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財政部推出財政健全方案,贏得各界一片讚賞聲。 富人加稅,窮人減稅是這次稅改贏得民心的原因,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稅改牽一髮而動全身,綜合各方專家意見,對這次稅改有兩大主張。 撰文 方德琳 二月底,財政部推出「財政健全方案」贏得多數媒體讚賞之聲。表面上,方案內容回應「減窮人,增富人」的稅改聲浪,往租稅正義方向前進。但是,稅改內容眉角很多,窮人真的減稅負嗎?答案恐怕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 稅改真相一》 小股東也可能被加稅 財政部的稅改說帖特別強調,所得淨額一千萬元以上要增設一個級距,稅率為四五%,這部分影響者僅約九千五百人。而所有薪資收入者,都可以享有薪資特別扣除額增加二萬元的減稅優惠,總共有六百四十六萬人受惠。 為消除加稅阻力,財政部提高薪資特別扣除額,但事實上,薪資扣除額會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而調整,但說帖一出,九千五百人增稅,六百多萬人減稅,營造出一個全民減稅,只有少數人加稅的改革印象。 財政部挑有利訊息發佈,但卻刻意忽略兩稅合一扣抵減半,其實也影響到參與除權除息的小股東們。只要精打細算扣抵減半的效果後,就會發現多數人恐怕都會被加稅。 舉例來說,政府資料顯示:邊際稅率為一二%的申報戶數,平均所得淨額約六十六萬元。而所得內容中,八%為股利所得。若平均計算,每戶股利所得五.二八萬元。 當股利所得是五.二八萬元,稅改前享有一七%營利事業所得稅的扣抵稅額。換言之,原本五.二八萬的一二%邊際稅率,該繳稅六千三百元,卻因為事先被扣了八千九百元(五.二八萬×○.一七)稅額,最後反而還能退稅兩千六百元。但兩稅合一扣抵減半後,只能抵扣八千九百元的一半,也就是四千四百五十元,所以反而要補繳一千八百五十元稅,即使扣掉薪資特別扣除額的兩千四百元減稅,最後還是加稅兩千多元。 而邊際稅率為二○%的申報戶數,平均所得淨額約一四九萬元,其中一二.三%為股利所得,平均每戶股利所得十八萬元。原本股利所得要繳納的稅額從五千四百元增加到兩萬零七百元,加稅一萬七千元。 專家建議一》 股利所得一半納入特別扣除額隨著邊際稅率越高,來自股利所得比重就越高,加稅幅度就越大。當然,影響最劇的就屬千萬以上高所得者。 根據資料,所得淨額在一千萬元以上的平均所得淨額為兩千七百萬元,其中六三%來自股利所得。算一算,單單股利所得要繳納的稅,平均每戶就從原本的三九一萬元,增加到七百萬元,每戶平均增稅超過三百萬元。 「這是一個富人加稅方案沒錯,但是所得不高的小股東們也可能被加稅,只是大家沒注意到而已。」一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提醒說。根據本刊估算,五%所得稅級距只要手上股利超過一萬一千元就會加稅(表一)。「這會降低股東參與除權除息意願。政府不是應該鼓勵大家長期投資嗎?結果反而逼小股東們賣掉手中持股。」一位資深投資人表示。 政府為鼓勵民眾儲蓄,每年都有二十七萬元儲蓄特別扣除額。只要每年來自金融機構的利息收入不超過二十七萬元,這部分收入就免稅。 在一九九八年實施兩稅合一前,股利所得也被當作儲蓄一樣地被鼓勵,而能納入儲蓄特別扣除額。只不過兩稅合一後,政府認為股利所得已經沒有被重複課稅,所以不再列入儲蓄特別扣除額。 但現在,扣抵減半,等於有一半股利會被重複課稅,是不是也該重新考慮原本的政策?專家認為,財政部關於兩稅合一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是為了鼓勵小股東長期投資,應該將一半的股利所得重新納入儲蓄特別扣除額。 稅改真相二》 大地主的房產稅改在哪裡? 同樣年所得淨額為一千兩百萬元的有錢人,若所得來源不同,稅負負擔就大不同。 稅改前,如果你是年所得淨額一千兩百萬元的高薪上班族,大約要繳四百萬元的稅;但如果你是一個大股東,就只要繳一九五.五萬元,靠租金收入的大地主也只要繳一九三.一萬元左右(表二)。 「同樣都是千萬所得的有錢人,可是幫人家打工的高薪上班族繳的稅比大股東、大地主多,這是過去備受抨擊的地方。」前財政部長林全說。 稅改後,股利所得一千兩百萬元的大股東要多繳一百一十二萬元。而這次稅改,縮小上班族與大股東的稅負負擔。「同一筆收入,公司先扣一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再扣二%的補充保費,最後加上個人所得稅,千萬以上大股東的實質稅率已經到了五五.五%」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策略長吳德豐表示。 專家建議二》 檢討房產稅替代調高所得稅大股東們成為這次稅改的加稅大戶,但坐擁土地收租的另一群有錢人卻絲毫不受影響(表二)。「這會造成部分有錢的大股東乾脆不投資股票,把錢轉投到房地產去,更達不到抑制房價的效果。」吳德豐提醒說。 民眾有個普遍印象,認為台灣富人稅負低,林全說:「這也不完全對。如果高所得的人是上班族,他的稅負並不低,四○%的稅率比鄰近一些國家都高。而大股東、地主是因為他們免稅優惠多,稅基流失,才收不到這種有錢人的稅。」針對稅改,林全一向主張廣稅基而降稅率。 確實,以台灣原本綜所稅最高級距稅率四○%,比香港(一七%)、新加坡(二○%)、韓國(三八%)、美國(三九.六%)高(表三),無怪乎有錢人想當新加坡公民。如今,稅率還調高到四五%,就和法國、德國這些國家一樣了。但德國、法國是高福利國家,台灣憑什麼稅率這麼高? 「台灣稅率其實不低。」林全評論。 這次稅改卻仍漏掉房產稅稅基調整,反而提高綜所稅最高級距稅率,造成的負向效果難以預料。吳德豐認為:「提高所得稅稅率,恐怕讓有錢人跑得更快。」根據OECD稅改報告,由於全球化資金流通更方便,這幾年各國稅改都不以打擊工作意願或造成資金流出的所得稅為主,反而更強化如消費稅的間接稅改革。 綜合各方意見普遍認為,為了吸納海內外優秀的白領人才,不宜貿然調高綜所稅的稅率級距。但在廣稅基上,除了兩稅合一扣抵減半之外,房產稅相關的稅基討論不宜再延宕。 (表一)你被加稅了嗎? 綜所稅級距 5% 12% 20% 30% 40% 減稅金額 1,000元 2,400元 4,000元 6,000元 8,000元手上股利有多少就會被加稅 1.1萬元 2.8萬元 4.7萬元 7萬元 9.4萬元 說明: 財政部推出的財政健全方案將每人薪資特別扣除額提高兩萬。此列為不同所得稅級距者得到的減稅金額(每人)。 健全方案中將兩稅合一可扣抵稅率減半,手上有股利所得者會被加稅。根據不同稅級,手上股利只要超過表格中金額,就會被加稅。 (表二)同樣都是1200萬元淨所得者,薪資所得者的負擔最高,大地主負擔最低全部所得來源 薪資所得 股利所得 房地產租金 房地產買賣改革前399.5萬元 195.5萬元 193.1萬元 71.5萬元改革後 409.5萬元 307.5萬元 193.1萬元 71.5萬元加稅百分比2.5% 57.3% 0 0 註:此表數字為假設1200萬元的淨所得者,其全部所得來源不同(如大股東、上班族、大地主),導致繳稅金額有所差異。 公式說明: 薪資所得:薪資所得×邊際稅率-累進稅差股利所得:(股利所得×邊際稅率-累進稅差)-股利所得×可扣抵稅率房地產租金:租金所得×(1-43%)×邊際稅率-累進稅差房地產買賣:假定土地與建物的價值比為7:3,則房地產買賣所得×0.3×邊際稅率-累進稅差(表三)台灣綜所稅率比香港、新加坡、韓國高,跟德國、法國福利國家相同香港 新加坡 韓國 美國 日本 英國 台灣 德國 法國 芬蘭 丹麥17% 20% 38% 39.6% 40% 40% 45% 45% 45% 51.1% 55.6% 說明:圖中數字為各國最高所得稅級距稅率。台灣原為40%,此次稅改調高為45%。 整理:方德琳、蔡曜蓮 |
| ||||||
代工之王鴻海,真的要入股觸控之王宸鴻光電(TPK)了嗎? 十月二十一日,這項消息在股市傳開,宸鴻股價當天一度拉上漲停板,兩天後,在宸鴻法說會上,宸鴻執行長孫大明親口否認此項傳聞。 他,敢衝曾被郭台銘欽點接班……是鴻海九大事業群唯一營收破兆者 然而,這個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因為真正入主宸鴻改革的,正是曾被視為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接班人、一手掌握蘋果訂單的大將鍾依華。 就在傳出鴻海入股宸鴻當天,鍾依華與宸鴻光電董事長江朝瑞,正在宸鴻的內湖辦公室,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 江朝瑞花了兩個月,終於說動了這位鴻海的「蘋果(Apple)大將軍」,在離開鴻海一年五個月後,再次重出江湖。今年十一月四日宸鴻董事會後,鍾依華將正式出任宸鴻新任執行長,原執行長孫大明則升任副董事長。 同時,宸鴻將有六位副總經理的職務轉換或退休,光是「副總級」的變動幅度就達近三成,這是宸鴻成軍以來的最大變革,而決定這次變革能否成功的靈魂人物,就是鍾依華。 然而,鍾依華面對的,卻是宸鴻史上最大挑戰。 宸鴻剛公布的第三季財務指標,繼去年第四季EPS(每股稅後盈餘)大虧近五元後,今年第三季再度出現虧損;十月中,同業勝華已經熬不過財務危機、宣布重整。 短短三年多,宸鴻從與大立光、宏達電並稱「台股三千金(股價一千元)」,一季就賺一個股本的榮景,重重墜落到谷底,十月二十三日的股價,更來到二○一○年掛牌以來的最低點:一百四十七元,只剩下最高價的一五%不到。 江朝瑞,身價最高一度曾超過五百億元,如今縮水到約一百二十億元,為何鍾依華會成為江朝瑞認為,最有能力拯救宸鴻的人? 因為,他曾是鴻海九大事業群總經理中,唯一一個做到營收破兆元的大將,更讓郭台銘親口對他說「稱呼我(郭台銘)大哥」的欽點接班人。 他,肯蹲為搶蘋果單大改生產線……旗下部門員工從300人擴大到28萬人 能讓郭台銘如此看重,鍾依華的第一個戰功,就是為鴻海搶下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進攻手持式設備的第一項武器:iPod訂單。 原本,iPod是由英華達(現併入英業達)獨家代工,二○○四年在鴻海美國分公司工作的鍾依華,原本只負責iMac系統組裝工作,後來接到郭台銘的命令:拿下iPod代工訂單。鍾依華想辦法拿下了新款的低價iPod nano訂單,之後郭台銘一句「自己生的小孩、自己回來養」,鍾依華於是舉家從矽谷搬到了深圳,重新設生產線,帶領三百個員工、投入生產iPod。 過去,蘋果公布新機型,總是要讓蘋果粉絲(簡稱果粉)等上好幾天,但二○○五年鍾依華做到蘋果一宣布,產品已經到了專賣店。「蘋果第一次在市場上announce(發表)的時候,就有二十萬台nano在店裡,讓消費者馬上可以拿。」鍾依華說。 鍾依華指出,這讓蘋果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垂直爬坡的能力。」 因為能夠快速大量供貨,鴻海在iPod成功證明自己的生產效率,當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時,鴻海也後來居上,成為最主要的代工廠。 從蘋果的iPod,到拿下iPhone訂單,鍾依華把自己的部隊,從一開始只有三百人,擴大到二十八萬人。 蘋果占鴻海的營收,也因他的戰功而一路攀升,到了二○一○年首度成為鴻海最大單一客戶,到了二○一三年,他主掌的事業群營收已突破一兆一千億元,成為鴻海九大總經理中,唯一的營收「兆元男」。 正因為鍾依華負責的蘋果業務,是決定鴻海營運績效的最大關鍵,金融海嘯後,郭台銘兩度在公開場合宣布「接班團隊」時,鍾依華都名列其中。 但誰也沒料到,二○一二年九月蘋果發表iPhone 5手機,竟然成了現在他與江朝瑞交會的楔子。 iPhone 5是蘋果首度採用in cell觸控面板技術的產品,這種技術直接把觸控感應晶片與面板整合在一起,與iPhone 4需要兩片玻璃貼合的技術相比,可以省下一片玻璃的厚度,讓手機更薄、更輕。 但也正是這個轉換,觸控面板的產業秩序整個被翻轉。 宸鴻一直以來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面板廠與手機廠之間的貿易商,貼合玻璃後做成觸控模組,再出貨給手機組裝廠;然而,in cell讓面板廠直接與手機組裝廠對接,宸鴻的角色於是失去了光芒。 這麼重大的趨勢改變,「我們不是沒看到,但這是客戶(蘋果)的選擇。」一位宸鴻高階主管無奈回憶。 以使用效能論,玻璃貼合的反應優於in cell,靠技術起家的宸鴻,始終希望能藉此綁住蘋果;但蘋果對產品設計的優先順序,還是從效能第一轉向輕薄第一,宸鴻只能被動的接受。 就這樣,宸鴻原本幾近囊括的蘋果觸控面板訂單,硬生生的被全數轉到了韓國LGD(LG Display)、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等面板廠手裡,埋下了現在因業績下滑、必須大幅改組的地雷。 他,能捨因病拋棄鴻海光環……江朝瑞尋覓兩年,今夏終遇最佳人選 同一時間,不斷在廣東、河南來回穿梭的鍾依華,則為了如何早日拉升iPhone的生產良率而苦惱;直到有一天在鴻海新鄭廠如廁時,他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出現血尿。一檢查,發現身體狀況已經亮起紅燈。 於是,二○一三年的農曆年後,鍾依華向郭台銘請了長假,三個多月後,他正式卸下鴻海iDPBG事業群總經理的光環,去年底出任私募基金達勝創投總經理。 結識江朝瑞,則是在今年的盛夏。江朝瑞坦言:「事實上,我已經找了(新執行長)大概有兩年,陸續也談過約五位,」原本他還不確定改組的幅度,但見到鍾依華之後,答案逐漸明顯,「我發現鍾先生是最適當的,談的時間最短、也最密集、最用力。」 為什麼最適當?江朝瑞剖析,宸鴻前幾年的榮景,是掌握了玻璃觸控的領先技術,又遇到智慧型手機高速起飛的大潮,「所以過去是賺技術財、機會財,現在利基還在,但就是硬碰硬的時代來了,產業比較成熟了,一直會再淘汰、洗牌,」江朝瑞眼神透著堅定,「現在要賺的,應該是管理財。」 脫離了蘋果的羽翼後,宸鴻的客戶結構,從過去的一家獨大到目前分散到約五十個客戶,技術也從「LV」等級的精品持續向中、低階延伸,但遇到的問題卻是,產品雖然可以如期交貨,卻被偏低的良率壓縮了獲利空間。 論能力,出身摩托羅拉(Motorola)的孫大明,有著見過國際級大場面的高EQ,一直以來都是宸鴻業務的王牌;江朝瑞則像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最能禮賢下士、匯集天下英才為他效勞。 但這也說明了,「管理工廠」都不是這兩人的專長。 這,就是鍾依華能為宸鴻補上的第一塊拼圖:垂直爬坡的能力。 同樣是從量產第一支iPhone手機到第一百萬支所需的時間,第一代iPhone時,鍾依華須花費四十一天才能完成,但到了iPhone4,只需要短短十一天,這說的是,鴻海的生產效率線型越來越陡峭,也能越來越快滿足客戶大量出貨的需求。 「就是你爬坡的坡度,越來越陡峭。」鍾依華解釋。 不僅如此,每年第四季是iPhone需求量最大的季度,一季的出貨量可能就是前三季的總和,鍾依華在旺季時,需要配備淡季三倍的人力、開出三倍的產能,就連宿舍怎麼配置都要管,對調度與應變都是最嚴峻的考驗。而這樣的能力,正是宸鴻目前最欠缺的。 當了三十幾年老闆、沒當過一天夥計的江朝瑞說過,知道自己的弱點,才能找到「對」的人。 他,求變引進分紅制跟績效連動……要用狼性基因改造人本組織 「狼性」,就是鍾依華要替宸鴻補上的第二塊拼圖。 江朝瑞不僅經常笑容滿面,經營公司也一直奉行「以人為本」,有時屬下沒做好,「以我本來的管理,我都會去幫他找理由。」但當經營的環境急遽惡劣時,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執行力(營業費用)差了三%、五%,公司就是(營業利益)少了三%、五%。」 相對於宸鴻,鴻海則是鼓勵內部競爭,績效越好、就越能向集團爭取越多的資源,每個事業群也能在自己創造的獲利中,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想當然耳,越賺錢的事業群,員工能獲得的分紅越多,士氣當然也越旺盛。 因此鍾依華未來上任後,江朝瑞希望能創造出「結果論」的企業文化,「不要講這麼多理由,就是使命必達。」 然而,怎樣才能在宸鴻的「人本」企業文化裡,植入「狼性」的DNA? 鍾依華的想法是,要激盪出競爭意識、導入成本意識,「我在鴻海學到的,第一個就是要實務去做。」 他已經鎖定一個目前良率不高的新產品線,計畫在三至六個月內徹底改造,做為日後調整其他產品線的「示範」;同步導入鴻海事業群的概念,建立「責任中心」概念的新組織,「負責人有責任、也有相對應的權力,最後把整個組織做一個翻轉,」鍾依華眼神堅定,猶如即將上戰場的將軍。 「『人性』跟『狼性』之間,我們要取得一個平衡點,最好像『變形金剛』一樣,對的時候用對的武器,」鍾依華說。 錢,是他帶出「狼性」的另一個武器。宸鴻既有的是「大鍋飯」概念的分紅制度,每年獲利平均分配,並未與績效直接連動,「所以表現好的人(與部門),沒辦法差別出來去獎勵他,」鍾依華說,從鴻海借鏡的新獎懲制度,必須讓有能力的人能真正出頭。 他,再戰在觸控廠倒閉潮上陣……三大難題,是考驗他精實管理第一戰 古有商鞅變法,讓秦國強盛壯大,奠定後來一統天下的基礎;此刻鍾依華要大翻轉宸鴻,但面對的,卻是比春秋戰國時期更混亂的競爭環境。 技術面,現在的觸控產業並沒有一統天下的標準製程,依照成本價格、反映效能、厚薄度、材料等等的不同,至少有五、六種技術競逐;市場面,兩岸已經有上百家業者因為激烈價格競賽而倒閉或財務告急。 好消息是,in cell技術因為先天規格的限制,業界人士認為,應用在五.五吋的iPhone 6 plus可能已是最大極限;明年蘋果計畫推出十二.九吋的放大版iPad,宸鴻最擅長的玻璃貼合技術,仍將扮演吃重角色。 「新技術、新材料、新製程會推陳出新,這個是挑戰,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整頓,為什麼要refresh(刷新)自己的原因。」江朝瑞笑著望向鍾依華,眼裡充滿了期待。 然而,整個產業仍陷入大規模的淘汰洗牌,擺在鍾依華眼前的,是他同時得替宸鴻解決抓住新客戶、提振工廠良率、重塑企業文化等三大難題,這場挑戰,恐怕是比抓牢蘋果訂單更加艱鉅的一役。 【延伸閱讀】宸鴻改革第一課》如何勸退一同創業的老夥伴 時間拉回到今年盛夏,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眼前的是兩大難題;第一,鍾依華仍猶豫是否接棒宸鴻新任執行長,第二,這麼重大的轉變,該怎麼和一起創業的夥伴們開口? 早在去年年初,宸鴻財務數字與股價的下滑,已在內部醞釀一股改革的氣氛,江朝瑞就開始留心高階經理人選,當時執行長孫大明已有耳聞;但要對老夥伴開口時,「真的要有交情跟感情,不然兩邊都不好看。」江朝瑞感觸甚深。 看在政大商學研究所教授李瑞華眼中,異動功臣、老臣,「開口的藝術」有三大原則:第一,要很真誠,真心真意、坦誠的溝通,清楚解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這樣做,對公司、對個人為什麼才是最好的。 如果處理的方法讓當事人感覺到,是有手段、有陰謀在操作,就會產生破壞性的情緒,還可能持續發酵。 第二,要有足夠長的醞釀期,例如宸鴻這次就醞釀了一年多。尤其是一起創業的功臣或老臣,至少一年半載前就要溝通,不能像嚼口香糖,不需要了就丟掉,所以一定要尊重、要有同理心。 第三,企業文化最好建立共同的認知,也就是說,公司在怎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把這個職位讓出來。職位不是個人的,本來就是為了公司,大家各自扮演不同角色,這樣對方就比較能夠接受變動。 李瑞華說,歐美大型企業甚至有像專業顧問公司這樣的資源,協助職務調動主管的退休或工作安排,相對來說兩岸企業的確做不好。中國人要求員工對公司、老闆要忠誠,但君對臣也要仁愛,才能皆大歡喜,畢竟全公司的眼睛,都在盯著老闆如何處理。 (文●王毓雯) 【延伸閱讀】被中、韓超越,從全球第一變老三──全球前5大觸控面板廠出貨量市占率變化 ■2011年 市占率排名 1.宸鴻:9.82.洋華:6.43.三星:6.04.華映:5.55.群創:5.3 ■2014年 市占率排名 1.三星:13.02.歐菲光:12.93.宸鴻:6.64.夏普:4.75.日本顯示:4.5 註:2014 年數據為上半年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公開資訊觀測站、財報狗整理:夏嘉翎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31 09:42 編輯 【恒大地產】2014年全年業績發布會會議紀要 作者:洪聖奇 會議信息: 一、日期:2015年3月30日(周一) 二、時間:下午5:30至6:30 三、地點:香港港島香格里拉酒店 四、出席管理層: 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 謝惠華先生 董事局主席 許家印教授 首席執行官,董事局副主席兼執行董事 夏海鈞博士 會議內容: 第一部分 業績回顧 (夏海鈞) 一、 2014年業績亮點(單位:人民幣) - 營業收入2014年達到人民幣1114億,同比上升18.9% - 毛利率提高28.5%,保持穩定 - 凈利潤達到人民幣180億,同比上升31.4% - 核心利潤達到人民幣120億,同比上升16.5% - 核心業務利潤率為10.8% - 總資產達到人斌比4745億,同比增長36.3% - 現金余額為人民幣595億,同比增長10.8% - 每股凈資產為人民幣3.5元,同比增長15.9% - 股東回報率為25.3% - 合約銷售額為人民幣1315億,同比增長31% - 合約銷售均價為人民幣7227元每平方米,同比增長7.2% - 恒大地產集團在2014年中國房地產協會對全國房地產綜合實力排名中,恒大為第二。 二、 自2009年上市後主要經濟指標對比 - 在合約銷售額方面,2009上市當年為303億元,2010年計劃銷售額為360億元,實際銷售額504.2億元,2011年計劃銷售額為500億元,實際銷售額803.9億元,2012年計劃銷售額為800億元,實際銷售額923.2億元,2013年計劃銷售額為1000億元,實際銷售額1004億元,2014年計劃銷售額為1100億元,實際銷售額1315.1億元,2009-2014合約銷售年平均增長率為66.8% - 合約銷售單價方面,2009年為5375元每平方米,2010年為6394元每平方米,2011年為6590元每平方米,2012年為5962元每平方米,2013年為6741元每平方米,2014年為7227元每平方米,2009-2014年合約銷售單價年平均增長率為6.9% - 凈利潤方面,2009年為11.2億元,2010年為80.2億元,2011年為117.3億元,2012年為91.8億元,2013年為137.1億元,2014年為180.2億元,2009-2014年凈利潤年平均增長率為301.8% - 核心凈利潤方面,2009年為2.9億元,2010年為55.1億元,2011年為86.1億元,2012年為62億元,2013年為103.1億元,2014年為120.4億元,2009-2014年平均增長率為810.3%. - 土地儲備方面,2009年為5500萬平方米,2010年為9600萬平方米,2011年為1.37億平方米,2012年為1.4億平方米,2013年為1.51億平方米,2014年為1.47億平方米,2009-2014年土地儲備年平均增長率為33.5% - 從指標看出恒大香港上市後,實現了快速穩健的發展。 三、土地儲備數據 - 2014年底已經進入了147個城市,有305個項目(不包括已完成項目),總土地儲備為1.47億平方米,累計土地成本為人民幣997元每平方米。 - 城市數量上,2009年為57個,2010年為112個,2011年為187個,2012年為229個,2013年為291個,2014年為305個。 - 2014年公司新購進17個項目,13個在一二線城市,2013年開始公司逐漸轉向一二線城市,2014年底一二線城市占比達到46.88%,三四線城市占比53.11%,實現平穩布局。 - 2014年新開盤項目53個,年底在售項目276個,公司土地儲備基本滿足需求,維持總量不變。 四、地價付款情況 - 2014年底公司累計土地款2200.1億元,已支付1955.5億元,未到期未付為244.6億元,未付地價款與2014年571.5相比,降低57.2%,公司基本實現土地付清。 - 2015年到期應付土地款為90.5億元,2016年到期應付土地款為66.2億元,2017年到期應付土地款為87.9億元。公司未來幾年即使不再購買,也可以維持高速增長。 五、在建工程情況 - 2009年在建工程面積為萬平方米,2009年在建工程面積為1655萬平方米,2010年在建工程面積為2397萬平方米,2011年在建工程面積為3652萬平方米,2012年在建工程面積為3898萬平方米, 20013年在建工程面積為3948萬平方米,2014年在建工程面積為4135萬平方米,2009-2014年平均增長率為30% - 2009年在建工程項目為41個,2010年為69個,2011年為146個,2012年為186個,2013年為227個,2014年為274個,2009-2014年平均增長率為113.7% - 2009年新開工面積為1066萬平方米,2010年為1641萬平方米,2011年為2389萬平方米,2012年為1620萬平方米,2013年為1988萬平方米,2014年為2250萬平方米,2009-2014年平均增長率為22.2% - 2009年竣工面積為119萬平方米,2010年為899萬平方米,2011年為1134萬平方米,2012年為1374萬平方米,2013年為1938萬平方米,2014年為2063萬平方米,2009-2014年平均增長率為326.9% 六、與戰略夥伴合作方面 - 恒大與中鐵,中建,金螳螂等110余家全國最大型的施工企業和裝飾企業建立長期夥伴關系, - 集團與聯塑,奧的斯,TOTO等材料供應商等300余家建立多年戰略夥伴關系 - 2015年一季度,集團與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簽署了總授信額超過160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 - 國家工商總局2014年全國市場總體發展報告中,在1871萬企業中,中國最大型金融機構選擇與恒大戰略合作,表現出極大肯定。 第二部分 財務回顧 (夏海鈞) 一、主要盈利情況 - 2014年營業收入為11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9%。2014年毛利率為28.5%,同比降低一個百分點,2014年凈利潤為18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1.4%, 2014年核心業務利潤為12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5%,2014年核心業務利潤率為10.8%,同比降低0.2個百分點,2014年股東應占利潤為126億人民幣,同比持平,2014年股東回報率為25.3%,同比降低3.7個百分點。 - 2014年底集團總資產為4745億人民幣,總借貸為1561億人民幣,總權益為1124億人民幣,現金余額為595億人民幣,未使用銀行授信為510億人民幣,可動用資產總額為1105億人民幣,凈負債率為85.9%。集團2015年主要目標為降低負債率,目標為70%左右。 第三部分 進新產業情況 (夏海鈞) - 集團用一年多時間組建一支1100多人團隊的調研後,決定進入礦泉水,糧油,乳業,和健康四大產業。此外公司不打算進入新的產業。 - 四大產業進入的基本原則:圍繞老百姓飲食和健康,有巨大發展空間,需求高速增長,投入產出比高,為高收益產業,短期內實現快速跨越式發展。 - 總體投入情況:到2014年12月底累計投入為64.2億人民幣,占公司總資產的1.35%,為主業的補充。2013年投入5.8億元,2014年投入58.4億元,2015年計劃投入20億,2016年計劃投入15億,2017年計劃投入10億,計劃今年均實現盈利,未來三年分拆在港上市。 一、礦泉水產業 - 累計投入55.4億元人民幣,2013年投入5.8億,收購產能40萬噸生產廠,2014年投入49.6億,新建2個生產廠,6條生產線,新增180萬噸產能。2015年一季度投產90萬噸,二季度再投產90萬噸。2014年年訂貨量57億人民幣,銷售額為10.9億人民幣,入得虧損23.7億人民幣。2015年三個水廠計劃生產產能130萬噸。2015年已實現訂單76億人民幣,計劃銷售40億人民幣。 二、糧油產業 - 2014年投入5.7億元人民幣,2014年並購7個加工廠,形成15萬噸大米產能和5萬噸食用油產能。2014年在大興安嶺生態圈建成恒大優質糧油基地。2015年計劃生產9萬噸大米,3萬噸食用油,2015年已實現訂貨量37億人民幣,計劃銷售25億人民幣。 三、乳業 - 2014年投入3.1億元人民幣收購新西蘭Cowala乳業,年產能3萬噸配方嬰幼兒奶粉。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7300萬人民幣,2015年計劃生產4000噸,已實現訂貨量9億元人民幣,計劃銷售5億元人民幣。 四、健康產業 - 2014年投入9.5億元收購香港新傳媒74.99%的股份,2015年3月27日完成董事變更。擬更名為恒大 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新的上市公司。 第四部分 問答環節 Q1:公司產業化分散到四大產業,產業發展需要借貸,會給公司增加怎樣的負擔? A1: (許家印)公司的發展原則是夯實基礎,多元戰略,經過一年多的調研,投資新產業極其謹慎,把關很嚴謹,數據公布詳細,未來投資很清晰,選擇投資原則很清晰。礦泉水成本5毛,出廠8毛,批發價2元,盈利空間巨大。礦泉水產業虧損23億,主要是各方面花費大,包括設備升級改造,廣告投入,2萬人的礦泉水銷售分公司,今年一定能夠盈利,這是一個偉大的產業。 Q2: 恒大足球會不會響應行業改革? A2: (許家印)2010年3月接管廣東足球的時候,我已經說過中國足球落後,作為中國重量級民營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另外我還想提一下我們的足球學校,是未來足球的搖籃,12年招生的時候學費3萬5,13年為3萬5,14年為5萬8,以後培養出來的足球明星也將帶來很大收益。 Q3: 首付比例降低,營業稅放松,對於公司哪部分正面影響大,對15年銷售目標提升有沒有影響? A3: (夏海鈞)今年的銷售目標是1500億,年初我們研究了房地產後續還會有更多利好的細節,這些優惠政策收益最大的公司是那些手上已經有大量土地儲備,現貨資源充足。 (許家印)恒大的自信來自於第一,產品定位是剛性需求,第二是全精裝修, 第三是遵循薄利多銷,成本控制好,標準化運營。 Q4: 恒大怎麽平衡高負債率和高派息率? A4: (謝惠華)我們的高負債率主要來自於2014年上半年支付土地支出,2014年未付土地款減少,而且項目的收錢與付款不匹配,不過收款很快,負債很有信心可以降下來。 (許家印)不贊同永續債都放到負債中,恒大的每個項目都是封閉管理,而且公司負債率高是健康快速發展的一個要求,我們是拿資金買優質的土地,手中也是優質的項目,是有利於健康發展的投資。 Q5: 未來會不會減記應收賬款部分? A5: (謝惠華)沒有需要減記應付賬款,現在是122億很正常,沒什麽問題。 Q6:去年總資產增加了3800多億,投資物業增加200多億,增長原因是什麽? A6:(許家印)每年都有很多項目,合約銷售1300億,回款1100多億 新產業上馬,費用上升。同時投資物業方面竣工總量增加,相比之下投資物業增加,降負債率作為今年重要的經營戰略,我們在努力將重資產變成輕資產。 (來自克爾瑞研究) |
| ||||||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這句話,搶攻中國幼教市場超過二十年的大地幼教創辦人程大坤感受最強烈。五月初即將回台掛牌的F-大地,不僅搶占幼教業獲利王的高端品牌市場,還吸引國內外私募基金與投資銀行家的目光,啟動了收購大戰。 撰文‧林宏文 今年三月底,在暴漲的A股市場中,出現了一支新股王全通教育,這家經營從幼兒園到中小學的線上教育平台公司,股價最高漲至人民幣三四八元,早已超越貴州茅台成為滬深第一高價股。 無獨有偶,預計五月六日在台灣掛牌上櫃的F-大地,也是在中國經營幼兒園市場相當成功的品牌,這家由台灣人經營的企業,以高端品牌搶占獲利王的位置,甚至還吸引了美國垃圾債券之父米爾肯︵Michael Milken︶、鴻海郭台銘之子郭守正、投資銀行家宋學仁,表態尋求購併的機會。 F-大地創辦人、雲林農家子弟出身的程大坤說,他從小就知道農民賺不到錢,因為農業是自由競爭市場。而台灣的幼兒園行業供給量大、競爭激烈,粥少僧多,造成惡性循環。 撤出台灣 力拚中國市場程大坤早年在台灣經營幼兒園,就以大地幼教為品牌。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時任台北市幼教協會總幹事的程大坤,應邀至中國參觀幼教市場,他發現,台灣的幼兒園市場因惡性競爭,經營困難;但中國的幼兒園採計畫經濟,以小區配套模式設立,類似像每個小區配置一所小學,等於保障了壟斷市場的地位,發展條件更佳。 九二年中國積極招商,程大坤把經營重心移至中國。隨著中國市場快速成長,二○○○年程大坤收掉在台灣的十二家大地幼兒園事業,舉家搬至廣東珠海,全心衝刺中國市場。 所謂的小區配套幼兒園,是由各地方教育單位要求建商設置幼兒園,提供小區居民的需求,以一般小區戶數都在兩千戶至八千戶,總承銷案至少以新台幣一百億元起跳,搭配的幼兒園若品牌定位較高,建商還可以提高售價,若與大地幼教這種有經營實績的品牌合作,更易獲得青睞。 不過,中國市場雖然較台灣容易經營,但競爭者眾。程大坤不像很多人分心投資房地產,而把全部心思都投入經營,足跡幾乎踏遍整個中國,還曾在二十二天內跑了十八座城市,搭過飛機、睡過火車臥鋪,讓他嘗盡創業的酸甜苦辣。 歷經二十多年深耕,採用大地幼教品牌的幼兒園家數達二三○餘家,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品牌。雖然只有第一品牌北京紅纓近千家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大地幼教去年獲利卻是北京紅纓的三倍,也是目前A股股王全通教育的兩倍,凸顯了大地朝高端市場發展的品牌價值。 主導投資大地幼教的前智基創投董事長盧宏鎰說,中國教育市場商機大,但投入者也很多,程大坤還為此到華東師範大學修習教育博士學位。大地不僅限於經營幼兒園,而是以專業顧問形態打造高附加價值,提供從師資、教材、課程設計、網絡學習平台、各種證照申請及諮詢等服務,比其他公司都做得更徹底,讓大地幼教成為少數能異軍突起的品牌。 私募青睞 風光回台上櫃一位從事中國幼兒園多年的業者指出,中國幼兒園市場有兩大優勢,一是這個行業可以漲價,因為父母對教育花費都不手軟,例如去年珠海幼兒園收費每個月人民幣一千八百元,今年就漲到人民幣二千元;二是無倒帳風險,因為家長不會賴帳。但商機好,能勝出者卻不多,因為市場經營的「眉角」不少,各種法令調整、證照申請,連學校餐廳飲食等許可證都經常變化,各省又都有自己的一套,需要長久的專業知識與人脈累積,才能打造品牌價值。 隨著大地幼教的知名度逐步打開,也吸引眾多國內外私募與創投基金的青睞,甚至有意談合併收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垃圾債券之父米爾肯。米爾肯在八○年代因為透過包銷垃圾債券而聞名市場,,因涉及內線判刑,終生不得從事證券業。後來他投資教育服務業,創辦知識宇宙公司︵Knowledge Universe︶,透過收購十三家教育事業,總營業額達十五億美元,其中也包括美國幼教事業龍頭KLC。 米爾肯不斷尋找購併標的,發現在中國經營有聲有色的大地幼教,很快就提出收購建議。程大坤說,米爾肯要求收購五成以上股權,但他不希望賣掉那麼多,還想繼續主導經營,因此沒有談成。 此外,大地幼教的發展潛力,也讓曾任高盛證券合夥人的宋學仁心動不已,並介紹從事文創產業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兒子郭守正與他見面,不過最後也因條件未談攏而作罷。 程大坤說,以美國幼教市場為例,最大的KLC有二千餘家,全美市占率約六%,前五大市占則合計達一一%。目前大地幼教有二三○餘家,在全中國二十萬家幼兒園的市占率僅○.一二%,實在還差很遠,未來五至十年中國幼兒園可成長到三十萬家,只要占到一%就有三千家,大地幼教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如今,程大坤以F-大地回台掛牌上櫃,預計五月六日上櫃交易,以F-大地前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五.九四元,去年EPS達七.一九元,不僅遠超過中國同業,也將成為台股不可小覷的新星。 程大坤 現職:F-大地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政大企研所經歷:台北市幼教協會總幹事 | ||||||
恒大地產(3333):地產帝國,多元起航 作者:申思聰,李品科,候麗科 作為深耕三線城市的千億房企,公司今年有望成為世界500強。隨著滬港通深化和資金南下趨勢形成,多元化業務估值有望提升。目標價6.5港元,較現價近40%空間。 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目標價6.5港元,較現價近40%空間。預測公司2015/16/17年核心EPS0.96、1.13、1.18元,同比18%、17%、5%。公司作為深耕三線城市的千億級別房企,受益於城鎮化的推進和都市圈的發展。隨著滬港通的深化和資金南下趨勢的形成,公司其他業務的估值有望提升,短期內或受資金面青睞。長期內若多元化業務穩步發展,價值有望重估。故給予目標價6.5港元,對於20%的NAV折讓和2015年5.4倍PE。 受益於城鎮化發展,加大一二線城市布局。公司在147個城市擁有305個住宅項目,52.1%的項目位於三線城市,平均成本為997元/平米。今年政策和資金面的持續寬松,公司將顯著受益於行業的複蘇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2014年公司新增17個項目,土地儲備達841萬平方米,76.5%位於一二線城市,進一步優化土地儲備的區位布局。 基於品牌的多元化擴張,新業務有望成為下一個增長點。公司依靠地產業務的高速擴張和足球的粉絲效應迅速建立起了品牌優勢,多元化業務的擴張主要集中於快消和健康行業。恒大足球是足球改革的核心受益者,阿里入股50%,目前已具備變現條件。快消品加健康業務已投入64.2億元,計劃在三年後將礦泉水、糧油和乳業業務在香港分拆上市。公司已完成對新傳媒(708.HK)的收購,擬改名“恒大健康”,全力打造以美容整形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 公司NAV折讓近42%,安全邊際高,彈性大。由於多元化業務不受海外資金關註及負債率較高的原因,恒大地產股價一直處於低位。當前股價較NAV折讓42%,安全邊際較高。公司多元化的嘗試一直走在行業前列,業務覆蓋體育、快消、健康和金融(擁有華夏銀行5%股權)等板塊,基於品牌優勢的協同發展有望打開估值的上行空間。 催化劑:其他業務的分拆,國內資金持續流入港股。 風險提示:多元化業務拓展存不確定性,負債率較高。 ![]() 1.高增長地產龍頭 1.1.公司簡介 標準化運營的地產龍頭。恒大地產是國內標準化運營的地產商,於1996年在廣東省廣州市創立,並於2009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自2004年起,公司連續位列中國房地產企業十強。公司地產業務以住宅開發為主,並包含商業、酒店和旅遊綜合體等多個產品系列。 多元擴張,現金流業務為主。公司積極嘗試多元化業務的發展,力爭成為地產業務之外的增長第二極,業務囊括體育、文化和快消產業。其中快消行業成為後期發展的重點,以恒大冰泉、恒大糧油和恒大乳業為主。 ![]() 1.2.近六年凈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110.7% 近年實現高速增長。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4億元,凈利潤180億。截止2014年末,公司總資產達4,745億元,凈資產達1,124億元。公司近六年實現快速增長,土地儲備複合增長率為21.7%,合同收入複合增長率為34.1%,核心凈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10.7%。 ![]() 地產開發業務依舊是主要收入來源。公司業務結構主要包括銷售物業、投資物業、物業管理服務和其他物業。其中重要的收入及利潤來源為銷售物業,占2014年營業收入的96.5%。 ![]() 1.3.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民企背景,海外架構。公司股權結構為典型的海外架構。控股股東為鑫鑫(BVI)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4.64%,均榮控股有限公司持有5.46%的股份。許家印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全資擁有鑫鑫(BVI)。均榮控股由許家印配偶丁玉梅全資擁有。 ![]() 2.加大一二線城市布局,堅持標準化運營 2.1.近年積極加大一二線城市布局 三線土地儲備為主。公司目前已完成全國布局,在147個城市擁有305個住宅項目,覆蓋中端、中高端、高端及旅遊地產等多個產品系列,覆蓋了全部一線城市和絕大多數省會城市。土地儲備中,46.9%的項目位於一二線城市,平均成本為997元/平米。 ![]() 加大一二線城市布局,精選三線城市。2014年公司新增土地儲備841萬平方米,新獲取項目17個。在新增項目中,一二線城市新增項目數量占比76.5%,進一步優化土地儲備的區位布局。公司新增土地儲備對於三線城市選擇謹慎,2014年新增土地儲備占比僅24%,其中多數聚焦城市圈與交通樞紐。 ![]() ![]()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受益者。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後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公司二三線土地儲備充足,其中2014年在售項目的三線城市占比達47.1%,將顯著受益於城鎮化的進程推進。 ![]() 2.2.標準化模式實現快速增長 標準化模式實現快速增長標準化運營模式。公司與其他千億級別開發商不同,采取類似於二級管控的管理模式和標準化及集中化的運營模式。總公司制定相關發展策略和運營流程,地區公司在總公司的緊密管理及監控下運營。公司多個開發流程均采取標準化程序,其中包括全國所有項目的規劃及設計,招投標及采購程序、項目開發程序、工程和質量控制程序、營銷以及物業管理。 ![]() ![]() 標準化運營模式的優勢在於快速的項目開發過程、較強的成本控制和質量控制能力以及全面的風險監控系統。一線城市開發商為滿足各層次人群的需求,差異化產品居多。相比較而言,公司主要在二三線城市布局,銷售產品70%為剛需項目,具有更強的複制性。運營模式的標準化使公司得以快速的進行產品複制和區域擴張,近六年規模的高速提升正是得益於此。 3.基於品牌的多元化擴張,現金流業務穩步發展 3.1.基於品牌優勢的多元化發展 公司品牌優勢顯著。公司依靠地產的高速擴張和足球的粉絲效應迅速建立起了品牌優勢。其中地產業務方面,公司在最近兩年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測評中穩居第二名,2014年根據中國房地產協會的排名,公司品牌價值達291.8億元。足球產業方面,俱樂部自2010年成立以來,當年賽季即奪得中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隨後2011年至2014年四奪中超冠軍,成為首支四連冠的球隊。同時2013年勇奪亞冠聯賽冠軍,恒大足球深入球迷人心,品牌優勢顯著。 ![]() 依托品牌優勢開展多元化業務的嘗試。公司多元化的嘗試主要集中於快消和體育產業,能夠較大程度利用恒大自身的品牌優勢,其中快消品業務尤為顯著。公司的快消品冰泉、糧油和乳業為日常消費品,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的傾向。依托在地產和足球業務上建立起來的品牌優勢,恒大在進一步大舉投入廣告宣傳後,快消品的業務順利開展。 3.2.足球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體育文化業務維系品牌優勢 足球業務與地產業務品牌相互促進。公司自成立以來,立足於城鎮化的發展,二三線城市土地儲備占比較高。由於多數二三線城市沒有屬於自身城市的球隊,恒大俱樂部優異的聯賽成績和強勢的海外競爭力使其迅速培養了龐大的球迷群體。公司在二三線城市與足球業務協同建立起的優勢,有助於提升地產項目的去化率和溢價水平。同時球隊商業廣告也能一定程度上協助其他業務的推廣和發展,例如恒大冰泉和糧油,甚至包括恒大地產(3333.HK)股票均出現在球場或隊服的廣告上。 ![]() 足球改革集中市場化和完善鏈條發展。習總書記曾表示,“中國世界杯出線、舉辦世界杯比賽及獲得世界杯冠軍”,是自己的三個願望。在最近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得到了審議通過。後續足球發展的核心要點將由生源儲備、職業發展和賽事運作構成。投資校園足球和職業教練是優質賽事的源頭保障。俱樂部和體育經紀能保證運動員、球隊等資源的市場化。運作環節將直接決定賽事的商業化價值。 足球改革方案的核心受益者,已具備變現能力。恒大俱樂部成立於2010年,是目前國內投入最大、國腳最多、外援最強、戰績最好的頂級俱樂部。同時恒大皇馬足球學校規模全球最大,學生總規模超萬人,分三期實施,符合未來足球改革的路線,公司將顯著受益。與此同時,俱樂部通過增資擴股可以壯大資本實力,已逐步開始變現。2014年6月5日,俱樂部第一次引入戰略投資者,阿里巴巴以12億元購入俱樂部50%的股份,俱樂部更名為“廣州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後期擬計劃繼續增資擴股40%,再引進20家戰略合作夥伴。 文化產業提升公司品牌曝光度,維系品牌優勢。公司在文化產業涉足音樂、影視、動漫等領域。恒大音樂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擁有大型網絡門戶、電視頻道、視頻載體、電臺廣播、大型戶外、潮流雜誌等立體化媒體群,並成功打造“恒大星光”系列專業音樂演出品牌。2010年11月成立投資1.5億元的恒大電影公司同樣業績斐然,迄今已成功投資拍攝電影《建黨偉業》、電視劇《武則天》等多部作品。而致力於在影視項目開發引進、推廣策劃和發行運作的恒大影視發行有限公司在成立的3年時間里,其發行的影片即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和良好的觀眾口碑,使品牌曝光度提升,優勢得以延續。 ![]() 3.3.快消品短期利潤貢獻有限 快消品短期利潤貢獻有限,後期將逐步分拆。公司快消品業務依托集團的品牌優勢,走高端化路線,目前已投入64.2億元(包括健康產業)。後續投入節奏將相對平穩,其中2015年擬投入20億。隨著業務發展的推進,公司計劃在三年後將礦泉水、糧油和乳業業務在香港分拆。 ![]() 礦務泉水業務2014年虧損。礦泉水業務共投入55.4億元,其中2013年和2014年分別投入5.8億元和49.6億元。2014年認購訂單達57億元,銷售收入達10.9億元。由於前期的資本開支和廣告投入,公司礦泉水2014年虧損23.7億元。由於投入成本較大,未來三年預計實現的盈利有限。 公司於2014年8月成立糧油集團,當年投入達5.7億元,已並購2家大豆油廠和4家米廠,另收購糧食加工資產並在大興安嶺建立了第一家糧油生和產加工基地。2015年大米和食用油產能有望達9萬噸和3萬噸,有望實現銷售收入25億。 2014年10月公司投資3.1億元進軍乳業,收購新西蘭哢哇熊乳業,年產能達3萬噸,將哢哇熊嬰幼兒配方奶粉引入中國。2014年實現銷量7300萬元,利潤698萬元。2015年公司計劃產出4000噸,實現盈利5億元,目前訂單量達9億元。 3.4.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收購新傳媒,註入健康產業。公司完成對新傳媒(708.HK)的收購,在加速布局健康產業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後期將更名為“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並擬在中國設立一家整形外科醫院,開展整容手術、美容、保健等相關業務。 ![]() 全力打造以美容整形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新傳媒(恒大健康)將聯手韓國原辰,在中國首個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投資建設集醫學整形、美容美體和抗衰老保健為一體的醫院,力爭打造成為技術先進、團隊專業、現代化管理的高端國際美容整形醫院,並計劃運用高效精準的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等信息手段提供美容整形、抗衰老及健康旅遊一條龍服務。 恒大原辰主營業務為在天津開設美容整容外科醫院,目前已取得天津市衛計委規劃批複和醫療機構設臵批準書等新傳媒(恒大健康)、韓國原辰的合作,前者負責投資市場及醫療設備,後者負責提供專業醫療團隊及全韓技術、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新傳媒(恒大健康)為韓國原辰在中國的唯一合作方。韓國原辰醫療美容集團成立於1999年,是韓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醫療美容集團。 4.價估值與建議:目標價6.5港元,較現價約40%空空間 恒大地產NAV折讓42%,安全邊際高,彈性大。由於多元化業務不受海外資金關註及負債率較高的原因,恒大地產股價一直處於低位。當前股價有較大折讓,較NAV折讓42%,安全邊際較高。 恒大地產2015EPE3.9倍、當前PB0.5倍,估值處於低位。1)恒大地產2015EPE3.9倍,在300億市值以上的內房股中處於低位;2)PB方面恒大地產PB0.5倍,處於中大型開發商底部。 ![]() 預測公司2015/16/17年核心EPS0.96、1.13、1.18元,同比18%、17%、5%,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我們根據公司房地產項目開發結算進度對公司的盈利進行預測,推斷2015/16/17年EPS0.96、1.13、1.18元,同比18%、17%、5%。公司2015年竣工面積相較2014年將相對平穩,隨著今年政策和資金面的持續寬松,存貨去化率有望提升,加之其他多元化業務的收入增長,營收增速預計達20%。 估值方面,公司房地產項目NAV8.2港港元,安全邊際較高。公司當前儲備近1.47億平米,扣除凈負債之後的NAV為8.2港元。當前股價4.71港元,折讓42%,安全邊際較高。 ![]() ![]() 目標價給予6.5港元,相對NAV折讓20%,對應2015年5.4倍PE;目標價距現約價約40%。空間。公司作為深耕三線城市的千億級別房企,受益於城鎮化的推進和都市圈的發展。隨著滬港通的深化和資金南下趨勢的形成,公司其他業務的估值有望提升,短期內或受資金面青睞。長期內若多元化業務穩步發展,價值有望重估。同時,國內的融資渠道逐步放開和股價上行所帶來配股窗口期的打開,公司負債率的改善和新業務的增長或超市場預期,故給予目標價6.5港元,相較NAV折讓20%,對應2015年5.4倍PE。 5.風險提示 多元化業務拓展存不確定性。公司多元化業務拓展面較大,初期發展需投入一定資本開支,短期內盈利能力有限。例如冰泉業務累計投入55.4億元,去年虧損23.7億元。多元化業務未來盈利前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負債率較高。公司2014年末凈負債率達86%,若將永續債按債權來處理,凈負債率將達251%。盡管公司大部分永續債均以優質項目資產為標的來發行,但若後續項目銷售低於預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三線城市布局占比較大。公司今年加大了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布局。目前三線城市項目數占比達53%,後續市場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 ![]() 來源:國泰君安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9 14:32 編輯 恒大地產:人保合作新篇章,價值重估正當時 作者:申思聰 李品科 侯麗科 摘要:與人保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和恒大集團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穩定、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雙方約定在商業保險、養老產業、健康管理、互聯網資源共享和投融資方面開展多層次戰略合作。 譜寫房保合作新篇章,打開全新成長空間。人保作為保險業的龍頭企業,網絡遍布全國,資金實力雄厚。而恒大擁有大量存量客戶資源以及基於品牌優勢的眾多多元化業務。雙方的合作後續有望實現資本和實業的融合,社區金融和養老產業或加速發展。同時恒大多元化業務有望依托人保的資金及客戶網絡優勢,降低資本開支,縮短盈利周期,加大成功分拆的概率。 核心邏輯持續兌現,價值重估正當時。在首次覆蓋報告中,我們認為隨著資金南下趨勢的持續和公司多元化業務的穩步發展,價值將有望重估。目前核心邏輯持續兌現,股價較前期大幅上漲。隨著後續行業回暖的加速,公司銷量同比將顯著回升,全年1500億銷售目標是大概率事件。去化的提升以及股價的上漲將使形成市場對恒大負債率下降的預期(預計凈負債率從2014年年底的86%下降至73%),同時和人保的合作有望加速多元化業務的發展,價值重估或加速。 維持增持評級,提升目標價至9.1港元;維持公司2015/16年核心EPS0.96元和1.13元的預測,同比增長18%和17%。與人保的合作將加速公司多元化的發展,隨著南下資金的持續流入,公司的價值重估還在繼續。國內對海外上市房企再融資的放開也將改善公司的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加之目前板塊估值水平的上升和市場對公司負債率下降預期的形成,我們提升公司目標價至9.1港元,對應2015年7.5倍PE和0.9倍PB,相較現價空間近50%。 催化劑:國內資金持續流入港股,負債率的降低、其他業務的分拆。 風險提示:多元化業務拓展存不確定性。 ![]() 1.強強聯手,譜寫房保合作新篇章 恒大、人保開展戰略合作。4月24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和恒大集團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穩定、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雙方約定在商業保險、養老產業、健康管理、互聯網資源共享和投融資方面開展多層次戰略合作。 ![]() 保險業龍頭,中國人保具有良好品牌與廣泛渠道。中國人保作為保險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自身實力和地位不斷攀升。根據2014年Fortune世界500強的排名,保險業中中國人保營業收入位居世界第20名,中國第三。人保具有龐大的服務渠道,機構與服務網點遍及全國城鄉,北起漠河、南至西沙,包括1萬多個機構網點,2.2萬個鄉鎮保險服務站和27萬個村級保險服務點。 地產業龍頭,恒大開啟多元化擴張。恒大地產是國內標準化運營的地產商,自2004年起,公司連續位列中國房地產企業十強。近六年增長迅速,加大一二線城市布局,土地儲備複合增長率為21.7%,合同收入複合增長率為34.1%,核心凈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10.7%。依托地產業務建立的品牌優勢,公司開展多元化擴張,涉足體育產業、快消產業、文化產業以及健康產業,新業務有望成為下一個增長點。 ![]() 人保作為保險業的龍頭企業,網絡遍布全國,資金實力雄厚。而恒大擁有大量存量客戶資源以及基於品牌優勢的眾多多元化業務。雙方的合作後續有望實現資本和實業的融合,社區金融和養老產業或加速發展。同時恒大多元化業務有望依托人保的資金及客戶網絡優勢,降低資本開支,縮短盈利周期,加大成功分拆的概率。 2.核心邏輯持續兌現,價值重估正當時 在之前的首次覆蓋報告中,我們詳細分析了恒大的商業模式、產業布局和盈利前景。我們認為,公司依靠地產業務的迅速發展和足球的粉絲效應建立品牌優勢,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擴張,未來有望打開估值空間。我們的核心邏輯正逐步實現。而此次與中國人保集團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將有加速恒大多元化產業的價值重估。 宏觀政策持續寬松。今年國家對於房地產的管制逐漸放寬,政策和資金面的利好不斷。2月28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隨即3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發布330新政,將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4月央行宣布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在持續寬松的宏觀環境下,行業逐步回暖。 在手貨源充足,顯著受益於行業回暖。恒大土地儲備位居行業前列,305個項目遍布全國,在手貨源充足,顯著受益於政策的寬松和行業回暖。2015年3月恒大地產的預售面積同比上漲17.6%,預售金額達137.1億元,同比上升31%,環比上升162%。 ![]() ![]() 3.多領域合作加速多元化業務發展 險資與房企合作有望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近年來險資與房企合作逐步趨勢化和多元化。人壽5年增資遠洋地產,在養老地產或商業物業上深度合作;平安62億入股碧桂園,雙方計劃在社區金融領域開展合作;安邦保險、生命人壽爭相進駐金地。而從歷史來看,險企與地產公司的合作關系,多會為地產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提高公眾和業界對於企業的未來發展預期,股價一般錄得較好漲幅。 ![]() 多方合作加速多元化發展。恒大與人保的合作,早已不是恒大跨界合作的首例。從恒大以往的跨行業合作我們可以看出,其與不同企業展開戰略合作,有望加強地產業務,促進產業研發,獲得更多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恒大與人保的合作,不僅可以從為其打開養老、社區等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機會,同時後期有望為恒大提供穩定、充足的現金流。 ![]() ![]() ![]() 來源:國泰君安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日前驚爆積欠巨額賭債的摩鐵大亨紀安家,出身台中紀氏汽車旅館集團第二代,《今周刊》調查,紀氏家族早年靠碾米廠發跡,更是坐擁百億元的台中七期大地主,他們能度過「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嗎? 撰文•林麗娟、梁任瑋 台中知名紀氏汽車旅館集團第二代紀安家,日前驚爆積欠賭債十億元,遭討債公司上門要錢,鬧上媒體版面。《今周刊》調查,紀家雖然靠碾米業起家,擁有百億元 身家,但為了還債,近年卻頻頻變賣七期精華地段土地換現金,資產也接連向銀行質押借了十三億元之多,不斷舉債,財務實力不若以往。 台中摩鐵發展蓬勃,最知名的當屬水雲端、紀氏、水舞、涵館、水月五大集團,有趣的是,這五大集團枱面上各自獨立經營,私底下又相互投資,例如紀氏、水雲端分別由紀竹林與紀炎福叔姪創立,是中部歷史最悠久的汽車旅館品牌。 紀氏旅館事業體是中部汽車旅館業者開山始祖,由紀竹林所創立,目前旗下有沐夏、蘭夏、沐夏墾丁會館、悅豪、竹林雅緻、蘭夏養生館等六家據點,全盛時期曾開設十多家汽車旅館,一度是台中規模最大的汽車旅館業者。 發跡:紀竹林開碾米廠 創包裝米品牌,北中南通吃紀竹林早年從台中龍井靠務農起家,後來創立稻米加工碾米廠源豐企業,就此累積龐大身家。如今年屆八十歲的紀竹林很早就交棒給三個兒子,長子紀水樹是與大房所生,元配過世後,他又續絃與二房生下紀安禧、紀安家兄弟。 紀水樹今年五十七歲,從小跟著父親學碾米,目前擔任源豐總經理。源豐長期接受政府委託,向美國、泰國、澳洲採購稻米,在台中龍井區、大安區及中國福州市經營三家碾米廠,占地共三甲多,為了儲放米糧,還買下十餘甲土地當倉庫,是中部大型稻米加工公司。 源豐以自創品牌「上品米」拓展小包裝米市場,在台北、台中、高雄都有營業所,曾被農委會評選為「台灣好米」廠商,主要營收來源為團膳便當的食品工廠訂單,其次才是零售通路量販店、超市。 養地:台中七期大地主 獵農地、殺價狠,資產暴增紀竹林生財有道,由於碾米廠獲利穩定,他秉著「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年輕時就積極買地、養地,尤其農村青壯人口不願耕作,往都市 找工作,他就趁機收購不少便宜的田地、農地,在台中海線沙鹿、梧棲一帶和台中七期因此擁有不少土地,是七期重劃區大地主之一,保守估計擁地現值至少一百億 元。 紀家最經典的養地故事,是二○○七年將台中惠來路、市政北二路口原本經營「三越汽車旅館」的六五○坪角地,以每坪一八五萬元、總價超過十二億元,賣給寶輝建設,創下當時行情紀錄。 這塊土地在二十多年前以紀水樹的名義買下,因周邊都是農地,價錢很低,紀家看準該區確定會劃入七期範圍,一出手就以每坪四十萬元的價錢標下來,還被笑「憨仔、傻子,破壞行情」,沒想到二十年後,土地狂飆五倍。 再如,十多年前,紀家以一坪一九○萬元行情賣掉同樣位於七期的國家音樂廳預定地正對面,一塊八百坪的土地,也是賣在最高點。 「紀家人很精明,不論買地、投資,殺價毫不手軟。」曾與紀家接觸過的土地仲介透露,紀家人做生意,每次都把裝潢廠商的報價砍到沒有利潤,甚至還拿汽車旅館住宿券抵工程款。 此外,紀竹林也非常喜好向往來銀行、事業股東、仲介掮客等聊天聊地,一發現有值得獵取的土地就出手,而且志在必得。 紀家買在手的土地多,因面積夠大,很早就拿來蓋旅館飯店,還沒進軍汽車旅館業之前,在台中火車站右前方、國光客運總站正對面的「巧合大飯店」也是紀家產業,因有地利之便,生意始終不錯。 不過這幾年,紀竹林家族的旅館事業規模,已被姪子紀炎福所追上。早年在台中沙鹿鹿寮里經營服飾品牌「裝苑」的紀炎福,二十多年前開始跨足汽車旅館業,他學 習紀竹林邊經營汽車旅館邊養地、買賣房地產的手法而崛起,目前水雲端集團在台中七期、十一期重劃區、單元二等精華地段擁有水雲端、杜拜風情、羅馬假期、香 奈兒、雲河汽車旅館,專營中價位摩鐵市場。 風光:開啟豪華摩鐵風潮 一年就回本,同業也來取經紀竹林開設的第一家汽車旅館,其實是在沙鹿的「微風汽車旅館」,他的姪子紀炎福也有投資,提供海線一帶的藍領階級和出差客住宿,價位並不高。 但真正打響汽車旅館事業的,是小兒子紀安家開始主導的豪華版摩鐵。 二○○四年十二月,他與友人合資的「沐蘭」汽車旅館開幕,標榜南國Villa風情,最大房間達一七八坪的超高規格,一晚要價七千六百元,標準型房間更創下比起飯店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奢華房價,一晚五千元起,不但賣休息時段,也賣住宿時段,甚至觀光、商務客通吃。 由於房間周轉率高,一家汽車旅館投資金額約一億至二億元,開業後,快則一年多就可回收成本,連台北、高雄等地都有同業專程前來取經,更吸引不少金主搶著要當紀家摩鐵系列的股東。 從碾米起家到頂級摩鐵王國的紀家,曾寫下風光的一頁,如今,卻因第二代沾染賭博惡習,龐大的資產賣的賣、抵押的抵押。根據本刊調查,紀家位於惠中路三段的「悅豪精品旅館」一千五百坪土地,去年已經以約十五億元處分,而後再由紀家依合約向新地主承租繼續經營。 此外,紀家位於大觀路的「竹林雅緻」汽車旅館,○七年向國泰世華抵押二.二八億元,一一年與一二年又分別再向銀行增貸二.四億元、一.二億元;位於台中七 期的「寶輝一品花園」一戶二一○坪的房子,也向銀行貸款一.二億元;而位於龍井的紀氏源豐企業碾米廠,在一四年六月也向台銀抵押六億元,合計目前紀家向銀 行貸款的金額近達十三.○八億元。 紀竹林打拚一輩子,累積財富驚人,然而近年來卻有「留不住」的跡象,如果子孫再若欠賭債,祖產再多,恐怕也有耗盡的一天。 紀氏集團家族事業,從碾米廠跨足旅館家族成員 紀竹林(父)、紀歐淑貞(母)紀水樹(長子)、紀安禧(次子)、紀安家(三子) 標的 產權 位置 碾米事業 紀氏源豐碾米廠 自有 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 2014年6月向台灣銀行抵押6億元旅館事業 沐夏Boutique Motel 整理:梁任瑋 |
作為較晚發布中期業績的中資地產股,恒大地產(03333.HK)著實用自己的報表爭得不少眼球。
該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六個月的營業收入為777.4億元(人民幣,下同),凈利潤132.9億,核心業務利潤101.6億,分別同比增長22.7%、40%和56.5%。
在大部分同行上半年業績同比下滑的大背景下,恒大主要經營數據能有如此漲幅實屬不易。而恒大主席許家印在當天的業績發布會上豪言,市場不好的時候,更能體現恒大的功底,恒大“未來五年仍將保持各項指標年均30%左右的增長”。
地產業務仍為賺錢主力
數據顯示,恒大上半年實現合約銷售額人民幣871.1億元,同比增長25.7%,完成全年目標的58.1%;合約銷售面積11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1%。恒大地產高層表示,鑒於下半年的銷售一般好於上半年,預計公司會成功達成全年1500億的銷售目標。
經營業績方面,上半年,該集團實現收入為777.4億元,同比上升22.7%。其中,房地產業務收入為人民幣753.7億元,同比增長21.5%,增長乃主要由於確認銷售收入物業面積較2014年同期增加9.8%,而物業平均售價較2014年同期增加10.7%。
上半年,恒大集團毛利為22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0%,主要因為本期間交付物業顯著上升;毛利率為28.4%,維持與去年同期相對穩定的水平。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恒大上半年,利潤、核心業務利潤均首次半年超百億,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其中,凈利潤132.9億,同比大增40%;核心業務利潤101.6億,同比大增56.5%。
公開資料顯示,萬科、保利、綠地等60家A股上市房企中期凈利潤總和僅252.3億,而恒大中期凈利潤達132.9億已達其一半以上,也超過萬科67.9億、保利59億的總和。
在健康、快消等多元化業務取得不少突破進展的同時,如此的中期業績也昭示,房地產仍然是恒大旗下賺錢的絕對主力。
財務狀況更趨穩定
上半年,恒大采取多種資本運作手段,用於改善資本結構降低財務成本。
海外融資方面,該集團於境外成功發行10億美元2020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完成配售8.2億股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約5.54%,所得款凈額約46億港元。國內融資方面,3周內成功發行總額人民幣200億元的境內企業債,其中人民幣50億元5年期,利率低至5.38%。
上半年,恒大房地產業務銷售回款達到人民幣624億元,在新增土地方面,恒大旗下有88個項目采用合作方式,累計減少土地款支付人民幣589.3億元。
透過上述多項舉措,該集團期末現金總額達到人民幣815.7億元,為上市以來的最高水平,期末未使用銀行授信額度達到人民幣1,342億元,可使用資金合計人民幣2,157.7億元。
土地儲備方面,恒大地產期末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1.44億平方米,較2014年底減少270萬平方米,降幅約1.8%。截至2015年6月30日,已進入154個城市,項目數量總計335個。
豪言未來增速持續30%
數據顯示,自2009年上市至2014年,恒大保持連年增長:合約銷售額從303億增至1315億,合約銷售均價從5375元/平方米增至7227元/平方米,凈利潤從11.2億增至180.2億,核心業務利潤從2.9億增至120.4億,現金余額從143.8億增至595億。
而與去年同期相比,2015年上半年恒大合約銷售額、合約銷售均價、凈利潤、核心業務利潤、現金余額分別達到871.1億、7656元/平方米、132.9億、101.6億和815.7億,同比分別增25.7%、8.2%、40%、56.5%和27.4%。
“無論樓市如何變化,始終保持充足現金流,嚴格計劃管理確保成立18年來4000多筆融資未發生一筆逾期還款,盈利穩定,毛利率始終維持30%左右,這三大因素是恒大保持連年增長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
而恒大主席許家印在當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恒大幾年前就提出夯實基礎,在戰略決策層面清晰要求公司房地產主業保持健康快速發展。他豪言稱:“發展是硬道理,恒大上市以來一直保持每年30%左右的增長速度,未來五年仍將保持各項指標年均30%左右的增長。”
8月31日當天收市,恒大收報5.1港元/股,升幅3.24%,而恒生指數僅微漲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