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好萊塢:一個由故事觀眾生產體系組成的新世界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3/1524746.html

萊塢究竟用什麼來造夢,它們又是如何贏得了巨大的票房。卡森伯格帶著夢工廠來了,他能否複製一個新的Film World—一個由故事,觀眾,生產體系組成的新世界。

2月26日,美國西部時間下午5點,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開幕。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在洛杉磯家中,在他的學生們走紅毯的時候,這位70歲的好萊塢編劇導師在準備下一場劇本創作巡講;好萊塢製片人Andrea Chung在哥倫比亞電影節上;小馬奔騰製片人關雅荻在北京,他幾乎開了一整天的會,「忙各種破事」,但還是看完了整個直播。小馬奔騰是好萊塢知名特效公 司Digital Domain的投資商,這是他們與好萊塢接近的地方。

關雅荻的北京電影學院同班同學、上海電影廠導演程亮,那天注意到譚盾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如今音樂全球化,電影全球化,其實是觀眾口味全球化了。他還說65歲的斯皮爾伯格還在談「他有把一個故事說好的慾望」,而這句話放在中國「大概只有電影學院剛畢業的學生才會說」。

這一天對於電影界而言,只是一個美國的電影頒獎典禮。李冰冰因為對國際市場的開拓,與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的太太鄧文迪一起走了紅毯─這在中國被視為 一線當紅以及國際化的標誌。從每年好萊塢分賬大片佔有中國15.6%的市場來看,它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對中國的電影業者而言,它也是一種壓力。

只有新畫面影業董事長張偉平鄭重其事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他出品的《金陵十三釵》報名13個獎項,卻無一入圍。「最後,就是政治影響了市場,影響了獎項。」他抱怨道。

真正跟政治可能掛上邊的,可能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洛杉磯訪問時傳出的兩個消息。一個是更多的大片和更高的分賬比例。2月17日,《洛杉磯時 報》報導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將在原本每年引進20部美國電影的基礎上,增加14部IMAX或3D電影;同時美方 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另一個消息,就是傑弗裡·卡森伯格(Jeffery Kartzenberg)創立的夢工廠動畫與三家中國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東方夢工廠(Dreamerworks Oriental)。

Dream Work

兩部《功夫熊貓》,從1.5億到6億,這是誰都抵禦不了的誘惑。

Story!Audience!System!

洛杉磯的每一個人都會說到這三個詞。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的具體說法是,好萊塢「incredibly systemic」。他是一個creative writing instructor─就像很多電影分工沒有中文對照一樣,這也是一個不容易準確介紹的頭銜。1983年,在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任教的麥基創立了Story Seminar公司,這個影響了幾代美國電影人的導師相信:「去想觀眾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都是災難。」

「中國現在一邊是本土創意生產能力還亟待加強,一邊是市場需求巨大。碟中碟4已經登陸院線一個半月了還在上映,你就知道這個市場對好內容的需求有多 大。」一位接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資深媒體人士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你會感到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十幾天前,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訪問期間,華人文 化產業投資基金與美國夢工廠正式簽訂了在中國成立東方夢工廠的協議。

不久之後,傑弗瑞·卡森伯格將來到中國,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共同宣佈這個合資公司正式成立。

洛杉磯的每個人都覺得這是卡森伯格的又一次機會。

在一個還沒有完全公開的計劃裡,卡森伯格這個合資公司將會啟動動畫技術研發、動畫影視製作、版權發行、衍生產品、演藝娛樂、數碼遊戲、主題樂園等多 個業務領域。夢工廠動畫的中方合作夥伴: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和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將共同組建中方控股公司, 持有合資公司55%的股權。

如果想一下中國每天增加8塊銀幕的話(這個數據來自羅伯特·麥基,它未必權威,但就和13億觀眾一樣,是個誘惑力十足的概念),你就會明白好萊塢對 這個合作有多興奮。好萊塢電影工業開始試探性深入中國這個尚待開發的龐大市場的腹地─每年持續30%的電影市場增長,而在中產階級娛樂文化消費日漸流行的 北京、上海、深圳和更多的二線城市,密集的電影院線與匱乏的高質量片源的反差,刺激著擁有最豐富劇本、導演、藝人和資金的頂級電影製作者的衝動。但長期以 來,它們受制於唯一的發行商─中國電影總公司每年在中國發行的海外分賬影片數量不超過20部的規定。要想規避這項限制,唯一的途徑就是直接登陸中國,成立 一家本地運營的合資電影公司。

現在有人在尋求新的路徑。「這將超越當年大眾汽車到上海辦合資公司的故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首席投資官李懷宇對《第一財經週刊》說。「我們希望它是中國的故事和團隊加上美國的技術和經驗,一起把蛋糕做大,培養中國本土的創意力量。」

但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這項龐大的合資計劃都備受爭議。不同方面的解讀甚至到了矛盾的地步。對中國體制內的電影製作者和市場化的本土製作團隊來說, 狼真的來了,過去是搶觀眾,現在是直接搶人才和資源。不乏批評者認為,這是中國電影文化徹底向美國好萊塢的強勢文化敞開大門─儘管世界貿易組織裁定中國應 在2009年就開放電影市場。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低迷的經濟和困擾美國的就業問題讓任何一項大手筆海外投資都變得面目可疑起來,以至於卡森伯格不得不向 《華爾街日報》解釋:它並不會減少好萊塢和美國電影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

為了商業的成功,卡森伯格必須扮演這麼一個左右逢源的遊說者。而事實上,也沒人比他更適合這麼一個角色。

卡森伯格出生於富裕的紐約公園大道,父親是白手起家的股票經紀人。他只在紐約大學讀了一年,曾為賭場、人才代理機構和電影製片人工作,1975年被 時任派拉蒙影業公司董事長的巴裡·迪勒(Barry Diller)聘為助理。後來派拉蒙CEO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將卡森伯格提升為派拉蒙製作部的負責人,因為他「聰明,熱情」。在艾斯納離開派拉蒙加盟迪士尼之後,卡森伯格也跟著追隨了他。

在迪士尼的初始時光,他們一起推出了《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和《阿拉丁》(Aladdin)等一系列票房大賺的巨作,但他後來與艾斯納關係徹底破裂─雙方在性格、管理方式、對電影的設想和敏感度等方面都頗為不同, 加上艾斯納一直沒有兌現給卡森伯格約定的獎金。而真正徹底暴露他們不可彌合的分歧的是卡森伯格那個公開發表的備忘錄─他對艾斯納說,迪士尼的成功是因為有 能力講述動聽的故事。大牌明星、特技效果和著名導演都無關緊要。但與成功相伴而來的是更高的預算和更大的名氣,他們開始製作「盛事」電影,結果是成本飛速 上漲和盈利能力下滑。「如果照現在的路線走下去,巨大的失敗就在前方,然後不得不從一片廢墟中爬出來。」卡森伯格堅持要做「適度的、故事主導」的影片。

但這個備忘錄倒凸顯了卡森伯格卓爾不群的電影理念:堅持故事導向,注重觀眾的感受,永遠在意成本和財務回報率,用一種初始的心態做電影。在聯手戴 維·格芬(David Geffen)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聯手創辦夢工廠之後,這些都變成了現實。他們推出的《怪物史萊克》等影片備受歡迎。在2001年《怪物史萊克》成為全 美票房冠軍後,夢工廠已足與迪士尼抗衡。

說一個好故事,這件聽起來簡單的事情近年似乎有被遺忘的趨勢,尤其是科技特效風頭正盛的現在。「那些僅僅依靠技術支撐的電影,他們並不會存在太久。 如果你去迎合大眾,你會看到觀眾口味馬上就變了,他們指責你是陳詞濫調,好萊塢見識過一次又一次這種事。」羅伯特·麥基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卡森伯格不 是他的學生,但他們相信類似的東西,這也是好萊塢的共識。

應該說,卡森伯格是一名創業者。現在,他為夢工廠制定每年兩部動畫片的催產計劃,參與完影片製作後,還要為發行親自跑影院和各大電影節。這麼多年, 他從沒回家吃過晚飯,拚命工作,似乎是為了戰勝老東家,彷彿也是在和自己較勁兒。這點上,他像極了史蒂夫·喬布斯─在1990年代早期喬布斯的皮克斯與迪 士尼商議合作階段,雙方曾有過彼此欣賞,又沖突張力十足的交手經歷。

夢工廠有一種創業的文化。在職業經理人遍佈的好萊塢,它確實可以和蘋果做一個對比:都是創始人主導的公司,創始人在運營的第一線。有扁平化的組織管 理,產品是創意導向的,而不是一個官僚體系主導的制度。這也是中方選擇卡森伯格合作的原因之一,以用戶為中心,同時又避免瀰漫在好萊塢的決策流程漫長的大 企業病。

這種機會會讓所有人羨慕。一部充滿中國元素的夢工廠產品《功夫熊貓》,第一部在中國的票房還是1.5億元,第二部飆升至6億元。在中國,儘管電影裡的熊貓意象與中國人的通常認知有差異,但這仍然攔不住人們掏腰包一睹為快的巨大熱情。

卡森伯格希望為「中國故事」帶來好萊塢的製作流程和人才配置,再把這些在中國製作的「國產好萊塢動畫電影」銷售到全球,而並不僅僅是在中國。他追求 這種商業上的成功─在美國,動畫佔電影出品總數的8%,但票房的比例卻高達13%甚至17%。與真人電影相比,動畫的優勢在技術和成本,且允許被不斷完 善。而且對夢工廠來說,這的確是8%之外的新機會。他更希望夢工廠成為一個成功的國際品牌。

「這個合作是非常不錯的主意。中國擅長在影片裡刻畫性格突出的人物類型,很適合動畫片,因為動畫片很少刻畫複雜人格。中國可以提供很有想像力的故 事, 而夢工廠知道怎麼勾住觀眾的興趣。」羅伯特·麥基這樣評價這個合作:「他們選對了地方。動畫是一個現實主義和動作片的中間地帶。它屬於觀眾夢中的東西,無 論是白日夢還是晚上的夢。」

2010年,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佔據美國動畫電影市場32%的份額,而夢工廠的市場份額達到33%。他們幾乎壟斷了整個動畫製片。夢工廠計劃從好萊 塢直接派駐專業的團隊常駐上海的「東方夢工廠」合資公司。一旦合資公司啟動運作,將完全按照項目制組建團隊。這意味著全部製作流程將實現好萊塢化。

而習慣了本土操作動畫電影的團隊可能一開始不會太適應。在好萊塢,即便是夢工廠這種以市場反應速度快、決策機制扁平而著稱的團隊,準備一部動畫片也至少需要4年半,其中包括長達2年的前期策劃,以確保不會出現潦草和藝術上不過關的作品。

對一切強調速度和快速收益的中國市場來說,不難想像它意味著什麼。好萊塢電影工業強調量化各種流程環節,每個環節都以用戶為導向。在好萊塢,為了僱 傭一個正確的導演,製作公司需要觀看近期所有的著名影片,分析和找到與即將製作的電影最匹配的人選,再逐一進行面試,最後與經紀公司談價格,這通常是3個 月到半年的時間。僱傭動畫導演和創作師也是如此。但是這些在好萊塢覺得很正常的市場測試,放到中國會讓人們覺得不習慣─中國的創意人員覺得觀眾水平業餘, 不足以評判藝術作品,當然,他們也不喜歡批評。

「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在講故事的能力,美術能力其實不弱,但創意不行。再就是工作流程和技術創新,你能購買設備,但在系統能力上差一大截,」前述知情人士說,「與夢工廠合作是為了能夠培養更多人才,可以形成一個創意環境,為整個行業提供土壤,而不是狹隘地從美國引進人才。」

他表示甚至不在意複製好萊塢的自由職業氛圍─培養一大批為不同製作公司零散工作的劇本創作者、美術師和動畫導演,這意味著他們不一定完全受僱夢工廠 的合資公司。但是這背後是一個更複雜的機制─它需要好萊塢那樣無處不在的代理人機構,打理這些崇尚自由職業的導演、設計和編劇經紀機構的生意。

對一些製作公司來說,在中國複製生態環境更是一頭霧水:沒有星探、沒有經紀人,沒人理解為什麼招聘導演和選角導演需要那麼長時間,經常會有投資人突然塞過來一個角色的人選,以及導演永遠是那麼強勢不可接近……

這種差距其實人人可見。洛杉磯電影製作公司Bowery Hills Entertainment聯合創始人Andrea Chung在和她的中國聯合導演合作的時候,發現中國的電影製作,尤其是在導演和演員的僱傭過程當中存在著太多的隨意性和突發因素。比如一部電影的製片過 程當中會被摻和進去一些指定的演員角色,她們是投資方的情人或者女兒,這種事她迄今還覺得很好奇。而在麥基看來,中國的電影製片環境缺乏一個體系,並且 「中國人需要拓展影片類型,不是單調的,模仿來模仿去的動作片。還得嘗試多角度地去刻畫複雜人格,在中國的很多電影裡,妻子就有一個妻子的類型,母親就有 一個母親的類型,叛徒就應該只是一個叛徒。」

「中國需要做的是確立工會和代理人制度,成立儘量多的相關律師事務所,好萊塢做這些事用了數十年,中國可以模仿,但不能馬上就建立這個體系,也不可 能靠政府號召來創造這樣一個環境。」麥基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他認為獨立製片人和公司集結在一起才會催生這樣一個體系,而中國不可能一夜建起這座高樓。

但你不能低估的是這背後的力量。卡森伯格的號召力和能力自不待說,在中國,佔有東方夢工廠55%股份的三家中方公司中,華人文化是第一個在國家發改 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基金,東方傳媒集團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上海聯合投資公司更是涉獵多個領域的活躍基金。在它們背後,還有一個神秘人物是華人文 化的董事長、前東方傳媒集團的總裁黎瑞剛,他33歲出任上海文廣傳媒集團(東方傳媒前身)總裁,去年剛剛離職出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他被認為 是中國少有的在資本、政界和傳媒界都遊刃有餘的人,而且他也是少有的得到國際傳媒業認可的中國傳媒人士。

無論如何,夢工廠對那些同樣覬覦中國電影消費市場的好萊塢製作商來說是一盞探照燈。他們希望看到夢工廠的成功。「夢工廠在中國選擇劇本會給我們更多 的啟示。」Andrea Chung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她正在製作動畫和兒童題材的電影,希望從夢工廠那裡獲得更多的靈感。

夢工廠大事記

1994.10

創立

傑弗瑞·卡森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K」)離開迪士尼,與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S」),音樂製作人大衛·格芬(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G」)創立夢工廠電影公司。在迪士尼的《獅子王》之後,卡森伯格被視為好萊塢頂尖的製片廠管理人。

這一年,斯皮爾伯格自己的動畫工作室中很多人加入了DreamWorks,成為夢工廠最早的一批員工。

1994

一炮而紅

夢工廠推出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全球票房利潤達7億美元。

1995-2000

開始動畫電影

夢工廠與太平洋數據畫面公司簽署了一份聯合製作合約,建立了子公司PDI。其中夢工廠擁有40%的股份。新公司將製作第一部CG電影《小蟻雄兵》, 這部電影於1998年完成。同年,夢工廠推出了《埃及王子》中融合了CG技術和傳統的動畫技術。這兩部電影顯示了夢工廠向迪士尼挑戰的決心和實力。

此後3年裡,夢工廠與更多的動畫公司,包括英國阿曼達工作室在內的合作,嘗試更多技術。

2000

動畫部門成立

夢工廠創立動畫部門,製作全類型動畫電影。這個部門佔據PDI 90%的時間來為它製作動畫。第二年,《怪物史萊克》推出,除了比皮克斯的《怪獸電力公司》多出1200萬票房,這部電影還為夢工廠贏得了第一座奧斯卡最佳長片動畫獎。這證明了夢工廠足以與迪士尼較量的實力。

此後,夢工廠動畫完全放棄了傳統的手繪動畫製作方式。《史瑞克2》與《大白鯊》使夢工廠動畫成為第一家同年製作兩部CG動畫電影的公司。

2004.10

夢工廠動畫獨立上市

夢工廠動畫獨立,成為夢工廠動畫公司。卡森伯格任總裁,並擁有50%的投票權。新公司與夢工廠簽訂了一份合約,內容是後者將發行動畫公司的全部電 影,直到發行12部動畫電影或者2010年12月12日為止。此後,夢工廠分為了兩個公司:斯皮爾伯格製作真人電影的夢工廠和卡森伯格製作動畫電影的夢工 廠動畫。

2006.01

夢工廠被收購

在動畫公司獨立後,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一直陷於虧損的局面。它把自己的唱片公司賣給了環球音樂公司,並且縮減了電視節目製作量;夢工廠還放棄了網站 Pop.com。最後,他與派拉蒙簽訂了一份16億美元的合約,將夢工廠電影和夢工廠動畫全球發行權,以及包括《角鬥士》在內的60部電影所有權賣給了派 拉蒙。這筆交易於2006年12月正式完成。

此後,派拉蒙成為了夢工廠動畫的發行公司。

2007.03

3D動畫

夢工廠動畫宣佈從《Monsters vs. Aliens》開始,與Intel合作研究3D動畫,並全部轉向3D動畫的製作。在前一年12月,夢工廠動畫與阿曼達工作室的合作結束,原因為「創作分 歧」。但夢工廠動畫保留了和阿曼達工作室合作中的電影co-ownership的權力,但僅保留了《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的全球發行權。

由於這消息早於《超級無敵掌門狗》前發佈,也因此影響到了這部電影的票房。

2008

進入寶萊塢

這一年,夢工廠動畫進入印度市場。在那裡,它設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名為夢工廠專業部門。這個部門只製作電視劇、DVD發行以及故事片:如Merry Madagascar和Scared Shrekless。他們還投資這裡的電影。

2009

全球100家最值得去的公司

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100家最值得去的公司」,它是其中唯一一家娛樂公司。此後3年都停留在榜單上。

2010

每年製作3部電影

這一年,夢工廠動畫做了「每年製作兩部電影」的計劃。但第二年,改為每年製作3部電影。它成為了一年推出3部3D動畫電影的第一家公司。

同年,夢工廠動畫宣佈新部門「MoonBoy動畫」成立。它的第一部電影是《Neighbors from Hell》,這是與福克斯電視動畫合作的。

2012

東方夢工廠

2012年2月17日,夢工廠動畫宣佈與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屬於中國東方傳媒集團)合資成立公司。

Film World

麥基說,我更願意被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如何才能為觀眾創造一個好故事」。

羅伯特·麥基拒絕了我們說的「Film Industry」這個提法,「我總是很猶豫要不要用這個詞。當我們去形容一個藝術創造型行業的時候,就好像時尚,你不會說Fashion Industry,你會說Fashion World。」這裡足可以稱為Film World。

2011年12月,羅伯特·麥基在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做了兩場演講。他發現他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是關於職業規劃的事情。「他們總是問我如何賣出他們的 劇本,如何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如果說在中國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些。」他更希望中國年輕的電影從業者們問他「我如何才能為觀眾創造一 個好故事」,當然這些也有人問,只不過那已經是很後來的事了。「職業生涯的問題首先冒出來,我覺得中國的劇作家很現實,很雄心勃勃。他們沒有認真考慮的一 點是,要讓觀眾喜歡他們,他們必須首先注重劇本的質量,然後才有職業這回事。」

可能然後才有我們習慣說的,「Film Industry」或者是麥基所中意的那個 「 Film World」。

就像麥基所說,如何為觀眾創造一個好故事,這是他們這個世界的開始。Andrea Chung同樣認為劇本是整個電影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她是一位製片人,現在是Bowery Hills Entertainment的聯合創始人。

在她看來,好萊塢和洛杉磯的製作人更傾向於找成熟的暢銷小說當作故事藍本。當然會有幾個衡量的標準: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和人性,喜歡選擇有續集的小說著作,以及故事場景相對比較簡單、單一。「符合這些標準的作品一般比較容易被當作原始的劇本,再去改編。」她說。

在這裡,很多小說在寫作時就做好了被拍成電影的準備,有意地按照電影的語言和場景設計來創作。而現在很多書店裡,一些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也會附上一張簡單的電影剪輯光盤,兩者配合銷售,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

好萊塢是一個大的系統,劇本只是第一步。Andrea和她的同行們—以製作人為中心的體制在好萊塢是明確的。她說話又快又密,跟人聊上兩個小時後,大晚上她會興高采烈地回到辦公室加班。

如何判斷一個故事/劇本的好壞

麥基說—好萊塢和中國拍電影的人想的到底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明白一個前提:去考慮觀眾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是個災難。你不應該取悅大 多數觀眾,你應該取悅你的觀眾,相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他們是一小群人。如果你去迎合大眾,你會看到觀眾口味馬上就變了,他們指責你是陳詞濫調,好萊塢見識過 一次又一次這種事。說到取悅你的觀眾,其實你可以想像成他們跟你自己一樣,有類似的態度,類似的品味。在你沒有迎合所有人的時候,卻往往會讓更多人感興 趣。

當然,和這個概念相對的是類型片。好萊塢有動作片,恐怖片等等許多類型,如果你愛恐怖片,把恐怖片拍得非常漂亮,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然,作為一個拍恐怖片的人,你不應該指望獲得和《阿凡達》一樣大的市場。關鍵問題是,你自己到底喜歡拍什麼。

好劇本最大的價值在於打動投資人,儘管露易絲·利維森在她的《電影製片人融資指南》裡強調了寫一份理性的商業計劃書是多麼重要,但這一切的基礎還是 好劇本。導演程亮的說法是:「好萊塢是一個相信大投入,大產出,大風險的地方,像運作風險投資一樣運作電影。」他的同學關雅荻把這個說法具化了一些:「好 萊塢的背後就是華爾街。好萊塢拿的是投行的錢,相比之下,中國拿的都是導演自己的錢。」

我們再來審視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度,你可以把這個角色理解成產品經理,他負責調配資源,控制流程,但一切都是為了讓產品做到最後。所以好萊塢的導 演沒有影片終剪權並不足為奇。 Andrea曾經和一個著名的中國導演合作,她以為既然在國際上名聲斐然,這個導演應該知道怎麼處理和製片人的關係,怎麼選擇和調動演員,但接觸起來發現 其實卻不是那麼回事。「我不知道是我的運氣太差了,還是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好萊塢以製作人為樞紐的機制是成熟的,導演可能會很強勢很有名,我們也需要 和不同的流程環節磨合,但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按著商業的流程來。」

中國的情況恰好相反。「在中國拍電影就像一個人在戰鬥,無論是以導演為中心還是以製片人為中心,不管幹什麼都是一個人把隊伍攢吧攢吧就行了。」程亮 說。這或許是個誇張的說法,但中國的確沒有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在好萊塢,選角導演手裡有長長的名單,知道各種明星的氣質、類型、上升空間和適合的合作對象。他們負責嚮導演和製片人推薦演員的陣容 表,有很長的分析報告和推薦理由,非常專業。類似的角色還有第一副導演(first assistant director),負責控制全場,權力大過導演。但是在中國,片組有現場副導演和演員副導演,前者負責喊卡和幫導演說戲,後者負責找第三男女主角以下的 群眾演員。

好萊塢如何僱傭一個導演

Andrea說—一個合適的導演通常需要花3至6個月的時間,製片人需要觀看大量的同類電影以及每個候選導演的電影,然後放在一起討論他們的風格、 作品的成熟度,縮減候選項,做出第二份名單。然後製片人再拿著這個名單去找導演的經紀公司,挨個聯繫進行面試,面試之後確定初步意向,然後談價格。另外, 一旦預算確定,導演的費用就定下來,超出部分製片人會表示無能為力。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好萊塢另一個複雜或許還很漫長的流程:選角。選角由選角導演和製片方共同決定,後者主要確保角色符合電影需要,同時控制好成本和預 算,而前者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脈。製片人考慮的因素包括:形象、演員的閱歷、檔期、預算、拍攝的流程、時間和地點,整個選角過程可能會持續半年,這也是整部 電影製作中最難的環節。

但中國電影業者在這個環節裡顯得很隨機。「比如我遇到過中國的經紀公司向我們推薦范冰冰。原因是她是中國最紅的女演員之一。是的,沒錯,我們都知道這點,我們都知道范冰冰,她很紅。但我們會因為她很紅這一個原因一定要用一個人嗎?」 Andrea說。

另一個讓流程延長的因素是,這個環節會有大量的經紀人、律師和代理公司參與進來。每一個人都在協商,每一個人都在權衡。一個普通的角色需要5至10個人面試,然後才進入談價格的環節,更不要提此後漫長的文檔合同。公司越大,資源越多,週期越長。

一個龐大的工會系統

麥基說—好萊塢有劇作家工會,製片人工會,導演工會,攝像工會,化妝師工會,服裝工會,等等。一部電影的每個環節的拍攝剪輯,音樂,這些組合成一部 影片的環節都會由工會的人組織起來。他們負責制定合同,評估最低工資,如果有個人說「好,我們現在要拍這部片子了」,之所以所有準備拍這部片子的人都毫無 困難地無間合作是因為他們都在一個內部聯繫很緊密的系統裡。這個系統有規則,你知道事情應該怎麼安排:如何支付薪酬,人們一天該工作多少小時,片場應該設 幾個廁所,飲食標準應該是怎樣的……這個系統都存在100多年了。)

好萊塢每一個製作流程似乎都可以嵌進這樣一個機制裡。讓程亮感慨的一件事是,《阿凡達》的特效製作分別報給了10家公司,其中光做大氣效果和水氣效果的就有4家,音樂也是3至5家聯合承包,「在好萊塢幾百家公司做一個大片是很正常的」。

讓這個機制順暢工作起來的是經紀人制度─換一個直白的說法,就是經紀人不同的社交網絡幫助自己的代理人找到活幹。好萊塢著名經紀人Cameron Mitchell經常會舉行一些公開的午餐活動,很多小的不知名的演員都會主動慕名前來找他,希望成為他代理的藝人。一些小的製作公司也會主動找上他,推 薦自己,以獲得更好的演員資源。

他最新的代理作品是代理導演RZA拍攝的《鐵拳男人》(The Man with the Iron Fists)。這部以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為背景的電影有一部分劇情發生在上海,RZA自己在裡面扮演一個鄉下鐵匠,他此前參與演出的作品是昆汀·塔倫蒂諾導 演的《無恥混蛋》,那時候他還練過中國功夫。「整體上,agent的角色就是幫助自己的客戶開拓職業通道,選擇為他們長期的職業發展考慮的影片、路線和片 酬,是一個長線工作,不是一單子買賣。」Cameron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經紀人如何判斷代理的價值

Cameron說—我們會考慮這部電影對客戶(演員)是否重要,是否對他的長遠職業生涯有好處,我們看中演員的職業生涯,它的題材符合演員本身的形 象和條件,也能拓寬演員戲路,我們毫無疑問地會對這樣的戲撲上去。對演員來說,他們最看重的也是職業生涯在每部電影上都往前走一步。

影響我們接受和拒絕一部電影的因素很多。主要來說是四點:題材、檔期、預算和創造性。需要合適的題材,它符合演員塑造的形象,當然更重要的是創造力—當我代理的演員對一個角色帶來的挑戰和創造力本身十分有興趣的話。

「我們試圖去勾勒中國電影人和好萊塢合作的前景,你覺得未來會怎樣?」當《第一財經週刊》拿這個問題去問羅伯特·麥基的時候,他大笑著說:「我想先說下到底什麼是好萊塢。」

「當你說到那個名字的時候,你說的是每年投入幾十億預算去拍動作片冒險片的地方。事實上好萊塢每年出品500部電影,只有不到50部是高預算的動作 片、音樂片、動畫片……這只是十分之一。」麥基說。還有450部是喜劇,戲劇,他們以輕鬆語調說起家庭關係,工作關係,愛情問題,子女問題等等,各種各 樣,並不需要特效和動作場面,所以「當你談起好萊塢的時候,你得知道90%都不是高預算的動作片」。

(本刊記者王清、姚芳沁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7

中資聯姻好萊塢 拍「混血」大片回銷

2012-4-30  TCW



中國投資人,不再被動等待好萊塢 大片進入中國市場。嘉實七星媒體私募股權集團創辦人──吳徵直奔好萊塢,投資具全球票房潛力的英文和中文電影,並打算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建立娛樂分銷體 系。

吳徵的具體計畫有二:與美國重量級製片人艾伯茲(Jake Eberts)合資成立製片公司,籌備拍攝清末首批前往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及耶魯大學(Yale)的中國留學生故事。艾伯茲可說是全球電影史 上最成功的電影製片人之一,五十部作品共拿下三十七個獎項。

此外,吳徵將與美國《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封為「下一個李安」的導演林詣彬合作,每年拍兩到三部大製作及低成本電影。據稱,他也與導演吳宇森及合夥人張家振談可能的合拍計畫,並打算 「收購知名好萊塢製作公司的股份」。

瞄準一年成長四成市場

看起來,吳徵的動作顯得相當積極,推敲箇中原因,檯面上和檯面下各有一些有意思的說法。

根據吳徵對《財星》(Fortune)說明,看市場,中國民眾的娛樂支出激增,二○一一年計達二十一億美元,不僅較前一年成長四○%,也竄升至全球第三 高,且今年有機會超越日本。然而,中國電影產業缺乏成熟的基礎建設,賠錢機會大,「錢」進好萊塢才能提高成本效率,並為國內業者引進良好商業模式。

而另一個他沒說的理由是,中、美混血的合資身分,可以名正言順繞過中國當局,每年准許進口二十部外國電影的限制,只要內容「政治正確」,不用爭個頭破血 流。這也是美國著名動畫製作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在二月時與三家中國公司敲定合資計畫的主因。

不過,回顧過去中、美電影合資史,許多硬是與中國扯上關係的大片,都脫離不了濃濃的「置入」味。以《變形金剛3》(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為例,一共有七十家廠商在片中露臉,包括聯想電腦、伊利牛奶等四家中國品牌。

二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宣布將擴大好萊塢電影進口,加上更多中美合資拍片計畫,是否將使中國電影在內容更開放?電影史研究者陳煒智對《美國之 音》(Voice of America)表示,他不認為中國電影會因此有太大變化,但未來好萊塢對電影置入商機將更趨之若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3

好萊塢的小生意

http://www.howqee.com/yuedu/ydpage/?raid=1601
  劉思汝又多了一個客戶——京東商城。


  她是影工場娛樂營銷公司創始人。自從讓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一整季中出現「伊利舒化奶」後,她的業務也繁忙起來。這一年來,她簽下了包括《鋼鐵俠3》 在內的16部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植入、聯合推廣以及特許產品的授權,為這些影片的製片方尋找合適的中國品牌作為其合作夥伴。


  但這一次,她的這個新客戶進入的並不是好萊塢電影也不是美劇,而是遊戲。「京東商城」這個新客戶植入進藝電移動遊戲公司(EA Mobile)《模擬人生》的iPad和iPhone版本中。


  「我們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做成這些事情,然後從企業方和製片方或者版權方那裡獲得佣金。」影工場創始人劉思汝告訴《第一財經週刊》。


  這確實是一家很簡單的公司,雖然聽上去有點「出乎意料」——《變形金剛》裡希亞·拉博夫(Shia Saide LaBeouf)穿上美特斯邦威的九宮格到處跑……


  這時候,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好萊塢的電影中也可以植入中國品牌。情形已經發生變化了。


  2010年,美國電影總票房收入從106億美元下滑至103億美元,上座率下降8.1%;中國的情況剛好相反,引進大片在2011年票房總收入從2010年的16億美元增至21億美元。


  「我們努力吸引全世界的觀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品牌的有機植入可以讓我們從中國觀眾身上獲取更多利益。」《變形金剛》製片人David Leener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對於美特斯邦威、TCL、伊利和聯想,他最為看重的也是「這些品牌為我們電影的推廣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他期望未來能 與更多的中國品牌建立合作關係。


  「好萊塢植入中國品牌,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讓中國觀眾有親近感。」符玉清說。她是宏盟媒體集團Fuse中國區內容營銷總經理。Fuse是宏盟媒體集團旗下的娛樂內容植入品牌,它希望能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為客戶尋找一個最好的機會點,也就是為品牌優化媒體資源。


  符玉清認為,Fuse將來可能會成為影工場的客戶——在品牌需要好萊塢的資源時。


  Fuse做的事情對於劉思汝來說,都不是自己應該去做的。她認為自己擅長的是「溝通」,並不是為客戶尋找一個整體的娛樂營銷方案。


  劉思汝在洛杉磯生活了7年,曾就職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國際市場部,負責過《功夫》的宣傳推廣工作。在橙天娛樂集團擔任的戰略發展部總監一職,也多 是尋找合作拍片和與電影工作者合作的機會。她覺得自己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好萊塢這個圈子。在幫美特斯邦威做《變形金剛3》植入後劉思汝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機 會,自己可以做好萊塢在中國的營銷代理。於是,她成立了影工場。


  她認為自己所掌握的資源是「人脈」,做的是能夠把不同的利益方拉到同一個平台上。「我們現在代理的是製片公司在中國上映的大部分片子。」她說。


  影工場團隊不到20人,分為3個小團隊:專門和資源方溝通的,主要是開發更多新的資源和機會;尋找和資源相匹配的客戶則是銷售團隊的事情,而售後服務 團隊做的是諸如與版權方溝通有關產品特許經營的各種細枝末節。精通中英文是影工場員工必備的素質,「如果恰好在國外留過學或是生活過,那就再好不過。」


  現在,這家公司的重點在於擴大銷售隊伍,它的核心業務仍是國際大片的產品植入和聯合推廣代理——更像是一個專業的好萊塢銷售代理公司。這類銷售代理公司在美國很常見,但在對於這些中國客戶們來說,足以讓它們覺得「嘿,這樣也可以呢」。


  「我們在《變形金剛3》中的植入費用不高於100萬美元,而且還低蠻多的。」美特斯邦威MT經理謝煒告訴《第一財經週刊》,「植入的細節是製片方、影 工場和我們一起談的,但費用我們直接跟劉思汝談。」不到100萬美元的植入費用換來了在《變形金剛3》中長達5分鐘的品牌曝光。此後,美邦開始了連續3年 的《變形金剛》整體營銷。


  謝煒覺得這次實在是太成功了,以後派拉蒙或者福克斯這些電影製片公司對於中國服裝的瞭解應該幾乎就等於美特斯邦威。


  「影工場讓好萊塢這個市場浮出水面了,總會再有人進來。競爭的區隔和門檻在於和資源方合作的關係,但終究還是建立在利益層面。如果影工場為資源方帶來 不了利益的話,他們還是會開放這個平台給別人。」智威湯遜上海董事總經理李巍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影工場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擴充客戶群,而且整個發展的 步伐要加速。」


  好萊塢對中國市場有更大的胃口,中國放寬了進口好萊塢大片的限制。這也給了劉思汝更多的機會。今年,她簽下了夢工廠動畫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環球影業在中國內地的代理業務。


  但接下來讓劉思汝焦慮的卻是客戶們的期望值。「它們都以這一次的成功植入和聯合營銷為標準。但那是第一次,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轟動效應。未來的片子是不會有這麼大的轟動效應的。如果企業永遠瞄準這個效應,那麼肯定會失望的。」


  「除了植入,她還可以做藝人代理,或者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做些什麼。這些都是從核心競爭力衍生出來的、也是影工場可以去嘗試的。娛樂營銷的更高層次應該是創造內容而不是利用內容。」李巍說,「而且從內容的角度來說,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做了。」


  3月,智威湯遜開始與影工場合作,前者宣佈推出智威湯遜娛樂營銷為品牌提供內容訂製、品牌植入、聯合推廣以及特許經營權等服務。影工場的好萊塢資源則是這家公司希望擁有的。作為傳統的4A公司,後者所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是劉思汝想要的。


  這一次京東商城的遊戲植入是劉思汝除了好萊塢之外的一次新的嘗試。如果僅僅是「好萊塢生意」的話,那麼她可能會被任何公司、任何人輕易地取代—儘管它現在看上去還是一個小生意。


  「遊戲是娛樂產業的重要部分,我們的空間突然大了很多。」劉思汝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46

好萊塢特效王 高雄找到轉型子彈

2012-8-20  TCW



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裡的男女主角傑克和蘿絲,為躲避富家少爺手下追蹤,逃到船底,穿梭在數公尺高的蒸汽引擎間……,其實你看到的都是由全美最大獨立特效工作室︱︱Rhythm & Hues(簡稱R&H)變出的視覺戲法。

「我們做出(《鐵達尼號》)引擎室模擬畫面,讓演員在藍幕前演出,再把他們去背(去除背景)、縮小放到畫面裡,」負責《鐵達尼號》特效製作的 R&H電影事業部總經理李博樂(Lee Berger),從美國飛到豔陽高照的南台灣,接受《商業周刊》專訪,談起十五年前參與的電影,他記憶猶新。

李安牽線,到高雄設點六年要投資十部好萊塢片

從《鐵達尼號》到《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上百部賣座電影,它們背後共同的成功配方之一,就是R&H。

現在,R&H來到台灣,進駐高雄駁二特區的七號倉庫,木工裝潢的工作桌還沒撤掉,空白的牆上,年底將正式掛上R&H的招 牌。這是R&H在大中華區第一個據點,預計招募百位軟體特效人才,也讓台灣和好萊塢搭上線,正式成為全球最大電影產業的一環。

吸引他們落腳台灣,除了便宜的人力,還有一層情感因素,包括大導演李安牽線,以及R&H內部不少員工正是來自台灣、或是身為台灣女婿;然而更重要的是,這裡有讓他們可以從高雄反攻好萊塢的銀彈。

今年五月底,國發基金與R&H各注資逾兩千萬美元,成立東鼎電影基金(East Grand Films Fund),未來計畫募資到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億元),六年內要投資至少十部好萊塢電影。

「我們要在產業鏈的階梯往上爬,要掌握IP(智慧財產權)才能賺錢,」李博樂說。在電影產業裡最珍貴的IP,就是版權。

特效起家,轉投資電影想擺脫五%低淨利率苦命

過去八年,光投資非限制級的好萊塢電影,最保守平均報酬率為二○%,而最高報酬率則沒上限,例如成本不到八千萬美元的《飢餓遊戲》,它投資報酬率為四二○%,而《鐵達尼號》投資報酬率更達九○○%。

從做特效到投資電影,由夥計變成半個老闆,R&H要搏的不只是利潤空間,而是和台灣一樣,轉型求生的空間。因為東鼎投資的電影,讓台灣在特效後製上,也可分一杯羹。

事實上,包括《鐵達尼號》在內,全球最賣座的五十部電影,其中四十九部都大量使用特效,當特效在電影裡的戲分,甚至超越了擁有數千萬美元片酬的明星,但視 覺特效業在電影產業供應鏈裡的地位與利潤,就如同片尾字幕的排名,遠遠排在化?菕B音效和美術的後面,讓你幾乎忘了他們的存在。

「因為競爭激烈,過去十多年來,視覺特效的淨利率一直是很低的,」李博樂很坦白的說,淨利率有五%,就算好年冬。

競爭,加上一部電影甚至可能需要兩百個人力在數個月內完工,導演一個新的想法,修改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還得自行吸收,讓特效業界淨利率長期徘徊在五%以下 的低檔,「我們(視覺特效業)就是電影產業裡的OEM(代工)公司,」R&H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白菩翔(Prashant Buyyala)說。

最早是從商業廣告特效起家的R&H,自一九九四年讓北極熊暢飲可口可樂的廣告一炮而紅之後,隔年又讓豬開口說話,以《我不笨我有話要說》 拿下奧斯卡視覺特效獎,R&H從此建立業界的地位,提到動物特效、毛髮和水波紋的模擬幾乎和R&H畫上等號。

但即使擁有自己特色,R&H知道,視覺特效業,勞力密集、淨利率低,「獲利率低,就要靠規模,」李博樂說。所以,一九九九年,二十世紀福 斯要賣掉視覺特效工作室VIFX,R&H抓住機會,以五百萬美元撿到便宜;而VIFX也帶進人才和特效軟體的智慧財,其創辦人、也就是後 來《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特效功臣霍蘭德(Richard Hollander)因此被網羅到R&H。

這項收購案,讓R&H確立一方之霸的地位;另一方面,因為人事成本占R&H費用支出的比率超過九成,所以 R&H早在二○○一年就到印度設立分公司,成為好萊塢率先跨出美洲大陸、到亞洲設點的特效工作室。因此,前兩年,景氣不好,又遇上澳洲和 紐西蘭等國用降稅補貼大力發展視覺特效產業,以更低的成本來搶案子,R&H依然屹立不搖。

但,大環境考驗接踵而來。過去五年,每年上檔的電影數量僅成長三%,其中低成本電影成長幅度卻高達一○%,代表電影製作成本越來越緊縮,連帶占電影預算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特效預算也要跟著縮水。

頂著高雄毒辣的太陽,平常穿著很休閒的李博樂,冒著汗,卻還穿著全套西裝,身兼東鼎電影基金總裁的他,訪問結束還要去義集團拜訪投資人。R&H在台灣力拚翻身的同時,台灣也跟著賭一把出路。

【延伸閱讀】R&H經手拍出10大賣座電影電影片名:《鐵達尼號》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655.5

電影片名:《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335.7

電影片名:《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292.2

電影片名:《魔戒首部曲》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261.3

電影片名:《納尼亞傳奇》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223.5

電影片名:《飢餓遊戲》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204.9

電影片名:《博物館夜驚魂》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172.2

電影片名:《魔鬼終結者2》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155.7

電影片名:《鼠來寶2》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132.9

電影片名:《MIB星際戰警2》全球票房(新台幣億元):13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79

當好萊塢3D動畫大廠遇上中華電信 李安「少年Pi」背後的兩百壯士

2012-11-26  TWM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位奧斯卡金像獎的台灣導演新作,一部七成場景落腳台灣的電影,連後製動畫最關鍵的核心雲端引擎,都是台灣製造。二百位中華電信工程師,三年裡沒日、沒夜、沒假日,寫下另一頁故事。

撰文‧賴筱凡

一部電影,主角只有一位印度少年與一隻老虎,九○%的場景都在水面上,如何拍成一部動人心弦的巨作?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辦到了,這部他口中最難拍的電影,超過九○%的大量動畫,成功讓整部電影活了過來;然而,背後最重要的動畫製作核心引擎,靠的居然是中華電信的兩百人雲端團隊。

四年,是李安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下稱「少年Pi」)花費的時間;一.二億美元,是「少年Pi」的拍攝成本。對照「阿凡達」花費的十二年與四.五億美元,「少年Pi」的製作成本少了許多,李安最大的祕密武器,就在中華電信。

十一月二十日,就在電影上映前一天,一位貴客悄悄飛抵台灣,頂著略顯厚重的黑框眼鏡,他是「少年Pi」成功不可或缺的要角——好萊塢3D動畫大廠R&H總裁張弛(John Hughes)。

去年底,張弛旋風來台,砸下六十億元,前進高雄軟體園區;十二個月過去,他再踏上台灣,就為了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張成績單還是R&H與中華電信一起完成。

眾人跌破眼鏡

台灣也能做出雲端心臟

小船兩端,孟加拉虎的步步進逼,與印度少年對峙這一幕,震撼了全球觀眾。孟加拉虎栩栩如生的反應,卻讓R&H的動畫團隊吃足了苦頭,光是老虎身上數以萬計的皮毛,就出動了高達十五位特效師。他們工作室有的在加拿大溫哥華,有的則駐點在印度、美國洛杉磯,而串聯起所有動畫師工程的強大引擎,就隱藏在台灣的中華電信裡。

故事得從一年前說起,那是「少年Pi」拍攝進入尾聲,李安為了拍攝所有畫面,已經花掉三年的時間,電影製作時間拉得越長,錢就燒得越多。

「我們遇到好幾個挑戰,電影公司預算越來越少,要做的動畫特效卻越來越多。」R&H總經理白菩翔(Prashant Buyyala)說。就像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他們必須要有不同的作法。於是在李安的推薦下,R&H悄悄找上同樣擁有文創夢想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之子郭守正。

R&H的動畫工作室分布世界各地,每每一個動畫的完成,就要傳輸到R&H總部所在地的美國好萊塢,與拍攝好的片段做剪接,一個老虎嘶吼的鏡頭、藍鯨跳躍的畫面,都得花上好幾個月來進行。

如果這些東西,都能在同一張桌子上做,事情就會變得簡單。「 而且這還是一張超大的桌子。」R&H技術總監Samuel Nair說,全球化的年代,R&H的動畫特效人員可以分布好幾個國家,雖有網路串聯,可是做起事來依然像是在不同時空。

鴻海有雲端技術,如果鴻海能幫助R&H,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室,都搬到同一張「放在雲端的桌子」,就能直接大幅壓縮廢日費時的動畫傳輸往返和製作時間。

然而,鴻海的雲端技術還是多半著墨在硬體,「如果不能自己開發軟體,成本是無法降下來的。」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鍾福貴說。

事實上,為尋找理想的解決方案,R&H不只著眼台灣,也比較了韓國、美國業者的作業平台,據了解,在放棄鴻海之後,透過總統府轉介,才讓他們找上了中華電信。

而中華電信的關鍵殺手鐧,就是投入兩百位工程師、花三年才開發而成的雲端重要心臟Virtuoso。

也就是說,每一套雲端系統裡,都需要一個核心作業平台,用專業一點的雲端術語來講,叫作「底層」,但它其實就像電腦裡的微軟視窗,中華電信的雲端作業平台Virtuoso,就是這樣的角色。

三年拚一口氣

沒日、沒夜、沒假日

「過去,有能力、有實力可以開發作業平台的,不是微軟、Google、蘋果,就是雲端大廠VMware。」中華電信總工程師郭吉松說得一點也不誇張,在R&H還沒有與中華電信合作前,半數雲端軟體都來自VMware。

或許,以中華電信半公營的刻板印象,外界認為他們能做出的平台,應該很陽春,但業內人士透露,中華電信的這套作業平台,連廣達也買單,在廣達賣給客戶的雲端機櫃裡,就內建了中華電信軟體。

要做到讓業界都認同,從二○○九年到一二年,中華電信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尤其最近一年,幾乎是沒日、沒夜、沒假日的拚。」中華電信研究院雲端研究所所長梁冠雄笑得苦澀,卻是這兩百人團隊的心聲。

○九年,中華電信將各部門最精英的人才,都調去開發這顆重要的雲端心臟,然而,這塊領域一直都為國際大廠微軟、VMware所把持。

「長官就很擔心,做大型系統,我們很在行,可是這次要做的,是雲端運算裡最重要的心臟,我們真的有辦法嗎?」梁冠雄坦言,這三年最常被長官質疑的問題,就是「花了這麼多錢、投入這麼多人力與資源,真的做得出來嗎?」正因內部質疑聲不斷,又是中華電信不得不走的路,才讓這兩百人團隊背負龐大壓力,「有的工程師因為在其他硬體廠工作太累才轉來中華電信,沒想到卻更操、更累。」梁冠雄不諱言,潛藏的開發失敗壓力,讓部分受不了的工程師選擇離開。

人才一走,梁冠雄就頭疼,「VMware、思科開發數十年,累積很多雲端人才,但我們才做三年,根本找不到人。」為此,中華電信將工程師送到VMware、思科受訓,就是要培養開發雲端心臟的能力。

為了縮短開發時間,中華電信把各種雲端底層的技術拿來做研究,「我們測試了各種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就是希望在『開放』的基礎架構上,去開發中華電信自己的雲端核心作業系統,這樣失敗機率也會大大降低。」中華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朱榮華說。

便宜又好用

客製化服務拚出優勢

不過,雲端市場百家爭鳴,微軟、IBM、VMware都是上千人的團隊,研發數十年,中華電信的雲端服務卻是從○九年才開始做,一進門就挑最難的關鍵心臟做,怎麼打得贏?

「我們要有不同的性價比,不只成本要低,客製化程度也要高。」朱榮華說的這套大衛挑戰巨人歌利亞以小搏大的戲,宛如當年Android手機以免費作業系統之姿,挑戰微軟視窗手機。

梁冠雄進一步解釋,Virtuoso不只價格低,重點是服務迅速,「以前我們向外國雲端大廠買產品,只是想增加一個功能,快則一季、慢則半年,才能完成。」因此,大廠的雲端產品客製化程度都不高。

但中華電信沒有這個包袱:一來,中華電信在全球雲端產業的招牌還不算大,比起國外一線大廠,價格本來就沒有等量齊觀的空間;二來Virtuoso的開發彈性大,可以提供的客製化程度高,更能服務到中小企業,加上中華電信還有網路頻寬可以支援,優勢更勝一籌。

所以,當李安帶著張弛來敲門時,就像挖到寶藏般。因為在此之前,R&H每在一個地方開設工作室,從動畫基礎設備開始投資,初期成本就高達二億元新台幣,目前R&H全球擁有六個工作室,就得投入十二億元新台幣,再加上網路成本費用,每年投入資金很可觀,時間成本更是龐大到難以計數。

就在「少年Pi」上映這一天的早上十點,張弛將與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簽署合作備忘錄,在他們共同繳出這張成績單之後,R&H還要繼續加碼,搭著中華電信上雲端。當好萊塢3D動畫大廠遇上台灣電信公司,會擦出怎麼樣的火花?端看「少年Pi」就知道。

一張「放在雲端的桌子」,串聯全球團隊R&H6個工作室分布全球,又須分散製作所有動畫,耗時又耗力,直到中華電信的平台出現,改變了既有生態。

中華電信Virtuoso平台同時運算所有動畫

R&H印度海德拉巴

R&H馬來西亞

R&H印度孟買

R&H加拿大溫哥華

R&H台灣

R&H美國洛杉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2

他們 用1/5人力做到好萊塢水準

2012-12-23  TCW  
 

 

三百隻飛魚從海面上躍起,向著Pi與老虎直撲而去;殘忍狡猾的鬣狗一口咬向受傷的斑馬,轉頭攻擊紅毛猩猩時被一巴掌打中……。你一定不知道,這些電影中栩栩如生的動物戲,既不是用特效模擬,也不是用真的動物演出,而是用道具布偶操作出來的,背後的靈魂人物是一個極為特殊的職業——操偶師。

「好萊塢規定,只要拍人與動物互動的戲,一定要用布偶,不能用真的動物,」劇組中唯二的台灣籍操偶師李佳懷解釋:「電影上看到的驚險畫面,都是用真的動物結合動物道具,以及後期電腦動畫,混搭做出來的。」

在好萊塢,一個專業操偶師必須具備機械動力原理、動物道具材料學、液氣壓工程學等知識,同時也要學習彩繪上色與修復保養技巧。在電影開拍前得先培訓一個月,開拍後月薪從新台幣三十萬元起跳,是非常特殊且專業的職業。

負責全片近四百個動物道具製作,曾經參與過《阿凡達》、《鋼鐵人》等超級大片,好萊塢著名特效道具公司Legacy Effects,在看完《少年Pi》的劇本後,認為以此片的規模,至少要動用十位好萊塢等級的操偶師、十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的動物畫面拍攝,意味著一百萬美元的支出,還不包含機票與食宿費用。

操作動物道具,讓每隻動物有表情

為了撙節成本,他們決定在台灣本地找人才。「這部電影中的動物都有自己的情緒,操偶師光有技巧不夠,一定要有美術工程能力,還要有執導劇情片經驗,才能夠把死的道具操出生命力,」《少年Pi》台灣製片經理陳亮材說。

操偶師,就是讓這些動物道具表演,「活」起來的人。

陳亮材找上了台藝大的同班同學,當時是影視圈自由接案工作者的李家懷。另一位台灣籍的工作人員則找上了專業的懸絲操偶師出身,擔任過舞台劇導演的劉郁岑。兩位本土生手搭配Legacy Effects的三位外籍專家,一支克難的「操偶組」就此成軍。

控制一隻長頸鹿,就要用到四個人

到現場的第一天,李佳懷就接受了震撼教育。一隻隻從好萊塢空運來台,大小重量皆與實際動物相同的「道具」,活生生的出現面前。肌肉是用乳膠、矽膠做出與活體相同的觸感,為了讓演員在拍戲時感受到真實性,甚至還用液壓馬達模擬動物的心跳。他們得要在七天之內摸透每一隻動物的特性,學會用機械操作、保養修復,才能夠進入到下一步。

有些動物可以單獨操控,但有些則需要默契配合。以男主角在船上餵長頸鹿吃糧草,這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動作為例,就需要四個人通力合作。第一個人使用遙控器控制長頸鹿的眼球轉動、眼皮張合;第二個控制上下顎開合、左右咀嚼與嘴唇動作,另外兩人則負責上下頸部的機械動能傳送,控制長頸鹿抬頭、低頭,左右搖頭等動作。四個人只要有一個人出錯,整個鏡頭就得全部重來。

不僅如此,他們還得根據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等不同的構圖,去設計不同的動作。三百隻道具飛魚,每一隻的體型大小,翅膀軟硬、張合程度,甚至魚臉的表情都不同,在拍攝牠們襲擊Pi的畫面時,哪一隻要怎麼飛,從哪個角度飛,都需要經過精密的計算。

實力獲得認同,自己開影像公司

「我們其實是用丟棒球的方式,把魚丟向男主角,」李佳懷得意的笑著。曾經是少棒國家隊投手的他,意外發揮兒時專長,讓好萊塢團隊大加讚賞。

「Legacy Effects的高層在離開台灣前夕抱著我說:『如果你願意,我們歡迎你能來本公司任職,讓那些公司內的員工知道,你們只花了短時間,就能勝任他們一年才能做到的工作。』又說:『別忘了,從今以後你在美國好萊塢也有家人了!』」談起這段溫馨又難忘的工作經歷,李佳懷忍不住眼角泛淚。

但他沒有前往好萊塢,而是彙整了這段時間的工作心得,成立了齊堉影像公司,完成了自己開公司的夢想,也讓「操偶」這項特別的技術在台灣扎根。劉郁岑則在電影殺青後前往德國,擔任劇場的駐村藝術家。

他們,正是《少年Pi》中的另類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32

好萊塢大片:中國乳業之戰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eewh.html
從張家口滑雪歸來,在北京機場的小書店裡,我發現了一本有趣的書,《乳業內幕-中國奶業的江湖》,作者謝鵬是《南方週末》的快速消費品記者。

這是一本200頁的小書,語言質樸,不誇張,中肯,易讀。我在三個小時的航程中就把它讀完了。書中的不少人物我都認識,我還親自見證過幾個故事情節。

我不敢說全書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但是,我能夠感到作者在"公道,公允"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昨天,我在家裡又把這本書讀了一遍,並且寫了一封詳細的電郵給紐約的電影經紀公司的朋友Richard Johnson & Associates, 請他們考慮以這本書為起點,拍一部驚心動魄的電影。沒想到,我今天就收到了回覆:故事有趣,正在研究,不敢做任何承諾,不過將盡快開電話會議商談。

我尚不認識這本書的作者。如果我是好萊塢的導演或者編劇,我對《乳業》這本書最大的不滿之處是,故事線條太多,沒有主線。另外,作者並沒有試圖挖掘中國企業生存環境如此艱難的社會根源和政治基礎。這很遺憾!為什麼中國企業一不小心就掉進互相傷害的圈套裡?

此書對有些主要人物的描寫太膚淺,沒有血色。比如,牛根生的個性和究竟什麼東西在驅動他?這個驅動器何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聖元牛奶的張亮是一個很新派的企業家,但是,此書除了講他如何談戀愛的那段眾所周知的情節,沒有任何添加劑。我所認識的張亮還包括他跟妻子開著大棚車周遊全國,做營銷,會見經銷商,拜訪醫院領導,等等。

這本書將是我們慢牛投資俱樂部的必讀書之一。它對股票投資可能很有啟發。它對過去二十年來中國乳業的主要事件的歸納和分析,很有價值。它的最大一個優點是把英雄寫成"膽大的凡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11

論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折戟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3838999
現象:觀2013年上半年電影市場表現,國產影片會比好萊塢影片好賣。

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這種狀況是否會持久?出現這種狀況後的影響是什麼?

分析:

狀況的原因


原因1:觀影主體在改變。隨著中國影市的快速增長,觀影已經成為流行的大眾娛樂習慣。
以前能主動尋找好萊塢影片訊息的鐵桿影迷佔比在縮小,大眾更容易受周邊的影片宣發所
影響;

原因2:渠道的改變,大廠模式,資源的集中。好萊塢大片引進權一直握在中影華夏手中,民營公司最多能做到協助。大家都要賺錢,好萊塢大片的優勢在於大製作和大場景,國產片的優勢在於貧嘴和接地氣,都是好產品。當一種好產品受限,另外一種好產品相對寬鬆時,大家會理所當然的選擇另外一種商品。自己投入,自己的產品自己做主。

原因3:慣性思維。好賣的產品少做宣傳和不作宣傳,強勢。好萊塢大片賺的是快錢,倒手
獲利。好萊塢影片好賣,只不過當下是國產片也好賣了罷了,這種狀況會持續。

現象的持續性

當受眾改變,渠道改變時,我想這種現象會持續。國產片會不斷有驚豔的表現,好萊塢大
片表現會趨於一般。

後續影響

對於國內大的片方,傷心和驚喜同在。傷心的是追逐了這麼多年的引進權,在國產片興起
時候,突然感覺追求的目標不再那麼誘人了。驚喜的是自制影片不斷驚豔的票房表現。

對於影院投資方來說,國產片的興起和好萊塢影片的走低會出現一種趨勢,對大廳的需求
減弱,影院建設很容易向經濟型轉向。可以做這樣大膽的預測,國產片起,$IMAX(IMAX)$會受傷。

對於相關行業的影響,隨著國產片的雄起,各類型題材會不斷湧現,優質內容的增多,網絡視頻行業也會受益,帶給片方的版權收益也會相應增加。隨著行業的增長,附著在行業上的保險、網票、遊戲、動漫等等均會受益。

預測

國產片和好萊塢影片的差距是放在那裡的,短期內無法改變。好的營銷方式會讓國產片佔
據半壁江山,自己的市場自己來玩。

電影的快速增長會持續多久?五年?十年?票房已經快速增長了十年(04-13年)中位數30%,最小數27%;2010年是次高潮64%,如果從2011年開始,數5年到2015年,快速增長,大多數人是認可的。從2015年後再數5年也是可行的,可預期的,增長到2020年。

據說2020年,大家都很憧憬。我也很憧憬,國富了,民強了,大家不缺錢了。[大笑],賺錢也很容易了。



附:上半年影片表現(數據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00

好萊塢獨步全球的秘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954.html

好萊塢為何能獨步全球電影娛樂產業?因為在完善的製片體系背後它還有一整套關於盈利的學問,完整的預售與完片擔保制度、版權與數字媒體市場、獨立的第三方分賬機制,有效化解創新風險,增加創新者的動力

  好萊塢以其完善的商業體系和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獨步全球電影娛樂產業。2012年全球票房收入347億美元,而中國年度票房入賬27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70億元)。
好莱坞
  然而,在這170億人民幣的總票房中,引進大片和買斷片(統稱為外片)創造了88億元的票房,其中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福克斯、華納兄弟、迪士尼、索尼、環球影業和派拉蒙)創造了70.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從整體來講,好萊塢電影的創新能力和「掘金」效率遠超本土電影。

製片公司:創新策源地

從電影製作體系來看,整體分為片場製片與獨立製片兩套體系。前者是指大片場主導的電影製作體系,佔據電影市場票房的絕大多數,基本都由好萊塢的六大電影公司出品。 而獨立製作,簡單說,就是由未與商業片廠簽約的個人發動的電影拍攝計劃。獨立製片是一個電影經濟運作的概念。獨立製片的創作相對獨立與自由,以及反對主流商業、主導政治壓制的精神的意義,是有歷史階段性的。時至今日,很多大電影公司也會投拍藝術性很強的電影,而日趨多元化和民主化的電影市場更給獨立製片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主創團隊與明星:創新的主力軍

電影產業具備文化創意行業的普遍特徵。一個好導演能創造的價值超乎想像,比如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在北美創造了超過41億美金的票房,由此估算他帶來的全球票房、DVD/藍光以及VOD收入很可能會超過160億美金,這甚至超過很多上市公司的整體市值。因此好萊塢的運作機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主創團隊源源不斷的創作激情。

在創作源頭上,西方電影非常尊重劇本或小說原作者的知識產權,一般著名電影都是由小說改編,從而形成了小說出版界與電影界的良性互動。李安導演在奧斯卡獎上有所斬獲的三部電影《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部改編於小說。其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暢銷小說,在電影出品之前,該小說已在全球有700萬冊的銷量。

對於一個作家來講,如果他的作品被著名導演選中,往往意味著名利雙收。一方面,他會獲得不菲的版權費用,如果他願意同時操刀改編劇本,甚至還可以從全球的票房和版權收入中分賬;另一方面,電影的創作團隊會給作者格外的致敬,即在署名權上保護作者的權益。 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的創作積極性會得到保障。在好萊塢,一部片子在投資方與團隊之間的分賬一般可達到對半分,這就給創作團隊非常大的激勵。其中分賬最多的是導演與明星,因為這二者與票房關係最大。

明星的收入直接與明星近年來的票房掛鉤,票房好的一線電影明星,薪資可達2000萬美金以上。這種高收入與名氣沒有太大關係。比如憑著《暮光之城》而火爆的明星克里斯丁•斯圖爾德和《變形金剛》中的火辣女星梅根•福克斯,雖然都是年輕女演員,但薪酬都要超過上面的數字;反觀一些老牌甚至「大牌」演員,如尼古拉斯•凱奇和湯姆•漢克斯,這些年沒有票房大作問世,因此片酬直線下降。在這點上,好萊塢可謂是「認錢不認人」。

此外,明星還可直接參與票房和版權收益的分賬,這部分收益甚至超過明星薪資,這是中國電影業與西方的另一個差別。25%是好萊塢幾大片商願意為明星和導演留出的最大分成比例。正因如此,湯姆•克魯斯一般不願起用一線女星來搭檔,因為那意味著降低自己的分成比例,但他願跟斯皮爾伯格合作,看重斯氏的票房威力,帶來的最終經濟好處超過分成比例上的犧牲。

預售與完片擔保:創新的全面保障


  相比國產電影,好萊塢電影的投資金額堪稱天價。僅以奇幻主題電影來說,平均投資都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根據北美票房網站boxofficemojo.com披露,《虎膽龍威5》的投資額為9500萬美元,魔幻作品《魔境仙蹤》的投資更是超過2億美元。製片人如何運作這麼龐大的資金?為什麼好萊塢電影的融資體系可以支持這樣龐大的製作?

作為製片人,最大的工作就是負責籌措電影運作所需要的資金。在製片人與編劇團隊敲定劇本後,需要為劇本量身選擇一系列適合劇本的團隊,包括導演和演員。不是著名導演就可以勝任每個題材的演出,在好萊塢,導演基本都會有自己最適合和最喜歡的題材分類。在邀請了導演和演員之後,製片人通常會拿著劇本和團隊的意向性合同,開始籌措資金的第一步:電影預售。 電影預售簡單來說就是指在電影尚未開拍之前,全球各地分銷公司為了獲得購片權而提前支付定金的過程。

在影片拍攝完成後,發行公司有權從影片收益中先分得這部分定金,待定金全部回收後,製片公司才可以獲得票房分賬,這在西方稱為「包底抽成」模式(Minimum Guarantee)。 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發售體系非常完整。總體來看,好萊塢電影全年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會達到本土的1.5到2倍。比如,《虎膽龍威5》在北美的票房僅僅6600萬美元,但在海外市場則賣出2.29億美元的票房。除了六大製片公司有在全球分佈很廣的發行公司外,一般中小型電影公司會選擇一個發行總代理,來全權代理在海外市場的發行業務。

其中,既包括電影院線發行,也包括一系列版權收入,如DVD/藍光和視頻點播(VOD)收入。發行代理幫助製片公司在全球主流電影節推銷電影,並在開拍之前獲得預售收入,用來支撐製片方的製作成本。在製片完成後,發行代理繼續推動全球發行公司的購片與發行,並從製片方的收益當中劃分一部分作為其收入。這個比例通常為10%,不會超過15%。

預售制度伴隨而來的問題是,發行方如何能確定自己所付出的預售款被製片方拿來拍攝,而非中飽私囊。同樣,由於電影拍攝成本結構很複雜,投資方往往沒有能力甄別製片方所上報的預算是否合理。這就不得不提到西方電影工業的重要環節—完片擔保。

在好萊塢,私募基金在向電影項目投資時,一定會要求這些項目取得完片擔保。提供完片擔保的公司需保證電影項目能按時完成,如影片超過預算,需提供超支資金;如製片方中途無法或不願繼續項目,由完片擔保方接手;在最糟情況下,當完片擔保方決定放棄完成電影項目,也要向影片投資方賠償已經投入的資金。 完片擔保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投資者介入電影項目的風險,提高了投資信心。而完片擔保方為了降低自身風險,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

如在影片前期準備時,派出專業人士對電影劇本、拍攝日程和預算方案進行細緻評估;在製片過程中,更會進行嚴密監控。他們會要求審核製片支出,支票必須經他們簽署才能兌現,拍攝時在現場查看,觀看所有的素材,要求製作方定期提交製作報告等。此外,完片擔保方還會要求製片方為一些風險較大的因素投放專門保險,以期分擔自身風險。

通過引入「完片擔保」,投資者實際上為製片方設定了一套嚴格的製片管理流程。相比之下,完片擔保方沒有維護關係方面的顧慮,因此能真正保證製片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將資金的流向清晰地呈現在投資方面前,使投資方能夠放心地將資金交予製片方使用。遺憾的是,在完片擔保及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方面,中國電影業還幾乎是一片空白,這種缺失大大削弱了私募基金對影視項目投資的信心。

版權與數字媒體市場:創新的經濟學

在如此完善的製片體系背後,是一整套關於盈利的學問。與國內市場以票房與廣告收入為主導的收入結構不同,在西方電影產業中,票房收入往往只佔一部影片整體收入的20%到25%,其餘的收入均來自不同種類的版權與數字媒體市場。一部影片能夠產生收益的生命週期,少則兩三年,多則十數年甚至數十年。

因此一部成功的電影為製作人帶來的經濟收益,可能會相當的長遠。為了規範分賬機制,在北美有非常完善的「收賬公司」機制。在具體分配時,工作人員除了與製片公司簽立勞務協議以外,還需要單獨與第三方的收賬公司簽立收賬協議,這樣在收入分配上很容易做到公開透明。

製片公司幾乎會為每一部電影成立一家小公司,這在北美法律下稱之為「特殊目的實體」(SPE)。這家公司專門負責處理某一部電影的票房與版權收入,並且與收賬公司簽立合約,每季度甚至每月從收賬公司那裡獲得收入,除了票房收入,還包括DVD/藍光銷售收入、點播收入(VOD)、衍生產品授權收入等。

* 作者係國外電影製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22

好萊塢模式的七個關鍵詞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309/t20130912_494308.htm

  中國的電影市場隨著電影「工業化」日趨成熟,堪稱票房藍海。從全球市場票房市場來看,增量最大的部分也的確來自於亞洲,亞洲市場的增長,貢獻了全球增量部分的60%(圖1)。而美國好萊塢成熟電影市場的特徵,則正好相反,即商業環境成熟,但票房沒有增長。好萊塢有一系列關於電影的機制保障,這些制度保證了電影產業維持在良性的運轉軌道中,保證了大多數項目的價值實現和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分配。在中國電影產業 「工業化」的過程中,好萊塢的經驗值得借鑑學習。  

  

  觀影人口比重高。北美市場觀影人口約佔總人口的68%,即68%的人每年至少看一部電影,13%的經常看電影的人口,貢獻了觀影人次中的57%(圖2)。而反觀中國市場,根據觀影人頻率測算,中國觀影人口的觀影頻率約為7次1年,與北美大體相當,但是中國的觀影人口較少,只佔城鎮人口的10%左右。

  

  

  

  「口紅效應」鮮明。眾所周知,美國等成熟市場,其電影消費有「口紅效應」,即經濟環境越差,電影消費越多。近年北美票房增長最多的年份為2009年,由2008年的96億美元增長到106億美元,增幅為近5年最高。這主要由於電影消費在發達國家屬於低檔的休閒需求,其他休閒娛樂需求的支出更大,在經濟不景氣時,其他高檔次的消費需求被擠出,轉向電影消費。如一個四口之家,看一場電影平均消費只要31.84美元,而其他娛樂消費至少在100美元以上(圖3)。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小工作室、大片場。從製片公司來看,既有如六大之類的大型製片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索尼、環球和派拉蒙),也有很多小型的獨立工作室。眾多的製片公司能提供類型多樣的電影,滿足不同口味的觀眾需求。

  

  主創團隊按票房和版權收入分成。主創團隊毫無疑問是一個電影項目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美國,除了固定薪酬之外,主創團隊也能參與電影項目的票房及版權分成。這種風險與回報共擔的機制使得主創團隊能有效參與到項目中來。目前,中國也有部分項目開始學習這種模式。

  

  類型片與系列片是票房保證。好萊塢電影的類型特徵明確,如《指環王》的魔幻類型、《碟中諜》的高科技諜戰類型、迪士尼的動畫片等。類型電影是一類電影的標準,由於歷史的沉澱,美國已經培養出固定的類型觀眾,因此,類型化特徵明確的電影,其票房的可預測性較強,盈利也就能有較大的保障。系列電影即是如此,《碟中諜》系列、《蝙蝠俠》多個系列,以及最著名的《007》系列等(附表)。系列電影由於早前項目的成功,可以聚攏原有的觀影群體,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也是對原有電影價值的充分挖掘。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完善的投融資體系。好萊塢的電影投資動輒上億美元,之所以能承擔這麼高的成本,主要由於美國電影有強大的全球發行體系,DVD等的版權收入也能提供回收重要來源,且完善的投融資體系也是投資人敢於投資的重要保證。海外的電影項目,資金來源可能有幾個:銀行貸款、政府津貼、現金資本等。海外電影一般都會有完片擔保,正是由於有了銀行的貸款,完片擔保公司才願意擔保,保證最後項目能如期完成。完片擔保方會對電影的拍攝計劃和預算進行評估,嚴格監控制片過程,降低了投資者與製片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保證了投資者的利益。

  

  投資回收不僅依賴票房。與國內90%以上的成本回收依靠票房不同的是,好萊塢電影公司回收渠道更加多樣,除了電影票房之外,還有DVD收入、收費電視等。一般來說,DVD總收入會是院線票房的75-80%,收費電視網絡是在10%左右,另外還包括飛機播映。除了這些,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還有更多的衍生業務開發,以進行電影版權的後向價值實現,如遊戲、玩具、主題公園等等。衍生業務延長了電影項目的生命週期,並為後續的續集項目保持消費預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