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代鞋王作别港交所:私有化财团能否改写旧零售的悲歌

http://www.xcf.cn/jrdd/201707/t20170720_781121.htm

落寞退市的百丽,全盘套现的邓耀和盛百椒,或许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资源深厚的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私有化机构的介入,为零售业开启了“财团+企业”探索转型的新路径。传统零售加数字化的尝试,能否让一度成为累赘的零售店铺转换为百丽的流量入口?

作者:张伟靖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十年,百丽国际(01880.HK)在资本市场绕了一圈,回到起点。

2017年7月17日,百丽国际私有化方案获98%股东通过,将以531.35亿港元的估值从港交所退市,接近其2007年上市首日市值523亿港元;而与2013年2月的巅峰期相比,其市值缩水超过接近六成。出场的辉煌与落寞的黯然相对比,难免让人唏嘘。

但从目前的运营状况来看,百丽旗下鞋类品牌仍然占据国内大商场的半壁江山,自有品牌百丽、他她、思加图、森达、百思图、天美意等,加上代理的Bata、Clarks、HushPuppie、Mephisto等品牌市场认可度仍在;百丽经销代理的耐克、阿迪达斯以及彪马、匡威等运动、服饰品牌也仍处于市场上升期。

百丽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2016年度,尽管公司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700家,但运动、服饰类自营零售网点增加了543家,整体仍保持稳定,2017年2月28日,百丽国际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0841家。

作为一家传统零售时代发展起来的品牌运营商,百丽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多品牌多业务品类的管理拓展结构,而且目前看来,尽管各项财务指标不好看,但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并不存在重大失误。或许一切正如马化腾所说“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

百丽财务数据不断下滑的几年间,正是中国零售业务翻天覆地的几年。新兴的电子商务经历了超高速增长,趋于平稳上升,转身变为传统产业。马云再提新零售概念,在其引领下,实体店又成为电商巨头争夺的主战场。但是新零售下的实体店已不再是简单的售货中心,而是用户社交体验中心。

而百丽或许是低估了科技发展对消费习惯改变的力量,或许是苦于“船大难掉头”,错失了移动互联引领的消费升级浪潮,成为旧零售的代表,面临节节退守的命运。

传统零售时代无懈可击的样板

百丽品牌最初创立于香港,早期凭借内地廉价的生产成本,将产品大量销往东南亚市场。上世纪90年代,香港设计师、实业家邓耀将百丽引入内地,针对内地市场重新包装定位,并与盛百椒合作,开始建立品牌生产销售渠道。

百丽早期的成功,源于其在生产、设计和管理上的领先模式。1997年,百丽一改过去的混批和散批模式,建立特许经销体系,在较短的时间整合了更丰富的市场资源,快速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同时,百丽通过选拨营销主管担任生产主管和设计主管,把市场敏感的信息转化为产品驱动力,以零售导向模式在内地市场站稳脚跟。

2002年,为了避免被经销商绑架,百丽再开行业先河,由邓耀、盛百椒家族联合百丽各经销商,共同成立百丽投资,由百丽投资担当百丽集团独家经销商,这样公司顺利地从经销商手中接过渠道控制大权。2004年,百丽集团又收购百丽投资全部资产,集团完成了品牌、生产、设计、零售的垂直一体化布局,率先在内地鞋业界实行以生产企业为龙头、以各大商场及区域经销商为依托,纵向整合产、供、销联合一条龙的“直线连锁经营模式”,快速占领商业通道。

2007年百丽在港交所上市后,除了快速开店覆盖渠道,横向整合的并购更是频频。3.8亿元收购Fila、6亿元收购Millies、16亿元收购森达……加上天美意等品牌,百丽形成了超级品牌矩阵:百丽、斯加图、真美诗、他她等,代理品牌包括Bata、CAT、Clarks……,基本实现了对用户的全年龄、全价位覆盖。

以“渠道带动品牌、多品牌巩固渠道”为指引方针,百丽展开多品牌、多开分店的战略布局,“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店铺”,因为女性消费者的随机性非常大,店面的覆盖率对推动她们的消费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在百货商场挑来挑去,最后发现买的都是百丽家族的产品。这样,百丽一度凭借品牌与渠道上的绝对优势,在中国女鞋市场无人能敌,甚至可以说把握了商场女鞋的定价权。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度以销售额计,国内女皮鞋市场排名前10名中,有6个品牌属于百丽集团,它们分别是百丽(第一),天美意(第二)、他她(第三),思加图(第四),百思图(第五)和森达(第九)。

目前来看,百丽当初采用的“提供极多款式、引进大量品牌、小批生产以及频密补货”与现在流行的快时尚非常类似,极具市场前瞻性。

2012年是个分水岭

转变自2012年开始显露端倪。

尽管当年百丽营收依然保持同比增长13.5%,但净利润仅微增2.3%,而这个时点之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2008年除外)。更为危险的信号是,到2012年下半年,百丽单店平均销售额与业绩均出现明显下滑。2012年之后,公司营收增速继续一路下滑,2016年财报显示,其营收仅增长了2.2%,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8.09%。

事实上,2011到2014年间,内地女鞋整体供大于求,店面增长52%,但市场仅增了13%。

女鞋市场的整体不景气掩盖了单家公司的问题,当年,传统女鞋品牌均不约而同地遭遇“滑铁卢”,与千百度、达芙妮、星期六等同业竞争者相比,百丽还属于最为乐观的一家。因此,2012年百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在提升中,直到2013年达到最高位后,才步入下行轨道(图1)。

图1:百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自2014年开始下跌

这一切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女鞋品牌通过迅速开店扩大销售网络的粗犷式扩张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其实自2012年起,百丽已经意识到了过度依赖鞋类业务的风险,开始加速增添市场在不断扩大的运动服饰店铺,放慢鞋类店铺的开店速度(图2)。

图2:2012年起,百丽加速增添运动服饰店铺,放缓鞋类店铺扩张

近年来,百丽不断拓展新兴的运动服饰销售业务,降低鞋类业务的比重(图3)。2014年,其鞋类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7.6%,到了2015年时就下滑至51.7%,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仅有45.5%,当年鞋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至189.6亿元,而运动服饰业务则增长15.4%至227.47亿元。然而,运动服饰销售业务的提升并不足以弥补鞋类业务的下滑,更不可能逆转传统的零售模式基因导致的整个公司的颓势。

图3:运动服饰销售业务的兴起,无法逆转传统零售模式基因导致的整体颓势

同样是在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宣告又一个时代的开启——在线零售全面普及,线下销售面临被挤压(图4)。随着电商渠道的普及与整个移动互联生态的健全,跨境电商迅速兴起,海淘也变得极为轻松,与过去不同,用户在互联网上浏览、收藏自己喜欢的商品,在官网或者跨境电商那里下单、支付,等着收货即可,额外付出的无非就是一到两周的物流时间成本。

而女鞋一直在各跨境电商销售品类排名中遥遥领先,百丽产品中高端的市场定位与海淘客户吻合度更高,其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本土品牌。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百丽集团曾经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与最牢固的护城河——百货渠道被彻底摧毁,这一渠道所占份额在迅速下滑中(图4)。

图4:百丽线下女鞋销售自2014年开始下降

百丽的优势渠道就这样被电子商务打残了,如果说公司反应不够灵敏的话也不够公道。百丽是较早大力介入电商的国内零售品牌,2009年就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淘秀网;2011年7月,又投资设立鞋类B2C平台优购网,将淘秀网的资源全面移植至优购网中,同时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也早有布局。

但长久以来,因为过于强大的线下渠道,公司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定位始终存在偏差,百丽2012年度财报中这样定位:“作为品牌商全渠道战略的组成部分,向线上渠道的自然延伸。在天猫等开放平台,开设旗下多个品牌旗舰店,以适合该等渠道消费人群的差异化产品组合、差异化定价策略,不断培养和扩大目标消费者群体。”

在某种程度上,百丽仅仅将电商作为清理过季款的渠道,消费者自然不买账。这种情况下,电商不仅不能成为营销主渠道,对建立网上品牌形象反而有负面影响,更是几乎从未采用过目前最具传播影响力的社交营销。至今,百丽集团80%销售和90%利润来自百货公司。虽然有两万多家线下自营零售网点,但因没有新零售思维,完全不知用户是谁,其营销仍然停留在前互联网时代。与目前的社交营销下的爆款品牌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公司创始人邓耀、盛百椒两人被外界称为“最佳拍档”,两人曾不止一次公开露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过八旬的邓耀已经不再参与公司运营;百丽国际的实际掌舵者盛百椒现年66岁,他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自己不会使用电脑,面对2015年业绩首次出现下滑,盛百椒说“我都65岁了,还能折腾多久呢”——这可能是公司从千亿市值蓝筹股走向低价私有化的根本所在。

在最新的年报中,公司管理层的反省最为清晰地说明了百丽集团的衰落原因:“随着消费者成熟度快速提升、零售渠道格局不断变化,本集团过去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受到重大挑战,很多传统的成功要素逐渐变成劣势。除了渠道战略调整不够到位,新型营销方式有所缺失之外,在核心鞋类业务中,也出现了品牌形象老化、产品更新周期过长、设计感不足、性价比较低等诸多问题。”

私有化之后,转型新零售?

根据公告,百丽国际收购要约方由高瓴资本牵头,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的智者创业参投。私有化一旦完成,百丽国际将从港交所摘牌变为私人公司,其中,高瓴资本对百丽国际的控股比例将为56.81%,鼎晖投资通过SCBL持有12.06%的股份,百丽国际股东管理层所组成的智者创业将持有31.13%的股份。

伴随此次私有化的完成,原百丽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邓耀家族通过MCIL持有百丽国际20.76%股份,盛百椒通过星堡环球、萃富创制持有百丽国际5.98%股份。以6.03港元/股的要约价格来计算,邓、盛家族将合计套现130.93亿港元。

私有化之后的百丽将走向何方?百丽在公告中表示,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计划向其投入财务和运营资源,合作探索尝试新的零售模式,实践一系列转型及创新举措,并在技术、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资源。另外,百丽的首席执行官盛百椒也表示,百丽将把传统零售和数字经济进行融合。

能否以客户为中心,自产品、品牌、渠道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新型零售模式转型,从根本上重塑消费者触点和客户关系,是百丽集团的首要任务。

未来百丽的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在互联网领域的资源颇为深厚,曾成功投资滴滴出行、美团、蔚来汽车、摩拜单车等新兴科技企业。分析人士认为,新进股东会从电商、大数据方面入手,在前端销售和后端供应端发力,帮助百丽更快速地了解市场及消费者需求,使订货、库存等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灵活。

此次百丽的私有化也为零售业开启了“财团+企业”探索转型的新路径。过去几年,资本大都停留在金融及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不少传统零售行业都经历了寒冬期,包括百丽在内的大巨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如今,资本牵手实业,对百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传统零售加数字化的尝试,或许能让一度成为累赘的庞大数量的零售店铺转换为百丽新零售模式的流量入口。如果实验成功,未来的百丽将成为行业内同行的转型样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07

中國城市總市值版圖大改寫!如果剔除央企,深圳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杭州第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0/1169828.html

上周六,數據寶統計了各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情況,發現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已經完爆上海,一線城市排名可能將變為“北深上廣”。有讀者提出,以工農中建等四大行為首的中央國有企業,並不是真實競爭力的體現,不應該出現在城市排名戰中。小編覺得非常有道理。更有讀者表示,僅僅按照經濟競爭力來看,深圳應該排在全國第一。有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張圖為證:

從上圖看,深圳經濟競爭力0.9337,位居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第六位,位居中國第一位,香港位居第十二位,上海位居第十四位,廣州第十五位,北京只排第二十位。

上述圖片來自於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報告,權威性相當之高。那麽,為什麽經濟競爭力與市值排名會出現一定差異呢?會不會就是此前網友提到的央企在作用?

於是,數據寶小編決意將這類大型央企剔除在城市市值排名中。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1月30日,註冊在北京市的千億市值央企多達31家,總市值超過15萬億;註冊在深圳市的千億市值央企只有4家,市值5000億元左右。

剔除主要央企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登頂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大致看出,剔除央企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有望登頂全國。為了驗證這個數據,數據寶小編決定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同樣的,小編選取了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企業,並將其中企業性質為央企的進行剔除。最後的數據大致如下:

數據顯示,剔除主要央企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為9.65萬億元;北京上市公司總市值為6.63萬億元;上海上市公司總市值6.38萬億元;杭州上市公司總市值4.61萬億元;廣州上市公司總市值1.75萬億元;南京上市公司總市值1.05萬億元。

經過央企這個因子的調整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排名達到了中國第一位,北京勉強排第二,上海第三,杭州第四,廣州第五,南京第六。最新各城市總市值排名與經濟競爭力排名,顯然比此前要科學多了,北京的競爭力不可能相當於兩個深圳或者上海的。

深圳,不僅僅只有1個騰訊

騰訊是深圳鎮市之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也是深圳能夠登頂各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剔除主要央企後,下同)的最大助力。截至11月30日,騰訊總市值3.2萬億元人民幣,剔除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將略低於北京。

不過,深圳不僅僅只有1個騰訊。在剔除主要央企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中,還有兩家深圳公司排名到前十位。其中,中國平安以1.24萬億人民幣的總市值,排名第三位。招商銀行以0.72萬億人民幣的總市值,排名第五位。

阿里巴巴做為杭州的城市名片,上月末總市值達到2.96萬億元,位居次席。貴州茅臺,做為來自小城市的最偉大企業代表,上月末總市值達到0.79萬億元,排名第四位。另外五家排名前十的企業,北京和上海各有兩家,來自北京的百度和京東,市值分別達到0.55萬億和0.35萬億;來自上海的浦發銀行和上汽集團,市值分別是0.38萬億和0.36萬億。福州的興業銀行則有0.36萬億元市值排名第八位。廣州沒有企業進入前十,最接近的是網易,總市值2849億元。

除了騰訊平安招行,深圳的名片還有不少。數據顯示,剔除央企後來自深圳的千億市值公司,還有多達8家。分別是地產行業的萬科A、中國恒大,金融行業的國信證券、平安銀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比亞迪,通信行業的中興通訊,快遞行業的順豐控股,以及港股電子行業的瑞聲科技。

剔除主要央企後深圳市千億市值公司總共有11家,合計市值6.8萬億元。這個數據再度登頂中國第一。杭州市有兩家千億市值公司,阿里巴巴和吉利汽車,總市值3.16萬億元;上海市有9家千億市值公司,總市值1.97萬億元;北京市有7家千億市值公司,除了百度京東外,主要還有民生銀行、京東方A、微博等,總市值1.8萬億元;廣州市有4家千億市值公司,分別是網易、廣汽集團、分眾傳媒和廣發證券,總市值0.72萬億元。

上述數據意味著,深圳市11家千億市值公司市值總和,只比北上廣杭四大城市千億市值公司總和差不到8000億市值。一旦華為上市,深圳市千億市值公司總和,將超過北上廣杭千億市值公司總和。

小城市也能誕生偉大企業

仁懷市因為貴州茅臺而聞名,小城市也能誕生偉大企業。佛山市有3家公司上月末總市值突破千億,包括美的集團(3352億元),碧桂園(2215億元),海天味業(1321億元);珠海市的格力電器,市值達到2554億元;宜賓市的五糧液,市值達到2490億元。

除此之外,連雲港市的恒瑞醫藥,做為醫藥白馬龍頭之一,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836億元;呼和浩特的伊利股份,做為中國最大的乳業公司,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743億元;蕪湖市的海螺水泥,做為中國最大水泥生產商,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665億元;宿遷市的洋河股份,做為中國僅次於茅臺五糧液的酒企,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567億元。

(來源:證券時報旗下數據寶微信號:shujubao2015 作者:陳見南)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於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96

首飛成功!馬斯克臥薪七年改寫歷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8/167280.shtml

首飛成功!馬斯克臥薪七年改寫歷史
航天新觀察 航天新觀察

首飛成功!馬斯克臥薪七年改寫歷史

天下火箭,唯大不破。大,可以將人與貨物發射更多、更遠——到月球,到火星。

來源 | 航天新觀察

作者 | 白瑞雪 蘇菲雅

假如宇宙中存在地外生命,假如地外生命對地球人類的活動了如指掌,從今天開始,他們或許會註意到,在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軌道上,出現了一枚通體紅色的新物體。

地球上,它被稱為汽車,是一種將能源轉化為動能從而驅動位移的機器。與基於相似原理飛出地球大氣層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1相比,它的誕生足足早了70多年。

微信圖片_20180208110508

千百年來,在地球人類為擺脫空間約束、實現自由運動而嘗試的種種努力中,太空飛行一定是最為醒目的,其基礎為運載火箭。

把這輛紅色特斯拉汽車發射到宇宙空間的火箭,是繼上個世紀阿波羅登月火箭“土星五號”(Saturn V)之後最為強大的航天運載工具:“獵鷹重型”(Falcon Heavy)。

微信圖片_20180208110515

——它能將貨物和人員送上月球,甚至火星。

一年前你要是告訴我:下一個飛往火星的人造物體是一輛播放著搖滾音樂的特斯拉敞篷跑車,載了一位叫Starman的仿真宇航員,他帶著毛巾和一本《銀河系漫遊指南》,而他面前的液晶屏上寫著來自這本書的忠告:Don’t Panic(不要恐慌)……估計連科幻小說都不敢這麽寫。

微信圖片_20180208110522

▲馬斯克在SpaceX發射控制室里錄下的畫面:現在有輛車在地球軌道上飛

實事求是才是硬道理

整個業界都在等待這枚火箭的沖天一躍。畢竟,距離首次宣布發射計劃的時間已經過去5年了。

微信圖片_20180208110529

▲SpaceX員工正在等待火箭發射

北京時間2月7日4時45分,數次推遲首飛的“獵鷹重型”終於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隨後,SpaceX公司CEO馬斯克在Twitter上分享了發射成功、助推器垂直著陸的消息。按照他此前“只要別在發射臺上炸毀、就算試飛成功”的標準來衡量,這簡直是一次完美的首飛。

LEO(近地軌道)63.8噸,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26.7噸,Mars(火星軌道)16.8噸——“獵鷹重型”穩穩地摘下了世界現役火箭運載能力的金牌。

為它提供高達22819千牛起飛推力的,是同時工作的27臺梅林(Merlin-1D+)發動機。這讓“獵鷹重型”也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發動機數量最多的火箭。

梅林發動機的性能並不出眾。作為一家創立於2002年的商業航天公司,SpaceX曾試圖從老牌航天強國俄羅斯購買發動機,未果——大概是太貴了。最終,在高性能的高壓補燃循環發動機與性能較低的開式循環發動機兩種自研方案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堪稱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的典範。

“SpaceX不追求技術上的高大上,而是註重通過創新的方案設計實現性能最優和成本最低,體現了腳踏實地與勇於創新的完美結合。”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說。

推力不足,數量來補。“人多力量大”式的發動機並聯思路,被外界認為風險較高。在傳統設計理念中,為避免多發動機耦合振動導致火箭可靠性下降,火箭一子級發動機數目通常控制在10臺以內。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一級使用30臺發動機的N-1火箭4次試飛均失敗,蘇聯的登月夢想隨之落空。

顯然,“獵鷹重型”通過先進的動力冗余技術和模塊化設計,解決了發動機數量與可靠性之間的矛盾。

同樣,在箭體設計上,“獵鷹重型”突破了“要保證控制系統穩定、長細比不能大於16”的常規思路,火箭長細比(長度與直徑之比)接近20。換句話說,3個3.6米直徑的火箭模塊並聯,實現了通常觀念中“大芯”才能獲取的強大運載能力。這不僅使得這枚火箭呈現優雅頎長的外形,也提供了構建“大火箭”結構的另一種路徑。

這是系統科學思想所創造的技術碩果與工程美感。

中國航天的開創者錢學森在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用不完全可靠的元器件,能夠組成一個可靠運行的系統。今天SpaceX的商業航天實踐再次證明:即便是不夠強大的元器件,也能集成為超級強大的巨系統。

當然,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在於,擁有創新的設計理念、高超的設計能力和敢於突破陳規的勇氣。

不賺錢的商業航天都是耍流氓

不賺錢的商業航天都是耍流氓。誰家能賺錢,先得比比誰更能省錢。

以火箭回收為標誌,“獵鷹”一直在證明自己的多快好省。“獵鷹重型”繼承了“獵鷹-9”成功實現的發動機推力調節、推進劑管理、高精度姿控、熱防護、著陸支撐結構等自主可控回收關鍵技術,此次發射後3枚一級火箭全部回收,火箭一子級助推器分離和一二級分離均采用可重複使用的“冷分離”機構,一、二子級發動機也進行了可重複使用設計。簡而言之,它渾身都是寶,下次還能跑。

就連這枚“獵鷹重型”本身也是一枚“半二手”火箭,一子級的兩個助推器均由以往發射任務回收的“獵鷹-9”火箭通用芯級改裝而成。“芯級變助推”的模塊化、通用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共用生產設備和零部件,省錢。

可重複使用技術日漸成熟,全球具備該領域技術儲備的航天機構不止一二。但是,不差錢的機構們還在無休止地論證,而SpaceX已經大刀闊斧地去幹了。這就是民企的商業動力,值得尊重,發人深省。(請允許我向那些鄙視企業賺錢的人表達我森森的鄙視!)

航天飛機退役後將重心轉向深空探測的NASA,把近地軌道留給了民營企業。但後者的野心不止於此。隨著“獵鷹重型”的成功,民企的發射能力從近地軌道、中小型載荷拓展到了火星軌道、大型載荷。

盡管業內對於回收複用能否實現低成本仍存懷疑——比如,可重複使用部件的檢修代價多大?馬斯克對外公布的數字是否有泡沫?“獵鷹重型”目前發射報價僅9000萬美元,折合近地軌道載荷每公斤1410美元。與各國主流火箭每公斤數萬美元的現價相比,簡直就是白菜價!

業內人士認為,SpaceX重型火箭的確實現了低成本的話,意味著商業航天很可能成為主流的運載火箭,將對全球運載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微信圖片_20180208110608

▲馬斯克在發射現場接受采訪

這些年,馬斯克吹過的牛

天下火箭,唯大不破。大,可以將人與貨物發射更多、更遠——到月球,到火星。

馬斯克想上火星,地球人都知道。國際宇航聯大會上,他的演講時段特意單獨進行,因為太多人想聽聽這位航天明星“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生存物種”的藍圖是多麽吸引人,或者,不靠譜。

在他的構想中,將人類送上火星的運輸系統叫“星際運輸系統”(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簡稱ITS),由可重複使用的飛船和BFR火箭構成。後者有個很好記的非正式名稱Big Fucking Rocket(他媽的大火箭),因為它實在是大: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50噸,為“土星五號”的4.7倍,“獵鷹重型”的8.6倍。

2022年發射貨運飛船,未來10年內實現人類移民——飛向火星的時間表已經很緊張了,盡管它超前得讓人不敢相信。可是,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呢?馬斯克說:“福特造出便宜、可靠的汽車時,人們問,馬車怎麽就不能用了?那是一個巨大的賭註,而福特成功了。”

馬斯克繼續規劃,這一星際長途運輸工具同樣可用於地球旅行。登船、發射、進入地球軌道,BFR能將乘客在1小時內送抵地球上任意地方:香港到新加坡22分鐘,倫敦到迪拜29分鐘,洛杉磯到多倫多24分鐘。

將出行路線進一步降低至地表,馬斯克2013年提出了Hyperloop計劃,打造在真空管道中奔跑的“超級高鐵”,時速可達1290公里,從華盛頓到紐約不到30分鐘。

乍聽上去真不靠譜啊……不過,用於BFR的更大推力甲烷燃料發動機Raptor已於2016年9月點火測試成功,“超級高鐵”也在拉斯維加斯的沙漠中完成了幾次短距實測,首條客運線路可能2021年投入運營。而“獵鷹重型”的首飛成功,又在SpaceX證明自己“不是PPT公司”的路上增加了一枚有分量的砝碼。

所謂牛人,就是把自己吹過的牛一個個實現的人。

微信圖片_20180208110742

▲特斯拉跑車鏡頭

科學技術的極致浪漫

回到“獵鷹重型”。別忘了,它正在把一輛櫻桃紅色的特斯拉跑車送上地火轉移軌道。

鄉愁是一條長長的橢圓軌道,火星在這頭,地球在那頭。套用地球詩人的句子,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的後代大概可以這樣描述這條連接地球故土與火星新家園的深空飛行軌道。

通過這樣的轉移飛行,數十枚探測器到達了火星地表或環火星軌道。目前繞火星工作的探測器仍有6枚:美國的“火星奧德賽”(Mars Odyssey)、“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和“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MAVEN),歐空局的“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印度的“曼加里安火星探測器”(Mars Orbiter Mission),以及歐洲和俄羅斯聯合研制的“微量氣體軌道器”(Trace Gas Orbiter)。

很遺憾,人類第一輛飛上太空的汽車很難加入它們的行列。作為“獵鷹重型”首飛載荷的特斯拉汽車,並不是一枚具備推進與制動功能的飛行器,無法通過動力減速從地火轉移軌道進入火星軌道。未來的日子里,它很可能在地球與火星之間來回穿行——如果要給這段旅行加上一個期限,按照馬斯克富有詩意的說法,它會一邊播放著“太空怪談”(Space Oddity)歌曲,一邊在太空中遨遊億萬年。

汽車電能耗盡之前,這首在1969年地球人首次登月3個多月後面世的經典歌曲里,英國搖滾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會一遍一遍吟唱“地面指揮呼叫湯姆上校(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湯姆上校是歌手假想的一位宇航員。執行完一次充滿風險的太空飛行任務後,他隨失聯飛船迷失在了宇宙深處。作為全球商業航天的領軍人與開拓者,馬斯克像宇航員一樣勇敢前行卻從不曾迷失。對於自己無比宏偉的目標,他的計劃清晰、堅定而充滿激情。

火箭首飛試驗,通常會裝點鐵疙瘩作為載荷。守界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跨界的馬斯克選擇了自己的另一個跨界產品,汽車。對於這位同時在航天、電動汽車、太陽能等多領域縱橫馳騁的科技狂人,業內人士感慨:“他每次都將某個行業之外的技術用於改變這個行業,這種跨界創新可能會成為當今社會科技創新的一個主流方向。”

關於這枚特殊載荷,很多人說是一次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廣告營銷。也許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由於不再需要氧氣燃燒參與動力供給,電動汽車實際上就是一種能夠在無氧氣星球表面運行的交通工具。石油產品作為汽車必需燃料的阿波羅登月年代,宇航員不得不使用以變推力火箭發動機打造的月球車,而隨著電能驅動汽車技術成真,只要太陽能獲取充足,汽車完全可以在人類變成“多星球生存物種”之前成為“多星球交通工具”——馬斯克此舉,是否為未來月球人、火星人將特斯拉用作出門標配而預熱?

當然,我更願意視之為一次單純的浪漫主義表達。自從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以航天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賦予我們最寶貴的精神滋養,就是極致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與英雄主義。

它跨越語言與地域,與你我共鳴。

火箭 特斯拉 馬斯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23

誰改寫了當當網的命運軌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312/167532.shtml

誰改寫了當當網的命運軌跡?
俊世太保 俊世太保

誰改寫了當當網的命運軌跡?

從當年被稱為“中國的亞馬遜”,到退市,再到如今被收購,當當的軌跡似乎是一個拋物線,從平凡,到輝煌,再歸於平靜。

來源 | 俊世太保(ID:lijun_taibao)

作者 | 李俊

2017年底,有部分媒體報道稱,海航集團正在洽談收購當當網的控股權,對後者的估值可能超過10億美元,在80億~100億元人民幣之間。對此,當時李國慶發微博予以否認,稱“消息不屬實”,而如今當當網“賣身”的時刻終於還是來了——

2018年3月9日,停牌有兩月的海航系旗下天海投資發公告稱,正與當當談股權購買事宜,但具體方案仍在溝通協商中,交易完成後其控制權不會發生變更。

這一公告,引起媒體界的一片感嘆。從當年被稱為“中國的亞馬遜”,到退市,再到如今被收購,當當的軌跡似乎是一個拋物線,從平凡,到輝煌,再歸於平靜。

微信圖片_20180312132023

當當網曾於2010年赴美股上市,那一年的當當網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店,年銷圖書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占有國內網上圖書零售市場份額的50%以上。但在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時,彼時當當網的市值僅為5.36億美元。

在私有化之後,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曾反思稱,夫妻創業苦不堪言,首先是管理上很難說服對方,造成決策和執行效率低,更大的是會對生活造成損傷。如今來看,能以10億美元的估值賣身未嘗不是當當網最好的歸宿和李國慶最好的解脫。

回顧當當網的失敗,這其中,除了最主要的當當自身的原因外,很多公司其實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當當成長的十幾年中,這些勁敵或者說創造了新的時代,或者說趕上了新的時代,總之在這七八年時間走得飛快,而當當則顯得落後了。

到底是哪些推手改變了當當的軌跡,讓我們不妨盤點一下。

推手一:數字閱讀

卓越亞馬遜和當當網當年的競爭十分激烈,改變戰局的時刻是2013年,當Kindle入華以後,亞馬遜首次樹立了數字閱讀的標桿,就是品位+互聯網+終端的閉環,到今天看來,這依然是一種有魅力是商業模式。

微信圖片_20180312132027

在Kindle入華一年後,李國慶終於還是在閱讀器領域邁出了那一步。當時的李國慶異常自信,在他看來當當網的閱讀器一定能夠獲得成功,“當當網擁有出版社資源,所以能將經典的、暢銷的書籍轉換成數字格式,吸引更多願意深度閱讀用戶購買閱讀器。”

但回頭來看,亞馬遜早已變成了有品位閱讀的象征,而當當卻依然只是一個網絡圖書銷售平臺。如果說亞馬遜是通過紙書+閱讀器來改變閱讀環境的,手機閱讀企業則是通過手機+APP來改變閱讀的,這里的企業既有當年的熊貓讀書和多看閱讀,也有現在份額最大的掌閱,以及緊隨其後的書旗和QQ閱讀。

雖然不知道有多少紙質書用戶最終改成了閱讀電子書,但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閱讀這一應用無疑也得到了爆發式增長。以2017年在A股上市的掌閱的披露為參考,這家公司2008年成立,到在國內上市時,已經有了超過一億的月活躍用戶,累積註冊用戶更高。

顯然,手機閱讀企業無疑吸引了上億的用戶來閱讀電子書,讓整體閱讀市場更大,版權機構也有了新的舞臺。在Kindle閱讀器和掌閱APP開疆破土的時候,顯然,當當的閱讀器,當當的閱讀APP,並沒有跟上,也就錯失了數字閱讀這艘大船。

推手二:網絡文學

如果合算下現在最大兩家網絡文學企業的市值,我們可以看到閱文集團合人民幣大概570億元,掌閱科技大概170億元,這兩者加起來就是740億元,可見網絡文學、數字閱讀的市場並不容小覷。

微信圖片_20180312132036

而另一方面,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網絡文學用戶達3.78億,原創作品總量達1646.7萬種,日更字數1.5億,年新增原創作品233.6萬件……不同語種翻譯傳播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網站已有上百家。可見,網絡文學的發展,不僅吸引了海量用戶,造就了大批作家,產生了經濟收益,也成為中國人文化原創力的成功範例。

對於這種於與閱讀相關,與文化相關,與市場相關的產業,身兼圖書和互聯網基因的當當網其實是可以進入的,但可能是因為上面提到的,其在數字閱讀領域沒有開展起來,所以也就沒有進入網文領域,錯失了一個好機會。

有人說,當當網銷售的出版書讀者,和網絡文學讀者,還不是很重合,因此也不便於展開。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讀者的年輕化,網絡文學也成為了大眾的、主流的閱讀內容。可以不客氣地說,少了網絡文學,圖書企業對大眾提供的閱讀服務也就是不完整的。

在2017年,一直只出售出版書的Kindle都及時調整了策略,和咪咕推出了網文版Kindle,可見網文也是大勢所趨。遺憾的是,當當始終也沒有合適的平臺來承接網文,直到現在。

推手三:電商巨頭

2010年,當時還叫做京東商城的京東進軍圖書市場。到了2017年,在易觀發布的《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3季度》數據顯示,在第3季度,中國B2C市場出版物交易規模為6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4%,其中京東以市場份額36.2%,超越當當網占據的35.1%市場份額,位居中國線上圖書銷售市場份額第一。

當然,還不能以一家數據機構的統計來判斷誰是第一,但京東與當當網在圖書銷售方面的位置,應該是比較接近的。而問題在於,圖書銷售只是京東的一小部分,卻是當當網的核心業務。這里就涉及一個問題,綜合電商和單一品類電商誰更有優勢。當然,當當網並不是單一品類的電商平臺,但畢竟給消費者的印象不是短期就可以改變的。

微信圖片_20180312132040

另一方面,2012年,天貓宣布天貓書城於6月14日正式上線,開啟了天貓的線上圖書銷售之旅。到2018年初,天貓自家數據顯示,天貓已以350億(碼洋)的市場規模占據半壁江山……而且,天貓圖書還宣布,將與傳統書店共同布局新零售,打造智慧書店及24小時無人書店,閱讀+AI+新零售,給人們帶來很多想象。

比較有趣的是,天貓的報道中顯示,當當網自2012年正式入駐天貓以來,就連續多年蟬聯天貓圖書銷售額冠軍,同時在天貓“百社好書”計劃中,當當網天貓旗艦店僅大冰系列小說,就創造了百萬銷量。從這個表述看,最大的圖書銷售平臺可能是天貓,也許京東也有機會,但當當網肯定是沒有機會了。

實際上,在兩個電商巨頭的夾擊下,在618和雙11的輪番轟炸下,當當網和大多數中型電商平臺一樣,也是有心無力的。

錯過了數字閱讀的風口,也沒有趕上網絡文學的大潮,同時在電商領域碰到了京東阿里兩級爭霸的格局,當當網的想象空間確實就比較有限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也許在這個時間點考慮退出,對於創始人,對於當當網未來的發展,可能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2018年,文化消費快速崛起的趨勢已愈發明顯,當當與新資本的結合,也許會帶來新的機會。

而對於很多當當網的老用戶來說,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忘記當年收到當當快遞,聞到一本本新書的油墨香時,那種滿足的感覺,那就是可儲藏的回憶吧。

當當網 亞馬遜 李國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05

非美術科系 擺攤起家 Foufou 一隻尖牙兔改寫姊妹命運

1 : GS(14)@2010-12-27 16:41:0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82

2女嬰調亂24年改寫命運靠fb一張相揭真相

1 : GS(14)@2015-08-06 08:39:34

兩個女嬰在同一醫院相隔十一分鐘出世,卻因此遠離了親生父母,走上兩條極端不同人生路。二十四年後她們終於知道真相,當時是在醫院被調亂而改寫命運,然而揭開謎底的,竟是因為facebook的一張照片。「這種感覺很可怕,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不知道該叫誰作爸爸媽媽。」二十六歲的洛雷娜(Lorena Cobuzzi),一九八九年在意大利普利亞(Puglia)一個小鎮誕生,她憶述兩年前家人對她說的驚人消息:自己並不是他們的親生女兒。洛雷娜的「錯誤父母」、亦即科布奇夫婦(Cobuzzi)前年偶然看到facebook一張相,發現相中一名女孩,與科布奇太太樣子相似,但相中女孩的妹妹則很似洛雷娜,令他們懷疑當年醫院調亂了女兒。洛雷娜也承認:「看著相中女孩的妹妹,就似看到自己在相中。」照片中女孩名叫安東內拉(Antonella Zenga),經DNA測試後證實她才是科布奇夫婦的寶貝女,因為醫院一次無心之失,令洛雷娜與安東內拉命運逆轉。洛雷娜過著穩定快樂的童年,有經營電器小店的仁慈父母;安東內拉成長路艱苦得多,家境貧窮經常捱餓,爸媽離婚後再被遺棄,後來才獲領養。「我感到很幸運,被調轉後在一個健康快樂家庭成長。她卻要承受父母離異、遺棄之苦。」洛雷娜稱曾有人指她不似科布奇夫婦,但都不以為意,沒想過自己竟真的不是科布奇夫婦的親生女。然而她二零一零年因與年長十二年男人交往被反對,決定離家並與對方結婚雙宿雙棲,與科布奇夫婦的關係惡化。洛雷娜指安東內拉閒時會探望科布奇夫婦,她坦言安東內拉與父母的關係比她還親密,感覺並不好受,不過洛雷娜亦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尋獲了根。兩家人已入稟控意大利醫療當局,共索償二千二百萬歐元(約一億八千七百港元)。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806/192453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59

舞台劇跨語言界限改寫大案講囚犯人權

1 : GS(14)@2016-03-14 01:43:47

大寮監獄六囚犯脅持獄長案登上紐約舞台!舞台劇《放逐-放卒5.42》中一群來自台灣的演員無懼語言隔閡,透過中文、台語和肢體語言傳達一個概念:「受刑人(囚犯)也有人權,監獄對受刑人人權的不尊重,只會造成更大的問題,無法幫助受刑人改過自新。」駐紐約記者:陳郁仁舞台劇演繹去年2月台灣高雄大寮監獄發生史上首宗囚犯脅持獄長,獄長等人被當作人質,最後六名肇事囚犯自殺身亡,人質則平安獲救。劇中飾演囚犯的四名台灣演員:李阡綸(Chien-Lun Lee)、廖志恒(Chih-Heng Liao)、任萬寧(Wanning Jen)及卓香君(Chun Cho)用國語、台語夾雜粗口,訴說在獄中吃不飽、睡不暖、被放棄、得不到應有尊重的慘況,最後「壓力爆煲」,脅持獄長。導演李岳燁憶述事件發生後,社會主流意見多數指摘囚犯,所以寫出此劇,希望透過舞台劇讓觀眾反思囚犯也跟一般人一樣擁有人權,「死刑犯不是罪該萬死,也需要被尊重」。他特地安排全劇以國語、台語演繹,僅有小部份重要對白會用英文,解釋他想要挑戰觀眾在聽不懂的語言下,僅藉演員表現,了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劇中唯一非台籍演員Leah Bachar覺得,用她完全聽不懂的語言演出的確是很大挑戰,但正因為聽不懂其他演員說甚麼,才更要注意他們的動作,感覺他們想表達的意思;又認為監獄與囚犯的矛盾舉世皆見,即使語言不通也不難理解。紐約觀眾Matt亦表示了解該劇想表述監獄對人的影響,影響是全球共有的,所以即使聽不懂台語或國語也能理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3/195279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02

SMAP散前改寫歷史

1 : GS(14)@2016-08-20 11:41:51

日本組合SMAP決定年底解散,有歌迷於網上發起買碟行動,呼籲購買五子於2003年發行的暢銷細碟《世界上唯一的花》,望把該碟的累積銷量由270萬張谷至300萬張。《世界上唯一的花》已重登Oricon單日銷量榜冠軍,估計月底前便突破300萬大關,到時便會取代Southern All Stars的《TSUNAMI》成日本史上最暢銷細碟的第三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20/19743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652

教育部命修改教材日侵華內容中共改寫歷史 8年抗戰變14年

1 : GS(14)@2017-01-12 08:03:10

【九一八事變】■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日軍在當地巡行。



中共熱唱的經典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當局決定改寫歷史,面臨難以續唱之虞。教育部近日發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對現教材進行排查修改,將「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並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14年抗戰」概念在開春的教材中使用。「8年抗戰」是中共對抗日歷史的定論,也是上述紅歌歌詞之一。但不管如何,中共自我標榜是抗戰「中流砥柱」說法不變。由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文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的函》要求,各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立即全面排查教材,凡有「8年抗戰」字樣,全部改為「14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14年抗戰概念;保證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由東北九一八事變計起

教育部官員向《新京報》表示,落實「14年抗戰」這個概念,是貫徹中央相關精神。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教育部通力配合,兩個月前已要求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落實該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國中小學生地方課程教材將全面落實。中共建政後對抗日戰爭用「8年抗戰」表述,即1937年「七七事變」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為止;這一概念不但用於官方文件,更印在各級教科書中,經幾十年「洗腦」早已「深入人心」,包括傳唱了幾十年的經典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詞「它(共產黨)堅持了抗戰8年多」,更已是琅琅上口,如今要改,讓許多網民批評:「歷史說改就改?太兒戲了吧!」而「14年抗戰」則由1931年東北發生「九一八事變」計起。



■教育部發文件下令改教材。


自我標榜是抗戰中流砥柱

當局要修改抗戰史觀消息傳出,一度引來中共要「改正前非」、承認國民黨抗戰歷史的揣測。不過教育部昨午透過《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指教材修改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目的是要「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令外界見之譁然。現居美國的中共歷史學者辛灝年指,抗戰史在中共隨意編篡宰割下早已面目全非,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巨大成果不是打敗日本人,而是借抗戰自肥,最終打敗蔣介石、奪得江山;所以毛澤東多次接見日本訪華團時,說出「感謝日本皇軍侵略」、「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我們現在還在山裏,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的奇談怪論。辛認為,「中共這種彌天大謊不可能維持太久」。《新京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1/198931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144

【控制夢境】「清醒夢」改寫惡夢 醫生:好多次先有一次得

1 : GS(14)@2017-01-12 08:08:59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指,「清醒夢」即是在夢境中,人保持清醒並知道自己在做夢,甚至有局部能力控制自己做甚麼夢。



相信人人都試過發好恐怖好恐怖的惡夢,一套《Inception》更讓大家對控制夢境瘋狂起來。網上一直流傳「清醒夢」,更指只要幾個步驟,人即可發「清醒夢」控制夢境,真的這麼神奇?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指,「清醒夢」即是在夢境中,人保持清醒並知道自己在做夢,甚至有局部能力控制自己做甚麼夢。他續稱事實上,的確有學者一直努力研究「清醒夢」。



發「清醒夢」困難,不過改變惡夢結局是可行的。歐陽醫生:「首先睡前要想像會發甚麼夢,然後盡量改變夢的延伸。」

發惡夢通常都因壓力或情緒問題,必須找出問題根源,解到結惡夢才會減少。

歐陽醫生表示,要做「清醒夢」理論上是有方法的。「例如你可多看看時鐘,因為夢裏時鐘會較模糊。又或多留意自己身體,只要一看到這些事物異常,便可意識到是夢境。」不過醫生就直言,這些方法只屬理論和研究階段,要練幾十次才可能成功一次,更指出此行為會打亂日常生活。「經常性要望鐘、經常檢查手腳,本來就是不正常的行為,根本擾亂了你的正常生活。」發「清醒夢」困難,不過改變惡夢結局是可行的。歐陽醫生:「首先睡前要想像會發甚麼夢,然後盡量改變夢的延伸。」他分享一個病人的例子,「有個病人晚晚夢見自己撞車,我要他每晚睡前幻想一些正面事物,例如駕車去旅行,好快他就沒再夢見撞車。」以上都屬心理治療方法,一般情況下,對於惡夢不嚴重者都會有效。歐陽醫生總結,發惡夢通常都因壓力或情緒問題,必須找出問題根源,解到結惡夢才會減少。記者:黃凱婷攝影:陳健邦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bit.ly/2gcDRu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2/198938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