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施正荣:警惕光伏业再陷“春秋战国”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6/20090506031416246.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泡沫的出现就是因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市场的期望高出了实际需求。目前光伏产业的泡沫,实际上就是前几年的发展过快造成的。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让市场目光再度聚集到新能源相关行业和企业上。很多人因此高呼“新能源的机遇来了”,而此时,中国“太阳能大王”施正荣却在“担忧”。

        昨日,SNEC2009年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上,施正荣指出,中国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振兴新能源产业规划,但政府也很担忧,中国企业过去都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他担心“在光伏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回归理性阶段,(振兴规划)又会造成‘春秋战国’。”

“金融危机下都不好过”

        施正荣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领军人物,旗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去年第4季度财报交出净亏6590万美元且毛利率仅为0.6%的答卷之后,他的担忧不难理解。

        4月28日的2009年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尚德与天威英利、赛维LDK等13家业界巨擘共同签署《洛阳宣言》,明确在 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每千瓦时1元钱的上网电价目标。“两年前,我给我们产业提出1元/度的目标时,希望是在2012年左右实现,没想到今年就实现了。 ”施正荣昨日表示。

        施正荣在会议间隙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强调,需保持光伏产业有序竞争,“现在这个金融危机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去年第4季度以前,尚德以其“太阳能”光环闪耀夺目,其在美国上市的股价一度冲上85美元/股,施正荣也在2006年成为中国首富。但2009年2月27日,其股价已跌至6.09美元/股。

        施正荣此前坦言,尚德在2008年9月购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硅,这成为尚德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据介绍,硅材料在2008年9月仍处于紧 缺状态,尚德为准备后续生产,当时以350美元~400美元/公斤的价格购买占当年四季度计划产能需求量约三分之一的多晶硅。然而2008年10月起,硅 价暴跌。尚德也不得不减产,裁员10%并缓聘2000名新员工。

        昨日,施正荣回顾此前的危机时说,“现在我们感觉泡沫确实破了,我一开始想的是泡沫要到今年6、7月份才会破,没想到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个过程提前了10个月。”

警惕下一轮泡沫

        今年3月26日,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这被形象地解读为“屋顶光伏计划”,也成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一个极大的发展契机。

        施正荣对此却有其特殊的谨慎。“屋顶光伏计划出台后,举国上下,不管是多晶硅的,还是电池、组件的生产企业,不管大小,都上马申请,这可 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而这会给社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施正荣指出,“我想大家还是谨慎为好,尽管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

        中国投资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统计称,在2008年最后几个月里,中国有350家光伏(太阳能发电)企业倒闭。很多人也把光伏产业这次历练 与此前的互联网泡沫联系起来。对此,施正荣有他的见解,“所谓泡沫,并不是产业出现了问题,泡沫的出现就是因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市场的期望高出了实际需 求。目前光伏产业的泡沫,实际上就是因为前几年的发展过快造成的。”

        多位太阳能光伏专家表示了与施正荣一致的看法,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用施正荣的话说,“人类要发展需要能源,人类要生存需要环 境,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再没有比太阳能更好的产业。”但同时,这个产业很复杂,有很多机会,同时又瞬息万变难以把握。

        施正荣昨日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必须有序竞争,“这才有助于长远发展。”

电价2元/度才能保证微利

        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招标已经成为众多光伏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不出意外,国投电力(600886,SH)联手英利控股将以颇具争议的“超低价”中标。

        正是在这场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目之争中,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联合报出了0.69元/度的电价,这一价格远低于对手们1元~2元/度的报价。

        施正荣认为这个明显过低的报价会给光伏产业带来巨大隐患,他直言,“我们早已经知道结果,未来的光伏发展中,不可能有1000家、 2000家、5000家都会成为最大的企业。如果现在我们不理性,去自相残杀,现在就报出来6毛9的电价,那会死得更早更快。”

        他认为,中国太阳能政策规定电价在2元/度是比较适宜的,大家都有微利,这样这个产业才能长远发展,“我相信这个产业前景非常广宽,非常光明,但只有那些坚持创新,大量科研投入,创造国际品牌,寻求产业内外合作的企业,才是最后的赢家。”施正荣表示。

行业背景

光伏行业面临洗牌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光伏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据有关机构统计,近10年里,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2008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达5456兆瓦,组件产量已达6791兆瓦。

        受国际市场拉动,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同期也出现了迅猛增长。2002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0%,2008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兆瓦。继2007年后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多晶硅产量也已突破了4000吨。一批太阳能级硅及光伏企业(如尚 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和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快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头羊。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多晶硅现货价格从2005年的每公斤35美元一路攀升至2008年每公斤480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受暴利驱动, 国内企业开始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数据显示,随着2008年国内多个多晶硅项目陆续投产,全年产量已达4000吨以上,大大缓解了光伏产业链的多晶硅原料 供应短缺情况,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市场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每公斤大约仅100美元左右。

        截至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然而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再加上我国一直没有实施《上网电价法》,相关光伏项目的立项、补 贴等审批也很严格,造成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国外市场,95%以上产品用于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近期需求大幅下降,自2008年四季 度以来,国内光伏行业普遍亏损。招商证券认为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到今年二季度。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60

养猪业再陷低谷价格跌破盈亏预警点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19/2009051903484946.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展江西

        艾格菲国际集团总裁熊俊宏预测:现在市场价格的泡沫被挤得很光了,估计明年4月才会触底反弹,最快也要到今年10月份之后了。”

        随着生猪投资热逐渐退潮,以及“瘦肉精”事件、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国内养猪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新一轮低谷,市场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跌破养殖户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

        在这轮低谷中,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是如何面对的呢?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江西省内最大的商品猪集散中心调查发现,当地养殖户已经受到影响。在江西南昌,艾格菲国际集团也在为目前面临的问题积极应对。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一轮低谷会持续多久?国内养猪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调查·现场

生猪交易市场生意冷清

        位于南昌市罗家镇的佛塔生猪交易批发市场,是江西境内最大的商品猪集散中心,也是江西生猪市场行情的风向标之一。

        5月9日,佛塔生猪交易批发市场。天气异常闷热,没有一丝风。

        熊严(化名)早早来到自己的生猪批发交易行。在猪贩子没有把猪运来之前,他要把猪舍打扫干净,尽管他知道今天运来的猪可能不多。

        7时07分,熊严蹲在生猪行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以前在这个时候,市场上已经很热闹了,但在这一天,整个市场听不见一声猪叫。

        过了半小时,几辆中型货车拉着生猪开进市场。一些从附近跑来收猪的客户也陆陆续续赶来,但他们并不急着下手,而是在各猪行来回走动。

        又过了20分钟,一辆运猪的三轮摩托车拖着浓浓的尾烟,开进了熊严的猪行,熊严的眉头放松了不少。

        “今天什么价啊?”“5块2,绝对值这个价。”“有点贵,你这里的猪又不多,4块9差不多了。”熊严和摩托车主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以5元/斤将这批生猪收下。

        8时一刻,市场里面逐渐热闹起来,讨价还价声音此起彼伏,生猪的交易达到了一天之中的高峰。大家都在守护着自己的价格底线。

        中午12时30分,随着最后一车猪被赶上货车,一天的交易也就宣告结束。熊严全天总共才卖出100多头猪,比以往少了许多,对此,他也只是无奈地笑笑。

        “赚钱很难了!”谈到价格,熊严告诉记者:“5块钱是最低成本,要是少于这个价,基本上都是亏的。”

        据另一个交易行的老板介绍:“前段时间出现甲型H1N1流感时,价格更便宜,一般在4.8元左右,4.1元、4.2元的价格也有人卖过。在知道疫情的发生和猪没有关系后,大家都想卖更好的价钱,市场上的猪少了,价格稍微回升了一点。”

        “今天没有收到猪。”看着一车车被拉走的生猪,一大早就从附近赶来收猪的张某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今天的交易量特别少,一共只有几百头,平时最好的时候接近2000头。”一位对进市场交易生猪收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调查·公司

艾格菲一年少赚880万?

        实际上,受影响的也包括许多大型养猪企业,比如位于南昌市广场南路恒茂国际中心的艾格菲国际集团。这家美国上市公司旗下的中国生猪养殖机构,通过资本扩张,已在中国拥有40多个规模养猪场。

        艾格菲国际集团总裁熊俊宏和他的管理班子最近都在开会,开会讨论的主题之一就是:怎样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

        “从整体上来看,上半年的行情会比较糟,甚至还会延续到下半年。”熊俊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坦言:“中国养猪产业的模式,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瘦肉精’事件、甲型H1N1流感等综合因素,造成了最近低迷的行情。”

        熊俊宏介绍:“现在我们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在兽药、疫苗、饲料等方面降低成本。”比如,原来公司采购疫苗的价格是一瓶180元块左右,现在进行统一采购,90元就能搞定,成本自然节约了不少。

        东方艾格分析师郭会勇认为,“瘦肉精”、“流感”并不是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问题的关键是行业本身出现了供给过剩。

        “国内容量大于市场需求,这是肯定的。”熊俊宏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现在整个行业的存栏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会有些压力。”

        农业部畜牧业司的统计显示,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4.4861亿头,能繁殖母猪4942万头,这一数字远超过国家宏观调控指标确定的4.1亿头和能繁殖母猪4100万头的水平。

        面对这一情况,艾格菲自然难以独善其身。熊俊宏坦言:“对公司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此前,艾格菲曾表示,今年的目标是实现出栏40万头猪,按照每头猪220斤计算,1斤少赚0.1元。在成本固定的情况下,40万头猪将使公司一年少赚880万元。

        “现在市场价格的泡沫被挤光了,但估计明年4月才会触底反弹,最快也要到今年10月份以后。”熊俊宏预测。

调查·前景

利润或向大企业集中

        2008年曾有人预测,以后个体散养的农户利润将会越来越少,利润将向大型养猪企业集中。

        中粮集团显然看准了这一点。去年5月,中粮集团表示拟筹资97亿元,5年内在湖北新建1000万头的生猪养殖小区。去年7月,中粮集团入股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和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集团方面表示,这是一次战略投资。

        目前行业陷入低迷,中粮集团却加快了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投入,大有“抄底”之势。今年3月9日,中粮集团与天津市政府签署了累计投资80亿元的生猪养殖产业化相关协议。

        中粮集团大规模投入生猪养殖行业,郭会勇分析认为:“中粮集团的这次投资,将是一次长期投资,具有储备性质。”

        熊俊宏认为:“中国市场可能会出现十个甚至二十个这样的养猪集团,它们将占据30%~50%的市场份额。对政府来说更好管理,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吃得更放心。”

        看准这一行的还有网易CEO丁磊,他在年初高调宣称,自己将投资养猪。但是,转眼到了5月,网易的养猪场似乎并没有动静。5月11日,面对外界对网易养猪计划的种种猜疑,丁磊宣布,自己的养猪计划不会改变。他还透露,养猪项目将选定在浙江。

        “国内养猪业正经历新一轮的洗牌,最先熬不住的肯定是小企业。”熊俊宏透露,“最近就有不少人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猪。”

        中国有大量的养殖散户,他们的前景何在?熊俊宏分析:“依照国外的经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由公司和政府一起扶持有实力有优势的农户一起发展。”

同步播报

国家发改委: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出现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29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千克10.13元,比上月底下降10.4%,一年时间内,生猪价格较最高价格下跌了40%。

        5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粮比价为5.9:1,低于6:1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为2007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点,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已经出现亏损。

        2009年,对养猪户来说一直没有轻松过。

        甲型H1N1流感爆发之前,肉价就呈下降之势。尽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短暂,但无疑加速了行业低谷的来临。国家发改委12日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表示,我国生猪生产出现过剩苗头,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

        2006年,是我国生猪市场发展的一个节点,当年5月,生猪价格跌至5.96元/千克,为近年历史最低点。随后国家开始大力度对养猪户进行补贴,价格开始回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养猪业中。

        2008年4月底,生猪价格上涨到17.02元/千克,价格波动达到峰值,趁着这轮行情各路资本投奔养猪业,其中包括艾格菲、中粮集团等“大鳄”,甚至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到养猪业来“避风”。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滑,从3月下旬开始,市场上的猪肉更是每天都在回落,到4月29日,生猪价格达10.13元/千克,较最高价格下跌幅度达到40.48%。

        生猪期货有避免猪肉价格的波动给生猪饲养及猪肉深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的作用,一度盛传今年之内生猪期货即将上市。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养猪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流感疫情的出现,延缓了这一机制的出台。

        生猪、猪肉价格牵动的绝不仅是资本的投资收益、老百姓的餐桌菜肴,它的波动最终会在统计部门的CPI数据中得到体现。

        根据数据比较,食品占据了我国CPI将近33%的比重,猪肉在食品类别中的权重估计至少在10%。今年4月我国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主要城市的猪肉价格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0%。

        根据以往市场波动的规律,已经有业内人士预测,接下去猪肉价格可能会上涨。为此,有关部门已在考虑或已开始增加猪肉储备,并为养猪农民提供补贴,以确保未来的猪肉供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4

黄光裕决裂陈晓 国美再陷“鱼网之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6/wOMDAwMDE5MDgwOA.html


“黄光裕在中国的政治生命其实已经结束,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看清楚,还在挣扎,这样的结果绝对是鱼会死,网不会破!”

8月5日晚间,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发出这一“狠话”。

陈晓说这话时,停牌一天的国美电器刚刚于当晚发布公告,宣布国美电器将对公司大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其中包括此前已经由香港证监会提起诉讼的2008年1月和2月回购国美电器股份中存在的违反董事信托责任的行为,并寻求赔偿。

让 国美电器董事局作此决定的导火索是8月4日晚,黄光裕全资控股的国美电器大股东Shinning Crown提出的要求进行特别股东大会的提议。这些动议包括撤销陈晓的执行董事和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孙一丁的执行董事职务但保留其行政副总裁职务,撤销 今年5月国美电器股东大会通过的一般授权。

这被认为是黄光裕与陈晓反目宣战的开始。“我们早已预料到他会再次发难,但是仅仅依靠他拥有的股份是不可能让这些决议获得通过的。”陈晓对本报记者作此预言。

黄光裕与陈晓的决裂和过招,正将国美电器的这场“豪门战争”引向新的高潮。

黄光裕的“统战”策

对于黄光裕的这次发难,陈晓和国美电器董事局其实早有准备。在Shinning Crown向国美电器董事局提交的信函中,将一年来国美电器的业绩下滑归咎于陈晓领导的国美电器董事局“管理不当”。

值得注意的是,黄的这次提议,似乎有意拉拢其他国美电器高管以对付陈晓。他没有提议罢免刚刚出任国美电器总裁职务的王俊洲,以及副总裁魏秋立、何阳青等人的职务,而且要求保留孙一丁行政副总裁的职务。

与此同时,Shinning Crown还提名黄光裕的二妹黄燕虹,以及曾经在国美电器收购三联商社中担任操盘手,并且曾在黄光裕被抓后担纲中关村科技的律师邹晓春出任执行董事。

据了解,今年5月11日黄光裕的代理人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突然发难,否决贝恩投资提交的三位非执行董事人选时,王俊洲、魏秋立、孙一丁等国美电器执行董事都在国美电器的董事局会议上一致同意对三位非执行董事的任命,似乎旨在与黄光裕划清界限。

“黄光裕希望利用这次股东大会来改变陈晓控制国美电器董事局的局面,而且认识到必须要除掉陈晓才可以改变被动局面,所以这次的提议非常有针对性。”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8月5日对本报记者评价说。

黄光裕给国美电器董事局留出了21天的回函时间,但国美电器8月5日召开的董事局会议上就做出初步回函。国美电器的公告称,董事局一致认为Shinning Crown的这些动议都是没有理据而且是单一股东个人利益驱动的,董事局对现有的管理团队有充足的信心。

这意味着黄光裕分化国美电器董事局的出招未得到高管团队认可。代表Shinning Crown的执行董事伍健华,以及陈晓和孙一丁回避了这次表决。王俊洲、魏秋立等昔日黄光裕的“亲信”也与黄光裕背道而驰。

陈晓的后发拳

“我们有能力让黄光裕出局,只是暂时不愿意做得这么绝。” 陈晓在上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为他今天的反击作出这样的“预告”。

值得注意的是,黄光裕8月4日还提议撤销今年5月年度股东大会上对董事局增发不超过20%新股的一般授权,显然这是因为陈晓此前曾表示,“从董事会来看有能力去应对黄总带来的任何危机和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增发来稀释其股份让其出局,但是现在我们还不想做到这一步。”

这次国美电器的公告又表示,“撤销增发新股的股权将严重限制管理层对获得资本的灵活性并限制公司的营运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导致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 也是陈晓主导的国美电器董事局的说辞,其目的是保持对黄光裕的威慑力。不过,在黄光裕于2008年11月被拘捕至今的19个月间,虽然国美电器业绩因金融 危机和黄光裕事件出现下滑,但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层在引进贝恩投资,引导国美电器战略转型并在2010年恢复正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 2009年8月引进贝恩投资后,黄光裕夫妇通过Shinning Crown在国美电器目前的拥有的股份比例只有31.66%,虽然今年5月在贝恩投资持有的可转股债还没有转股,其他机构投资者缺席股东大会时否决了几项 提案,但是陈晓曾表示,今后机构投资者一定会参加会议,而且肯定会站在对公司有利的一面,因此对未来潜在的股东大会的表决充满信心。

国美电器8月5日的公告表示,公司董事局坚决反对撤销陈晓和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的动议,并对陈晓、王俊洲组成的现有管理团队表示了支持。

贝恩投资也表达了对陈晓和国美电器管理层的力挺。

“我们对国美是长期投资,并有意持续支持现任管理层和公司为保障股东、员工和客户的利益的行动。”贝恩投资亚洲董事总经理竺稼8月5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此前,贝恩投资曾表示将尽快完成债转股,以使国美电器的股权格局更有利于陈晓的团队。

不过,罗清启认为,这次黄光裕之所以提起股东大会,除了其拥有超过10%的股份这一基本条件外,应该还获得了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支持,这对陈晓为首的董事局和贝恩投资会有一定威胁。

“鱼死网不破”?

在上月接受本报专访时,陈晓曾表示,“国美电器彻底与黄总(黄光裕)划清界限还需要一个过程,国美电器的董事会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目前考虑到对黄总的情感容纳,我们不想决裂。”

而现在决裂的局面已成,陈晓和国美电器董事局选择了起诉黄光裕,这对黄光裕显然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事 实上,2009年香港证监会就曾向香港高院提起诉讼,指黄光裕、杜鹃夫妇在2008年1月及2月进行国美电器股份回购计划,目的是以国美电器的公司资金购 买本由黄持有的股份,从而协助黄光裕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元的私人贷款。证监会指上述计划引致国美电器损失约16亿元港元。

2009年8月,香港高等法院曾应香港证监会要求,以涉嫌“证券欺诈或欺骗活动”为由,冻结黄光裕、杜鹃夫妇及其所控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

国美电器内部人士表示,“在香港证监会起诉后国美电器曾与律师协商过起诉的事宜,过去几个月也进行了深度调查,目前已掌握了黄光裕违反行为的证据,所以这次就提出了诉讼。”

他还表示,“具体的金额并非之前媒体报道的16.55亿港元,这只是证监会根据国美股价波动后进行的估算。”

在此之前一审获刑14年,罚金6亿元的黄光裕认为判决过重,已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如今此官司未了,黄光裕在香港又将面临一场新的诉讼,这也是国美电器第一次起诉黄光裕。

正 忙于在北京二审的黄光裕,是否有暇分身应对由国美电器开辟的另一场战争是一个疑问。据悉,在北京那头,黄光裕已经更换了一审时聘用的“黄金律师团”,目前 的二审律师团阵容包括汉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吕国玉,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世国,而其二审结果有望在今年9月初宣判。

“二审的结果应该也不会与一审有什么不同。”陈晓8月5日对本报记者说,“黄总出事已经快19个月了,公司的管理团队、战略思维、战略目标都已经非常明晰,现状就是现状,国美再也不会回到20个月前黄总还在时的局面了,尽管这不符合大股东的个人情感意愿。”






突现PE领域:煤老板张新明案再陷迷雾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7/xNMDAwMDIxNDkxNQ.html


再陷高層動盪 中國燃氣未了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8/1OMDAwMDIyNzM1OQ.html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處多事之秋的中國燃氣(00384.HK)再陷高層動盪。

中國燃氣16日宣佈,公司再於3月14日舉行董事會會議,罷免董事李小云及徐鷹在公司的董事職務,而曾經的董事總經理劉明輝的董事職務也於該次會議上罷免。此次罷免,距離3月4日董事會罷免此二人在公司的主席及副主席職務僅有10天之遙。

17日,一位接近中國燃氣人士對記者透露,罷免緣於兩人與劉明輝、黃勇關於公司的戰略方向不一致有關,而這種衝突在去年年初即已在公司掀起較大波瀾,並在7月份達到高潮,從而影響中國燃氣2010年下半年的戰略決策及併購計劃。

兩位董事被正式解職背後,中國燃氣大股東的衝突或仍將持續,而各種交易亂象醜聞如何清除、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峽金融)的未來態度、韓國SK集團是否會升任第一大股東則成為下一步待解的謎題。

高層動盪

與3月4日的罷免理由相同,中國燃氣對此的解釋是,李小云、徐鷹在2010年12月23日舉行的董事會會議上,沒有披露他們知道的中國燃氣兩名高管被捕事件,而彼時他們對此事已知情。

劉明輝及執行總裁黃勇於2010年12月17日被深圳公安局拘捕,但至12月24日,中國燃氣才披露此事。而直至1月中旬,深圳公安局披露逮捕原因之時,此段時間中國燃氣一直對外語焉不詳。

直到1月31日傍晚,中國燃氣方發佈公告稱,兩名高管被捕乃與一宗數年前湖北省四個城市的燃氣項目收購案有關,劉明輝及黃勇二人涉嫌職務侵佔罪。

數位中國燃氣員工向媒體證實,劉、黃二人被捕是遭人內部舉報,系公司內部利益紛爭激烈所致。在有關論壇上,有發帖者以知情人身份稱,2010年12月17日上午深圳警方實施抓捕後,中國燃氣董事局副主席徐鷹便帶人查封了劉、黃二人辦公室。

在罷免李徐兩人職務之前,中國燃氣一直對上述傳言予以否認,但3月4日、14日的兩次罷免,才在某個側面上予以佐證。

根據中國燃氣年報顯示,李小云現年54歲,現為國台辦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以下簡稱海峽中心)主任,自2001年起獲任中國燃氣的董事,2002年獲任公司主席。徐鷹,現年49歲,自2001年任中國燃氣的董事及副主席,曾任海峽中心主任助理。

值得注意的是,海峽中心下屬海峽金融是中國燃氣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中國燃氣2010年半年報顯示,徐鷹分階段擁有中國燃氣共計1.95億股購股權,佔當時中國燃氣已發行股份的5.36%,僅次於劉明輝的6.46%。

前述知情人士稱,大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即已在2010年3、4月份於公開市場上展現,彼時,中國燃氣股東內對是否併購中裕燃氣有不同訴求。

當年的併購中,中國燃氣發佈公告稱,中裕燃氣主席王文亮向中裕燃氣管理層說明被收購的情況後,管理層要求爭取更多利益,王文亮同意派發特別花紅及送贈汽車,並似乎得到中國燃氣董事總經理劉明輝的默許。

此前,中國燃氣董事局擁具15個席位,包括7名執行董事、5名非執行董事,以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此中,李小云、徐鷹及非執行董事馮卓志來自海峽金融。

如今,隨著李徐的被罷免,海峽金融在中國燃氣董事局中僅存馮卓志一人。

國企外衣和SK進退

資料顯示,國台辦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是中國燃氣的主要發起者,其餘股東還包括中石化、阿曼國家石油公司、印度燃氣公司、韓國SK集團、亞開行和阿曼政府投資基金以及荷蘭國家開發銀行。

在中國燃氣的網站上,國台辦的背景充斥其間,亦重點提及中石化為其第二大股東,加上「中國」二字,「國企」角色躍然紙間。

「從 2001年中國燃氣成立至今,海峽金融從未嘗到第一大股東的滋味,它不是國企。」前述高管解釋,2005年海峽金融曾與劉明輝簽訂分批收購中國燃氣股權協 議,有望最後以15.35%的股權登頂第一大股東,但隨後因為公司股票漲到4.3港元左右,較之當年協議收購價漲了2-3倍之多,協議隨著被撕毀。

不是國企,但儼然以國企角色出現,使得中國燃氣在國內市場中斬獲頗多。截至目前,中國燃氣已擁有200多億港幣的公司資產,並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布有121家城市管道燃氣企業,35家液化石油氣分銷儲運企業。

10年在內地市場從零到121家城市管道燃氣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多項併購充滿瑕疵。

在鄭州標準石化、牡丹江燃氣、南寧管道燃氣的併購過程中,交易疑點層出不窮。如以後者為例,劉明輝作為中國燃氣下屬中燃實業的法定代表人,將南寧管道燃氣的部分股權轉給其也曾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市中燃氣技術有限公司。

更為引人矚目的是,48歲的劉明輝於10月6日、12月3日及早前的2008年9月18日等均有增、減持中國燃氣超百萬股股票的舉措,均是高點賣出、低點吸入,為個人積累過千萬財富。

中國燃氣的角色變換亦到關鍵時點。

截至2010年11月30日,韓國SK集團法定代表人崔泰源已間接持有中國燃氣合共4.242億股,佔9.68%,為單一最大股東。中國石化已退居第4大股東角色,海峽金融則以4.21%的股權降至偏角位置。

從2007年3月13日與中國燃氣簽署合資合同,到迄今升任單一最大股東,韓國SK用時不過3年。

有分析人士稱,中國燃氣高管已分成三派,海峽金融、劉明輝及黃勇、韓國SK各列其一,如今韓國SK有望借助中國燃氣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擋在韓國SK前方的限制在於,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建立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其中重要能源及資源一項,被列入併購安全審查範圍。

對於中國燃氣而言,已身陷囹圄劉明輝的8.94%則成為未來各方的利益爭奪所在,而劉明輝妻子持有7.2%的股權亦是可左右的棋子。



“國家首席投資官”辭別 中國外管局將再陷“奪權”之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530

因作風低調而得到“隱形人”稱號的中國外管局儲備管理司首席投資長朱長虹又一次“隱身”了:本月底離職的原因和日後去向至今不明,也不清楚是否因政治影響隱退。可以確定的是,在他負責管理外儲投資期間,中國減少了美國國債的投資比重,更傾向於比這類債券風險更高、收益也相應更高的資產。而朱長虹的辭別可能使外管局再度陷入與中投的外儲投資權“爭奪戰”。 在向媒體發出的聲明中,中國外管局透露朱長虹卸任是計劃安排, 按照計劃的安排,朱長虹總監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的工作到2014年1月底就結束了。 聲明評價:朱長虹 在系統建設、資產配置、組合管理、交易執行、研究分析等方面為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做出了重要和突出的貢獻。 君投資本管理中心(Empire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長彭俊明曾任中國外管局儲備管理司投資戰略師長達8年。他認為: 朱長虹的離開對外管局乃至中國都是巨大損失。 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外管局的工作有保密性質,朱長虹難以掌控外管局的內部政策。而且一些外管局的同事也對朱長虹有些抵觸情緒,將他視為沒有努力通過中國式逐級提拔認可的“空降兵”。 一位中國政府官員就表示: 朱長虹的業績有目共睹,可一直都有人懷疑,日子久了他是否還適合。 外管局的對外聲明沒有暗示任何朱長虹離職的原因,無法確定是否與政治影響有關。不論怎樣,“按計劃安排”離職不能抵消朱長虹缺陣帶來的影響,因為他是真正的中國金融精英。 十年前,中國的外儲尚不足6000億美元,截至2013年年末,中國外儲達到3.82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億美元。 面對外儲如此巨大的增量,外儲保值成為重要的經濟問題。 金融時報分析指出,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CIC)一直在爭取得到更多的外儲管理權。 不過,控制外管局的中國央行並不放心由中投操作外儲的資金,因為財政部主管的中投顯得虛有其名,2007年中投的兩筆投資可以作為例證:投資摩根士丹利兩年多之後浮虧9億美元,投資黑石(BlackStone)三年多以後浮虧約18億美元。 有鑒於此,央行設法讓大部分外儲都掌握在外管局手中,撥給中投的資金並沒有中投期望的那麽多。 外管局2009年聘請朱長虹主管外儲投資其實是一步險棋。當時,除了定期將外儲部分轉移給中投投資之外,外管局並沒有什麽外匯投資的大動作。 朱長虹加入外管局後,外管局開始積極投資美國企業債券與股票、日本股票、日本和歐洲債券。 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中國外儲的股票投資由原來的780億美元增長到1270億美元,增幅62%。 對於日本股市,朱長虹把握了2012年底至2013年的持續上漲期也值得稱道。 而且,他不僅著力多樣化投資,還籌劃擴大業務範圍,在紐約開設辦事處,旨在投資房地產和私募股權。 在朱長虹的幫助下,外管局扛住了中投“爭奪”外儲管理的壓力。 而且,朱長虹以獲得投資回報為工作重心,這讓外管局免去了其他政治指令的影響。 沒能擺脫那些影響的中投子公司中央匯金就得為擡高國有銀行的股價出力,最新的例子是去年匯金第五輪增持四大行。 Quartz編輯Gwynn Guilford預計,今後,缺少朱長虹掌舵的外管局可能再度與中投發生“奪權”之爭。朱長虹的繼任者要麽像他那樣是金融驕子,要麽就得更願意施展政治手腕。

高盛、匯豐再陷“操控門” 被指操縱鉑金、鈀金價8年之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40

彭博社報道,高盛和匯豐控股在紐約遭起訴,被控與另兩家公司勾結,操縱鉑金和鈀金價格長達8年。一同遭起訴的公司還有標準銀行以及全球最大化學品公司巴斯夫旗下的一家金屬子公司。

原告珠寶商Modern Settings LLC提起這樁訴訟,稱這些公司“暗中勾結並分享客戶買賣訂單這類機密的、非公開信息,使得他們能夠收集鈀金和鉑金價格走向信息。”Modern Settings表示,因為被告非法共享客戶數據,利用那些信息“搶先得知”預期中的價格波動,並制造虛假的“欺詐”交易指令,導致公司買入金屬後蒙受數百萬元美元損失。訴狀要求被告為違反美國反壟斷和商品法的行為支付賠償金,但未提出具體金額。

利用內幕訂單資源獲利並非個案,黃金基準價格也被認為受到人為操控。在不斷爆出銀行間貸款利率和外匯市場操控醜聞之後,監管機構加強了監管規定。倫敦金銀協會(LBMA)本月宣布,任命倫敦洲際交易所(ICE)管理黃金價格,這也意味著之前長達95年的倫敦黃金定盤價方法將掀開嶄新的篇章。

此前,在德意誌銀行已於今年8月退出定價行列。走過117年歷史的現貨白銀定價基準——倫敦白銀定盤價已經率先退出歷史舞臺。

高盛發言人Michael DuVally和匯豐發言人Juanita Gutierrez均拒絕對此置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企改革升溫維持市場熱度 股指再陷上下兩難困局

隨著國企改革熱點的持續發酵,A股市場的弱勢反彈仍在持續。滬深兩市股指周三繼續小幅回升,成交量小幅增加,但仍處於3819億元的地量水平,市場人士也仍普遍對後市持較為謹慎的態勢,結構性行情將是今後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從周三市場的走勢來看,股指在早盤低開之後出現回升,但在翻紅之後漲勢開始明顯收窄。國企改革再度成為盤中熱點,上海、深圳等地國企股出現多只漲停,炒地圖行情又再現之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2978.46點,上漲7.18點,漲幅0.24%,成交1591億元;深成指報收10281.25點,上漲30.70點,漲幅0.30%,成交222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08.31點,下跌4.90點,跌幅0.23%,成交602億元。

對於這樣的走勢,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姚立琦等認為,從純技術上看,上周的陰棒,特別是中小創指的下跌具有較強殺傷力,對市場人氣打擊比較大。如今要想重新聚集起人氣,恐怕短期仍需要反複換手,休息整理。當然,從中期格局看,G20維穩預期,貨幣政策重新寬松預期仍成為股市階段性重要支撐,因此下方空間未必很大。對主題投資的監管力度,可能直接決定了盤面的強弱。技術上看2930點是箱體中軌,也是7月向上突破的起點,上周探到2939點基本止跌,周一也是回探2931點獲得支撐,說明該點位有較強支撐。但是向上130點是這次行情的高點3069點,向下130點是2800點。所以,目前又陷入上下兩難、空間狹小的階段,預計這里可能仍有反複盤整的要求。

姚立琦等認為,2015年5178點以來的調整趨勢尚未結束,主要原因是國內貨幣政策寬松余地下降,金融去杠桿和加強監管,使得資金驅動型行情短期難以啟動。其次,經濟增速仍在下滑,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亦在下降,業績驅動型行情也難以出現。因此,股價回歸基本面仍是大趨勢,考慮到目前市場的中位數市盈率仍在相對高位,未來仍有一定回歸的空間。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趙揚則研究發現,A股市場7月估值變動風格分化顯著。7月市場先漲後跌,月末最後幾個交易日出現了普遍性的下跌行業,全A股估值水平小幅上揚,但以中小創為代表的小型股估值全面回落,而權重藍籌估值擡升,市場對個股業績的重視開始顯現。

而整體估值分化情況有所收斂。以各估值指標的歷史區間來研判,創業板PE均值5個月內首次回落至歷史區間上界以下,溢價程度向下調整明顯;而藍籌白馬受捧熱度提升,滬深300估值中值重新回到歷史均值之上。

行業估值水平則漲跌不一。7月行業間估值漲跌不一,整體變動方向與市場風格較為一致;估值提升較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零售、非銀、交運等行業,而估值下沈的行業主要集中在TMT、機械、電力等6月表現較好的公司。

趙揚據此認為,結構性機會是年內主線。市場在缺乏系統性機會甚至偏弱態勢下,部分行業、主題或者個股階段性上漲的結構性機會是年內主線。


鮮奶“廉”若水 中國原奶產業再陷危局

“現在交奶就是賠錢,”李正有些無奈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收奶的保底價格只有2.9元~3元/公斤,而成本少說也要3.4元/公斤。”

從2009年開始,中國奶業進入了新一輪的奶業周期之中,與以往“奶荒—加大養殖—奶剩—倒奶殺”的短周期不同,在進口大包粉沖擊之下,國內奶價快速下跌,虧損也從勢單力薄的養殖戶,進而蔓延到大型規模化牧場,有乳業專家認為,這實際上已轉化為一場國內的原奶危機。

在今年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表示,目前國內奶業發展是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最困難的一個階段,3月份時奶牛養殖虧損面已經達到51%,並擴大蔓延。

迷茫的奶農

李正是華中地區一家中小型牧場的老板。

2005年,李正看好奶牛養殖,購買了第一批小牛。養殖周期正好讓他躲過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而這也是讓他感到好運的事情。

好運還在繼續,2009年奶價開始回升,李正和伊利以3.8元/公斤簽訂了供奶合同,從2011年開始,奶的產量始終供不應求,奶價不斷上漲,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印象中最高價格是2013年,停止進口新西蘭奶粉的時候,對於我這樣的不算大的牧場,奶價居然都能拿到6元/公斤。”在李正看來,這個價格已是不可想象,於是他將牧場牛群數量擴張到800頭。

2013年奶荒嚴重,各大乳企四處搶奶,武漢光明的業務員甚至托了熟人來遊說李正。恰好伊利合同到期,李正半推半就地答應了朋友,然而他並沒有想到,奶價的轉折點已悄悄逼近。

2014年初,李正向光明交奶還能拿到5.3元/公斤的高價,但很快奶價就一落千丈,最低的時候只有2.6元/公斤。李正一邊減少奶牛數量,一邊負債經營。就這樣,在2015年武漢光明突然撤銷了合同,不再向李正收奶。

說起那幾個月,李正有些不滿:“合同還沒到期,就說不收了。”不得已,那幾個月的奶只能拿去噴粉。奶荒的時候,國產奶粉價格4.9萬到5萬元一噸,噴粉廠爭著收奶,而到了2015年,進口的奶粉才1.6萬~1.7萬一噸,鮮奶送過去噴粉廠也不肯收。由於缺少審查資質,這些奶粉並不能上市流通,最終都變成了牛飼料,這也讓李正損失慘重。

經過一番折騰,李正終於在當地聯系了一家奶企交奶,雖然要求高且價格不算理想,但交奶量可以保障,而這或許是因為當地原本七八家大小牧場只剩下李正和另外一家還在勉力支撐。

在李正看來,目前牧場成本很高,苜蓿要吃進口的,玉米要吃東北的,生怕奶里哪個指標不合格,就交不出去了。“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周邊小廠紛紛關閉,奶只能賣給少數幾家大廠。“中小牧場沒有定價權,定價都是企業說了算,就算體細胞、微生物、蛋白都非常不錯,也就3.2~3.4元/公斤。”李正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價格,如果低價再持續一年,我們這些中小牧場都會垮掉。”

談到未來,李正有一點茫然,傳統的想法來判斷行情這一手段已經失效了,他準備繼續減少牧場產奶牛的數量,也不知道該減多少。而如果奶價繼續下跌,那就只能把牛賣掉,至少還能賺點錢。

感到迷茫的不止李正一個。

奶站位於山東濰坊寒亭縣的李先生剛剛賣掉3頭奶牛,奶站里還養著30多頭,目前鮮奶收購價格是3元/公斤,而且要求非常嚴格,幾乎是按照國標的上限在收奶。而旁邊的牛場沒有奶廠收,只能以2~2.4元/公斤的價格賣給販子,實在賣不掉的就直接送給別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商店里一瓶500ML的礦泉水還要賣個1.5元到2元,如今牛奶真的比礦泉水還便宜,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根據黑龍江省乳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思再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這一輪起落讓黑龍江養殖業很受傷。黑龍江省的平均收奶價格大幅回落,從2013年到2015年,奶價降了13%,全省奶農年減收28億元。由中小養殖戶組成的奶站數量從3062個減少為1040個,降幅達66%。

危機蔓延

隨著奶價的持續下滑,這一輪危機已經蔓延到了大規模牧場。

今年上半年,國內原奶企業長城乳業(832680)暫停了奶粉加工業務,而其成為國內第一家公開停止奶粉加工業務的乳企。公司解釋稱:由於進口奶粉價格持續低於國產奶粉,乳品加工企業大量使用進口奶粉作為生產原料,導致國產奶粉價格低迷,因此暫停了奶粉加工業務,轉而準備發展低溫產品。這一決定,讓長城乳業1-6月份收入下降了33.86%。

長城乳業副總裁李迎一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暫停也是沒有辦法,公司奶粉業務主要是代加工和自己噴粉,但現在進口奶粉價格太低,造成國產奶粉大量積壓。

李迎一告訴記者,國產收奶就按3.2元/公斤計,一噸奶粉需要8.5噸的奶,折算下來成本就要27200元,加上加工費就超過3萬元了,進口奶粉價格還不到2萬,噴完了粉一樣賣不出去。

長城乳業2015年年報顯示,最大的客戶是北京萬得妙貿易有限公司(下稱“萬得妙”),2015年收入是1678萬,但在今年這個客戶沒有出現。接近長城乳業人士告訴記者:“萬得妙那些奶其實是拿來噴粉的,估計去年那批奶粉也賣不出好價格。”

萬得妙是華夏畜牧的下屬子公司,牧場位於河北省三河市,公司資料顯示,目前牧場擁有約14000頭奶牛,主要向國內多家知名乳企出售原奶,其旗下的萬得妙巴氏奶在北京等地銷售。記者曾與牧場和公司分別聯系,但對方以負責人不在婉拒了采訪。

目前日子最艱難的是上遊養殖企業,為了減少損失,包括上述公司在內國內大型牧場的操作模式都是盡量限產,加大牛的淘汰速度,賣掉產能低的奶牛以減少存欄量,多餵一些小牛,再消耗一部分奶量,“不然奶粉那麽便宜,生產出來也是賠錢。”李迎一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不斷下滑的奶價也影響到原奶企業的業績。從2015年開始,包括現代牧業(01117.HK)、原生態牧業(01431.HK)、西部牧業(300106.SZ)等多家原奶企業都出現了凈利潤快速下滑的情況,上半年也都發布預虧公告。其中原生態牧業和現代牧業都出現了原奶賣不掉轉而噴粉儲藏的局面。

現代牧業總裁高麗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賣不掉的牛奶只能噴粉,目前公司已經加快奶牛淘汰,正常奶牛淘汰率是28%,而現在現代牧業達到了46%。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國內規模化牧場的收奶價格不斷下滑,已經跌至3.7~3.8元/公斤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接近規模化奶牛養殖企業的盈虧線。

擋不住的進口大包粉

在此次原奶危機中,不少企業把危機的原因指向了廉價的進口大包粉對市場的無序沖擊。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目前行業矛盾正在凸顯,一方面,進口大包奶粉價格持續低迷,並與國內呈倒掛趨勢,對國內乳品加工和奶牛養殖業沖擊明顯;另一方面,由於進口原料質優價廉,企業大量使用替代國內生鮮乳,進一步加深了上下遊產業矛盾。

大包粉是一種俗稱,其實就是鮮奶直接噴粉制成的工業奶粉,主要供乳品企業進行再加工或生產使用。最近一次8月2日全球乳制品拍賣數據顯示,全脂奶粉的價格為2265美元/噸,這個價格折算成原奶為2.2元/公斤,而同期國內農業部定點監測平均奶價為3.4元/公斤,倒掛依然嚴重,國產奶粉的成本都要比進口奶粉到岸價高出1萬元/噸。

事實上,國內企業開始大量進口奶粉是從2009年開始,此後多年,國內企業開始嘗試利用這條奶源平衡成本價格,國內奶價高,就使用進口奶粉代替,而當國內鮮奶價格便宜,就用國內鮮奶。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據估算目前進口大包粉的70%用於乳品生產,30%用於非乳品食品企業。2014年國內大型牧場生鮮乳收奶價格達到5~6元/公斤的高位,而各乳企業績依然高速增長,這與企業開始大量使用進口大包粉有直接關系。而這一轉變也為後面的原奶危機埋下了禍根,此前國內原奶價格和國際上是間接聯動,而隨著進口的增長,奶價開始變成直接聯動。

國家食藥監總局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含嬰兒進口奶粉的奶粉進口總量為14萬噸,而到2013年和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97萬噸和104萬噸。

宋亮認為,大量進口奶粉也已經影響到國內乳品企業的正常經營。國內大部分含乳飲料、酸奶制品、烘焙食品、糖果等基本采用進口奶粉作為原料。由於更多的企業轉向海外采購原料,這也導致國產奶粉減少生產,國產鮮奶大部分都壓給以常溫奶、酸奶為主的乳企。政府積極倡導和出於保護奶源目的,國內乳企一方面積極收奶變成產品,推向市場進行促銷;一方面噴粉入庫。收奶噴粉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而市場促銷又減少企業正常盈利能力,這也削弱了下遊企業對上遊的保護作用。

消費下滑

雖然業內普遍將原因歸結為廉價進口大包粉的沖擊,但記者調查時發現,近兩年大包粉進口反而在減少。

2014年全年我國奶粉進口量在104萬噸,而2015年則下降到55萬噸,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1~6月,我國進口奶粉40.8萬噸,全年預計70萬噸。但如果折算成原奶,近兩年進口大包粉的數量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多。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2015年開始,進口的大包粉中,有一部分實際上是國內企業海外設廠投產後,回流國內的產能,實際上這兩年進口的大包粉真實數量還要更少。

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大包粉進口沖擊很大,但矛盾並非完全在大包粉上,過剩更多的還是消費需求減少所導致。而這一說法也和宋亮的看法一致,他認為,目前國內消費力不足,傳導至上遊,才是加劇原奶危機的主要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了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增幅明顯偏低。而國內各企業的增速,也在2015年明顯放緩。

從2014年開始,國內各乳企紛紛加快產品升級,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企業都加大了在高端產品的布局和營銷力度。蒙牛乳業2015年年報中表示,中國乳品消費呈現緩慢增長趨勢,但高端常溫奶、酸奶等整體高於行業水平,而進口乳品的增加也刺激了國內各大乳企產品結構調整升級的速度。

王丁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為了配合國內消費需求的變化,以及確保企業收入和利潤,國內乳企加碼高價高端產品,而原本消耗大量原奶的大眾產品總量被縮減,這也導致了原奶需求的減少。部分乳企為了體現產品高端,將生產基地轉向國外,實際上也減少了國內原奶的使用。

年報顯示,2015年蒙牛乳業收入490億元,較上年減少2%,毛利154億元,減少0.4%,相比2014年15.4%和44.1%的高速增長明顯放緩,但高端產品特侖蘇、純甄等銷售表現良好。另一乳企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公告中顯示,其“金典”、“安慕希”等高端產品的收入占比,較上年提升近5%。

原生態牧業旗下某萬頭牧場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2014年開始,蒙牛等大客戶不斷減少合約中的收奶總量,陸陸續續累計超過10%,但具體原因並未透露。

突圍之路

根據專業乳業網站荷斯坦公布的數據,近年來,國內的生鮮乳收購價格與國外價格走勢已非常接近。而在此輪經濟周期中,國外的奶價遠低於中國,在價格上形成了絕對優勢。

王丁棉告訴記者,根據對國內兩大乳企收奶價格調查,在3.8~4元/公斤,遠高於全球平均價格2.69元/公斤。尤其是2010年之後,國內學習歐美建立萬頭牧場,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推高了我國的養殖成本。這些超大型規模化牧場已經逼近了畜牧業的規模極限,由於投資過大,環保成本和運營成本很高,導致了規模不經濟,反而成為引發原奶危機的一個因素。

據業內估算,成熟的大型牧場的生產成本是3.5元/公斤,而當前規模牧場3.8元/公斤的平均收購價格,已經對於近年來新建的大牧場形成壓力。有消息稱,國內已有多家大型牧場正在尋找接盤者,即使它們是在2013年之後才新建的。

“如果說2014年主要是中小養殖戶虧損退出,而2015年之後,就輪到大型規模化牧場面臨困境。”根據宋亮提供的數字,2004到2016年,通過資本市場籌資,建設中大型規模、大型規模上的投資總額超過1400億,他認為,國家應該出臺一些保護政策,如果這樣低價的情況再持續兩年,大型牧場連續虧損,中國乳業的基礎就會損失殆盡。

值得註意的是,長期以來,國內奶牛養殖的最大問題就是奶價不具國際競爭力,國內部分企業選擇在國外收購牧場或控制奶源,國內落後的畜牧業是否還有必要保護。宋亮表示,國際化一定是以本國產品的安全為基礎,否則未來就存在受制於人的風險。“如果我們的奶牛養殖企業倒下了,一旦外資掌控了我國的原奶命脈,之後一定會把產品用最高利潤賣到中國。而對於‘出海’的乳品企業而言,國內供應安全,才能保證其海外擴張的安全性,這是制衡戰略。”

國家奶牛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旦上遊的養殖業大面積破產,奶牛數量銳減,再恢複就非常困難,中國的奶源不能完全依靠國外,否則中國乳業安全和穩定就會受到挑戰。”

“但從根本上而言,還是應該盡快改變我國奶牛養殖模式。”宋亮告訴記者,此前國家補貼多數補給了超大型規模養殖;而在中小養殖戶規模化上,雖然建立了大量的養殖小區,但僅僅是將大量散戶聚攏在一起飼養,並未體現適度規模化的優勢。因此他建議,目前國內的奶牛養殖模式需要調整,應借著此次危機進行模式重建,采取適度規模化與種植業養殖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萬頭牧場被王丁棉戲稱為“資本家牧場”,並不符合中國畜牧業的實際情況,他認為最終適合國內的養殖數量應該在300頭、500頭、2000頭幾個級別,並由養殖戶管理。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養殖模式改變的同時,產業利益分配體制也應該改變。畜牧業是糧食消耗大戶,從歐美新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來看,都是以乳業繁榮為前提的,因此畜牧業也被認為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將農牧結合才能創造出產業鏈規模化優勢,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村金融保險體系建設,幫助農民建立起有生產積極性的產業利益分配機制,才能促進產業發展。

針對目前面臨的危機,王丁棉建議,在現階段,國家應進行政策引導,以拉動國內鮮奶生產和消費。比如采取稅收補貼的方式,對使用還原乳的企業實施更高的賦稅,用多出來的稅收補貼使用國產奶源的企業,促使更多企業使用國產原奶作為原料生產產品。采取鮮奶備案制度,企業要定期向管理機構備案鮮奶和複原乳的使用數據,並且公示,如果企業大量使用複原乳作為原料,在消費時也會被辨別得更清楚。而針對目前消費疲軟等問題,國家應加大乳制品消費的宣傳,推動可以消耗大量本地原奶的巴氏奶的消費。

“如果可以妥善應對,目前的原奶危機也許是未來中國乳業快速發展的基礎。”宋亮告訴記者,中國乳業消費還遠沒有達到天花板,中國的人均消費量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尤其在農村和三四線市場。據他預測,未來我國的乳制品消費折算成原奶應該在6500萬~7000萬噸,而目前這一數字為4200萬噸左右。

(因當事人要求,李正系化名)


推特轉發引爭議 特朗普再陷種族主義泥潭

此前,一系列移民政策以及針對穆斯林的言論令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飽受爭議;近日,他又因此陷入麻煩。

一個宣揚白人至上主義的邊緣文化運動團體“非主流右派”(Alternative Right)要和特朗普拉關系。這一偏激的團體認為,特朗普的這些言論與他們反對多元文化、推崇白人至上等思想吻合,因此毫不吝惜對特朗普的支持。

而特朗普在推特上曾轉發這一團體的支持言論,無疑把把柄送到了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里的手中。對此,特朗普團隊回應稱,特朗普此前根本不知道這一團體宣揚的內容。

轉發推特引爭議

據美媒報道,今年1月,一個名為“白人種族滅絕TM”的推特賬號曾發布一張調侃傑布·布什(Jeb Bush)的圖片,言語間流露出對特朗普的支持。而這一內容當時獲得了特朗普的轉發。

但最引人爭議的並不是調侃內容本身,而是這一推特賬號背後的“非主流右派”(alt-right)。“alt-right”這一白人至上主義運動的核心是反對多元文化,認為其他種族進入美國將會導致白人滅絕。而日前特朗普發表過的一系列移民相關政策以及對待穆斯林的態度都使得這一團體認為特朗普所持觀點與他們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對特朗普表示支持。

“alt-right”是一個無固定組織且大部分成員匿名的網上運動,參與者認為有歐洲血統的美國白人(即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他們的文化正在遭受一系列由於美國種族多樣性增加而帶來的威脅,其中包括平等主義、多元文化主義以及政治正確運動等。

傑瑞德·泰勒(Jared Taylor)是這一團體的領袖之一,也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願意面對公眾的人。他表示:“在這個所謂的‘自由的土地、勇士的家園’,關於種族、移民和國籍的許多結論都成了不可說的禁忌;這個國家信奉沒完沒了的平等主義,而我們成了這里的異類。”

在嚴厲抨擊自由主義者的同時,“alt-right”也對保守主義者頗為不滿。對於這些保守派也參與到推動全球化和支持移民的浪潮而不著力保護白人文化的行為,這一團體甚至用“綠帽保守黨”一詞來嘲諷他們。

事實上,“alt-right”運動雖然誕生於2008年,但直到去年特朗普開始參加競選並一路高歌猛進之時,這一團體才因為後者不時透露出的排外傾向而獲得大量主流關註。

盡管此前特朗普的一些支持者中也有人流露出“alt-right”傾向,但本月中旬特朗普聘用班農(Stephen Bannon)擔任競選團隊首席執行官之舉更加劇了這一猜測。班農是一家反正統網站Breitbart News 的執行董事長,這一網站傳播了大量“alt-right”理念。

這一層關系顯然引起了希拉里團隊的註意,而特朗普當時轉發的推特更是把這一把柄拱手送上。

上周希拉里就以此佐證她對特朗普的抨擊,聲稱特朗普在這一邊緣極端主義團體中獲得了一些追隨者,並且把他的種族主義思想至少傳播給了1100萬人。希拉里言語間將特朗普塑造成了一個種族主義者,同時也以此試圖破壞特朗普與非洲裔美國人剛剛建立的交情。

同時希拉里團隊的發言人也指出,特朗普雇傭班農之舉表明“alt-right”運動將成為他的競選主導。希拉里本人也發出警告,稱這一運動將借此控制共和黨。

特朗普洗白忙

對於希拉里及其團隊的抨擊,特朗普迅速回應道,不知道“alt-right”的存在。

而“alt-right”方面,泰勒則表示希拉里團隊的發難不過是一堆廢話,只是危言聳聽,想讓共和黨內部對他們的競選人產生懷疑。他提到:“特朗普推出的政策和‘alt-right’推崇的內容不謀而合,我相信他在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並不是基於對種族的一些複雜看法……他似乎只是有一些直覺,而這和一些像我們這樣的美國公民是相似的。”他還表示,他們對特朗普的支持是因為他代表一種觀點,即移民和全球化會加速美國白人文化的消逝。

而創造出“alt-right”一詞的美國國家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理查德·斯賓塞(Richard Spencer)則認為,特朗普的理念和“alt-right”並不完全相同:特朗普政策中的“我們”這一概念包括了所有美國公民;而“alt-right”所指的“我們”則是全球範圍內所有祖上來自於歐洲的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