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跑出 全年升近14% 花旗﹕標普500明年見2425點
1 :
GS(14)@2016-12-31 10:08:43【明報專訊】昨天迎來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場交投淡靜,美股昨早段微升後下滑。今年截至周四收市,標普500指數升10%,道指雖仍未升破2萬點大關,但按年升13.7%。投資者沽貨獲利,美銀美林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股票基金淨贖回近1000億美元,贖回量創2008年以來新高。英國富時指數昨收市升0.3%,報7142.83點,創紀錄新高,全年累計升14.4%。
今年最後一項美國主要數據是12月芝加哥PMI,不過昨日數據出乎意料跌至54.6,遜於市場預期。受數據影響,美匯指數昨跌幅擴大至近0.5%,曾跌穿102水平。英鎊兌美元的升幅擴大,升超過至1%至1.2381,刷新12月21日以來高位。美元兌日圓升幅收窄至0.17%。債市昨日早休,交投不多。不過受基金的年終買盤推動,令市場對美國國債拍賣的需求增加。美國10年國債孳息昨在2.5厘以下。部分分析認為,美元已經「極度超買」,債券則「極度超賣」。
美匯指數昨曾跌穿102
花旗集團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Tobias Levkovich預計,明年股市仍會穩步向上,將明年底標普500指數目標定在2425點。他預計金融業放寬監管和減稅,將刺激商界競爭。隨着經濟和營商環境改善,股市環境將會更好。他預期能源板塊不會再扯後腿,甚至將帶動股市上揚。他預計標普500指數企業的盈利將增長6%至7%,很大程度由於能源股反彈。嘉信理財稱,明年的資本收益率可能下滑,因此不應輕易沽貨。不過很多退休基金正重新部署股債投資比例。
深圳綜指跌15% 亞洲區最差
特朗普當選後在新興市場迎來「特朗普恐慌」,其背後部分原因是市場預期新政府將推出更多財政支出,意味美國利率和通脹將會上揚,帶動美元走強,損害新興市場的股票收益。區內表現最差的是深圳綜指,全年跌幅達15%。
亞洲股市表現參差,但巴基斯坦股票仍是區內明星,截至周四,巴基斯坦股市升幅達45%。報告稱,候任總統特朗普告訴總理謝里夫,他願意扮演謝里夫希望他扮的角色,以解決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分歧。倘消息屬實,可能加劇巴基斯坦人與和印度人之間的敵意。MSCI稱,打算明年中把卡拉奇證券交易所原屬的前沿市場地位,升格為新興市場。分析普遍認為,亞洲市况波動之際,泰銖尚算穩定,成為了區內的避風港。越南和印尼股市也顯著向上。
日股連升5年 20年最高位
受「特朗普升勢」提振,持續低迷的日經指數迅速回升。日本央行全年購入超過4.6萬億日圓(約3056億港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支撐股價,相信是日本股市的最大買家。
日經指數昨收報19,114點,按年升80點。年終收市創1996年以來近20年新高,連續5年按年向上。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02&issue=20161231
北水力撐 港股2016保不失 全年升86點 濠賭科網跑出
1 :
GS(14)@2016-12-31 10:10:19【明報專訊】從年初大跌到「7月翻身」,再到年底因為美元轉強觸發資金從新興市場撤出,港股最終在規模創今年新高的「北水」支持下站重上22,000點,以全年幾無升跌的表現結束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分析認為,2017年開年市場氣氛仍不明朗,「特朗普效應」及人民幣貶值等問題將繼續影響市場交投情緒,料第一季港股繼續是波動市。明報記者 尉奕陽
港股於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氣氛做好,恒指高開28點後持續攀升,午盤最多升至22,069點,全日收報22,000點,升0.98%;國指昨日升0.9%或82點,大市成交額為537.75億元。滬港通下港股通使用額度64.52億元人民幣,創去年大時代以來「北水南下」最大金額。
建行滬港通買盤近50億
上周五起,經滬港通南下的內地資金便突然激增,繼連續3個交易日單日額度使用逾30億元人民幣後,昨日再用約65億元人民幣。恒指在「北水」支持下連續幾日上行,並在昨日午後出現回落時力保恒指不失22,000點關口。建行(0939)繼續受北水「瘋狂」追捧,全日經滬港通買盤近50億元,成交51.37億元,佔建行總成交額近七成,「粉飾櫥窗」味道頗濃。
回顧過去一年恒指歷經波折,內地於新年伊始實行「熔斷機制」,觸發中港股市大跌,恒指一路下挫至最低18,278點,雖然此後迎來反彈,惟市場似對英國脫歐公投有所警惕,於5月至6月上下反覆,在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後,由於投資者憧憬貨幣寬鬆政策,港股再演「五窮六絕七翻身」的傳統戲碼。恒指曾三度上試並衝破24,000點,惟最終未能站穩。
今年三破24000點 年底打回原形
此後,特朗普當選新任美國總統大增市場不確定性,加上聯儲局「千呼萬喚終加息」,港股於第四季開始回落。累計一年,恒指雖然錄得6085點波幅,全年卻僅有86點或0.4%升幅,幾乎與去年持平,國指累跌2.8%或266點。按波幅計,2016年在過去10年中排第六大,算是不大也不小。
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表示,大量北水湧入成為港股年末亮點,惟大市成交仍不算活躍,建議投資者關注建行短期波動,雖然恒指來年有機會反彈挑戰今年11月以來22,100點阻力位,惟特朗普對華政策不明亦會困擾中資股。
龐寶林:明年首季多波動
東驥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2017年投資仍需謹慎,要觀察「特朗普效應」帶來的股市刺激是否會在政策明朗化後「見光死」,再加上人民幣尚未見底,以及內地將於年初迎來新一輪人均5萬美元的走資潮,預料明年第一季港股將多波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49&issue=20161231
嘉湖全年樓價飆兩成
1 :
GS(14)@2016-12-31 10:16:54【本報訊】二手樓價重上頂峯,全港十大主要屋苑平均成交呎價亦全線上升,合共有六個屋苑樓價升超過一成,其中天水圍嘉湖山莊全年樓價彈升逾兩成最勁。中原地產統計全港十大主要屋苑,最新平均實用呎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線錄得升幅。當中,新界兩大上車指標屋苑嘉湖山莊及沙田第一城呎價升幅最高,分別按年升20.2%及16.3%,呎價為8,204元及13,567元。鰂魚涌太古城、康怡花園,鴨脷洲海怡半島及觀塘麗港城的呎價,都有雙位數字升幅。
太古城交投急增
但東涌映灣園因本月單月成交呎價下跌逾4%,故全年平均呎價只8,961元,較去年微升5元,為表現最差屋苑。而十大屋苑全年錄得2,519宗成交,雖較去年回升17%,但仍創近10年次低。各大屋苑中,僅嘉湖山莊錄得逾500宗交投,全年共569宗買賣,按年多7.4%。太古城交投急增,全年成交量282宗,比去年164宗大升72%。由「摩王」黎汝遠胞妹持有的高安閣高層H室,實用580方呎,有內地客以公司轉讓形式入市,作價1,050萬元,平屋苑兩房則王最貴紀錄,呎價18,103元。單位持貨近9年,獲利565萬元。此外,沙田碧濤花園怡景閣中層D室,實用1,108方呎,連一個車位成交價1,280萬元,呎價11,552元,樓價創屋苑分層單位歷史新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1/19882267
人幣連續3年見紅 在岸價全年挫6.5% 滙改後最差
1 :
GS(14)@2016-12-31 10:16:56■人民幣連續第三年錄得全年下跌。 資料圖片
【本報訊】繼2014及2015年後,人民幣連續第三年錄得全年下跌,以在岸價計,全年貶值近6.5%,是人幣自2005年滙改以來貶值最多的一年,昨日交投稀少下,以掉期價推算的離岸人幣翌日隔夜息,尾市最高曾見41厘,大部份時間則逾30厘。財資界預期,踏入1月份人幣貶值壓力頗大,破7算機會存在。記者:劉美儀
昨日一年離岸人幣遠期合約溢價達3,575點子,即市場預期,明年底離岸價將貶值至每美元兌7.3272人幣。商務部早前亦預測,明年人幣貶值3%至5%。人幣中間價昨報6.937,升127點子,全日則在6.94至6.95間窄幅上落,於傍晚6時報6.9432,相比去年底(收市價6.4935)全年貶約6.5%,去年及前年則分別貶4.4%及2.4%。離岸價傍晚6時報6.9698,全年貶值約5.8%,每百港元兌89.92人幣。
專家:貶值壓力仍大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表示,1月份人幣貶值壓力仍然大,但因農曆年臨近拆息高企,則有助保護滙率未致劇跌。另一交易員指出,以掉期價折算,人幣翌日隔夜息尾市最高曾見41厘。人行昨發佈《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將大額現金交易報告標準,由20萬元(人幣.下同)調低至5萬元水平,確認為可疑交易後,金融機構應在五個工作日內提交報告,辦法以合理懷疑為報告要求的基礎,完善交易分析及涉恐名單監測等要求。對於此舉是否收緊個人換滙先兆,陳德祥估計主要是收緊非法走資,以及減少螞蟻搬家方式走資。
港人幣資金池跌4.4%
另外,金管局昨日公佈,11月底本港人幣客戶存款按月減少5.3%至約6,276億元。該局發言人表示,連同存款證餘額計算,11月底本港整體人幣資金池總額按月跌4.4%至約7,040億元,因為市場對滙率預期及人幣資產配置需求下降,令離岸人幣資金池縮減。從銀行方面了解,截至12月中,存款仍較11月底有所下跌。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指出,11月的跌幅符合市場預期,鑑於月內人幣滙率仍然有貶值情況,故他預期整體離岸市場的人幣存款到明年中有可能縮至約5,000億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1/19882174
布少明:一手全年料萬九宗
1 :
GS(14)@2017-01-09 08:06:44【明報專訊】美聯邁向45周年,於日前舉行周年晚會,成為香港地產代理界首宗盛事,並邀得各大發展商雲集撐場,未來2017年一手新盤勢將繼續百花齊放、欣欣向榮。最近元朗區及啟德發展區均新盤響頭炮,隨着市場相繼有新盤搶閘出爐,相信會掀起一股漣漪效應,帶動其他發展商加快推新盤的步伐,預料將為樓市帶來「小陽春」,估計今年一手私樓註冊量可望攀升至1.9萬宗水平。
自政府推辣招及美國宣布加息後,投資者買樓意欲被冷卻,各發展商暫緩推出全新盤的步伐,重新部署銷售策略,待合適時機才發動攻勢。踏入2017年後,各發展商相繼出擊,當中新地乘着Grand YOHO 1期銷情大旺之勢,並於日前公布Grand YOHO 2期首張價單強勢出擊,勢成新年第一盤。。
市場憧憬啟德成未來九龍站
中國海外亦隆重推出市區新盤啟德1號(II),以應付市場對市區物業的龐大需求。由於早前啟德地皮獲中資高價投得鄰近之地皮,其「麵粉價」亦高逾1.3萬元,加上鄰近的商業地皮以74億售出,並計劃興建高級百貨公司,使得市場憧憬啟德將成未來的九龍站,令新盤被受市場熱烈追捧。觀乎全年一手供應量,預期今年新盤供應最多的地區為九龍區(包括將軍澳及西貢),料達1.27萬多伙,主要集中於將軍澳及西貢區,估計約5,400多伙。其次為新界區,估計今年供應將有近1.2萬伙,其中荃灣區供應最多,料提供約4,500伙。港島區方面,將有約2,800伙應巿。
由於一手新盤陸續搶閘應市,在發展商為買家提供優惠之下,料一手私樓註冊量可望攀升至1.9萬宗的13年新高。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73&issue=20170109
加辣無用 全年樓價升7.7%
1 :
GS(14)@2017-01-28 12:02:28【本報訊】政府加辣未能成功打擊升勢,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字,去年12月樓價指數九連升再創新高,報306.8點,按月微升0.07%。去年全年樓價累升7.65%,較2015年全年2.41%升幅。去年樓價在3月份觸底反彈,迫使政府在11月初再度出招,但出招後樓價仍連升兩個月共0.8%,反映樓市未受辣招影響。而去年底樓價,較3月份低位,更大幅上升13%。其中面積431方呎以下的細單位,及431至752方呎的中小型單位,樓價升幅較大型單位高,全年分別升7.55%及7.84%。租金方面,12月租金指數止跌回升0.58%,各類面積單位租金皆有升幅。
CCL四個指數創新高
而近期樓市又再起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相隔13周後,八大指數再次齊升,當中四個指數更創下歷史新高。反映整體二手樓價的CCL錄146.8點,為歷史次高,按周升1.83%,結束三周連跌之外,距離146.92點歷史高位只差0.08%。九龍及新界東樓價已同創歷史新高,新界西只距高位差0.7%,港島仍差1.74%。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大型屋苑擺脫加息影響,料新春後樓價再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8/19911431
內地PMI超預期 基建股飈 摩通上調全年經濟預測至6.6%
1 :
GS(14)@2017-03-03 00:43:33【明報專訊】兩會前夕,內地公布的官方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和財新PMI雙雙遠超市場預期,摩根大通據此上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6.6%。宏觀數據做好,基建股全線上行,不過上海港股通出現10億元淨沽盤,是去年12月初以來最多。
明報記者 顧冷冰
2月官方製造業PMI升0.3至51.6(圖1),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51.2,且連續5個月保持於51以上。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3.7和53,分別按月上升0.6和0.2,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均連續4個月處於擴張區間。至於財新製造業PMI則按月升0.7至51.7,亦遠高於預期的50.8。財新稱,2月新接出口業務量增幅強勁,創下2014年9月以來最高紀錄。
調控影響有限 非限購城市樓市料續旺
摩根大通表示,無論是官方還是財新PMI,各項分類指數均全面回升,中國的內需仍然強勁,內地樓市調控的影響十分有限,非限購城市的成交強勁帶旺了整體交投,預計此趨勢還會持續。另外,政府推進公私合營項目(PPP)帶動下,基建增長發力。因此該行將首季GDP按年增幅由6.7%上調至6.8%,全年預測由6.5%上調至6.6%。
瑞信中國宏觀研究主管陳昌華認為,官方PMI達到51.6,是2011年以來最好的2月份數據,1月和2月整體計算則為51.4,亦是2011年以來最強。瑞信認為,實質GDP的按季增速在今年首兩個月大約是1.74%,比去年第4季的1.7%略好。瑞信指這一數字表現去年第4季以來的強勁增長得以延續,政府將會把更多精力投入金融市場穩定以及供應鏈改革。
分析:6年來最佳2月數據
宏觀數據做好下,鐵路及基建股全線上揚,中交建(1800)股價創52周高,昨日急升7.8%,中鐵(0390)升4.7%,中鐵建(1186)及中車(1766)均升逾3%;恒指在濠賭股力撐下,昨日微升35點,收市報23,776點,成交762億元。
不過,上海港股通昨日錄得淨流出,賣出成交額較買入成交多出10.4億元,淨賣出金額為去年12月8日以來最多。深圳港股通則有3.2億元淨買入成交。上海港股通上一次錄得淨流出是上月17日,當時淨賣盤為1.38億元。而昨日港股通最活躍成交股份為騰訊(0700),11.61億元的港股通成交,佔其股份成交近三成,當中逾九成為沽盤,淨賣出成交額達到9.94億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35&issue=20170302
野村預測港全年經濟增長2.2%
1 :
GS(14)@2017-03-04 10:14:56【本報訊】政府日前公佈本港最新零售數據,銷售額按年只跌0.9%,為2015年6月以來跌得最少,野村昨發報告,指1月份零售額跌幅屬溫和,主要受超市銷售帶動,但奢侈品銷售則再度下跌,相信今年本港零售數據將會有改善,預期未來數月將會錄得增長。野村報告又指,訪港旅客有上升趨勢,加上2月內地PMI製造業指數亦由1月的51.3攀升至51.6,認為來自內地旅客將會持續上升,加上政府亦十分支持旅遊發展,例如於最新一份預算案中提及豁免旅行社及酒店等一年牌照,會在一定程度上支撐零售額。該行又預期,本港全年經濟增長將達2.2%。美林美銀亦發報告稱,1月份零售額略勝預期,主要由於農曆新年的季節性因素帶動本地消費,認為未來本港零售銷售趨穩定,但過美林提醒港元強勢或會令旅客數字造成衝擊。另外,2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6,較1月份微跌0.3,反映營商環境輕微轉差。報告稱,經濟低迷及美元強勢等因素影響,間接推高本港商品出口價格,令客戶需求減少,影響國際銷情。企業2月份新接的出口訂單,縮減率為2016年4月以來最高,而來自內地的新訂單,亦已連跌31個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4/19947030
證監再批5個「6號牌」 今年發出數量已超去年全年
1 :
GS(14)@2017-04-04 08:47:03【明報專訊】證監會公布3月份新批牌照名單,除近年炙手可熱的「9號牌」外,上月亦新批5個「6號牌」,其中包括早前已獲保薦人資格的脈搏資本,以及細價股中富資源主席龍小波任大股東的柏坊資本。近年市場上湧現大量新的保薦人機構,其中「6號牌」是取得保薦人資格先決條件,今年首3個月,「6號牌」發出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總數。
明報記者 余慕恩
5個獲批新「6號牌」的券商分別為民銀資本、柏坊資本、至成資本、未來資產證券及脈搏資本。當中除了在韓國為最大投行的未來資產外,民銀資本與早前申請易名的天順證券(1141)同名。柏坊資本大股東則為中富資源主席龍小波。在證監會持牌人公眾紀錄冊中顯示,脈搏資本於3月起亦獲批為保薦人,而至成資本則暫時未有任何背景資料。
本年證監會1月至2月亦合共發5個「6號牌」,加上3月的所發的牌照,甚至已比上年全年為多。6號牌照為擔任上市申請人擔任首次公開招股的保薦人的基本要求之一,保薦人同時要符合最少1000萬股本要求,另外亦要求有兩名合資格主要人員「坐鎮」,以負責監督交易小組的負責人員或主管人員。
近兩年每年批出量達10個
事實上,過去一年市場上湧現不少保薦人機構,根據證監會資料,今年首兩個月已發出4個保薦人牌照,相當於過去數年全年發牌近半,過去兩年每年批出數量亦高達10個,令保薦人達破紀錄的105間;不過,翻查不少近年獲發牌照的保薦人機構背景,除個別為中資銀行來港申請牌照外,不少為首次申請、缺乏背景資料的小型保薦人。
陳家強:互聯互通助兩地監管合作
另外,昨日在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亦提及港交所正檢視創業板的定位,以及探討設立新板的可能,並稱研究有較成熟的進展時會就相關構思進行公眾諮詢,以制訂長遠發展路向。
對於近年頻頻有內地民企「爆煲」問題,他認為深港通及滬港通開通後,有助兩地的監管機構合作,強調港府亦會加強監察市場,阻止證券市場劣質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71&issue=20170404
德勤:港全年IPO可保三甲
1 :
GS(14)@2017-04-08 19:43:01【明報專訊】德勤發表報告稱,今年首季港交所(0388)新股集資額錄133億元,全球排名跌至第五;只有15家新上市企業的紐交所,則以集資額達743億元榮登榜首。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伙人歐振興表示,期內新上市公司以中小企為主,首季表現屬該行預期之內,預計下半年會有3至4家超大型金融機構來港上市,有信心香港全年新股集資額可保持三甲地位。
下半年料有大型金融機構上市
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香港共有39隻新股上市,集資金額達133億元,去年同期共有19隻新股合共錄得280億元集資額相比,集資額按年減少53%。歐振興表示,市場對外圍不明朗因素,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政策、英國脫歐程序、歐洲國家總統大選等抱觀望態度,預計本港新股要待第三季至四季才會稍為活躍。
他又表示,今年首季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3倍,較2011年起多年徘徊於9至11倍之間有所改善,進一步吸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預計全年大約會有120至130隻新股上市,集資總額約1600億至1800億元,按年減少8%至18%。
近期監管機構積極整頓創業板「圍飛」歪風,歐振興表示,本港首季創業板上市申請宗數有19宗,按年相若,部分正準備於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盈利及現金流情况更優於上市門檻,未見有上市公司因創業板檢討問題而擱置上市計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03&issue=2017040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