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本偏愛“土豪”項目 社區養老院急需土地、稅收政策扶持

經過多次反複考察之後,王大爺把80歲的老伴送到社區養老院照顧。由於子女在國外,老伴生活不能自理後,一直都是由他來親自照顧。隨著年事漸高,王大爺感到已經力不從心了。

好在這家名叫寸草春暉學知園的養老院就在他家小區附近。白天,王大爺會溜達到養老院,陪著老伴聊聊天、讀讀報,晚上再回家休息。這樣,不僅他身上的擔子輕松了許多,而且老伴也能得到更加專業的照顧。

首開的寸草春暉養老中心。來源:央廣網

當少子化與老齡化共同浮現,一旦家中出現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對整個家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當居家養老難以為繼之時,嵌入式、社區化的小型養老院成為老年人的首選。

雖然有龐大的潛在客戶群,但社區養老院發展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蓬勃,各路資本最青睞的仍然是高端養老社區和養老地產等“土豪”項目。

第一財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社區養老機構的主力民辦養老院普遍面臨著融資難、留人難和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等問題。與這些相比,最讓社區養老院經營者“吃不消”的還是快速上漲的房租地租。

寸草春暉養老護理院董事長王小龍對第一財經記者直言不諱地說,房地產方面的快速上漲,使像養老這樣的民生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也難以抵消房租上漲對養老行業的不利影響。

社區養老院對接剛需

全國老齡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人,已占全國總人口的17.3%——而國際標準占比為7%。僅2017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就超過1000萬人。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齡化程度全國領先。以北京為例,截至2016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29.2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4.1%,其中,16.49萬確定為失能老年人。

從統計數據來看,雖然我國老齡人口總數不小,但低齡活力老人占到主體;8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2600萬,只占11%。對於絕大部分低齡活力老人來說,居家養老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正如美國外科醫生阿圖·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別》一書中說,老年是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喪失,所有的喪失最終會積累到一個點。到這個點時,老人們的身體和精神就沒有能力獨自應付生活的日常要求。

王小龍表示,一旦老人不幸成為失能半失能者,居家養老就會變得不太現實,當老人身體需要護理而家庭難以承擔時,入住養老機構就會成為剛需。社區養老機構的定位就是家里沒法照顧的老人得到及時救治,並輻射居家養老。

7年前,社會保障科班出身的王小龍和5位清華同學共同投資1000萬元,在北京成立了一家社區型養老機構。王小龍的博士論文關註的便是“融合式養老”,他認為不能簡單把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分割,而是要把它們有機融合,寸草春暉就是“機構-社區-居家一體化養老模式”的實踐。

從2011年至今,寸草春暉已經在北京連開了六家連鎖養老院。在僅靠口碑相傳之下,每家新開的養老院在半年之內就會滿員,幾家老院早已出現了排隊的情況。

這就是剛需的力量。雖然每月7000~13000元的費用(根據護理等級不同費用不同)對於老人來說不能算是便宜,他們的養老金並不足以支付這個價格,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本人和家屬仍然會籌資入住養老院。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的北京另一家社區養老機構——優護萬家養老照料中心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住滿了80%的床位。

優護萬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段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社區嵌入式、護理型的小微養老機構應該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這些小微機構應該獲得政府更多的支持,而各地在政策上不應再鼓勵資本投資養老地產,當前,在養老地產上已經有了極大的浪費。

2013年之後,各級政府連續發文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養老產業也成為投資的風口之一。王小龍說,資本的傲慢在養老行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大資本熱衷於投資看起來高大上的硬件,並不註重對老年人真實需求的研究。他在與一些投資基金接觸的時候還發現,這些基金仍然是看重養老機構的硬資產,但對於養老機構運營團隊重要性的認可度嚴重不足。

物業成本居高難下

無論是王小龍還是段萱,他們都認為在北京城區想要找一個像樣的場所來開社區養老院太難了。

優護萬家目前只有二里莊一個養老照料中心。段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的目標是要將優護萬家做成連鎖品牌,但現在苦於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

段萱認為,包括賓館、學校等很多地方都有閑置的,政府可以盤活這些閑置地產,鼓勵養老護理機構的發展。

王小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養老院有200~300張床位規模效應是最好的,但這就需要有上萬平方米(使用面積)的地方。“在北京城內想找這麽大的地方,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他說。

寸草春暉連鎖養老院床位都在50張左右,使用面積在1000~2000平方米之間,有些是公建民營,和街道辦事處合作的。由於公建民營資源有限,王小龍想要建新院時還是要通過市場來租,但最近這些年來,租金上漲的速度之快讓人咋舌。

所有人都在分擔租金飛漲的成本,包括不得不入住養老院的那些年邁的祖輩父輩。

王小龍認為,養老機構本來就是微利,如果不是租金上漲,機構能夠維持7%的利潤,也算不錯了。但這幾年下來,租金就漲了20%,民辦養老機構獲得的政府補貼,根本不夠填補房租上漲的差額;成本上漲了,養老院的價格也只能跟著漲。

“如果房租不這麽漲的話,民辦養老院也能壓縮20%~30%房租成本”,王小龍說。

今年初將父母從燕郊一家養老院轉入寸草春暉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玲把為父母選擇養老院的經歷發在社科院經濟學微信公眾號上,引發了讀者對於養老的深思。

朱玲的父母原來住在燕郊的一家養老院。由於父母護理等級比較高,今年初與養老院續約時,入住養老院的費用每月平均達到了15110元,若父母二人入住,一年總計約需36萬元。

由於燕郊探望不便,朱玲將父母轉回了家附近的位於亞運村的首開寸草春暉學知園,由於沒有遊泳池等公攤設備的費用,父母二人入住的價格一年約為29萬元,也省下了7萬元。

即使是29萬元,對於絕大部分老人和家屬來說,也是難以承受之重——如果僅靠養老金,顯然遠遠不夠。

段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也是制約養老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破解這一問題,既需要政府盡快推出長期護理保險,也需要老年人轉換觀念,如果居家養老難以為繼,可以考慮將房屋出租,用租金支付養老院的費用。

朱玲認為,政府應該激勵多種民辦公助方式,對社區養老院實行稅收優惠。城市的民辦社區養老院多租地而建,地租昂貴且不斷上漲,這就需要城市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規定,在成規模的居民小區,像留置幼兒園區域一樣,為社區養老院留下空間。

具體措施上,朱玲建議對於按照市場平均水平出租社區養老院用地的企業,采取稅收抵扣措施;此外,鼓勵退休人員眾多的機構或企業,拿出部分土地與專業照護機構合作建立社區養老院,以緩解當前養老照護的燃眉之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60

SCMP: 東莞頻臨破產?中國經濟急需結構性改革

1 : GS(14)@2012-10-01 00:29:20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8848

  The core problem is the sudden disappearance of investment interest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2 : GS(14)@2012-10-01 00:29:35

由 ezone2k » 週六 9月 29日, 2012年 4:50 pm
SCMP:東莞頻臨破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688

今天的東莞,大量被遺棄的廠房和巨額的財政赤字再次引起了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

經過30年高速經濟增長,廣東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城市東莞已經到了頻臨破產的邊緣。

中山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東莞超過60%的鄉鎮存在財政赤字,很快就需要尋求上級政府的救助。

這是東莞命運的巨大轉折,曾經中國最富有的城市今天的遭遇,可能預示著中國經濟降速將帶來更大範圍的地方財政危機。

2010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就高達10.7萬億元,相當於中國GDP的27%。穆迪甚至估計真實的負債數字可能到達14.2萬億。

2009年,中國財政部高級研究員白景明已經估計,中國鄉鎮政府的總負責高達中國GDP的10%,但沒有官方數據證實。

白景明表示,他曾會面的很多鄉鎮政府一把手都不瞭解自己政府的負債水平。如果鄉鎮政府財政出了問題,可能會給上級政府帶來政治和財政上的不穩。

專家發現東莞的鄉鎮負債問題有兩大根源: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世界經濟減速使工廠倒閉,進而把地方財政拖下水;在不成熟的鄉鎮選舉制度下,鄉鎮一把手有巨大的政治壓力給村民派發慷慨的「分紅」。

東莞一家印刷廠所有者Shao Gongjun表示:「鄉鎮政府的財政問題比預期要嚴重的多,」因為鄉鎮政府依賴土地租金收入。

20世紀80年代東莞還是個農村,但今天已經成為世界高科技製造業中心。IBM副總裁曾經表示,只要東莞的高速路堵車15分鐘,就足以導致世界計算機價格的波動。

工業高速發展,東莞的人口也從180萬上漲到超過800萬。很多當地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出租房,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而一夜暴富。鄉鎮政府把集體用地出租給工廠,租金成為首要收入來源。

直到最近,這個模式一直運作得很好。但Shao表示,過去5年裡,很多工廠要麼倒閉,要麼搬遷至成本更低的內陸城市。

2007年以來,香港背景的工廠數量就下降了15%。工廠和外來務工人員撤離東莞,租金收入也同時「撤離」了。

一位61歲的當地村民表示:「我很擔心沒有了租戶,如果這樣我的出租房就要丟空了。」她用過去10年湊下來的200萬元加上銀行貸款在樟木頭建起了一座六層出租屋。她和她的家人住在第一層,上面的五層都用於出租。

她每月能有15000元的租金收入,幾乎是普通工人工資的10倍。但2007年以來,租金收入已經下跌了1/3。

中山大學教授Lin Jiang在研究中發現,因為土地出租收入的下滑,東莞584個鄉鎮中有60%出現了財政赤字。他的估算是基於今年5月對30個相對富裕鄉鎮的研究,包括虎門和塘廈。

這個數字不能代表全局,但是「管中窺豹」的好機會。

Lin表示:「出現財政赤字是因為收入下滑同時支出上漲。」這可能是烏坎事件後的副作用。

中國高層已經在鄉鎮一級推進普選領導人的制度。現在鄉鎮的選舉變得尤為激烈,候選人通常會承諾慷慨的「分紅」來吸引選票。

「在少數案例中,候選人甚至承諾給予每月一萬元的「分紅」,」Lin表示。其實這些「分紅」就是源於對工廠收取的土地租金。

很快,鄉鎮一把手就發現難以達成他們的承諾。面對資金困境,他們不會選擇收回他們的承諾,因為這樣可能會激起民憤,他們會選擇尋找農信社的幫助(其實就是地方銀行),農信社一般會提供利息高達30%的短期貸款支持。

銀行願意貸款,因為銀行知道如果出了問題,上級政府將不得不救助這些鄉鎮。

Lin表示:「一些鄉鎮領導人現在開始擔心銀行會收回貸款...如果鄉鎮違約,這個財政負擔必然會轉移到上級政府。」

東莞政府應對危機的表現並不好。今年上半年東莞GDP增長下滑到2.5%,而過去8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1%。

上月,東莞黨委書記徐建華就要求鄉鎮政府停止舉債「分紅」。但鄉鎮幾乎沒有實際行動。

鄉鎮的領導人認為「分紅」並不是導致財政困難的唯一因素。他們需要支付地方消防和警務服務的成本,雖然這應當是上一級政府的責任。過去,上級政府對這些服務的投入嚴重不足,因為知道富有的鄉鎮政府有能力負擔這部分成本。

香港經濟貿易協會主席Eddy Li表示,一些鄉鎮的警察已經拒絕調查涉案金額小於兩萬元的案件。

Shao估計,單是樟木頭鎮政府的債務總額就有16億元,而其每年財政收入只有6億元。

Shao表示,東莞需要結構性改革來終結對土地租金收入的依賴。他建議給予外來務工人員當地戶籍,讓他們給地方經濟提供更多貢獻。

Shao表示:「沒有社會結構的重大改革,經濟轉型是不可能成功的。」
3 : GS(14)@2012-10-01 00:30:00

      
      東莞中小企老闆 再現「跑路潮」  


  雖然廣東已成功澄清,沒有出現農民工的「還鄉潮」,但近期再度泛起,中小企業老闆的「跑路潮」。當地人士擔心的是,這一波「跑路潮」會否擴大化,甚至出現像溫州那樣的全國性影響。
東莞今年第三波 遍各行業
  東莞出現中小企業老闆的「跑路潮」,算起來已是今年第三波。今年第一波跑路潮,是中小IT企業老闆的「跑路」,那是去年底深圳那邊發起,以後擴展到珠江三角洲多個地方,特別是東莞。
  那一波中小IT企業老闆的「跑路潮」,其實一直氾濫到夏天,所謂農民工提前「還鄉潮」,與老闆「跑路潮」密切相關。好在政府當局以轉型升級的名義,幫部分已「跑路」和要「跑路」的中小電子企業濟困,也收到一定效果。
  大概在春天時分,東莞出現一波小超市老闆「跑路潮」。與IT企業的「跑路潮」因定單不到而「跑路」不同,小超市老闆這時跑路,主要是捲款而逃,反正經營不善收上來錢,大型連鎖超市又在強力擠壓,貨場是租的,貨品是企業上架的,不如立即「跑路」。
  這種超市老闆「跑路潮」,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震動,因為租金是欠的,工資是拖著的,貨物是企業墊錢上架的,小老闆只要把拖人家的錢捲走,就是個賺。而政府著急,就代賠員工薪資,穩定局面。
  這最新一輪「跑路潮」,基本上因應加工定單缺失,融資困難,一些老闆連拖欠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去,於是「跑路」。涉及的企業有大有小,各行各業,有出名大招牌的,也有隱姓埋名的。
成本飈利潤跌 入不敷支
  東莞這一波「跑路潮」湧現,與經濟大勢有關。據東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的報告顯示:當前各行業總體經營成本上升約30%至40%,綜合利潤下降了20%至25%。如此的成本極速提高,企業賺不到錢,乾脆關門大吉。
  「跑路潮」再起,東莞當局暗中相當緊張。東莞人力資源局建起了一個「企業欠薪倒閉逃匿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設立下面的工作機構,制定出台保障倒閉企業員工基本生活。
4 : GS(14)@2012-10-01 00:30:26

由 ezone2k » 週六 9月 29日, 2012年 5:00 pm
醫療糾紛引矛盾 東莞虎門2千群眾圍攻打砸門診

P.S. 痴線...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 ... content_1177295.htm

今日上午,東莞市虎門鎮對外通報一起發生在當地、因醫療糾紛引發的群眾聚集事件。9月26日,23歲的湖北監利籍女子田某在虎門太平人民醫院第四門診部就 醫後於次日死亡,引起其家屬及老鄉的質疑,進而導致約2000名群眾聚集圍攻打砸門診的行為出現。至9月28日凌晨1時10分,圍觀的群眾被已有序疏散。

  據虎門鎮官方通報,死者田某居住在虎門博頭,9月26日下午6時35分左右,其因「發熱、咽喉疼痛」獨自到太平人民醫院第四門診部就醫,期間接受輸液治療。門診部醫護人員稱,患者在輸液過程中,醫生、護士均有巡視,無異常發現,輸液後,患者自覺癥狀有所緩解,於晚上9點30分左右自行返回家中。
  至9月27日5時許,田某感覺胸悶、紫紺,隨即撥打120,太平人民醫院急診於5時11分到達現場,檢查發現田某已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等搶救措施,邊搶救邊送回太平人民醫院急診科繼續搶救。搶救至6時40分,田某心跳呼吸未恢復,於6時40分宣佈臨床死亡。

  9月27日上午,死者的7名家屬前往太平人民醫院,提出對門診診療情況的質疑。經該院、公安與死者家屬協商,死者家屬同意進行尸體解剖,並在當地公安機關的協助下於中午12時左右將遺體送至殯儀館。

  當日下午3時左右,死者另一批家屬多人再次到該院瞭解情況,醫院醫務科再次就之前的提議回覆死者家屬,家屬表示理解後離去。

  9月27日下午5時30分左右,死者家屬10餘人在該院四門診部吵鬧、圍堵。隨後到達現場的死者家屬、朋友等人數逐漸增多,情緒激動,當晚9時30分許,事態進一步擴大,在場的60多人圍堵醫院四門診部,並打砸門診部玻璃、損壞鐵閘門。晚10時許,經相關部門疏導,患者家屬及圍觀群眾自行散去。

  9月27日晚11時許,圍觀群眾不知何因再次聚集,這一次,死者家屬並未到現場,至9月28日凌晨0時20分,圍觀人數達2000人左右。經疏導,至9月28日凌晨1時許,圍觀群眾已有序疏散。

  虎門鎮鎮長葉孔新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正抓緊跟進事件,盡快完成醫療鑑定,查明死亡原因,確保事件得到妥善處理。
5 : 鉛筆小生(8153)@2012-10-01 01:23:04

1樓提及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8848

The core problem is the sudden disappearance of investment interest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陶東成日講既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23

中國籍外勞新加坡討薪以死相逼 海外維權急需指導

1 : GS(14)@2012-12-17 23:40:34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yzjj/20121209/202713945433.shtml
  中國籍巴士司機新加坡罷工事件還未結案,另一波客工維權事件又沸騰了。
  本月6號清晨,兩名來自江蘇,在新加坡務工的建築工人朱貴磊、吳孝林爬上了10層樓高的起重機,向僱主討薪抗議。警方歷經九個小時的談判,才將兩人勸下,隨即被警方逮捕。這期間,暴風雨來襲,時有雷電,十分危險。
  然而,此事發生後,兩名工人於7號雙雙被控。罪名是:非法滯留在起重機上涉嫌擅闖罪。擅闖罪一旦成立,將坐牢三個月,或罰款高達1500新幣。
  兩起中國外勞維權事件,都在新加坡被定性為「非法」。而兩起事件中,工人為維權,都以「魚死網破」之態抗爭,結果卻是勞資雙方均自損三千。
  怎麼幫助中國籍外勞海外維權?表達同情或抗議政府遠遠不夠。
  工人認為維權太「麻煩」
  兩名討薪工人於上週向新加坡人力部提出辭職,也向人力部申訴公司仍拖欠他們薪金。人力部因此要求他們收齊文件以方便調查。沒想到兩人走後,竟爬上起重機威脅討薪。
  據聯合早報報導,僱主因兩人合約未滿就辭職,屬違約,執意扣除他們抵押在公司的一個月薪金和部分工資,各被扣除約2000新幣。他們與經理談判時遭對方呵斥,無可奈何之下,攀高以死威脅。
  兩人的僱主是中江(新)國際有限公司,這是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在新加坡的獨資子公司。雇方中江(新)國際有限公司經理袁愛君受訪時說,公司已於上個月清還兩人工資,但因違約,11月份薪金按工作天數計算,分別給800及1000新幣。而他們卻要求11月足月薪金2000新幣。
  當兩名工人勸下起重機後,其中一人對人力部職員說,之所以這次沒有向人力部投訴,是因為「很麻煩」。
  人力部已調查公司,結果是公司並未拖欠工人工資,目前人力部正在調查公司是否觸犯了僱傭法令,若觸犯僱傭外來人力法令,公司有可能被禁止聘用外勞。
  然而,就算公司違法關門大吉,兩名工人的犯法行為所帶來的罪責也無法減免。遇到勞資糾紛,向衙門討說法覺得麻煩,拿生命開玩笑卻方便可行?
  這種邏輯從何而來?
  中國式抗議:「輿論包青天」
  兩名中國客工拿生命抗議不公,中國籍司機在百度貼吧申訴SMRT種種惡行,用「罷工」給雇方點「顏色」看看。
  這是我們在中國熟知的一種廣為運用的維權方式。
  當弱勢群體的權利得不到保護,想解決問題,唯有將事情「鬧大」,讓媒體熟知,通過輿論的力量,讓公眾口水的壓力逼迫另一方做出妥協讓步,或以慈善的力量改善這類人的生存困境。微博的出現,更加強了這股力量。
  輿論的力量縱然強大,但在中國,卻悄無聲息地代替瞭解決爭端的公共渠道-----政府的監管與法令。「輿論包青天」顯然以同情弱勢的姿態取得了廣大中國人民的信任。而當我們看到農民工要回了工資,上訪者終獲自由,釘子戶得到合理賠償,孩子們吃上免費午餐,這些「成功」的背後,政府到底有多少作為?合理合法的投訴渠道又在哪裡?
  然而,在新加坡,法制嚴明到亂扔垃圾都有詳細罰款標價,這種方式的抗爭顯得作用有限,若危害到公共利益,還有可能觸犯法律。
  民間調查顯示,對SMRT罷工事件,有7成以上的新加坡人認為公司需要反省管理水平,同樣,7成民眾也認為,中國客工不應該違法。
  更讓國人有些氣憤的事情出現了,四名新加坡人居然前往中國大使館抗議。他們稱,希望基於公民的責任,對最近連續發生的幾起中國籍工人在新加坡的非法行為,提呈抗議書,要求中國政府介入中國公民在新加坡的「非法和不文明行為」。
  在這幾起事件中,不僅勞資雙方的名譽都被損害,新加坡在中國的形象,中國人在新加坡的形象,也在沸沸揚揚的輿論中變形扭曲。
  在「法律」面前,同情顯得「勢單力薄」。在各個投訴渠道都嚴明暢通的情況下,有理有據有節地用法律保護權益,才是在新加坡應該懂得的「維權利器」。
  誰來提供維權技術性指導?
  來新加坡的外勞首先要懂得,去人力部維權是正確途徑。
  但初來乍到,客工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英語為工作語言的新加坡,社會環境與中國不同,誰來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關心他們的權益呢?
  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就最近的客工事件,已向屬下兩萬多個僱主發出長達5頁的忠告書,強烈呼籲僱主設立處理員工申訴的機制,公平、負責和迅速地化解員工不滿。
  新加坡組織「客工亦重」(TWC2)為四名被控共謀教唆非法罷工並獲保釋的司機提供住宿和膳食。並稱基於「人道」扶持他們,讓其享有正當的法律程序。
  同時,筆者瞭解到,新加坡關愛會將成立相關法律援助小組,為客工提供相應的法律諮詢與援助。
  這讓筆者不禁想到多年前發生在新加坡的一件事,一位美國男子在新加坡公共場合塗鴉且偷盜,違反了相關法令,被法官處以鞭刑12鞭。美國政府得到消息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出面求情,希望從寬處理,但責罰難逃,最終改為4鞭。
  國法不可輕易更改,當然,公民也應該得到國家的保護。
  美國總統都能為普通公民求情,中國大使館,除了要求中國公民遵守當地法規,能否為海外的中國公民提供維權技術性指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43

訛稱祖母急需醫藥費青年騙兩友劫勞力士

1 : GS(14)@2015-10-30 00:50:57

■律師求情指,主謀林烱聰還柙時畫迷你兵團及蠟筆小新逗繼妹,本質不壞。資料圖片


【本報訊】與家人不和蝸居貨櫃的無業青年,因理財不善欠債,向兩友人訛稱祖母急需醫藥費,成功誘騙他們赴湯蹈火打劫旺角一間錶行。但青年劫走3隻值逾37萬的勞力士錶後,即赴澳門將錶典當,賭博數天卻鎩羽而歸。假扮成顧客的同黨被揭穿拘捕,負責睇水的另一黨羽亦告落網。3人昨在高等法院承認串謀搶劫罪,法官嚴斥青年是主謀,蒙騙朋友,誤己累人不值同情。記者:歐陽聯發



法官李瀚良認為,首被告盧俊軒(22歲)及次被告李嘉耀(24歲)的角色比較次要,其中盧扮成顧客,而李則負責把風,接受兩人是希望幫助第三被告林烱聰(22歲)才犯案。但3人合謀行劫,計劃周詳,最終判盧入獄3年10個月,李入獄4年4個月,而主謀林則入獄5年4個月。案發於去年7月1日,盧扮作顧客進入位於旺角西洋菜南街的利時錶行,店員應其要求拿出三隻勞力士錶供他選購,戴着帽和口罩的林突然衝入店內,將30厘米長菜刀架在店員頸項,威嚇打劫。林得手後即棄刀逃走。留在現場的盧被帶返警署,警員起初以為他是目擊者,但細問下發現盧身上並無足夠現金或信用卡;他聲稱打算叫父親付款,調查發現其父毫不知情,盧最終承認與兩名朋友犯案。警方根據盧提供的資料,分別於7月2日及7月11日在上環港澳碼頭拘捕李及林。



官揶揄小新 迷你兵「百厭」

盧和李在警誡下透露,他倆是中學同窗,而盧則透過李認識林。林向他們稱祖母急需金錢支付醫藥費,提議打劫,他們遂在案發前約一周商討分工,但從沒要求在事成後分錢。不過,林在警誡下卻對「祖母」隻字未提,只稱因欠債萌生打劫念頭,他與李5次視察現場,又獨自在案發前兩天買刀。林指,3隻勞力士錶得手後便乘船到澳門,套現16萬元賭博,但最終輸光,因為不想連累兩名朋友,選擇返港。林的律師求情,指他與父親不和,選擇離家租住貨櫃,但因理財不善欠下債務。林在還柙期間有畫卡通人物蠟筆小新及迷你兵團的畫,逗繼妹開心,顯示他本質不壞。惟李官揶揄說:「佢哋都係好百厭嘅人物喎。」李官不接納律師指林犯案手法不專業,認為他用刀架頸,是加刑因素。求情亦透露,盧曾當選香港足球青年代表,他與李均感為林犯案愚蠢。案件編號:HCCC534/1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9/193516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50

兩國同被孤立 急需盟友 土俄元首會面向歐美示威

1 : GS(14)@2016-08-10 07:54:44

俄羅斯總統普京昨在聖彼得堡接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是去年11月土國擊落俄戰機後,兩人破冰會談。有分析指,土俄近期分別與西方交惡,正值需要盟友,雙方重修舊好向歐美示威。



兩人甫見面,普京表示很高興再跟埃爾多安見面,讚揚對方這次到訪是確實行動修補兩國關係,「代表大家都想恢復對話」。他又提到土國上月的軍事政變,力撐埃爾多安,指「我們的原則性立場是,永遠反對所有違憲行為」。埃爾多安就指,土俄關係進入「非常特別的時刻」,認為兩國團結有助解決地區問題。兩人會談一個半小時,集中談經濟及軍事合作。


■伊斯坦堡曾爆反俄示威。

政變後 埃爾多安首外訪


土俄兩國在擊落戰機事件後,關係一度墮入冰點。俄羅斯對土耳其的農產品實施制裁,又禁售前往土國的旅遊套票,令當地俄旅客大跌93%,但俄亦因中止與土耳其的能源及其他經濟合作,損失慘重。直到6月埃爾多安致函普京道歉,兩國緊張關係才稍為緩和。到土耳其軍事流產政變後,歐美國家都質疑埃爾多安藉機肅清異己,令埃爾多安不是味兒,加上美國沒有交出身在賓夕凡尼亞州、被指控是政變幕後黑手的土籍傳教士居倫,在土國引發反美浪潮。就在此時,土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普京是政變後最快致電埃爾多安表達支持的領袖,而埃爾多安亦禮尚往來,選擇俄羅斯作為政變後他首個外訪的國家,又解禁俄網媒示好。有分析認為普京想把握北約成員之間的關係缺口向土耳其示好,以突破自前年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後,受西方孤立的外交困局。俄羅斯外交評論員弗羅洛夫說:「兩國是想對外展示自己沒有被孤立,是有選擇的,仍有非西方的盟友可靠攏。」弗羅洛夫認為會面別具象徵意義。土耳其希望俄方減少支援庫爾德族武裝部隊,減少轟炸敍利亞邊境,以免大批難民湧入國內;俄羅斯則期望土國加強控制邊境,防止被莫斯科視為威脅的武裝分子進入敍利亞,威脅大馬士革政府及拉塔基亞省的俄空軍基地。埃爾多安亦可能會向普京讓步,放棄堅持要敍國總統巴沙爾下台。法新社/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0/197301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55

大量流失無線電話客 急需轉型

1 : GS(14)@2016-10-24 06:09:28

【本報綜合報道】為何美國電訊巨頭急於轉型?除了收購時代華納消息之外,AT&T昨日還公佈第三季業績報告,或可透露一些端倪。


尋新增長領域

該份報告顯示,AT&T上季在美國流失26.8萬位主流無線電話客戶。電話客戶增長素來備受重視,因為它們比平板電腦提供更多收入。AT&T上季無線收入下跌0.7%至182億美元。由於AT&T核心無線業務已經飽和,且流動市場幾乎沒有收購空間,驅使AT&T鯨吞時代華納,以尋找新增長領域。事實上,在競爭激烈的無線市場中,AT&T已將專注力放於最有利可圖的客戶身上,並避免以優惠促銷手段搶奪市場佔有率。截至9月底為止,AT&T第三季純利由29.9億美元增加至33.3億美元,每股賺54美仙,經調整後每股盈利為74美仙,與去年同期持平,符合分析師預期。然而,AT&T期內收入增長4.6%至408.9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計的411.5億美元。其實AT&T競爭對手Verizon近年亦大舉收購,去年斥資44億美元收購AOL,今年7月又以48億美元收購雅虎(Yahoo!)核心互聯網業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4/198103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76

張華峯:監管機構急需遏制新股亂象

1 : GS(14)@2017-01-24 00:09:10

【明報專訊】繼去年證監會與港交所(0388)就上市制度進行聯合諮詢後,監管機構上周再聯手發出聲明,矛頭直指近年的創業板新股「亂炒」風波,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張華峯上周接受傳媒訪問時建議,監管機構急需推出措拖遏制這種異常現象,從而改善國際投資者對香港股市的壞印象。

建議創業板上市倍增承配人

張華峯表示,去年因多隻新股狂升狂跌,成為國際笑話的創業板市場,指監管機構面對目前創業板股票「大上大落」的情况,短期內需要一些措施,去遏制一下不正常的股價波動情况;另外亦希望證監會能在加強在創業板上市的監管要求,例如增加承配人數目,由100擴大至200人、甚至300人,同時亦規定上市公司需披露承配人最終獲發的股份數目,增加市場透明度,讓投資者能有多一些資料作出評估、從而減少不正常股價波動的同時,亦可改善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印象。

事實上,證監與聯交所上周五發出的聯合聲明中,亦有提出數項涉及創板上市的保薦人指引,包括需確保公平分配、保留所有配售紀錄等,惟有市場人士認為,指引不具約束力,相信監管機構現時只是發出警告,更多的措施將陸續有來。

去年在市場掀起激烈討論的上市決策架構改革諮詢,自諮詢期完結至今已兩個多月,立法會議員張華峯上周接受媒訪問時認為,據他的了解,證監會現正審視收到的諮詢回應,不過當局並不會在4月前就該份諮詢文件作出結論,因為監管機構希望在4月份、新一任行政長官已通過選舉產生後,取得其意見後才作出結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59&issue=20170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