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定增審核收緊:長期停牌股需交易20日再定基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984.html
上市公司定增審核收緊:長期停牌股需交易20日再定基準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10-28 23:53:00
監管人士在講課過程中強調,不能做分級、不能做結構化。該人士稱,定價要求有所收緊,對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審核也更加嚴格。
2015年第六期保薦代表人培訓會議28日在北京舉行。《第一財經日報》從投行人士處獲悉,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相關負責人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了解讀,並透露了證監會在審核中重點關註的問題。
“發行預案中如果有資產管理計劃,需要穿透計算,參與認購人數累加不得超過200人。”一位在京參加培訓的保薦代表人告訴本報記者,監管人士在講課過程中強調,不能做分級、不能做結構化。該人士稱,定價要求有所收緊,對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審核也更加嚴格。
發行日=基準日?
根據保代培訓會上的消息,自10月28日起,上市公司長期停牌之後申請複牌,需至少交易20個交易日之後,方可確定基準日和底價。同時,設立“快速通道”,鼓勵以發行首日為定價基準日的交易,此類交易若“無重大問題”,可以直接上初審會。
“此次指導,主要是針對再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誠浩證券總裁助理、投行部總經理劉興邦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有些上市公司為了防止“價格倒掛”而長期停牌,使得定增價格不能反映公司真實情況,因此監管層要求複牌後交易至少20交易日再確定基準日和底價。
《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規定,定價基準日是指計算發行底價的基準日,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也可以為發行期的首日。發行價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價的九折。
不過,目前一般的非公開發行,都會選擇董事會決議公告日作為定價基準日。
“由於定價基準日與發行日的不同,定向增發普遍存在較高的折價率,這是定向增發的’安全墊’。”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認為,定向增發的禁售期一般為1年,大股東為36個月,由於參與定向增發的投資者必須在禁售期內承擔市場上股價的波動,因此發行價相對於市價一般會有一定的折價率。 在他看來,20%以上折價率的定增,在收益率上才會具有較好的表現。
但是,若以發行期首日為定價基準日,則將近似“市價”發行,折價率將大幅降低。
“以發行日為基準日,審核層面是有快速通道的。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發行人不存在影響再融資的其他事項。”劉興邦表示,目前監管層是鼓勵、引導的態度,下一步預計也不會強制。
一穿到底
資管計劃和有限合夥企業形式,使以往對認購人數的限制,幾乎失去了意義。據本報了解,昨日保代培訓的一個要點內容,即明確了資管產品或有限合夥參與認購條件。
首先,程序上比如按私募基金相關的監管規定辦理登記或備案手續;其次,資金方面,在非公開發行獲準後、發行方案備案前,資管產品或有限合夥資金募集到位;第三,穿透核查,認購人數是否超限;第四,最終出資人及其認購金額的變化,是否屬於發行方案的重大變化。
另外,禁止結構化安排,委托人或合夥人之間不得存在分級收益等結構化安排;禁止在鎖定期內轉讓,做鎖定期內,委托人或合夥人不得轉讓其持有的產品份額或退出合夥。
去年7月初,證監會表示,暫時沒有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關聯方,通過結構化資產管理產品參與認購本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的申請,下發核準批文。主要的擔心是,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關聯方參與資產管理產品認購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後,可能出現短線交易、內幕交易、操縱市場、高管持股變動等情況,而沒有適用的法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穿透核查”的要求,從結構化產品擴大到了全部範圍。“現在要求披露到最終實際持有人,且不得預留額度,要追溯到自然人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劉興邦認為,通過穿透核查和披露,有利於引導長期戰略投資者參與定增,也有利於防止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
“補流”要合理
非公開發行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手段,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不受限制。不過,部分上市公司“過量補流”的定增行為,還是引起了監管層的註意。
本報獲悉,發行部要求,券商需要考慮上市公司補充流動資金規模的合理性,需要結合公司資產規模、經營規模及資產負債率水平等,分析流動資金需求量,以及了解具體的測算方法。
一個反面案例就是去年8月定增的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8月召開董事會,宣布擬進行非公開發行,募資16.55億元,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2013年收入6.4億元,年底營運資金僅6億元左右。
除此之外,定價是否公允、相關方是否減持、關聯交易是否必要,也是上市公司定增中,證監會重點關註的問題。
比如是否是在敏感期定價;定價基準日前,是否長期不合理停牌;停牌期間公司資產、業務是否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是否變更,是否發生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再比如關聯交易產生的原因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避免關聯交易、關聯交易定價是否合理公允等。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長期停牌或難再避險 金亞科技陷違規及業績泥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324.html
長期停牌或難再避險 金亞科技陷違規及業績泥沼
一財網 張婧熠 2015-11-04 20:32:00
即便高位停牌可以逃過暴跌,金亞科技仍深陷多處泥沼。公司停牌後已發布公司及實際控制人被立案調查、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往年重大會計差錯及業績巨虧的公告,同時還有實控人請辭、財務負責人變更的人事震蕩
在加大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查處力度、完善和強化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大勢下,利用制度空子遁形的招數越來越難以維系。
上半年漲勢迅猛的金亞科技,因接受證監會立案調查而緊急停牌,至今已達5個月之久。最近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公司股票繼續停牌》的議案受到現場中小股東的異議和反對,不過該議案最終仍以大比例票數獲得通過。
即便高位停牌可以逃過暴跌,金亞科技仍深陷多處泥沼。公司停牌後已發布公司及實際控制人被立案調查、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往年重大會計差錯及業績巨虧的公告,同時還有實控人請辭、財務負責人變更的人事震蕩。監管力度不斷加碼、退市新股落地推進、停複牌新規發布在即,金亞科技避險的日子似乎更難過了。
停牌避險反深陷泥沼
“我們會聯手眾多投資者投票反對公司繼續停牌,我們要求公司複牌。”一名投資者在互動易留言稱。事實上,無論是深交所互動易,還是其他投資交流社區中,持有金亞科技的投資者都難掩這種忐忑和焦慮。
今年6月4日晚,金亞科技公告稱,公司因涉嫌證券違法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股票隨後即經歷了三個“一”字跌停。至6月10日,金亞科技申請了臨時停牌來核查股價異動,至今尚未複牌。
一紙立案調查書,讓許多追高買入的投資者忐忑不已,三個跌停後停牌至今,期間發生的情況更讓投資者不安。
6月5日晚,公司稱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亦收到立案調查通知書。30日,周旭輝宣布辭去董事長等全部職務。7月16日,金亞科技公布稱,在自查中發現存在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造成賬實不符,具體情況以監管部門最終調查結果為準。
8月底公司再發公告,因為前期銷售回款和采購付款會計處理有誤、漏記銷售費用和年終獎、大股東占用公司資金等原因,公司存在重大會計差錯並進行更正調整。
公告對已公布的2014年財務數據調整之處達數十處,主要包括截至2014年底的母公司流動資產合計減少3.28億元、負債合計減少1361.79萬元、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減少5104.27萬元等等。調整後,2014年當年營收減少3033.17萬元、當年凈利潤減少1931.11萬元;調整後的合並資產負債中,未分配利潤減少3.08億元,
與此同時,金亞科技的人事震蕩也有愈演愈烈之勢。除周旭輝離職外,公司董事總經理羅進、財務負責人丁勇和及證券事務代表也先後辭職。
深陷多處泥沼的金亞科技,處境顯得極不樂觀。8月底,公司終止了今年2月公布的收購成都天象互動的重大資產重組。這意味著支撐了金亞科技年內累計漲幅最高突破3倍的利好預期落空。除此之外,因公司仍在接受調查中,金亞科技也定期提示可能暫停上市的風險。
投資者顯得愈加焦慮和矛盾。在互動易平臺上,要求金亞科技及時複牌的呼聲高漲,並有投資者質疑上市公司的停牌動機;但也有投資者在論壇表示,希望停牌期間公司能繼續推進資產註入。
更為激烈的沖突,發生在最近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公告顯示,10月15日股東大會上,多個議案均有中小股東投反對票,尤其在審議《公司股票繼續停牌》的議案時,反對票數有77.59萬股,且均來自中小股東,占出席會議中小股東持股的26.73%。但反對票數占有表決權總股數的比例僅有0.76%,上述議案最終仍以高比例票數通過。
然而,停牌避險的計劃目前也再度出現變數。近日,深交所宣布日前已制定《上市公司停複牌業務備忘錄》,並擬於近期發布。備忘錄還指出,若有違反備忘錄相關規定,交易所可以公告等形式向市場說明有關情況,並對公司股票實施複牌處理。截至目前,金亞科技尚未公告複牌的相關計劃。
多只基金恐踩雷
相比當前捉襟見肘的窘態,停牌前金亞科技可謂“風光無限”。
公司主營產品業務主要包括數字電視商整體解決方案、電視機頂盒等;近兩年通過拓展電視遊戲業務及推進相關資本運作,切入遊戲和電競等多個熱門題材。在貫穿牛熊市的多次概念炒作中,金亞科技都不曾缺席。
2014年開年後的前40個交易日,金亞科技借打造電視遊戲機頂盒概念,股價一路猛漲近160%,但強勢並未持續,股價隨後迅速下行。期間,金亞科技多次釋放利好,包括公告收到國家國科技工業局《武器裝備科研許可證》、與500彩票網達成戰略合作等。
震蕩走勢持續至去年年底,金亞科技在去年11月停牌推進重大事項。今年2月,攜上述資本運作複牌後再現一路猛漲。截至目前,金亞科技股價較今年5月的高點已跌去近一半,但年內累計漲幅還有143%。
相比輪番借勢熱門題材站上風口,金亞科技交出的成績單並不樂觀。停牌後發布的中報顯示,金亞科技業績大幅下滑,營收同比下降52%,凈利潤虧損8567萬元,同比下滑63倍。至三季度,金亞科技單季度繼續虧損879萬元,前三季虧損進一步擴大到9447萬元。
金亞科技方面表示,虧損主因是傳統主業不景氣、遊戲等新業務尚未盈利,以及旗下部分資產的商譽減值計提等,並表示目前已和相關各方推進不良資產的處置,力保在年底前出售完持續虧損子公司的股權。
立案調查、重大會計差錯、人事風波、業績巨虧、退市隱患,停牌中的金亞科技很不太平。而三季報還顯示,多機構駐紮金亞科技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恐將踩雷。其中,平安財富睿富7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目前仍持有1495萬股,占總股本4.32%,為第一大流通股東;匯添富三只股票型基金合計持有1633萬股。招商基金、鵬華基金、易方達、廣發基金等也都有產品在列,持股均在400萬股以上。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複星系股票11日宣布停牌 將發內幕消息公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345.html
複星系股票11日宣布停牌 將發內幕消息公告
新華社 桑彤 周琳 2015-12-11 14:22:00
複星醫藥、複星國際11日上午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由2015年12月11日上午9時起短暫停止買賣,待公司發出一項載有內幕消息的公告。
複星醫藥、複星國際11日上午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由2015年12月11日上午9時起短暫停止買賣,待公司發出一項載有內幕消息的公告。
同時,上交所信息披露顯示,複星系上市公司複星醫藥、南鋼股份、豫園商城、海南礦業申請全天停牌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
深交所也發布上海鋼聯的臨時停牌公告:公共傳媒出現關於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根據本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經公司申請於2015年12月11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通過指定媒體披露澄清公告後複牌。
據悉,複星系目前控制4家內地上市公司,2家港股公司(其中複星醫藥為A+H兩地上市)以及2家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權,參股投資眾多上市公司。整個集團業務涉及醫藥、房地產、零售、鋼鐵、礦業、保險、PE等,投資區域拓展至歐洲、北美、中東、東南亞。
編輯:羅懿
希努爾百億重組告吹 二股東停牌期間轉讓套現逾8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660.html
高達110億元的重組終止,第二大股東卻在停牌期間大幅減持。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希努爾身上。
希努爾4月23日公告稱,由於市場和行業均環境發生變化,交易雙方在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等事項上,至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該公司決定終止與星河互聯之間規模高達110億元的重組。
值得註意的是,希努爾的第二股東華夏人壽在此前一個多月,進行了大筆減持,將所持的合計5500萬股,以高於二級市場價格約8%的價格轉讓,共計套現8.4億元。此時,正是希努爾停牌期間。
110億重組告吹
希努爾4月22日晚間公告稱,因市場環境變化,交易雙方就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等事項未達成一致意見,為切實保護全體股東利益,公司決定終止與星河互聯重組事宜。
2015年9月8日,希努爾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並在當年12月27日披露重組預案,計劃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霍爾果斯市微創之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喀什星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持有的星河互聯100%股權,交易對價高達110億元。
星河互聯是一家互聯網創業投資、運營企業,已經創建的互聯網企業達到100家。在此之前,希努爾此次價值百億元的重組引起了監管關註。今年1月7日、1月15日,深交所兩次向希努爾發出問詢函,對重組提出27個問題,要求希努爾補充披露星河互聯已經創建的100家互聯網企業,其中包括詳細披露所有參與創建或孵化項目的業務簡介、投資時間、金額、持股比例、退出計劃和目前的評估價值等。
2013年以來,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雲計算、大健康、在線娛樂、 消費成為國內股權投資追逐的熱點,大量資金湧入這一領域。但從2015年開始,依靠“燒錢”模式的020模式互聯網公司大量倒閉。
星河互聯創建、投資的互聯網公司,幾乎全部集中在互聯網領域。希努爾4月14日回複深交所問詢函中披露的,星河互聯創建、投資的近60家互聯網企業中,全部集中在O2O電商、數字娛樂、雲計算、健康、餐飲等互聯網領域。
從退出數量來看,星河互聯的情況也不太樂觀。根據此前披露,在星河互聯眾多創建、投資的企業中,已經退出的項目共有兩個,整體投資金額分別為8118萬元、1739萬元,通過股轉轉讓、資產重組等方式退出後,實現投資收益9.28億元、2.97億元,而2013年、2014年、2015年1-10月收入分別為0元、97.09萬元、0元,其中2014年收入主要為咨詢服務收入。
希努爾在4月22日的公告中亦稱,在重組推進過程中,市場和行業均環境發生變化,雙方在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等事項上,至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經審慎研究認為,繼續推進重組,將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決定終止此次重組。
實際上,相較於投資領域,星河互聯的業務模式、性質可能更為關鍵。按照證監會規定,創投等特定行業禁止借殼上市,新三板掛牌也在去年底被叫停。對於星河互聯這種自稱為“聯合創業平臺”的模式,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希努爾說明,星河互聯是否是創投企業。如是,則需說明此次重組是否符合證監會關於創投機構上市、融資的相關規定,本次方案能否繼續推進。
在回複深交所時,希努爾解釋稱,星河互聯是通過快速發發現、識別互聯網領域早期的創意和模式,以創始人身份,確保每個可商業化項目創建獨立業務主體,並為其匹配創業執行團隊。星河互聯向創業執行團隊讓渡股權進行授權,團隊則掌控和執行創業企業具體業務經營,並最終通過企業股權增值和變現獲得回報,其模式並不同於傳統的VC/PE。
“從模式和運作方式上來看,確實和傳統的VC/PE不同,但很大一部分還是創投的性質,不同的是投資和運作模式。”深圳一名PE人士說,星河互聯的模式可以成為類創投機構,在已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想借殼上市是行不通的道路。
二股東停牌期間大筆減持
不僅互聯網環境、借殼上市規定在重組推進期間發生重大變化,在希努爾停牌期間,還出現了主要股東在半年內,多次大筆拋售所持股份的情況。
希努爾3月17日公告,今年3月14日,其第二大股東華夏人壽,與重慶信三威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希努爾無限售流通股2290萬股、3210萬股轉讓給重慶信三威,轉讓價為16.448元/股,轉讓價款合計9.04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在減持前,華夏人壽持有希努爾6000萬股,持股比例為18.75%,僅次於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新郎希努爾的7768萬股的持股數量。減持後,華夏人壽持股數量僅剩500萬股,持股比例為1.5625%。按照8.4億元的受讓價計算,華夏人壽獲利達6400萬元,加上尚未減持的500萬股,華夏人壽獲利約達1.4億元。
實際上,在此之前,希努爾第一大股東已經進行了減持。華夏人壽所持股份,正是來源於新郎希努爾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新郎國際。去年股災期間的2015年7月27日,新郎希努爾集團、新郎國際與華夏人壽簽署協議,分別將所持無限售流通股1000萬股、5000萬股轉讓給後者。
與此同時,新郎希努爾集團還將1500萬股,轉讓給自然人陳濤,轉讓價2.1億元。加上華夏人壽部分,新郎希努爾集團、新郎國際合計套現達10.5億元。轉讓完成後,新郎希努爾集團、新郎國際的持股比例,從此前的32.09%、 25.29%,下降到24.28%、 9.66%。
華夏人壽、陳濤當時承諾,受讓股份完成過戶之日起六個月內不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希努爾股份。其減持時間,距離鎖定期僅僅只有一個多月,當時希努爾的重組仍在推進之中。
從2014年開始,希努爾已經連虧兩年。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該公司凈利潤虧損465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5053萬元。2015年雖然盈利2258萬元,但扣非後仍然虧損5869萬元,虧算面比上年還有所擴大。
奇怪的是,接盤者重慶信三威的受讓價,已經高出希努爾停牌前股價不少。希努爾停牌前的股價為15.14元,上述16.44元/股的轉讓價,比停牌前的股價要高出超過8%,已經出現虧損。如果希努爾複牌後股價下跌,重慶信三威將會蒙受不小損失。
萬科:本次重組較為複雜交易金額巨大繼續停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07/1003329.html
昨日晚間,萬科A發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指出,本次重組較為複雜,交易金額巨大。鑒於本次重組事項仍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避免內幕信息泄露及股價異動,保障重組有序進行,根據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
昨日晚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002 證券簡稱:萬科A)發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公告指出,本次重組較為複雜,交易金額巨大。鑒於本次重組事項仍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避免內幕信息泄露及股價異動,保障重組有序進行,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停牌期間,公司將根據重大資產重組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據悉,萬科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A股股票自2015年12月18日13:00起開始停牌。公司於2015年12月21日發布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之後於2015年12月28日、12月29日、2016年1月5日、1月12日、1月23日、1月30日、2月6日、2月20日、2月27日、3月5日、3月12日、3月25日、4月1日、4月8日、4月15日、4月22日、4月29日分別披露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於2016年1月16日披露了《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滿申請繼續停牌公告》,於2016年3月14日披露了《關於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公告》。
2016年3月17日舉行的公司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申請萬科A股股票繼續停牌的議案》,同意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A股股票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繼續停牌至不晚於2016年6月18日,公司於3月18日披露了《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以及《關於重大資產重組繼續停牌的公告》。
公告表示,停牌期間,公司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正常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公司已於2016年3月12日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集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目前雙方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小組正積極協商交易方案,推動中介機構開展相關工作,各方面工作有序推進。
除地鐵集團外,公司於2015年12月25日就擬議交易與另一名潛在交易對手方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除上述潛在交易對手方外,公司還在與其他潛在對手方進行談判和協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一邊押寶停牌一邊遭巨額贖回,33只基金持股尷尬超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06/1003247.html
除了由於基金遭遇大規模贖回導致的“超配”情況,還有一類“超配”個股尤其值得投資者關註,這類個股往往涉及停複牌,在停牌後,基金由於規模變動而被動“超配”,等到複牌後,超限持股的基金要及時拋售以達到“雙十”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拋壓。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如果說持有一只個股的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達到9%以上,可以稱之為“頂配”的話,那麽占比超過10%就就算是基金持股超上限了。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發現,在一季報主動管理型基金重倉看好的個股中,有26只個股被33只基金超配持有,雖然這種超配往往都是由於個股停牌,又或是基金遭遇巨額贖回所造成。
但是,許多投資者也非常困惑,為什麽這些基金選的個股經常能押中因重大事項而停牌的個股,而自己買的股票卻從來碰不上這等“好事”。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又有哪些基金展現了這種神奇的魔力呢?
33只基金持股超上限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的規定,被俗稱為“雙十限定”的條款有兩條:第一,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其市值不能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第二,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所持有的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能超過該證券的10%。
隨著基金2016年一季報披露完畢,各家基金的重倉股也都陸續浮出水面,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選取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平衡混合型等主動管理型基金進行分析後發現,一共有33只基金出現了其持有的一只或多只重倉股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在10%以上。
在這33只基金中,一共涉及26只個股,其中紅塔紅土盛世普益混合在一季度末持有邁克生物23.33萬股,雖然從持有的絕對數量上看並不算多,但是持股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高達25.42%。值得註意的是,該基金在一季度末也不僅只有這一只個股“超限”,另外一只個股金雷風電在一季度末的持股占比同樣達到13.65%。
記者註意到,這兩只個股由於都涉及到首次公開發行老股轉讓,鎖定期12個月,存在流通受限情況。而之所以出現超配主要原因除了還未解除限售,還有就是基金規模的快速縮減。
數據顯示,紅塔紅土盛世普益混合基金作為發起式基金,成立於2014年9月,該基金在2015年6月底的凈值規模高達46.4億元,彼時,邁克生物受限部分的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僅為0.44%;到了2015年三季度末,基金資產凈值規模下降至19.09億元;即使是在2015年底,基金資產凈值依然還有10.08億元,而2016年一季度末基金資產凈值僅為8141.64萬元,單季度基金總贖回份額高達7.95億份。特別在今年一季度,由於大盤出現了大幅調整,像紅塔紅土盛世普益混合這類遭遇大規模贖回的基金也不在少數,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基金凈值規模大幅縮水,從而進一步出現基金持股頻頻違反“雙十”規定的情況。
而除了這類由於流通股限售、基金遭遇大規模贖回導致的“超配”情況,還有一類“超配”個股尤其值得投資者關註,這類個股往往涉及停複牌,在停牌後,基金由於規模變動而被動“超配”,等到複牌後,超限持股的基金要及時拋售以達到“雙十”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拋壓。
比如華信國際,在一季度末,匯添富美麗30混合、華富競爭力優選混合和匯添富優勢精選混合這三只基金均出現了“超配”現象,而該股從2015年6月15日開始停牌,直至2016年4月15日複牌,而在複牌後,隨即迎來多個跌停。
值得關註的是,在這26只“超配”個股中,在2016年1月1日之前停牌的就有建發股份、中化巖土、西藏旅遊等個股,這些個股一旦複牌,是否會迎來一輪補跌,或許還得看停牌後可以帶來多大的利好信息。而對於持有該個股的基金來說,屆時如果規模沒有明顯增加的話,拋售以求合規也不可避免。
誰最會“押寶”?
另外從這26只個股可以看出,有不少都是屬於限售或是停牌個股,那麽,對於那些停牌個股,除了那些由於停牌時間較長,複牌後有可能面臨補跌風險的個股,有沒哪些個股是在一季度剛剛停牌,而又有哪些基金是在一季度“精準押寶”的呢?
這33只基金中,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發現博時卓越品牌混合對於東方精工的季度持倉變化非常明顯,而且是較大幅度的加倉動作。數據顯示,該基金在2015年末持有東方精工僅為70萬股,而到了2016年一季度末,持股數量一下上升至400萬股,單季度加倉330萬股。從東方精工的公告可以看到,公司因籌劃重大收購事項,於2016年3月29日開市起停牌。
還有一類基金則是首次出手就較為“精準”地踩到停牌個股,比如說長盛互聯網+混合,該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12月28日,而在2016年一季度末則已經持有68萬股天神娛樂,為第一大重倉股,雖然持有絕對數量也不多,但是持有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也達到14.59%。天神娛樂公告顯示,公司同樣是因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於2016年2月3日開市起停牌。
值得一提的是,從成立日開始算的話,到天神娛樂停牌僅相隔27個交易日。可見該基金建倉的時機選擇還是比較“準”,至於是否“押對寶”還得看複牌後的表現。
除了在一季度押寶的基金,還有的基金卻是早就在一季度前就已經進駐,並且在一季度時並沒有明顯的減持動作,而這些個股在一季度時也停牌了,比如華夏興和混合持有的艾派克;中郵核心主題混合和中郵多策略靈活配置混合一起持有的萬方發展等。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基金這種重倉股,主要也是分兩種,一種是新增的重倉股,上個季度沒有而這個季度有;還有一種是上個季度有,這個季度持續持有的重倉股,而無論是哪一類,基金要買這麽多,一定是做好了深入研究,既然它研究了而且敢買那麽多,一定是有它的理由。”
此外,火山財富還發現,有不少基金公司旗下不僅多只產品在這些超配個股中出現,而且對一只個股還會形成集體超配的現象。比如東方紅京東大數據混合和東方紅優勢精選混合一起超配持有的格力電器;華商新趨勢優選靈活配置混合和華商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均超配持有旋極信息等。
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雖然基金在買入這些個股時信心滿滿,但是如果想通過基金來押寶這些停牌個股,還需要密切關註這些個股的停牌時間,如果時間跨度太長,而這期間的行情又是調整行情,則需要謹慎參與,尤其是在複牌後如果沒有實質利好消息的情況下,往往會迎來一輪補跌行情,而此時基金想拋售還不一定能夠拋得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凈值產生負面影響。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魏則西事件發酵:“莆田系”概念股停牌的停牌 大跌的大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243.html
“魏則西事件”持續發酵,背後的莆田系資本運作逐步浮出水面,相關沾染的上市公司也便被推至風口浪尖。
五一小長假結束後的A股首個交易日,“莆田系”概念股多數下跌,其中中源協和(600645.SH)宣布停牌,和美醫療(01509.HK)、華夏醫療(08143.HK)等均應聲下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讀學生魏則西之死最直接劍指的是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下稱“武警二院”)。身患“滑膜肉瘤”的魏則西生前曾在武警二院嘗試進行腫瘤生物免疫療法,但擁有救命稻草般的先進技術,最後證明不過是邪惡的騙局。
而相關消息指出,武警二院腫瘤生物中心已將其業務外包給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柯萊遜”),其核心技術便是“魏則西事件”中的DC-CIK細胞免疫治療法。
這讓計劃全資收購柯萊遜的中源協和也被推至風口浪尖。5月3日早盤,中源協和以“申請停牌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為由進行緊急停牌。中源協和曾於3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以11億元收購柯萊遜100%股權。而據中源協和12月11日晚間一則參與設立並購基金的公告顯示,柯萊遜實際控制人曾為陳新喜,持股比例為98%。
目前柯萊遜的官方網站已經打不開,顯示“網站維護中”。有媒體報道,從網友保存的截圖可以看到,柯萊遜公司董事長為陳新賢;據莆田系醫療公司知情人士介紹,陳新喜和陳新賢兄弟二人都是莆田系醫療企業中的大老板。
對於中源協和的此次收購,多數投資者建議“退出這筆增發收購”。有市場人士推測,中源協和收購柯萊遜或將有變。
除了A股,莆田系概念股還有港股的和美醫療以及華夏醫療。據了解,和美醫療由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林氏旗下林玉明所創建,2015年7月7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5月3日,和美醫療開盤跌逾6%,截至發稿,跌幅為8.18%,報5.5港元/股。
另外,港股上市公司華夏醫療以及萬嘉集團(00401.HK)均為莆田商人翁國亮旗下公司。據了解,翁國亮1964年出生於莆田荔城區黃石鎮清中村,其旗下有惠好醫藥200個連鎖店和華夏醫療集團。其中,華夏醫療今早大跌,截至發稿,跌13.11%,報0.53港元/股。同屬“莆田系”的萬嘉集團則尚未有成交。
據悉莆田系已經主要形成四大家族:陳、詹、林、黃。其中,以“華夏”、“華康”、“華東”等名稱開頭的醫院基本上被陳氏家族所控制;以“博愛”、“仁愛”、“曙光”為名稱的醫院大部分被林氏家族所控制。
以林誌程為法定代表人的廣東博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博愛集團”)在其官網介紹中表示,正在積極準備境外上市規劃戰略。未來的上市將會分為三大板塊:以廣州為根據地的海外腫瘤治療的旗艦基地板塊、中高端婦產兒科連鎖醫療集團板塊以及大型綜合性醫療健康城產業集團板塊。
而新加坡上市公司鵬瑞利置地集團(40S.SI)2015年7月公告顯示,其已與博愛集團成立合資企業(鵬瑞利占股40%,博愛集團占股60%),合資企業將用於收購、開發和管理中國境內的醫院及醫療服務機構。外方股東此前曾明確表示,新公司要盡快上市。
除莆田系概念股受到波及以外,A股相關民營醫院和細胞免疫板塊也受到質疑。截至今日早盤收盤,A股中民營醫院概念股國際醫學(000516.SZ)、綠景控股(000502.SZ)均大幅低開;細胞免疫概念也未能幸免,北陸藥業(300016.SZ)、香雪制藥(300147.SZ)開盤也不出所料出現深跌。隨後伴隨著大盤的走強,上述個股也開始有所反彈。
(本報實習生汪家正對本文亦有貢獻)
停牌一年:漢能何處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301.html
5月20日,有人告白,有人卻可能因備受關註而又要頭痛。
去年的這一天,香港上市的薄膜太陽能公司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下稱“漢能”)因股價在半小時內遭遇腰斬而引發市場關註。在香港,九龍香格里拉酒店的股東大會現場,該公司高管對於突如其來的股價暴跌無法做出解釋。在北京,同一時間,公司董事會主席李河君正忙於主持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的落成儀式,股價遭遇斷崖式下跌時,李河君剛剛做完10分鐘的演講。
短短半小時不到,漢能股價急速下跌逾40%,緊急停牌時股價已經較開盤價大挫47%。8天後,香港證監會破例發布聲明,確認正對漢能進行調查。2個月後,已經處於停牌狀態的漢能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至今調查仍在進行。
一年後,同樣的時間,在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所在的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東門,一棟寫字樓四樓的會議室內,漢能又將召開年度股東大會,除了投票決定董事人選、年報、審計師,以及回購、增發股票的一般授權等常規事項,可以想見,對於停牌和接受調查已有一年的漢能,股東們的心中還有更多疑問等待解開。
償債高峰迫近
毫無疑問,香港證監會的調查和上市公司長時間停牌,令漢能元氣大傷。
香港證監會開始調查後,漢能2015年年初分別與內蒙古滿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等三大第三方客戶簽訂的股權認購協議至今已相繼失效,失去累計可能高達275億港元的資金。
另一方面,削減關聯交易以及商譽調整導致漢能2015年收入銳減,業績由大幅盈利轉瞬變為巨虧122.33億港元,業務重組過程中裁員約2000人。
而同一時期,漢能曾經的大客戶也是唯一客戶——母公司漢能控股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去年7、8月份時,整個集團也開始大幅裁員。“當時總部是有裁員分解指標的,差不多少了1/3到一半的人。”漢能控股的前員工A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回憶稱。
另一名漢能控股的前員工B也對本報表示,裁員的規模差不多在50%,一些原本有20多人的小部門在裁員後僅剩下1-2名員工。“剛出事那幾天,內部還沒有太大反應,因為很多人都是在業務口上,還不知道情況到底有多差,到去年8月時,報銷款都沒錢發了。”
然而此前,針對媒體的關註和報道,2015年5月21日漢能控股在其一份聲明中堅稱,“集團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近期,李河君對媒體表示,沒有負債哪來的危機?這樣的表態又讓外界頗為費解。
漢能控股究竟處於一個什麽樣的狀況下?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漢能控股對外提供的201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末,該公司流動負債為146.01億元(人民幣,下同),長期借款為245.37億元,長期應付款為157.34億元,公司負債合計553.72億元;相對於期末761.57億元的資產總額,公司負債率約為72.71%。
另外,記者獲得的一份時間顯示為2014年6月末的漢能控股內部借款明細表顯示,若當時的還款期限不發生變化,漢能控股今年所面臨的償款壓力不小。今年4月至11月間,漢能控股將有5筆長期應付款到期,合計金額約人民幣74.3億元,其中4筆均以金安橋水電站資產的股權作為擔保,僅6月就有3筆共57.94億元到期。
當然,除了以金融機構為借款對象的長、短期借款項目,漢能控股在其長期應付款科目還列明了其對各大光伏基地所在地地方政府融資、建設平臺的負債,其中包括成都西航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5.7616億元、禹城市財政局7.8億元、長興經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5.8億元、海口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2.7億元等主要項目。不過,這些長期欠款項目並未列明償還期限。
現金“奶牛”乏力
漢能控股如此缺錢,讓外界很容易聯想到它的“現金奶牛”—金安橋水電站資產。
李河君曾經多次對媒體公開誇贊他的水電站“印鈔機”,比如“現在金安橋水電站每天的凈現金流超過1000萬元,而且水電價格目前被人為壓低了,如果水、火電同價的話,金安橋效益還能翻一番,每年有50億-60億元”,“光金安橋年年掙幾十個億”等。李河君曾坦言,之所以敢投300億元進軍光伏產業,就因為“漢能產業基礎非常紮實,有非常穩定的現金流”。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有業內知情人士分析認為,建設過程中的巨額資金投入帶來的持續性財務成本支出以及當前水電上網的行業生態變化,都對漢能控股這頭“現金奶牛”充分發揮效用產生制約。
上述2015年中報利潤表合並報表顯示,1-6月漢能控股合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67億元,實現主營業務利潤為20.44億元;不過,在扣除管理費用10.75億元及財務費用6.69億元等項費用、支出後,公司2015年上半年實現的營業利潤僅為1.65億元;1-6月該公司凈利潤為-7016.86萬元。也就是說,漢能控股超過760億的龐大資產規模,半年下來並沒有能夠實現盈利。
對於這份中報,有財務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它的核算範圍應該是包括漢能控股涉及的所有業務,包括光伏基地、電站,也包括水電等類資產。由於漢能控股並未對外披露過業務收入的明細,僅從該合並報表並不能得出該公司水電業務“年年掙幾十個億”的結論。
另外,讓記者頗感意外的是,歸屬清潔能源行業的漢能控股,最大的一塊資產卻是其他應收款。截至2015年6月底,公司其他應收款的金額約為148億元,不僅超過期末公司在建工程科目金額約119.77億元,甚至超過固定資產凈額約139.89億元。公司2015年6月末其他應收款科目金額較2014年末114.34億元有明顯增加,數據也與記者獲取的另一份蓋有“北京榮達會計師事務所報告專用章”的漢能控股2014年年報數據相呼應。2014年年末,漢能控股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的前五名債務人包括漢能光伏科技約26.92億元、海南漢能約17.66億元、山東禹城漢能薄膜約8.45億元、四川漢能8.28億元以及廣東漢能8.22億元,賬齡均為“1年以內”。
上述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其他應收款項目核算的主要是漢能控股與成員企業間的內部往來款項目,但金額居高不下而賬齡均為“1年以內”的具體原因並不清楚,這類資產的質量也有待考證。
即使相對優質的水電資產,也被漢能控股當成融資手段用於股權質押了。該專業人士認為,如果其他業務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盈虧平衡,這類水電資產股權質押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的持續性資金成本壓力。
“最好的資產在金安橋水電站,股權至少已經重複質押兩遍了。”前員工B透露。
前述2014年中期漢能控股內部借款明細表顯示,截至2014年6月末以金安橋水電站資產以質押或保證獲得的長期借款合計約140億元,主要來自國開行、建行和農行等金融機構在雲南省的各分支機構。若還款期限不變,除一筆8.5億元的貸款已於2014年底到期,最快將到期的是一筆8.98億元的私募債,余款在2024年至2031年到期。
而漢能控股重要的現金“奶牛”也面臨被出售的境地。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為應對資金困局,漢能正謀劃出售旗下光伏電站項目。不過,截至記者發稿,並未有確切消息獲得證實。
漢能股價暴跌並停牌被香港證監會調查後,身兼漢能控股主席的李河君曾兩次發表內部講話,“(對於發展計劃)基本上就是各種找錢,尋求國家支持繼續做。”漢能控股的前員工B表示,漢能控股試圖從多個渠道尋求政府的支持。在漢能停牌期間,漢能控股位於山東的一個項目曾從國開行旗下的專項基金獲得6.36億元資金,前員工B透露,其他基地也在同時申請貸款。
證監會調查有何進展?
除了破天荒地對外確認正對漢能進行調查,香港證監會一如既往地守口如瓶,近一年來,對於調查方向絕口不提。
“對於漢能的調查目前還沒有更多可以披露的。”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查詢時,證監會發言人表示,對於具體進展不便置評。
外界以及中小投資者只能從漢能公布的香港證監會發函內容了解到,關聯交易首先是重點關註的問題之一。漢能去年發布的公告顯示,香港證監會曾表示關註漢能的兩個問題,一是漢能在財政上對漢能控股集團及關聯公司的依賴,關註漢能的持續經營能力;二是漢能能否按規定向市場提供最新消息。
“香港證監會查的一個方向是有沒有操縱股價。”前述兩名了解情況的漢能前員工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不過,員工A進一步透露,據其了解,目前香港證監會並未拿到過硬的證據。
停牌前,漢能的股價曾生動演繹了牛股暴漲神話,股價從2014年5月的1港元多一路飆升至2015年3月5日的最高點9.07港元,整體漲幅接近5倍,其間,市值一度站上3000億港元,超過港交所(00388.HK)並一度逼近李嘉誠的長江實業(00001.HK)。漢能股價的獨特走勢,也曾引發《金融時報》的質疑,認為該股股價總在尾盤拉升,存在人為操縱的嫌疑。
“另一個調查方向是母公司的資產狀況。”前述另一名前員工B表示。
2015年,漢能被強制停牌後公司的一份公告也曾透露出類似的信息。公告透露,香港證監會曾要求漢能提供母公司漢能控股從2011年至2014年的經審核財務報表及綜合財務報表,以及李河君的重大未償還貸款的詳細情況。不過漢能回應稱,這些文件不在其控制範圍內,無法強制有關人員提供資料,並提出以重組方式來滿足證監會的要求。
中小股東怎麽辦
香港證監會的調查,往往需要歷時數年時間,而在此期間少有在短期內即能複牌的案例。在漢能之前被勒令停牌的中國高精密(00591.HK),自2012年8月22日停牌至今已近4年,擺在漢能小股東面前的問題是,漢能的命運會不同嗎?
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持股記錄顯示,截至2016年5月17日,通過滬港通買入,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代為持有的股份數量約6.59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1.57%。以停牌前最後股價3.91港元計算,即對應滬港通投資者仍持有價值25.7億港元的漢能股票。
“很多時候,對於小股東最現實也是最有利的結果是(停牌公司)找到新的投資者收購,救活公司再註入新的資產,讓公司能夠複牌,股價表現再逐漸恢複。”亞司特律師事務所 (Ashurst)合夥人許智豪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由於缺乏集團訴訟機制,香港小股東起訴公司或管理層的成本高昂。2009年,三名小股東因不滿中信泰富(現中國中信股份)前主席榮智健隱瞞公司投資外匯累計期權(Accumulator)虧損過百億港元,嘗試在訴訟成本較低的小額錢債審裁處起訴,但案件幾經開庭後,法官堅持案件過於複雜,需轉交至高等法院審理。小股東最終因無法承擔訴訟費決定放棄追討;2014年,11名中信泰富的小股東再次試圖索償,同樣因案件從小額錢債審裁處轉至高等法院,訴訟費用過高而放棄追討。
香港證監會出面代小股東索償的案例也是少之又少。2014年,香港證監會在原訟法庭對中信泰富及其五名前執行董事提起訴訟,尋求法庭頒發回複原狀令或賠償令,對4500名投資者做出賠償,但案件至今尚未有結論。最近一個成功為投資者追回損失的案例是洪良國際,因招股書造假,其股份於2010年3月被勒令停牌,直到2012年6月,高等法院才做出判決,要求洪良國際回購公眾股東手中的股份。
“洪良國際的情況不一樣,公司是剛上市即發現問題,對一般在二級市場上買入上市公司股票的小股東來說,要追賠償很困難。”許智豪直言,理論上小股東可以在上市公司停牌被調查期間就提起訴訟要求賠償,但小股東要證明公司或管理層存在過錯,難度非常高。
如果香港證監會最終認定問題嚴重而要求公司除牌,小股東該怎麽辦?
許智豪解釋,銀行與上市公司的貸款協議中,一般都有約定長期停牌或除牌將觸發違約條款,上市公司需要立刻償還貸款,因此債權人的權利一般不會因上市公司的狀態受到影響,對小股東而言,除非起訴公司或管理層並贏得官司,可以被視作債權人,否則一般小股東的賠償順序排在債權人之後,如果公司存在財務問題的話,最終獲得賠償的可能性很低。
相關閱讀
漢能:投資者期待“硬幣”的另一面
中青寶今日停牌 籌劃12億重大資產收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8/156396.shtml
中青寶今日停牌 籌劃12億重大資產收購
麻策
i黑馬訊 6月8日消息,中青寶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自6月8日開市起停牌。公告顯示,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涉及收購資產,相關資產所處行業為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預計交易金額不超過12億元。
中青寶是一家具有自主研發、運營能力、代理能力的專業化網絡遊戲公司。200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2月11日登陸深交所掛牌上市。
據中青寶2015年報顯示,2015年,其營業收入為3.43億元,同比下降29.9%;營業利潤為-0.91億元,同比下降393.7%;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僅為0.65億元。加之,子公司上海美峰、深圳蘇摩業績承諾未能完成,嚴重拖累了公司業績。
而根據中青寶此前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其一季度實現營收6239萬元,同比下降6.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6萬元,同比下降42.82%。
中青寶對業績下滑的解釋是:公司客戶端遊戲與手機遊戲處於新老交替,新遊戲帶來的收入規模效應未顯;基於市場環境總體考慮,公司新產品推出市場的時間延後,未在本報告期實現銷售收入;報告期較上年同期減少了流動資金借款的利息支出。截至2016年3月31日,報告期內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約為270萬元,對凈利潤也有一定的影響。
有分析指出,中青寶在北美、俄羅斯、臺灣等海外市場相繼取得一定成果。且研發實力在國內屬一線水平,未來其有望通過布局細分領域遊戲市場,開展產業鏈合作、平臺化布局,積極探索新技術在公司業務上的應用。
業內指出,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或是中青寶重振業務的舉措之一。
有媒體指出,隨著中青寶新老遊戲階梯轉換基本完成,2016年其遊戲收入或將有所回升。2016中青寶計劃儲備IP資源,推出精品移動遊戲;布局產業鏈上遊,拓展影視文化泛娛樂領域,實現影音雙輪驅動。通過泛娛樂橫向布局,其有望重回高速發展的軌道。
[本文作者麻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中青寶
收購
停牌
贊(...)
分享到:
雲南白藥:停牌系控股股東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雲南白藥晚間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藥控股”)的通知,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雲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在籌劃與白藥控股相關的重大事項,以推進白藥控股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
該事項與雲南白藥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且該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