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佔中失敗 卻給港人討價還價本錢

2014-12-08  TCW

 

台灣九合一大選落幕,人民用選票表達對政府的不信任;同時在香港,為爭取「真普選」而發起的「佔領中環」運動(以下簡稱佔中),正面臨嚴峻考驗。

九月底,香港學生團體發動罷課,一度聚集近二十萬香港民眾走上街頭,要求中國政府撤回對香港特首候選人設下多重限制的決定。如今隨著時間越久,佔中卻陷入僵局。

根據香港大學十一月中公布民調顯示,八三%的民眾認為佔中應該停止,支持的只有一三%。佔中造成商業、交通等不便,讓民意逐漸轉向,港府因此有了理由著手整頓。

十一月二十五日,香港法院正式執行禁制令,要求警方對旺角一帶佔領區進行清場,再次引發流血衝突;十一月三十日晚間,學生團體更宣布行動升級,計畫與政府長期抗戰。

一國兩制震撼:強硬治港,國際輿論同情

「若從想改變北京的角度去看,佔領運動是失敗了,」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雖然,日前港府官員曾與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代表見面,但面對學生提出的「公民提名」訴求,仍不予採納,雙方無法達成共識,談判破局。

學生堅持不退場,但隨著「佔中三子」之一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表示,將於十二月初向政府自首,等於向外界宣告,佔中將改變策略。

蔡子強直言,佔中結果不如預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輕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治港政策的改變,「當他對全國(統治方式)都是硬的,香港不可能置身事外。」

例如,據今年六月中國政府公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香港自治權力來自於中國授予,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僅能從屬於一國。八月三十一日,中國人大常委又通過香港普選決議案,限制特首候選人提名方式、通過門檻。

這些舉動讓香港人意識到,在習近平統治下,香港只是一顆棋子。這也可從日前「歐習會」上看出。當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支持香港選舉制度公平透明化,以及民眾表達意見的權利,習近平卻堅稱佔中違法,屬於中國內政事務,不允許外國干涉。

即使中國政府不肯讓步,香港知名時事評論人劉細良卻說,佔中不是革命,本來就不可能一次成功。雖然眼下訴求失敗,但至少達到幾個歷史意義。

青年覺醒震撼:取代六四成為新集體記憶

首先,青年世代覺醒,佔中將取代「六四」成為港人集體記憶。「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最重要的經歷是六四,他們這一代人就是佔領運動,這個影響十年、二十年都不會變。」蔡子強說。

雖然香港主流民意不支持佔中,但據香港中文大學十月調查,十五歲到二十四歲年輕人間,僅有不到八%反對佔中,贊成比率超過九成,到了十一月中,也仍有近七成贊成。

「中國、香港政府正在失去這一整代人的支持,」蔡子強認為,低薪、階級流動機會減少等因素,是促使年輕人上街頭的原因之一,但背後真正關鍵,卻是他們對民主、公平、正義普世價值的追求。親資本家,向中國靠攏的香港政府,自然無法了解這一點,想仿效四十多年前「六七暴動」後的做法,舉辦舞會安撫年輕人,顯示世代差異。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邱毓斌也觀察,因為佔中,香港年輕人不再政治冷感,未來推動政改的方式將更多元化,不只上街頭,有些人會選擇走入地方,參與區議員選舉、投入社區改革,展現由下而上的力量。

公民運動震撼:中央越專制,本土意識越強

其次,公民運動將成為常態,增加政府統治困難。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說,佔中對中國政府最大的衝擊是,一旦手段越強硬,香港人的本土認同會越來越高漲,挑戰一國兩制的可行性,「你可以把我吞掉,但你消化不了我們。」

邱毓斌說,現在的香港,就像一九八○年代剛經歷解嚴的台灣。未來各種政治、公民運動將成為社會常態。況且,香港特首普選目前只訂出框架,細節尚未討論,接下來,還可能引發不少爭議。「即使佔領結束了,其他人也會再出來,」蔡子強觀察。

「香港不像台灣,我們沒有政治自主性,就是得不斷跟北京討價還價,」劉細良表示,雖然從目前結果來看,佔中並未成功,至少香港創造了一個空間,讓政治人物有民意做後盾,重啟討論,「如果沒有佔中,以前連談都沒得談。」而從港府做出的四大回應來看,其中一點,就是在既定普選框架下,針對提名程序、選舉方法,啟動公民諮詢。

當英國《經濟學人》直言,佔中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政府的最大挑戰。如今,香港一整代人民的心思丕變,中港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恐怕一夕難解。

【延伸閱讀】學聯圍港府,再爆流血衝突——香港佔中大事紀

●8月31日 中國人大常會通過香港特首普選決議案

●9月22日 香港中學、大學生開始罷課

●9月28日 佔中正式啟動》香港警方與民眾爆發衝突

●9月31日 中國國慶前夕,近20萬港人上街頭支持佔中

●10月21日 港府官員與學聯代表會面》學生「公民提名」訴求未獲採納,雙方未達任何共識

●11月15日 學聯代表回鄉證被取消,無法前往APEC與中國官方對話

●11月25日 港警清場行動開始》執行禁制令,驅離旺角抗議群眾

●11月30日 衝突再升級》學生團體宣布行動升級,號召包圍政府總部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59

低配卻給高價 社科院報告稱多地政府采購存在價格倒掛

“成交價格一直是政府采購備受詬病的核心話題,但評估發現,政府采購中仍然存在價格倒掛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16日發布的《政府采購透明度評估報告(2016)》稱。

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成果系列發布會專場。攝影/章軻

該報告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成果向外界發布。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主任、法治指數創新工程項目組首席研究員田禾擔任該報告項目組負責人和主要執筆人。

項目組介紹,此前評估分析了3家中央級政府集中采購機構以及31家省級政府、93家地市級政府的財政部門與集中采購機構,公開政府采購的批量集中采購模式、協議供貨采購模式、投訴處理及違規處罰結果信息的情況。

項目組發現,同一貨物的采購價不僅在不同區域有很大的差別,即使在同一區域、同一時間、同一貨物的采購價也存在很大差異,甚至屢次出現同一品牌、同系列的低配置產品價格高於高配置產品的情況。

報告介紹,比如,中央批量集中采購2015年7月成交的高配產品型號為Think Centre M8500T-D231,成交價格為每臺4530元。同期某市2015年7月協議供貨低配產品(Think Centre M4500t-D305)的價格為每臺4930元,出現了高配比低配價格低的倒掛現象。而同期,某省協議供貨入圍產品Think Centre M6500t的協議供貨價格為5414.0元/臺,同樣是配置低但價格高。

根據《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政府采購招標評標方法分為最低評標價法和綜合評分法。但報告顯示,通過查看招標文件發現,絕大部分標準貨物的招標並未采用最低評標價法,而在綜合評分法的運用中,評標細則中還存在著很多品牌傾向性指標,評標規則並無規範模板或標準,將業績排名作為評價要素、附加與實際使用或合同履行無關的條款、推薦品牌等現象時有發生。

如2015年7月,浙江省嵊州市教育體育局教師計算機項目(政府采購SZC2015-XX)所有打分項目全部為開放區間分,裁量空間較大。2015年四川省南部縣教儀電教2015-2018年全面改造薄弱學校及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教育裝備采購項目,在評分標準中明確要求出具商業調研機構(IDC)的市場占有率排名,並對前三名給予加分。

“這是明顯的品牌歧視和差別待遇,此類現象在全國範圍內極其普遍。”報告說。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頒布,標誌著中國政府采購步入迅猛發展階段。據財政部國庫司發布的消息,2002年,全國政府采購的規模為1009億元,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6%。到2015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21070.5億元,首次突破2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765.16億元,增長21.8%,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達到12%和3.1%。

追求貨幣價值的最大化是各國實施政府采購制度的首要目標。但近年來,政府采購經常被曝出“天價采購”“只買貴的”“價高質次”等問題,還存在“在審批環節為參與單位私人定制標準”,在招投標環節為參與單位“暗度陳倉”提供合法機制,在公告環節讓社會公眾“霧里看花”,難以實施監督等現象。

報告說,由於政府采購具有公共性,其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乃至腐敗的現狀會嚴重影響社會公共利益和政府采購的公信力,因此有必要公開政府采購的相關信息。

但評估發現,目前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存在四大問題: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平臺建設不統一,信息發布“碎片化”;政府采購信息公開責任落實不到位;不少地方發布的采購信息不便查詢;協議供貨模式項目信息公開情況整體不理想。

項目組建議,當前應提高對公開政府采購信息的認識,規範政府采購活動和提升政府采購透明度同步推進,加強政府采購公開平臺建設和標準化建設,建立社會評議及嚴格的考核問責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