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規模首次超過百萬億人民幣,達103.5萬億元,同比增長53.6%。”8月10日上午,銀行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處負責人黃潤中在《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指出。
近六年來,我國銀行業托管規模平均增長率達到52.89%,今年則比平均值高出0.71個百分點。除了資產托管規模增長迅猛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去年我國資產托管市場參與主體不斷擴充,產品種類和服務範圍日益豐富。
堅守資金安全底線
“近年來,信托、基金等行業著重發展主動管理業務,收窄通道類業務。”黃潤中稱。
他表示,資本市場機遇和風險並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了跨境資本的流動,以互聯網金融為特征的科技金融方興未艾……這些領域都具有“高杠桿、跨行業、強傳染”的特征,需要托管機制作為資金安全保障。資產托管可以在微觀層面上保護投資者權益,宏觀層面上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和監管部門加強監管。
根據人民銀行數據統計,截至6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5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本外幣貸款余額10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資產、負債業務增速均有回落。
黃潤中稱,資產托管是商業銀行涉及領域最廣、專業化和綜合化經營特征最為明顯的中間業務之一,能夠帶來多方客戶資源,成為銀行與各金融子行業開展交流與合作的有效平臺。
另一方面,資產托管作為“資本節約型”業務,能夠帶來穩定的中間業務收入和沈澱存款。因此,商業銀行應協調資管、投行、銷售、托管等業務條線,形成合力,共同拉動商業銀行的綜合效益。
黃潤中認為,目前,資產托管制度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首先是作為獨立第三方,以賬戶開立和賬戶管理職能保障資金的安全獨立;其次是發揮銀行傳統優勢,通過資金劃付和清算、估值、核算等服務,實現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統一,解決資金池問題,提升賬務和信息的準確性;第三是提供投資監督、信息披露等專業服務,助力直接融資合規運作。
產品服務日趨豐富
截至2015年末,國內存托比達62.74%,托管資產占銀行資產總額的比重達45.17%。一方面,行業規模快速增長且有逐年上升的態勢;另一方面,市場的參與主體也不斷擴充。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存量規模達87.7萬億元,同比增長62%,與之對應的托管費收入增幅為21.14%;托管投資組合達12.81萬個,同比增長26.71%。
參與主體方面,一方面,國內托管銀行現已達27家,此外,中登公司和多家券商也取得了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另一方面,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日益豐富多元的托管客戶資源,推動托管機構多維度、深層次地與各金融子行業開展合作。
在此背景下,產品種類和服務範圍也日益豐富。在基金、保險、信托、理財等傳統托管領域不斷細分的基礎上,托管行業不斷涉足資產證券化、分級基金等創新業務領域,托管服務日臻完善、廣泛、深入。截至2015年底,中國存托比達62.74%,托管總資產占銀行總資產比重達45.1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是,2009年末存托比僅為7.84%,2011年末存托比為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