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商店「貓鼠遊戲」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177

雖然兩年前就發佈了系列審核原則,但蘋果商店依然成為山寨應用的天堂和「刷客」們的樂土。一些開發者們通過各種方式琢磨和打探審核者們的風格或習慣,以求「上架」,而被模仿的人卻有苦難言無處可訴。

36歲的陳昊芝是北京觸控科技CEO(首席執行官), 他帶領一個20人左右的團隊,於2011年推出的名為「捕魚達人」的遊戲,在蘋果應用商店中迅速躥紅,僅前三個月就輕鬆進賬500萬元,成為當年從「蘋 果」身上獲利最多的國內創業者。然而,模仿「捕魚達人」的「捕魚天才」、「獵魚高手」等山寨遊戲迅速出現,一些應用的下載量甚至有趕超「捕魚達人」的勢 頭。

受山寨應用困擾的並非陳一人。此前,就有不少人舉報過蘋果應用商店中出現了許多名字類似、容易讓用戶產生誤解的產品, 2010年,當「憤怒的小鳥」(Angry Birds)和「水果忍者」(Fruit Ninja)兩款遊戲風靡大江南北時,山寨應用「Angry Ninja Birds」、「Veggie Samurai」也隨後推出,甚至有一款遊戲直接將二者合二為一,就取名為「切小鳥」(Cut the Birds),遊戲中的「小鳥」形象與「憤怒的小鳥」如出一轍,而遊戲規則只是把「水果忍者」中的水果換成了各色小鳥。

2012年2月初,奇虎360公司旗下多款手機應用程序遭蘋果應用商店下架引起熱議。雖然360給出的解釋是「部分應用『被刷票』,出現異常的用戶 好評和差評」,並在與蘋果公司溝通後重新上架,但業界認為這是蘋果治理應用商店裡亂象的一個標誌。而幾乎與此同時,據美國媒體報導,蘋果宣佈將啟動反剽竊 計劃(plagiarism),對蘋果應用商店中的一些山寨應用進行清理。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蘋果對清除山寨應用有大規模動作。」陳昊芝說。這一消息緣起美國開發者的一款應用,從logo到界面全面抄襲了另一款產品,被蘋果下架。而外界將此解讀為蘋果將對山寨應用「動刀」。

不過,許多人還是非常好奇,山寨遊戲是如何通過蘋果審查的?蘋果又如何能容忍他們在應用商店中存在?一直宣稱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蘋果公司遵循的規則到底是什麼?

打聽「判官」的信息

廣州鋒鋒計算機服務公司(簡稱鋒鋒科技)總經理謝紹強2011年曾提交一款名為「2012生存幾率計算」的應用,但在遞交給蘋果應用商店後,被打了回來,對方給出的理由是:「該應用涉及迷信等內容,應該註明是娛樂軟件,結果僅供參考等」。

修改後第二次遞交,依然未獲通過,這次被駁回的原因是:「內容偏低俗」。

這讓謝很失落,並有些憤憤不平。謝透露,一款應用遞交給蘋果之後,通常需要7到10天才有結果。得到反饋形式通常是郵件——內容是「通過」或者「不通過」。對於不通過的理由,蘋果通常會給出解釋,如涉黃、有暴力內容等,建議開發者修改。

有時效率似乎要高得多。他們曾開發一款名為「APP43應用中心」的軟件,第一次上線,審核期是一週左右,當他們更新版本,再次遞交審核時,第二天就通過了。這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審核時間長短對開發者而言非常關鍵。謝紹強介紹,一款應用的最終上線,需要經過很多環節。以「2012生存幾率計算」為例,當產品拓展部經理莫傑德 提出最初的想法並得到公司認可後,設計和技術人員即開始細化,列出其中的功能點,編寫程序,同時讓美工設計logo以及場景道具等,而後就是不停地修改, 做出測試版,在不同環境——3G網絡、2G網絡、WIFI、無網絡——中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繼續修改等。這一過程持續幾個月,要開無數個會。

「如果這個應用時效性不是很強,可以接著改,接著遞交,但如果時效性很強,比如要趕在情人節時出,若被否掉,等於都白幹了。」謝紹強說,正因為如此,在每個應用項目進入開發流程後,他們通常都要留出至少兩週時間,以應對蘋果充滿不確定性的審核。

要進入蘋果的地盤,就得接受人家制定的規則,否則大可不進入這個商店。畢竟,這是一場商業遊戲。

但許多開發者們顯然捨不得離開這個淘金的好平台。為了更好地應戰,謝紹強曾多次打聽,蘋果應用商店的審核者們身處何地,這些「判官」是中國人還是老外。他的一個同為開發者的朋友的妻子就在蘋果中國公司供職,兩人專門拜託她前去打聽,得到的結果依然是:不知道。

他們只能根據一些「蛛絲馬跡」——譬如回覆的郵件通常發自深夜,遇到聖誕節就停工等來做出簡單的判斷:審核者們可能在美國。而「他們」也並非機器而是「人」,因為開發者們時常被要求遞交一些免費的測試賬號和密碼,供對方試用。

每天審核七百多款應用

對開發者和用戶而言,蘋果的審核程序本應如過濾網一般,將那些可能侵犯用戶利益的應用排除在外,但讓人不解的是,蘋果商店裡為何依然有許多山寨應用。南方週末記者日前登陸蘋果應用商店,發現一些高仿應用依然存在。記者就此致電蘋果公司,但截至發稿前並未收到任何回覆。

2010年,蘋果曾專門發佈《應用程序商店評估指導》(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首次將其審核標準公佈於眾。在這份分為22個大類,共計114條的文件中,詳細列出了蘋果拒絕的應用程序,比如「含有色情素 材」,「出現人或動物被殺、致殘以及槍擊、刺傷、拷打等受傷情形的真實畫面」,「在未獲用戶允許或未向用戶提供如何使用及在何處使用數據的相關信息情況下 傳輸有關用戶數據」等。

在這份文件的前言中,蘋果直言不諱地宣稱:我們不再需要那些垃圾應用程序……如果您的應用程序看上去像是那種只花了幾天功夫簡單拼湊出來的產品,或 者只是想在我們的商店中抓住朋友的眼球,請提前做好遭拒的準備……如果您意欲批評宗教,那就去寫本書。如果您想要描述性愛過程,那就去寫本書或寫首歌曲, 或者可以創建一個醫療程序。

蘋果聲稱,「將拒絕任何包含越界內容或行為的應用程序」,而且特意表明,目前發佈的這份文件只是「動態文檔」,「新提交的應用程序會導致新的問題產 生,並可能隨時產生新的規則」。它同時提醒用戶,「如果您的應用程序被拒,我們設立了一個審查委員會供您上訴。如果您去媒體抨擊我們,肯定對您於事無 補」。

然而,在這份文件中,卻沒有就侵犯知識產權問題提出明確的規則。

陳昊芝一度想過維權,但卻不知道向誰投訴。

不過,在他看來,蘋果也有它的苦衷。一來,蘋果每天上線的應用太多了(據科技研究機構Flurry Analytics的數據,目前蘋果應用商店裡的軟件數量超過55萬款。這意味著每天都有七百多個應用誕生),如果拿每一個應用和前面的應用進行比對,蘋果的審核員們可能得活活累死。二來,所謂的山寨和原創,也並沒有絕對的區分標準——陳昊芝們推出了「捕魚達人」,後來者將「魚」換成了「狗」,雖然玩法一樣,但道具、場景、音樂稍做變換,就成了一個新的遊戲,蘋果根本無從抓起。

公平規則下的難題

蘋果對應用商店裡出現的刷排名現象有些始料不及。

根據蘋果應用商店的規則,用戶下載量越多的軟件,排名越靠前,從而越容易被顧客注意到。雖然蘋果從未向外透露過App Store中的應用排名的算法,但開發者們都已經發現,下載量、好評級數和回帖數量對排名順序起著關鍵作用,而這些因素都可以通過「刷排」來完成。

記者在百度中搜索「App Store刷排名報價」,立刻就有幾十家不同的網站出現在結果中,這些網站除了按照下載量收費外,還提供排行榜單日、包周、包月服務。一家名為 iTunesRank的網站其公佈的價格顯示,刷1萬下載量要價8000元,2萬下載量要價1.4萬元,3萬下載量要價2萬元。

根據這家網站自己總結的經驗,如果一款應用軟件想要迅速衝進蘋果商店排名前一百,只要當天的下載量超過3萬次就行。這也意味著,只要應用開發者肯花上2萬元找這家公司刷量,當天就可以讓應用排名進入前一百名。

鋒鋒科技產品拓展部經理莫傑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曾有這樣的「刷客」找過他,但被其拒絕。據他介紹,這些刷排名公司常規團隊可能只有十幾人,但手上卻有上萬個蘋果用戶名,通過僱用數量巨大的網絡水軍,每天換用不同賬號,反覆下載同一應用,一天就能實現幾千到上萬的下載量。

毫無疑問,山寨應用和人為操縱排名現象的存在,對那些循規蹈矩和產品走紅後被山寨模仿的開發者們來說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蘋果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早在三年前,蘋果就曾對欺騙公司應用審核系統的開發者進行過「嚴打」,在2009年時,就處理過一家開發商發佈的 一千餘款應用程序;就在360下架事件發生後,蘋果再次對外發佈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警告所有程序開發者不要違規操縱應用商店中的排名,否則不但該款應 用將被下架,開發者自己也將被蘋果封殺。

「相比安卓(Android)系統,蘋果應用系統裡還算是好的。」謝紹強說,安卓系統中,由於遵循的是全部開放原則,而作為第三方的應用商店多如牛 毛,所謂的審核更是形同虛設,一些色情、暴力和山寨應用比蘋果系統內多得多。更有甚者,一些偽裝成各種應用的扣費軟件也堂而皇之地出現。

在他看來,雖然蘋果應用商店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有審核總比沒有好」。而移動互聯網也必將經歷一個始亂終治的過程——恰如十多年前的互聯網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3

泰亞股份重組的貓鼠遊戲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409/t20140918_639051.htm

  自從博盈投資重組案打開繞道借殼上市審批的「潘多拉魔盒」後,A股市場上類似的重組案接踵而來,各種變形、升級版本層出不窮,最近公佈的泰亞股份重組案則將這股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這些精心設計的重組案例中,防止控制權轉移、化整為零等常規手法應有盡有,將操盤者規避借殼審批的意圖彰顯無遺,而隱藏在背後的股東減持、內幕交易等疑雲又揮之不去,短暫復牌後的停牌自查更是讓重組前景蒙上了厚重的陰影。

  無論結局如何,值得深思的是,面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資本現象,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當如何及時應變,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符勝斌/文

  (註:泰亞股份重組已終止。)

  在IPO渠道仍然不暢、借殼上市審核標準與IPO趨同的大背景下,為實現資產上市,眾多資本玩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博盈投資重組案,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博盈投資重組各方通過對重組方案的精心設計並成功獲得證監會的審批,打開了規避借殼上市審批的「潘多拉魔盒」(詳見本刊2014年3月號《IPO之外的資本激盪》)。

  最近,在資本市場一直默默無聞的泰亞股份(002517)也捲入這股浪潮之中,並在一夜之間成為A股市場關注的熱點。在這些關注目光中,有讚許,也有不屑,更多的則是迷惑和猜疑,而這一切都源於泰亞股份在停牌近半年後發布的一則「蛇吞象」式的重組公告。正是這份公告把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歡瑞世紀)帶到了資本舞台的聚光燈下,令A股市場規避借殼上市審批的戲法達到「高潮」。

  精心設計,環環相扣

  泰亞股份是一家主要從事運動鞋底製造的公司,2010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後,業績並不突出,更沒有令投資者心動的故事,股價從2010年底的26元以上一直下跌到2014年8月的9元/股左右(考慮復權也僅18元/股左右)。截至2013年底,泰亞股份總資產不過8.45億元,負債1.92億元,淨資產6.53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22.72%。在經營業績上,泰亞股份2013年度實現營收3.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8%,但利潤僅有800餘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49%。即使剔除泰亞股份在2012年獲得的5680餘萬元政府補貼,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下降之快仍是令人咋舌(表1)。

  截至目前,泰亞股份總股本僅有1.768億股,實際控制人持有泰亞股份數為5200萬股,僅佔29.41%,其市值也不過16億元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中小盤股。盤子小、市值適中、債務輕、無重大訴訟和仲裁事項、經營出現頹勢等,使得泰亞股份成為一個非常理想的「殼」,這必然會吸引眾多覬覦者,而歡瑞世紀則成為到目前為止的勝出者。

  歡瑞世紀是一家從事影視劇製作的公司,其實際控制人是陳援、鐘君豔夫婦,持股29.82%。歡瑞世紀旗下有楊冪、賈乃亮等眾多藝人,出品了《畫皮之真愛無悔》、《少年神探狄仁傑》以及正在湖南衛視熱播的玄幻劇《古劍奇譚》等電視劇,並擁有《盜墓筆記》、《誅仙》等熱門文學作品的電視劇(電影)改編權。截至2013年底,歡瑞世紀總資產9.1億元,負債4.03億元,淨資產5.07億元,2013年度實現銷售收入2.01億元,營業利潤0.48億元。根據泰亞股份發佈的重組預案,歡瑞世紀每股按25.35元計算,整體作價為27.38億元,較其賬面淨資產溢價5倍有餘,相當於泰亞股份市值的1.7倍。為將如此龐大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並規避借殼上市,此次重組的操盤手可謂花費頗多心思在其方案設計上,步步為營,環環相扣。

  第一步:在重組前分拆泰亞股份實際控制人股權。

  泰亞股份表面上是一家中外合資的上市公司,但實質上是一家家族企業。泰亞股份重組停牌前的控股股東是註冊在香港地區的泰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泰亞國際),持股53.17%,香港泰亞國際由林祥偉、王燕娥夫婦二人全資擁有。而林祥偉又與泰亞股份第二大股東泉州市泰亞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泉州泰亞投資)三位自然人股東關係密切。根據泰亞股份招股書披露的信息,林祥偉與泉州泰亞投資的三位股東林松柏、林祥加、林祥偉、林祥炎行序分別為伯、仲、叔、季兄弟關係(圖1)。林氏兄弟控制的兩家公司合計持有泰亞股份63.35%股份,為泰亞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泰亞股份中外合資企業的身份,為其正常的生產經營帶來諸多好處,但在重組歡瑞世紀時卻成為必須克服的第一道障礙。根據現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影視劇的製作屬於外商禁止類項目,歡瑞世紀的資產和業務要注入泰亞股份,就必須先把泰亞股份中外合資企業的身份解除。

  為此,泰亞股份開始了重組的第一個動作,將香港泰亞國際所持的股權向境內自然人進行轉移。根據泰亞股份公告,香港泰亞國際將所持全部9400萬股分成了五塊進行轉讓:轉讓3400萬股給林松柏的兒子林詩奕,轉讓2000萬股給自然人丁昆明,轉讓1600萬股給林清波,轉讓1400萬股給林健康,轉讓1000萬股給林建國。泰亞股份聲稱,這5名受讓人,除了林詩奕外,其他人與林氏兄弟是否構成一致行動人關係不得而知。

  從股權轉讓比例來看,香港泰亞國際股權切割得非常好。林詩奕受讓股份後,持有泰亞股份19.23%股權,與其父控制的泉州泰亞投資合計持有泰亞股份29.41%股份,沒有超過30%,這使得林氏家族在繼續保持泰亞股份實際控制人地位的同時,避免了向證監會提交豁免要約收購的申請,利於加快重組步伐。

  第二步:置出所有資產和債務,泰亞股份淨殼化。

  具體操作方式是,歡瑞世紀所有61名股東以其持有的歡瑞世紀股權為對價,以承擔泰亞股份全部債務的方式收購泰亞股份所有資產,將泰亞股份變成一個乾淨的殼。通俗一點講,就是歡瑞世紀的股東收購泰亞股份的淨資產。這部分淨資產的價值為7億元,較6.53億元賬面淨資產溢價約5000萬元。按照歡瑞世紀27.38億元股權評估值,完成業務剝離後,泰亞股份將只持有歡瑞世紀25.57%股權資產,其他所有的資產和債務則被轉移到歡瑞世紀眾多股東名下(圖2)。

  經過這樣一番折騰,泰亞股份得以變身成為內資企業並成為一個淨殼。這意味著可以順利將歡瑞世紀的資產和業務注入上市平台,重組的大門得以打開。

  第三步:泰亞股份收購歡瑞世紀剩餘74.43%股權。

  在完成第二步的重組後,歡瑞世紀的總股本還是保持1.08億不變,但由於泰亞股份資產剝離行為,陳氏家族持有的股份則下降到22.2%左右,對應約2398萬股(收購泰亞股份資產支付了部分歡瑞世紀股份)。按歡瑞世紀每股25.35元計算,陳氏家族持有歡瑞世紀的股權價值約為6億元。而此時林氏家族持有泰亞股份5200萬股,佔29.41%,按每股7.95元計算,對應市值不過4.13億元。顯然,如果直接採取發行股份購買將會改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觸發借殼上市。

  為解決這一「核心問題」,泰亞股份又採取了兩組行動。

  其一,以7.95元/股的價格向林松柏增發2767.3萬股新股,融資2.2億元用於收購鐘君豔所持867萬股歡瑞世紀股份。這樣,一方面使得林氏家族在泰亞股份的持股數增加到7967萬餘股,市值增加到6.33億元,另一方面,使得陳氏家族持有的歡瑞世紀股份數下降到1531萬股,市值相應下降2.2億元到3.89億元。兩大家族所持股份市值一增一減,為下一步行動奠定基礎。

  值得留意的是,這一步非公開發行完成後,林氏家族持有泰亞股份的股比將超過30%,將會觸發要約收購。但林氏家族已是泰亞股份實際控制人,只要泰亞股份無關聯股東在股東會上同意這樣操作,證監會也不會要求林氏家族提交豁免要約收購的申請,直接放行。

  此前香港泰亞國際轉讓所持泰亞股份股權時,設法確保林氏家族持股比例控制在30%以下,而如今非公開發行又設法確保其所持股權超過30%,兩個行為目的都在規避向證監會提交豁免要約收購申請,重組實施步驟考慮之周詳,由此可見非同一般。

  其二,以同樣的價格向歡瑞世紀61名股東增發2.29億新股,收購歡瑞世紀剩餘的所有股權(此時這部分股權價值僅剩餘18.18億元)。陳氏家族根據其持股情況,將獲得4878萬股泰亞股份增發新股(泰亞股份和歡瑞世紀的換股比例大致是3:1),佔11.26%,而林氏家族則持有7967萬股,佔有18.39%,仍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規避借殼上市的問題迎刃而解(圖3)。

  第四步:歡瑞世紀處置泰亞股份原有的資產和債務。

  歡瑞世紀原股東大多是從事影視劇製作的「高大上」公司或人物,無經驗去做運動鞋墊,自然要把其受讓的泰亞股份原資產和業務處置出去,而此時的接盤俠則是在第一步泰亞股份控股股東所持股權分割時,共計獲得3600萬股的丁昆明和林清波二人。二人向歡瑞世紀所有原股東按各自持有泰亞股份的比例合計轉讓了泰亞股份3000萬股股票,用於支付收購此等資產的對價。經過此番動作,陳氏家族持有泰亞股份的股份數上升到5770萬股,佔比13.33%,但仍低於林氏家族18.39%的持股比例,相差5.06%,整個重組工作到此也得以劃上休止符(圖4)。

  在泰亞股份重組中還隱藏著一個細節,隱隱地透露出此次重組歡瑞世紀付出的「殼費」。在歡瑞世紀收購泰亞股份淨資產時,對淨資產的估值為7億元,而處置時對淨資產的估值僅為2.39億元。短時間內資產價值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顯然不合常理,歡瑞世紀股東高買低賣的原因可能就在於支付了5億元左右的殼費。

  縱觀整個重組方案,將股權分割、資產置換、資產注入、非公開發行等諸多行為融為一體,在股權比例設置、資產估值上的「恰到好處」使其成功規避借殼上市審批。但仔細分析,在實際操作時泰亞股份的資產和債務剝離工作將成為關鍵問題之一。泰亞股份資產規模較大,種類多,債務構成也比較複雜,歡瑞世紀股東尤其是自然人股東如何承接這些資產和債務,如何進行資產和債務的分割,如何變更資產權屬登記以及如何繳納因資產二次轉移而涉及的稅費問題,都將考驗重組各方的智慧。

  耐人尋味的是,為規避提交豁免要約收購申請,林氏家族大費周章,在股權分割時「刻意」將持股比例控制在30%以下,然後在非公開發行時又掏出2.2億元真金白銀認購新股。此外,在泰亞股份資產處置時,第一步受讓香港泰亞國際所持泰亞股份的5個自然人中,只有2人參與收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泰亞股份在此次重組過程中股權調整背後是不是還隱藏著其他原因?

  「浪潮」之巔

  縱覽整個交易方案,給人的第一直覺是整個方案人為設計色彩太過濃厚,各種關鍵指標,如規避控制權轉移、大股東持股比例5%的界線等,都非常精準。從這個意義上講,到目前為止,泰亞股份重組案創造了A股市場規避借殼上市審批兼顧實現多重目的的典範案例。

  以規避借殼上市審批為例,從理論規則上看,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屬於借殼上市,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衡量:一是上市公司控制權是否發生變化;二是在控制權變化後,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總額佔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資產總額的比例是否達到100%以上;三是所購買的資產產權與上市公司新控制人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三個條件都符合,則毫無疑問屬於借殼上市。如果不想被認定為借殼上市,就只需要「創造」條件規避上述三條中的任何一條即可。在實務操作中,資產比例是否超過100%屬於硬性指標,沒有多少騰挪的空間,第一條和第三條則給眾多「玩家」提供了無限的挪騰空間。而此次泰亞股份重組規避被認定為借殼主要是圍繞第一條,即在上市公司控制權沒有發生變化上做足了文章,林氏家族以先減後增的方式確保了泰亞股份控制權沒有發生變化。

  或許恰恰是因為文章做得太足,實際效果反而並不令人信服。仔細分析,泰亞股份重組案几乎每一步的操作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疑問一:泰亞股份重組前股權分割目的究竟何在?

  表面上看,泰亞股份重組前控股股東香港泰亞國際將其所持股權轉讓,目的是為瞭解除泰亞股份中外合資企業身份。但實際目的是不是就這樣簡單呢,這需要首先回答清楚四個問題。

  一是為何要在停牌期間,而不是重組方案通過審批後進行股權分割。香港泰亞國際分割股權的時間是2014年3月22日,正處於泰亞股份停牌期間。如果僅僅是為了規避《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限制,完全可以在重組方案通過審批後與其他步驟一併實施,畢竟重組存在著失敗的可能。香港泰亞國際之所以這麼做應還有其他原因。

  二是為何要分割給多達5名自然人。股權分割前,香港泰亞國際持有9400萬股,為規避要約收購事項,只能轉讓給林詩奕3400萬股。此時還剩餘6000萬股,接下來剔除後續支付給歡瑞世紀股東的3000萬股,實際只剩3000萬股可用於分配。這3000萬股完全可以只轉讓給1人。如果考慮到重組失敗,不用向歡瑞世紀股東支付股份,為避免對林家控股地位造成影響,自然不能將6000萬股轉讓給1人,但轉讓給2人即可,至多3人。最終轉讓給5人,這裡不能用購買實力為理由來遮掩,因為轉讓期間泰亞股份已經停牌,公眾已知道要進行重組,而面對重組概念股,想必會有很多具備實力的投資者。

  三是同次股權轉讓價格為何不相同。根據公告,在香港泰亞國際股權轉讓中,林詩奕的受讓價格是4.2元/股,而其他4人是6.45元/股,為林詩奕的1.5倍左右,同次轉讓的股份價格相差如此之大,絕非可以用簡單的親屬關係來進行解釋。而且從披露的該等人士的住址信息來看,這幾人之間的關係或者淵源絕不普通(表2)。

  更進一步,第四個疑問是,為何不由林松柏控制的泉州泰亞投資直接出面接盤?無論是從審批程序,還是從林氏家族整體利益來看,由林詩奕接盤或者由泉州泰亞投資接盤,兩種選擇之間並沒有根本性的區別,而且由泉州泰亞投資接盤還有利於進一步簡化泰亞股份實際控制人的構成。

  種種疑問指向一個可能的答案:香港泰亞國際所持股權的分割是一場定向轉讓,其分割的主要目的在於享受減持稅收優惠,而股權分割給5人並且泉州泰亞投資不接盤,主要的目的很可能是便於重組後大股東的減持。

  香港泰亞國際持有的股份屬於限售股,並於2013年12月7日解禁。根據《關於企業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有關所得稅問題的公告》,企業轉讓限售股應就轉讓淨所得繳納稅收。在不能準確計算限售股投資成本時,則一律按該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比如1股限售股轉讓價位100元,按15%核定成本,應交稅的收入就是85元,稅率為20%,則應繳納17元的所得稅。顯然,現在低位轉讓較重組完成後的高位轉讓,香港泰亞國際要繳納的所得稅會節省很多。同時,因為自然人轉讓上市公司股份不需要繳納所得稅,由自然人接盤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只要選對人,就可以實現預期目的,還能享受重組成功後帶來的重組概念股效應。

  在便於後續減持方面,根據重組方案,重組完成後泰亞股份的股本將達到4.33億股,要低於5%的持股比例,持股數就必須低於2166萬股。在這5人中,除林詩奕外,其他4人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丁昆明也僅持有2000萬股,其次是林清波,持有1600萬股,並且這二人還將用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作為對價,收購泰亞股份淨資產,持股數又將進一步降低。此後,其若減持股份,依照規則將不需要披露,並且又不是實際控制人,這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以及股東騰挪的空間將明顯不同。如果股份過於集中,無疑將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泉州泰亞投資,稍有不同的是,泉州泰亞投資是泰亞股份的實際控制人。但按照相關監管規定,上市公司大股東預計未來6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出售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可能達到或者超過公司股份總數5%的,應當在首次出售二個交易日前刊登股份減持計劃公告。未公告的,任意連續6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出售上市公司股份,不得達到或者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5%。泉州泰亞投資僅持有1800萬股,在重組後將佔泰亞股份4.16%股比,完全可以一步減持完畢而不必公告。減持完成後,林氏家族還持有泰亞股份14.24%股比,仍高於陳氏家族的13.33%,但差距已縮小至不到1%,泰亞股份實際控制人仍保持不變,堪稱「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重組完成後丁昆明等4人最終持有的股份數為3000萬股,如果將丁昆明與林清波視為1人,林建國和林健康視作1人,那麼林氏父子:丁昆明:林建國持股數的比例大致是5:3:2,這一比例與泉州泰亞投資現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大體一致。這是不是又一個「巧合」呢?

  至於香港泰亞國際股份分割價格不同,可能的原因或許是減輕林松柏父子的資金壓力。作為此次接盤香港泰亞國際所持泰亞股份主力的林詩奕出生於1988年,今年不超過26歲,其受讓了3400萬股,按照4.2元/股的受讓價,受讓價款達1.43億元,其資金實力自是不同凡響。泰亞股份給出的解釋是,收購資金來源為其本人及家庭成員的自有及自籌資金,除此以外不存在受到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的直接或間接資助的情況。但考慮到其父林松柏還要出資2.2億元認購泰亞股份新增發的股份,也就是說林詩奕一家為此次重組付出的直接現金成本高達3.63億元。如果香港泰亞國際按6.45元/股的價格轉讓股份,無疑將進一步增加林松柏父子的資金壓力。

  疑問二:歡瑞世紀股權調整到底是真還是假?

  歡瑞世紀自2006年9月至今的股權調整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這一階段主要是陳氏夫婦將歡瑞世紀改製為股份公司籌劃上市,標誌事件是2011年6月,鐘君豔以1元/股的價格,出資2000萬元受讓浙江歡瑞持有的歡瑞世紀40%股權,將歡瑞世紀由一人公司變更為股份公司,為後續的股份制改造做好鋪墊。

  第二階段: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這一階段主要是增資擴股,引入新股東,促進上市。期間夾雜陳氏家族股份的高位減持,變現退出。比如鐘君豔的父親曾以1.2元/股的價格入股1500萬股,後續以18.5元/股、19.25元/股、20元/股的價格將其所持大部分股份轉讓他人,僅剩65萬股,獲利頗豐。而陳氏家族到2013年10月底合計持有5338萬股,佔比54.1%左右,其中浙江歡瑞3000萬股,鐘君豔2000萬股,陳援及其他家族成員338萬股。

  第三階段,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這一階段也是歡瑞世紀股權變動最頻繁的階段,主要特徵是陳援夫婦「高頻率」地高位減持,合計轉讓約2118萬股。完成後,陳氏家族持有歡瑞世紀的股本減少到3220.46萬股,佔比29.8%,其中浙江歡瑞1320.78萬股,鐘君豔1561.68萬股,陳援及其他家族成員338萬股。如果以25.35元/股的減持價格計算,陳援夫婦直接或間接獲利在5.16億元左右(未考慮需繳納的所得稅)。

  經過三階段的運作,歡瑞世紀股東數達到了61名,不僅數目多,構成情況也複雜,既有自然人股東,也有民營資本股東,更有國資背景的投資者。在前文已經提到,為保證泰亞股份控制權不發生變化,重組各方下足了功夫,陳氏家族在第三階段減持歡瑞世紀股份也是基於這一原因:假設重組方案其他條件不變,如果陳氏家族不減持2118萬股,重組完成後陳氏家族將佔泰亞股份26.85%股比,遠超林氏家族持有的18.39%。但反過來考慮,如果為保證重組後陳氏家族持股比例低於18.39%,只需要減持1158萬股,陳氏家族為何要多減持960萬股呢?在重組收益可期的情況下,為何要捨棄這部分利益呢?一個解釋是配合香港泰亞國際的減持,使其在減持後,林氏父子仍保留實際控制人地位。另一個解釋是,陳氏夫婦也許為自己預留了一條「後路」。

  陳氏夫婦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高頻率轉讓了所持歡瑞世紀將近一半的股權,從受讓的對象來看,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法人機構,大約轉讓了1400萬股左右,佔2/3;另一類是自然人,大約轉讓了700萬股左右,佔1/3(表3)。

  從陳氏夫婦股權轉讓的方向看,在法人機構中,除對東海證券、南京順拓投資公司的股權轉讓易於讓人理解之外,對包頭龍邦貿易公司的轉讓則比較令人意外。歡瑞世紀的法人股東大部分是投資機構、媒體企業或上市公司,業務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關聯性,而包頭這家火線入股的貿易公司則顯得有點另類。這家公司截至2013年底的資產僅為1.15億元,負債0.6億元,實現營收才3萬元,但利潤卻達到了68.9萬元。基於這樣的基本面,這家公司竟可以拿出1.5億元資金收購歡瑞世紀592萬股股份,持股比例最終位居第四,著實令人稱奇。進一步追溯其股東,北京一家名為康海天達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持有其99.44%股份,而北京這家公司的前身則是「明天系」麾下的北京世紀訊聯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至於自然人股東,則更是異彩紛呈,除了明星、大腕之外,還有諸多商界成功人士。這些人要麼是來自江浙一帶,與陳援夫婦為同鄉,要麼來自於與歡瑞世紀合作密切的湖南。其中又有幾個人的身份及持股動機耐人尋味。比如在2014年1月出資2000萬元收購歡瑞世紀100萬股的趙雁和在2014年6月出資1520萬元受讓60萬股的趙玉章(已退休)是父女關係。趙雁在湖南有線長沙網絡公司從事銷售工作,而該公司則屬湖南廣電傳媒旗下。又比如出資1400萬元收購55萬股的劉奇志,1999年至今在岳陽市岳城小學擔任教師等。所有自然人受讓的股份在700萬股左右,這與陳援夫婦多減持的960萬股相差就不是太遠了。之所以出現這樣有違常識的事情,是不是陳氏家族也有在重組後便於減持的考慮呢?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需要關注,那就是歡瑞世紀的股東結構。從大的方面來看,除陳氏家族外,歡瑞世紀還有旗下大批藝人和管理層持股,如果把這些人持有的股份算上,考慮到與陳氏夫婦之間的關聯關係,泰亞股份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化的結論是否還依然成立呢?

  疑問三:重組前後泰亞股份兩位原股東減持原因何在?

  泰亞股份重組案中還發生了兩件有意思的事情,初看之下,不可理解。仔細分析,則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前文的分析結論。

  在泰亞股份重組停牌前後,泰亞股份的兩大原始股東都進行了減持,一前一後,互相呼應:2013年12月30日,香港泰亞國際以7.45元/股的價格減持了800萬股,佔泰亞股份總股本的4.52%,低於5%。緊接著在2014年1月14日停牌,經過半年時間,到7月18日復牌,但在復牌前一天和復牌當天,泰亞股份另一個股東廣州天富分別以7.92元/股、6.45元/股的價格減持了100萬股和780萬股,佔比4.98%,同樣低於5%,而且經過減持,廣州天富僅持有泰亞股份2.15%股權。二者減持的股份都低於泰亞股份總股本的5%,廣州天富更是接近這一比例。顯然,兩家股東轉讓股份的行為是經過充分準備的。

  基於前文對香港泰亞國際股權分割動因的分析,這兩家股東一前一後進行轉讓的動因也許還是出於避稅的需要。相較而言,廣州天富更加激進,復牌當日780萬股轉讓價竟然只有6.45元/股,相當於7.95元/股增發價打了8折,急迫之情,溢於言表。

  除了避稅考慮之外,香港泰亞國際的減持行為顯得更加撲朔迷離。在停牌前大量轉讓股份,等於打壓了泰亞股份的市值,這對規避借殼上市審批有什麼好處?只會增加操作的成本。不過,在中國台灣,有些上市公司就是通過股份轉讓行為將股票過給主力莊家,然後讓莊家可以一手有股票,一手有資金,並通過持續融券打壓股價後開始逢低吸貨。台灣市場的手法,內地資本市場也是屢見不鮮。泰亞股份曾經對2013年年報進行過更正,主要變化在於調整了前10大股東名稱,2名新自然人成為新晉的前10大股東。而在泰亞股份前10大股東中,有一名名叫薛君秀的股東,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同樣的名字也曾出現在百圓褲業股東名冊中。香港泰亞國際停牌前賣股的真實原因,外人是不得而知的。

  相比兩家股東弔詭的減持行為,泰亞股份在重組預案中公告的自查期相關知情人股票交易情況則讓人啼笑皆非(表4)。

  更有意思的是,泰亞股份是7月18日才發佈的重組信息,但在公告前,相關股票論壇上早有明確消息透露出來,泰亞股份的重組目標是歡瑞世紀。正是由於種種蹊蹺,一時之間,內幕交易的質疑聲不絕於耳,泰亞股份也不得不在復牌交易後短短數日內又宣告停牌,進行股票交易自查,此次重組的前景頓時暗淡了下來。

  至此,依照分析邏輯,大體可以勾勒出此次重組的一個可能:由於經營業績不理想,股價走勢偏弱,加之實體經濟不景氣,林氏兄弟已無意在資本市場繼續苦熬等待,亟待將手上殼公司資源出手,歡瑞世紀的出現使得雙方一拍即合。出於規避借殼上市審批、重組後便於減持以及避稅的需要,林氏家族將股權進行了「精緻」的分割,並集中體現到林松柏父子手上。而出於幾乎相同的目的,陳氏家族也在重組前短短4個月內進行了高頻率的股權「轉讓」。在所有準備工作得以完成之後,好戲開始上演。由於牽扯到切身利益,其「計算」過程想必是非常艱難的。如果一切順利,將「完美」實現所設想的方案,一舉實現多重目的。但人算不如天算,泰亞股份在復牌幾天後再次停牌,並連續多次發佈公告聲稱開展股票交易自查,重組各方的如意算盤大有落空之勢。

  由泰亞股份重組上溯到博盈投資重組,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重組方案設計者與監管機構之間的貓鼠遊戲。借殼上市三條標準,重組方千方百計予以規避;業績承諾與盈利補償,相關利益體早已通過二級市場運作賺得盆滿缽滿。如果不是有關利益方太過計較得失,行為太過衝動導致泰亞股份股價異動為此次重組徒增變數外,重組方案本身並無太多瑕疵,一切疑問都可以找到「合理」的原因。

  無論結局如何,值得深思的是,面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資本現象,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當如何及時應變,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98

微信回應公眾號刷量:貓鼠鬥遊戲在持續,會加強技術手段

9月29日消息,昨晚微信系統升級,使得一些大V公眾號刷閱讀量的行為遭到曝光。一些平常閱讀量上十萬的大V公眾號,昨晚的閱讀量直線下降,跌幅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一些大V甚至因為流量不及平時,而刪除已發出的文章。對此,微信團隊回應稱,“貓鼠鬥”的遊戲一定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我們也會繼續加強技術手段,確保平臺的真實、公正和公平。

移動互聯網數據監測公司仟傳網絡的創始人蘇旋表示,此次“維護”的根源在於騰訊改了接口,本身接口key為采集個人微信信息和公號信息,刷量就通過post的方式進行模擬閱讀,而27號晚上騰訊的接口改為了“cookie”,規則變了,之前的“模擬閱讀”變得不穩定,甚至在半個小時會失效,於是導致了水軍平臺的維護升級適應過程。

以下為微信團隊回應全文:

今天上午,不斷有人向我們反映公眾號“刷量”的問題。在這里,我們對這個問題作出如下回應:

隨著平臺的壯大,刷閱讀量、刷點贊數已經成為一條較為成熟的黑色產業鏈,平臺與黑色產業鏈之間的技術對抗一直存在,並且在不斷升級。

但是,我們看到,這樣的技術對抗很難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貓鼠鬥”的遊戲一定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我們也會繼續加強技術手段,確保平臺的真實、公正和公平。

我們堅持認為:任何虛假的數據,對那些尊重遊戲規則的運營者都是極大的傷害,平臺也不歡迎任何虛假的繁榮。同時,我們相信,一個平臺的健康發展,除了遊戲規則的健全以及堅決執行以外,也包括所有生態上的運營者的共同自律,希望大家共同維護微信公眾平臺的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94

【非銀】為何信托會成為最貴金融牌照:你懂嗎?中國千年不變的商官貓鼠遊戲(下)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129&summary=

【非銀】為何信托會成為最貴金融牌照:你懂嗎?中國千年不變的商官貓鼠遊戲(下)

推薦閱讀:【非銀】為何信托會成為最貴金融牌照:你懂嗎?中國千年不變的商官貓鼠遊戲(上)


形何絢

2010年後信托業的發展主要依賴於早期非標需求高增和監管套利。但這種模式下,信托扮演了“資金掮客”角色,而忽略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托本質。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非標融資逐步萎縮,信托業轉型時節已至。

轉型大勢,浩浩湯湯。我們給出了三個可能的方向,即財富傳承、另類投資、新型融資(如ABS、PPP、REITs),這種情況下傳統信托公司將演化為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機構及創新型投行。三種機構需要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4.1.財富傳承:北方的啟示

海外信托(TRUST)屬於資產的委托管理業務,很少有單一的信托機構,根據統計,美國有逾400家商業銀行可以提供信托服務。國際上的私人銀行通常使用信托這種法律形式,從而幫助客戶實現財產傳承、風險隔離和稅收優化等財務目標。北方信托是其中少數脫穎而出的獨立信托機構。北方信托(NorthernTrustCorporation)於1889年在美國芝加哥成立,現今已發展成一家以私人銀行業務為主的全球綜合性金融機構。截止2015年底,旗下托管資產6.07萬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達8,753億美元,信托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63%。2015年北方信托榮膺最佳傳承計劃私人銀行/年度養老金托管人/年度共同基金管理者/世界最佳私人銀行/最佳美國銀行等多項稱號。

北方信托從成立伊始就致力於為當地的富裕階層提供服務,之後將自身目標客戶定位於富裕個人和機構客戶,為其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富裕個人客戶的標準是資產規模在100萬美元以上,機構客戶標準的資產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相對低風險偏好的客戶,高端客戶對短期虧損承受能力強,這為公司發展提供長久期資金。


《2016福布斯中高端富裕人群財富白皮書》預計:到2016年底,中國中高端富裕人群的約為17.3萬億元,占總額的12.0%;中國中高端富裕人群數量將達1,230萬人,其人均可投資資產將超過140萬元。《中國私人銀行2016》預測,2015至2020年,高凈值人群可投資金融資產年均增速約為15%,明顯高於同期預設的6.5%的GDP增速及整體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12%的增速。至2020年,高凈值人群可投資金融資產將占據中國整體個人財富的半壁江山;高凈值家庭的數量將自2015年的207萬戶增長到388萬戶,保持年均13%的增速。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高凈值客群市場之一。中國資產管理市場蔚為大觀


中國高端財富管理市場群雄逐鹿,目前沒有顯著能完全占有該市場的主體。目前我國初步形成私人銀行、信托、證券、基金、陽光私募等多元競爭主體的財富管理市場。根據BCG測算,當前作為行業中流砥柱的銀行系私人銀行,其管理金融資產占整體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比例僅有14%,私行客戶數占整體高凈值人群約為11%。故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有多種可能性,為信托的發展提供了溫床。2012年平安信托推出國內首單家族信托。從交易結構看,家族信托是以個人作為委托人,信托公司為受托人,以家庭財產風險管理與保護,實現財富規劃和產業傳承為目的的信托產品或服務,受益人一般為本家族成員。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框架不同,對委托人的保護條款、信托期限、資產管理方式等有著不同的規定。因此通過選擇設立地點,實現跨地域套利對信托較尤其關鍵。


除了大類資產的保值增值外,家族信托還有較強的避稅作用,具體操作結構列式如下:

·利用信托的資產轉移和風險隔離功能。通過家族信托,委托人將財產所有權轉移給受托人,在法律上,納入信托的財產已不歸屬委托人所有,因此不屬遺產範疇,所以不用繳納遺產稅。

·利用公益信托的稅收優惠功能。委托人將財產轉移給公益信托,主張向信托做出的支付為可抵扣的公益捐助;但實際上,向公益信托做出的支付是為了所有人或所有人家庭的利益。

·利用各國稅法稅率的差異。在稅負較輕的國家和地區設立離岸信托,實現資產從高稅率國向低稅率國的轉移。離岸信托又稱境外信托或國外信托,一般是指日常管理在境外進行,且全部或大部分受托人不在本國居住或不在本國習慣性居住的本國居民委托人設立的信托。在實踐中,跨國納稅人一般選擇在巴哈馬、百慕大等地創立離岸信托。高稅率國家的委托人將信托財產轉移給在避稅地設立的離岸信托,可避免由這些財產所產生的高額稅收。信托資產可以是動產或不動產,也可以是債權等財產性權利。

·利用關聯關系設臵自益信托。委托人設臵自益信托,把擁有所有權的關聯公司委托給避稅地的信托機構進行管理,信托機構就成了關聯公司名義上的所有人,隱蔽了該關聯公司的真實所有權,這樣委托人就可以減輕稅法對關聯交易的約束,從而降低稅負。

·利用結構化設計避稅。即根據無投票權的股權估值被折價的特點,放大杠桿,充分利用財產轉移的抵減額度,節省稅負。將財產直接轉移至信托,在享受一定數額的稅收豁免後的超額部分需要繳納轉移稅。對此,富裕家庭可以先設立一個存在兩類股權(有投票權和無投票權)的非公開上市的有限合夥企業,其中無投票權的股權因缺乏流動性和控制權而在估值時會被折價處理。因此當轉移該有限合夥企業財產時,實際轉移的免稅資產價值將大於稅法規定的數額(因為部分股權折價),從而實現合理節稅。

4.2.另類投資:耶魯的呼喚

相對於銀行和保險,信托投資受限較少,這有利於信托公司增加高收益但低流動的資產,如股權、實物資產等,從而獲得長期平均看有更高收益的資產。善於做大類資產配臵的“耶魯模式”可成為範例。

耶魯捐贈基金(YaleEndowment)被稱為是全球運作最成功的學校捐贈基金,其市值在30年里增長了12倍之多,從1985年近20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約255.7億美元,年收益率11.5%,僅次於MIT的13.2%位列全美第二;過去20年,年均凈收益率為13.9%;過去10年間年均凈收益率為11.0%,高於全美捐贈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續寫“耶魯模式”神話。

“耶魯模式”偏好高收益但低流動資產。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配臵資產中非流動性資產類別包括私募股權、房地產和自然資源(油氣林礦)三類的配臵比例一直呈現上升的態勢,而股票和固定收益類投資比重則逐步下降,這反映了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偏好投資非流動性資產等另類資產的投資策略。相對於流動性高的資產來說,非流動性資產存在價值折扣,這就增加了非流動性資產投資市場的投資機會;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作為永久性的基金,其對非流動性的承受能力要高於大部分投資者,因此可以享受資產長期持有的溢價。耶魯捐贈基金中收益率最高的資產是PE/VC,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PE/VC資產的年化收益率高達36.1%。


4.2.1.無股不富:PE信托

根據BCG和興業私人銀行2015年對高凈值客戶的調研,由於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滑,高凈值個人積極尋求其它收益較高的投資機會,例如貴金屬、PE/VC、大宗商品等另類投資。國內大類資產配臵也需要“耶魯模式”的實踐,投資於私募股權資產的信托是可能的實踐方向,目前成熟實踐有收益權分成和有限合夥兩類模式。此外平安信托還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平安創新資本投資超過80家企業。在投資端,平安信托將綜合金融業務引入到PE項目,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在資金端,平安信托通過票據融資、保理融資等金融產品為PE投資企業提供資金服務。


收益權分層模式:信托公司將信托計劃的受益權分為優先級和劣後級,其中劣後級受益權由信托公司選定的投資顧問認購,且不少於全部信托計劃的10%,優先級收益權則面向認購金額100萬元以上的合格投資者。信托公司和投資顧問分別收取每年固定的管理費和信托計劃到期後的業績報酬,優先級受益權的投資者每年獲得固定比例的信托收益和信托計劃到期後的超額收益。

這一模式優點在於,投資顧問認購劣後受益權的設計實現了與優先級委托人的風險共擔;缺點在於信托計劃通過IPO方式退出存在障礙,這是因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不能存在信托公司。

有限合夥企業模式:信托公司向投資者發行集合信托計劃,並以自己的名義與投資顧問共同設立有限合夥企業,其中信托公司以信托資金出資任有限合夥人,投資顧問以自有資金任普通合夥人並管理企業。有限合夥企業以信托公司和投資顧問的資金向目標企業投資。

這一模式優點在於通過有限合夥企業繞過信托計劃代持股份在IPO中的政策限制;缺點在於投資顧問實際承擔了信托資產的投資和管理,並以自己的名義簽署相關文件,一旦投資顧問涉及法律糾紛,就會影響到代持的信托資產。


4.2.2.千帆歸海:FOF/TOT

FOF(fundoffund,基金的基金,或組合基金)以絕大部分資產投資於其他的基金,成為近年來時髦的財富管理模式。FOF起源於美國,全球首只FOF由Vanguard公司於1985年推出。歷經30余年的發展,美國FOF的資產總規模已經逼近2萬億美元,占共同基金資產規模的10%左右,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投資力量。

國內FOF產品主要是由券商、銀行和信托發起的理財產品。2004年6月實施的《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基金財產不得用於買賣其他基金份額,這限制了基金自主發FOF,但該監管規定已經在2016年9月放開。2012年出臺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中對限定性集合理財規定“主要用於投資國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債券、其他信用度高且流動性強的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明確其可以投資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對於股票等權益類證券以及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也可以投資,但是“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凈值的20%”。目前國內市場,近三成FOF產品是由私募基金自主發行的,另外近一半分布在券商資管,約15%則是信托發行。

TOT(TrustofTrust,信托的信托),這是由信托公司設立信托計劃募集資金,組合投資於多個存續的證券投資信托計劃。TOT優勢在於,管理人可以選擇陽光私募信托計劃的優勢與陽光私募基金經理擇時擇股的專業優勢相結合,通過專業化分工,達到分散風險和追求絕對收益目的。TOT是一種能有效分享中國資本市場成長的新型信托產品。


目前國內FOF占基金比例相比國外仍處較低水平。以私募FOF為例,截至2015年末,我國證券類私募基金FOF數量占私募基金的比例不到2%,而美國FOHF(只包括對沖基金的FOF)占對沖基金的比例為早已超過20%。而我國證券類私募基金FOF的管理規模約為400億人民幣,占比例不到0.3%,發展空間較大。

目前信托公司參與FOF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通道服務,與以往在陽光私募中的角色並無差異;二是主動管理,信托公司完全自主做出投資決策,投資相關私募基金產品。如興業信托2015年發行了“全意通寶(進取)—興業信托興福1期FOF集合資金”。該產品初期通過等比例分期化投資於以上三家投資顧問和管理的信托計劃,從而分期風險和平滑凈值,同時興業信托作為受托人進行日常跟蹤凈值、風格漂移及風險控制,目前該信托公司發行FOF產品存量規模約40億元。平安信托在其資本市場產品線中也包括了TOT(針對私募產品)、TOF(針對公募基金)等系列產品。


4.3.融資工具:投行的回歸

4.3.1.非標轉標:ABS

隨著“貓鼠遊戲”的進行,非標資產的監管套利愈發困難,但非標轉標需求提升。資產證券化是傳統非標準化債權向標準化債權轉變的主要合規手段,這有利於優化發行方負債結構,盤活存量資產。中國資產證券化運作模式和流程與美國大致相同,均采取表外業務模式;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受托機構的組織結構上,美國同時采取SPC(特殊目的公司)和SPT(特殊目的信托)兩種形式,中國受現行《公司法》和會計稅收制度限制,暫時只能采取SPT形式,這無形中強化了信托作用。

目前國內資產證券化參與主體多元。這包括人行、銀監會監管的銀行間信貸資產證券化(CLO),證監會監管的以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為載體的非金融企業資產證券化(交易所ABS、私募企業ABS),銀行間交易商協議監管的資產支持票據(ABN)、項目收益票據(PRN)和保監會監管的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等。信托公司主要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SPV,也會參與部分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雙SPV結構。



從交易結構看,信托財產獨立性與資產證券化中破產隔離和風險隔離的制度設計是十分契合。資產證券化的破產隔離是通過設立SPV,並將資產從原始權益人轉移到SPV實現的,通過信托設立的SPV稱之為信托型SPV,又稱為特殊目的信托(SPT)。證券化的信托財產權利與原始權益人的交易基礎關系相分離,從而使證券化資產的所有權與處分權不再屬於原始權益人,不再遭受原始權益人及其債權人的追索,切斷原始權益人對SPV的實際控制。

非標資產轉標帶動了ABS業務空間。根據央行數據,2016年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1.49萬億元,同比增長14.3%;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23.94萬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季末高1.8個百分點。歐美成熟市場國家的經驗表明,住房抵押貸款市場規模的擴張將造成商業銀行的資金困境,而現實需求將迅速催生MBS的發展。中央結算公司數據表明,2015年全國共發行1386只資ABS產品,總金額6032.4億元,同比增84%,市場存量為7703.95億元,同比增129%,相對美國市場仍有較大成長空間。


4.3.2.政信轉向:PPP

國務院43號文明確界定了政府與企業舉債的主體債務責任,政信合作業務受到了沖擊。截至2016年6月底,政信合作業務余額在信托資產規模中的占比僅為8%左右。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被限定在PPP和發行債券範圍之內。PPP作為一種信用良好、收益穩定的類固收資產品種,我們認為信托有參與PPP業務的條件,這可成替代傳統政信業務的備選模式。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門-私人企業-合作),是指公共部門通過與私人部門建立夥伴關系,共同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涉及領域包括城市軌道交通、汙水處理、垃圾處臵及資源化利用、供水及管網改造等。PPP模式的典型結構是公共部門與中標單位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簽訂特許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負責融資、建設及經營。這種融資形式的實質是政府通過給予私營公司長期的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來換取基礎設施建設,以解決政府的財政困境。


PPP與政信信托模式迥異。傳統業務模式通常是信托公司與地方融資平臺合作,以信托貸款或假股真債的形式為基建項目提供資金,地方政府出具擔保承諾函,以政府信用要為合作背書。與傳統的政信合作業務相比,PPP模式具有項目前期流程較多、項目規模較大、周期較長,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等特點。政府在分享一部分項目收益的同時,分攤了項目的風險,這不僅有利於緩解政府債務負擔,也有助於大型基建項目融資的順利進行。

信托公司參與PPP項目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一是直接參股模式,信托公司與專業公共設施運營建設機構合作,信托公司以參股的方式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專業運營機構在約定時間內回購信托公司所持項目公司股權;二是信托公司參與設立PPP產業基金;三是信托公司設計發行開放式產品,吸引社會閑散資金認購,直接向項目公司提供融資服務,項目公司以土地使用權等提供抵押擔保。目前實踐案例中,中信信托發起設立“中信·唐山世園會”PPP項目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屬於直接參股模式,中建投信托和中國十九冶集團共同推動的“昆明滇池西岸生態濕地PPP項目”屬於產業基金模式。


4.3.3.白銀時代:REITs

REITs(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s,即房地產投資信托),指信托公司通過向大眾公開發行股票或受益憑證來募資,以不動產為其經營企業標的,以標的的租金收入和增值收益為主要收入來源,且將大部分收益以分紅形式分配給投資者的金融工具。這里所稱的不動產,包括房地產及其經營權、物業管理權、租賃權、收益權和擔保抵押權等相關權利。地產白銀時代,REITs有條件成為地產企業的重要融資工具。


作為標準可流通的金融產品,REITs是全球資管機構重要的大類資產配臵方向。REITs將投資大眾的資金,由專業投資機構投資在商務辦公大樓、購物中心、飯店、公共建設等商用建築物,投資人不是直接拿錢投資不動產,而是取得受益憑證,報酬以配息方式進行。REITs可以掛牌公開交易,因此投資人還可以在公開市場買賣,賺取資本利得。全球最大的REITS—黑石(BlackStone)房地產基金規模近千億元美金。

長期以來房地產行業是信托資產投資的重要領域,占比為10%~20%。

與國外的REITs相比,兩者在運作模式、流動性、收入分配等方面均有顯著不同。REITs在交易結構安排上會采取“優先級-次級結構化”設計,要求項目公司原股東對項目公司的股權或債權認購次級受益權,開發商在收益分配上劣後於優先級投資人。這種設計增加了投資者資金的安全邊際和開發商的違約成本。在稅收政策方面仍有障礙,存在重複征稅問題。這直接導致收益率遠低於一般信托產品。在免除了企業所得稅的情況下,美國的REITs收入回報率平均達到8.4%,而國內目前並沒有稅收優惠政策,在物業資產轉讓和投資者購買REITs產品兩個過程中,投資者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多項稅,這使得目前REITs產品稅後凈回報率不如人意,這限制了目前階段REITs在國內的發展。


目前我國類REITs的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主要由開發商成立、專業PE機構設立(如鼎暉)等模式,因稅收等問題不明朗,信托只在相關業務上試水一兩單。由中泰證券擔任主承銷商的“中航紅星愛琴海商業物業信托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於2016年6月正式成立。該產品原始權益人為中航信托,產品通過“專項計劃+合夥企業”的方式,實現對商業物業項目公司的間接持有和最終控制,這是我國首家以信托公司作為原始權益人的類REITs產品。該信托項目融資總額為14億元。


牛股何覓

5.1.轉型三路


林中三徑分,可惜難兼行。信托久佇立,極目望一徑。

蜿蜒複曲折,隱於叢林中。我選另一途,合理亦公正。

草密人跡罕,正待人通行。我疑從今後,能否轉回程。

——改編自美國詩歌《未選之路》

根據上文分析,我們討論了信托行業的三個轉型方向:即面向高凈值客戶的財富管理(包括避稅服務)、基於多類別資產的資產管理機構(特別是高收益、低流動性資產)、基於特定資產的投行服務(特別是非標轉標資產)。業務轉型下,傳統信托機構也非鐵板一塊,預計未來信托將轉型為私行型、資管型、投行型三類機構,下圖做了具體說明。


轉型帶來超額收益,並實現信托收入結構重塑。我們假設信托業若實現轉型:(1)信托業高凈值客戶財富管理存量資產5萬億元,管理費率0.5%;每年銷售規模1萬億元,銷售費率1%;(2)另外資管存量管理規模2萬億元,對應費率2%,(3)相關結構融資(包括ABS等)每年1萬億元,對應承銷費率1%;(4)傳統融資類業務中近5萬億元(估計)萎縮,對應費率0.2%。我們預計有望新增收入(包括管理費/傭金,但不考慮投資收益分成)850億元,傳統業務萎縮收入約100億元,行業收入凈增加750億元,即帶來新增收入占2015年總收入的63%。


轉型也對信托機構有新要求,除之前信托擅長的產品設計,後續要求集中體現在資產尋找、投資定價和產品銷售三方面。在金融機構中,相對於銀行甚至保險,信托業務天然無負債端優勢,但信托業務關系帶來的產品設計和資金多元運用是信托的天然稟賦,故我們預計:(1)信托公司勝在產品通道設計,弱於負債端,未來將加強的是資產端定價能力;(2)若能具備資產端定價能力,未來信托公司也會參加更多項目夾層端投資(目前次極尚未給信托放開投資),這樣有助於信托獲得管理費收入和投資收益分成等多種收入,同時這對資本規模有更高要求,信托業務模式也將逐步變重,未來資金補充將是常態。詳細邏輯參加我們尋找中國非銀金融的Alpha系列報告第一篇《原力待醒》。


5.2.信托點將

截止2016年10月,A股里純粹的上市信托公司共計四家,同時有若幹家參股信托機構(如中國平安、中航資本、ST金瑞、華菱鋼鐵、ST舜船等)。我們本處主要梳理較純正的信托機構,關於其他參股信托的上市公司(類金融控股公司)討論,可參考我們尋找非銀金融的Alpha系列之三《金控燎原》。以下是四家相對純正的信托公司近期推薦邏輯:愛建集團(600643,全資愛建信托)均瑤集團管理層入主,轉型布局提速。未來均瑤集團將負責公司後續運營管理。均瑤集團作為出色的民營企業,旗下擁有吉祥航空(603885)、大東方(600327)等上市公司,後續有望為公司引入優秀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推動公司金融業快速發展。

搭建金控雛形,提升資管理能力。增資創投子公司有利於形成覆蓋信托、證券、融資租賃、財富管理、私募股權投資等領域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信托規模激增,後續業績確定性強。截至2016年6月底,信托業務規模達到1359.79億元,同比增長97.50%。

經緯紡機(000666,持有近37.5%中融信托股權)

金融板塊轉型進取。中融信托2016上半年收入17.0億元,凈利潤10.6億元,同比降14.1%/12.3%。信托板塊正由單純資金通道服務轉向“私募投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三大板塊,股權投資和政府基金將是發展方向。信托新增業務集中股權,收費模式將在項目後期實現,但前期費用已產生,故確認政策影響當期收入,但不改成長方向。

資本運作蓄勢待整。除信托外,公司通過參與設立青楊基金開展產業並購基金,,上半年恒天財富實現凈利潤2.0億元,在國內已有較大影響力。公司港股私有化後,近期發行10億元公司債,後續存在資本運作可能性。

安信信托(600816)

信托主業增長迅猛,勝於盈利模式創新。2016年1季度信托手續費達到9.05億,同比增131%,預計資產規模約2400億元,信托類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公司積極拓展類股權等創新型信托模式,在信托行業整體景氣平穩過程中仍能獲得業績翻倍增長。固有投資業績靚麗,費用控制得當。公司固有投資業務以類貸款業務為主,股票敞口低:受資本市場影響低於行業平均。

積極補充資本,拓展“新產業+金融”新業務。預計定增資金到位後,一方面可補充凈資本,促進信托資管規模擴張,另一方面有利於發展“健康/養老/物流/新能源”與信托業務結合等新型金融服務,同時將加大對保險、銀行等產業的財務投資。

陜國投(000563)

貸款業務穩健,信托收入穩增,走出陜西,全國布局。(1)2016年上半年貸款利息收入1.1億元,同比持平,信托手續費收入2.6億元,同比增24%。傳統經營的西北和華北地區信托收入有近15%-30%下滑,但華東/華南等地區均逆勢翻倍。(2)監管部門有意規範針對銀行理財的通道業務,替代牌照受限將提升信托牌照價值。公司資本補充到位後,憑借傳統有優勢證券通道類業務,規模有望保持近穩步增長。

不良資產概念,地方金控預期。(1)供給側改革推進周期行業整合,區域不良資產顯露,不良處臵有望實現業績與估值雙擊。公司擬投資3億元參與陜西省AMC(持股5.4%)。且信托主業與不良處臵存在較強協同效應,牌照放開下,較多資產可全國尋覓。(2)公司新增持長安銀行股權至1.21%,現持永安保險2.29%股權,目前賬面仍有11億元現金,除固有業務投資外,後續有條件在多元金融牌照領域外延。(3)國企改革下,地方政府將尤其關註本地資本運營及金融控股平臺搭建,作為稀缺的區域金融上市機構,公司將顯著受益。

信托業務競爭力比較

我們比較了這四家信托公司的投資風格,同時增加了業內行業標桿平安信托。(1)基於2015年財報,從業務規模看,中融信托>平安信托>安信信托>陜國投>愛建信托,但從業務報酬率看,安信、愛建、平安信托可以維持在近1%的較高水平,中融信托報酬率近0.67%緊隨其後,陜國投報酬率約0.4%,處於較低水平;(2)信托投向結構可以解釋相關信托報酬率差異:基礎產業投向方面,愛建(40%)和陜國投(30%)參與較多,房地產領域,愛建(18%)和平安(16%)參與較多,證券市場領域,陜國投(39%)參與較多,而安信信托基本不參與證券市場通道業務,工商企業領域,安信(56%)和平安(35%)參與較多,金融機構領域,中融(29%)和平安(27%)參與較多。


整體而言,愛建信托規模偏小,項目參與實業和地產較多;中融信托規模較大,受益於中植系的資本運作,偏愛金融機構項目(主要是租賃保理公司);陜國投參與了較多證券市場通道業務,故報酬率偏低;安信信托參與工商企業等實業較多,股東背景提供了優質項目來源,報酬率較高;平安信托業務分布相對均衡,金融地產均有投放,報酬率處偏高水平。我們的統計沒有考慮資本補充後業務規模膨脹和結構調整(如安信信托近幾年通過不斷再融資提升信托業務規模),屬於靜態分析。


隱含Price/Aum

相對於銀政保等依靠利差的金融機構,信托公司業務模式上與資產管理機構最為相似,故用Price/Aum的方式計算目前市值潛在低估程度。

Price/Aum是常用對資產管理機構的估值指標,可理解為資產管理費率、資管業務凈利潤率、PE(估值水平)三個指標連乘的簡化版,即1%管理費率,60%凈利潤率,25PE,對應Price/Aum約15%,美國指數類資管機構該指標約6%-8%,而精品型的資管機構該指標可以到15%。具體分析參見參加我們尋找中國非銀金融的Alpha第二篇《資管的四個未來》。

我們核心方法如下:根據市值並剔除其他業務版塊的價值,倒算出信托板塊估值,進而計算隱含的Price/Aum水平。根據該指標和近期基本面變化,我們進一步判斷潛在投資機會。據下表分析,目前經緯紡機隱含的中融信托Price/Aum和愛建集團隱含的愛建信托Price/Aum均小於10%,而兩信托機構業務報酬率均高於0.6%,高於行業平均,基本面低估明顯;且兩家公司均有國企改革(恒天集團)或民營混改(均瑤集團)的主題機會,未來轉型有較大確定性。同時我們分析了兩家公司歷史估值水平,目前兩家公司PE、PB水平均處於2013年至今歷史偏低位臵。

故根據隱含價值、主題機會和歷史估值水平三方面考量,我們建議增持經緯紡機(000666)和愛建集團(600643)。


核心風險

項目兌付風險是信托行業目前核心風險,這與信托產品設計的理念和宏觀經濟息息相關。下表我們統計了近年來發生的信托違約項目。


信托行業興敗均在“剛性兌付”。盡管法理上信托公司的責任僅僅在於發行和承銷信托計劃,而不需承擔任何信用風險,但一旦信托貸款的違約率大幅上升,投資人將蒙受廣泛的投資損失,整個信托行業的信譽將面臨重大危機,剛性兌付在信托業被默認。目前,許多信托公司的內部管理體制尚不夠健全和專業,同時也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認定信托公司是否盡到了對借款人的盡職調查和對投資人的風險披露的職責。故投資者認為信托公司承擔著對投資人本金的“隱性擔保”,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大多以為信托公司有著“剛性兌付”的責任,以保證投資人資金的安全。由於信托公司的股東大多是大型國企、金融公司和地方政府,這樣的理解被更加放大和加強。特別是某些信托融資類項目多集中於融資成本較高的行業和客群,與傳統的融資工具(銀行貸款、公司債券等)相比,信托貸款蘊含的信用風險更高,經濟下行態勢下,這種義務和收益的不匹配會放大信托行業風險。

附錄:信托之魅

本質:產權安排

信托作為一種財產管理制度,發端於羅馬法,開始於英國,實踐於美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第2條:“本法所稱信托,是指委托人基於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法律界人士多次建言,《信托法》應作為資產管理行業的上位法(中國法律體系中上位法高於下位法,後者不得與前者相抵觸)。

信托已成為普遍適用的為他人管理財產的制度。在類型上,不再是僅限於英國長期以來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一般民事信托和公益信托,而是向商業信托的方向發展;在結構上,信托推陳出新,出現了適用於各種創新的交易結構。

信托關系是由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構成,圍繞著信托財產的轉移、信托財產的管理和信托利益的分配而形成。一旦委托人依法將信托財產委托給受托人且受托人承諾接受信托,信托便宣告成立。信托有效設立後,受托人將以自己的名義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但信托財產本身及其所生的任何利益並不歸於受托人,而是由受益人享有或者用於委托人指定的特定目的。


現代信托制度是對傳統的財產權制度的一次革新,具有以下特征:

實現風險隔離。信托可以將客戶(委托人)的資產完全與各方參與人,包括委托人本身和受益人隔離。信托財產的所有權由受托人享有,但信托財產的利益由受益人享有。受托人擁有信托財產的所有權並加以管理、處分;信托財產雖由受托人享有法律上的所有權,但不屬於受托人的固有財產,信托財產獨立於受托人的固有財產。受益人的對象和受益人享受信托利益的範圍則由委托人通過信托目的和信托文件加以確定。



大類資產配臵。信托資金的運用範圍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實業領域,投資方式涵蓋債權、股權,二者之間的“夾層”,以及各類資產的收益權,信托產品設計的靈活多樣。基於目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信托公司是我國所有金融機構中,最具創新潛力的金融機構之一,真正比肩國外的大投行。

通非標資產。由於信托產品是私募產品,還沒有統一二級市場,因而具有非標準化的特性。信托資產的管理和運用均以受托人的名義進行,除特殊情況外,委托人沒有權利和義務對外界披露信托資產的運營情況。

善事務管理。信托財產所有權和受益權分離,因而委托人可以根據其意願簽訂信托合同,約定受益人及受益條件和形式。這一特性使得其特別適用於事務管理,尤其是在家族財富傳承、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

比較:信托/權益/債務

信托融資作為金融市場上一種獨特的融資方式,主要在三個方面區別於傳統權益和債務融資:(1)信托的資產隔離程度遠高於後兩者,即使在投資者死亡、解散、撤銷或破產時,也可以不被處臵或強制執行;(2)主客體不同,信托的投資主/客體為合格投資者/投資者和融資企業共同資產,後兩者為公眾投資者/投資者資產;(3)金融機構的獲利形式不同。


模式:信托(類資管)/固有(類自營)

信托公司主業包括信托業務和固有業務,前者收取手續費,後者主要賺取投資收益或放貸利息。

信托業務是指信托公司以營業和收取報酬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諾信托和處理信托事務的經營行為,是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信托業務根據委托人數不同,分為單一資金信托和集合資金信托兩種。

單一資金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單個委托人的資金委托,依據委托人確定的管理方式(指定用途),或由信托公司代為確定的管理方式(非指定用途),單獨管理和運用貨幣資金的信托。銀信合作(商業銀行將理財資金交付給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並按照信托文件的約定進行管理、運用和處分信托資金)是單一類信托的重要形式之一。集合資金信托,是由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願,為受益人的利益,將兩個以上(含兩個)委托人交付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運用或處分的信托。單個集合信托的自然人個數不得超過50人,且通常單個自然人投資金額不得小於100萬元。

固有業務是信托公司運用資本金所發生的業務。根據《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固有業務項下可以開展存放同業、拆放同業、貸款、租賃、投資等業務。投資業務限定為金融類公司股權投資、金融產品投資和自用固定資產投資。


運用:債權/股權/夾層/收益權

信托的資金運用方式分為債權、股權、夾層和收益權投資四類。

債權模式

債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信托公司以發放貸款的方式來運用信托資金。委托人先與信托公司簽訂資金信托合同,並將資金交付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按照信托合同的約定,與借款人簽訂貸款合同並發放貸款。該類信托的風險控制措施主要是抵押擔保,包括:不動產抵押、動產抵押與質押、權利質押(主要是股權和應收賬款)、保證擔保等。《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規定,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計劃,向他人提供貸款不得超過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計劃實收余額的30%。

股權模式

股權模式是指信托公司按照委托人的意願將信托資金以受讓股權或者增加註冊資本的形式交付給項目公司。在該模式中,受益人可能面臨投資失敗的風險,但卻可能獲得比貸款信托更高的回報。對於股權投資信托,信托公司以股東身份向目標企業派出或推選董事,或者派出財務監督人員進行風險控制。目前市場上的諸多股權投資信托都附有融資方到期時的股權回購義務,其實質是“假股權真債權”,此結構一般是在項目不符合直接貸款的條件時為繞開監管限制而設計的。

夾層模式

夾層模式是指采用介於純粹的股權投資和純粹的債權投資之間的方式進行投資。如可轉債,信托資金雖然是以債權投資方式進入被投資企業,但約定在一定條件下,債權可轉換為股權。或者優先股,信托資金雖然是以股權投資方式進入被投資企業,但約定了一系列優先分紅和投資本金保障機制。

收益權投資模式

收益權投資模式是指信托公司按照委托人的意願將信托資金投資於能夠帶來穩定持續現金收益的財產權或者權益的信托品種,這些權益包括基礎設施收費權、旅遊項目收費權、公共交通營運權、教育項目收費權等。在該模式中,信托資金投資於某項財產的收益權,而不是該項財產的全部權利;信托業務通常將權利質押作為風險控制手段。收益權投資常作為風險規避的手段。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76

醫保控費VS醫藥腐敗,智能技術破解“貓鼠遊戲”困局

半年多來,莫崇洋覺得工作輕松不少,他和同事們再也不需要背熟龐雜的醫保規則、用藥規則以及臨床路徑了。

莫崇洋是廣西柳州市工人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去年6月柳州市醫保事前審核系統在住院醫師端口全面開放,他深刻感受到這一新型醫保管理方式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醫改辦將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去年末央視曝光,藥品、器械和耗材回扣依然泛濫,這說明依賴公立醫院的自我革命來完成這個目標並不現實。

在公立醫院改革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國家醫改辦將目光投向手握支付權的醫保,要求醫保充分發揮對藥品生產流通企業、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作用。

雖然醫保部門也會有“為啥醫改變為改醫保”的迷茫,但由於醫療領域的違規和腐敗是導致醫保基金跑冒滴漏的重要原因,承擔著基金收支平衡責任的地方醫保部門已經主動走向了醫改的第一線。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長盧愛紅在1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社部將在今年積極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推進按病種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強化對醫療行為的監管。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長盧愛紅在2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在柳州、杭州等地調查時了解到,醫保系統正在自下而上地進行一場以總額控制和智能審核為抓手的監管改革。醫保部門依托於智能審核系統打開了醫院的“黑匣子”。從最初的事後審核到如今的事前審核,再到下一步的DRGs—pp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預定額付費制)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這些改革通過非行政化、專業化手段來規範醫療機構和醫生的行為,力圖使醫保和醫院走出“貓鼠遊戲”的博弈困局。

智能審核遏制醫保基金濫用

從2011年以來,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重和醫療費用快速增加,全國多地的醫保基金陸續進入風險期。藥價虛高和大處方、大檢查所帶來的過度醫療是導致醫保基金吃緊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年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40587.7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2533億元(占30.88%),社會衛生支出15890.7億元(占39.15%),個人衛生支出12164億元(占29.97%)。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表示,新醫改中出現的一大問題是公共資源浪費嚴重,財政和醫保基金的投入很大一部分變成了患者不該吃的藥和不該做的檢查,不當醫療行為與藥價虛高帶來的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損害了醫保制度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也導致了醫患關系的不斷惡化。

鄭功成認為,當務之急是強化監管機制,嚴格懲治醫療領域中的腐敗與違法違規現象。

作為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柳州市早在2012年就上線了智能審核系統,是中國第一個對醫保數據進行智能審核的城市。2015年柳州先行一步,又將事後審核系統升級為事前、事中、事後全面審核的多層次智能監控平臺。

柳州市社保局副局長藍誌成在2001年調任醫保部門之前曾在醫院工作多年,深知過去那種對醫療單據僅靠人工抽檢所帶來的弊端,醫保部門由於缺乏專業能力和專業人員,審核扣款的結果難以令醫院信服,醫保和醫院常常處於“劍拔弩張”的氛圍之中。

藍誌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柳州市當年選擇海虹控股子公司中公網作為合作夥伴來建設柳州市醫保智能監管平臺,最看重的是中公網有國內一流的臨床知識庫和醫保規則庫。

這套數據庫不僅涵蓋了診療標準數據庫、中醫藥標準數據庫、藥品標準數據庫,還有醫保的藥品、診療、醫療服務設施等目錄,且包括就醫管理規定、支付標準等醫保相關政策。

藍誌成說,當他看到這套系統時頗有相見恨晚之感,早在醫院工作之時他就認為應該有這樣一套系統來實現醫保和醫院的對接,在醫保工作十幾年之後終於等到了。

2012年7月,包括37條審核規則和600多個直扣項目的柳州智能審核系統上線之後,一改過去對醫院單據抽查並按比例放大扣款的做法,而是對所有定點機構的醫療單據進行100%審核。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帶領的團隊曾在2015年對柳州市醫療保障的績效進行評估,評估值為0.6978,等於71.94分,處於良等區間,遠高於2013年全國評估值0.6482。

楊燕綏表示,柳州市醫療保障績效亮點在於綜合治理有了實際進展,不僅全面開展了智能審核(覆蓋到醫院、門診和藥店),並基於臨床知識庫實現了事前指導,促進三醫(醫生、醫院和醫保)聯動。

藍誌成表示,智能審核並不是為了扣醫院的款,而是要規範醫院的行為,最終目的是激勵醫院對醫療行為進行規範。

杭州市醫保局局長謝道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規範的醫療行為對於醫保基金來說是最大的節約,智能監控系統發揮的作用一是使醫保部門能夠發現醫院的違規行為,二是對醫院、藥店以及參保人員都能起到威懾作用,使他們自覺規範行為,減少不合理的支出。

杭州市醫保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通過智能審核系統發現可疑單據數700萬條,查實違規單據數48萬條,直接拒付違規金額4600多萬元。

柳州市社保局定點管理科科長陳兆樞表示,柳州市多層次的智能監管平臺已經體現出強大的威力,2015年7月事前審核系統上線時每個月的違規費用就有20多萬元,到現在一個醫保年度的違規費用總計才20多萬元。

事前監控為醫生亮起紅燈

對於醫保管理部門來說,行政化控費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縮小政策支付範圍、降低報銷標準等,這些手段一實行,當年的醫保基金馬上就會有結余。

然而,這種激化醫院、醫保和患者矛盾的辦法並不可取。地方醫保部門和人社部將醫保智能監控作為遏制醫保基金濫用和浪費的首選之道,則是要通過專業化、信息化而非行政化的辦法來實行控費。

在地方實踐的基礎上,2014年,人社部要求兩年後所有的統籌地區都必須上線智能審核系統。醫保部門以智能審核系統為抓手來控費的效果非常明顯。

《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11193億元,支出931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5%和14.5%。這是最近幾年來第一次出現醫保基金的支出增幅小於收入增幅,說明醫保基金的收支狀況在改善。

人社部要求各地上線的是一套事後審核系統,2015年柳州市升級監控平臺之後,安裝在定點醫療機構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上的是事前審核終端,這個終端可以對每位醫生開處方、醫囑進行實時自動審核。

柳州市實現事前審核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出臺了量化醫療行為規範的地方性文件。柳州市五部門制定的《關於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為的通知》,對包括中醫外治在內的醫療項目都有詳細規定,這些規定都轉化為智能系統智能審核的規則。

藍誌成說,雖然看病難、看病貴是醫改的頑疾,但如何界定醫院亂開藥和亂檢查卻缺乏手段,如果對可量化的醫療服務內容盡量做到量化,將顯著提高管理的層次。對醫療行為進行量化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莫崇洋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醫生在開處方時出現違反限定適應癥、藥品超量、重複收費等問題,系統就會彈出“違規提醒”窗口,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修改醫囑,如果理由充分也可以強行通過。

比如,金水寶膠囊的適用範圍限於免疫功能障礙,或是器官移植後的抗排異、臟器衰竭或是肺纖維化,但若病人被診斷為高血壓,醫生開這個藥就會被提醒違規,若是醫生強行通過,醫保部門會直接扣款。如果醫生需要申訴,可以將問題單據通過平臺反饋,申訴有理由的,可以在事後審核中免於拒付。

陳兆樞表示,事後審核的最大問題是:由於基礎數據不準確等多方原因,造成系統審核後出現的大量“偽陽性”單據。

醫院和醫保雙方對此都非常頭痛,雙方基本上無法對這些單據進行最終確認。醫院和醫保的工作人員都有意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工成本去分辨和查實,由於醫院沒有時間處理,這些單據往往會積累到年末醫保扣款之時。當發現扣款數額比較大,醫院意見就很大。

藍誌成形象地說,事前審核就如同在每個醫生的面前安裝了一盞紅綠燈,它會幫助醫務人員辨別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規,彈窗出現就意味著紅燈亮起,醫保部門只需要管理堅持要闖紅燈的醫生就可以了。

由於每次違規提示都會在系統後臺留下記錄,醫生自然就會掂量強行通過的必要性,這也如同在每個醫生的身後安了一臺攝像機,能夠時刻監控他們的診療行為。

柳州的事前審核實現了對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行為是否符合國家臨床診療規範和醫療保險政策的100%監控,做到了早發現、早提示,全程監管不留死角。

醫保的事前審核系統對於醫院管理來說發揮著積極作用。柳州市工人醫院副院長陳景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醫生前端審核合規提示給了臨床醫生較好的指導,有了這個完善的知識庫之後,醫生看病也省事,不會輕易犯錯,從而有利於提高醫院整體的醫保質量,減少違規扣款。

柳州市工人醫院醫保辦主任朱光煒稱,醫保審核系統對所有審核結果進行記錄,醫院管理層可以對所有醫保審核結果進行查看,這為醫保辦工作提供了數據源。

由於前置審核系統實現了醫生診間行為的可追溯,朱光煒每天都會根據系統提示的違規情況對發生違規行為排在前列的醫生重點提醒和督查,從醫院內部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

事實證明,事前審核是比事後審核更加有效的監管方式,因為規則透明、提示在前,醫院和醫生更易認可對於違規的處罰,有助於改善醫保和醫院的關系。

柳州市社保局局長張永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醫保智能管理平臺並非要管住醫務,而是成為他們的助手。從系統運行的效果來看,不但達到了規範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的目的,同時也得到了醫務人員的認同。

柳州市目前已經完成了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監控,這些醫療機構占到了統籌基金支出的80%。今年3月份所有縣級醫院將上線前置審核,到6月份,柳州市將完成包括藥店在內的所有定點醫療機構事前、事中、事後的監控布局。

張永強也表示,目前柳州市的系統平臺還有不少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不少問題都是因為基礎數據不準確造成的,他們正在加緊設法解決。

人社部醫保司司長陳金甫表示,智能審核的意義在於通過信息系統進入醫生工作室,進一步延伸到健康檔案。簡而言之,醫保實際上是使用智能審核工具給醫院和醫生“看病”,引入智能審核系統,建立專家庫、規則庫,實際上就是醫保的“尺子”。

第一財經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上線事後審核系統的地區都會將事前審核作為智能監控的發展方向。杭州市在智能審核系統的基礎上建立了實時監控系統,利用醫保實時結算系統(醫療費用明細實時上傳)監控費用發生情況,通過診間結算實時提醒、控制醫療服務行為。

智能技術讓醫療行為變得規範,力圖破解“貓鼠遊戲”困局

杭州市數據顯示,在進行中心端控制之前,事後審核每月約有問題單據22萬多條,2014年8月份進行事中控制以後,每月問題單據數降至8000多條,效果顯著。

來自柳州市社保局的數據顯示,事前監管輔以慢病支付管理改革之後,柳州市醫保統籌基金支出從2014年度當期收不抵支到2015年實現了略有結余。

從全市醫保總費用來看,2015年醫療總費用約為22.78億元,其中基本統籌總支出為9.75億元。總費用較上一年下降0.07%,統籌費用較上年下降9.62%。

從2013年起,柳州普通門診次均費用增長率開始下降,2014年,柳州門診人均費用開始負增長。2015年,柳州市人均費用增長率為-12.85%。

支付方式改革為控費關鍵

“完善醫院法人治理機制和外部監管機制,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已被寫入了“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陳金甫認為,醫保支付對醫療服務進行外部制約和激勵,支付方式應該發揮利益調節、成本控制和資源配置的作用,但是目前這些作用還有待發揮。

楊燕綏認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有著關鍵作用。醫保支付方式具有帶動“三醫聯動”的引擎作用,支付方式的改革有助於建立激勵相容性的醫療服務治理機制。

為遏制醫保基金支出過快增長勢頭,穩定醫療保障水平,從2011年起,在付費總額控制的前提下,人社部鼓勵地方探索總額預付、按病種付費等新型支付方式。

陳金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是付費方式必然的內涵,從醫療保險國際發展的慣例來看,最有效的控費工具還是總額控制。但不管怎麽控制,醫保要和醫療機構有一個合理的詢價,這個詢價體現為不同的付費方式,比如說項目付費、人頭付費、病種付費等。

總額控制是醫院頭上最大的“緊箍咒”。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醫保基金的收不抵支遲早都會出現。總額控制能做到的只是通過減少不合理、不必要的醫療行為支出來維持基金平衡。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有著關鍵作用

杭州是我國最早實施付費總額控制的城市。謝道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總額預算離不開智能審核,總額預算是對醫院總體費用的控制,至於“哪個醫生最喜歡開貴藥”這種個體行為是無法監測到的,即使是醫院院長,也難以對每個醫生的醫療行為了如指掌,智能審核系統則可以做到這一點。

“總額預算把客觀原因都計算在內,但如果沒有對醫生具體行為的監控,總額預算這個抓手就是空的。”謝道溥說。

藍誌成認為,柳州市推行總額付費改革最大的痛點是難以對醫院的預付值作出準確的測算,雖然規定是以前三年的數據為基數,但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的變數比較大,預算數常常不準,醫院往往對此表示不滿。

藍誌成說,在與醫院開溝通會時,醫院院長紛紛建議柳州盡快推行DRGs(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方式。目前,柳州市社保局已經將按DRGs納入2017年度柳州市社會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管理辦法。

DRG-PPS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比較先進的支付方式之一,是專門用於醫療保險預付款制度的分類編碼標準。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衛生部門在推進DRGs,衛計委已經出臺1000多個臨床路徑標準,這將為更多的醫院進行DRGs付費改革奠定基礎。

去年11月8日,深改組與國辦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全面推進支付方式改革,鼓勵實行DRGs方式,逐步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

實行DRGs之後,醫保部門會根據醫院醫療行為的難度來付費。陳景繁認為,醫保支付政策一定會影響到醫院和醫生行為。若能實行DRGs,三甲醫院會更有動力去攻克疑難雜癥和救治危重病患,這也能促使回歸三甲醫院本來定位。

《意見》也提出,通過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激發醫療機構規範行為、控制成本的內生動力。

然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否能夠承擔這樣的重任在業內有不同看法。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認為,不能高估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醫改中發揮的作用,醫保支付方式只是一種價格機制,關鍵還是要繼續推進公立醫院的改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