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近日,Misfit旗下新品shine 2選擇北京作為全球首發,迄今為止,這在洋品牌還是件稀罕事。不過這樣的稀罕事會越來越多,因為中國這塊肥肉,早已被虎視眈眈。

近日,Misfit的shine 2新品發布會上,創始人兼CEO Sonny Wu先生先是秀了一下漢語,不標準但無疑拉近了與全場的觀眾的距離。接著,他還是轉為流暢的英文,開始了整場發布會演講,從Misfit的第一款產品,配合著酷炫的PPT,一直講到當天需要發布的shine 2。從Sonny Wu的漢語開場,到重頭戲的英文演講,簡直就是對Misfit進軍中國整個策略的最好詮釋:用友好和本土化打入中國市場,但內核運行的確是美式思維,大打時尚設計牌,確立鮮明的市場定位。

Misfit不是第一個在中國布局的智能手環。早在2014年6月,國外智能手環界的老大哥Fitbit就在上海召開了媒體見面會,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一向以融資迅猛著稱的Jawbone也頻繁現身中國市場。這一次,Misfit坐不住了。

洋品牌頻頻示好中國的背後,是美國業已培育成熟的用戶習慣和日趨飽和的市場份額。美國市場智能手環增速的放緩以及競爭的升級,讓藍海早已淪為血海,易觀國際所公布的一組融資數據可以窺見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差異。

 

無標題1

 

無標題2

 

數據顯示,Jawbone在今年4月一舉拿到了3億美金的E輪融資,而國內目前最大的一筆投資額也僅6000萬人民幣,由此可見美國市場遠遠走在中國市場的前面,競爭更加殘酷。除此,Fitbit在今年6月,作為全球首家智能可穿戴公司,於美國紐交所上市,總市值達到62億美金,美國智能手環的市場格局相對已經穩固,Misfit想在本土要有大的突破比較難。

而中國卻讓Misfit興奮起來。據Sonny Wu稱,2014年第四季度,misfit手環在全球賣出超過一百萬臺,其中,三分之一的銷量來自中國。在所有的國際品牌中,misfit手環在中國的銷量排名第二。

於是,Misfit來中國的腳步加快了,連全球首發都搬來了中國,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中國是塊肥地

根據奧維雲網(AVC)數據監測顯示,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在2012年只有130萬臺;2013年到2014年呈現爆發式增漲,市場規模分別達到920萬臺和2850萬臺,增長率高達608%和210%;2015年增至4800萬臺,增長77%;2017到2018進入快速增長時期,預計到2018年銷量將達到14350萬臺。

 

無標題3

圖為: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顯示,中國可穿戴設備的高速增長至少還將持續三年。目前,中國市場上出貨量最大的是小米手環,其79元人民幣的親民價格,截至2015年6月出貨量已經突破600萬枚,這在全球可穿戴設備中也牢牢占據了24.6%的份額。不過,對於一直標榜時尚設計的misfit來說,這是一次很大的機會。

Misfit CEO Sonny Wu在采訪中坦言,從來沒有覺得這是競爭。在他看來,兩者走的是不同的路線,追求性價比的用戶可能會選擇小米手環,但追求時尚與美觀的用戶一定會將misfit納入考慮範圍內。

其實,除了路線不同,目標用戶不同外,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高端品牌會越來越受到青睞。這是市場發展的普遍規律,這個規律在上一個風口——競爭早已白熱化的手機領域可以窺見一斑。

隨著手機市場的飽和,據HIS Technology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18%,而第三季度縮減至16.4%;而同期華為手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國內市場份額分別為16%及16.2%。小米的性價比紅利顯然已經到了盡頭,而華為憑借高端機型正在迎頭趕上。

當手機達到人手一部時,下一次換手機,除了考慮性價比,設計感、奢侈度及身份認同會成為新的標準。這就催生了整個市場趨勢會不斷往高端走,高端機型的機會越來越多,而性價比機型卻越來越疲軟。

同樣,當手環的市場進一步成熟,用戶習慣被更多培養起來後,更有設計感,更有個性,更具品牌形象感的手環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Misfit選擇這個點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時機踩得很準。

新品亮點不多,但離生態近了一步

這一次,misfit進入中國帶來的是新品Shine 2。相較於Shine第一代,亮點並不多,沒有實質性的革新,不過是外觀的圓盤較第一代更大了,厚度更薄了,智能上也有更新。

Shine 系列主打圓盤加小燈的樣式。Shine 2上的小燈可以顯示1600萬色,較第一代顏色更豐富,這讓提醒變得更多元化。此外,新品增加了信息及來電提醒功能,並且可以播放音樂、自拍、與智能家居進行更多互動。

來解析一下新品背後的邏輯。表盤的增大意味著內部可容納更多零部件,提升功能,而信息也將被更多呈現。更薄了,意味著更適於隨身佩戴。看似並無奇特處,其實步步擊中智能硬件的痛點。

智能硬件,特別是身體數據采集類的硬件,其本身並不是目的,它的目的一定是在後端,在於生態。而生態的打造又有賴於硬件產品本身帶來的便捷性。如果功能的增加反而帶來了更多不便,用戶的黏性就會受到影響。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科技包裝得比較低調,甚至讓用戶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這樣,智能硬件才能更持久地存在。無論是功能增多還是佩戴舒適,各種連接反應速度的加快,目的都是讓用戶在無感的情況下生活更便捷。正是這個無感和便捷的基礎上,生態才不是偽命題。

Misfit雖然進中國的時間不是最久的,但在生態上的發力比別的洋品牌要猛。Fitbit早在2007年已經成立,並且是全球第一個上市的智能穿戴,它的成功為整個智能手環市場註入了強勁的信心。不過fitbit卻略顯封閉,希望學習蘋果建立獨立的生態。在進軍中國市場上,針對中國用戶習慣的產品並沒有太多推出來。Jawbone來中國也有一段時間了,也沒有太多本土化動作。相比起來,Misfit在連接上動作很快。

據Sonny Wu稱,目前,北京已成立了18人的團隊專門負責商務拓展,從現場的一紙合作夥伴名單,看得出它的連接野心:keep,喜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Uber、Broadlink、大姨嗎、好大夫、印象筆記、螞蜂窩、途牛網、和金在線、Linkedin、365日歷、春雨醫生、墨跡天氣、Feel等。

在問到misfit在“連接”這條路上的具體戰略以及現今已達成的細化合作方案時,i黑馬記者並沒有得到滿意答案,看得出,misfit對此並沒有想透,而這個問題,也是misfit作為一款智能硬件,能不能更加深入用戶生活的一大考驗。不過,公司全稱從Misfit Wearable(可穿戴設備)變為Misfit,其決心可見一斑,以後絕不單純是做穿戴的硬件公司了,而是往生態上衍生。其此前推出的睡眠檢測儀以及智能燈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里又出現一個問題——生態服務的多樣化會不會影響到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的最佳狀態在於無感、便捷、舒適,這是所有軟硬件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離開了這個原則,再多的功能只歸於雞肋。

從以往推出的產品和軟件服務來看,Shine確實不是一個愛出怪招的硬件,在保障用戶體驗這一點上慎之又慎。可是,一個沒有屏幕的小器件,如何在不額外給用戶帶來太多複雜操作的情況下實現更多連接,這是misfit需要提交的答卷。

也許,手環可以通過圓盤上小燈燈光的變幻來提醒更多信息,比如來電還是信息,運動量達標還是未達標;也可以通過手勢觸摸來感知不同的用戶命令,比如音頻播放和停止。但是,如何連接諸如Uber這樣的叫車軟件,大姨嗎這樣的女性生理數據管理軟件,這就不太好理解了。至少現在還沒有通過手環實現這些功能的先例。如果用更多顏色來表示更多信息,更多手勢來操作更多命令,那生活到底是便捷了還是複雜了呢?

智能手環與智能手表之爭

對於連接服務,顯然,智能手表占據先機。相對手環來說,天生的大屏幕解決了一切可以用觸屏解決的交互。易觀國際給出的一組數據也預測了智能手表未來將取代手環。

4

圖片來自易觀國際

關於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誰將取代誰,討論自兩者誕生以來,就從沒有停止過。雖然市面上有不少唱衰手環的聲音,但手環的生命力絕不像預想的那麽簡單。

從手環不斷往更薄、更智能演化的趨勢看,其越來越擺脫了運動屬性,開始往隨身攜帶的智能物件方向發展,而這個小物件很可能成為統領所有其他智能產品及一切服務的小管家,甚至,脫離手機,自成一體,成為新的連接中心。這個連接中心雖然不比手機內容更豐富,至少現階段看來是這樣,但它的強韌恰恰在於時時刻刻不會離開你的身體。這一點,就連智能手表也望塵莫及。智能手表最大的問題是耗電,需要及時充電,而手環的低功耗和超長續航就是對抗智能手表的最大底牌。

此外,手環因為小巧,睡覺也可以佩戴,而防水功能的加入更是把洗浴時間也給搶占了。而手表就做不到,單單那塊屏就決定了它睡覺不可能不取,不可能防水,不可能不天天取下來充電。在物聯網時代,數據是王道,與人互動的時間是王道。手環跟人在一起的時間越長,采集到的數據越多,智能分析的能力就更強,也能基於此開發出更多個性化定制服務。在這一點上,Misfit創始人兼CEO Sonny Wu想得可謂透徹,在采訪中,明確表示,未來不會增加屏幕。不是沒有技術,而是不能動搖手環之本。“在產品上加一個屏幕,遠比去除一個屏幕容易很多。我們想走一個不同的路,我們的產品團隊有足夠的勇氣把屏幕去掉”。他說的這條不同的路,正是智能手環對抗智能手表最有力的回擊方式。

未來亟需解決的痛點

無論是智能手環之間的競爭,還是手表與手環之間的競爭,未來的競爭在於能不能解決掉一些核心問題。

第一個,獨立於手機的數據傳輸。目前,無論是手環還是手表,都離不開手機的配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Apple watch相當多程序的運行需要依賴iPhone,並借助手機來傳輸數據;同樣,小米手環、fitbit手環也需借助手機進行同步。不過,未來,這些設備一定是單獨運行的。聯發科日前已發布了MT2601芯片並且可以選擇集成移動通信MODEM,這樣,穿戴設備未來可以獨立進行數據同步而無需借助手機。WiFi模塊及SIM卡的加入也會加快這一進程。

第二個,功耗是個大問題。獨立於手機,也意味著功耗更大。這就有賴於芯片企業開發專門的穿戴設備芯片,並針對低功耗需求進行優化,延長續航時間。Apple watch的芯片性能與幾年前的A5相當,采用的是28nm工藝而不是A8處理器的20nm和A9的14/16nm,這導致它成為耗電大戶,續航表現不理想。目前高通和聯發科兩大芯片企業正在針對穿戴市場研發專門的芯片,聯發科的進展較快已推出MT2502和MT2601兩款芯片。

第三個,文化元素能否融入產品。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將更青睞高端手環,其擁有的個性元素將賦予產品更多的附加值。日前,銷售小米手環的華米公司推出新的品牌AMAZFIT,希望擺脫廉價低端的印象,意圖進軍定價更高的時尚市場。華為watch從一開始就主打高端市場,售價349美元起。聯想在並購MOTO後,於2015秋季新品發布會上也將MOTO360智能手表作為重點產品向國內用戶推介,售價1999元人民幣起。中國的穿戴設備品牌已經意識到了單靠性價比並無法帶來利潤,也將難以持續良性發展,希望以高端的形象向市場要利潤。洋品牌一向主打高端牌,極具設計感的時尚外觀和富有感召力的品牌內涵,無疑在爭奪中國這塊肥肉時,競爭力將越來越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