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證券9日公布,上半年營業收入25.76億元,同比下降46.9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1.15億元,同比下降54.47%。
公告顯示,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市場交易量萎縮、傭金率下降影響,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市場融資降杠桿影響,資本中介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但公司兩融業務行業排名維持相對高位,股票質押業務市場占有率及行業排名快速提升;自營投資風險降至較低水平;投行項目數量和收入雙增長,投資銀行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31億元,增幅81.61%;資產管理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加0.66億元,增幅38.59%。
公司收入結構方面,傳統經紀及自營業務收入占比下降,資本中介、資管、投行業務收入占比分別增加9.53、5.68和8.01個百分點。
此外,長江證券擬分拆長江證券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長江證券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擬設立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長證國際金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根據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慣例,長江香港將以長證國際金融作為擬上市主體開展上市前相關重組工作,長證國際金融將承接長江香港目前持有的各附屬業務公司股權。
光大證券12日晚間公告,已確定本次H股發行的最終價格為每股12.68 港元(不包括1%經紀傭金,0.0027%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交易征費及0.00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
本次發行的H股預計將於2016年8月18日開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
招股書顯示,光大證券此次發行的6.8億股H股當中,90%用於國際發售,10%為香港公開發售,股票代碼為“6178.HK”。光大證券H股發行的發售價為每股11.80港元-13.26港元,每手200股。以招股價上限計算,該股將最多集資達90.17億港元。
以招股價12.68元定價計算,光大證券此次募集資金金額在86億元左右。
盡管光大證券H股不及去年趁著A股牛市東風在港上市的廣發證券、華泰證券18.85港元和24.80港元的每股定價。但仍大幅高於東方證券今年在港上市時8.15港元的定價。目前A股光大證券股價在17元左右。
9月7日,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出申請發行50億美元中期票據。同日,該筆美元債券發行的境外首場路演在香港舉行,由此拉開其為期8天的全球路演序幕。
據悉,結束香港首站路演後,興業銀行團隊將赴新加坡和英國倫敦,進行下一站路演。
興業銀行表示,發行海外債券有助於拓寬該行境外機構融資渠道,補充中長期資金。此次發行美元債券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支持該行海外業務發展,促進該行海外資產負債業務均衡發展,加快國際化布局,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該行核心競爭力。
2014年3月,興業銀行首家境外機構—香港分行正式開業,興業銀行在2016年半年報中僅披露,香港分行資產規模、盈利水平同比大幅增長,國際化經營“橋頭堡”作用日益凸顯。8月29日晚,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擬以30億港幣在中國香港投資設立非銀行金融公司——興銀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興銀國際將逐步向中國香港金融監管機構申請相應牌照,為客戶提供證券投資、債券承銷、股權融資、並購重組、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
據了解,穆迪已給予興業銀行此項50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P)Baa2的長期評級和(P)P-2的短期評級,該評級與興業銀行Baa2的長期存款評級和P-2的短期存款評級一致。
興業銀行此次美元債券發行的全球協調人是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美銀美林、中銀國際4家投行,簿記人除上述4家投行外,還包括匯豐、高盛、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浦發銀行香港分行、中國農業銀行香港分行、建銀亞洲等金融機構。債券發行後,將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近年中國金融機構發行海外債券的規模逐步擴大,中資銀行在海外發行的投資級美元債券更是受到海外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廣泛認可。據興業銀行路演團隊透露,目前承銷團已收到投資者多個意向性問詢。
據興業銀行2016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該行總資產已達5.7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7.75%,躍居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首;凈利潤294.41億元,同比增長6.12%;資本凈額4347.84億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21%和8.49%,資本充足率為12.16%。
興業證券(601377.SH)9月29日晚公告稱,公司所屬企業興證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證國際”)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獲批。興證國際方面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資料顯示,公司將在9月30日正式啟動IPO招股。
這是繼光大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之後,年內第四起內資券商赴港上市的案例,也是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H股上市的首例。目前,長江證券也公布了分拆子公司在港上市的計劃,中國平安則透露擬分拆平安證券上市。
興證國際在港招股
去年12月興業證券發布的一則公告,透露了興證國際(8407.HK)赴港上市的動作。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了初步工作方案,興證國際正在開展分拆上市前相關重組工作。
資料顯示,興證國際是興業證券在香港設立的海外業務平臺,於2012年5月正式開業。業務發展和資質方面,在創立之初,興證國際主要以傳統經紀及保證金融資業務為主。目前,公司業務條線已擴展到包括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證券自營及私人財富管理等多領域;架構上則設有興證國際證券、興證國際期貨、興證國際融資、興證國際資產管理、興證國際財務、興證國際投資和興證國際私人財富管理等7家全資子公司。
首次嘗鮮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境外上市,興證國際此次上市方案也引發了行業關註。具體步驟上,將通過“重組+增資”兩步走,興證國際實現了此次的境外上市。
據此前公告,興證國際作為上市主體,將承接興證(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興證金控”)持有的各附屬業務公司股權。按照香港市場的通行做法,雙方各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並完成業務和資產的轉讓。
隨後,興證國際還迎來股權架構的上市前調整。
一方面,興業證券通過興證金控對興證國際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母公司興業證券的控股比例不低於興證國際境外上市前總股本的68%。而另一方面,為完善興證國際的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母公司還通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引入第三方投資者方式對興證國際進行增資擴股。兩種增資方式對應的持股比例,將分別不超過興證國際上市前總股本的10%、22%。
附:興證國際完成重組及增資後的股權結構
經歷“兩步走”後,興證國際在9月30日啟動招股。興證國際方面表示,此次招股價區間在1.18港元至1.39港元,募集金額規模約為11.8億港元至13.9億港元。按此前公告的規劃,此次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興證國際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
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潮起
內資券商赴港上市在近兩年漸成趨勢,目前已完成A+H股架構的內資券商已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和東方證券。本月,招商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也先後發布公告,公布H股上市計劃。
與整體赴港上市不同,興業證券此次選擇分拆子公司的形式。興業證券方面對此曾表示,境外上市將為興證國際獲取獨立融資平臺、提升海外市場影響力、吸引專業人才加盟,在香港以及其他海外地區更好地發展證券業務。同時,母公司也能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其他業務板塊,促進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
這一模式也在內資券商中迅速得到呼應。今年8月9日,長江證券公告稱,擬長證國際金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擬用於增加長證國際金融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與興證國際的上市方案類似,長證國際金融將作為擬上市主體,承接長江香港目前持有的各附屬業務公司股權。
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的趨勢或還將進一步推進,而在興證國際的上市方案中也透露了這一操作的相關標準。
據興業證券此前公告,在證監會《關於規範境內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有關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具有明確條件約束。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連續盈利,且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此外,上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內發行股份及募集資金投向的業務和資產,應未作為對所屬企業的出資申請境外上市。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並報表中按權益享有的所屬企業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應未超過上市公司合並報表凈利潤的50%、凈資產的30%。
同時,上市公司與所屬企業不存在同業競爭,且資產、財務獨立,經理人員不存在交叉任職。上市公司及所屬企業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關聯人員持有所屬企業的股份,未超過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前總股本的10%。上市公司也不能存在資金、資產被具有實際控制權的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及其關聯人占用的情形,或其他損害公司利益的重大關聯交易。
眾安在線發行價為59.71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大漲近18%,後稍有回落。
i黑馬訊 9月28日消息,中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安在線”)今日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眾安在線發行價為59.71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大漲近18%,後稍有回落。
眾安在線成立於2013年10月,主要股東包括螞蟻金服、騰訊以及中國平安等。其為中國首家取得保險公司法人許可證的互聯網公司,也是四家純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
眾安在線主要於五個核心生態系統,包括生活消費、消費金融、健康、汽車及航旅生態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截至2016年12月31日,眾安在線已累計銷售逾72億份保單,服務約4.92億名保單持有人及受保險人。
自2013年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退貨運費險開始,截止到2016年底,眾安在線的合作夥伴為183家,包括螞蟻金服、蘑菇街、攜程、滴滴出行、小米、支付寶及天翼等,推出了46個意外險、23個保證保險、65個健康險、38個責任險、9個信用保險、1個車險等。
去年,眾安在線錄得保費收入共34.1億元。其中退運險(11.92億,同比下降8.01%)、意外傷害險(主要為航旅類,9.82億,同比增長247%)和保證保險(5.17億,同比增長14.35%)排名保費收入前三。2016年,其凈利潤為937萬元,較2015年0.44億元下降80%。據悉,出現如此反差的原因在於險種的承保利潤以及投資收益下降。
而在2017年一季度,眾安在線出現3.17億元的凈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眾安在線是港交所上市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作為第一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眾安在線會給更多生態夥伴以信心,促進香港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讓金融科技真正成為改善我們生活的美好力量。”眾安在線CEO陳勁說。
據了解,去年7月,眾安在線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輸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以期推動保險行業生態的信息化升級。
以下是陳勁現場的致辭:
大家好!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作為一家相信並堅定付諸行動,通過連接生態系統並運用尖端科技重新定義保險的金融科技公司,眾安在線,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了。
我們要感謝所有人,客戶,股東,香港證監會,聯交所,以及最炙熱的投資者給予我們的支持和回應,還有每一個365天都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員工和支持他們的家人。也謝謝聯交所尊重我們互聯網的基因,剛才李小加總裁破例允許我們把身上的外套脫掉,穿上眾安的上市紀念T恤。
眾安是一家年輕的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上市,給予了眾安全新的起點。今天,科技和互聯網,正在深入地改變這個世界,而我們,願以有溫度的保險回報這片土地。
我們相信,眾安在線作為第一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會給更多的生態夥伴以信心,促進香港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讓金融科技真正成為改善我們生活的美好力量。
再次感謝所有人,而最好的感謝就是用行動去做得更好。
根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小米有望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股權”上市公司。據悉,小米將會趁香港聯交所下周公布上市制度咨詢結果完成最後拼圖,最快5月初提交申請在港上市,然後考慮以CDR形式在內地上市事宜。
據報道,小米最近數月不乏上市前股東售股活動,售股價格顯示公司估值介於650億至700億美元。以該估值計算,能進入香港第12大市值的上市公司(計及A + H市值),略低於市值5500億元的中海油。
根據此前曝光的材料顯示,2015年小米虧損9.8億元,2016年盈利9.13億元,預計2017年盈利75.82億元。
小米去年底便開始籌備在港上市,不過,由於聯交所未定下同股不同權的具體內容,小米智能等待聯交所發布定義創新產業的指引信,然後修訂申請內容。
不過,截至發稿時,小米方面並未公開就上述消息作出回應。
5月31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三家研究機構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十六屆中國房地產投融資大會”在北京舉行。
憑借強勁的綜合運營實力與穩健的財務表現,合景泰富地產(1813.HK)登榜“2018中國大陸在港上市房地產公司綜合實力TOP10”,位列第9名;同時,還斬獲“2018值得資本市場關註的房地產公司”,表現搶眼。
合景泰富地產榮獲“2018中國大陸在港上市房地產公司綜合實力TOP10”
合景泰富地產榮獲“2018值得資本市場關註的房地產公司”
優化土儲 布局顯效
過去一年,合景泰富地產緊跟時政戰略,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城市群,在土地市場上表現積極。一方面,落子深圳、中山、肇慶等城市,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另一方面,加速長三角城市群的擴充,圍繞上海、杭州、蘇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向外輻射至全新城市徐州、臺州、常熟、無錫、太倉、南通等;同時,抓緊華北區域的布局,以北京、天津為核心,向外延伸至濟南。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合景泰富地產通過公開市場招拍掛及收購合並,在內地及香港共獲35幅優質地塊,新增建築面積531萬平方米。隨著上述地塊的購入,合景泰富地產布局城市增至29個,共擁有項目101個,土地儲備權益建築面積約1,352萬平方米,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儲備權益建築面積占總土地儲備超過40%。
相對充裕的總土地儲備面積和具有強抗風險能力的布局策略,為合景泰富地產未來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據披露,2018年合景泰富地產可售貨值預計達到1,100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的貨值占比超過90%。
業績亮眼 增勢強勁
財報顯示,在樓市調控趨緊背景下,合景泰富地產通過調整營銷策略和產品組合,超額完成2017年的銷售目標。截至2017年12月底,合景泰富地產錄得銷售額380億元,同比增長33.2%;權益銷售額287億元,同比增長28.7%;整體平均銷售價格約16,819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8.7%。其中,廣州、杭州、成都、南寧、上海、佛山六個城市表現突出,銷售額占比近80%。
在盈利能力上,2017年合景泰富地產實現營業收入約115.43億元,同比增長30.2%;毛利40.20億元,同比增長30.9%;核心利潤35.23億元,同比增長20.6%;凈利潤率及核心利潤率分別達31.2%和30.5%的行業高位。
延續強勁增長勢頭,合景泰富地產在今年前4月亦以一張不錯的銷售成績單,印證著市場對其業績高增長的預期。據統計,2018年1-4月合景泰富地產實現合同銷售金額200.08億元,同比大增88.2%;合同銷售面積11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4.1%。
此外,隨著旗下寫字樓、購物中心、酒店等投資性物業步入成熟期,以及攜“譽舍”、“昕舍”、“陸舍”三大品牌進軍長租公寓領域,預計到2020年將達3萬間,布局20個城市,整體商業開發規模進一步擴大,將為合景泰富地產租金體量釋放紅利,成為其未來業績高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動力。
財務穩健 市場關註
在布局加速和業績增長的同時,合景泰富地產在財務方面也保持著穩健發展。2017年,合景泰富地產通過發行公司債、境外優先票據等多元融資渠道,不斷優化財務結構,持續降低融資成本,平均借貸利率5.8%,為近五年最低;同時,凈負債率為67.9%,處行業健康水平。
東吳證券等券商在近期研報中指出,合景泰富地產凈負債率長期穩定在65%-70%之間,在行業內處於中低水平;大部分負債來源境內,多為3-5年期限的債務,一年期債務規模僅為37.41億元,顯示出公司短期的償債壓力較小,財務狀況穩定可控。
合景泰富地產表示,隨著國內融資環境趨緊,將積極探索包括長租公寓專項債券、REITs等在內的多元創新融資渠道,進一步改善融資結構,平衡境內外融資比例,為其下一步的高速發展和規模擴大提供重要支撐。
突出的盈利能力及穩健的財務結構讓合景泰富地產備受投資者青睞。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信、高盛、美林、德銀、野村、里昂證券、大和等多家國際大行給予“增持”、“買入”、“跑贏大市”等積極評價。同時,天風證券、東吳證券、東北證券等國內券商亦首次覆蓋,並給予“買入”評級。
此外,合景泰富地產主席孔健岷亦通過多次增持顯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據統計,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29日,孔健岷累計增持公司股份2615萬股,變動後持有權益19.58億股,持股比例增至62.06%。
管理革新 運營升級
在尋求規模與利潤平衡發展的目標之下,“修煉內功”成為合景泰富地產的另一看點。
一方面,2017年下半年,合景泰富地產推出了以分享收益、共擔風險為前提的項目跟投制度。該制度通過高管和項目核心員工強制跟投,其他員工自願跟投的形式,在合景泰富地產全新項目或現有項目的新分期中全面執行,每個項目跟投額不超過總投額的10%,由此形成員工和公司利益共同體,帶動各項運營指標的提升。
另一方面,則是運營模式的革新,通過在標準化業務模塊、大數據支撐的決策系統、項目全周期管理等方面著力,推進7大管理系統升級,優化改善管理層級和授權,最終助力企業實現高周轉。
中國內地獨立線上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維信金科於6月7日起至6月12日在香港正式公開招股,預計將於6月21日掛牌。此次公司計劃發行6857.18萬股,最多集資15.77億港元,募集資金用途主要為三大部分,其中所得款項凈額的約70%將用於進一步鞏固包括融資擔保公司在內各附屬公司的資本基礎;約20%將用於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研究及技術能力;約10%將用於一般企業用途。
公司聯席保薦人包括瑞信、高盛及摩通。本次上市成功,維信金科將劍指聯交所“智能金融第一股”。
此外,維信還引入了兩名實力雄厚的基石投資者,分別為中化集團的子公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和中信資本的臻益有限公司。
根據招股書,維信金科主要股東均為香港籍,創始人、CEO廖世宏在內地創業十余年。
不同於一般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也並不是互聯網金融或P2P模式,維信金科的業務核心在於通過金融技術手段所構築的風險定價能力為資金需求方和持牌金融機構所做的信貸服務匹配。
維信金科主要是在結合央行征信和傳統風控手段的基礎上,依托AI、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自主研發出蜂鳥雲風控系統,實現風控升級和信貸決策的智能化、自動化。透過這一模式,維信金科不僅有效破解了傳統小貸的授信難題,同時也開辟了在消費信貸領域進行普惠金融實踐的新模式,其能夠為傳統金融機構無法充分服務的信用人群,提供更為便捷、友好、安全的消費金融服務。
公司面向的客戶主要是持有銀行帳戶及信用卡但未得到傳統金融機構充分服務的“優質”及“近乎優質”借款人。
在構築消費金融業務開展所需的牌照體系之外,維信金科不斷透過金融科技力量,積累和服務海量的年輕優質信用群體。
截至2017年末,公司擁有4840萬名註冊用戶,其中已有3410萬名用戶的身份已經得到核實,超過84.3%在央行征信中心有信用記錄。
目前維信已經與18家資金合作方(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根據招股書,維信金科業務資金100%來源於持牌金融機構。
據披露,維信與中國內地多個超級場景、互聯網巨頭開展深度的聯合建模合作,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京東金融、去哪兒等,使公司在結合場景獲客的同時,訪問基於場景的數據。這些合作一方面讓維信可以觸達更多的信用群體;另一方面,讓公司提升基於應用場景量身定制評分卡的開發能力,有助於豐富維信評分卡體系,更精準地為特定用戶群體提供風險定價和定制化信貸產品。
據披露,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維信金科的總收入分別為10.6億元、14.3億元和27.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9.6%,2017年的經調整凈利潤為2.9億元。(王雪青)
“一個是2009年,阿里巴巴開啟海外業務拓展,香港成為其全球化戰略布局的首站落腳點。另一個是,滬港通、深港通的建立促進香港與內地市場越走越近,並一起發展擴大。”近日,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夏多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改革開放40年過程中,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有兩個重要節點讓其感觸頗深。
便捷的移動支付衍生出全新的金融科技模式,助力我國金融業“彎道超車”。相比之下,亞洲金融中心中國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則稍顯遜色。“拿香港與內地相比,並不公平。”談及移動支付在港發展時,夏多希對記者表示,“其實香港的發展並不慢。”
金融科技覆蓋六大領域
事實上,八達通在港普及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由於這個歷史原因導致了移動支付發展相對滯後。“內地情況稍有不同,直接進入了移動支付快速發展時期。不過,香港也在快速跟進。”夏多希稱。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末,使用中的儲值支付工具賬戶總數為4901萬個,按季上升4.9%;總交易金額為390億港元,較上一季微升0.9%。值得註意的是,在總交易金額當中,銷售點消費支付為204億港元,網上消費支付為161億港元,個人轉賬為25億港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總交易量及總交易金額與2017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5.2%及30.2%。
掃碼付在帶動內地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重塑了整個支付行業的生態格局。
夏多希表示,香港業界工作小組正在研究訂立一套通用的二維碼標準,以更廣泛促進移動零售支付。另外,今年9月,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營運商(SVF)可以參與快速支付系統(FPS),該系統可經手機號碼或電子郵件地址,隨時隨地以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目前,已獲20間銀行和8間電子支付營運商參與。
雖不能與內地金融科技發展相比,但根據投資推廣署資料顯示,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已經覆蓋了六大領域:網絡安全、區塊鏈、監管科技、保險科技、財富管理科技和信用科技。
“香港市場發展金融科技與內地定位會有所不同。”夏多希表示,與內地針對龐大的消費者市場而產生的B2C業務特色相比,香港金融科技生態圈更適合B2B業務發展。以財富管理科技為例,香港是亞洲保險業的第一,很多內地巨頭機構正在港拓展,上市IPO和保險業將會具有很大的潛力。
今年以來,香港金管局全力推動在香港引入虛擬銀行,成為香港進入2018年以後的又一金融科技創新舉措。截至8月31日下午5時,首批遞交虛擬銀行牌照申請已經截止。香港金管局方面表示,目前已收到29家機構遞交的申請書,當中有部分是接近完備的申請。
隨著“虛擬銀行”的引入,香港的金融行業也將發生新的變化。根據香港金管局規定,虛擬銀行是指主要透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渠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
“金管局也正籌備推出快速支付系統,提供24小時實時支付功能,讓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向商業及個人客戶提供實時、全天候及跨機構的支付和資金調撥服務。”夏多希稱。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此前不少銀行、非銀機構、互聯網科技企業都有意向申請牌照,包括內地互聯網科技巨頭小米、京東金融、螞蟻金服、我來貸等。“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申請中,”我來貸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由於有相當數量的申請在這兩天才遞交予金管局,因此我們需要時間去作出評估,才可以決定這些申請是否已接近完備。”金管局方面稱,由於申請人和金管局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以完成相關的審批及處理程序,若申請人未能於2018年8月31日或以前向金管局遞交接近完備的申請,它們很可能不會被納入首批處理的申請。
但金管局同時表示,即使在8月31日後,有興趣申請虛擬銀行牌照的公司仍可提交申請,只是這些申請只能在較後時間處理。
監管沙盒助力灣區發展
過去三年間,僅在香港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已有 9.4億美元。這一數字表示,金融科技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抓手。而作為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領頭軍BATJ中已有兩家企業明確表示,將重點布局粵港澳大灣區業務發展。
騰訊副總裁賴智明此前表示,粵港澳地區要建設成世界級的大灣區,金融科技是一個很有利的突破口。
8月29日,金融金融CEO陳生強也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的金融重鎮,京東金融當以此為契機,發揮自身在金融和數字科技方面的優勢和經驗,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深化合作,這也是京東金融未來重要的戰略布局。
然而,三地制度不同成為掣肘灣區發展的難題。“可以利用監管沙盒助力深圳、澳門企業在港發展。”夏多希稱,人才流動、資金流動和制定合約是大灣區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
“如何協調不同制度將是重要課題。”他表示,灣區發展可借助香港完善的法治制度和成熟的國際金融市場,如果相關領域還沒有監管制度的話,公司可以申請沙盒進行金融科技項目試行。
資料顯示,目前香港金管局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計劃,讓銀行及其夥伴科技公司進行金融科技項目試行。目前,已設立三大監管沙盒及基礎建設,截至6月底,共有33項新科技產品進行試行,其中25項試行已完成並推出了產品。
具體而言,設立金融監管聊天室,在金融科技項目開發初期向銀行及科技公司提供反饋意見;科技公司毋須經過銀行,可直接通過沙盒進入聊天室獲取反饋;金管局、證監會和保監局的沙盒相互協調運作,為跨界別金融科技項目提供“一點通”切入,按實際需要接通三個監管機構的沙盒。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