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行政院長毛治國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選戰網路軍師,幫內閣首長們上課,財政部也曾考慮用網路蒐集「房地合一」稅改意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宣布將在今年立委選舉提名中,引進柯文哲的網路選才i-Voting模式。 其實,善用網路是表象,柯文哲勇敢甚至白目的做自己,就算活在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般透明環境也無所謂,才是高人氣關鍵。 依循本性、不偽裝、不怕自暴缺點、喜歡開誠布公,這些特質在企管領域稱為「真實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見第一百一十七頁小辭典),它可降低不透明的成本,更有效提升績效。相較其他政治人物,柯文哲的真實領導風格,特別明顯。 代表人物:柯P不修飾,同件外套、球鞋連穿數日 例如,他只在就職典禮那天穿正式西裝、打領帶,第二天起就變回不修邊幅模樣,同一件外套連穿數日,領子積滿頭皮屑,腳踩運動鞋,不時搔頭抓背,一副「大叔」樣貌。更不修飾的是他的言行,直率、武斷,想到什麼說什麼,說錯了隔天再改。 還有,他要施政透明化,將把市府會議紀錄、委外合約都公開上網。富邦董事長蔡明忠兄弟去見他、遠雄董事長趙藤雄被他找去談判,他都不隱晦、甚至主動公布。 在台灣政商界,這般我行我素、人前人後同個模樣的領導者,極罕見。台灣政商界盛行「家長式領導」,從前總統李登輝到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都是嚴密掌控決策資訊,有威權身段,維護形象,也適時展現大家長的慈愛。 背後趨勢:真實領導《富比世》指這是今年領導力關鍵字 「真實領導」約在千禧年代的美國興起,當時發生「安能案」等舞弊事件,企業倫理崩壞,社會上開始鼓勵領導人展現真誠、作風透明。像是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偉大執行長的奇異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星巴克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遵循自己信奉的價值和本性來領導企業,就經常被用「authentic」來形容。 《富比世》雜誌則指出,二○一五年十大職場趨勢中,「真實」也成為領導力的關鍵字。因為一份針對千禧世代的調查發現,五二%的Y世代(一九八○年至二○○○年出生)和Z世代(二○○○年以後出生)認為,好的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是誠實。同時,社群媒體也持續推波助瀾,企業和領導人在此影響下必須更開放、更透明,透過真實領導培養信任感。 把時空背景置換到當前台灣,就不難了解為何柯文哲受到年輕世代歡迎。去年底大選,多位勝選者也有類似特質,例如台中市長林佳龍、桃園市長鄭文燦,都強調市政公開透明;台南市長賴清德近日也展現硬氣,以議長涉賄為由拒絕進入市議會。 然而,柯文哲用「做自己」的方式,真能讓市政長期有效運作嗎? 台大工商管理系教授莊璦嘉認為,柯文哲具備許多真實領導的特質,不過他融合西方的「忠於自我」和東方儒家的良知,雖然不懂人情世故,卻能表現自己良善,有助於化解本性上不利融入社會的困境。 莊璦嘉以學者盧因(Lewin)的組織變革三階段模型,分析柯進市府的做法。即「解凍」原有規章文化、「行動」建立新規章、「再結凍」延續自己建立的規章文化。 她說,柯文哲上任後的動作太快,幾乎同時「解凍」和「行動」,沒有先給市府員工心理準備的解凍期。他的真實領導雖然會讓員工很快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但事情該怎麼做才好,員工仍會難以調適。 她指出,柯文哲欠缺「軟實力」,目標導向的作風讓他較不重視部屬,如果一個真實領導的主管,又能與員工建立良好關係,那麼真實領導的優點會更凸顯。 最大隱憂:不容妥協堅持做自己,難為多方利益做協調 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則懷疑真實領導能否成功放在政治領域?因為政治需要在多元的利益之間尋求妥協,「政治人物不能做自己,」政治體制裡有各式各樣的箝制機構(例如審計、議會監督等等),不妥協、不看整體,施政會很困難。 他也認為,政治上若什麼都公開,可能會限制主管的裁量權。例如,政府採購已有主計、審計可管控,若還要對民間公布細節,牽涉複雜的社會觀感,「你會需要花太多時間去證明你沒錯,」他說。 湯明哲也指出,喜歡罵人、高壓、直覺式的柯式風格,會出現一些缺陷,包括抑制創意,「創意不是靠打屁股出來的」;而柯對事情「先想(是否)合情,再想合法」,對法律不尊重,也可能窒礙難行。 柯文哲現象是因應「除舊布新」的社會氛圍而生,民眾對他的「破壞式創新」,初期會有較高的接受度。但他能否運用這股民氣讓改革成功,有效帶領公務團隊?他的執政成敗,將是台灣政治能不能走向真實領導這股清新風潮的指標。 |
| ||||||
桃園蘆竹三合院磚瓦房旁的巷弄中,竟藏身一家全球前三大、亞洲最大的倒車雷達廠,它是和國際車廠共同設計開發新產品的一階供應商:同致電子,舉凡美國通用、福特,德國賓士、福斯,日本豐田、本田等全球知名車廠都是它客戶。 「台灣汽車零組件廠攻進原廠零組件(OEM)的難度,比售服市場(AM)高很多!」元大投顧汽車零組件產業研究員蔡昀真觀察,一般來說前者的技術含量和競爭本事都更高,因此評價上更受青睞。 搶單,擊敗世界三強對手7千萬顆倒車雷達出貨18國 目前台灣上百家汽車零組件廠中,同致,正是極少數能在國際車廠攻城略地的一階供應商代表,甚至還是和有如奧運等級對手競爭。舉例來說,它擊敗營收規模大自己百倍的德國博世(Bosch)、法國法雷奧(Valeo)與日本電綜(Denso)等世界三大汽車電子廠,取得通用集團全球十八國、共二十五座車廠長達十年、超過七千萬顆倒車雷達的大單,並在二○一四年第四季正式出貨,便再挹注營收和國際能見度。 去年,同致交出全年營收破五十一億元新高、前三季每股盈餘(EPS)四.○三元的成績單,「我的目標是坐三望二搶第一!」個頭不高的同致董事長陳信忠,野心和說話音量都很大。 「戲台上,做久的人贏!」在高度進入障礙的汽車市場,陳信忠在汽車電子領域一待就是三十六年,累積了大量車廠共同開發經驗,成了別人難以複製的先行門檻。 從鄉間公寓式廠房起家的他,能稱霸亞洲,最早是從台灣車廠開始練兵。二十七歲時的陳信忠,研發出當時台灣沒有的倒車雷達等差異化車用電子配備,讓三陽喜美、裕隆、中華汽車、福特六和等台灣車廠在銷售考量下,紛紛搶上門合作。 同致的主力產品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原理,由裝置在車尾保險桿上的雷達偵測障礙物的距離及方位,倒車時,當障礙物車距離低於警戒時,例如,車前有效偵測距離從最早九十公分,進階到二.五公尺,技術開發精細到越早提醒越好,避免倒車時撞到,同時使用顯示器或蜂鳴器發出警訊通知,提醒駕駛人注意。 也因此,累積大量經驗有助設計更精準、到位,越能避免回傳的障礙訊號失準或解讀不良,隨車輛外觀差異降低客製化失誤,並縮短設計時間。 同致至今已經幫全球超過三十四家知名車廠共同開發超過上千款車原廠客製化汽車電子商品,每年有至少六、七十件新開發案,也有能耐接和一線大廠競爭全球訂單。 反觀其他同業多是區域型,車廠客戶不到十家,和同致在內的倒車雷達全球前三大,已有層次差距。「戲台上看多了,知道車廠要求,做出來東西能更快符合車廠要求。」陳信忠說,在後面的,要追上同致至少要十年。 技術,高人一等不良率低於百萬分之一 想切入汽車電子行業競爭,第一個難關是高技術含量。「汽車電子要求規格比一般電子至少四倍以上技術,」陳信忠認為,首先是高技術規格讓他人很難模仿。 舉例來說,一個倒車雷達,得歷經冷熱溫度衝擊、防震、防水、防塵、防潮、防雜訊干擾等一連串測試,其中溫度車規要求零下負四十度到八十五度都能承受,工程師甚至要和汽車原廠一同到北歐、中國黑龍江黑河或沙漠地區實測。同致中國區總經理李志良透露,如今,同致已做到逾三十六個月以上產品不良率維持在零PPM(指生產一百萬個產品都零失誤),正是高可靠度讓國際車廠埋單。 打開同致年報,二○一三年共斥資逾三億元投入研發,占當年營收七.三六%,該數字足足是一般公司合理水準的近二.五倍。此外,同致開發工程師達四百人,約占全公司員工的兩成,可見其透過產品研發,構築旁人難以複製技術障礙的決心。 陳信忠解釋,不是你會做,人家就敢用,實績至少包括銷售和品質面向,也就是做出產品後,多少車廠用過,以及一年故障率要求低於零PPM,門外漢光這張門票都很難拿到,「車廠會說,你先拿去別車廠用看看,沒問題我再來用,每家車廠都跟你講這樣,沒人敢當白老鼠,永遠切不進去。」 突破,敲開歐美車廠窄門競逐BMW青睞,進逼龍頭 在封閉、又講究安全無法速成的汽車領域,時間是最大的成本,所以,創業三十六年的同致,儘管有台灣練兵經驗趁早卡位,仍要等待十年才切入中國車廠,又至少花了十年才再敲開歐美汽車原廠的窄門。 「不是追不上,很難追,起跑點不一樣怎麼追!」如今,讓資料庫和技術能耐跟著車廠客戶不斷壯大,進而再累積全世界汽車廠實績,正是同致的競爭本事。同致的最大對手分別是德國博世、法國法雷奧,要拉高門檻加以抗衡,目前正要做的是用超聲波雷達,水平整合相關的影像和無線高頻系統,朝未來性的自動駕駛汽車電子系統挺進。 【圖表】營收破51億,創新高——同致近5年營收、EPS |
|
||||||
「殭屍企業」(Zombie companies)這概念,緣起於一九九○年代日本。 指的是,無法繼續正常經營、應破產卻又靠借債或政府資助而沒有破產的企業;特點是「吸血」的長期性、依賴性,其扭曲了市場機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降低創新動能,最終導致經濟停滯,落入「殭屍經濟陷阱」。 在台灣,也出現一群類似「殭屍企業」的「殭屍大學」,其特徵是,經營困難卻繼續招生,持續領政府補助,對政府的依賴性,不僅扭曲了自由市場機制,延緩退場時間,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還稀釋了有限資源。 這類大學,「無異拖垮國家競爭力,也造成教育資源和博士高階人才浪費,」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所長潘慧玲沉重的說。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兩年前就提醒,民國八十三年教改運動提出「廣設高中大學」等訴求,當時十八歲人口高達四十一萬人,只有三成會念大專;二十一年後 的今天,十八歲人口只剩三十二萬人,約掉了兩成;當年聯考錄取率只有四四%,現在普通高中的升學率高達九七%,變成一○○%入學。 「真正大的(少子化)衝擊是明年,接下來就會一直下去,幾乎是在未來十幾年,是一個不可逆的(現實)!」教育部長吳思華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這麼說。 浪費政府預算!就算辦學爛,最少有百萬獎助款 其實,人口縮減早已預知,過去六年來(從九十八學年度以來),即使教育部公告的招生名額,每年平均以一%的幅度在減招,實際上每年大一新生缺額,平均仍達六萬人。但政府近年卻持續開放技術學院升級科大,並對退場邊緣的大學提供補助,造成多重浪費。 教育部每年撥給私立大學約三十億元款項,獎助辦學績優的款項約占八三%,校務評鑑績優者,最高可領約千萬元獎助款,「就算辦學很爛,最少也有一百萬元,」一位科大教授說。 另外的一七%是教育補助款,無論辦校績效如何,按學生人頭與教職員人數計算發放,類似「教育券」概念。 本刊根據教育部公布退場四大指標的第一項指標「學生人數少於三千人」,加上一○三學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挑出十餘所大學,發現它們每年平均拿到補助款約一千萬元到三千萬元不等。 這些學校列入「觀察名單」,教育部卻持續把納稅人的錢匯入學校帳戶。先前已經退場的永達技術學院、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倒閉前,在當時全校僅剩不到一千人,也都持續領補助款。 另方面,近十年學生數不斷下降,卻有學校持續升級或設校,這些學校甚至符合教育部訂出的大學退場指標。一邊喊少子化、一邊廣設大學,讓台灣的大學密集度成為世界第一。 潘慧玲分析,在國外採取自由市場競爭概念,很多私立大學辦學很好,目標是國際市場,「而(我國政府採取)發送教育券概念,只會造成學校退場時,進退兩難,因為預算發出去了,(政府與教師工會)難免會有(學校是)公共財的想法,也造成台灣的大學不能倒的怪象。」 浪費學生時間金錢!四年成本160萬,還恐背債十年 對於被「交易」的學生來說,進入一所爛大學就讀,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是多少呢?四年至少一百六十萬元! 舉例來說,一個私立科大生四年學雜費加上生活費,最低估算約六十萬元,如全部學貸,以最低每月繳款五千元計算,畢業後可能要背債十年;不能存錢外,嘩啦啦十四年光陰就在負債人生中度過。 但是,如果高職畢業、提早就業,等到想升學的時候再就讀,四年下來不僅省下六十萬元,就算工作月薪僅二萬二千元,四年也能賺逾一百萬,依此來看,若一畢業就升學,機會成本是一百六十萬元,而這還沒將提早卡位職場與加薪算入。 然而,家境清寒的學生,就讀私立科大的比例又特別高。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十三萬名經濟弱勢學生中,超過半數是就讀私立科大,延遲就業已付出高昂機會成本,出社會後又伴隨低薪與學貸,可謂慘上加慘。 浪費教授才能!念到博士,卻被迫做招生交易 據教育部估計,八年內若退場六十所大學,將釋出一萬二千名大學教授,約占整體高教教員三成。大學退場海嘯,不只衝擊學生,也逼得這群上萬名大學教授,要在海嘯中求生。 培養一名博士,若從國小算起,即便念的都是公立學校,至少也得花五百萬以上學費,這還沒將政府給的補助算進去。 這麼昂貴的投資,沒用在研究與教學上,卻用在「上下交相賊」的招生交易中;許多私校師資,都歷經至少十年以上的苦讀,好不容易謀得教職,卻落得進退兩難的 窘境。「我就聽說過,有位學生直接嗆老師說:當初就是你把我『騙』來!求學生來念,老師沒尊嚴,學校也沒尊嚴。」一位校長透露。 面對危機,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編列兩年近一千六百萬元預算,處理約五到七所大學退場,其中也包括教授失業轉介經費。 此外,教育部正規畫,只要博士教授願意到業界服務,就提供每月薪資五萬七千元,政府出資三萬元,其餘二萬七千元由企業負擔。只是,為何博士教授轉職,經費由全體納稅人埋單? 拖累企業競爭力!基層產線、高端研發都徵不到人 拿著大學文憑的學生,不願彎腰從頭做起。「不是我們要求太高,而是找不到人來做,在生產線上嫌太苦,嫌沒空調就跑了,」上銀機械董事長卓永財透露。 另一端,企業升級需要的高學歷研發人才,也找不著人,因為博士生湧入學校想教書,「應徵一名助理教授,來了一百五十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說。 當博士進入校園,既缺乏實務經驗,也欠缺柔軟身段。一位前段班科大副教授說:「提供理論、產學合作,和到業界工作是兩碼子事。我的同學在業界,賺的薪水高我兩倍,但犧牲家庭生活和爆肝……,」聽得出他對前途的猶豫。 許多私校教授正處於「溫水煮青蛙」的窘境,而政府預算持續挹注,或放任私校「交易」學生,只是讓後段班大學繼續苟延殘喘,難以壯士斷腕。 為了不浪費全民資源,該是讓「殭屍大學」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的時刻了。 退場喊假的?明明少子化,卻持續升格科大——私立科大數量及技術學院升格名單 ■97年技術學院升格新增名單:南開科大私立科大數量:28 ■98年技術學院升格新增名單:育達科大、中華科大、僑光科大私立科大數量:31 ■99年技術學院升格新增名單:吳鳳科大、美和科大、環球科大私立科大數量:34 ■100年技術學院升格新增名單:中州科大、修平科大、長庚科大私立科大數量:37 ■101年技術學院升格新增名單:大華科大、醒吾科大、台北城市科大私立科大數量:40 ■102年技術學院升格新增名單:南榮科大、文藻外語大私立科大數量:42 ■103年技術學院升格新增名單:華夏科大私立科大數量:43 資料來源:教育部整理:吳和懋 誰可能有危機?這些學校列觀察名單——低於教育部招生力標準的學校 ■6所學校低於2項標準(學生數不滿3,000人,且新生註冊率低於6成) ●台灣觀光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38.2103年度學生總人數:1,759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848 ●康寧大學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40.4103年度學生總人數:2,005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741 ●大漢技術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40.2103年度學生總人數:2,022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304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24.4103年度學生總人數:2,567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284 ●蘭陽技術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23.7103年度學生總人數:2,504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197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40.3103年度學生總人數:850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000 ■11所學校低於1項標準(新生註冊率低於6成) ●育達科技大學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52.3103年度學生總人數:6,111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3,585 ●大仁科技大學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52.5103年度學生總人數:7,992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3,106 ●聖約翰科技大學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58.8103年度學生總人數:5,925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2,649 ●桃園創新技術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51.2103年度學生總人數:6,747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2,405 ●吳鳳科技大學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51103年度學生總人數:6,466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2,034 ●大同技術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50.7103年度學生總人數:3,063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982 ●東方設計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43.4103年度學生總人數:4,690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747 ●崇右技術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50.4103年度學生總人數:4,322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719 ●南榮科技大學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44.1103年度學生總人數:3,598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549 ●大華科技大學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28.6103年度學生總人數:4,264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240 ●和春技術學院103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22.9103年度學生總人數:4,575104年度獎勵補助核配款(萬元):1,092 註1:日間部註冊率由教育部公布各科系註冊率、核定招生人數計算而得,包含學士班、四技(含高中生申請入學)、二技、二專、五專;不含博、碩士班、夜間進 修部(註冊率資料下載日期:104年6月19日)註2:教育部未提供註冊率的科系,未列入全校註冊率計算註3:103年學生總人數涵蓋全校所有學生,取自 104年1月30日教育部大專校院、進修專校、進修學院學生數資料 資料來源:教育部(高教司、技職司)整理:吳和懋、趙維孝 招生有多難?缺額每年擴大,13年後估將少17 萬人——大專院校入學人數缺額預測 【延伸閱讀】選校三指標,避免畢業後沒母校 如何避免因資訊不足,成為被交易對象?可記住以下三項指標。 指標一:要比對招生率和流失率。有些科大招生率不錯,但流失率非常高,從九月入學到寒假,可能轉走數百位學生,但學校絕對不會公布流失率,而要自己換算。 從學校網頁的學生人數中,可洞悉兩學期間人數差距,一旦落差太大,表示轉出學生多,那就要小心;若部分惡劣學校沒公布,可以查教育部統計處網站,每學期都會更新學生數字。 指標二:利用Google大神。在搜尋引擎查找,就能跑出許多學校動態,多半私校網頁都有一欄財報公告,可看出學校財務狀況與學生人數。若學生數低於三千人,就出現退場警訊,因為三千人的學費,是一所大學基本生存的基金,也是教育部退場評估指標。 註冊率也是重點,但這非常難查,本刊詢問教育部,對方說無法提供此資料。教育部雖口口聲聲將「註冊率低於六成」列為退場警訊,卻不公布該資料,也未強制大學公布全校平均註冊率,顯然保護學校的心態,甚於保護學生。 指標三:參加學校博覽會,或徵詢學長姊。去年開始,高職和科大都有辦學校博覽會,公開宣傳學校特色。或乾脆跑一趟學校,詢問周邊店家關於學校近況,生意人對學校前景關注度高,從聊天中可發現線索。 多聽、多看、多比較,才不會因訊息落差而賠上青春。 (文●黃亞琪) 【延伸閱讀】13萬弱勢生,超過一半讀私立科大——102學年度大專院校學雜費減免學生人次比率 ■私立科大:54%■公立科大:10%■私立大學:22%■公立大學:14% 註1:公、私立大學指一般大學,公、私立科大含科技大學、技術學院、技專等註2:學雜費減免對象,包括低、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人士及子女、特殊境遇家庭 子女、原住民學生、軍公教遺族、現役軍人子女註3:102學年度總計減免25萬1,150人次,因每人最多可減免上、下學期2次,估計弱勢生至少13萬人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整理:吳和懋 【延伸閱讀】低於教育部標準,學校這樣說?? 對於本刊以教育部訂定大學退場標準,「學生人數少於三千人」加上一○三學年度日間部新生註冊率,篩選出十七所學校,這些學校有話要說。 「用『註冊率』和『學生總人數』去評斷學校經營好壞,不是評價學校辦學績效最正確方法,」花蓮台灣觀光學院校長劉國成說,該校是辦學特色學校,一位畢業生就有五個工作等著他們選。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校長賴顯松也認為,教育部不該用單一指標評定退場機制,該校成立四十七年,學生人數都維持一千人上下,從未虧損。 也有學校因位置偏僻招生不利,例如和春技術學院、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大漢技術學院,因此朝產學合作、成人教育轉型。和春副校長呂綺修說,該校開發「進修學 院」,提供學生週一到週五工作,週末上課,目前有台船等兩百所企業與之合作;加入進修學院後,該校總學生四千五百多人。 有的學校對數字提出解釋。育達科大主任秘書李義祥表示,全校註冊率約七成(含夜間部),且為苗栗唯一大學,與地方開始合作發展特色產業,留住在地人才。康 寧大學則解釋,一○四學年度跟康寧護專合併,人數將超過五千人。大同技術學院校長陳美菁說明,一○四年五月回報教育部新生人數為八百八十人,這是加入「進 修學院」的數字,這樣註冊率就超過六成。 本刊表格註冊率以日間部新生為主,但許多學校新生來源比例不同,有的以四技、五專為主,受到政策衝擊不盡相同。例如崇右技術學院校長陳啟雄回應,去年十二年國教上路,五專生流失約兩成,造成註冊率下滑。 吳鳳科技大學校長蘇銘宏則表示,儘管是日間部註冊率,但像提前入學的技優生並沒有算進去,例如去年該校技優生就有一百零五名,算進去註冊率約提升十個百分點,超過教育部六成門檻。 此外,有些學校來不及向教育部「寄存」招生名額,導致招生率下滑。教育部去年十二月才將新生招生率加入退場指標,但在兩年前卻開放學校可將招生數減少,把減少的名額先「寄存」在教育部,等日後註冊率增加,再領回名額。 有些學校來不及做這「分母縮小」動作,反倒不利註冊率,例如大華科大、大仁科大、南榮科大、吳鳳科大、蘭陽技術學院等。不過教育部推這種「寄存」變通方式,也算是招生怪象之一。 (文●黃亞琪) |
||||||
|
||||||
八月五日,AKB48台灣區域最終選拔前一天,其日本總製作人秋元康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 因為他咳嗽,我也咳嗽;當我努力追問著AKB48十年不墜的秘訣時,一邊思忖問題的秋元康卻「一心二用」,「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我們兩個人的咳嗽串成一首 歌,」他用一分鐘時間,即時創作了下列歌詞。 「以前我們是一對戀人(後來分手了),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各自咳嗽,可是你是從現在的戀人咳嗽所感染,我是由我現在的戀人所感染的,想起來,就有一種莫名的哀愁……,」無時無刻都在動腦筋、想創意,這樣的訪問開頭,充滿了秋元康式的風格。 AKB48總製作人是秋元康最廣為熟知的頭銜;他也是日本版稅最高的作詞人,地位好比天王陳奕迅、天后王菲御用作詞家林夕。秋元康十七歲入行、二十三歲開 始作詞,創作超過四千首,入列日本唱片排行榜前百大就有五百零六首,逾百曲登上冠軍寶座,光銷售量即有七千萬張,為日本史上第一人。 當我以為他會以一身花襯衫或潮服出現時,出人意表的是,秋元康梳著中分頭、戴著黑框眼鏡、一身西裝接受專訪。話語間,這位年近耳順之人總是把「我是一個創 意人」、「對我來說,一直在作夢、追夢,堅持去做自己認為有趣的事,產生的化學變化是不可測的」等,諸如此類的回答掛在嘴邊,且一再強調。 要透視AKB48紅的秘密,「解剖」秋元康的腦袋是最直接的方式。 當許多人循著常軌,以「直球」方式踩踏自己人生或職涯時,他卻逆向而行,靠著「變化球」路數,在藝能界將自己想像力發揮到最大,實踐其創意夢。 把生活靈感存進「記憶庫」 醫生X光片在他眼中,變演唱會海報 儲存腦袋裡創意的記憶庫容量,是他將想像力膨脹的第一步。例如,他去看醫生時,醫生把底下標有名字的X光片貼在燈箱上讓他看。一般人可能擔憂著自己的病 情,但他腦袋卻想到:如果一張圖像,沒有標示名字的話,就不知道誰是誰了吧?這樣,旗下藝人的實力就可以真正展現,而不是靠偶像的臉孔在撐人氣吧! 他將此印象暫存在自己的「記憶庫」裡,在製作日本知名歌手小泉今日子演唱會時,就將X光片概念應用在海報設計上。他的理由很簡單,小泉今日子廣為人知,反 其道而行,用透光的剪影影像,背後蘊含的意義,是讓人注意她的歌聲,而非長相。結果,在當時不但掀起轟動,受歡迎程度甚至每場演唱會海報都失竊。 有天他獨自工作到半夜,突然間,放在桌上的手機鳴鳴作響,連文件都跟著震動起來,突如其來的鳴聲安靜卻嚇人。他也將這個感受記下來,之後當電影《鬼來電》企畫上門時,就剛好用上了。 「企畫題材近在眼前,不放過不經意聽到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他認為,即使一個開計程車的司機,也是有企畫力的。舉例來說,有人就會思考,什麼時段跑哪些地方可以載到客人?如果是無線電計程車,在什麼地方等待,被配車的機率會最高? 簡單說,當創意的資料庫都裝滿,準備企畫時,起步是思考而非從蒐集資料開始。「會動腦筋思考的人,業績一定比只是開車、漫無目的亂逛的人要好吧?我認為,這種觀念也適用於所有從事業務職種的人,」他接受NHK採訪時表示。 他曾經企畫、製作過一檔富士電視台節目《新偏食王決定戰》,就是在「閒聊」中誕生的高收視率節目。有次他跟節目主持人「隧道二人組」及一些電視台朋友吃 飯,突然有人說:「我不敢吃炒麵上的醃生薑,」大家開始七嘴八舌,最終結論是:「人總有一些『不吃的東西』。」一個節目企畫就產生了,最高收視率曾達到二 四.八%,等於平均約四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收看。 把冷門東西變賣點 用劇場賣臨場感,三年紅出國 秋元康創意工作學的第二步,是創造第一次經驗以擴展不同視角。他舉例,一般人光顧咖哩飯名店時,多數人還是會再點一次咖哩飯,可是他會以自己方式推論: 「既然咖哩飯好吃,那牛肉丁洋蔥蓋飯應該也會很可口吧?」雖然吃完蓋飯後,很多時候還是覺得咖哩飯比較好吃,如此願意嘗試的心情,他也能運用到工作上。 「我覺得對事情只有漠然的感覺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當視野提高時,就能增加「最小公倍數」精準度,也就是他口中「刻意尋找非熱門的東西」,才能製作出熱門商品的契機。 例如,他在四十七歲時打造AKB48,當時流行的偶像多是清純美少女,透過電視有距離的跟粉絲或觀眾保持距離,可是他從3C產品逐漸占領眼球的趨勢中,觀察到人們對「臨場感」的渴望,「這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他總是從「玩」的心態開啟創意。 在演唱會尚未成為風潮的二○○五年,他在秋葉原租了一個二百五十個位置的劇場,每天由AKB48成員上台表演,第一天演出時,僅有七人,他還一度遭到嘲笑和諷刺。 「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不會做出原創性的東西來,」因為他的堅持或者說是傻勁,到了第三年,AKB48劇場演出一位難求外,子團體遍布日本福岡等城市,之後也在上海和雅加達造成熱烈回響。 對眼前的「紅」沒有興趣: 「我有興趣的是下個作品會發生什麼事」 「在搜索時代裡,往往是看見『最大公約數』,但卻未能精準鎖定既有存在的『最小公倍數』,而這些是真正會消費的顧客群。」他分析,說穿了,現存於眼前的事物終究是過去式。 以電影為例,都是一年、兩年、三年前拍的,熱門歌曲也是半年或一年前做的,直到現在才掀起熱潮,中間有所謂的「時間上的延滯」。因此,分析現今熱門商品的 成功之道或搜尋研究是沒有意義的,無法開創出新路來。他以棒球術語比喻,想從以前擊出安打的球路中,找出下一個安打的機會,雖然會有擊到球的機率,卻是無 法擊出全壘打的。 只是,不免令人好奇,會不會太抽象或太小眾?在他與有著「日本女性大前研一」之譽的經濟評論員勝間和代對談中,勝間和代對他提出疑問:「尋找非熱門的事情,會不會太抽象,或風險性太大?」 秋元康舉例,如果要做一個與女高中生有關的企畫案,該怎麼進行。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要調查女高中生的生態和所使用語言,自然會特地去找一些女高中生進行團體採訪。 但以他的觀點來看,與其做這種事,不如去聆聽超過五十歲的人會接觸到的女高中生用語,要來得真實或貼近得多。「這是從顧客角度出發去思考結果,前者則是從製作者自己角度去想,」他分析。 多年來,秋元康已經訓練自己和別人倒過來想,不去做別人重複做過的事,來充實自己創意源源不絕。 當大家嘖嘖稱奇他捧出十年不墜的女子偶像團體時,他卻說:「過去我有許多非常紅的作品,但對現在的我而言,一點興趣都沒有。我有興趣的是明天或下一個作品會發生什麼事,我能做什麼。」 變化球的難在於勤練,甚至會練到手指變形。秋元康的創意工作學,看似沒有範本,卻已經有形的讓日本偶像文化,風靡亞洲。 |
|
|||||||||||||||
港鐵(66)星期一出通告,擬向股東派發逾$257億特別股息,政府作為大股東可分$195億,近 乎彌補高鐵超支費用。通告一出,全城鬧爆港鐵玩財技。小宗搵來正義嘅化身──「股壇長毛」評評理。David Webb試過鬧港鐵唔公布韋達誠離任,係管治差,又話起高鐵浪費公帑,但今次佢唱反調,撐派息對小股東仲好。 David Webb認為港鐵作為一隻公用股,資本負債比率好低,今次舉債派息,有助提升將來股本回報。但佢就認為,派息應該係無條件嘅,唔可以同增加撥款作「捆綁式 銷售」。既然超支已成定局,長毛提出咗個解決方案。佢認為將來高鐵落成後,若果港鐵以拆賬方式,將收入同內地分賬嘅話,香港段只佔二十六公里咁短,分得嘅 錢會有幾多?佢建議索性將香港一段,長期租埋俾中央政府,做其收租佬好過。計小宗話,呢筆蘇州屎從來無人認頭;以後納稅人經過高鐵,只剩「眼寃」兩隻字。 金融逍遙客:最賺錢的私募項目 游走於中港台併購、私募投資的金融多棲動物,現為多間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及董事 早輪的A股股災、港股下挫,以至從石油、黃金及大宗商品近年都大幅縮水,連堅挺的香港地產也開始回軟。其實近年炒得熾熱的私募投資(PE)也聞到燶味,特 別是各種各樣夢幻估值的泛互聯網項目。剛IPO的美國移動支付公司Square,上市前一輪投資者以60億美元入股,準備等IPO時食胡,奈何音樂椅已 停,幾經辛苦上市時,Square只值27億,跌咗足足56%!二級市場與私募市場是麵包與麵粉關係,而家已陸續出現麵包平過麵粉。這兩個市場圈子楚河漢 界,分工明顯,各專攻一瓣,很少見到兩者皆精之士。逍遙客算是游走二者之間,但僅掌握少少基本功,也有幸與兩行業中頂尖高手為友,年中都有機會研究唔少得 意project,有好項目老友也經常帶逍遙客入局。年末,與北京著名天使投資者入股的一個教育app,入股唔夠半年就被大眾點評以五倍收購。天使階段, 即係金額大極有限,但論IRR(內部回報率)就創逍遙客紀錄。半生從事投資,驚覺其分工愈來愈細,亦愈來愈專業,20年累積下來的經驗也愈來愈唔夠用。有 樣嘢所有學校都冇教嘅,但逍遙客覺得最有用的,就是怎樣交朋結友,充分運用身邊親戚、同學、朋友資源。要學人做吓天使,VC或PE,甚至做吓其他生意仔, 人脈圈子往往是決定性的。自己唔叻嘅嘢,若能搵到叻人指點吓,效果完全唔同。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逍遙客認識各門各派金融高手大多性格怪異,你識邊個唔係 重點,重點係,呢啲怪異叻人連埋堆都唔容易,又點解會幫你?教育局唔好成日諗諗埋埋啲折磨死學生嘅TSA,如果識得開個人際關係科,肯定令香港學生將來競 爭力大增! 中環寸嘴:出年見萬四點喎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城中有錢佬對食之要求,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讓讀者「嗒」落有味。 上個禮拜五,恒指跌四百點,唔係我牙擦,投資呢家嘢除了配合天時地利人和,有時要加埋術數,我有幾個老友仿效中信里昂年年都講風水指數,醒咗我一個錦囊, 我又唔介意同粉絲「些牙」吓嘅。嗱!講咗十一月八日到十二月六日,股票大跌,仲有天災甚或大地震;巴黎恐襲後IS講明會再嚟料,股市想好都難。投資嘅嘢要 睇攤路,家陣投行啲view point日日轉,我攞住呢個錦囊慳番唔少精神呀!出年仲大鑊,估會跌到14,000點喎!其實,行出條街都feel到市道唔好,上個禮拜,去麥兆記整碗 雲吞麵做下午茶,嘩,連雲吞麵鋪都促銷禮券,買滿六嚿水送一樽蝦子。生意唔好,多啲marketing channel冇壞嘅,尤其呢啲嘢老式人先食o架咋!市道唔好,搞慈善班友都要勤力啲,早排喺機場撞到公益金個CEO,係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83
蘇寧日本門店擴張 中國遊客埋單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7765.html蘇寧日本門店擴張 中國遊客埋單一財網 關健 2016-02-03 23:17:00據日本觀光廳最近的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訪日中國遊客數量翻番,約500萬人,中國遊客總消費額達1.41萬億日元,約合近800億人民幣,中國遊客人均消費額居首。一個日本年度流行詞誕生的背後,是過去一年500萬中國消費者瘋狂赴日淘貨的大潮。 日本近日公布了“2015U-CAN新語和流行語大獎”,樂購仕株式會社(Laox)的“爆買”(形容消費者將店內商品搶購一空的景象)一詞,從50個涉及日本國內政治、社會等各領域的熱詞中脫穎而出,成為2015年度日本最流行的詞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Laox方面了解到,該連鎖免稅店年銷售額有八成為中國遊客貢獻。 年根臨近,延續去年春節期間赴日消費的熱度,今年春節更多中國人將去日本采購年貨。與去年熱銷產品集中在智能馬桶蓋、空氣凈化器等高端貨相比,今年像電動剃須刀、美顏器等相對平民化的商品銷量暴漲。 就在2月1日,Laox 趕在中國農歷春節前在大阪最繁華街區心齋橋開設了一家最大的旗艦店。過去一年,這家被蘇寧收購的日本連鎖免稅店瘋狂開設17家新店,為歷年新開店數量之最。該店特為中國遊客提供生鮮產品寄送回國的服務。眼下,整個日本商業正在因中國遊客的偏好做出商品類目與服務上的調整與改變,為的就是抓住這難得的客源機遇。 赴日采購年貨呈平民化趨勢 “去年春節看同事跟風從日本提回來電飯煲等大件,我今年春節也打算去一趟,想多買點小而美的,像美容器啊、藥妝等。”一位上海白領朱小姐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她手里正拿著一本由海量用戶評選出的日本年度化妝品分類排行榜“Cosme大賞”,想從中獲得一些美容和藥妝推薦。她現在就等放假後飛上兩個小時去日本血拼。 由於地理位置近、人民幣對日元升值、訪日簽證條件緩和、身邊人口碑效應等綜合利好因素,日本的商業在過去一年可謂被陸續而至的中國遊客橫掃。據日本觀光廳最近的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訪日中國遊客數量翻番,約500萬人,中國遊客總消費額達1.41萬億日元,約合近800億人民幣,中國遊客人均消費額居首。 日本商業正在拼命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2月1日,日本最大免稅企業Laox趕在中國農歷春節前,在大阪最繁華街區心齋橋開設了一家“Laox大丸心齋橋店”。作為Laox在關西地區的旗艦店,該店營業面積為所有門店中最大,達3892㎡。 昨天,Laox品牌部負責人在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他能較明顯地感到2015年上下半年中國遊客在購買傾向上的變化。上半年,中國人更多是在日本購買電飯煲、空氣凈化器、智能馬桶蓋等家電大件,消費群體以富裕階層為主;到了下半年,吹風機、電動剃須刀、美顏器、化妝品等生活用品的銷量開始竄升,且中國“中間階層”的消費力被帶動起來。 超7倍,這個數字是Laox在2015年春節期間的銷售額與2014年同期對比。2015年2月18日-24日,其全店營業額就達到了21.8億日元,當月全店客流量約為20萬,而14年2月份同期客流量僅為5.5萬人。 根據日本觀光廳的最新調查,當地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前幾類產品分別是“點心類”、“飲料、煙酒類”、“醫藥品、保健品、個人洗護用品”、“化妝品、香水”和“服裝、包、鞋”等,商品品類上的生活氣息更加濃厚了。 眼下,中國人對“年貨”的概念外延正在不斷擴展。傳統的食品服裝年貨更多地通過電商渠道滿足,天貓超市針對年前這股消費熱潮推出了春節電商不打烊的活動;而越來越多的較富裕家庭正在放眼全球“人肉采購”年貨,日韓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成為中國遊客的首選。 專為中國遊客開設生鮮跨境服務 一位不願具名的上海公司高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去年春節期間曾去日本旅遊,在Laox等當地一些商圈看到中國人瘋狂采購的場景。他回國後有一次與蘇寧董事長張近東閑談,對蘇寧的日本線下擴張提了一些建議。 2015年,張近東和蘇寧的腳步也的確將日本作為了重要目的地。他本人親赴日本與索尼、夏普、尼康、卡西歐等廠商洽談新一輪合作。僅Laox在日本就新開了17家店,為歷年之最。這些店面選址在北海道、首都圈、關西、九州、沖繩等中國遊客覆蓋的熱門線路上。據該公司社長羅怡文透露,Laox目前總計有35家門店,2016年計劃完成日本全國總計開50家門店的目標。要知道,Laox成立於1930年,與此前80多年的發展速度對比,去年它可謂“坐上了火箭”。 今年前三季度,Laox公司營業收入達到725.74億日元,同比增長119.42%;凈利潤為71.09億日元,同比增長1281.68%。年銷售額中有80%為中國遊客所貢獻。去年8月份,該公司將原定的預計業績目標從700億日元提高到900億日元。 投其所好,幾乎是每一個商家都樂於去做的一件事。據本報記者了解,在Laox新開的大板大丸心齋橋店,除了根據中國人的需求擴充了服飾、食品等品類外,還推出了一項生鮮商品寄送回國的服務,不過目前只能寄到北京、上海兩地。 在線上,除了蘇寧易購,Laox的主要渠道方是天貓國際。在去年蘇寧阿里“戰略聯姻”後,Laox的官方旗艦店就火速上線天貓國際,目前以美容個護、生活電器、保健食品、母嬰用品為主,商品標準化程度較高。而對於服裝、設計類等非標準化商品,中國人還是要親赴日本完成采購。 日本免稅店瘋狂開新店的底氣來自中國遊客最近一兩年的赴日熱潮,但這波熱潮能持續多久目前尚無法準確預測。與線下開新店擴張相比,完善線上渠道與中國消費者的對接看起來是一個風險更小的選擇,而線上線下融合也是未來商業的方向。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92
沃爾瑪、HBO都埋單這款「電郵殺手」 Line辦公落伍!全球九萬家公司用它2016-03-28 TC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44
他解決消費者「買不起」智慧家電痛點 台灣小插座 被獵豹、京東埋單2016-05-16 TC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51
“債轉股”重來:這次完全市場定價政府決不埋單7月18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這一重磅文件,在提到創新融資體制時,提出開展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依法持有企業股權的試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依法持有企業股權其實就是現在熱議的”債轉股”,《意見》支持金融機構探索以適當方式進行債轉股。 楊誌勇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是間接金融為主,大量的企業債權人是銀行,銀行對債務的處理一種是債務重組,企業與債權人重新就債務清償條件達成協議,或引進其他債權人。另一種是企業短期經營困難,但預計幾年後企業可以擺脫困難,銀行可以進行債轉股,轉為持有企業股份,但這必須是市場行為。 在今年6月底中國債務率分析及對策情況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孫學工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論證債轉股政策,研究重點是在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基礎上,是否進一步賦予市場主體更大的自主權,並營造一個更好的政策環境。 孫學工稱,實施債轉股政策有幾個基本點,首先是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是整體降杠桿綜合性的措施之一。 “提到債轉股,大家很容易聯想到1999年那次政策性債轉股,這次如果做的話,跟上一次是有很大不同。這次債轉股最主要的特點是,債轉股的對象企業完全應該由市場主體自己選擇,不像上次是政府指定債轉股企業的範圍。但我們認為,應該對債轉股對象企業設立一些紅線或者說有負面清單,對於僵屍企業、有失信記錄的企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嚴禁列入到債轉股的對象,這是非常明確的。”孫學工稱。 楊誌勇表示,上一輪大規模債轉股是1999年進行的,主要是通過成立四大資產管理企業(AMC),剝離國有商業銀行13939億元的不良資產。債轉股讓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更加健康,促進了後來的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為金融體系的健康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但是,債轉股是有成本的,上一輪債轉股更多利用的是行政力量,新的債轉股自然不同於17年前,畢竟時代背景不同。 孫學工認為,上次債轉股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按照賬面價值接收壞賬,本來已經是壞賬了,但並沒有打折,沒有做損失處理,我們認為這次債權轉讓的價格應該完全由市場主體基於真實價值自己協商處理,對債權和股權進行市場化定價,並且股權市場化推出。 孫學工表示,1999年債轉股有政府損失的兜底責任,不管最後損失多少,由財政部最後來埋單,而這次債轉股在市場化條件下不應該有這樣的兜底存在,完全需要市場主體參與方根據市場經濟的原則來確定轉股的價格。 “雖然此次市場化債轉股的政策還在研究,但基本的原則是沒有異議的,肯定是以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跟上一輪政策性債轉股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家所擔心的問題,特別是道德風險的問題是不存在的。我們也會采取綜合有力措施來進一步防範,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的監管標準我們也會繼續堅持,對其中蘊含的風險我們會有很多防範措施。”孫學工稱。 楊誌勇表示,企業及相關經濟主體在作債轉股決策時必然要進行權衡取舍。只有在債轉股的收益超過破產清算的收益,債權人才會選擇債轉股。債轉股的財政支持更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企業在債轉股之後都會有發展前途。債轉股拯救企業,但如拯救的是沒有前途的企業,那麽財政的支持就應特別謹慎。除非這可能引發大量失業,除非社會上對這樣的企業有經濟之外的其他訴求,否則,這樣的企業就不應該列入支持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73
高端醫療受資本追捧 亟待商業保險埋單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當下,高端醫療成為最受“煤老板”、“房地產商”、外資等資本持有者追捧的投資項目。然而,受限於商業保險的參與不足,以病人自費為主的單一付費方式導致高端醫療行業難以發展壯大。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楊燕綏在本月20日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醫療保險高峰論壇”上表示,構建定價平臺和建立醫療保險補償機制是以國際醫療為代表的高端醫療所面臨的新問題,亟須引入專業的第三方來合理控制費用,建立健康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之間的信任關系。 海虹控股保險業務部負責人韓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缺乏有效的控費方式,健康險所面臨的高賠付和高道德風險使保險公司與高端醫療合作時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同時,高端醫療機構大部分都是診所,門診醫療行為的“實時性”也增加了控費的難度,解決這些新問題需要醫療機構,保險公司、智能控費機構共同努力。 中產醫療需求驅動高端醫療市場 在資本推手和市場需求之下,近年來以三甲醫院特需部、國際部、民資、外資高端診所為代表的高端醫療機構在經濟發達地區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院管理處長王海濤在首屆中國國際醫療保險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大約有3000萬~5000萬人群有高端醫療服務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每年都在增加。 王海濤認為,公眾對於醫療服務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的特征,目前醫療機構處於高負荷運轉的狀態,無法滿足中高收入人群個性化的需求,發展高端醫療服務有助於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王海濤進行的一項市場調研顯示,“最優化的治療方案”,“匯集知名專家”和“良好的服務態度”是高端醫療機構給受訪者留下的位於前三位的最深刻印象。受訪者對高端醫療健康項目的接受程度排在前三位的是“定期體檢”、“疾病專家會診服務”、“看病預約服務”。 目前,北京中高端醫療服務市場構成比為外資醫院和私營醫院占到40%,三甲醫院的特需病房和外賓病房占到60%,後者中高幹特需占比15%,普通特需/外賓占比45%。 從醫療機構的種類來看,各科發展並不平衡。高端專科中齒科、整形美容和婦兒發展成熟,其他類型比較少。從醫院規模來看,高端綜合診所和小規模綜合醫院發展較好。 王海濤認為,高端醫療仍然有很大的市場機會,一方面不缺“錢”,社會和民間資本有著強烈的投資醫療服務產業的願望,政策導向也傾向於非公資本進入中國醫療服務市場;另一方面也不缺市場,中產階層可能會成為高端醫療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雖然高端醫療市場的蛋糕看起來很誘人,但現實中遇到了患者購買力的約束,富裕階層和有高端商業險的人群是對高端醫療服務有實際購買力的群體。動輒上千的診療費,上數十萬的住院費,並非中產能夠承受的。 由於這些高端醫療機構不在普通商業健康險的賠付範圍之內,只有購買了高端商業險的客戶才能報銷。高端醫療保險往往起步價就是一兩萬,個人購買者並不多,企業為高管購買作為福利者占比最大。業內人士估計,有高端醫療險的群體在全北京只有幾十萬人,最多也不會超過100萬人。 商業健康險如何成為“埋單者”? 高端保險的稀缺使得高端醫療機構對客戶的爭奪非常激烈。商業保險能否跟上資本的腳步充當高端醫療服務購買者的角色,決定了社會資本在這個領域投資的長久性。 近年來,商業保險保費快速增長,2004年到2013年健康險保費複合增長率16%,健康險賠付支出在個人衛生支出中占比不斷提升,但占比僅占4%左右。 從國內三甲醫院特需部/國際部來看,患者自付仍然是醫療服務的支付的主要方式。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於國泳女士表示,該院與保柏、工銀安盛、招商信諾、美亞保險、中國平安等多家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但每年商業保險支付的金額只有200多萬,只占到醫院賬面收入的極小部分。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註。《“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對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的具體目標。 規劃要求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進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機制,加強基本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救助等的有效銜接。 國內醫療保險的發展狀況並不盡如人意,即使是費用高昂的高端醫療保險也存在很多問題。 北京帕森國際醫療中心院長吳小怡表示,國內的商業保險是以醫生為主導的醫療保險,有時候需要醫生與保險公司審保的醫療官溝通,對於醫療認知各執己見時,就會給客戶造成不便。 “保險種類千差萬別,自付比例也千差萬別,醫療診所很難掌握;有時候保險公司不能很好尊重診療醫生的意見,個別保險公司控費方法奇葩,診所承擔醫療風險的同時,也承擔理賠回款受阻風險”,吳小怡說。 王海濤表示,在中高端醫療服務領域,商業健康險將充分發揮補充功能,滿足國民的醫療保障和服務需求,分攤國民對於醫療的需求。但是,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一直受制於高賠付率,其原因在於缺乏有效的醫療風險控制機制。 海虹控股保險業務部負責人韓錦說,保險公司的賠付條款限制需二級及二級以上的醫院發生的醫療行為才可以報銷,這對於民營醫院的發展來說是最大的制約。非公醫院特別想得到保險公司的支持,但保險公司卻很謹慎,他們擔憂非公醫院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無法判定醫療行為的合理性。 當基本醫療保險要求各地全面上線智能審核系統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也開始逐步上線第三方智能審核系統,以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目前,海虹的智審系統已經與新華保險、人保健康、泰康人壽等公司進行合作。 “高端醫療主要以門診為主,門診的實時性是智能審核的難點,患者看完病就付費走人了,在這麽短時間內對醫療行為的合理合規性進行審核,這對智能審核系統提出來很高的要求”,韓錦說。 楊燕綏表示,信任是三醫聯動的內核,通過大數據和智能審核,可以做到信息對稱,從而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實現合理服務合理負擔,這才能讓醫療保險、醫療機構、參保患者這三個主體跳出兩方博弈的死循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