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勤:大型IPO上市料減

1 : GS(14)@2016-04-01 15:40:47

【本報訊】本港首季新股(IPO)數量僅19隻,按年減24%,融資金額則按年升47%至280億元,主要受益於兩中資銀行股於H股上市,推高金融服務行業融資額。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合夥人歐振興指,首季新股宗數及集資額已算有所交代,第二季宗數有望保持,但大型新股出台機會不大,集資額按年或減少。



盈健暗盤最多升25%

受美國股市波動打擊當地新股市場,首季本港、深圳和上海的新股集資金額均超越美國,本港保持全球新股排行榜首位。但歐振興指,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美國加息及資金由新興市場流出等因素,令首兩個月新股集資活動受壓,部份新股以機構投資者佔比較大。歐振興指,2月未有新股上市屬罕見,惟3月市況回穩。第二季是傳統上市旺季,加上現時上市申請數目不俗,若無不明朗因素,第二季新股集資宗數將不俗,惟受估值問題影響,集資額或較遜色,大型新股上市機會亦不大。在內地推動改革國企及資本市場,將刺激金融機構及國企來港,料全年將有115至125隻新股來港上市,集資額約2,600億元。招股中的亞積邦(1496),市場消息指公開發售獲超額認購約467倍。今掛牌的盈健醫療(1419)在輝立交易場暗盤收報1.7元,較招股價1.38元升23.2%。盈健於耀才新股交易中心暗盤收報1.72元,較招股價升24.6%。另恒安(1044)公佈透過實物分派,以介紹方式將旗下其零食產品業務「親親」分拆上市。財經印刷服務供應商優越(8251)公佈以配售形式於創業板上市,招股價0.3至0.5元,發行1億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01/19553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37

德勤﹕創板應就定位諮詢公眾

1 : GS(14)@2016-09-27 07:29:09

【明報專訊】儘管港主板新股市場近年認購時有欠奉,創業板股價卻屢被炒高,「啤殼」現象亦日益嚴重。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聯席領導合伙人歐振興建議,港交所(0388)應就創業板功能定位進行公眾諮詢,研究是否仍然保留轉板機制作為進入主板的踏腳石,抑或仿效美國納斯達克機制成為獨立市場。

歐振興表示,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是科技、媒體等非傳統企業的獨立市場,本港創業板現時則是不少上市公司間接登陸主板的踏腳石,隨着未來港股計劃引入第三板,明確本港分層市場定位有助吸引不同投資者。

料港IPO今年2000億 冠全球

據德勤統計,截至9月25日,今年首三季度共有2宗轉板申請,去年僅為1宗,創業板融資規模按年下跌11%至7686萬港元。

首日升10倍 皇璽「打回原形」

惟上市首日表現最好三隻新股仍均為創板股,其中聯旺集團(8217)與皇璽餐飲(8300)首日俱升逾10倍,惟皇璽現已被「打回原形」,跌至近配售價水平。今年前三季,創板股首日平均回報率達402.9%,較去年676.5%下跌273.6個百分點。

德勤表示,今年首三季港股共有71家新股上市,集資1364億元,按年跌13%,其中84%融資額由七隻內地金融服務股貢獻,預計全年共有115隻新股上市,維持2000億元集資額預測,料本港可保全年新股集資額冠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61&issue=201609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74

德勤黎嘉恩:內地「殭屍企業」難消滅

1 : GS(14)@2016-11-08 05:35:04

【明報專訊】國資委曾於今年年初表示,計劃於3年內完成清除「殭屍企業」的主體工作,此後如江蘇等省份更稱要在3年內將「殭屍企業」徹底清除。德勤華南區主管合伙人黎嘉恩(圖)表示,受制於假帳、法制不健全及地方政府不作為等困難,預計政府難於3年內實現既定目標。

黎嘉恩表示,雖然政府計劃在2016年清理約三分之一「殭屍企業」,但仍會有人因種種原因不希望「殭屍企業」死去。黎嘉恩直言,在其參與的清盤案例中,逾半數內地「殭屍企業」不願展示帳目,許多企業在進行破產清盤時甚至會惡意隱瞞或造假帳,皆因虛假內容曝光後對公司管理層不利,有些人更選擇「走佬」。

怕影響GDP 地方政府不合作

他表示,企業在香港進行破產清算時,債權人可根據需要推動破產進程,惟內地程序不及香港市場化,由於清理「殭屍企業」會影響地方GDP與財政收入,並加劇就業壓力,導致地方政府沒有積極性去推動,甚至干預司法。此外,由於法制不健全,內地履行破產程序通常需要至少2至3年,亦會導致部分債權人因此打消追數念頭。

黎嘉恩續稱,除企業本身與地方政府不願破產外,作為債權人之一的銀行由於擔憂負債率會急升,因此亦不願令「殭屍企業」退出市場,反而幫助殭屍企業「借新還舊」,維持生存。

「債轉股」僅短期助降銀行負債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此前曾警告,中國企業借貸等債務比重偏高,高槓桿經濟更容易產生宏觀經濟風險。黎表示,政府現時採取「債轉股」,雖有助降低銀行負債水平,惟料屬短期之計,銀行未來必須考慮將所持「殭屍企業」股權出售,以避免投資風險,惟市場是否願意接盤又將成疑;而進行兼併重組的大型國企,亦將要面臨如何處置過剩產能,並支付高昂的成本處置下崗員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50&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23

德勤料港本財年錄350億盈餘

1 : GS(14)@2016-11-11 08:08:30

【本報訊】德勤估計2016/17年財政預算案會錄得350億港元盈餘,比財政司司長2月份的預算114億元,多出236億元,亦遠高於2015/16年實際盈餘144億元。德勤指退稅已成近年習慣,料今年退稅規模與去年相若,但派錢可能性較低。德勤就2017年施政報告,及2017/18年財案提出三個初步建議。減輕中產負擔方面,建議包括香港永久居民首次置業時,印花稅獲減半、每年最多10萬元租金支出可獲扣薪俸稅、允許納薪俸稅人士同時受惠「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和「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兩種免稅額。對於政府上周五推出樓市「辣招」,向買第二層樓的投資者劃一提高印花稅至15%,德勤中國稅務合夥人陳復新指,樓價、地價在辣招下肯定有波動,但樓市同時受人民幣滙價、美國加息等預期影響,暫時難估計辣招對樓市、稅收實際影響。該行另外建議全面審視稅務政策和法規,德勤中國稅務合夥人殷國煒指出,香港上次檢討稅制已是1976年,「40年前香港仲係商貿港口,同今日分別好大」,故有必要改進,例如考慮為部份行業(如飛機租賃、高科技)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殷國煒稱,專家小組研究後,未必會「天翻地覆」地改變稅制,希望政府不要因此卻步。德勤另建議給予本地高新科技公司稅務優惠,例如80%以上員工為本港居民、每年用於本地高新科技項目開支最少500萬元的公司,在獲利首五年利得稅減至1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1/198299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24

德勤:消費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

1 : GS(14)@2017-01-17 01:53:45

【本報訊】德勤發佈2017年亞太區經濟展望報告,指經歷早年歐債及環球金融危機後,近月環球貿易數據呈復蘇勢頭,經濟回歸正常軌道,料今年經濟增長較預期好,尤其是亞太地區。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合夥人許思濤表示,美國的「政治作秀(political posturing)」不斷,但中國經濟逐漸企穩,帶動環球貿易回暖,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行。許思濤提到,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消費支出佔中國整體GDP水平仍較低,隨着網購越漸盛行及教育支出增加,消費將支撐中國經濟增長。


料人幣貶值空間不多

展望2017年,德勤經濟研究所合夥人Chris Richardson表示,料人民幣貶值空間不多,預期每美元兌人民幣維持7.2至7.3水平;對於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曾指,會對中國實施強硬貿易手段、撤走美企外國廠房,許思濤相信不會發生,但不排除會有個別針對中國經濟的策略。許思濤續稱,外界關注中國外滙儲備減少,但毋須太憂慮,「現時的儲備至少夠買一年半進口商品或服務,市場不需太擔心市民會一窩蜂兌美金」。許續表示,中國或會加強資本管制,惟「力度若太大,成本會好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6/198984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59

德勤料港財政盈餘850億

1 : GS(14)@2017-02-11 18:34:20

【本報訊】政府即將公佈2017至18年財政預算案,盈餘估算數字又將成為焦點。德勤估計,未計向房屋儲備金撥款,上財政年度盈餘將達850億元,較2015至16財年144億元大增。德勤中國稅務總監陳復新表示,去年批出的商住地價理想,預計期內賣地收入增300億元,截至3月底財政儲備料達9,279億元。然而,外圍經濟轉差影響本港營商環境,陳復新指今年薪俸稅、利得稅及賣地收入可能減少,政府開支增加之下,料2017至18財年盈餘略降至550億元。


籲首次置業可減印花稅

德勤中國稅務合夥人殷國煒認為,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過去數年低估盈餘是事實,接任的新財爺陳茂波出身會計界,具較多相關知識,但估算會否更準確仍待預算案出爐。對於曾俊華參選政綱提出引入累進式利得稅、負入息稅制,殷表示前者可行,如引入二級累進制稅率有助中小企經營,但負入息稅較似扶貧政策,無必要納入稅制。德勤建議,為減輕港人負擔,香港永久性居民首次置業應享50%印花稅減免,並提出下調利得稅0.5個百分點至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0/19923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36

德勤:港全年IPO可保三甲

1 : GS(14)@2017-04-08 19:43:01

【明報專訊】德勤發表報告稱,今年首季港交所(0388)新股集資額錄133億元,全球排名跌至第五;只有15家新上市企業的紐交所,則以集資額達743億元榮登榜首。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伙人歐振興表示,期內新上市公司以中小企為主,首季表現屬該行預期之內,預計下半年會有3至4家超大型金融機構來港上市,有信心香港全年新股集資額可保持三甲地位。

下半年料有大型金融機構上市

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香港共有39隻新股上市,集資金額達133億元,去年同期共有19隻新股合共錄得280億元集資額相比,集資額按年減少53%。歐振興表示,市場對外圍不明朗因素,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政策、英國脫歐程序、歐洲國家總統大選等抱觀望態度,預計本港新股要待第三季至四季才會稍為活躍。

他又表示,今年首季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3倍,較2011年起多年徘徊於9至11倍之間有所改善,進一步吸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預計全年大約會有120至130隻新股上市,集資總額約1600億至1800億元,按年減少8%至18%。

近期監管機構積極整頓創業板「圍飛」歪風,歐振興表示,本港首季創業板上市申請宗數有19宗,按年相若,部分正準備於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盈利及現金流情况更優於上市門檻,未見有上市公司因創業板檢討問題而擱置上市計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03&issue=201704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17

德勤料掀海外併購潮

1 : GS(14)@2017-05-17 22:35:34

【明報專訊】圓通並非首間「走出去」的內地物流企業,包括順豐、中通及申通等速遞業龍頭,均於過去兩三年間開始佈局海外市場,惟實質業務進展卻都相對滯後。德勤表示,近年來已有見內地速遞物流業公司,開始在香港甚至歐美市場進行併購,以求快速拓展海外業務,料未來有可能出現密集海外併購潮。

赴港收購或發展屬合理

德勤中國管理諮詢總監兼物流行業負責人宋旭軍表示,中資速遞公司主要服務境內市場,對國際市場並不熟悉,若自行搭建海外網絡速度慢且成本高,因此選擇併購順理成章。他表示,香港作為國際物流及航運中心,擁有較強的全球網絡資源,與歐美相比,香港的地理與文化又與內地相近,故內地企業選擇赴港收購或發展亦屬合理。

根據德勤早前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物流產業投資促進報告》,2014年至2015年間內地物流企業(包括運輸、倉貯、速遞等)赴港併購的案例,由約5宗倍升至逾10宗。宋旭軍續指,內地跨境電商較多為低附加值產品,選擇Fedex等國際速遞服務價格昂貴,故內地物流公司通過建設海外倉庫可降低運輸成本。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20&issue=201705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23

德勤黎嘉恩:港重組清盤個案料增

1 : GS(14)@2017-06-21 07:44:17

【明報專訊】有「清盤王」之稱的德勤中國事務所副主席黎嘉恩,歷來見證香港多宗企業清盤及重組,他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不諱言:「今年的市况差過上年,看來非一、兩年可以解決」。他預期,將來市場難免多了重組及清盤個案,尤其內地推動的一帶一路政策引伸的項目陸續出籠,原本有意入市入市執平貨的資金或因此被吸引過去。因此他認為,若企業發現有問題及需要進行重組,宜早些找尋顧問幫手,不要一味「拖字訣」。

今年市况較去年差 非一兩年可解決

黎嘉恩表示,香港市况出目前罕見新股上市數目多,並且因應過往兩年市況欠佳,拖累到重組個案亦同時增多,這令他感覺到,今年的市况差過去年,需要謹慎處理。不過,他認同,內地企業不可能長期維持過往的高速增長,因此認為鞏固始終是一件好事,並且因此觸發較多重組個案,重新將一些好的資產抽出來,交由「白武士」接手及打理,白武士更需要選擇性參與。

企業股東及家族爭拗個案增加

黎嘉恩估計,現時或已經處理約一半中小企及殭屍企業的問題。香港市場方面,則多了企業股東之間及家族成員爭拗,最終需要委任遺產管理人及清盤管理人接手。

企業重組及清盤個案增多同時,黎嘉恩指出,處理的個案規模比過往明顯增加,由過往只涉及幾億元債務,近年最少以數十億元「起標」,並且涉及較多數目債權人,甚至牽涉中、港兩地債權人的不同利益,致處理個案時的複雜性明顯增加。同時在內地推動一帶一路政策,令內地資金轉移到沿線國家,有較佳的資產及業務可供投資下,將有機會令到他們協助企業重組或清盤時,較過往難於尋覓好買家。在這個情况下,他們有需要更加讓交易雙方,去看到在完成重組及收買資產後產生的協同效應,作為游說本錢。同時他建議,企業若遇到困難,並看到有空間可以借助重組解決問題時,需要早些尋求專業顧問幫手,不要「一味拖」。

一帶一路政策增尋找好買家難度

他又表示,隨着他在德勤的職務轉變,他不止處理開專長的清盤及重組個案,亦需要兼顧多了市務推廣工作。他又表示,在外國經濟欠佳時,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在找尋好項目相對容易。香港市場可以加以發揮,不單促進更多相關基建項目上市,亦可以借助本身財經的專長,協助該等國家的項目管理及重組,藉此尋求空間發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39&issue=2017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94

德勤料港集資額保三甲 下半年兩至三隻大型新股

1 : GS(14)@2017-06-28 05:45:31

【明報專訊】德勤預計,本港全年新股市場集資額達1500億元,為三大已發表新股半年結估算最低的一間,按年跌23%,但該會計師行認為香港或可超越上海及深圳交易所,競逐全球新股集資額三甲位置,相信下半年會有兩至三隻大型新股上市,主要為中資金融服務及科網企業。

明報記者 余慕恩

上半年有5間來自新加坡等外地企業來港上市,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歐振興認為一帶一路政策下,香港成為理想集資地,故未來或會有更多東南亞企業來港,預計全年新股數目可達到140至150隻,按年升17%至45%。

一帶一路吸引更多東南亞企業

就港交所(0388)建議成立創新板吸引新興企業上市,歐振興稱,新建議中的3層架構可令發展藍圖更清晰,又認為大部分遞交創業板及主板上市的申請,已符合改制後的市值及現金流要求,預計提高門檻對市場影響不大。以上半年已遞交上市申請的公司為例,主板有95%符合5億元市值的新建議要求,創業板則有逾七成現金流達3000萬元。

他續稱,現時的轉板機制,在創板上市的公司到一定規模後,會因流動性不足而轉主板,但以後創板定位中小企,則可有更多時間讓企業留在創板發展,成為大型公司,對整體上市公司質素而言有正面作用。他引美國納斯達克及紐交所作例,前者針對科技企業,後者則主要吸納大型公司,但「無話邊個大邊個細」,公司都願意留在納斯達克,兩者可以「並駕齊驅」。

評同股不同權:新經濟非單靠融資平台

諮詢文件亦提到強制創板新股設公開發售部分,德勤綜合市場數據,顯示上半年首日升幅最高的三大創板新股,包括飈升29倍的奧傳思維(8091)及20倍的PF Group(8221),均以全配售上市,不是以全配售方式上市的公司首日最高升幅不到一倍,平均首日回報率僅10%,遜於主板的16%。對於現時重提「同股不同權」,歐振興稱新經濟發展並非只靠融資平台能成事,相比3年前,現在的環境或能提供契機,例如創科局的政策支持、河套區發展等,為科技企業提供生態環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45&issue=20170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0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