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7月份,受國內部分地區遭遇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院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工業數據的一大亮點是企業利潤在增加、成本在降低、效益在改善。這說明去產能、降成本、調結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胡遲表示,隨著去產能的推進,企業的虧損進一步減少,成本降低,利潤空間有所增加,企業的效益得到改善。1-7月份原煤生產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6月擴大0.4個百分點,粗鋼產量下降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繼續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也在下降,7月份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比上年同期提高0.19個百分點。6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連續3個月下降。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繼續推進,效果繼續顯現。PPI的大幅收窄有利於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有利於企業加大制造業的投資,企業的利潤在回升。PPI的回升是一個積極信號,有利於市場供求關系的改善,有利於刺激生產和投資,更有利於民營企業加大投資力度。
新動能加快孕育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和投資增速數據向好,說明工業結構持續改善,新經濟新動能在發力,新舊動力加快轉換。
從7月份的指標數據來看,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這些領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產業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7月份增長12.2%,比6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從服務業來看,高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6月份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
盛來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解釋了新產業、新服務保持較快增長的原因。盛來運指出,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又提出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互聯網+”一系列的引導政策,為高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隨著“互聯網+”的加快推進,傳統領域和新興產業加快融合,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新服務、新模式更是不斷湧現。
盛來運表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是加大新動能的培育,推動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現在中國傳統產業經過這一輪調整以後逐漸趨於穩定,新動能正在加快孕育。新動能成長很快,但目前這個階段體量還不夠大,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調整帶來的壓力,所以整個經濟中下行壓力比較大,實際上內生結構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積極的變化。
部分指標回落 經濟運行仍處合理區間
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7月份國內外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的複蘇不及預期,所以出口壓力還是比較大。從國內情況看,整個經濟還處在調整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在釋放,經濟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所以有些指標有些波動。
盛來運還提到,7月份洪澇災害比較嚴重,高溫酷暑天氣對一些地區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些影響,從一些指標數據來看,影響比預期得大。根據民政部最近發布的情況,全國60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從工業、投資、交通運輸相關指標看,這些地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7月份的貨物周轉運量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洪澇災害對這些地區的交通有一定的影響。從這些因素來看,7月份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也是很正常,也是在預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