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乏焦點 秋拍成交意外萎縮 德勤:反映內地市場投機減 健康現象
1 :
GS(14)@2014-12-31 01:33:5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9/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歷盡起起跌跌,3年前才剛超越美國晉升為世界上第一大藝術市場,2012年就因打貪腐和查稅門即刻跌倒谷底,成交額縮水近一半。去年一度回暖重拾增長,惟今年四大拍賣行秋拍成交額卻意外「縮水」,按年跌近四分一。惟有業界人士指,成交下跌與缺乏「天價」拍賣品有關,並指市場正逐漸「正常化」。
業內普遍反映,今年拍品匱乏的問題尤為明顯,估價過億藝術品更是一品難求。
過去2個月,一直被視為來年市場風向標的秋季拍賣會陸續落錘,中港四大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保利(北京)及嘉德(中國)成交額同比全線下跌,合共成交約11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跌24%。除早前豪擲2.8億元拍下明成化「雞缸杯」的上海富豪劉益謙以創中國藝術品拍賣世界紀錄的3.48億元拍下明永樂御製「刺繡唐卡」搶盡風頭外,其他天價藏品寥寥無幾,難以延續2013年增長勢頭。
四大行成交按年跌24%
德勤藝術與金融全球主管Adriano Picinati Di Torcello認為,今年各大拍賣行出現的秋拍縮水現象,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向健康的跡象。他稱,「現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慢慢鞏固,開始淘汰一些投機的因素,買家們更具有分辨藏品的能力,而不是像2009至2011年時盲目地一擁而上。」
他亦表示,隨藝術品作為一種資產類別被越來越多投資者接受,尤其在現時全球經濟不明朗、投資選擇有限的情況下,2015年對藝術品投資的需求會繼續增加。儘管中國藝術品走向成熟,他亦提醒投資者警惕投機因素,根據德勤2014年藝術與金融報告調查,有78%的藝術專家認為現時中國藝術市場的投機水平在7以上(1至10,10為最高)。
畫廊:中國藝術保雙位增長
專做中國現代藝術畫廊Art Futures總經理Jon Reade(圖)亦看好中國藝術品市場前景。他指,現半數客人為投資者,藝術愛好者僅佔三成,並指中國現代藝術增長每年都保持雙位數,是世界範圍內表現最好的藝術類別,越來越多投資者用購買藝術品作為分散投資風險的方式。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但對藝術品市場未必是壞事,「當經濟下滑,人們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固定資產,如黃金、藝術品等,對藝術品市場會有一個短期的積極作用。」
2 :
GS(14)@2014-12-31 01:34:1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9/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有「內地蘇富比」之稱的保利文化(3636)今年初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不過,保利在香港舉行春秋拍賣會已有兩年時間。今年保利(香港)秋拍總成交8.22億元,較去年的9.89億元有小幅下跌。執行董事張益修表示, 市場有波動並不是壞事,雖然天價拍賣品數量減少,但客戶數量仍穩步增長,未來亞洲藝術的潛力會被發掘出來,甚至10年內可與歐美市場比肩。
雖然在香港舉行拍賣,但具國企背景的保利掌握了大批內地收藏家的人脈,客人有6成來自內地。不過,他透露,隨著亞洲藝術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越來越高的聲譽,在過往的4次拍賣中,海外買家數量錄得180%的增長。
中國藝術市場漸成熟
張益修坦言,中國藝術市場初期上升太快,市場不健全,投機者居多而真正懂藝術的人少。不過,他認為「一個階段的小插曲並不影響市場總體走勢」,經過兩年調整,藝術品的美學和歷史價值逐步得到買家肯定,不再金融獨大。
雖然中國市場仍未成熟,但張益修指,近年「流拍在減少」,投機者亦被慢慢被過濾出市場,保利亦加強了對買家信用記錄的審核,反映市場近年在逐步走向規範。
覓亞視白武士 德勤今述進展
1 :
GS(14)@2015-01-08 00:28:2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07/news/ec_ggb1.htm
【明報專訊】亞視拖欠員工去年11月下半份糧,料今日開始過數,明日可支取,但12月份薪金在今天到法定期限仍未有覑落。亞視經理人德勤會計師行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黎嘉恩及企業重組服務主管何熹達,今日會見傳媒交代物色潛在投資者的進度。
楊受成:9個月前已決定不做白武士
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昨出席活動時表明不會做亞視的白武士,且9個月前已做了決定。
亞視股東拦炳均昨回覆本報稱,解決亞視問題要全盤去處理,不能單靠一方面出手,因任何一方均可能申請清盤,甚至令拯救亞視的方案難產。黎嘉恩則稱,接手處理亞視無疑很難,但不能簡單視之為破產個案處理,希望盡力做。
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昨接受港台專訪時表示,亞視在過去幾年管理出問題,營業策略失敗,無法依靠營運所得支付薪金。被問到是否要對管理出問題負責,葉說自己既是股東亦是員工,要聽從董事會決定。葉說,11月餘下薪金今日開始透過銀行發放,員工最快明日可支薪,但坦言不能確定何時及如何發放12月薪金,但期望可以一筆過支付。他又透露現有約40名員工透過《僱傭條例》自動遣散。
葉又說,亞視目前潛在買家有10多個,又披露個多月前楊受成曾接觸過亞視大股東,港視主席王維基亦曾表示想買一些股份,至於最後為何沒成事,葉說不知原因。
至少4財團入標買ATV股權德勤審批需一至兩周
1 :
GS(14)@2015-01-27 14:58:09
【本報訊】多個潛在白武士終於出手,亞視有望鹹魚翻生!大股東黃炳均被法庭要求出售的10.75%股權昨日截標,經理人德勤相關人士確認,已收到數份投標建議書。黃炳均亦表示,有多於一人入標,「有的是熟識的,亦有些不熟識的」,但由於已簽署保密協議,不能透露太多資料。有消息指出,有多於四間公司入標競投亞視股權。記者:吳永強 雷子樂 胡仲邦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與企業重組服務主管何熹達表示,由於建議書「包含若干與亞洲電視相關之其他事宜」,故需一至兩周時間審閱及考慮。據悉,德勤須考慮入標人士日後對亞視的經營計劃,及是否有足夠財力繼續營運。被視為入標大熱門的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嘉華回應指不評論市場傳聞;而未有免費電視牌照的香港電視則表示沒有入標。其他曾經傳出有意入股亞視的潛在買家,包括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麗新發展主席林建岳等。
葉家寶樂觀:靜待佳音
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昨發表題為「靜待佳音」的網誌,表示大家都很關心出售10.75%亞視股份的限期,並指雖然自己不在香港,但心繫亞視,「關於股份轉讓的事宜,一切待德勤幫忙處理」。他繼續稱自己對亞視的前景感到樂觀,「我和同事們將會迎難而上,帶領亞視走出困境,為廣大觀眾服務。大家也就靜待佳音吧!」對於德勤收到數份投標建議書,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並不認為這是佳音。他分析指,未知各公司的入標價錢、亞視股東對作價是否滿意,加上德勤審批標書也需要一段時間、入股也要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即使有公司入標,隨時也會是無米粥。李卓人最擔心的是,亞視對員工的薪酬會繼續拖延下去,雖然勞資審裁處下月二日會就八十八名已離開亞視的員工之索償欠薪個案作出聆訊,之後這批員工就能啟動清盤及申請破欠基金的程序,取得欠薪。但他指出,亞視資方仍可使用「最無良賤招」,就是只向已離開並申請清盤的前員工發放欠薪,但對於仍然留守的員工,則可繼續「諗縮數」行拖字訣。他建議仍然留下的員工應考慮是否斬纜離開,盡快展開清盤程序取回應有工資。亞視出糧拉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暗寸議員阻礙通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發言時質問張建宗,亞視「拉唔到人」已是天大醜聞,「話我哋阻住你個低津,咁邊個阻住你做全民退休保障呀?亞視又邊個阻住你張建宗執法呀?樣樣都做唔到!有冇執行力呀你!」張建宗對這批評沒有回應。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發言人重申,至今未收到亞視股權變動的申請。至於亞視拖欠通訊局約一千萬元牌照費,發言人表示,亞視曾於一月九日提出分五期付款,但被當局拒絕,並指示亞視須分兩期繳付牌照費及利息。亞視拖欠牌照費屬嚴重違規,加上亞視三年內曾兩度違反同一規定,通訊局初步決定向亞視罰款,並警告亞視若未能如期繳付牌照費,當局會考慮更嚴厲的懲處。
亞視存亡三個關鍵日期
2月2日:勞資審裁處就88名亞視員工索償開始聆訊,裁決能否作為啟動清盤程序的依據2月9日:德勤估計兩周內就數份標書作詳細審閱,該日為公佈是否中標結果的最後一日2月18日:被通訊局勒令繳交首期700萬元牌照費最後限期日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曾傳出入股亞視的富豪
嘉華主席呂志和發言人指不回應市場傳聞
英皇主席楊受成未能聯絡
遠展主席邱達昌未能聯絡
港視主席王維基發言人指未有入標
亞視職藝員心聲
藝員袁潔儀:對大家來講係喜訊,件事拖咁耐,起碼係有曙光令人振奮,只要公司可以繼續運作對大家係好消息。
藝員張家瑩:非常好消息,起碼對員工嚟講係有答案,始終我同亞視仲有合約,梗係想公司好,
德勤:「營改增」料內房徵稅6%
1 :
GS(14)@2015-05-04 12:46: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04/news/ec_ecd1.htm
【明報專訊】內地政府矢言「營改增」(營業稅改增值稅)要在今年內完成,現時只餘下房地產、金融等少數行業仍未實施,惟細則至今未見定案。德勤華南區稅務及商務諮詢領導合伙人展佩佩表示,「營改增」對房地產業最難在於何時實行,因行業營運周期較長,轉合約並非一朝一夕可為,目前該行已就此接觸30至40家地產商,均是在內地與香港有業務。
展佩佩認為,雖然距年底仍有逾半年時間,但現時才準備「營改增」時間亦未必充裕,部分地產商更早於去年底已手開始準備。該行估計,房地產的增值稅亦將徵收6%或11%,其中徵收6%的機會較高。
抵扣稅額 助降樓價增樓盤
展佩佩表示,若地產商最終可以抵扣進項稅額,資金可用於降低樓價或建設更多樓盤等,是政府刺激該行業及整體經濟之良方。她又預料,今年內政府必會實施「營改增」,而隨馬來西亞推出增值稅,近月亦有逾半大型國際銀行開始為此準備。
德勤稅務及商務諮詢總監石詠文補充,「營改增」等同變相減稅,大趨勢是有利經濟,令政府有持續稅收。她認為,「營改增」實施時,相信房地產業會有陣痛,但若全部地產商結業時,則會無人交稅,絕非政府原意,因此不必過份擔心。至於銀行業迎接「營改增」則要額外耗時不少,主因是其電腦系統較為複雜,加上旗下財務產品五花八門,由改動電腦與會計系統,以至了解「營改增」對產品的影響,均較其他行業繁複。
德勤:混改制令國企市場化
1 :
GS(14)@2015-06-22 11:45:3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2/news/ec_ecc1.htm
【明報專訊】內地國企在新一輪轉型升級時,以實施混合所有制及推動私營公營合伙(PPP)機制,最為市場矚目。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預期,那些發展較快及具領先地位的國企,以至大國企的二級子公司,均會較受惠於混改制推行,甚至估計分拆公司上市數目將會增多。該行亦預期,在引入民營資本加入國企,不代表讓國企更坐大,而是令到運作更為市場化,甚至提高回報率,令到更多不同資本參與其中。
雖然內地提出混改制一段時間,但實踐至今仍多涉及頂層設計階段,德勤中國華南區國企改革負責合夥人余莉娜指出,這涉及到過程中需要聯繫不同監管部門達到一致行動。她相信,推動混改制會較多發生在企業本身的二線子公司。
料國企併購增 冀更多資本參與
該行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認為,每個行業均有推動混改制的可能性,但一些發展步伐較快而在市場具領先地位的國企,可以先行混改。至於推動混改制的國企需否裁員,則視乎企業本身是否多冗員而定,但肯定的是,隨混改制執行,緊接便是優化員工質量,要求提高,並且傾向多勞多得。他亦預見,將來國企分拆上市公司的數目增加的情況會多過尋求整體上市。
隨A股炒高後,目前估值增加,該行的中國商業稅務服務合夥人李曉暉稱,國企來港上市的意欲不致降低,香港亦不會對那些經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渠道購入國企投資的人士失去吸引力。他更預見,將來國企的併購數目會增加,增加對外的競爭力,情形即與將南、北車合併成中車(1766)一樣。他又認為,國企在推動混改後,不一定令國企取得民營資本後更為坐大,真正核心還是希望引入較多資本參與。
金牌清盤官憂爆債務重組潮德勤黎嘉恩指大型個案增
1 :
GS(14)@2015-09-23 01:45:57【訪問】股災至今兩個半月,影響料年內蔓延至實體經濟。「金牌清盤官」德勤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指,近期每一兩個月就有一宗較大型重組個案,料農曆年前將現重組潮。他認為股市未見底,中資新股雖失大水喉,但受惠東南亞新股漸抬頭,德勤不擬調整年初所訂的全年集資額預測。記者:黃翹恩 石永樂
企業陷入財困,在未證實「死亡」(清盤)之前,會先求助專業財務顧問,進入債務重組程序。黎嘉恩指通常一年半載才會出現大型重組個案,近期一兩個月已見一宗。過去清盤個案多數出於公司短期周轉困難,近年股東爭拗成近年熱門重組原因,不少個案中,二股東明明資金充裕,卻等到「(大股東)你搞唔掂我咪出嚟做救世主」,甚至一拍兩散。
零售業陷財困頗常見
今年連鎖化妝品店Missha、連鎖家電店DSC德爾斯相繼結業,可見新一輪清盤潮將臨?黎嘉恩指零售業陷財困頗常見,而且近年大型公司多選擇盡早進入重組程序,未必需走到清盤一步。不過他亦承認,除非未來數月經濟突然好轉,否則農曆年發放雙糧、花紅前,將見更多財困公司浮面。這些公司多與內地有聯繫,其中不依靠內需、產能過剩的行業風險較大,因為缺乏政策支持,例如內房、鋼鐵、製造、紡織業,投資者應慎防涉及高風險投資、董事及核數師相繼離任、行業前景不佳的公司(見表)。市況不濟拖累新股市場氣氛。黎嘉恩指隊伍中固然有人退出,亦有拖慢步伐觀望市況,管理層亦明白上半年天價發售已不可能重演,定價需貼近二手市場,尤其急需「救命錢」的公司,均願意降價求售。面對新股生意驟跌,德勤卻無意下調年初訂下的集資額預測,維持估計下半年7至8隻大型新股集資共800至1,000億元,全年集資2,400億元。黎嘉恩暫未聽聞巨型新股延遲上市,直言對「股災」二字有保留。他感覺是次與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來勢洶洶、no hope(無希望)」不一樣,現時本港經濟處於「尷尬期」,「肯定唔好,但唔係好差」。在內地新股腳步漸緩時,他指近來東南亞新股抬頭,不少冀透過香港進入內地發展,例如他正處理一宗東南亞建築新股。不過他亦承認始終東南亞難以取代中國,成主要新股來源地。他希望香港今年能再奪全球集資一哥寶座,但實際需視乎內地何時重啟IPO,以及紐約交易所受惠美國經濟改善的集資能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2/19304591
德勤﹕經合BEPS建議 或打擊港稅收
1 :
GS(14)@2016-01-21 14:52:03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121/paa01/laz1.txt
【明報專訊】去年,國際經合組織(OECD)針對跨國企業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問題,發布《BEPS行動計劃》,冀通過國際合作,增加各國稅務透明度及一致性,打擊現存國際稅收規則的漏洞。德勤亞太區及中國主管傅振煌表示,香港政府稅收或會因此減少,並提醒跨國納稅人要留意,此舉會導致企業的稅務合規成本增加,從而令企業經營成本上升。
跨國企業無法把利潤集中香港
BEPS是指跨國企業利用各國稅制之差異與國際租稅規範之不足,以香港等稅率較低的地方作為跳板,設立空殼公司,並進行利潤轉移,以最大限度減少集團稅務支出,當中牽涉不同國家的稅收利益及稅收主權問題。惟此舉造成其他國家稅基的侵蝕,嚴重影響各國稅收與租稅公平。
對於跨國企業無法再把公司利潤集中在香港,傅振煌稱,香港政府的稅收會因此減少,並會增加企業的稅務合規成本。但他表示,樂觀而言,BEPS不只是影響香港,亦會影響其他「跳板」國家如新加坡及有稅務條約優惠的毛里裘斯,相較這些國家,香港仍擁有與中國接壤優勢,故他指香港是「more defendable(更具防禦性)」,跨國企業或會因此而改為選擇香港作為新的跳板,此舉或可彌補香港政府減少的稅收。
與中國接壤 更具防禦性
另外,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董事兼稅務服務總監張瑛則指出,香港稅率較低,且擁有完善配套,故對跨國公司仍有一定吸引力,相信OECD的行動反而可以吸引跨國公司把實質業務移至香港處理,在港開設辦公室及聘請員工,更有利本港經濟發展。
臨時清盤人德勤:遣散員工 今日亞視停播
1 :
GS(14)@2016-03-05 01:15:30■何子慧不滿德勤極速申請亞視清盤,質疑背後另有動機。王子俊攝
【本報訊】永恒也有終結時,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昨為亞視畫上句號,指新投資者司榮彬死線前仍未能以現金或銀行本票等方式,提供德勤要求的800萬元營運、員工薪金及500萬保證金,宣佈今早遣散亞視全體員工,最快今早停播,較牌照屆滿提早近一個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對此表示遺憾,司榮彬的代表何子慧則批評德勤表現不專業,「點解要咁粗暴關閉亞視?佢哋嘅社會責任喺邊度?」記者:馬志剛 張嘉雯
德勤中國華南區企業重組服務合夥人葉華明表示,上月底得悉亞視只剩20萬現金,無法支付員工欠薪和保險費用,為保障債權人利益,日前宣佈解僱所有員工,但遭亞視管理層入稟法院阻止。雙方昨早再在庭上交鋒,法官未有再下令禁止德勤的行動。德勤指,司榮彬希望只保留150名員工,並提出向員工支付3月薪金,但至昨午5時死線前仍未能以現金或銀行本票等方式,提供德勤要求的800萬元營運、員工薪金及500萬保證金,又指對方本身持的只是一間離岸公司,資金狀況不明,故決定提早遣散所有員工。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說,擔心繼續營運只會增加債權人的損失,決定今早9時到亞視廠房,正式遣散全體不足500名員工。至於何時正式「熄機」停播,另一合夥人何國梁說,要先與工程部人員了解熄機流程,暫未能提供確實時間。
股東今拿出大額現金或有轉機
由最初被法庭委任做亞視經理人尋找白武士,到如今成為清盤人,黎嘉恩形容自己和亞視有不解緣,最初沒想過「會得20萬cash(現金),仲要只係得bank statement(銀行結單),而家係咪仲少咗啲都唔知」,更沒想過會出現如今的局面,「坦白講,我唔想見到呢個情況」。黎嘉恩說一直不能確定亞視能否繼續出糧,「作為有責任嘅僱主,要做比較tough(難)嘅決定」,今日正式遣散員工後,公司變賣資產,員工有機會優先索償,加上員工可以申請破欠基金,相信可比其他債權人更早取回部份欠薪。於記者會尾聲,黎被問到若今早中國文化傳媒手持大額現金現身亞視,是否百分百「冇彎轉」,黎苦笑稱「睇吓有幾多啦」。至今尚未啟動《僱傭條例》10A條自動遣散的藝員僅剩彭敬博(前名彭遠揚)、伍偉樂和黃文韜3人。彭敬博獲悉遣散決定時大感可惜,同樣未啟動10A的財經節目主播章佳強感欷歔,力斥王征要負最大責任:「佢為咗盤生意同蔡衍明嗌交。」早前被裁定100項欠薪罪成的亞視前執行董事葉家寶則以「痛心疾首」回應事件。蘇錦樑對德勤的決定表示遺憾,表示當局將與德勤理順善後工作,包括頻譜、山上發射站及物業交接等。他又指,原定4月2日提供服務的香港電台,最快下周四可接收亞視的模擬頻譜,提供廣播服務。通訊局表示已與亞視臨時清盤人聯絡,期望盡快收到正式書面通知,確認亞視停播時間,以及在其免費電視牌照屆滿前亦不會復播,讓該局安排提早收回頻譜。勞福局局長張建宗表示,目前已有120多位員工申請破欠基金,現時仍密切留意進展。
亞視玩完事件簿
1/4/2015:亞視遭否決免費電視續牌申請,一年後須停播,成為史上首間不獲續牌廣播機構;主要投資者王征指不獲續牌是「陰謀與騙局」10/9/2015:司榮彬收購原大股東黃炳均股權及王征約20億元債務,聲稱投資100億元打造新亞視,但原來交易拖延至上月底仍未完成27/11/2015:執行董事葉家寶被控縱容及疏忽導致亞視拖欠員工薪金,法庭裁定葉罪成;葉其後辭職5/2/2016:前主要投資者王征以主要債權人身份入稟高等法院申請亞視清盤6/2/2016:新聞部人手嚴重流失,《六點鐘新聞》及《夜間新聞》首次停播;但停播兩周後突然復播昨日:臨時清盤人德勤宣佈,因未能和司榮彬達成協議,決定今早遣散所有員工,亞視提早今早停播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亞視前藝員心聲
開台元老 夏春秋:一個人、一個機構、一件事物,到咗極限,冇得可以挽救,引用術語「氣數已盡」,惟有一句可惜。
首屆亞姐冠軍 黎燕珊:都要有個了斷。其實心情都好複雜,雖然呢個電視畀我好多美麗回憶,但搞成咁真係好淒涼,留守到最後嘅員工,最緊要畀番啲人工佢哋。
金牌女司儀 朱慧珊:亞視咁樣嘅結束方法係好令人欷歔,但遣散係唯一嘅做法。對大部份員工嚟講,都係一個解脫吧!亞視走到而家,早啲(還是)遲啲停播,已經冇太大分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4/19516030
未交足800萬 亞視又隨時熄機德勤:司榮彬走數
1 :
GS(14)@2016-03-08 15:46:39■司榮彬被指未有在限期前交足800萬元予亞視,再度「走數」。
【亞視永恒】【本報訊】亞視「熄機鬧劇」上周結束,以為可營運至4月1日,惟事件峯迴路轉。臨時清盤人德勤晚上發聲明,由司榮彬掌控的中國文化傳媒無跟協議在限期前交足800萬元予亞視,再度「走數」,德勤指考慮採取一切適當行動,亞視又面臨熄機之危!德勤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在發佈上述聲明前接受本報訪問,指當日為保障亞視員工而遣散,非刻意熄機,若司與債權人王征達成協議,亞視可避過清盤,更透露亞視仍有潛在白武士感興趣。記者:胡仲邦 石永樂
亞視發言人昨晚接受查詢時表示,仍在了解事件。司榮彬代表上周五高調晒冷,打開聲稱有500萬元的行李篋及500萬元的銀行支票,當晚並與德勤協議,同意分別於上周六及昨日,分兩期共存放800萬元作為亞視的營運資金。但德勤昨晚指出,中國文化傳媒沒有足額提供全數款項,違反協議,故德勤「會考慮採取一切適當的行動」。
「肯定資不抵債」
黎嘉恩強調,德勤作為亞視臨時清盤人的角色是保障資產及員工利益,「如果佢哋(員工)繼續做嘢,要確保佢哋收到錢」,強調非刻意要熄機,他表示難以估計亞視熄機日。亞視過去一直靠王征注資救亡。黎嘉恩表示,過去10個月亦在亞視投資超過1億元,認為他是有心營運;而亞視免費電視牌照下月1日失效,股債轉換毋須通訊局審批,故司榮彬與王征能夠就債務問題達成協議,甚至買下王征的債務後取消清盤申請,理論上亞視仍可繼續營運。他估計大約在3月底至4月初,可大致知悉雙方能否達成協議,惟一旦沒有共識,亞視或須進行債務重組,其資產將會「拆骨」出售;所得的款項會先用作支付德勤用於亞視及作為臨時清盤人的開支,剩餘的款項將會用作員工遣散費,其後則會償還無抵押債務,即包括王征持有的亞視債券,最後會分配予中國旺旺主席蔡衍明等亞視股東。不過黎嘉恩承認,目前未對亞視資產估值,但「肯定資不抵債」。
仍有潛在白武士
黎嘉恩透露,仍有潛在投資者對亞視感興趣並接觸他,甚至有人提過有意成為白武士。被問到感興趣的潛在買家是否內地資金,黎嘉恩思考一會才說:「有啲人係有興趣資產,亦都有內地人對重組有興趣,但暫時唔多。」然而,外界憂慮潛在白武士如屬內地資金,或會影響新聞取向。黎嘉恩過去一年先後成為出售亞視股份的經理人及亞視臨時清盤人,與王征及司榮彬等內地商人周旋。但內地商人充滿「土豪味」,例如上周五司榮彬代表「晒冷」,抬出一篋聲稱有500萬元現金的行李箱,卻有網民發現箱底有紙盒及紅色紙,懷疑以100元「紅衫魚」混雜在內。被問到該行李箱是否有100元混雜在內,黎嘉恩笑而不語。面對亞視紛爭,他認為除外界高度關注事件,香港與中國商人在文化、思維及做法上都有分別,「好多嘢咁樣做會犯法,香港(商人)就未必拖,會驚」,暗指內地商人未必跟香港規矩。
早前德勤將遣散所有員工,並重新招聘逾150人,黎嘉恩強調可以加快員工申請破欠基金墊支款項,或比德勤更快取得欠款,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回應指,要到公司清盤才能發放特惠款項。至於早前有重新獲聘的亞視員工指,須額外簽署一份合約,不可在4月2日前追討今年首兩個月的欠薪,但同時提供獎金。德勤發聲明表示,該文件是由司榮彬控制的中國文化傳媒要求員工簽署,並非由臨時清盤人發出,亦未就獎金款項達成協議,有意與對方劃清界線。
亞視「熄機」風波
王征
1/4/2015:亞視遭否決免費電視續牌申請,一年後須停播,成為史上首間不獲續牌廣播機構;主要投資者王征指不獲續牌是「陰謀與騙局」
10/9/2015:司榮彬收購原大股東黃炳均股權及王征約20億元債務,聲稱投資100億元打造新亞視,但原來交易拖延至上月底仍未完成27/11/2015:執行董事葉家寶被控縱容及疏忽導致亞視拖欠員工薪金,法庭裁定葉罪成;葉其後辭職5/2/2016:前主要投資者王征以主要債權人身份入稟高等法院申請亞視清盤
■亞視新聞屢傳停播,新聞部員工合照留念。
6/2/2016:新聞部人手嚴重流失,《六點鐘新聞》及《夜間新聞》首次停播;但停播兩周後突然復播
7/2/2016:司榮彬拖欠亞視員工兩個月工資,部份員工引用《僱傭條例10A》自行遣散,前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以債權人身份向亞視入稟,要求將亞視清盤3/3/2016:獲委任成為亞視臨時清盤人的德勤,指司榮彬沒有按要求提供1,300萬元資金,令亞視營運至4月1日,計劃將亞視全數裁員
4/3/2016:司榮彬代表抬出一箱錢,聲稱有500萬元,以及有一張500萬元支票,可用作營運亞視;當晚與德勤達成有條件協議,可營運至4月1日
昨 日:德勤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強調,裁員是為避免亞視負債持續增加,指仍有白武士對亞視資產有興趣;惟晚上,德勤發聲明,指至中午中國文化傳媒仍未足額提供800萬元予亞視,因此已違反3月4日所訂立的協議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8/19520947
德勤拒中國趨勢做ATV白武士
1 :
GS(14)@2016-03-15 13:54:15【亞視永恒】【本報訊】上周創板股中國趨勢(8171)表明想做亞視的白武士,惟公司昨發公告,指接獲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通知,對方向主要債權人王征取得意見後,並綜合各種因素,未能接受中國趨勢的債務重組建議。中國趨勢稱會繼續向亞視追討欠款及索償違約損失共300萬元。
亞視遭索償300萬
雖然中國趨勢未能以白武士身份入主亞視,並索償300萬元,不過由亞視前執董葉家寶出任行政總裁的協盛協豐(707),早前成功獲股東批准配股集資3億元,用作貸款予亞視,令亞視營運再現曙光。葉家寶出席活動時,被問到協盛協豐為何仍借錢予亞視,他僅稱公司有自己考慮,會適時於網站公佈,但他又稱自己仍未獲亞視出糧,並會繼續為員工爭取出糧。另外,早前亞視新投資者司榮彬「走數」,未如期支付款項。德勤昨晚發聲明,指至現時為止由司榮彬掌控的中國文化傳媒,已向亞視提供約800萬元款項及200萬元銀行本票。出席同一活動的港視(1137)主席王維基則表示,現時將軍澳廠房已建成6層,將設3間一萬呎的錄影廠,以及6,000呎的新聞錄影廠,強調自己正籌備下一輪發展,未來港視仍會主打劇集,亦不怕員工不會回巢,「再戙支旗出嚟就可以埋班」。王認為擁有免費電視才是賺廣告收入最多的生意,「我哋係上市公司,係要搵錢」,故仍執着申請免費電視牌照。■記者胡仲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5/1952988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