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滴滴、軟銀投Grab 融資規模達6億美元

8月3日消息,據彭博報道,知情人士稱,東南亞最大拼車服務平臺Grab進行新一輪規模可能超過6億美元的融資,滴滴出行與軟銀領投。這輪融資最早或於本周結束。

Grab是優步在東南亞的競爭對手,該公司在去年接受了滴滴的投資。去年,滴滴與Grab、印度的Ola和美國的Lyft結為同盟,共同對抗Uber。

8月1日,滴滴出行於收購了Uber中國。隨後,Grab創始人兼CEO陳炳耀立馬回應稱滴滴和Uber中國合並一事證明,本地競爭者能夠打敗Uber。

滴滴和軟銀暫時都未對此事作出任何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34

CNNIC報告: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 手機網民超92%

8月3日上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同時,移動互聯網塑造的社會生活形態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政企服務多元化、移動化發展。

網民規模突破7億,互聯網普及率增長穩健

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上半年新增網民2132萬人,增長率為3.1%。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與2015年底相比提高1.3個百分點,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 。

CN域名仍是國內註冊量排名第一的主流域名

截至2016年6月,我國域名總數增至3698萬個。中國國家域名“.CN”註冊量達到1950萬個(占中國域名總數的52.7%),年增長率達到19.2%,持續保持國內註冊量最大的頂級域名。隨著我國互聯網文化、經濟影響力的增強,中國網民更加熱衷註冊和使用“.CN”域名。

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手機上網主導地位強化

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到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隨著移動通訊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以及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向用戶各類生活需求深入滲透,促進手機上網使用率增長。

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保持平穩,城鄉差異依然較大

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保持穩定,截至2016年6月為31.7%。但是,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超過農村地區35.6個百分點,城鄉差距仍然較大。“不會上網”和“不願上網”仍是農村人口上網的主要障礙,68.0%的農村非網民因為“不懂電腦/網絡”不上網,認為“不需要/不感興趣”的農村非網民比例為10.9%。

網上支付線下場景不斷豐富,大眾線上理財習慣逐步養成

互聯網金融類應用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增長態勢,網上支付、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增長率分別為9.3%和12.3%。電子商務應用的快速發展、網上支付廠商不斷拓展和豐富線下消費支付場景,以及實施各類打通社交關系鏈的營銷策略,帶動非網絡支付用戶的轉化;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理財產品的日益增多、產品用戶體驗的持續提升,帶動大眾線上理財的習慣逐步養成。平臺化、場景化、智能化成為互聯網理財發展新方向。

在線教育、在線政務服務發展迅速,互聯網帶動公共服務行業發展

2016年上半年,各類互聯網公共服務類應用均實現用戶規模增長,在線教育、網上預約出租車、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均突破1億,多元化、移動化特征明顯。在線教育 領域不斷細化,用戶邊界不斷擴大,服務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同時移動教育提供的個性化學習場景以及移動設備觸感、語音輸出等功能性優勢,促使其成為在線教 育主流;網絡約租車領域,基於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日益完善的技術應用,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線政務領域,政府網站與政務微博、微信、客戶端的結合,充分發揮 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載體作用,優化政務服務的用戶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38

違約風險不礙債基發揮 貨基縮水拖累總規模

8月4日晚間,基金業協會發布了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資管業務總規模為46.48萬億元,其中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7.95萬億元,基金公司專戶及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達到16.47萬億元,私募資管規模達到6.83萬億元。

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年末,共有公募基金產品3114只,基金份額76146.27億份,公募基金總凈值達到79497.15億元,而截至5月末,公募基金總凈值為80904.12億元,縮水比例約為1.8%。

具體來看,股票型基金有615只,股票型基金份額5994.84億份,股基凈值為6654.75億元。與5月末的數據相比,股票型基金數量增加了2只,份額減少了68.19億份,而凈值反而增加了96.47億元。

混合型基金方面,6月末混合型基金的數量共有1400只,基金份額有17386.07億份,混合型基金的凈值為19037.16億元。與5月末的數據相比,混合型基金的數量增加了39只,份額增加了942.99億份,凈值亦增加了1405.74億元。

6月,大盤在2900點附近震蕩,上證綜指微漲0.45%,而中小板指和創業板單月漲幅分別為5.6%和3.15%。基金市場方面,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表現相對較好,分別上漲了5.15%和3.48%。本報統計發現,權益類基金較上月末增加了1502.21億元,增加比例大約為6.2%。

當月,受到英國脫歐公投,美聯儲議息會議及未能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影響,資金偏好於黃金、消費行業這類有業績支撐,防禦性較強的板塊,表現出強烈的避險需求。

受到資金偏好風險有所上漲的影響,統計顯示,截至6月末貨幣型基金凈值是42009.39億元,較5月末減少了3965.82億元。

而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則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第一財經日報統計,較5月末的7432.38億元的債基凈值,到了6月末該數值變為了8136.44億元,增幅約為9.5%。

隨著經濟金融數據陸續證偽經濟反彈,全球避險情緒發酵,債券市場開始上漲,信用債也是隨著債市先跌後漲。

需要看到的是,近期信用違約事件頻發,投資者需要首要看到信用風險問題,尤其是鋼鐵、煤炭行業等行業的中低級別信用債。

可以看到,權益類、固收類凈值都上漲的前提下,由於貨幣型基金的縮水,使得6月公募總凈值少於上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43

首單互聯網保理ABS上交所掛牌 募資規模20億

8月5日,“京東金融-華泰資管2016年1期保理合同債權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京東金融第一期保理ABS”)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發行規模20億元,管理人為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據悉,這是國內資本市場首單互聯網保理業務ABS,背後對應資產是京東金融供應鏈金融業務“京保貝”的債權。此前,5月初,京東金融就曾經披露,京東金融第一期保理ABS已經獲得上交所掛牌轉讓的無異議函。

根據京東金融第一期保理ABS的發行安排,募資規模20億,分為優先A級(72%,AAA評級)、優先B級(27.95% AA評級)、次級(0.05%)資產支持證券。在發行利率方面,優先1級資產年化利率4.1%,優先2級資產年化利率5.9%。

此外,京東金融第一期保理ABS設置了“2年循環期+3個月攤還期”的結構,資產支持證券期限為27個月,前24個月為循環期,以入池標準挑選合格基礎資產進行循環購買,循環期內每年兌付優先級投資人的利息;後3個月為分配期,專項計劃每月過手分配優先級本息;待優先A級及優先B級本金全部償付完畢,專項計劃將剩余收益支付於次級投資人。

所謂保理業務,是指為企業簽訂的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產生的應收賬款,提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擔保等金融服務。京東金融供應鏈金融的“京保貝”是互聯網模式下的供應鏈保理融資業務,服務於京東商城供應商及其他電商平臺客戶。

正是由於供應鏈資產具有標的資產豐富且分散的特點,因此成為ABS理想基礎資產。由於商業保理公司開展業務時風險資產不得超過凈資產的10倍,在實踐中商業保理公司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除了一些大型國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保理公司之外,大部分的保理公司無法從銀行獲得授信,也無法與銀行合作再保理業務。保理資產資產證券化業務由此而受到追捧。

目前,“京保貝”根據多種供應鏈模式、鏈條上的各種融資需求整合為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保理業務“京保貝”以服務京東電商系供應商用戶達2000多家。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應收賬款市場屬於信用市場,保理業務作為一種金融工具,是應收賬款市場買方和賣方的中介,進行資產證券化則需要較強的產品結構設計能力,通常機構投資者的顧慮在於市場上一些保理業務的底層資產不透明,風險資產不夠分散,其質量難以權衡。

京東金融結構金融部負責人郝延山指出,在風控上,京東金融運用了大量的機器學習,搭建大數據模型系統,用機器學習替代人工審批,同時,采取動態化的風控和授信策略。

本報記者註意到,這並非是京東金融第一次涉足互聯網資產ABS。2015年10月28日,京東金融曾在深交所發行互聯網消費金融京東白條ABS。同年12月,於深交所發行了“京東白條二期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規模12億元。此後,自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先後發售四期京東白條ABS專項計劃,實現京東白條ABS發行常態化。

2014年11月銀監會下發《關於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明確了對基礎資產不再“開包”審查,簡化了流程後,資產證券化呈現了井噴式發展。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證券化研究組發布的《2015資產證券化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共發行1386只資產證券化產品,總金額5930.39億元,同比增長79%,市場存量為7178.89億元,同比增長128%。

目前,京東金融已經建立了七條業務線,分別是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眾籌、支付、保險、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28

本周逆回購到期規模大降 資金壓力持續緩解

今日,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進行12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凈投放50億元。

上周,在公開市場上,央行於上周一到周五分別進行了1200、600、550、500和900億元的7天逆回購投放,共計3750億元,當周逆回購到期6100億元,凈回籠2350億元。

而本周逆回購到期資金僅為3750億元,規模大幅收窄。8月初以來資金壓力持續緩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19

銀行業資產托管規模首破百億 同比增逾五成

“2016年上半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規模首次超過百萬億人民幣,達103.5萬億元,同比增長53.6%。”8月10日上午,銀行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處負責人黃潤中在《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指出。

近六年來,我國銀行業托管規模平均增長率達到52.89%,今年則比平均值高出0.71個百分點。除了資產托管規模增長迅猛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去年我國資產托管市場參與主體不斷擴充,產品種類和服務範圍日益豐富。

堅守資金安全底線

“近年來,信托、基金等行業著重發展主動管理業務,收窄通道類業務。”黃潤中稱。

他表示,資本市場機遇和風險並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了跨境資本的流動,以互聯網金融為特征的科技金融方興未艾……這些領域都具有“高杠桿、跨行業、強傳染”的特征,需要托管機制作為資金安全保障。資產托管可以在微觀層面上保護投資者權益,宏觀層面上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和監管部門加強監管。

根據人民銀行數據統計,截至6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5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本外幣貸款余額10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資產、負債業務增速均有回落。

黃潤中稱,資產托管是商業銀行涉及領域最廣、專業化和綜合化經營特征最為明顯的中間業務之一,能夠帶來多方客戶資源,成為銀行與各金融子行業開展交流與合作的有效平臺。

另一方面,資產托管作為“資本節約型”業務,能夠帶來穩定的中間業務收入和沈澱存款。因此,商業銀行應協調資管、投行、銷售、托管等業務條線,形成合力,共同拉動商業銀行的綜合效益。

黃潤中認為,目前,資產托管制度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首先是作為獨立第三方,以賬戶開立和賬戶管理職能保障資金的安全獨立;其次是發揮銀行傳統優勢,通過資金劃付和清算、估值、核算等服務,實現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統一,解決資金池問題,提升賬務和信息的準確性;第三是提供投資監督、信息披露等專業服務,助力直接融資合規運作。

產品服務日趨豐富

截至2015年末,國內存托比達62.74%,托管資產占銀行資產總額的比重達45.17%。一方面,行業規模快速增長且有逐年上升的態勢;另一方面,市場的參與主體也不斷擴充。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存量規模達87.7萬億元,同比增長62%,與之對應的托管費收入增幅為21.14%;托管投資組合達12.81萬個,同比增長26.71%。

參與主體方面,一方面,國內托管銀行現已達27家,此外,中登公司和多家券商也取得了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另一方面,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日益豐富多元的托管客戶資源,推動托管機構多維度、深層次地與各金融子行業開展合作。

在此背景下,產品種類和服務範圍也日益豐富。在基金、保險、信托、理財等傳統托管領域不斷細分的基礎上,托管行業不斷涉足資產證券化、分級基金等創新業務領域,托管服務日臻完善、廣泛、深入。截至2015年底,中國存托比達62.74%,托管總資產占銀行總資產比重達45.1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是,2009年末存托比僅為7.84%,2011年末存托比為1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65

央行: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規模將進一步增加

中國央行今日發布《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稱,2015年,人民幣國際使用繼續較快發展,人民幣國際地位持續提升,人民幣國際接受程度不斷提高。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2015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12.10萬億元,同比增長21.7%,占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的比重達28.7%。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2015年12月,人民幣是全球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外匯交易貨幣。

《報告》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資本走出去。”展望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經常項目人民幣跨境使用將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雙邊貨幣合作將繼續穩步開展,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規模將進一步增加。

附報告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81

央行: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2%

中國人民銀行12日公告稱,初步統計,2016年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48.38萬億元,同比增長12.2%。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00.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2.66萬億元,同比下降23.7%;委托貸款余額為12.23萬億元,同比增長22.5%;信托貸款余額為5.78萬億元,同比增長7.1%;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4.06萬億元,同比下降38.5%;企業債券余額為16.63萬億元,同比增長29.8%;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5.25萬億元,同比增長24.3%。

從結構看,2016年7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7.9%,同比高0.8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余額占比1.8%,同比低0.8個百分點;委托貸款余額占比8.2%,同比高0.6個百分點;信托貸款余額占比3.9%,同比低0.2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占比2.7%,同比低2.3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余額占比11.2%,同比高1.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占比3.5%,同比高0.3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80

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 新動能加快孕育

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7月份,受國內部分地區遭遇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院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工業數據的一大亮點是企業利潤在增加、成本在降低、效益在改善。這說明去產能、降成本、調結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胡遲表示,隨著去產能的推進,企業的虧損進一步減少,成本降低,利潤空間有所增加,企業的效益得到改善。1-7月份原煤生產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6月擴大0.4個百分點,粗鋼產量下降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繼續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也在下降,7月份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比上年同期提高0.19個百分點。6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連續3個月下降。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繼續推進,效果繼續顯現。PPI的大幅收窄有利於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有利於企業加大制造業的投資,企業的利潤在回升。PPI的回升是一個積極信號,有利於市場供求關系的改善,有利於刺激生產和投資,更有利於民營企業加大投資力度。

新動能加快孕育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和投資增速數據向好,說明工業結構持續改善,新經濟新動能在發力,新舊動力加快轉換。

從7月份的指標數據來看,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這些領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產業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7月份增長12.2%,比6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從服務業來看,高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6月份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

盛來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解釋了新產業、新服務保持較快增長的原因。盛來運指出,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又提出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互聯網+”一系列的引導政策,為高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隨著“互聯網+”的加快推進,傳統領域和新興產業加快融合,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新服務、新模式更是不斷湧現。

盛來運表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是加大新動能的培育,推動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現在中國傳統產業經過這一輪調整以後逐漸趨於穩定,新動能正在加快孕育。新動能成長很快,但目前這個階段體量還不夠大,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調整帶來的壓力,所以整個經濟中下行壓力比較大,實際上內生結構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積極的變化。

部分指標回落 經濟運行仍處合理區間

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7月份國內外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的複蘇不及預期,所以出口壓力還是比較大。從國內情況看,整個經濟還處在調整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在釋放,經濟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所以有些指標有些波動。

盛來運還提到,7月份洪澇災害比較嚴重,高溫酷暑天氣對一些地區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些影響,從一些指標數據來看,影響比預期得大。根據民政部最近發布的情況,全國60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從工業、投資、交通運輸相關指標看,這些地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7月份的貨物周轉運量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洪澇災害對這些地區的交通有一定的影響。從這些因素來看,7月份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也是很正常,也是在預期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0

中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6%,增速比上月回落0.2%,與上年同期持平;環比增長0.52%,比上月加快0.02%。

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

民間投資191495億元,增長2.1%。

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36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3%

全國商品房銷售額57569億元,同比增長39.8%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2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

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基本平穩

(2016年8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7月份,受國內部分地區遭遇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工業生產基本穩定,企業效益繼續改善

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環比增長0.52%,比上月加快0.0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集體企業下降1.5%,股份制企業增長6.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1%。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制造業增長7.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4%。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0.7%,增速分別比上月加快0.6和1.9個百分點,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2和4.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6%。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比上年同期提高0.19個百分點。6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連續3個月下降。

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第三產業投資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

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110147億元,增長21.8%;民間投資191495億元,增長2.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9336億元,同比增長20.6%;第二產業投資122996億元,增長3.5 %;第三產業投資179362億元,增長10.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1-7月份同比增長14.2%,比1-6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快6.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仍保持較快增長,1-7月份同比增長19.6%。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336169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1.1%,國內貸款增長10.9%,自籌資金增長1.5%,利用外資下降18.0%。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81593億元,同比增長24.0%。從環比看,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31%。

三、房地產銷售保持較快增長,去庫存效果繼續顯現

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361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0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4.5%。房屋新開工面積9294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7%,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3.1%。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57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6.7%。全國商品房銷售額57569億元,同比增長39.8%,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1.2%。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11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7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1382萬平方米,比6月末減少34萬平方米,連續5個月減少,累計減少2549萬平方米。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79881億元,同比增長15.3%。

四、市場銷售平穩增長,消費升級類商品旺銷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2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806億元,增長7.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126億元,同比增長10.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01億元,增長10.7%。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2884億元,同比增長10.9%,商品零售23944億元,增長10.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11058億元,增長7.4%。同比增長較快的有:糧油、食品類增長10.6%,飲料類增長12.6%,日用品增長10.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增長11.5%,家具增長13.6%,通訊器材增長11.6%,建築及裝潢材料增長15.0%。從環比看,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75%。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1-7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6268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1239億元,增長26.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

五、進口下降,出口小幅回升

7月份,進出口總額20888億元,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12158億元,增長2.9%,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進口8730億元,下降5.7%。進出口相抵,順差3428億元。1-7月份,進出口總額132087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出口76018億元,下降1.6%;進口56069億元,下降4.8%。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9761億元,同比增長1.3%;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64928億元,同比下降0.4%。

六、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繼續收窄

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1.8%,農村上漲1.5%。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2.8%,衣著上漲1.4%,居住上漲1.6%,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6%,交通和通信下降1.6%,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6%,醫療保健上漲4.3%,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4.4%。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0.4%,豬肉價格上漲16.1%,鮮菜價格下降4.3%。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2%。1-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

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降幅收窄;環比上漲0.2%。1-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6%。7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6%,環比上漲0.3%;1-7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4.5%。

總的來看,盡管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波動,但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下一步,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釋放增長潛力,著力培育新興動能,促進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