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漢能薄膜跳崖式暴跌46%後臨時停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18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0 10:56 編輯

漢能薄膜跳崖式暴跌46%後臨時停牌

漢能薄膜發電(00566)今早10點16分開始突出現“跳崖式”急跌後臨時停牌。停牌前,公司股價報3.91港元,跌幅達46.95%,暫為跌幅最大“港股通”股份。

值得關註的是,在美股上市的中概光伏股英利上周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一份報告中就其自身“持續經營”的能力提出“實質性懷疑”。該公司表示,其高企的債務水平、連續虧損、無力籌集新資金以及其他行業風險,加之貿易爭端等因素,都意味著該公司面臨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昨日英利股價暴跌36.91%收報0.94美元。

更多最新進展,格隆匯將持續跟進,敬請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91

中國重工停牌 擬參與大股東業務調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917.html

中國重工停牌 擬參與大股東業務調整

一財網 張國棟 2015-06-14 17:49:00

6月14日,中國重工對外發布停牌公告,同時也是對市場上的合並傳言給予回應。該公司稱,日前接到控股股東中船重工通知,中船重工擬對其自身相關業務進行調整,部分業務涉及到中國重工,其中,中國重工擬以持有的動力相關資產進行對外投資,參與中船重工擬打造的動力業務平臺公司。目前方案還需進一步論證。

“中國神船”就要來了嗎?可能還要觀察一段時間。

兩天前,中國重工(601989.SH)因“擬披露重大事項”臨時停牌。這一舉動,讓此前盛傳的“南北船合並”預期再度被引爆。

6月14日,中國重工對外發布停牌公告,同時也是對市場上的合並傳言給予回應。該公司稱,日前接到控股股東中船重工通知,中船重工擬對其自身相關業務進行調整,部分業務涉及到中國重工,其中,中國重工擬以持有的動力相關資產進行對外投資,參與中船重工擬打造的動力業務平臺公司。目前方案還需進一步論證。

該公司還強調,上述對外投資的方案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也不涉及公司發行股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該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產品門類最為齊全、研發實力最強的艦船裝備供應商,在艦船動力及部件、艦船輔機等艦船裝備傳統業務領域占據市場絕對主導地位,數據顯示,2014年,由於艦船裝備板塊逐漸回暖,訂單金額增長較快,當期新承接合同172.9億元,同比增長79.5%。

不過,此次停牌披露的指向,可能與外界預想的還不太一樣。

更早時候,也就是2014年12月30日,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分別發布重組公告,采取中國南車吸收合並中國北車方式進行合並,並將合並雙方擬定中文名定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中車”)。2015年6月8日,中國中車正式“發車”。

此後,自2014年4月份就傳出“緋聞”的中電投和國家核電,也正式宣布合並成立國電投,並確定了新公司的領導層。

有媒體援引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的說法,稱他將上述兩起合並歸類為“行業內橫向的強強聯合”,“主要是將行業內業務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並同類項,避免惡性競爭,最大程度地發揮規模經濟與協同互補效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

在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要繼續加大國企國資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而6月5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召開第十三次會議,國有企業改革再次成為主要議題之一。

有了上述央企合並的先例,目前,有關船舶、鋼鐵、石油等領域的合並重組預期也越來越強烈。

在船舶領域,目前國內存在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造船基地,1999年前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船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船重工)按地域進行了劃分,逐漸形成了今天“南北船”的局面。其中,中船集團旗下擁有中國船舶、廣船國際、鋼構工程三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有中國重工、風帆股份兩家上市公司。

《中國船舶報》曾在2015年1月份報道,考慮到兩大集團多年來均存在發展的短板,有船舶工業的老領導建議“將船舶工業兩大集團進行合並”,以便提升中國船舶工業的產品建造能力。當時,還是中船集團董事長的胡問鳴,曾邀請了一批船舶工業老領導與現任領導班子共話發展。

巧合的是,201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京清宣布,原中船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胡問鳴任中船重工董事長、黨組書記,同日,中船集團也召開大會宣布:原中船重工副總經理董強任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這被外界解讀為是兩大船舶集團合並的開始。不過,雙方的重組合並一直未得到官方證實,至今還處於傳言階段。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1

星星科技控制人質押近100%股票 股價腰斬遭股民致電求停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690.html

星星科技控制人質押近100%股票 股價腰斬遭股民致電求停牌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07-08 17:48:00

無論是朋友圈,還是股票交易軟件,抑或是股吧,隨處可見股民要求上市公司停牌的呼聲。“不得不承認,在當下無法阻擋股價下跌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停牌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A股上市公司股價腰斬正在逐步蔓延,股東手中已被質押的股票呈現“加速度”縮水之勢,一旦被強制平倉,上市公司股東名單將發生更叠。

這兩天星星科技證券事務辦公室不斷有股民打來電話,訴求幾乎只有一個,就是請求星星科技立即停牌從而避免股價繼續下跌。其實,近日來不少上市公司都有接到股民要求其停牌的電話。

星星科技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已將情況向董事會作了反映,但具體還要看董事會的安排。

而作為星星科技的實際控制人,葉仙玉可能比誰都“心急如焚”,因為其手中質押的股票正在瘋狂貶值。

在A股暴跌之前的6月12日,葉仙玉將其持有的579萬股質押給了交通銀行臺州路橋支行,這使其手中股票被質押比例升至99.9914%,當時星星科技股價正處於巔峰階段,在33.80元/股左右,但危險很快降臨。

在股價震蕩幾日後,自6月18日開始,星星科技股價步入下滑通道,這幾天來,跌停已成為常態。截至7月8日收盤,星星科技股價13.17元/股,跌幅在50%以上。股價腰斬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股價跌幅超50%“並不稀奇”

乘著A股上漲東風,從事觸摸屏業務的星星科技股價也“水漲船高”,特別是其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獲得證監會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通過之後,股價一度躍過36元/股。

作為星星科技實際控制人的葉仙玉,先後在4月24日和6月12日,將其持有的星星科技股票1400萬股和579萬股,質押給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交通銀行臺州路橋支行,當時星星科技的股價分別在25.81元/股和33.80元/股左右。

天有不測風雲。A股“掉頭向下”,覆巢之下無完卵,星星科技股價也未能幸免,眼下其股價只有13.17元/股,與葉仙玉質押股份時間段內股價相比,跌幅超過50%。粗略計算一下,上述兩筆質押股票市值分別縮水1.77億和1.19億元,合計2.96億元。

葉仙玉將股票質押是出於融資的目的,但作為資金融出方,都會設定一個履約保障比例,計算方法為質押物價值除以融資額。質押物價值會隨著二級市場股價下跌而縮水,導致履約保障比例下滑,一旦低於‘預警履約保障比例’時,作為客戶的葉仙玉應該就會收到預警通知,提示其關註市場風險。

一位證券從業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客戶有三種履約保障措施,提前購回、補充質押或補充現金或用現金償還部分融資款項,若客戶不采取履約保障措施,證券公司會強制平倉,屆時大股東地位可能發生變動。

7月7日,唐人神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唐人神控股於7月3日將持有公司的無限售流通股共計300萬股辦理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補充質押,質權人為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上述證券從業人士表示,唐人神控股是典型的因上市公司股價“跳水”而不得不補充質押股份的股東。

然而,葉仙玉似乎並沒有這麽幸運,因為截止6月12日,葉仙玉共持有星星科技約3913.84萬股,持股比例為17.3312%,但其中3913.5萬股已被質押。

換句話說,葉仙玉手中近100%股票都被質押,其已經不具備補充質押股份的條件了,只能選擇提前購回、補充現金或用現金償還部分融資款項。

葉仙玉正是當下將上市公司股票質押出去股東的一個縮影。天成控股股東銀河天成集團分別於5月21日和5月12日,將其持有的3200萬和4920萬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長安國際信托。當時天成控股股價分別在27元/股和25元/股,但截止7月8日收盤,其股價僅為10.25元/股,跌幅超50%。

是質押股票大幅縮水的同時,銀河天成集團也並沒有太多股票可以補充質押,因為其7189.2萬股股票已經被質押,占其持股總數8340萬股比重為86%。

可以想見的是,在A股部分上市公司股價跌幅持續擴大的情況下,在高價位將其手中股票質押的股東,都在遭遇葉仙玉的困境,且這一勢頭正在進一步蔓延。

不是想停就能停

面對股價“跌跌不休”的局面,股民紛紛致電相關上市公司請求停牌,從而避免股價繼續下探,這一訴求有的正在被滿足。

7月8日,全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經申請,本公司股票自7月8日起停牌。值得關註的是,在停牌前的7月2日、3日和6日,全築股份股票交易價格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當被問及“是不是為了避免股價下跌而停牌?”,全築股份相關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予以堅決否認。“公司一定是按照所有規章制度及流程來做這件事情的。”

6月4日,全築股份兩位股東朱斌和陳文分別將持有的有限售條件流動股580萬股和177萬股,質押給國信證券,質押期限自2015年6月4日至質權人申請解除質押登記為止。當時全築股份股價在54元/股上下。

向前追溯。5月22日,全築股份股東朱斌和陳文分別將持有的有限售條件流動股687萬股和209萬股,股價在56元/股左右。但截止7月7日停牌,全築股份股價僅為20.26元/股,相較於兩位股東質押上述股票時間段內股價,下跌幅度約60%。

無獨有偶,7月8日,視覺中國也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員工持股計劃相關事宜,經申請,公司股票於7月8日開市起停牌。

與全築股份情況差不多,視覺中國的股東黃厄文也於6月4日將持有的1000萬股有限售條件股權,質押給華泰證券。當時視覺中國股價在66元/股上下徘徊,但截止7月7日停牌,股價只有25.02元/股,跌幅逾60%。

新築股份和延華智能也加入了7月8日停牌隊伍中,給出的理由分別是正在籌劃的海外收購事項和正在籌劃通過成立合資公司進行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值得註意的是,其股東也都存在高價位質押股票、但眼下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跌的情況。

一位基金人士表示,無論是朋友圈,還是股票交易軟件,抑或是股吧,隨處可見股民要求上市公司停牌的呼聲。“不得不承認,在當下無法阻擋股價下跌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停牌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也並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停牌。天成控股與星星科技一樣,連日來不斷接到股民要求停牌的電話。但天成控股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上市公司要有一定的重大事項才能停牌,不是隨便就能停牌的。“投資者要求停牌也都向董事會作了反映,但沒有重大事項還是沒有辦法停牌。”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66

擬重大投資智能終端 樂視發布停牌公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458.html

擬重大投資智能終端 樂視發布停牌公告

一財網 劉佳 2015-07-08 12:25:00

有接近樂視的人士認為,樂視在公告中所指擬在智能終端領域進行重大投資,仍是圍繞手機這一智能終端進行布局。

經歷了連續兩日的跌停之後,7月8日,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

公告稱,樂視擬在智能終端領域進行重大投資,本次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公司在智能終端領域的影響力,為公司直接帶來大量的智能終端入口資源,對公司提高具有高粘性的用戶規 模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公司“樂視生態”的開放性,與外部資源共生、共 享、共贏,不斷創造全新的產品體驗和更高的用戶價值的理念。

該事項屬於尚未披露重大事項,且尚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等有關規定,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樂視自2015年7月8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披露相關事項後複牌。

有接近樂視的人士認為,樂視在公告中所指擬在智能終端領域進行重大投資,仍是圍繞手機這一智能終端進行布局。

在今年6月底,酷派發布公告稱,樂視移動旗下子公司Leview MobileHKLimited公司認購酷派集團18%股份,樂視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樂視董事長賈躍亭隨後在微博中確認了這一投資,稱樂視移動智能公司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開放閉環的樂視生態將推動酷派快速進入手機生態時代,酷派深厚的產研供銷、售後能力與樂視強化反(強烈的化學反應),全流程共生共贏。開放的樂視生態,正在推動傳統手機產業進步和變革。”

根據樂視公布的最新數字:樂視超級手機目前總發貨量已超50萬臺,七月份量產爬坡至40萬臺。不過,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告訴記者,和酷派方面的洽談尚處於資本運作層面,尚未落實到業務階段,什麽可能都會有。

而對於樂視和酷派未來的合作方向,馮幸透露,樂視會和酷派集團在手機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部合作,進行優勢互補,此外,樂視內容和酷派硬件也會進行全面合作。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除了手機入口,對於剛剛進入手機領域的樂視而言,更看重的是酷派作為傳統手機廠商的固有優勢——龐大的生產供應鏈能力。酷派的研發優勢、成熟的傳統制造和供應鏈、以及渠道優勢的價值,可以幫助樂視間接獲得在產業鏈內更多的話語權 。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87

滬深兩市逾千家公司停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469

7月7日,股民在遼寧沈陽一證券營業部里關註股市行情。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圖)

近期A股連續回調,上證指數自6月12日觸及最高位5178點後,一路走低,至今日15時滬指下跌1670點,達3508點。面對股市跌跌不休的局面,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停牌避險。

《每日經濟新聞》統計,截至7月6日,滬深兩市已有超過769只個股宣告停牌。次日,滬深兩市又有660家上市公司申請停牌(上證所151家,深交所509家,不包括繼續停牌),滬深兩市共有1429家上市公司申請停牌。共有1429家上市公司申請停牌。而目前滬深兩市共有2776家上市公司,按此計算,停牌公司數量已超過總量的一半。A股市場出現罕見的停牌潮。

從公告來看,多數上市公司僅僅以“擬披露重大事項”、“重大資產重組”或“非公開發行”為由,並未就停牌出示具體的原因。

停牌避險,可靠嗎?

在A股持續大跌的情況下,選擇(繼續)停牌,等市場穩定後再複牌成為眾多上市公司的一致選擇。

分析人士向《南方都市報》表示,眾多上市公司存在借用股權質押進行融資的股東,作為大股東常用的融資手段之一,尤其是前期市場行情火爆,股權質押在資本市場上愈來愈頻繁。如股價繼續下跌,逼近預警線,將有被強制平倉的風險。為了保護股東利益,上市公司選擇停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對不少股民來說,與其看著股價不段下跌,不如停牌求得心理安慰。

“阻止下跌最好的辦法就是停牌,因為包括大股東在內,所有人的利益都是綁定在一起的。”一位資深投資者表示。

不過,靠停牌避險,真的非常可靠嗎?

“停牌本身就是雙刃劍,企圖通過停牌來躲避風險,其實是掩耳盜鈴。”也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上市公司大面積停牌,不但帶來新的流動性風險,而且會人為延長風險釋放,並形成風險集中釋放,對市場形成二次沖擊,屆時停牌公司自身也難以幸免。

“最簡單的道理,越來越多股票停牌,自然就將交易轉向了沒有停牌的股票,在下跌市場中,這些可交易標的就成為了資金出清操作對象,不僅加劇了這些股票的下跌深度,如此延伸下去,越來越多的股票跌停,越來越多的股票為求自保也加入停牌行列,從而使得市場流動性越來越少。”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因此,《證券日報》評論員認為,與停牌相比,上市公司采取增持和回購等自救方法更值得點贊,在市場持續暴跌、大盤藍籌股價值嚴重低估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增持和回購行為往往能引發一波強勁的反彈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65

漢能被勒令停牌 內地散戶20億資金恐血本無歸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6/930670.html

截至7月15日,替內地港股通投資者代持港股的中登公司持有漢能薄膜發電658879000股,占比1.57%。如果以漢能停牌前的股價3.91港元計算,市值約25.76億港元(約20億元),意味著內地散戶目前仍持有漢能約20億元股份。

每經記者 劉小英

7月15日,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應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下稱香港證監會)之指令,於2015年7月15日即時停止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之買賣。

這意味著,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的停牌,由5月20日開始的“自願停牌”戲劇性地轉變為“勒令停牌”。

此前的5月28日,香港證監會曾宣布,已就該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有關調查仍在繼續。然而,從此前被勒令停牌的上市公司案例來看,漢能也可能形同退市,複牌遙遙無期。

漢能股價去年開始急升,帶動公司主席李河君一度榮膺中國內地首富,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後,漢能也成為內地股民寵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港交所最新數據獲悉,截至7月15日,替內地港股通投資者代持港股的中登公司持有漢能薄膜發電658879000股,占比1.57%。如果以漢能停牌前的股價3.91港元計算,市值約25.76億港元(約20億元),意味著內地散戶目前仍持有漢能約20億元的股份。

數據來源:港交所網站

此次市場普遍預料漢能“兇多吉少”,或許上述通過中登公司持股漢能的散戶,隨時可能血本無歸。

據鳳凰財經此前報道,思嘉集團(1863,HK)曾被質疑財務造假,2014年12月4日香港證監會以上市規則第8(1)條勒令停牌,至今尚未複牌。

此外,臺資紡織企業洪良國際2009年底在港上市,2010年3月30日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香港證監會鮮有的發布聲明稱,洪良國際招股章程嚴重誇大財政狀況以及披露重大的虛假或誤導性資料,並向法院申請凍結該公司10億港元資產。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於2013年9月30日被撤銷,並被判向投資者歸還上市集資款項。

  • 每經網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劉小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70

漢能被港證監勒令停牌調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26

2015年3月3日,北京,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會後漢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一路奔跑躲避記者采訪。 (CFP/圖)

已經停牌近兩個月的漢能薄膜仍沒有等來複牌,反而等來了香港證監會一紙指令:即日起停止公司股份買賣。

7月15日,香港聯交所發布漢能薄膜發電停牌公告,其停牌前報3.91港元。公告稱,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應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之指令,於2015年7月15日實時停止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之買賣。

此前,據南方周末網消息,過去一年半,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股價飆升5倍,至2015年5月20日,突然出現“跳崖式”急跌,24分鐘內股價斷崖式下挫46.95%,市值蒸發1443億港幣。

而自20日上午10時40分起,漢能薄膜停牌,以待刊發載有內幕消息的公告。

其時有市場消息稱,漢能薄膜因涉嫌市場操縱,正遭到香港證監會調查。

5月21日,漢能控股集團聲明稱,集團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不存在因集團股票被斬倉,導致股價大跌的情況。截止目前,集團及關聯人士持有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約306億股,沒有任何減持套現行為;亦沒有利用該等股票與任何機構或個人進行過如對賭之類的任何金融衍生交易。

5月28日,香港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已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有關調查仍在繼續。鑒於有報道否認相關措施,證監會基於公眾利益,根據披露政策發出此聲明。”

值得註意的是,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香港證監會很少要求個別公司停牌,但此前有上市公司以“國家機密”為理由,拒絕向核數師畢馬威交出完整數據,當時香港證監會要求提供資料作查核實及勒令股份停牌。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香港證監會這次行動這表明其對漢能調查已有進展。同時,有港股分析師稱,此次停牌與之前的停牌不同,之前是正常停牌,但這次屬於特殊行為,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原因,對方認為是證監會出於保護投資者利益而做出的決定。

此外,據新浪財經消息,漢能複牌或許將遙遙無期。業內人士估計調查涉及的範圍將包括市場操縱、內幕交易、公司治理不當等等。而根據彭博的統計,香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調查常常超過1年,目前證監會正在調查的19間涉違規公司中,有10 間停牌時間已超過了兩年。

本次調查的一個特殊之處在於漢能屬於“滬港通”標的股,如果涉及市場操縱需要調查交易記錄,香港證監會可能需要中證監協助,這也可能成為滬港通機制下中港兩地監管機構跨境調查並共享信息、相互協作的第一個案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4

首富股汉能被勒令停牌 内地散户26亿恐血本无归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134.html


汉能的券商席位:替内地港股通投资者代持港股的中登公司,按股份市值计,目前仍高踞第二位。

7月16日消息,据香港明报财经报道,自去年11月沪港通开通后,身负“中国首富”光环的汉能薄膜一直是内地股民的重点追捧对象,只是此次汉能遭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市场普遍料“凶多吉少”,意味目前持有近26亿元市值汉能股份的内地散户,随时血本无归。

汉能股价去年开始急升,带动主席李河君一度荣膺中国首富,更令汉能在去年11月沪港通开通后,成为内地股民宠儿,每日成交一直高踞前列,不少更是在汉能4月股价创新高期间入场“接火棒”。

翻查中央结算系统(CCASS)资料,汉能停牌后股份场外交易频繁,反映在大量的转仓活动上,其中持仓减少最多是渣打证券,至今减少逾41亿股,相 当于汉能约9.9%,而中信证券则增加约35.8亿股,占比约8.6%。而替内地港股通投资者代持港股的中登公司,按股份市值计,目前仍高踞第二位,仅次 于中国中车,甚至较贵为蓝筹股的港交所及腾讯为高。截至前日,中登公司于汉能持仓约1.6%,按汉能停牌前股价计,市值约25.8亿元,意味内地散户目前 至少仍持有汉能约26亿元股份。

民企新华联集团入股交易告吹 逃过一劫

散户不幸,但在原定计划入股汉能的内地民企新华联集团却“执返身彩”,因交易在汉能停牌前未能完成。汉能于今年2月底公布,拟以较当时股价折让两成引入新华联为股东,涉资高达55亿元,惟翻查汉能公告,交易在公司停牌前仍未完成,意味新华联逃过一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60

中遠中海旗下5家上市公司集體停牌 “中國神船”或將成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937.html

中遠中海旗下5家上市公司集體停牌 “中國神船”或將成真

一財網綜合 2015-08-07 21:20:00

7日晚間,中遠中海兩大集團旗下5家上市公司:中國遠洋、中遠航運、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海科技集體發布了停牌公告。

7日晚間,中遠中海兩大集團旗下5家上市公司:中國遠洋、中遠航運、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海科技集體發布了停牌公告。停牌消息再度引發市場上關於兩家航運“巨頭”即將合並的猜測。公告稱,因各自公司的控股股東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公司股票將自2015年8月10日起停牌。

航運界網站7日報道稱,來自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以及業內的多個消息源透露,中遠和中海兩大航運央企擬於近日聯合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

報道稱,該領導小組或由五人組成,將於近期商討兩集團整合改革事宜並將在三個月內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這五人中,中海集團占三位,中遠集團占兩位。其中,中海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為組長,另外兩人從中海集團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徐文榮,中海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黃小文和副總會計師楊吉貴中選派。而中遠方面,其中一人是中遠集團董事、總經理、黨組成員李雲鵬,另一人則可能是總會計師、黨組成員孫月英或者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孫家康中的一位。

另據了解,在兩大集團之外,國務院國資委也將派人參與。

自2015年4月南北車合並後,各界對於“國企大合並”一直充滿著各種猜測和想象。5月21日,中海發展和中國遠洋同時發出的一則公告,宣布成立中國礦運合資公司,拉高市場對於兩家航運央企整合的預期。有媒體報道稱,未來兩大集團有望通過中國礦運這一新平臺開展更多業務和資本層面整合。不過,中海和中遠當時均對外宣稱兩家公司的合並重組並沒有實質性動向。

業內分析認為,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航運主業持續低迷,為行業提供了改革動力。航運業也可以學習“南北車合並模式”,打造“中國神船”。不過,央企合並之後也將面臨領導層調整、管理模式整合等問題,兩家央企都隸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如果要完全合並在一起,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

受合並傳聞影響,截止7日收盤,航運板塊暴漲,中遠集團、中海集團旗下6家上市公司中國遠洋、中遠航運、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海海盛、中海科技6支股票均漲停。

一財網綜合中國證券網、騰訊財經等報道

編輯:張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80

停牌點位高 多家上市公司收購放棄發行股份砸現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166.html

停牌點位高 多家上市公司收購放棄發行股份砸現金

一財網 陳楚翹 2015-10-21 11:45: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股災前後停牌的多家上市公司收購方案發現,很多在高位停牌的上市公司等均放棄了以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的方式,更多的選擇直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

10月20日晚間,停牌多日的中安消(600654.SH)發布重組公告,公司計劃以6.38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四家公司。與此前多數公司選擇的發行股份收購資產不同,中安消選擇以支付現金的收購方式,“豪擲”6.38億元將四家公司收於麾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股災前後停牌的多家上市公司收購方案發現,很多在高位停牌的上市公司等均放棄了以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的方式,更多的選擇直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

中安消收購報告草案顯示,被收購的公司主要包括專註於服務亞太安防市場的澳門衛安、發展智慧醫療領域的深圳市威大醫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威大”)、以及做指揮系統集成的飛利泰,收購價格分別為1.94億元、2.6億元、1.3億元,增值率分別為267%、461%和912%。

其中,深圳威大專註於生命安全的智慧醫療凈化工程系統集成商,專業為現代化醫院提供以凈化工程、生物安全實驗室和醫院智能化系統集成為核心的醫療工程整體服務方案提供商。深圳威大承諾2015年度的目標凈利潤為1975萬元、2016 年度的目標凈利潤為2677萬元、2017年度的目標凈利潤為3490萬元。

中安消認為,公司將進一步完善與增強安防產業鏈條各主要環節,業務延伸至大安全領域與澳門安防服務市場,通過並購協同互補,積極布局生命安全板塊,進入智慧醫療領域,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實力。

值得註意的是,中安消此次籌劃的巨額現金收購,對於中安消造成的直接影響是貨幣資金直接減少6.38億元,這項收購的現金主要來源於中安消的短期借款。財務數據顯示,中安消於2015年上半年向通過取得借款籌資高達11.61億元,同比漲幅846%,其中包括短期借款籌集的現金6.42億元。

比起通過增發股票收購資產,直接用現金收購手續簡單,股東股權不會稀釋,交易完成度高。但對於收購方必然會承受短期負債帶來的高壓。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中安消包括現金在內的短期借款高達10億,同比增長792%。

被收購方四家公司也有主動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目前市場情況下,被收購方也十分樂意選擇接受現金收購的方式。中安消系7月24日擬籌劃資產重組事項申請停牌,彼時上證綜指在4000點以上,停牌次日A股市場隨即再度迎來千股跌停。

中安消也在公告里進行了風險提示,“本次交易將對本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一定影響,本公司基本面的變化將影響公司股票價格。此外,股票價格波動還要受宏觀經濟形勢變化、行業的景氣度變化、資金供求關系及投資者心理因素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股票市場價格可能出現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風險。”

昔日牛市今不在,曾經高位停牌的上市公司多放棄了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資產,現金收購案例屢見不鮮。9月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以現金收購的案例。16日,成商集團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成商控股以24.7億現金全資收購兩家百貨股權。

隨著二級市場的回暖,此前停牌股出現分化走勢,一些上市公司股價複牌走弱,另一些上市公司複牌股價趁勢上行,不斷創出新高。兔寶寶昨天複牌第二天強勢漲停,今天再次封板,市場對停牌股的看法已出現改變。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