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思內地股市動蕩 股領袖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7/28/%E5%86%8D%E6%80%9D%E5%85%A7%E5%9C%B0%E8%82%A1%E5%B8%82%E5%8B%95%E8%95%A9/

最近一次股災,是由上月下旬開始的,至今接近一個月。在這個月以來,細股普遍下跌了超過五成以上,有些防守性較弱的更暴瀉了八成,相信不少投資者對於這驚心動魄的一幕仍然歷歷在目。可是,一眾細股又很快迎來報復式反彈,有些甚至升穿股災前的水平,創出了新高。不過,好日子過不了多久,昨天港股又跟隨內地及外圍大跌,最多跌逾800點,25,000點得而復失。正當市場逐漸淡忘之前股災的陰影,仍然心有餘悸之時,市場先生卻跟投資者再次開玩笑。

雖然現時投資氣氛欠奉,上至莊家,下至散戶均抱持觀望態度,大市明顯處於膠著狀態,這從大市總成交額已可得知。所以,筆者認為今次跌市與上次股災有所分別。從成交金額分析,股災期間基本上日日過千億,有幾日更是過二千億元成交,證明沽壓龐大,而且每日也貼近最低位收市,毫無見底跡象。因此,在上次股災之中,大部分投資者均是死傷慘重。反觀這兩天的跌市,成交額對比起來卻不是十分高,有機會只是純粹月尾的期結轉倉活動而引致。當這些轉倉動作完成後,大市應該能夠自行企穩,再不需要多來一次「暴力救市」。

從另一方面看,上次股災時已讓外界看清中央處理資本市場危機的能力,原來不外乎那幾道板斧,無效的話一於有理無理,財大氣粗地指明公司管理層、董事、券商等參與救市計劃,齊齊接貨增持,如此幹預市場,筆者也是第一次領略到。不過,正因中央每天出招的關係,更讓外間對內地經濟及股市頓失信心,這才是「暴力救市」的致命傷,同時也是其失敗的主因。內地股市如今難得喘定企穩,在其官方言論、往後的一舉一動均受著各界註視,早前曾傳內地研究退市機制,便即引起坊間不少輿論。由此可見,內地股市雖然已初步見底,但投資者仍然人心虛怯,仍然需要中央不停註射「強心針」。經過上次股災的教訓,中央理應汲取了經驗,務必要更安全謹慎地應對下一次的金融危機。

因此,只要內地有關監管機構再次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其所採取的行動必然更加迅猛,更加果斷,否則本已頹弱的股市便告失守,正式certified。當然,救市行動的背後,同時亦牽引到共產黨對中國的管治能力,如果內地股市在如此短時間再次出現暴跌情況,定必動搖到最高領導人的管治威信及領導地位。所以筆者認為,中港兩地股市波動難免,但再次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機會,應該微乎其微。

歡迎到我的專頁作進一步討論及交流:

「股領袖」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leader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606

後Google時代背景下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動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7/152970.shtml

導讀 : 在離開這五年里,國內關於Google的社會輿論從未停止,Google方面也幾度傳出過重返的消息。Google要跨越雄厚的文化壁壘,在百花齊開的中國互聯網市場爭奪席位,路還很長。

2016年2月,Google將正式重返大陸。在離開這五年里,國內關於Google的社會輿論從未停止,Google方面也幾度傳出過重返的消息。仿佛久負盛名卻已眼瞼滄桑的天女再次惹塵,誰會看好,誰在唱衰;誰會恐慌,誰又在期待?

以“Google中國”作為關鍵詞查閱Google官方宣布返華前後一周的社會熱度指數(Google趨勢和百度指數),國內已經漸漸冷卻了關於Google返華的話題,國際上 也只是維持著低頻討論,足以見在快餐式的新網絡時代,即便是Google返華這樣的“驚愕”決策,也再難激起網民們的熱切關註。

 

繼續觀察關鍵詞“Google中國”的需求圖譜,可以明顯看出,在11月第一周內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還在有所上升,

 

11月第2周下降趨勢同比顯著。

 

註:數據源來自百度搜索,能翻墻上Google的網民占比太小本文不予討論。

2010 年1月,Google因關鍵詞搜索結果審查不符合中國法律法規一事發表博文《A new approach to China》暗示將停止對中國市場的維護,隨後因與中國政府的兩次協商談判未妥,於3月再次借黑客攻擊問題指責中國並宣布正式停止對谷歌中國搜索服務的 “過濾審查”, 並將搜索服務轉至香港。

此次Google返華,對中美互聯網發展來說都至關重要。對於中國方面,意味著中國政府的強勢監管得到了尊重;對於美國方面,意味著強大的利益趨勢商業行為改變,Google的做法對其他嘗試入華的美國甚至歐洲互聯網企業起到的標桿效應明顯。

縱觀互聯網發展歷程,外企入華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水(政)土(策)不(監)服(管),作為新四大文明古國(與朝鮮、古巴以及伊朗並列),坐擁8億網民的中國 大陸商業潛能誘惑力非凡。從委屈、到倔強、再到委屈求全、最終妥協,五年歲月匆匆過去,中國的互聯網商業格局早由1.0版圖進化到2.0,三足鼎立、抱團 交叉、國情化、垂直化風氣異軍突起,PC端尚有一絲市場可以爭奪,移動端發展全面落後的Google還能攻城略池嗎?

從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此次Google返華首批落地的產品主要有:Google Play(包括Store和Game)、Google地圖和Google翻譯,並不包括核心搜索業務。而Google Play中國版和海外版的賬號體系是獨立的,也就是說中國特供版Google Play應用商店將無法與海外版Google Play連接。

  • 原生應用商店Google Play市場份額坍縮,本土第三方應用商店吃遍紅利

雖然Google的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在中國統治了接近90%(據Analysis International數據)的市場,但Google並沒有取得與之相匹配的利潤,與蘋果的App Store管理方式不同,Google Play簡直就是監管混亂的犧牲品。中國擁有近8億持智能手機用戶,Google Play的用戶量卻只有約2100萬。在國內,80%的安卓應用商店市場被第三方占據,其中百度(包括91助手)、360手機助手和騰訊應用寶分列前三。

 

 

來源:中國軟件資訊網

  • 搜索業務市場營收份額並不樂觀

2010 年Q1季度(Google退出中國的最後一個季度),Google搜索在中國的市場營收份額為29.5%,百度為67.8%。到了2015年Q3季度 (Google宣布返華前一個季度),Google搜索在中國的市場營收份額下降到10.0%,而百度已增長至81.1%,如果排除海外營收的 話,Google所占市場份額將跌至3.92%。並且在在移動端,基本上也是百度一家獨大的局面。在搜索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鐵律:第一家大於後面所有,第 二家大於後面所有,第三家依然大於後面所有......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和易觀智庫

百度依靠本土化優勢不斷深耕,其中文搜索業務在短期內完全無法撼動。搜索局面將長期保持一超多弱的市場格局。

  • 不慍不火的智能硬件產品系列

在智能硬件業務遍地開花的中國,谷歌想僅靠Nexus和Android Waer兩款產品很難輔助其支撐起中國市場。Nexus僅是一款Geek範兒的試水手機,代工制造商為本土最強的手機品牌之一的華為,存在自有競爭關系; 而Android Wear由於Google Now在華受限及Apple Watch的正面阻擊,轉而和出門問問公司合作發展。

智能電視Google TV和社交流媒體播放器Nexus Q在樂視和蘋果等把控的市場下毫無突破點可循;電視棒Chromecast拼不過國內一眾電視盒子(市場壁壘較高,樂視和天貓盒子也屢次碰壁);網絡筆記 本Chromebook和Nexus的定位一致,代工制造商為Acer和三星,同樣存在自有競爭關系;智能家居Nest目前在國內還沒有產生應用場景,而 被Nest收購的無線網絡視頻監控攝像頭Dropcam更是玩不過它的China克隆版(聯想看家寶、百度I耳目和360攝像頭等);至於高大上的 Google Glass,由於價格問題在普通民眾中難以廣泛流行。

更甚遠在天邊的無人駕駛汽車、熱氣球聯網計劃、虛擬現實裝置Cardboard等概念性產品對中國市場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文暫且不表。

  • 固有業務不斷出現強敵

上圖是Google的固有業務產品線(點擊查看原圖)。

從各條業務線的主流業務上展開分析的話:

1)在創新業務線上:Google代碼由於受到Github和Bitbucket等的市場沖擊,已於今年3月宣布擬關閉,目前全面轉向只讀權限。

2)社交業務線上:由於網絡監管,四款產品在中國的普及率幾乎空白,而且國內垂直論壇和IM遍地開花,這一塊業務未來很難推動。

3)在家用與辦公業務線上:來自微軟的Office365將是Google Docs最直接的競爭者;Gmail雖然以酷炫聞名,卻不得不向QQ郵及網易郵箱低頭;而Google翻譯將面臨有道和百度翻譯最直接的較量。

4)在網絡業務線上:Chrome及周邊占據了高達37.07%的市場份額,可惜一直缺乏盈利點,長期以來廣告部門給養。

5)在移動業務線上:根據之前的分析,移動互聯網方面Google幾乎是一敗塗地。

6)在企業業務線上:AdWords和AdSense由於受到瀏覽器市場份額低的影響,在中國市場創收有限。

7)在媒體業務線上:優酷土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等在最近兩年猛發力,猛砸版權和內容,YouTube恐怕只能在廣告時間短一點上搶占先機。

8)在地理業務線上: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已經把個人和企業兩端的地圖業務占領。

9)在專業搜索業務線上:和百度直接對抗,和360、搜狗等瓜分剩余市場營收。

可以看出,在後搜索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互聯網百家爭鳴、遍地開花,體量小的追求質量精,體量大的追求轉身快,Google作為一個外來巨頭,如何快速適應市場將會成為一場教科書式的考驗。

  • 品牌認知障礙

“因為谷歌仍在中國市場擁有相當數量的粉絲,因此這家公司應當立即重返中國市場。一些大學生目前並不熟悉谷歌,因為他們在五年前並未使用過谷歌的服務。再過幾年,年輕人或許都不知道谷歌是什麽。”——某Google前員工表示

這是一件讓人尷尬的事情,五年足以培養出一批互聯網新生主力,這不是O2O業務講求燒錢捆綁,也不是P2P業務講求人傻錢多速來,而更註重用戶行為習慣的培養。

綜上,Google要跨越雄厚的文化壁壘,在百花齊開的中國互聯網市場爭奪席位,路還很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09

Evernote高層持續動蕩,兩名副總裁將離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24/153453.shtml

導讀 : 在Evernote服役九年的亞歷克斯·帕切科夫和服役八年的安德魯·辛克夫將於明年初離職,這將引發Evernote高層的持續動蕩。

i黑馬訊(楊博丞)12月24日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透露,在 Evernote 服役九年的對外合作部門副總裁亞歷克斯·帕切科夫(Alex Pachikov)將在明年一月份卸任並轉投新公司;在公司服役八年的品牌部門副總裁安德魯·辛克夫(Andrew Sinkov)也在其領英主頁上發布了離職的消息。

5個月前,Evernote公司聯合創始人兼 CEO 菲爾·利賓(Phil Libin)也卸任了CEO一職,轉而擔任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公司 CEO 由 Chris O‘Neill 接任;隨後,公司任命前谷歌員工克里斯·奧尼爾(Chris O’Neill)接任 CEO。而就在上個月,有消息稱Evernote 首席運營官琳達·科茲洛夫斯基(Linda Kozlowski)也將在 2015 年底離職。

對於 Evernote 來說,今年是充滿動蕩的一年。除了公司領導層變更,Evernote 也在重組人事和海外公司。目前公司計劃關閉三家海外辦公室,解雇 47 人;此外,公司還關閉了一系列服務,其中包括 EvernoteFood、Skitch(僅剩Mac版)、Clearly 和 Pebble Watch 應用等。Evernote 表示公司將更專註於其核心應用。

目前,Evernote在許多領域的相關性正在持續長期下降。在產品方面,客戶也開始逐漸不關心它的產品,同時下載數量不斷下降,競爭對手也在提供更好的產品,其中不乏像OneNote這樣的免費產品。在資金狀況上,公司已經有三年多沒有融資了,盡管目前正是融資的絕佳時期。

Evernote CEO 奧尼爾在未來則需要重建公司支柱,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廣納新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時間會證明一切,2016 年將是Evernote 的重要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12

香奈兒全球CEO將離職 奢侈品增長放緩引行業高層動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434.html

香奈兒全球CEO將離職 奢侈品增長放緩引行業高層動蕩

一財網 劉瓊 2016-01-28 17:01:00

知名奢侈品牌香奈兒全球CEO Maureen Chiquet將在2016年1月底離職。香奈兒中國內部人士1月28日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並表示尚無接替人選。據外媒報道,香奈兒董事長Alain Wertheimer將親自接管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

奢侈品市場增長放緩的各種漣漪效應已經泛起。

據外媒最新消息稱,知名奢侈品牌香奈兒全球CEO Maureen Chiquet將在2016年1月底離職。離職原因是她與公司產生了意見分歧,但Maureen Chiquet沒有透露具體的矛盾原因和職業新去向。

香奈兒中國內部人士1月28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據外媒報道,香奈兒董事長Alain Wertheimer將親自接管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

Maureen Chiquet之前,多位時尚奢侈品界的重磅人物在2015年離職。“近年來奢侈時尚零售低迷,帶來的業績壓力,或是引發行業內高層動蕩頻繁重要原因之一。”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Maureen Chiquet

奢侈品增長放緩引高層動蕩

“我們先不要想能把它做多大,而是應考慮如何讓它保持獨特性。” 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Maureen Chiquet為Chanel制定的品牌核心戰略。

2003年Maureen Chiquet加入時,香奈兒公司正策劃轉型,Maureen Chiquet先是在香奈兒駐美國分公司擔任總裁,隨後又升為香奈兒新設立的全球首席執行官一職。

此前Maureen Chiquet曾在Gap公司工作了15年,將Old Navy品牌打造成中低端休閑服飾中的翹楚;後來她去Banana Republic公司任總裁一職。之後,畢業於耶魯大學(Yale)的Chiquet又去法國深造,並在歐萊雅公司(L'Oreal)工作,後回到美國。

香奈兒公司官方表示,在Maureen Chiquet擔任品牌全球CEO九年的時間內,公司見證了香奈兒成功的國際擴張,提升了品牌奢侈品形象定位,並幫助各個品類業務獲得迅猛增長。她為公司創建了國際化的組織架構,並增強了公司的文化氛圍和領導地位。

在香奈兒期間,Maureen Chiquet發現越來越多的顧客在年輕時便積累了大量財富(凈資產超過100萬美元),這些女性具有更前衛的時尚品位。他希望通過取悅新一代的奢侈品消費者,從而帶領這個強大的品牌更上一層樓。實現這個目標,Maureen Chiquet采用了奢侈品零售業罕見的消費者導向型發展策略,把公司的消費者研究預算增加了兩倍。

不僅僅是Maureen Chiquet將離職香奈兒,在奢侈品繼續低迷的2015年,時尚與奢侈品業內一系列高管離職的消息讓人震驚。如2015年,8月份,王大仁離職巴黎世家(Balenciaga)藝術總監一職;9月,開雲集團宣布旗下鞋履品牌Sergio Rossi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Mélard離職;10月,LVMH集團北美公司主席Pauline Brown辭職;同樣在10月,繼迪奧(Dior)女裝創意總監Raf Simons宣布離開迪奧的消息後,在朗雯(Lanvin)供職14年的藝術總監Alber Elbaz也宣布離職。

盡管Maureen Chiquet沒有透露導致離職的具體矛盾原因,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奢侈時尚零售低迷,帶來的業績壓力,或是引高層動蕩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奢侈品研究專家、巴黎HEC商學院營銷教授Gachoucha Kretz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最近兩年,奢侈品與科技行業的相互滲透也帶來相應的高管流動。2013年,奢侈品牌Burberry集團的女CEO安吉拉•阿倫德茨(Angela Ahrendts)擔任蘋果高級副總裁,全面負責蘋果零售業務。不過時尚界也挖過科技公司的墻角,2015年,在蘋果音樂電臺立下汗馬功勞的Ian Rogers將從美國西海岸搬往巴黎,出任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LVMH的首席數字官。

香奈兒的策略與挑戰

在奢侈品圈內,作為與路易威登、古馳等齊名的法國傳統奢侈品牌,香奈兒因為依然保持家族控股,並且未公開上市,其銷售業績和商業規劃一直都顯得很神秘。

1913年,布麗埃勒·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在杜維埃開設了一家服飾店,現在,香奈兒品牌已擁有精品部、香水及美容品部和腕表珠寶部等部門。據一份報告顯示,香奈兒公司2014年總營收為75億美元,凈收入為14億美元。

在Maureen Chiquet的領導下,全球價格協調和發展電商的策略是2015年香奈兒品牌戰略最大的兩個動作。

隨著奢侈品行業進入增長緩滯期,以及全球性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香奈兒在2015年3月,對部分商品的全球價位進行了調整:下調中國內地售價,同時上調歐洲售價,幅度接近於20%,調價後兩地差價在10%左右。

“現在無論你在上海還是紐約或巴黎,我們的產品都會是接近相同水平的價位。我們發現,現在已經有更多顧客願意走進中國的店鋪,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提及全球協調定價帶來的效果,香奈兒精品部一位高管表示,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要在他國深化品牌與當地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據統計,目前香奈兒在中國內地有11家精品店,另外香港和澳門分別有8家和2家。在貝恩最新的一份調研中,在化妝品和鞋履品類,香奈兒都是中國市場最受親睞的奢侈品牌。

此外,一向排斥電商的奢侈品牌香奈兒也與時俱進,開始“小心翼翼”地觸網。香奈兒時尚總裁BrunoPavlovsky曾透露,至2016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香奈兒將正式推出全球性電商網絡。而在2015年年底,香奈兒旗下子公司Paraffection的三家Metiersd'Art高級手工坊(包括手套工坊Causse、制帽工坊MaisonMichel以及蘇格蘭針織品牌BarrieKnitwear)單獨開啟電商渠道。

不過也有奢侈品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香奈兒加速朝電商邁進,或許說明傲嬌堅持傳統模式的奢侈品行業也沒法抵擋互聯網浪潮。在行業增長緩滯期,電商渠道已經成為奢侈品至關重要的一環。不過開啟電商,不僅僅是增加渠道這麽簡單,奢侈品牌傳統的講故事和客戶體驗管理等將迎來互聯網的各方面挑戰。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67

塔利班高層變動 加劇阿富汗地區動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128.html

在21日的一次無人機空襲行動中,阿富汗塔利班組織最高領導人阿赫塔爾·穆罕默德·曼蘇爾乘車穿行在巴基斯坦西南部與阿富汗交界地區的俾路支沙漠時被炸死,該消息隨後幾天得到了塔利班的確認和美國五角大樓的證實。

美國總統奧巴馬把曼蘇爾的死亡稱為“里程碑事件”,國務卿克里也表揚了此次清剿行動。對五角大樓來說,曼蘇爾之死是清除了“一個和平和調解的障礙”。但更重要的是,曼蘇爾的死對塔利班和阿富汗意味著什麽?

25日,曼蘇爾死後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塔利班就宣布了曼蘇爾此前的副手海巴圖拉·阿洪紮達為該組織新任最高領導人。外界的初步判斷是,阿洪紮達基本上會延續與曼蘇爾相近的政策,與阿富汗政府之間談判的可能性並不大。

所以,對阿富汗來說,塔利班高層的變動帶來了局勢的不確定性,當地沖突仍舊存在加劇的危險。巴基斯坦指責美國在巴境內運用武器是對主權的侵犯,有礙於未來的和平談判。

曼蘇爾曾是販毒主力

英國媒體分析道,除了對於區域沖突所帶來的影響之外,塔利班的高層變動也對該區域的毒品交易造成巨大影響。

過去十幾年,塔利班從多種渠道開發資金來源以維持運轉,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販賣毒品。該組織一度通過鴉片東山再起。至今,塔利班甚至可以被視為一個實際運營數十億美元毒品生意的卡特爾(即壟斷組織)。對比罌粟的種植和交易,阿富汗甚至可以完敗傳統的金三角地區(緬甸、老撾和泰國)。曼蘇爾就是塔利班毒品貿易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有分析認為,清除了曼蘇爾,也就清除了剿滅鴉片的一大障礙。但是,僅通過曼蘇爾的死來判斷塔利班鴉片生意的好日子到頭,也為時尚早。

赫爾曼德省是塔利班在阿富汗西部的要塞所在地,該地區的鴉片產量占整個阿富汗的將近一半。去年一場枯萎病的肆虐令罌粟收成大受影響。今年農戶紛紛轉種其他經濟作物。

阿富汗赫爾曼德省北部Shna Jama的作物種植情況對比,紅色為小麥,墨綠色為鴉片。 (來源:BBC)

根據報道所列數據來看,在赫爾曼德省北部的Shna Jama,罌粟種植面積在2012~2013年期間達到350公頃以上的峰值,這幾年一路下降,在2015年底,小麥種植面積終於超過罌粟,目前,罌粟的種植面積為150公頃,而小麥則超過200公頃。

阿富汗赫爾曼德省北部Shna Jama的罌粟種植情況,紅線為小麥,墨綠線為罌粟 (來源:Alcis)

政府也默許鴉片種植

曼蘇爾雖然已經死於空襲之中,但由於缺乏正常的商業項目,當地民眾只能依賴鴉片種植和毒品交易謀生。問題的關鍵在於,在阿富汗這樣一個連年戰爭而窮困潦倒的國家里,種鴉片不僅是塔利班的專利。

在一些政府控制的城市,鴉片同樣得到大規模種植。例如阿富汗北部城市Mazar-e-Sharif,雖然長期以來並沒有受到塔利班的占領,政府治理也算得上良好,但是在這個地方,種植鴉片是一件公開的事。

據英媒報道,當地人表示,地方政府對罌粟種植非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大有鼓勵種植的趨勢,不過,政策默許的背後,是種植戶給一些政府官員提供回扣。

“政府當然知道我們在種罌粟。”當地農民米爾(Taza Meer)稱,“但是他們也不能說什麽,因為經濟很差,人們得掙錢,政府知道種罌粟是人們能夠體面掙錢的唯一方法,他們也知道,如果不讓種,民眾會非常生氣。”

在權衡之下,當地政府選擇了無奈默許。也正因為此,鴉片種植被視為政府無能的表現。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關於阿富汗鴉片種植的數據(1994-2015)

從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的數據看出,阿富汗的鴉片種植面積在過去20多年里連年增長,值得註意的是,峰值出現在2014年,達到22.4萬公頃,而這一年,正是北約在該地區執行任務的最後一年。

從這個趨勢可以判斷,阿富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會是全球鴉片的中心產地,也考驗著阿富汗和談進程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88

唯品會回應高層動蕩、品牌入駐受阻:純屬造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5/156569.shtml

唯品會回應高層動蕩、品牌入駐受阻:純屬造謠
王亞奇 王亞奇

唯品會回應高層動蕩、品牌入駐受阻:純屬造謠

截至發稿前,唯品會股價11.43美元,市值66.10億美元,其在輝煌時期,市值一度高達200億美元。

i黑馬 6月15日消息 今日,有消息報道稱,唯品會股價腰斬,高層持續動蕩,CTO高遵明已經提出離職,目前正在走離職流程。對此,唯品會方面對i黑馬表示,高遵明先生目前繼續任職唯品會CTO。“過去3個月接連失去3位高管”的說法不實。

報道中稱,唯品會負責招商的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洪美娟已於2016年4月遞交辭呈。唯品會已聘請前寶潔電商總經理孫格非擔任公司商務副總裁一職。此外,2016年3月底,唯品會商業智能和客戶關系管理高級副總裁蔣涇遞交辭呈,辭去這一職務後繼續擔任唯品會高級企業顧問。對此,唯品會方面回應,洪美娟女士目前繼續任職唯品會高級副總裁,蔣涇先生是於2015年3月轉任唯品會高級企業顧問。

同時對於2016年5月,外界曝出唯品會廣州總部出現大幅人員調整,有多名高管離職,負責招商的VP已提交辭呈,致使招商業務遇阻,品牌不能入駐的內容,唯品會方面稱,“品牌入駐受阻”一事純屬謠言。

日前,唯品會發布該公司截至3月31日的2016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財報顯示,唯品會第一季度總凈營收為121.7億元人民幣(約合1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1%;歸屬於唯品會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約合74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

根據華爾街13位分析師平均預計,唯品會第一季度營收將達人民幣123.3億元,財報披露的營收數據121.7億元,未達分析師預期。

截至發稿前,唯品會股價11.43美元,市值66.10億美元,其在輝煌時期,市值一度高達200億美元。

唯品會 股價 高層動蕩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60

股權爭鬥或引萬科高層動蕩 多家大行大幅下調目標價

深陷股權爭端漩渦的萬科A,複牌之後一路震蕩下行,7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5.83%,其中7月12日盤中再探新低至17.56元/股。7月13日開盤仍未改跌勢,在股價跌跌不休之中,寶能系杠桿持股面臨強平風險,市場博弈資金伺機出逃,而“萬寶華”事件棋局未定,這讓市場對萬科A的後市存有擔憂,多家機構近期便大幅調低其目標價。

在萬科A股價不斷下跌的背後,主力資金呈現出瘋狂甩賣之勢。據萬科A歷史資金流向數據顯示,該股票複牌以來主力資金持續凈流出,在7月4日和7月5日的凈流出量還是0.53億元、2.8億元,但是7月6日打開跌停板後,主力資金凈流出猛增至40.63億元,有蜂擁出貨之勢,之後的4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凈流出額在4.35億元-9.83億元之間不等。

主力資金出逃的同時,萬科A背後的各方股東態度或許也是盤面支撐無力的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華潤、萬科管理層的資管計劃、安邦等“大佬”絕非“救兵”,而公募機構又絕大部分撤離,那麽二級市場更多的可能則是寶能與一群遊資或者散戶在戰鬥,但博弈短差的散戶並非有定力的“護盤手”,萬科A將走向何方成為市場的一大疑慮。

而影響萬科A股價後市走勢最實質的因素還是在於“萬寶華”之爭將何去何從,這也是目前多數機構預判萬科A股價的關鍵點。

7月12日,瑞信發布報告稱,重新給予萬科A/H股投資評級,評級均為跑輸大市,並大幅調低目標價,其中萬科A的目標價,由原先的20.8元人民幣下調至10.1元人民幣,潛在跌幅達46%;萬科H股目標價由原先的25.4元調低至12.1元,並將萬科H股2016至2018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10.3%、17.8%及22.7%。

在瑞信方面看來,萬科管理層與最大股東寶能系之爭,有關的不確定性是拖累股份的一大因素,萬科若有任何專業管理團隊離開,都將會是災難。瑞信同時指出,萬科以推動銷售量為主的營運模式,將無可避免地令毛利率下降,若與中國海外發展直接比較,其盈利差距正被拉開。

在這之前高盛也下調萬科A投資評級,其發布報告認為,萬科A股估值偏高,給出“賣出”的評級,12個月目標價15.6元/股。

在萬科A複牌之時也有機構發布研報調整其評級。國海證券則發表研報指出,重組方案如能通過,則“軌道+物業”的業務模式將顯著增強公司長期盈利能力,但鑒於當前重組方案通過的不確定性及停牌期間相關指數的下跌,下調“萬科A”評級至中性。

萬科A的股權之爭也遭到國內外信用評級機構的密切關註。在此之前,包括標普、穆迪在內的國際評級機構均表示關註萬科股權之爭,指出萬科信用評級面臨壓力。其中,標普明確表示,寶能提議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罷免董監事的要求對萬科的信用評級是負面的,突然而重大的高級管理層變動將使標普重新評估萬科的戰略、運營穩定性、執行能力、財務政策等。

曾連續兩年給予萬科AAA信用級別的國內信用評級機構——中誠信證評於此前也發聲,若罷免萬科所有董事職務議案通過,或將使該公司面臨信用級別或評級展望調整壓力。

“寶能系越增持,話語權越大,‘萬科之爭’只會進一步惡化,與此對應的是,萬科公司只會越發貶值,萬科股價也只會進一步下降。”正如近日皮海洲發文所言,業內對於萬科管理層集體離開的可能性後果表示擔憂。

有多方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無論是技術面,還是基本面,萬科A股價都還有下跌壓力,萬科A合理的價位應在15元-16元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13

加強亞洲貨幣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蕩 清邁協定可發揮更大作用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正在進入“多事之秋”,前腳還未從英國公投脫歐“黑天鵝”事件中徹底走出,就又遇上了土耳其“驚魂政變”。縱觀全球金融市場,多次重返緊急避險模式。

在這一大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是最脆弱的一換。由於近年來經濟增長放緩,一些東南亞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的外債正在快速攀升。此外,早在美聯儲加息正式啟動之前,從2015年5月開始,東亞區內普遍出現股指大跌、匯率快速貶值的現象,同時一些經濟體也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征兆。

加強貨幣合作或許是亞洲應對金融市場動蕩的一劑良方。“在維護金融穩定方面,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的功能是為陷入危機的國家迅速提供流動性支持,避免系統性風險和金融體系的崩潰。無論這種機制是否真正被啟動,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市場穩定信號。”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在“清邁協定的多邊主義和亞洲合作——第六屆亞洲研究論壇”上表示。該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承辦。

完善清邁協定

為了應對上世紀90年代末期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區域的清邁協議多邊機制重要的金融合作平臺成員國家,將清邁倡議定位為在亞洲區域金融危機發生時期提供流動性救助支持。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亞洲國家金融合作的意願進一步加強,2010年清邁倡議多邊機制正式起動,2012年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擴容,其儲備基金規模增至2400億美元。

但如今,清邁倡議多邊機制還存在諸如資本充足性不足、救助機制和附加條件有待完善、缺少常設秘書處等諸多問題。

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常軍紅指出,清邁協定在程序上存在問題。比如當成員國提出申請並且辦理完合規的程序之後,是否能夠快速獲得救助仍然有不確定性。而且,成員國的救助額度中有一定的比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件性掛鉤,這需要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與清邁倡議多邊機制之間建立起正式的協調程序。

常軍紅進一步指出,目前,清邁倡議多邊機制秘書處的功能實際上由兩個代表國家來執行:一個代表國家來自東盟,一個代表國家來自中、日、韓。目前的這種機制,增加了機構經驗傳承的難度,甚至給一些實際的政策操作帶來了麻煩。

他表示,首先要把程序問題理順。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針對改善運作程序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調整了《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來考察操作上的程序問題以及通過程序的及時性。2016年下半年,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協調機制也進行測試,同時也在積極研究如何將清邁倡議多邊機制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的金融安全網之中。

抓住G20契機

即將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已將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列入重要議題。其中,亞洲區域金融合作機制是這一安全網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已經在今年升級為國際金融機構,極大提升了區域金融合作的制度性建設。

除了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升級為國際金融機構,據了解,清邁協議在2018年將迎來新的評估過程,借此機會成員國可以對基金額度、救援條件等進行重新評估,努力對其進行改善。

“關於貸款的條件。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努力在以下兩個方面之間達到一個權衡:一方面是在東亞地區,大家對基金組織貸款條件的負面印象揮之不去;另一方面,在提供貸款的同時也仍然需要有可行的約束條件,以最小化道德風險。最後,雖然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還沒有被正式指定為清邁倡議多邊機制的秘書處,但由於有固定的職員和工作環境,東盟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已經發揮了這一作用,並將承擔更多的秘書處的功能。” 常軍紅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指出,亞洲貨幣合作走到今天,取得很多成就,但距離期待仍有差距。形成集體行動,除了共同利益這一必要條件以外,還要有包括信任等因素在內的充分條件。增進亞洲國家之間的政治信任非常重要。此外,在合作中平衡獲益者和受損者之間的關系是推進亞洲金融合作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60

為穩定動蕩不安的政局,樸槿惠迅速任命新總理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樸槿惠2日提名盧武鉉政府時期總統府政策室室長、國民大學教授金秉準為候任國務總理。金融委員長任鐘龍被提名為候任經濟副總理。

青瓦臺發言人鄭然國表示,為穩定當前因崔順實事件動蕩不安的韓國政局,韓國總統樸槿惠繼上月30日改組秘書室後,決定今日任命新任國務總理、經濟副總理和國民安全處長官。

報道稱,深陷親信門的樸槿惠迅速提名總理和副總理體現了穩定政局的決心。青瓦臺有關人士表示,上述人事安排接納了政界提出的組建中立內閣的要求。

金秉準

連日來“閨蜜幹政”持續發酵,樸槿惠的支持率直線下滑。據韓國《來日新聞》與民調機構The Opinion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樸槿惠的支持率僅為9.2%,首次跌破10%。對此,青瓦臺相關人士表示無可奈何,稱支持率跌至一位數是遲早的事情。

目前,“閨蜜幹政”當事人崔順實正在接受韓國檢方調查,但據韓國檢方1日透露,崔順實否認自己的嫌疑,也否認自己是外界所稱的“幕後實權人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50

一周大佬說 | OPEC減產引市場動蕩 聽聽本周大佬怎麽說

本周,市場仍受“特朗普效應”影響,美元仍保持走強。周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漲三日,重回6.88區間。最新公布的中國11月PMI指數創逾兩年新高,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反彈上漲。

周三,OPEC成員國達成8年來首個減產協議,同意從2017年1月1日開始限制產量在每日3250萬桶。此外,非OPEC產油國也同意每日減產60萬桶。

協議達成後,國際原油價格暴漲超過10%,每桶價格超過50美元至本月新高,市場也有所動蕩。讓我們一起聽聽本周大佬怎麽說:

 

周五,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西格爾稱,OPEC達成減產協議對標普指數十分有利。盡管減產使油價小幅上升,但標普500指數中的石油與能源部門表現均較為良好。石油買進賣出,有可能將標普500指數拉高10%。

周三,“末日博士”麥嘉華在接受CNBC電話采訪時表示,美國市場的現狀並不如經濟指數顯示出的那麽強勁,人們應該關註賣空的股票,避開買超的部門。在麥嘉華看來,人們對美元過於樂觀,美元被估價過高,因此,他不會在現階段購買美元。

11月27日,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在接受CNBC采訪時,對中國央行下一步將會在外匯方面如何動作進行了分析。周浩認為,目前采取行動沒有意義。對於中國央行來說,更理智的做法是在12月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之後,看清美元走勢再行動。27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曾就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等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表現出穩定強勢的貨幣特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