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故事太完美 蔡東豪

2008-09-18  NExtMagazine


看 到報章標題《思捷神話破碎》,我還以為思捷盈利急挫,或有大事發生。細看之下,剛宣布去年盈利達六十五億元,增長25%,連同特別股息,派息率高達八成, 所有數據都是歷史新高,可是思捷股價急跌至近年新低。藍籌股的思捷竟然一日暴跌二成,這是否「撈底」良機?「撈底」之前先要弄清楚「思捷神話」究竟是甚麼 一回事。

思捷1993年上市,當時盈利是八千萬元,在十五年間盈利暴增八十倍。從一間只經營Esprit亞洲業務的區域企業,思捷十多 年間四出收購,直至2002年擁有全球Esprit品牌使用權,成為環球性零售集團。一間香港公司在全球競賽中闖出名堂,在我眼中,成就超越賺錢更多的地 產富豪,思捷不愧是神話。

此外,思捷所以被稱為「神話」,是因為其股價長升長有。從2002年開始,創辦人邢李『火原』開始減持股份,並逐 步退出思捷管理層,在之後四年,邢李『火原』減持思捷,套現接近一百八十億元,並於2008年1月完全脫離董事局。大股東減持大都會被看作壞消息,但邢李 『火原』越減持,思捷股價卻不停升。「思捷神話」的真正主角是思捷的股價表現。

思捷擁有不少客觀優勢,它的全球性業務近年受惠環球經濟強勁增長,這特徵令它從藍籌股中脫穎而出,特別得到投資者青睞。思捷的主戰場歐洲近年經濟暢旺,歐元節節上升對思捷業績幫助不少。不過,我認為「思捷神話」的奧妙不在業績,而在管理層怎樣管理投資者的期望。

2002 年是「思捷神話」的分水嶺,思捷購入Esprit品牌在美國市場的使用權,完成一統Esprit這品牌,同年成為恒指成分股。這一年另一最重要的事件,是 邢李『火原』宣布逐步退出思捷管理層,他先辭任行政總裁,只任主席;繼而辭任主席,出任非執行董事,最後連非執行董事職位也辭去。這是香港上市公司不多見 的事先張揚繼承(Succession)事件,過程有秩有序,彷彿在跟所有有關人士有商有量後,一步一步去執行。

繼承過程最令投資者讚嘆, 是繼任人不是邢氏家族成員,而是專業管理人;思捷是香港甚至亞洲由家族管理過渡專業管理的罕有成功例子。整個繼承過程就在投資者眼前發生,管理層預先告訴 公眾,主席即將離去,而公司管理層亦準備就緒去接棒。最後主席真的離去,公司業務絲毫無損,公司跟投資者之間的信任就是這樣建立起來。

思 捷過去股價表現出色,盈利表現佳是一個原因,另一原因是投資者願意給予思捷一個較高市盈率。思捷能夠成為基金愛股,是因為管理層懂得怎玩基金遊戲。基金挑 選上市公司的其中重要條件,是透明度,而透明度可跟管理層質素之間畫上等號。管理層透明度是否高,不取決於年報內容是否詳盡,而是管理層對前景的掌握。

管 理層給予投資者的印象,應該是清楚公司身在何處,對市場方向、競爭環境、產品創新趨勢瞭如指掌,準確預測業績表現方向,然後逐步交出成績來。對於基金和分 析員而言,一間公司能夠「說得出」和「做得到」,就是透明度,就是管理質素。組成「思捷神話」的重要元素,是基金和分析員感覺到思捷管理層掌握到形勢,定 下清晰目標,之後真正執行得到。

有些業績不錯的公司,總是得不到基金垂青,就是因為管理層不願意或不懂得玩基金遊戲。管理 層對前景支吾以對,不肯公開目標,有時候突然間宣布一些公眾預計不到的消息,對基金和分析員來說,這是對前景欠缺掌握的表現。思捷過去的最大成就,是不停 事先張揚驕人業績,而又交得出來。

最近思捷股價暴跌,是因為現任主席高漢思忽然間對前景失去過往的信心,對未來業績甚至覺得悲觀。這宣布事 前無先兆,跟思捷過去作風不同,對於思捷的基金和分析員擁躉,宣布來得太突然和轉變太大。當分析員把盈利預測調低,加上市盈率因信心破碎而應聲下降,思捷 股價受兩面夾擊,暴跌變得有理。

高市盈率股份依賴高增長,當高增長的期望稍有差池,投資者失去信心,股價立即崩潰。年賺六十億的公司即使高增長不再,也不代表有危機,但破碎了的投資者信心不容易修補;完美故事始終有結束的一天,這一天我們見到了。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

小心過於完美的公司 人世間 之 易不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8.html


在投資時, 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 某些公司的年年的業績非常之亮麗, 跟同業比較的數據步步領先, 盈利極之豐厚, 但是就是不肯分紅或派息比例很低. 這種公司看上去非常之吸引, 給人非買不可的感覺.

但是這種公司通常都是有問題, 我自己曾在07年時, 分析過在香港上市的體育用品公司, 分別是李寧, 安踏, 中國動向, 特步, 跟拿了Espirt(思捷)做標準. 當年的Espirt被當時香港股王之一, 在99-07年股票增長極之驚人, 逆流而上的代表.

結果5家公司的數據比較一出來, 嘩, 不得了, 中國動向的數據極之漂亮, 純利率高達40%,這比搶劫還要好賺, 基本上等於是印鈔機了, 而當年的股王之一Espirt的純利率才20%, 當時被認為體育用品業龍頭的李寧也才14%, 其他安踏, 特步大致都是15%左右. 而且動向未上市前的純利才25%左右, 一上了市就會飛?

中國動向還有很多數據都是大幅領先於另外3家, 在這就不詳細談了, 如果真的這麼好賺錢, 為什麼還要上市呢, 反而安踏的數據就穩健很多, 只有部份的數據小幅過於李寧, 公司的經營策略又清晰, 派息又康慨. 如買的話肯定是安踏好於李寧, 3年之後的股價..............





因為在之前試過買了幾次年報太完美的股票,都損失不少, 以後碰到這一類的公司, 都會帶著懷疑的角度去思考.

近期在分析醫藥股時, 也碰到這個問題, 對於過於完美的羅欣藥業, 還是退避三舍為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8

家族信托,并非完美的股权设计


http://www.p5w.net/newfortune/zhuanlan/201006/t3027638.htm


 以家族信托基金控股企业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可以有效集中股权、适当降低遗产税,但其中部分设计也可能阻塞解决家族争端的出路,并导致家族成员吃大 锅饭的问题,为此,创立人必须完善信托的治理机制。

  家族如何设置股权机制以有效控制企业,是家族企业永续经营的重要课题。通过慈善基金会、家族信托基金等机构控股企业的模式如今颇为流行,然而, 这些看似专业化的做法其实并不是万灵药或放诸四海皆准,企业家必须考虑家族、企业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得失后再作决定。

  慈善基金会的多重功能
  近年中国民营企业掀起了成立慈善基金会的热潮。2009年3月,福耀玻璃 (600660)董事长曹德旺宣布,捐出家族所持福耀玻璃股份的58.8%(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9.5%,市值约35亿元),成立河仁基金会。曹德旺表 示,基金会能代替他行使福耀玻璃大股东的权责,并且可以通过高抛低吸投资股票,但基金所持福耀玻璃股权的上下浮动范围不能超出入股时比例的10%。
更早创立的老牛基金会,则由牛根生在2005年捐出自己和家人在蒙牛乳业(02319.HK)所持的全部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创立,专门从事 公益慈善事业。这些股份的所有权属于老牛基金会,牛氏家族成员不能继承,但可以透过基金掌握股份的表决权并出任蒙牛的重要职位,如董事长。至于股利收益, 在牛根生有生之年,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其个人;之后则100%归老牛基金会,其家人只领取相当于京沪穗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不过,蒙牛如今已 被中粮收购,以慈善基金控股企业的设想已不存在。
河仁基金会、老牛专项基金等企业家捐资成立的机构,除发挥企业家回馈社会的慈善功能、有助家 族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外,还因为机构名下的企业股权不得或不易转让或出售,对家族长期控制企业有关键性的作用。

  家族信托基金
也可紧锁企业股权
  除了慈 善基金会外,不少企业家以家族信托基金(family trust)控股企业。信托是一种财产法律关系(图1),委托人(settlor,即财产所有人)将信托财产(trust property)移转予受托人(trustee),受托人依照信托本旨为受益人(beneficiary)的利益或特定的目的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信托 可分为公益及私人两种,其主要分别在于受益人的不同。公益信托的受益人为不特定的大众,而私人信托则为私人的利益而设。



大多数的家族信托都是私人信托。因属私益性质,家族后代可根据委托人设下的分配法则获取信 托股权收益,保障自己的生活,而不像在公益信托与公益基金会下,家族成员会丧失股权的收益。当然,家族也可以通过家族信托开展公益事业,进行慈善活动。更 重要的是,委托人常常在信托契约或意愿书中设立家族财产不可分割和转让或信托不可撤销的条款。因此,家族信托也有紧锁企业股权的功能。不少香港家族如长江 实业的李嘉诚家族、恒基的李兆基家族、新鸿基地产(简称“新地”)的郭氏家族等,都使用家族信托来控股企业。
在中国内地,家族信托亦开始被引 进。例如,1997年成立的雅居乐集团,原本由陈氏兄弟分别持股,陈卓林和陈卓贤为集团主席及副主席;陈卓雄、陈卓喜和陈卓南三人为执行董事和高级副总 裁;陈卓林夫人陆倩芳为联席总裁,她在雅居乐的人脉关系中非常重要,有报道指她出身中山名门,主要负责雅居乐的营销。为完成2005年12月赴香港上市的 目标,陈氏家族将集团业务进行了重组,于2005年7月在开曼群岛成立了雅居乐地产(03383.HK),并将分散的家族股权集中后注入一间名为Top Coast的投资公司,以其作为陈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陈氏五兄弟及陆倩芳为其受益人。目前,Top Coast仍拥有雅居乐地产60.8%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能直接参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陈氏家族透过家族信托实现了股权集中。
信 托堪称保护家族无形资产的重要机制。以家族信托控股企业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有效集中股权,帮助家族后代维护家族与企业的特殊资产。家族的核心理念、政商关 系等特殊资产,与创办家族难以分割,家族成员必须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才能发挥这些资产的潜在价值。假若家族事业拥有价值甚高的特殊资产作为其竞争优势,那 么无论从创办家族还是其他企业相关者的利益看,都应该由家族成员继续经营,家族可以通过家族信托紧锁企业股权;反之,家族经营的必要性低,此举的益处就很 少。


  信托节税效益有限
  我们常听到家族信托的优点是节省遗产税(estate tax),那么,税务专家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家族信托的节税效益有多大呢?
在一些高税率的国家如美国,遗产税率可以高达45%,如果遗产在企业 家生前转移至家族信托,的确可以免缴遗产税;但是,在财产转移至家族信托时,需缴付赠与税(gift tax),而美国的赠与税率跟遗产税率一样,可达45%。当然,人们可以选择每年进行小额转移(每年1.1万美元以下的转赠是免税的),这对小家庭而言是 可行的,但对于需转移巨额财富的家族而言并不实际。
不过,家族信托在节税方面也并非一无是处,家族财产一旦放进家族信托内,家族成员就会丧失 法律上的所有权(legal ownership),日后再也不用缴纳遗产税,长远而言,这还是比将财产代代赠与划算。中国香港已于2006年废除遗产税,所以家族信托企业股权已没有 节税的作用。内地目前没有遗产税及赠与税,但将来不乏开征这些税项的可能,家族同样可以通过家族信托使财产免受日后税务政策改变的影响。

  家族信托的两大副作用
  虽然家族信托正被越来越广泛 地使用,但它并不是完美的股权设置工具。其中的部分设计不仅可能阻塞解决家族争端的出路,还会引起类似吃大锅饭的问题。
家族和谐,是家族企业 成功的基石,亦是家族信托成功的前提。企业股权的设置,必须考虑其是否有助于解决纷争,促进或恢复家族和谐。由家族成员直接持股,家族成员间可由股权转让 解决纷争,内斗总有机会停止;反观家族信托这类机构的规章,往往会明文禁止股权转让,从而阻塞甚至封闭了这一出路,并且,要把信托基金解散相当困难。新地 郭氏兄弟的纷争便凸显了这一问题。
郭氏家族以信托基金的形式持有新地的42%股权,郭邝肖卿女士及其三个儿子是基金受益人。有报道指,新地创 始人郭德胜当初成立信托基金,是希望三个儿子共同进退,所以定下条款“股份不能卖”。若真有此事,三兄弟就不能以分家来解决争端。在此僵局下,三兄弟为了 新地控制权而闹上法庭,扰攘多时,新地股价大幅下挫,直至其母出面制止争端,事件才暂告停歇。至于未来如何避免可能的家族争执再次影响公司运作,减低当初 捆绑式控股机制的设计对家族事业的不利影响,仍有待郭氏家族继续努力。
难以解决家族纷争之外,家族信托也可能导致家族成员对企业竭泽而渔。一 般而言,当经济资源由社区成员共有时,成员们倾向于争先恐后把它据为己有,以争取最大的个人利益,由此导致的最坏情况是资源被过度使用,过早耗竭。这好比 湖里的鱼是湖边人家共有的资源,但居民们倾向将它们尽量尽早捕获,担心慢人一步渔获就少了。人同此心之下,由于过度捕猎,未来的居民子孙便会无鱼可捕。类 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家族信托的资产上。信托的资产,包括家族企业,为现在以及后代家族成员共同拥有,但现在的家族成员可能倾向尽量以各种方式提早提领其 中资源,却忽略企业长远的发展。当家族成员越来越多时,这种竭泽而渔的情况便越见严重。
由此可见,家族信托的负面影响不容轻视。也许家族结构 比较简单、成员比较少时,情况尚可控制,但当家族愈大、受益人愈多时,信托所产生的“官僚架构”就会成为一个负累。我们对216家香港上市家族公司的控股 机制及其业绩表现的研究表明,其中1/3的企业以家族信托的形式控股(表1),而它们的业绩并不比家族成员直接持股的企业好。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家族成员众多及容易发生摩擦的关键时刻,家族信托控股企业的业绩明显较 差。如当企业面对财务困境时,家族成员直接持股的企业价值平均为1.02(用托宾Q值计算,即企业的股票市值与账面净值之比),但以家族信托控股的企业价 值只有0.74;当企业经历金融危机时,由家族成员直接持股的企业价值平均有0.97,以家族信托控股的企业价值只有0.87(图2)。



另外,当家族经历多代、结构较为复杂时,以家族信托控股的企业相比之下股利发放较多,用以 扩大资产及提升服务效率的长期投资支出却较少,员工人数及销售的增长亦较慢(图2)。统计结果显示,这类企业的股利发放率高达62%,而由家族成员直接持 股的企业只有43%。至于资本支出与公司市值的比例、员工人数及销售额的增速,由家族成员直接持股的企业分别为11%、12%及15%,明显高于家族信托 控股企业的9%、6%及13%。


  如何完善信托治理
  要避免家族信托企业股权所伴随的两大问题,必须在信托内设置有效决策、监督与 调解纷争的治理机制。目前家族信托的受托人一般为银行,其主要功能只是托管财富及分配信托资产所带来的收益,并无积极的治理功能。有些家族甚至委托家族成 员充当受托人,更增加了信托治理的风险,信托资产被某些家族成员掏空的疑案时有听闻。
例如,旗下拥有堡狮龙国际(00592.HK)的香港罗 氏集团创办人罗定邦于1996年成立了一个信托基金,以其次子罗蜀凯为受托人,其孙女罗颖怡则是其中一名受益人。罗颖怡于2008年入禀法院,指罗蜀凯没 有向她提供该信托名下物业和财产的全面和准确数据,且未交代这些资产的状况和下落,并指罗蜀凯于1996年已拿走罗定邦遗产中时值约2.9亿元的公司股 份、现金及物业等。
要降低信托治理的风险,我们建议在信托内设立受托人委员会(board of trustee)。除了家族各方代表外,委员会亦应包括家族以外的专业人士(如税务会计、资产管理和法律专才)与立场中性的社会贤达,以充分发挥平衡利 益、调解纷争、监察决策与资产的作用。委员会更需选贤与能,聘任合适的企业经理人,建立与执行家族成员参与经营的规章,同时维护没有参与经营的家族受益人 的利益。当然,委员会还可以协调家族成员各尽所能(如担任董事、投入公益事业等),以维系并发扬家族声誉、理念、文化等特殊资产。非家族中立人士在委员会 内应占明显比例,有一定任期,并有实际的投票决策权。若只请家族成员和好友担任委员,委员会将有名无实。
不过,严重的家族冲突还是难以由受托 人委员会解决。其实,家族信托创立人可以考虑容许信托基金在特定情况下解散或将信托财产转让。美国索尔兹伯格家族信托基金便是一个例子。这一信托控制着 《纽约时报》的大部分特殊表决权股份,共有30名受益人及8名家族受托人。其条款中列明,倘若得到8名家族受托人一致同意,信托基金内的股权便能够转让, 包括给非家族外人。这一规定至少可以让受益人能在严重的家族分歧时有机会将资源重新分配,使家族事业不至于陷入长期瘫痪甚至最终倒闭。
归根到 底,在建立控股性质的家族信托时,创立人不应盲目从众或一厢情愿,必须深入分析信托对家族与企业的长远影响,谨慎权衡利弊,并以配套的治理机制促进信托发 挥正面功能、削减负面影响,达成家族和谐永续经营的目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76

临湘千亩土地“出逃”太子奶 花旗追债遭遇李途纯“完美算计”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02/997995.s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临湘、岳阳
有些人说了谎言。
“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 还。”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在集团4月发表的声明中做过这番承诺。
但不为人知的是,李途纯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株洲市警方“采取 了刑事强制措施”之前,他却已经实现了对太子奶集团逾20亿元债务的“逃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自然人保证合同》显示,李途纯与 太子奶集团的债权银行曾签订多份“连带责任担保”,其中尤以李途纯对花旗银行5亿元贷款的连带担保金额最为庞大。
当太子奶集团身陷资不抵债、 破产重组泥沼之时,李途纯注定选择“金蝉脱壳”来保住他最后的资产。
“花旗银行从2009年开始,雇佣一家香港调查机构的侦探跟踪调查李途纯 一年之久,由此发现了李途纯在太子奶集团危急之下转移资产的4项手段,最后形成的报告被转交给了株洲市政府。”株洲方面曾见过此报告的一名权威人士透露, “李途纯名下资产已经微乎其微,这是真的。”
记者辗转株洲、临湘等地展开调查,发现李途纯这4项涉嫌资产转移的问题包括:临湘五尖山千亩土地 自太子奶集团转移至湖南五仙山旅游度假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五仙山公司)、株洲市芦淞区土地问题、北京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太子奶)所在的金隆基大厦被卖予方正集团中的部分自然人、李途纯个人资产被转移至亲属名下。
太子奶集团一核心人士知悉后此事后 表示,“像李途纯和方正集团中自然人的交易,这在太子奶集团最多也就只有5个人知道,而且基本都是李氏家族成员。但这些都做得很干净,显然,太子奶的律师 团早已预估了所有法律风险。”
7月1日,与太子奶集团掌控中总计2000亩土地上的沉寂景象截然相反的是,临湘五尖山上千亩土地的开发在烈日 下正如火如荼进行,“有6个施工队同时进场。”而按照“工程项目建设招标公告”,上述开发的总投资将达到20亿元。
李途纯被抓后,其前妻王依 兰在临湘掌管起了李途纯老家里的“新生帝国”。
多个施工队同时开进五尖山
湖南临湘五尖山的千亩土地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在太子 奶集团濒临破产的情况下,这千亩土地给李氏家族保留了一片“根据地”。
在107国道与京珠高速的临湘交汇处,路边有座“五尖山森林公园”的牌 坊,其下有路蜿蜒通向48000亩的国家森林公园。当地人称,若遇小雨,山上常有仙气环绕。
就在牌坊的东边,是五仙山公司7层的办公楼房和一 栋6层高的“旺铺营销中心”。而在牌坊以西,一片庞大的工地正在107国道旁热火朝天般动工。可以发现,工地上并没有“太子奶”的标记。
而五 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办公室主任余志星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那片工地就是太子奶搞的旅游度假区。当时临湘市把森林公园山麓处的千亩土地给了太子奶,此后就不归我们管了。”
记者在工地上看到,正面的围墙宽约数百米,“不花钱租两年”、“首付2.8万即刻赚到42.8万”、“你买铺我包租”、“长安国际商城再现大唐盛世”、 “顶级别墅百栋百祥”和“拥有100个项目的儿童游乐城”等横幅布满了围墙表面。
“进场施工的有五六家公司,都是在为太子奶做旅游度假项目建 设。”承建五仙山别墅的临湘市鹏翔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项目部一人士向记者透露,他们是在2009年末进场的,进场晚的则是在今年上半年。
根据“工程概况牌”显示,临湘市鹏翔公司还负责3层高的五仙山旅游度假村一号会所施工,将于2010年10月竣工,而建设单位正是五仙山公司。
除了鹏翔公司以外,工地上还有湖南广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界华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施工单位。
昨日, 记者于16时40分从工地正门进入后径直往里走,走到无路可走之境时已是17时15分,沿路林地皆已被毁,但间或仍可见溪流间蜻蜓飞舞的景象,可闻鸟鸣山 涧之声。
“一期中,沿街建造的分别是商业城A、B栋,往里则是中心广场、会所、人工湖和高尔夫球场,靠近森林公园深处的是别墅,一期将有30 栋落成。”前述鹏翔公司工程项目部人士介绍指出。
据“湖南五仙山旅游度假山庄工程项目建设招标公告”显示,项目由五仙山公司 (注册资本6000万元)和湖南恒麟房地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合作开发。“征地数千亩,已完成拆迁、道路管网水电基础设施七通一平,总设计 总立项全部完成。”“招标公告”还显示,此处旅游度假区总投资约20亿元,分为国际商城、别墅群、高尔夫球场、公馆区、商住楼、瑶池温泉、水上乐园、儿童 游乐城、高尔夫会所和超五星级森林度假酒店等10大项目。
五仙山公司招商代表曾桂芳向记者表示,国际商城、一期30栋别墅、高尔夫球场和会所 将在今年10月落成。据“招标公告”和曾桂芳介绍,国际商城分为两栋,每栋18000平方米,每栋投资约3000万元;100栋别墅占地600亩,每幢别 墅面积约为400~1200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而高尔夫球场一期总投资3000万元,按18洞标准杆设计,第二期将再增加9洞;高尔夫会所总投资也在 600万元以上。
“瑶池温泉也已开挖,并已挖到35摄氏度的温泉,以后还将建设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商住楼。”曾桂芳表示。按照“招标公 告”,上述商住楼总投资1.5亿元,将回收3.5亿元。
若一切成真,按照五仙山公司的预估,“建成后土地以及60万平方米的别墅、商铺、宾馆 等每平方米的评估价值将超1万元,即60亿元。”
千亩土地出逃太子奶?
王依兰至今同李途纯仍保留着同样的手机尾号——“8501”。 除此以外,抹不去的还有五仙山公司与李途纯、太子奶集团的关系。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五仙山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24日,注册资本为 6000万元,而总出资的100%都是土地使用权出资。其中,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湖南太子奶)以出资5400万元,控股90%;北京太子童装有限公司以出资余下600万元,持股10%。此时,公司的法人代表为李舒谦,李舒谦 曾任太子奶集团副总裁,“与李途纯的利益关联十分紧密。”但五仙山公司一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是王依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 握的一份有李途纯批示的 “关于五仙山公司目前征用土地的情况汇报”显示,湖南太子奶是在2004年时“与临湘市政府签订了800万元办理800亩建设性土地的协议”。值得注意的 是,上述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颇低,而且也并非一次性出让,而是分批次出让的。例如一份合同编号为“(2004)3-27”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显 示,湖南太子奶与临湘市国土资源局于2004年8月6日签订“出让合同”,一宗总面积为67979平方米(约100亩)临湘五尖山土地被出让给湖南太子 奶,该宗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总额为108.75万元;另一宗总面积达到128260平方米 (约200亩)的五尖山土地则以205.18万元转让给湖南太子奶。
前述提及的 “关于五仙山公司目前征用土地的情况汇报”也写明,“目前(指2008年时)实际只办理了200多亩建设用地和401亩林地……剩下100多亩只能作林地 发给我公司,手续在临湘国土局已经办理好了,国土局出示了复印件,但要拿回该100多亩林地证,根据现行相关国土政策,涉及到1134.73万元土地出让 金的问题。”
对此,一位注册会计师在详细查看上述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关于五仙山公司目前征用土地的情况汇报”后向记者表示,“这表明临湘市方面有明显的寅吃卯粮行为,800亩的土地使用权出 让计划实际上要在此后几年中陆续报批,而此后由于土地出让金的水涨船高,单单其中100多亩的林地使用权出让金在2008年就要1134.73万元,比 2004年800亩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总额还多出300多万元。”
前文提到的情况汇报还写明:在国土政策和国土稽查趋紧的情况下,“临湘方面 还是保证不多收一分钱,但要求我公司拿100万元到临湘财政上转账11次,待转满后,临湘财政马上开具1134.73万元出让金票,该出让金票到国土局 后,国土局马上将100多亩林地证的原件给我公司,100万元同时返还。”
对此,五仙山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王依兰在2008年4月24日批示 “转李途纯董事长”,李途纯则在2008年4月25日批示“同意,请陈春莲拨200万速办。”
蕴含更多悬念的是,前述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临 湘国土局的签字人为李治保。据临湘市国土资源局代局长葛建6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五尖山大约千亩土地正是在前任局长李治保任上被出让给湖南太子奶 的。
“李治保是与李途纯私交最密切的临湘官员之一。在太子奶集团未起时,李治保就与李途纯结识。”一当地人士指出。
就在李治保于 2004年8月将五尖山土地出让给湖南太子奶后,他旋即于2005年下马接受调查,之后他又加盟成都太子奶任销售经理。如今,李治保在临湘市国土资源局大 楼的地下一层经营岳阳正阳房产土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记者曾于6月28日晚间辗转约李治保到茶馆喝茶,但他拒绝对当年与李途纯的交情作出评 价。李治保向记者表示,自己并不担心遭调查的可能,“我很清楚当初李途纯办理土地证的过程,在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
在李治保之后,临湘市国 土资源局继任局长李志宏于2010年初被调离临湘市国土资源局,转任岳阳市国土资源局执法大队长。此外,临湘市纪委还向记者证实,纪委在6月带走一位临湘 市国土资源局俞姓副局长进行调查。
据五仙山公司的章程显示,2006年后,湖南太子奶的5400万元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已经转为李舒谦名下, 北京太子童装有限公司仍然持股10%。另据调查,注册资金为1800万元的北京太子童装有限公司100%股权也已由李途纯全部转让给李舒谦。
“挂 往来”的4亿资产隐形转移
五仙山公司为将五尖山地块用作抵押贷款,于2006年委托湖南万源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对部分地块做了土地估价,《每日 经济新闻》记者获得了该份土地估价报告书。“估价结果”显示,五仙山公司位于五尖山两宗国有出让土地,总面积为196239平方米(约300亩),在估价 基准日2006年8月30日,“土地总价为9792.32万元。”
这表明,即使保守地估计,2006年时五仙山公司所有的至少800亩国有土 地使用权价值也在2.6亿元之上。
“这块地现今的价值远不止5亿元了。”前述当地的注册会计师表示。但目前这部分土地已在自然人李舒谦控制之 下。7月1日,太子奶集团一核心人士向记者详细解释了这背后的奥秘。
“2006年以前,李舒谦不持有任何公司的股份。而在2006年之后,李 途纯将非奶业资产陆续全部转让到了李舒谦名下。实际上,当时就设计好了一切,要将这部分资产在法律上与太子奶完全脱钩。”
在这一过程中,李途 纯儿子李帅控制的湖南红胜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胜火投资)则要担当“过桥”的作用。
“太子奶、红胜火投资和李舒谦之间签订了一系列 的三方协议——红胜火投资先收购太子奶上述资产,随后再将上述资产转让给李舒谦。”该核心人士指出,“在收购资金上,所有的收购都是‘挂往来’的,在账面 上以太子奶对红胜火投资的应收款形式体现,红胜火欠着太子奶股权转让款;而在红胜火投资的账目中,李舒谦又欠红胜火投资股权转让款。”
之所以 如此设计,是太子奶集团律师团和财务负责团队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选择。“李舒谦是太子奶首任财务总监、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董事会秘书,此后一直担任高管, 他以自然人身份出现在太子奶的巨额应收款账目中,这不现实,所以转由红胜火投资‘过桥’。”上述太子奶集团核心人士还指出,实际上,在李舒谦接纳诸多资产 的过程中,“充当‘过桥’的不仅仅是红胜火投资,还包括湖南辣翻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但主要的‘挂往来’集中在红胜火投资之下。”
那么,这 一笔资产规模到底有多大?根据记者调查掌握的太子奶集团2009年末应收款账目显示,红胜火投资对太子奶集团的欠款约为4亿元,这笔款项实际上就是高盛、 英联和摩根士丹利在2008年逼迫李途纯退位时要求他承担的4亿元个人债务,“但李最后没有退位,太子奶这部分应收款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一旦太子奶破产 重组,红胜火投资也会因偿付不了太子奶4亿元欠款而一同破产,但李氏家族仍然可以通过对李舒谦的债权控制,从太子奶集团中‘出逃’4亿元资产。”上述人士 表示。
花旗调查遭遇“完美设计”
在太子奶集团的设计下,花旗银行吃了最大的亏。
李途纯4月15日借助相关渠道表示,花旗 银行当时的5亿元贷款是主动要求给予太子奶集团的,并提出了5大优惠条件:保证不要抵押品、保证不要任何担保、保证国内利息最低、保证贷款时间最长。但在 太子奶获得贷款3个月后,花旗就马上 “变脸”,“花旗银行紧接着又提出了增加担保,要求太子奶旗下7个子公司相互为这笔贷款担保,在太子奶办理了担保手续后又马上提出了土地和厂房的抵押。” 李途纯曾表示。
花旗银行在海外破产诉讼中要求太子奶集团若无力偿还债务,将对其土地抵押物进行清算,这块土地正是五仙山公司在临湘当地所拥有 的五尖山地块。太子奶集团旋即称在湖南临湘市法院对花旗银行提起了诉讼,要求撤销花旗银行的抵押权,并宣布土地抵押无效。
李途纯借相关渠道表 示,花旗银行在取得上述土地抵押物时,采取了欺诈的手段。
五仙山公司提供的花旗银行无效证据主要包括6个方面:1,抵押合同并无五仙山项目法 人授权签字,属于无效合同。2,临湘市国土资源局在办理土地抵押登记、颁发他项权利证书时,没有答辩人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3,国土 局办理的使用证是找国土局人员私自取得的,不是五仙山公司提供的。4,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和复印件是通过其他渠道取得,非正常途径。5,办理抵押登记的巨额 费用支付和抵押物价值确认亦为花旗单方行为。6,私自扣押受理通知书,受理通知书上只有花旗一方签字。
“其实很简单,花旗银行拿到的五尖山地 块抵押合同是李途纯签的字,而不是李舒谦,这是李途纯故意设下的套。当然,太子奶很可能收买了花旗银行的经办人,花旗银行这下败得很惨。”李途纯身边人士 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花旗银行委托香港调查机构调查李途纯资产转移的第一项就直指这块伤心地——五尖山地块。
“临湘土地问 题,的确与五尖山地块有关。”株洲市方面一知情人士表示,调查报告中指出,五尖山地块纷繁复杂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存在问题,“按道理,该证是极难更改 的。”
上述人士还表示,调查报告还显示,金隆基大厦被转移给了方正集团中的部分自然人,这也是方正集团缘何在2009年末期受李途纯邀请参与 竞购太子奶集团的原因。
太子奶集团前述核心人士证实了该笔交易。“金隆基大厦2006年也到了红胜火投资名下,但由于银行贷款在2009年仍 未还完,在银行即将起诉追索之下,红胜火投资和方正集团的一些自然人同银行一道签订了三方协议,方正集团的人代还了银行贷款,李途纯也获得了一笔钱。因 此,尽管方正集团的人的确是以低价获得了上述资产,但这笔交易仍是在法律允许的空间下进行的。”
至于株洲芦淞区土地和李途纯转移财产至其亲属 名下的问题,记者未能获得经证实的更多细节。
“即使事情已基本弄清,但花旗的调查也没有任何作用,太子奶律师团在2006年就把所有可能发生 的法律风险都考虑到了,当时的手续就十分完善。这实际上是高盛等投行进来前逼太子奶做的。”太子奶集团人士认为,在太子奶集团,前任总裁谭孝傲、原党委书 记兼副总裁现任总裁韩月平、法务总监侯廉裕、李途纯秘书陈青松等皆出身法律界,“可以说,五尖山土地等资产与太子奶都做了完美的切割,花旗是追索不出法律 问题的。”
记者手记
悲情李途纯的真实与谎言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临湘、岳阳
临湘市上庄一胡同里,李家宅院的前后大 门如今已紧闭。
靠一段一米来高的水泥墙隔开南边的邻居家,李家宅院南院的墙边生长着6棵10多年历史的杉树,东南角落有一废弃的水缸,花坛已 有多时未有人料理,一颗巨大、沾满黄土的树根瘫倒在南院不大的水泥坪上。
1958年10月5日,李途纯就出生在这里,而直到他被抓前,他的老 母亲也仍然居住在此。但在6月29日,邻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李途纯家人这些天已经不在这里居住。
临湘是座小城,地处湖南省北部,是 岳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之一,当地人对李途纯和李氏家族充满着关注与叹息。“他是个敢做大事的人,举手投足中有着大人物的气息,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个相当孝 顺、重亲情的人。”2003年,李的父亲病重,李途纯在长沙湘雅医院连着陪护了几天几夜。
那段时间,正是45岁上下的李途纯同湖南卫视前主持 人金晓琳谈恋爱的时期。在做太子奶集团前,李途纯已经同前妻王依兰离婚,他们的儿子李帅此后曾执掌北京太子奶。
李途纯是家中老大,他有一个弟 弟和三个妹妹,除最小的妹妹李晶晶外,李途纯把几个弟妹都带进了太子奶集团,弟弟李亚军曾任太子奶集团副总裁。
临湘市当地有一处AAA级风景 区、国家森林公园——五尖山森林公园。记者调查获悉,李途纯依托五尖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成立了五仙山公司,法人代表曾由其前妻王依兰担任。
根据李途纯撰写的五仙山公司的介绍:“这里隐居着一支李世民第46代的后裔,有长安河、长安桥、长安村、长安镇、长安门为证,居民中60%为李姓人口。” 李途纯身边人士称,他自认为是个“皇族”,而他也一直像管理一个家一般管理着太子奶集团。当然,他是其中的“帝王”。对他忠心、善于说他爱听的话,是太子 奶集团各层人们升迁的法宝。
“有一个人从常德师院一毕业就开始给李途纯提包,后来这个人把加盟太子奶集团的原蒙牛7大创业元老之一的刘军给挤 了下去,无非是话说得李途纯爱听。”李途纯身边一名人士把这称为 “奇迹”,“太子奶的人事也在那之后开始大乱,集团中高层的贪婪最终葬送了整个集团,资金链断裂其实只是个表面问题。”
在李途纯被高盛、英联 和摩根士丹利“逼位”、太子奶集团行将就木时,李途纯却无人帮忙。“10大元老在最后关头有6个倒戈。李途纯很悲情,他此前生活在周围人编织的、最后生活 在自己编织的谎言当中。”
李途纯被株洲警方带走后,太子奶集团总裁韩月平至今留守,“他忙着扑各处的火,可以说韩是太子奶高层中为数不多的好 领导之一,但现在他也没有办法了,太子奶情况好时他也未得到重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12

巴菲特和王传福:最完美的伯乐与千里马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8/3MMDAwMDIwMTM3Mg.html

2008年9月26日,当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时,巴菲特宣布投资2.3亿美元持有比亚迪10%的股权。巴菲特与王传福渊源也正来自于此,说到底,他们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

在 见到王传福之前,巴菲特就已经对他深有耳闻。2008年初,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向巴菲特极力推荐王传福,芒格认为王传福“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 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于是,巴菲特委托大卫·索科尔专程飞往中国实地考察比亚迪。除 了考察到信息,索科尔带回来的依旧是对王传福的称赞,他告诉巴菲特:“这家伙(王传福)很有魅力,你一定要见见他。”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保守而传统,但在此之后,巴菲特终于决定投资比亚迪。

然而,让巴菲特感到意外的是,他第一次提出的入股20%竟然以失败告终,为此,他曾抱怨王传福:“中国人很伟大,现在竟然有中国公司拒绝让我入股。”但他此后也承认,押注比亚迪更大的理由是其创建者兼董事长王传福,而非该公司的产品。

王 传福曾告诉媒体,在巴菲特这次访华之前,两人曾有过三四次会面。在美国,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上,两个传奇人物第一次碰面。巴菲特在会议上与王传福就比亚迪的 技术发展做了相关的询问,王传福给出的回答让巴菲特相当满意。这次交谈王传福给巴菲特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巴菲特坦承自己不了解汽车工作原理,但他相信 投资比亚迪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他称赞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

在这次巴菲特的访华之行中,王传福包机往返接送巴菲特一行,预计耗资数百万 人民币。虽然巴菲特是经人推荐才认识了王传福,但直到目前为止,二人合作得天衣无缝。巴菲特在比亚迪的投资已经为自己带来不菲的收益,而王传福也借着巴菲 特的东风,一路看涨比亚迪股价,一时之间成为中国首富。而巴菲特的“金字招牌”,更是让比亚迪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从这点来看,王 传福可谓是名利双收。

巴菲特与芒格:

最成功的投资组合

“股神”巴菲特在比亚迪晚宴上祝酒词的第一句话是:“许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叫查理·芒格的人,从那时候到现在我们就成为了特别好的朋友。”巴菲特和芒格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一直是投资界的美谈。

芒 格与巴菲特的相遇极具戏剧性。1959年,在朋友的一次家庭晚宴上这两位21世纪最杰出的投资大师相会了。当时,巴菲特才29岁,芒格35岁。当时的巴菲 特正在寻找一个投资伙伴,巴菲特这么评价芒格:“他懂得内在规律,能比常人更迅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任何一桩买卖,是一个完美的合作者。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 个方向,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1978年芒格正式出任伯克希尔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巴菲特与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有史 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在过去40年里,伯克希尔以年均24%的增速突飞猛进,目前市值已接近1300亿美元,拥有并运营着超过65家企业。巴菲特对芒格 十分信任:“一旦我出现任何不测,查理·芒格将马上执掌伯克夏公司的帅印。”

巴菲特与盖茨:

最铁的忘年交

巴菲特和盖茨是忘年交,两人相差25岁。

55 岁的盖茨与80岁的巴菲特之间19年的情谊说起来要归功于盖茨的母亲。盖茨和巴菲特以前并不认识。1991年7月,盖茨的母亲打电话让他去参加一个西雅图 地区的社交活动,有巴菲特参加。盖茨本不愿意去,他认为去了可能也就说上两三句话,然而那天他们愉快地谈论了几个小时。几天以后巴菲特买了盖茨推荐的微软 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股票,至今他还保留着这些股票。

虽然年纪相差较大,但这并不妨碍巴菲特和盖茨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他们都不在乎自己的穿着 仪表,也从不摆亿万富翁的架子,巴菲特说,“我们并不成为人们想像中有钱人的样子。”不过他们最大的相同点应该是两人对财富的态度,2006年6月25 日,巴菲特宣布把300多亿美元捐献给盖茨基金会就证明了这一点,使得该基金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之一。把一生的巨额所得用于这样长期的慈善投资, 足以看出他对盖茨的了解和信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3

追求不完美的控制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0.html

初入內部審計(Internal Audit)這一行時,經常認為企業應該追求完美的內部控制,如果被審者不認同的話,我會視他們為懶惰,怕麻煩及欠承擔。

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自己當時的想法幼稚,工作了多年,最後才醒覺,一盤生意講求的是利益和成本效益,不能像藝術般去追求完美。況且,完美的控制根本就不存在,至少我未見過。

其實控制要去到那一個程度要視乎成本效益,當控制帶來的效益高於設置及執行的成本的話,這個控制就值得去做。

舉 個極端的例子,一家公司有幾百元現金用來做Petty cash,公司不會花幾十萬去買個夾萬來鎖這些現金,而且也不會在放置現金的地方特別加装CCTV,以及派護衛24小時守候吧,對不對?現實中,公司只會 花相配的資源去做控制,例如將現金鎖在抽屜,及找人不定期做盤點就已經可以了。

其實控制的設計要點在於「剛剛好」,有時比起追求完美還來 得辛苦和困難。因為如果要追求完美,時間金錢效益可以通通不管不理,就以上Petty cash的例子,夾萬、CCTV、護衛等通通都拿來用,乾手淨腳。但如果追求不完美而且要做到剛剛好的話,控制的成本效益就必需要考慮,較甚麼都不用理會 麻煩,是吧?

我不時都會收到從事內審的網友的電郵,而最普遍的提問是那裡可以找到流程的標準做法。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標準,因每家公司的情況不同,就算是相同的行業,不同公司的做法都可以不一樣,所以設計控制時要因時制宜,不要將所謂的標準當做聖經而硬套在流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0

不求完美只要快 六人贏過六百人

2011-7-25  TCW




滑開iPhone螢幕,連上雅虎股市網頁,關心台股最新動態,大盤走勢圖卻是一片空白,幾秒鐘過去了,畫面還是沒有改變。同樣的空白,發生在鼎泰豐官網、《賽德克‧巴萊》預告片以及所有以Flash支援的網頁內容上。

Apple雖帶起了行動裝置浪潮,但系列產品不支援Flash技術,讓用戶在瀏覽網頁內容時,常常遇上空白。

「賈伯斯討厭Flash幫了我們一點忙。」雲端科技軟體工程師張澍元笑著說,雲端科技推出的遠端瀏覽器App「Puffin Browser」,運用雲端運算,將你手中的空白,重新填上色彩。 零行銷!卻能紅到日本、義大利

○‧九九美元的App背後,是近兩年的研發心血, Puffin Browser在今年二月上線後,沒有行銷預算,卻從日本、台灣紅到韓國、義大利,甚至在美國iPad功能性付費軟體都曾拿下冠軍;五個月內在全球拿下二十三萬次的下載。

你可能會好奇,全球瀏覽器早已經有微軟、Google、蘋果和Firefox等大腕,小小的台灣團隊怎麼還能不靠行銷切進市場?

「你認為手機上的CPU(中央處理器)和筆電上的差別有多大?差了二、三十倍!」雲端科技創辦人沈修平說,消費者習慣用筆電、個人電腦上網,進入行動裝置時代,自然以同樣標準要求它。「明明騎的是腳踏車,卻想跟汽車一樣快!」

同樣的商機,難道Google、蘋果看不到?

不是看不到,而是反應的速度。「他們要賺就必須賺幾億美元,」堤安科技共同創辦人劉育嘉說。相較於每台電腦都用到的瀏覽器,遠端瀏覽器只給行動裝置用。○ 九年底,手機瀏覽器的市場規模還不大,沈修平看到未來消費者行動裝置瀏覽網頁的量與質都可能上升,於是提早投入,但大公司反應就沒有他那麼快。

規模小! 反能即時修正回應需求

另外,大公司講求精緻度,卻也成為速度的障礙。「我們可以很快推出一個東西,然後很快的更新,去反應使用的需求。」沈修平說, Puffin Browser推出後,還能不停更新、修正錯誤,大公司為保護品牌,在達到完美前,不可能推出產品,就算看到市場,也無法立刻反應,「你看Google花 了七年才做出Google+去和Facebook比。」他笑著說。

雖然成為了市場先進者之一,但他還是得面對大公司人才數量的優勢,「Google做Chrome(Google瀏覽器)的團隊有一整個 Building(約五、六百人)。」曾在美國Google工作的雲端科技工程師張瑜珊回憶,六個人要和六百人團隊拚,雲端科技的武器,是讓使用者,都為 它貢獻智慧。

Puffin Browser上線後,隨使用者意見最快每週更新一次,「有使用者反應網頁顯示不正常,我們請他把連結寄來,直接修正。」

投入技術研發兩年,加上消費者的「指導」,如今同樣的網頁內容,Puffin Browser的運算速度,竟比Android內建瀏覽器還快了至少七倍。

行動裝置時代,新市場需求浮出,容許犯錯的小團隊,更能率先「登陸」,早一步在新大陸播下種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9

贏家 何須完美?

2011-7-25  TCW




過去兩期的《商業周刊》,我們帶 讀者走過IT產業兩個典範轉移的故事:手機巨人諾基亞凡事做到最好 ,卻成為一百分的輸家;英特爾最害怕的敵人─隱形冠軍安謀。這一期,是第三部曲:新舊科技世代交替的新王者─一隻火紅的《憤怒鳥》,以及它代表的四十幾萬 個看似微不足道,卻席捲全球的App產業。

我是一個不玩臉書,在新世代眼中相當「不合群」的原始人,不過,我卻也在iPhone上拉過彈弓,想要把《憤怒鳥》射出去壓垮戴鋼盔的綠色小豬。如果連我這種人都玩過,就可以知道它的影響力指數有多高。從英國首相到台積電董事長夫人都是它的粉絲。

幾隻小鳥,一款看起來好像小孩子玩的遊戲,為何席捲全球,甚至還可以進軍好萊塢?它真的那麼簡單嗎?本期商周主筆曠文琪將帶著大家深入其「巢穴」,發掘《憤怒鳥》的啟示,故事我不在這裡贅述。

但我想跟讀者分享這個封面故事製作背後的感想。事實上這是文琪的感想,我只是把「採訪」她所得到的整理出來:

要約到這家企業,我們約了快要兩個月,一直石沉大海。直到最後攝影駱裕隆直接登門拜訪,《憤怒鳥》的CEO才同意接受。他說:「我們真的很忙!」

但在得到CEO專訪的首肯後,前置採訪作業,還是很沒效率,一封郵件寄出,要好幾天才得到回覆。他們並不在意我們對他們的效率觀感不好。

但要說他們太驕傲,也不是,文琪觀察到,CEO麥可.海德接受採訪時的態度,平和謙遜,很實際的芬蘭人典型。玩家在網路上丟出反應,他們半天內就會回覆,並且告知改善進度。

文琪說:「我想了老半天,才想懂一個道理:這是一家長大得超快的小公司。未來,在App世界裡,會有好多這樣做全世界生意的小公司出現。他們重視顧客勝於媒體,不管頭銜只問職責。」而且,他們沒有過去成功企業標準的「完美」性格,不想面面俱到。

未來的贏家,不求完美,這個重點,在本期中讀者會一再看到。這也是連著製作了三期的IT變革故事後,我自己得到的啟發。

本期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專題:商周邀請了攝影家杜韻飛在本刊發表他一系列的「流浪狗的生與殤」紙上影展。在《商業周刊》上刊登這樣的題材,是很大膽的嘗試,但我們希望給讀者新的題材、新的視界。震撼的視覺,會讓我們對生命有另一番觀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

創辦人太完美 接班人無法錯中學

2011-8-8  TCW




經營之神王永慶的接班布局,思考既深且早。

早在二○○一年,他為台塑集團設計了「七人小組」的雛形,由主要的家族成員與高階經理人,做為集團決策中心。二○○八年,王永慶去世,外界解讀,強人留下了一個類似控股公司的制度,讓企業第二代與老臣得以共治。

這似乎是深謀遠慮的接班計畫,然而,一連串的工安意外,卻讓台塑二代接班的困境浮現。

台塑的制度化管理,是台灣企業典範。

王永慶在管理上最讓人稱道的,就是一旦他發現問題,馬上就找根源, 並設計問題解決方法,將其制度化。第二代傳承上一代精神,上台後親自領軍、檢討人事資源等制度,將管理制度更精細化。然而,六輕自○四年迄今,共發生逾二十件工安意外,為何找不出問題根源?

台塑的二代接班困境,不是特例,而是此刻台灣所有企業的縮影。

企業歷經第一代的輝煌盛世後,舊的成長模式面臨極限,第二代背負著第一代的光環與壓力,如何帶領企業轉型?問題若僅歸咎於「二代不如一代」,結論顯然太過簡化。

「王永慶把事情做到完美了,第二代反而沒有犯錯、培養能耐的空間。」台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執行長黃崇興表示。

困境一:走不出第一代格局! 有問題長輩扛,子女難打破舊框架

為什麼第二代看來都難以取代第一代?理由,往往不在第二代個人的聰明才幹不如第一代,而是,第一代培養接班人的方式,能否讓他們擁有變革能耐。

不 像一般理解的,所謂企業要成功傳承,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不變」,答案正好相反,「企業核心精神要能成功傳承,最佳的方式,就是讓企業擁有隨著時間、環境 變革的能力。」西方研究家族企業重要著作《家族企業的悖論》(Family Business As Paradox),作者愛美.詩曼(Amy Schuman)等人在書中指出。

企業改革需要創新,而創新可以做的策略選擇,不管是從科技、經營模式或是管理創新著手,都需要與企業本身DNA之外的觀點。

要做到這一點,家族企業面臨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確保自行養成的接班人,有足夠跳脫舊框架的能力與視野,二是找外部經理人經營,確實將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

然而,台灣的家族企業幾乎都優先選擇由下一代成員接班。

第 一代企業家雖然了解企業的接班風險,然而,他們選擇小心翼翼培養下一代,花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將子女帶在身邊, 等到第二代夠格進行決策(以王文淵為例,接任七人小組總裁,已是五十九歲)。在接班人養成期間,企業第二代全心學習企業既有的DNA,即便犯錯,父輩也會 幫忙把所有的問題解決掉。

這樣的做法,好處是,創業第一代深植企業的DNA,可以非常忠實的複製到第二代身上,壞處則是好處的一體兩面,第二代經常缺乏企業變革所需要的外部思維與視野,也缺乏獨當一面、養成領導能耐的空間。

這是台灣企業接班養成常見困境;所以如果第二代走不出第一代格局,「不是小孩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黃崇興評論。

解決的方法之一,如果向歷史人物借鏡,清朝康熙為讓雍正接班,故意翦除或冷凍老臣,或是民初蔣中正決意讓蔣經國去贛南,成立幹訓班,都有讓太子自行培養與上一代不同的一群人,引進外部思維的想法。然而,建立太子幫容易引發企業內鬥,這類手段的副作用自然不小。

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讓台灣企業像西方企業一樣,找外部經理人進入決策核心, 甚至直接擔任執行長的職務。

困境二:企業主要錢也要權! 不放心經理人,僅一成富過三代

然而,將權力交給外部專業經理人時,許多企業主會失去安全感,「要錢(所有權, 可以分紅)、又要權(經營權),是許多台灣企業主的心態。」黃崇興表示。

許多西方企業都曾在最需要變革的時刻,尋找外部經理人拯救危局。

例 如,全球前三大的汽車集團福特家族就不只一次找過外部成員。最近的一次,則是福特第五代掌門人比爾.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在二○○六年找來現任CEO穆拉利(Alan Mulally),讓福特瀕臨破產到轉虧為盈,成為最新的底特律神話;又如,企業歷史超過兩百年的杜邦集團,則在家族企業經營一百七十年後,在一九六七 年,全面由專業經理人接班。

藍色科技巨人IBM由家族企業轉為經理人接班超過三十年,為打破既有企業框架,也曾在一九九三年的生死存亡時刻,找來食品背景的專業經理人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操刀解危。

而為了讓外部人才真正能夠為家族企業貢獻,許多西方企業無可避免的必須將公司所有權、管理權區分,讓公司治理更為透明化。

成功案例當然不多,因這做法違背人性。《家族企業雜誌》(Family Magazine)曾統計,只有不到三○%的家族企業,成功由第一代傳承到第二代,而能再從第二代傳承到第三代的成功率又只剩十分之一,至於成功傳承到第四代的,只有四%了。

困境三:三大守則常被打破! 接班機制,難兼顧家族與企業利益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曾為文「家族掌握經營權的企業三守則」:

第 一、家族成員不應該在家族企業工作,除非,他們有與外部人才相比的才幹,以及同等努力工作的精神;第二、不管有多少的家族成員進入了企業的管理階層,也不 管他們的表現有多麼傑出,至少, 保留關鍵職位給外部專業人才,特別是財務長與研發長,這兩個職位對專業的要求特別高;第三、除了那些規模真的很小的企業之外,要逐漸提高外部經理人進入企 業的比率,進入各部門……。

然而,平心而論,上述三守則常被打破,因為家族企業面臨的終極選擇是,「企業利益優先?還是家族利益優先?」最終,家族企業必須視自己為企業而非家族。

而利益衝突唯一解決之道,就是授權外部專業經理人,這個人既不屬於家族利益,也不屬於既有的企業利益。

回 到台塑集團。攤開王永慶以七人小組做為接班最重要的機制,用意其實不難分析。七人小組成員單純,只有家族企業大股東和集團子公司董事長,它一方面在決策 時,可以統整四大子公司,加速決策速度,發揮總部控股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視為跨集團的董事會,有決定策略方向,以及遴選專業經理人的功能。

這樣的機制設計,不光是平衡企業決策權力的考量,還是家族企業過渡往專業經理人治理極佳的平台。但它能發揮作用嗎?

「一個領導人有多偉大,看他的接班計畫是否通過最終考驗(the final test of greatest)。」彼得.杜拉克表示。

王 永慶經營之神的傳奇未來如何被解讀,最終還要看台塑集團家族成員的抉擇:從七人小組改革成員名單就可看出,台塑第二代改革所走的方向,究竟是重視大股東利 益的家業,還是重視公共利益的企業?而投資人則可以根據這個抉擇方向,判斷這個曾為台灣創下經營奇蹟的企業,未來永續發展的成功機率。

台塑集團兩代接班,也將同時帶給國內其他企業啟示。如果台塑集團這個制度化最完善的企業,它的接班布局都備受考驗, 那麼,台灣還有什麼企業可以做得比它更好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33

中資黑手》英格爾股價飆漲八倍後暴跌 中國灌單、台灣炒股 超完美計畫揭祕

2011-10-17  TWM




今年四月十三日,報紙財經版一角 有則短文:「英格爾涉炒股 負責人、金主、炒手遭檢調搜索」,檢調突如其來調查一樁兩年前舊案的舉動,讓這檔近一年來飆漲八倍的股票,股價急轉直下,意外戳破了一場「中國灌單、台灣 炒股」的超完美炒股計畫。

撰文‧張瀞文

在琳琅滿目的炒股手法當中,公司派結合市場主力及法人,透過媒體發布利多,坑殺散戶投資人的案例多如過江之鯽,而這次電源供應器廠商英格爾一年大漲八倍炒 股疑雲背後,除了公司派、金主、炒手、法人,背後隱約可見中國四大央企之一普天集團介入的身影。

因為普天具有中資的特殊身分,因此發生在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前夕的這起英格爾炒股案,時間點顯得格外敏感,檢方偵辦起來也特別棘手,最近市場上就傳出檢方 因受到來自高層壓力,讓整個案子「辦不下去」,最後甚至出現了「抓小案放大案」的作法。

檢方於四月搜索後指稱,這起炒股案時間點落在○九年七月到九月,主要由英格爾董事長蔡成達夥同市場金主及炒手,透過特定人士拉抬股價,檢方最後約談蔡成 達、金主邱志宏及操盤手蕭天祥,蔡成達更在今年五月下台。

不過外界對於檢方的說法存疑,因為這段時間英格爾股價僅由十七元漲至二十六元左右,並沒有大幅波動。反而是英格爾從去年年初二十八元飆漲至今年二月歷史高 點二五七元,一年內飆漲了八倍,轟動台灣股票市場的炒股事件,檢方卻好像「視而不見」,作法讓外界相當不解。

與中國央企合作首例

普天營業額九千億 竟挑上台灣小公司不過檢方在今年四月突如其來搜索英格爾,已意外讓整件還在進行當中的「超完美炒股計畫」戛然而止。就在檢調搜索之後,除了董座下台,英格 爾第二季勉強繳出讓市場可接受的營收成績,但稍後公布的獲利卻出現比上季腰斬的情況,獲利突然大縮水,讓市場意外。

市場傳出因為四月檢調追查英格爾炒股案,讓普天對英格爾的後續下單出現觀望。檢調追查,加上普天下單縮手,導致英格爾獲利不如預期,而英格爾股價也從二月 的高點跌落至現今約八十元附近,短短半年內股價一度出現腰斬再腰斬,散戶投資人已哀鴻遍野。

桃園縣龜山鄉電子零組件小廠林立,股本僅五億元的英格爾一點也不顯眼,加上所生產的電子產品──電源供應器,又屬於相當成熟的產品,每年維持固定的獲利, 且從來不召開法說會,市場或是法人圈幾乎不會注意到它。

不過去年年初英格爾突然轉性,除了二月初召開掛牌後首場公開法人說明會,緊接著二月五日宣布與中國央企普天集團簽署一紙「三年合作、一年採購」的合約,採 購金額達一億美元以上,而普天也在簽約儀式中宣稱,「未來不排除入股英格爾,或雙方合資成立新公司」。

由於這是首家中國央企與台灣公司合作,自然吸引各界目光,但是營業規模高達九千億元新台幣的普天,選上股本不到五億元、年營業額二十二億元左右的英格爾合 作,甚至還要進一步入股?背後動機令人玩味。

據業界人士表示,當時普天曾經找了五到八家台灣的中小型公司洽談合作,而英格爾會雀屏中選,主要與英格爾董事長蔡成達需要活絡股價,且急著想退休有關。

八成訂單來自普天

灌單奶水多到滿出來 營收股價創新高大股東透過與客戶宣布策略聯盟合作案,然後讓對方在枱面下吃進籌碼,之後再透過灌訂單、衝營收、拉抬股價,最後雙方共享股票大漲後的甜美果 實,這樣的炒股手法屢見不鮮。

英格爾在去年正式宣布與普天簽約後,股票的成交量逐漸放大,正巧鑫豐、昇豐等特定的小型券商,也開始密集交易。熟悉市場操作人士開始揣測,普天在這時候似 乎開始進場吸收籌碼,而時間點大約就在雙方簽約後不久的二到四月這段期間。

因為有一億美元大訂單,加上普天陸續在市場上吃貨,英格爾股價開始出現異常的波動,這樣的漲勢開始吸引「外圍人士」的注意,就在四、五月,英格爾股價來到 七、八十元,市場炒手、主力開始介入,英格爾成交量開始放大,動輒出現量價俱揚的走勢。

同時,過去從不透過重大訊息公布營收的英格爾,在這一波股價漲升過程中,也一反常態,在法定公告營收日(每月十日)前,在六或七日時就透過重大訊息發布營 收數字。

從公布的數字來看,隨著中國普天的大單灌頂,英格爾合併營收從過去單月僅有二、三億元一路跳升。一直到去年年底,英格爾十二月單月合併營收已來到十四.九 六億元,這個數字比年初二月營收成長接近八倍之多。

公司釋利多撐住股價

內部人士卻逐漸在逢高時出脫持股市場發現來自普天的訂單讓英格爾營收暴衝,當時就有炒家表示,中國央企動輒數百億、數千億元的營收規模,現在隨便拿個幾億 元訂單灌給台灣的中小型公司,只要央企有心餵養,台灣中小型公司一定會「吃到撐死」!

隨著營收從四月開始一路創新高,英格爾股價正式站上百元,超越績優股台達電,一躍成為電源供應器股王。突出的股價及業績,終於吸引法人目光,原本乏人問津 的英格爾,陸續有法人到公司拜訪,包括日盛及新光等投信及自營商從去年九月開始陸續進場加碼。

而這段時間,公司仍然持續釋出利多消息維護股價。去年十一月十日英格爾舉行第二次法說會,蔡成達向在場法人及媒體表示,與普天經過十個月的磨合後,今年訂 單將會放量,接下來包括航空媒體機、少兒遊戲機、LED照明燈源,將推升今年公司成長動能。

法說會後,包括群益、第一金投顧以及元富證券出具的研究報告都預估,英格爾去年每股獲利將達到四.五元到五.五元,群益投顧更大膽估計,英格爾今年將賺進 一個資本額。

而今年一月下旬,中國普天集團資訊產業國際事務本部總經理溫南雁,也在英格爾於深圳舉辦的三十周年慶時表示,今年將深入與英格爾合作,同時擴大下單。

在公司派聯合普天釋出利多,籌碼又被特定人鎖定,投資人大舉進場,使得融資使用率拉到最高九六%情況下,英格爾股價再度攀升至今年二月份最高點二五七元, 短短一年大漲八倍,英格爾成為近一年來台股表現最傳奇的一檔股票。儘管股價登上高峰,但對市場敏感度很高的炒家們發現,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內部人士已逐 漸逢高出脫持股。

上半年營運大衰退

一億美元訂單「虛胖」 檢調偵辦炒作根據公告,蔡成達從去年八月以後就陸續申讓超過二千五百張持股,監察人黃彭惠珠也在去年十二月申讓三百張,高層在高檔賣股,這點讓參與的炒家 提高警覺。

從英格爾公布的業績來看,也沒有像公司對外所說的那麼好。根據公告,今年第一季英格爾的合併營收不僅沒有成長,反而比去年第四季衰退二七.七%。去年第四 季稅後盈利率降至一.○九%,比上一年度平均四%到五%大幅下滑。加上今年半年報公布,上半年每股僅賺了一.三三元,與賺一個資本額的說法差距過大,市場 才恍然大悟,這號稱一億美元的肥單,恐怕是僅有骨頭沒有肉的「虛胖訂單」。

股價位在高檔、本益比接近四十倍,又有董監申讓持股,加上營收、獲利不如預期,果然在第一季營收公布後,英格爾股價從二五○元高檔出現第一波跌勢。緊接著 檢調又在四月中偵辦不法炒作,突然的舉動讓各方人馬競相拋出手中持股,而英格爾股價半個月就腰斬。

英格爾股價一年大漲八倍,在台股一千多檔股票中,漲幅第四,小小英格爾能脫胎換骨,完全是拜普天集團在背後撐腰所賜,雖然在飆漲期間,普天高層曾經出面表 示「擔心小股東因此受傷」,不過現在英格爾沒有繳出預期中的成績,股價也因過度炒作而出現崩跌,普天連手英格爾炒股的說法在業界不脛而走。

這一次英格爾涉炒股案,由於股價漲幅大、參與的人更多,所牽涉層面、投資人受傷的程度遠比兩年前的舊案影響範圍更大,但是檢調卻是「抓小放大」,對於這次 成功將股價推上天的炒股案視若無睹。中國央企普天是否連手英格爾炒作股票坑殺投資人,需要主管機關「嚴密觀察」,不過現在英格爾股價大跌,當初相信這一億 美元訂單而進場的散戶投資人們,他們的權益又該由誰來維護?

英格爾

成立:1981年

負責人:董事長梁育正(前任為蔡成達)

資本額:9.17億元

主要業務:電源供應器

主要客戶:Canon等相機廠商近三年獲利:2010年EPS3.92元、2009年1.41元、2008年0.29元

英格爾公司說法

英格爾財務長蔡瑞蓮表示,關於檢調偵辦炒股案,主要是針對前董事長蔡成達,蔡董事長已下台,英格爾經營團隊也更新,其涉案事項屬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另 外,關於營收創新高、獲利卻跟不上腳步,主因是產品結構變化,這些在法說會、股東會時都已對外說明。

中資普天灌單

各路人馬炒高英格爾股價

──2010年2月迄今

英格爾股價走勢

2010-03 與普天簽訂1億美元訂單07主力、炒手開始進場吃籌碼10法說會後,法人開始進場

2011

董監大舉申讓

英格爾30周年慶,普天高層釋利多

檢調搜索

營收暴衝 獲利卻沒有跟上腳步── 英格爾營收獲利對照時間 2009.3Q2009.4Q2010.1Q2010.2Q2010.3Q2010.4Q2011.1Q2011.2Q 營收(億元) 5.585.559.2427.8230.5142.7530.6235.11 每股純益(元)0.540.391.041.56 1.620.811.030.56 「普天概念股」均不支倒地去年英格爾因與普天集團簽訂一紙合作契約,這個中國第一家央企攜手台灣掛牌公司合作的案例,由於被視為後ECFA時代「陸客來 台」、「陸企買台」、「中國資本輸出台灣」、「兩岸企業加速合作」的經典案例,而備受市場關注。

後續隨著普天灌單,英格爾在一年內營收、股價都翻漲數倍之多,台灣股市也出現奇特現象,只要公司與普天沾上邊,股價都會應聲大漲,彷彿「中國普天」就是股 價的靈丹妙藥, 台灣股市最新流行名詞「普天概念股」紅透半邊天。

市場陸續冒出的「普天概念股」,包括有新世紀(3383)、華興(6164)、東貝(2499)、巨騰(9136)、台端(3432)等,其中以新世紀訂 單未到手、三個月股價就漲了一倍最具代表性。這些普天概念股大多與LED產業相關,訴求的題材不外乎是中國十二五規畫,將對LED路燈創造龐大的需求。

雖然普天高層曾出面否認有所謂的「普天概念股」,不過一直到英格爾爆出遭檢調搜索、董座、作手遭到約談,這些攀親帶故的「普天概念股」也才一一不支倒地, 均因業績不如預期紛紛遭重擊,顯露出原來的真正面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