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8億打工皇帝在港創業 離巢高盛 組亞洲最大對畄基金

1 : GS(14)@2010-12-17 11:21:2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217/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美國收緊金融監管,加上歐美市場表現疲弱,正促使投資銀行的盈利中心「盤房」的要員,紛紛離巢,轉到亞洲及香港自立門戶,成立對畄基金搵大錢。年薪估計曾達1億美元(7.8億港元)的世界級打工皇帝,高盛旗下最大坐盤交易部門主管施家文(Morgan Sze),已覑手組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亞洲最大規模對畄基金Azentus Capital,預計明年3月面世,啟動資金料介乎最少10億至15億美元。



為免重蹈金融海嘯覆轍,美國總統奧巴馬大力推動銀行業改革,在今年7月份簽署為正式立法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明令限制銀行進行坐盤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即禁止銀行用自身資本,而非作為中介機構代表客戶,在市場進行炒賣交易,從而降低系統風險。

美海嘯後法案趕絕坐盤

「多德—弗蘭克法案」允許銀行在至少4年時間內讓坐盤交易符合要求,並有可能延長最多3年時間。包括花旗、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在內的不少銀行,均先後聲稱已剝離自營交易業務,或對自己在該範圍內的活動作出了限制,高盛則指出,其自營交易的獲益不足公司收入的10%。有消息稱,高盛數月前,已開始逐步解散旗下最大坐盤交易部門Goldman Sachs Principal Strategies(GSPS),該部門在全盛時期曾替高盛管理大約110億美元的自有資金。

GSPS全球主管、據稱2006年是薪水已兩倍於高盛首席執行官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的施家文,昨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擬推出以香港為基地的對畄基金Azentus Capital,啟動資金介乎10億至15億美元,規模勢超越施家文前同事弗拉蒙(Flamand)今年發起的對畄基金Edoma Capital。

據本報查詢公司註冊處資料所得,該對畄基金註冊地址位於怡和大廈30樓,但經本報記者實地考察發現,該樓層僅是一家律師事務所,而據路透社報道,該基金的辦公處位於中國工商銀行大廈(ICBC Tower)。

施家文今年3月才被擢升為環球主管,目前仍在高盛,記者昨致電詢問對畄基金進展,他對此不予置評。對於基金與高盛有沒有關連,高盛發言人Eddie Naylor也拒絕回應。

彭博:資金來源或自高盛

據彭博引消息人士稱,Azentus推介上月初啟動,預計明年3月底開始交易,其中75%的資金將投入亞洲。施家文旗下亞洲團隊會於之前離開高盛,基金投資團隊將包括約12名目前於GSPS亞洲區任職的員工組成,前高盛交易員Roger Danby-Jones將任首席營運官。Azentus將採用類似GSPS的交易策略,包括股票多空策略及風險套利等。

至於資金來源,彭博引述消息稱,不排除會來自高盛的資產管理部門。不過,據「多德—弗蘭克法案」,銀行僅被允許在對畄基金或私募股權基金中佔有最多3%的股份。

明報記者蘆歡、毛婷婷、姜靜嫻報道
2 : GS(14)@2010-12-17 11:21: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217/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俗語「工字不出頭」,香港卻盛產「打工皇帝」,而堪稱「世界級」打工皇帝的施家文亦駐港多年,家住淺水灣影灣園月租逾20萬的4000多呎分層單位,90年代初由美林過檔高盛,金融海嘯前市傳年薪曾達1億美元(7.8億港元)。
相關分析

洋名Morgan的施家文在職場可謂一帆風順,1987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1988年至1991年在美林工作,曾駐紐約及東京,1993年在芝加哥大學取得MBA後即加盟高盛,1998年被派駐倫敦,專注歐洲風險套利業務,千禧年後開始加入國際股本套利部門(International Equity Arbitrage)(或曰「盤房」),2003年擢升集團董事總經理,至2006年被派駐香港更上一層樓,榮升合伙人。

雖為華裔 不諳中文

施家文06年起駐港,根據美國傳媒報道,該年施氏的薪酬連花紅即高達1億美元,較該行行政總裁Lloyd Blankfein同年薪酬高出1倍。施家文今年3月剛獲擢升為自營交易部門(Principal Strategies)的環球主管,年底即傳出他擬自立門戶。

根據施家文身邊人向本報記者透露,他雖為華裔但不諳中文,只會說英語。

公司註冊資料顯示,施氏家住淺水灣影灣園逾4000呎複式單位,月租逾20萬。
3 : GS(14)@2010-12-17 11:22:06

對畄基金 管理資產5000億
  2010年12月17日

【明報專訊】熱錢湧入亞洲,加上覬覦內地投資機遇,大批對畄基金選擇立足香港。截至9月底,本港持牌對畄基金公司有307家,持牌對畄基金經理已達2584名,是歷來新高紀錄。過去一年半,對畄基金的數目增長了50%,今年首9個月證監會新批出的對畄基金公司及對畄基金經理牌照,已相當於去年全年總數。目前在港運作的對畄基金,主要投資在本港和區內股票市場,管理資產約5000億元。


基金數目 年半增50%

外界認為對畄基金以香港為根據點,因想到中、港股市興風作浪,或是貪求本港監管要求較美國寬鬆。不過,有對畄基金經理指出,這種解釋並不全然合理,因資金是全球流動,毋須固定在一個地點開業才能投資,「索羅斯早在98年已可遠在海外狙擊港元了」。他說對畄基金來港發展,大多是想建立研究隊伍,以及方便見客,因預期未來的經濟動力及財富,都會集中在亞洲區。瑞信早前發表的報告估計,全球資產值最大的首100隻對畄基金中,約75隻會在亞洲開展業務。

至於監管方面,基金界人士認為,香港一向只被投訴門檻和限制太多,即使美國收緊監管,也不等於香港要求寬鬆。他舉例說,對畄基金在港開業,即使只是向客戶提供投資顧問服務而非操盤,也要向證監會申請牌照,而本港又有限價沽空等限制,看不到對畄基金何以能利用本港作「監管套戥」。

倫敦對畄基金遷港因稅制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到,倫敦對畄基金選址香港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當地的稅制加重了他們的經營負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