記的受害者約200人,登記損失五百多萬元人民幣。還有很多人不願意提供真實姓名、賬號和聯繫方式,沒有統計進來。他估計這次捲款應該在1000萬元左右。
在GBL出事之前,一家創辦於2013年6月叫做眾贏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也在10月2日宣佈「暫停運營」,並向客戶退款。
而GBL是在中國第一家沒有預先通知就跑路的平台,GBL受害者QQ群裡,網友們將它稱為「首例交易平台捲款跑路的虛擬幣詐騙案件」。目前沒有任何公安機關願意立案,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損失無從追討。徐遠達擔心,「如果GBL沒有被追責,肯定還會有人跑路」。
一位來自廣西北海的陳先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比特幣的理唸給人們以希望,但是卻被騙子所利用,當時自己是看中了GBL的香港背景才選擇在這個平台交易,以為可以逃避政府打壓的風險,現在看來,還得靠政府來打擊這些騙子。
中國參與比特幣交易的數量正在與日俱增,但這些交易同時也置身於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目前不下20家交易平台,絕大多數網站都把域名服務器架設在海外,沒有備案。做一個交易平台幾乎沒什麼門檻,成本在1萬元左右。公開叫賣的交易平台的源碼,2000元-6000元人民幣不等,再租一個服務器,請兩個客服,就可以開張了。
國內很多平台展開了激烈用戶爭奪,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從2013年9月24日起正式開通0交易手續費服務,一些小平台也不得不跟進。
一些平台想出其他玩法,譬如一些私下發行的比特幣股票,徐遠達就買過一次。2013年7月底,一個叫做BTI的公司發起「人人都可以擁有礦機」的「Myminer」項目,計劃批量採購挖礦芯片製造比特幣礦機,集中託管維護來挖礦,發行原始股以籌資,發行價是0.015比特幣,籌集資金到位後,股東們還沒有等來礦機,先是等來了原始股股價上漲,最高時候炒到0.03比特幣。
徐遠達是在0.02比特幣時買入,等到9月,發行方宣佈礦機做不成了,計劃流產,實施原始股回購,所有的炒家都虧了。「這是公開在騙。」徐遠達表示,從7月底發行到9月回購,其間白白無息的比特幣貸款,加上比特幣漲幅,騙了不少錢。
類似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在豆瓣的比特幣小組也有聲討,一個叫做42BTC的比特幣平台,在2013年5月發起比特幣礦機預售計劃,向用戶募集購機款,項目未達成,最後只肯退55%的購機款,讓用戶很是不滿。
如果僅僅靠比特幣交易手續費,平台的收益十分有限,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在交易平台之外做比特幣交易所。除了GBL,目前中國不乏類似的從事比特幣相關股票、期貨交易的平台。但比特幣本身的合法性尚難以確立,交易所的風險更大,會不會被政府取締很成問題。在海外,一些做大了的交易所就主動選擇了關閉。
在2012年10月,身在英國的全球比特幣股票交易所(GLBSE)突然關閉,比特幣挖礦公司Asic和Giga-mining等,都在它的平台上發售股票,用投資者的錢來買設備並付紅利給股東,它在鼎盛期承擔了全網百分之十的算力,交易量和Mt.Gox相當,其創辦人Nefario最近在英國《連線》雜誌解釋,當初選擇關閉原因在於有被指控洗錢、稅收、監督的風險。
2013年9月下旬,全球大型比特幣交易所之一BTC-TC宣佈關閉,理由是「虛擬貨幣的監管環境變化」。
比特幣志願者們一開始就著眼於推動比特幣合法化,目前最大的成果是在德國——2013年8月,德國政府認可比特幣作為一個記賬單位(unit of account),允許政府來對比特幣使用者和挖礦者收稅。
在美國,2013年3月18日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發佈了虛擬貨幣管理條例,認為比特幣交易是一種貨幣轉移業務,在美國開展業務需要獲得所有的相關許可,並把MtGox列為重要的監管對象。2013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凍結了MtGox的兩個美國銀行賬戶,指證該公司涉嫌為洗錢提供便利與無證經營貨幣轉移業務。
為了獲得經營許可,MtGox需要繳納2500萬美元購買交易執照,還要差不多一年才能走完所有程序。10月2日,美國聯邦調查局查抄了最著名的地下交易網站「絲綢之路」,沒收了2.6萬比特幣,總價值為320萬美元左右。
儘管如此,比特幣的財富故事依然在流傳。據10月29日《衛報》報導,挪威青年Kristoffer Koch在2009年以27美元的價格買了5000個比特幣,2013年這些比特幣價值約886000美元。最近他賣掉了1000個幣,用這些錢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富人區買下一套公寓。
10月22日,比特幣兌美元價格再次突破200美元,又來到了歷史最高峰。6天後,CCTV新聞聯播的最後一條,是關於加拿大將開放全球首台比特幣自動存取款機的消息。比特幣玩家們在論壇裡討論,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也將給比特幣一個合法地位?
隔天,比特幣對美元價格約233美元,兌人民幣約1300多元。
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197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11月20日,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某論壇上首次談及比特幣。易綱表示,從人民銀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他同時認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買賣行為,普通民眾擁有參與的自由。此外,易綱還指出比特幣「很有特點」,具有「啟發性」,個人會保持長期關注。
報導稱,對於易綱此番表態,多家比特幣交易平台均表示對投資者而言是利好消息。某平台CEO認為,人民銀行不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是意料之中,但易綱表示比特幣是互聯網交易自由,不會直接干涉則說明比特幣在中國的發展得到了監管部門的默許。
誕生於2009年
2009年1月3日,第一枚比特幣誕生。
據《南方週末》2011年報導和2013年3月報導,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於2009年2月11日在P2P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基於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算法產生;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並運行比特幣軟件而參與製造比特幣,這種方式被稱為挖礦。此外,比特幣利用電子簽名的方式實現流通,並通過P2P網絡來核查重複消費,不存在偽造的可能。
「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信任。央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是歷史上貨幣貶值的事情一再發生。銀行本應該幫我們保管錢財並以電子化形式流通,但是他們讓財富在一輪輪的信用泡沫中浮沉。」中本聰在帖中如此寫道。
比特幣吸引人之處在於:不會受到政府或金融機構的操縱,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服務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數量稀缺,到2140年之前,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個;匿名。
正是因為匿名而難以追蹤交易雙方的特點,2011年,一個名為「絲綢之路」秘密購物網站利用比特幣於毒品交易支付,令比特幣聲名鵲起,但同時外界也將比特幣的用途與毒品聯繫起來。
爆發於2013年3月的塞浦路斯危機,則為比特幣開闢了一個躲避金融暴政的用途。
為了得到歐盟100億歐元的援助,塞浦路斯對本國內存款採取了強制性措施,10萬歐元以上存款中超出10萬歐元的部分,37.5%被轉為塞浦路斯銀行的股權,22.5%被凍結,剩下的40%被暫時凍結直至援助結束。
人們瘋狂尋求資金出路。他們突然發現,比特幣或許可以挽救他們的財富。
一個比特幣入門網站WeUseCoins.com網站創始人斯蒂芬·托馬斯(Stefan Thomas)透露,塞浦路斯危機高峰期,該站最大的訪問量來源於此,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
與塞浦路斯危機同步,比特幣對美元匯率開始飆升。從2013年3月下旬到4月10日,僅用了三週時間,一枚比特幣兌美元的價格從65美元到達266美元。
美參院聽證會「承認」合法性 中國炒家助推
2013年以來,比特幣的人民幣價格已經坐了幾輪「過山車」。2月底,比特幣的價格還在100多元一個,到4月10日,價格已經沖高到了1546元,兩天之後,價格已經跌掉一半。5月,比特幣價格又一次閃電崩盤,最低跌到了300多元。11月19日,盤中一度沖高至8000元。隨後成交價開始回落,截至20日16時32分,比特幣兌換人民幣的價格跌至4383元。
比特幣11月19日的暴漲與美國參議院18日有關比特幣的聽證會密切相關。
據11月20日《東方早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18日,在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及政府事務委員會召開有關比特幣的聽證會上,多名出席的美國政府官員對外傳遞出一個消息——比特幣不是非法貨幣,能夠給金融系統帶來好處,儘管其也存在被錯誤使用的案例。
這次有史以來首次就虛擬貨幣舉行的美國國會聽證會總結了比特幣的好處和弊端,以往官員們都是強調比特幣在洗錢及其他非法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但這一次卻表示,比特幣是一項「合法」的金融服務,這給比特幣帶來提振。
此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雖沒有出席聽證會,但他在致參議院的信中,援引美聯儲前副主席艾倫·布林德(Alan Blinder)在1995年時的表態稱,美聯儲一直認為在虛擬貨幣帶來洗錢和其他風險之時,也可能帶來長期益處,特別是如果這種創新催生出一個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的支付系統。
也有報導稱,最新一輪比特幣的漲勢或離不開中國炒家的貢獻。據《證券日報》11月21日報導,在眾多比特幣交易網絡平台中,中國投資者的成交量最為活躍,中國比特幣交易網站的成交量,近日已經超越了美國和日本。中國已成為單日比特幣交易量最多的國家。
面臨四大風險
據《新快報》報導,在專家看來,整體來看,比特幣的投資者將面臨四大風險:比特幣實用價值弱、政治和法律風險大、平台安全性差。此外,莊家操縱所帶來的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比特幣實用價值不高
比特幣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取決於其支付功能是否能很好體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張躍文此前表示,比特幣並沒有發揮出貨幣的核心功能——支付功能,而僅僅作為一種投資產品而存在。如果有一天,比特幣不能跟現實世界主要的流通幣種交易兌換,那麼它的價值連一張廢紙都不如。
政府監管態度不明
目前,除了德國已經明確比特幣合法化、加拿大則誕生了第一台比特幣ATM機等外,包括中國在內大部分國家對比特幣監管沒有明確態度。由於政策方面的不明朗,有業內人士擔憂,每當監管當局採取行動,比特幣價格就會劇烈波動,未來保值等方面均存在風險。
交易平台捲款跑路
比特幣交易網站很脆弱,網站經營者也有可能捲款跑路。2013年10月底,一個曾經在比特幣圈紅極一時的交易網站GBL突然關閉,就在絕大多數用戶還沒有來得及將賬戶中的資金提出來的時候,GBL就已經捲款跑路。據不完全統計,受害者約500人,估計損失金額或將超過2000萬元。
容易被莊家控制
有投資者認為,如果將比特幣看成一隻「莊股」,近期的暴漲暴跌完全符合常理。此前有傳言稱,目前最大的兩個「礦池」已經控制了比特幣網絡53%的計算能力。此外,美國孿生兄弟泰勒·溫克萊沃斯和梅倫·溫克萊沃斯在今年4月對《紐約時報》表示,他們購買了價值1100萬美元的比特幣,總計已經擁有全球1%的比特幣。雖然這些並不意味著兄弟倆在「坐莊」,但是至少表明目前比特幣的盤子並非特別大,有資金實力的人或者機構完全可以掌控更多的比特幣。
【瘋狂的比特幣】另眼看比特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112 近日,比特幣的瘋狂上漲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討論。FT專欄作者Izabella Kaminska從市場供需和生產成本的角度,為大家理解比特幣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她認為比特幣價格飆升是市場對日益升高的挖礦成本的一種補償。
首先,Kaminska對比了兩張圖表:
a.2009年大眾收購保時捷之後的股價走勢圖

b.比特幣的走勢圖

比特幣的走勢與前一張非常相似,到底是短暫的非理性繁榮,還是另有原因呢?Kaminska指出了幾點別樣的想法供大家思考:
1、當10月2日FBI關閉比特幣交易網站絲綢之路時,造成了大量的供應不足。這使得大量的比特幣無法在市場上流通,從而導致了許多相關責任人的債務缺口。可見,比特幣的流動性是不足的,所以看到市場波濤洶湧之時我們完全沒必要驚訝。
2、最近一個多月,一個名為cryptlocker的病毒開始在網絡上傳播。該病毒劫持電腦系統,威脅說如果不交出一比特幣就刪除文件。而且,有報導稱一群頭腦簡單而的買家已經入場,準備以任何價格購買,他們很有可能受到那些頭腦不那麼簡單的玩家的壓榨。
3、近來的比特幣價格上漲,使得一些粉絲要求將加密類資產合法化。隨著價格上漲,比特幣盜竊,黑客行為和交易平台失蹤事件也開始增加。無論是三個現象中的任何一種,都或多或少說明了流動性不足問題,許多人都急切盼望有更多的比特幣供應。
4、今年夏天,一種新的比特幣採礦技術進入市場。這就好比特幣礦工遇到了頁岩氣繁榮。在現實世界,採礦效率的提高會導致供應增加和成本下降;而在比特幣的世界,由於供應保持相對恆定,挖礦技術只會越來越難,低效的礦工將被淘汰出局。
下圖顯示(點擊放大),比特幣的哈希率已經升至非常高。哈希率用來衡量成功挖到新比特幣的難度:

隨著挖礦難度的增加傳統礦工的經營利潤率已經大幅下降(點擊放大):

可見,至少在新挖礦技術普及之前,比特幣價格並沒有高到讓傳統的礦工有意願繼續留下來。結果就是,礦工的數量將大量減少,從而形成少數幾個卡特爾性質的挖礦機構。
所以,Kaminska得出結論稱:
目前的價格飛速上漲說明,市場正在努力通過價格吸引更多礦工留在市場上,防止挖礦行業出現集中化趨勢。但要想實現這一點,價格必須要更高(要高到足以覆蓋挖礦的成本),或者新的挖礦技術能夠普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