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價上漲現二線“十小龍” 廈門、合肥上演領漲“二人轉”

炎炎夏日,樓市的火熱仍在繼續。

廈門、合肥領漲“二人轉”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51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6%,最低為下降1.1%。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51個,比上月減少4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比上月減少2個;下降的城市有16個,比上月增加6個。環比漲幅總體收窄,收窄幅度較大的城市主要是前期上漲過快的一線城市和少數熱點二線城市,其余城市環比變化不大。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8日公布的《2016年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對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進行簡單算術平均,計算得知,2016年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增幅0.7%,相比6月份0.7%的增幅總體持平。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從領漲的城市來看,2月前領漲均為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從3月一線城市收緊調控後,以廈門、合肥、南京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名列前茅。尤其是廈門和合肥,這兩個城市自今年3月後上演了領漲“二人轉”。

 3月以來房價漲幅三甲城市

新建商品房住宅

漲幅第一

漲幅第二

漲幅第三

3月

廈門5.4%

合肥4.6%

上海4.3%

4月

合肥5.8%

廈門5.3%

南京4.4%

5月

廈門5.5%

合肥5.1%

南京4.1%

6月

合肥4.9%

廈門4.7%

南京4%

7月

廈門4.6%

合肥4.2%

南京3.6%

這其中,價格上漲最高的廈門7月份上漲了4.6%。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顯示,7月廈門房價均價為32537元/平方米,超過一線城市廣州1萬多元,高居全國第四,直追北上深。

廈門房價漲速有多快?位於廈門遠郊的翔安中澳城項目,在2014年底開盤的時候每平方價格僅為7千多元,現如今該樓盤單價已經超過2萬了,不到兩年時間就上漲了200%。

板塊輪動,下一個上漲的是誰?

張大偉說,目前房價指數明顯依然維持了二線城市漲幅領先的現象:7月漲幅最高的分別是廈門、合肥、南京。石家莊、無錫、天津、杭州、武漢、鄭州緊隨其後,再加上未統計入指數城市的蘇州,堪稱是房價上漲的“十小龍”。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在今年3月一線城市收緊調控政策後,部分投資投機資金開始撤出一線城市,進入二線城市,這使得此類二線城市的價格漲幅開始超越一線城市。目前包括合肥、廈門已出臺購房收緊政策,後續其他一些房價上漲過快的二線城市或也會跟進。

在本輪房價上漲過程中,呈現出了明顯的“板塊輪動”特征,比如石家莊過去房價走勢相對平淡,但7月份突然進入前十強,這和石家莊房地產市場此前沒有大漲,現在補漲的態勢是有關系的。此外緊鄰蘇州的無錫,7月份也上漲了2.7%。

同比來看,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58個,比上月增加1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與上月相同;下降的城市有11個,比上月減少1個。同比總體仍在上漲。

劉建偉說,分城看,一線城市由於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高,近期環比漲幅收窄明顯,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均進一步收窄;而絕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由於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低,同比漲幅仍在繼續擴大。

另一方面,盡管絕大多數城市房價環比都出現上漲,但城市間漲幅差異仍然較大,上漲過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份熱點二線城市,其房價漲幅遠高於其他城市,其余二、三線城市房價走勢相對平穩。

70個城市中,深圳在同比增幅排行中位居首位,為41.4%,但相比6月份的47.4%有所收窄。這是由於去年基數的原因。在深圳之後,分別是廈門、南京和合肥和上海,同比增速都超過了30%。7月份同比跌幅最大的三個城市為錦州、牡丹江和丹東,分別為-3.8%、-2.8%和-2.4%,均為三四線城市。

嚴躍進說,從政策層面看,房價偏熱,或催生包括限貸在內的政策的實施。尤其隨著部分二線城市嚴厲的政策管控出臺後,其他一些二線城市或跟進。對於當地的房企和購房者來說,必須警惕此類政策調整所帶來的風險。同時要警惕此前部分房價漲勢一般的二線城市,此類城市近期或成為各類投資投機需求集中投資的城市。

另外,另外從規範市場交易秩序的角度看,近期房價偏熱的情況下,各類捂盤惜售的現象或有增加的嫌疑,值得監管部門的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74

蘇州房價大漲背後邏輯:“海歸”蜂擁聚集

蘇州住房限購令出臺,再次將暴漲的蘇州房價拉入公眾視野。

今年以來,蘇州房價領漲全國。根據標準排名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均價萬元以上城市房價漲幅榜》顯示蘇州2016年6月份房屋同比漲幅50.69%,上半年漲幅達到31.43%,排名全國第三。

據筆者觀察,蘇州房價大幅上漲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是大量人口湧入。新進入蘇州的人口,結構上不同於普通城市以務工人員為主,而是有相當大部分的“海歸”式高端人才。

筆者連續數年受邀參加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活動(下稱“創業周”,此活動為蘇州最重要的高層級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平臺),發現蘇州早已拋棄傳統招商引資模式,而往往以“風險投資+招商引智+產業集聚”作為區域產業發展模式。高端產業集聚帶來高端人才集聚,新進者成為房價推力。

自2009年舉辦至今,“創業周”已成功吸納2318個高層次創新創業項目落地蘇州,累計註冊資本超過186億元。2015年,蘇州全市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3400多個,99%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

由此,蘇州目前可能已經成為海歸等高端人才最喜歡的城市。今年的2016(第八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共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87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共攜帶3042個項目應邀參會,其中2223人是國際知名高校的海歸博士。參會人才和項目數量均再創歷史新高。產業方面,主要集中在九大重點新興產業領域人才。其中生物醫藥占22.2%、電子信息占21.6%、裝備制造占15.7%、新材料和新能源均各占7.7%。

這些項目多是科研型導向。以在2016創業周上正式揭牌的“中美大學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協作(蘇州)中心”為例,該中心將開展中美大學國際技術轉移合作,形成以蘇州為基地、輻射長三角的美國大學國際技術轉移區域布局,推進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和商業化。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21所美國一流科研院所,以及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院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助推國際技術在蘇州的轉移合作。

圍繞科研、創業人才,風險投資等經濟要素“自動”前來匹配。整個活動期間,蘇州市的1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80多家國家級孵化器和產業園、百家創投金融機構以及千余家重點企業參與項目對接。

在經濟大環境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的蘇州創業周卻呈現出迅猛增長勢頭:已正式簽約項目達到689個,比去年同期增長27.3%(其中投資創業項目597個,合作創新項目92個),達成合作意向項目701個,正在洽談對接的項目1157個。

蘇州為了吸引高端人才,還推出不少特色主題活動,如昆山組織深化兩岸人才合作交流會活動、吳中區舉辦首屆“百名海外博士吳中行”活動、太倉開設成立“引才直通站”、常熟組織創業競賽、姑蘇區組織社區治理供需對接會等等。

“大批海內外精英在蘇州安家落戶、開創事業。”蘇州市官方文件稱。

這些簽約或達成意向的合作項目背後,就意味著又一批高端人才的聚集和落戶,顯然改變蘇州流入人口的結構層次。這些人口流入則一步步對蘇州的產業、科研、經濟,以及房價產生影響。

以蘇州生物納米園為例,短短數年間,蘇州生物納米園已集聚了400余家企業,8000余名生物醫藥專業人才,納米領軍人才創業團隊220多個,其中“千人計劃”團隊64個。目前,同時有多家企業籌備在國內外證劵市場上市。

“海歸”人才持續流入,是驅動蘇州房價領漲全國的背後邏輯之一,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蘇州房價暴漲就是合理的或可持續的。2011年蘇州也曾出臺限購令(全國調控計劃,與多個城市同時),2014年9月取消。此次限購令影響幾何,則尚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84

中國社科院:下半年房價增幅回落 2025年前一二線也會過剩

今年以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出現了此起彼伏的快速上漲過程,接下來房地產走勢如何呢?

中國社科院25日在廣州舉辦的南國書香節上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下稱《報告》)認為,當前樓市的突出問題是住房市場嚴重失衡,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並存,社會經濟內需不足,產業轉型升級艱難,市場回暖基礎不穩,波動風險較大,分化趨勢嚴重。

下半年增幅回落 部分城市或下跌

《報告》主編、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2016年下半年樓市將會迎來一個短期的調整。持續的政策刺激與有力的制度變革的力度,決定調整幅度和時間提前或者延後,調整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他介紹,從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第二季度的預測時間段內,房價增幅或呈回落趨勢。 房地產投資增長幅度或將趨緩,2017年或將出現波動。不過,近期國家出臺了《關於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幹財政政策的通知》,政策力度比較大,對三四線城市的農民工購房預計會有比較大的刺激作用,從而對減緩樓市回落幅度會有較大作用。

此外,本世紀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存在著一個短周期,大多是3年左右的周期。盡管有刺激,但下半年調整不可避免。 倪鵬飛認說,如果說2015年到2016年是政策刺激下的上升之年,2016年到2017年可能是首次出現在政策刺激下的調整之年。

倪鵬飛說,2016年下半年,一些城市的房價下降的可能性不小。尤其是一些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暴漲之後暴跌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深圳現在已經出現了下跌的趨勢,其他城市也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他們是投機導致的。”

以合肥為例,今年以來合肥房價的保障,雖然與該市經濟基本面比較好、前期住房價格比較低等原因有關系,但更為重要的是,該市樓市50%以上購房者是安徽省內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合肥房價上漲的潛力被投資客註意到,所以投機者大量進入,迅速炒作起來。“如果當地采取限購政策,不是合肥的居民不能買,投資客肯定會退場,省內其他地市的購房者也會大量減少,價格肯定會下降。”

“調整不是壞事,只有不斷的調整,這個市場才能夠更加健康。當然,我們還是希望調整能更平穩一些、幅度更小一些。”

從空間變化來看,倪鵬飛預計,未來樓市的區域分化將由“少數城市熱、多數城市冷”向兩極分化發展。現在少數熱點城市是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大概就10個城市左右。從現在情況來看,由於新型城市化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城市化的深入和升級給人口的變動創造了新的機會,所以熱點城市會有所增加。

這些增加的城市,包括東部大城市群,主要是東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周邊的城市和區域。比如京津冀的周邊目前處於熱火朝天的狀態;長三角沿著周邊的蘇錫常到南京、合肥這條線上,周邊的嘉興昆山南通等區域都會有比較大的一個提升;珠三角地區包括惠州、東莞、珠海等都有明顯的提升

此外還有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中西部中心城市 ;人口、經濟發展較快和快速交通沿線的城市;擁有特色資源的一些城市,如擁有獨特的環境、文化、旅遊休閑與養老資源的城市。

這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人口,即人口的年均增量。因為人口增加,就意味著需求的增加。

經濟房地產化之憂

在房價不斷走高的同時,房地產與宏觀經濟之間的隱患與風險也在不斷放大。

倪鵬飛說,現在房地產與宏觀經濟已經陷入到一個奇怪的循環。一方面,大家都覺得房地產有前景,所有的需求端無論是中低收入者、中產階級還是高收入階層,無論是還買房自己住,還是投資的性質,大家都瞄準了房地產,尤其是中等以上的收入階層。因此在居民的資產結構中,60%以上的資產都是房地產。

其次,從供給端來看,中國經濟要轉型,盡管一直說要轉向科技創新、轉向制造業,鼓勵大眾創新等,但從實踐效果來看,轉向房地產在增加。

再次,現如今熱點區域的發展紅利和潛力往往很快就被房地產吸食和透支。比如,一個區域有一個重要的利好,很快就被房地產商進行炒作,往往這個利好還沒兌現,房價就上去了。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這個概念剛出來,房價就嘩啦啦上去了。現在比較明顯的是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剛出來房價就已經炒起來了。這些區域,往往產業還沒搞起來,就被高房價扼殺在萌芽之中。”倪鵬飛說。

倪鵬飛 說,這些都表明,現在宏觀經濟高度依賴房地產。這其中一大表現,就是今年7月的新增貸款大部分都是房地產的貸款。

倪鵬飛說,目前大家普遍都認為其他產業都不行,其他投資都沒有賺錢的機會,都向房地產方面投資,經濟越來越依賴房地產,房地產業越來越影響著經濟。目前宏觀經濟的房地產化十分嚴重,當經濟房地產化到一定程度,持續不下去的時候,那麽經濟就會出現停滯。

不僅如此,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金融投資模式在推動這個循環。一些金融創新如低杠桿、零首付等使得更多人可能去炒房,開發企業貸款的創新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資本化,進一步炒高地價和樓價。

那麽這種局面還能持續多久呢?

倪鵬飛說,關鍵在於房地產的真實需求飽和的程度。當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絕對過剩、真實供給大於真實需求的時候,房價上漲的動力、房地產進一步高速開發的動力就沒有了。

當然,在大家都有信心的情況下,虛假的需求可能還會繼續。“房地產泡沫很大原因是這種信心造成的,但是從根本上說,信心不可能離開真實需求太遠,房地產市場根本上還是來源於真實需求。”

“根據我們預測,大概在2025年的時候,長期的拐點可能要出現。”倪鵬飛說,由於過度的投資,使得過剩提前到來。即便是一線城市,過剩有可能在2025年之前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42

房價直追北上深的廈門重啟限購 一大波城市或將跟進

近年來二線城市房價上漲最迅猛、房價最高的廈門終於重啟限購了。

廈門房價直追北上深

8月31日早間,廈門國土局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稱,廈門市自9月5日起執行住房限購政策,對以下三種類型居民家庭,暫停在本行政區域內向其銷售建築面積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

一、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

二、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

三、無法提供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該政策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這也是廈門時隔2年之後重啟限購舉措,而且該舉措與上一輪限購基本一致。2014年8月,廈門島外四區解除限購政策,島內兩區高端新建商品住房不再執行限購措施。至2015年1月,廈門商品房限購政策全面取消。

在取消限購的這2年來,廈門房價持續向上,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廈門樓市開啟新一輪的快速上漲行情。

相比2014年中,廈門的房價普遍上漲六七成。來自安溪的陳先生2014年中在廈門杏林灣入手了一套80多平的二手房,當時均價是1.8萬,如今已經漲到了3.1萬左右;位於廈門遠郊的翔安中澳城項目,在2014年底開盤的時候價格僅為7000多,現如今該樓盤單價已經超過2萬了,不到兩年時間就上漲了200%。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上漲最高的廈門7月份上漲了4.6%。從最近多月數據看,廈門漲幅連續排名在前兩名,廈門與合肥持續領先全國漲幅。

表1 今年3月以來房價上漲前三名情況

新建商品房住宅

漲幅第一

漲幅第二

漲幅第三

3月

廈門5.4%

合肥4.6%

上海4.3%

4月

合肥5.8%

廈門5.3%

南京4.4%

5月

廈門5.5%

合肥5.1%

南京4.1%

6月

合肥4.9%

廈門4.7%

南京4%

7月

廈門4.6%

合肥4.2%

南京3.6%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顯示,7月廈門房價均價為32537元/平方米,超過一線城市廣州1萬多元,高居全國第四,直追北上深。

 

表2: 7月中國房價最貴前10名城市

排名

城市名稱

平均房價(元/㎡)

1

深圳

50,842

2

北京

47,619

3

上海

43,052

4

廈門

32,537

5

南京

21,695

6

廣州

21,443

7

杭州

19,386

8

珠海

18,948

9

天津

18,887

10

三亞

17,659

(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平臺)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住房按揭貸款報告》顯示,以居民家庭購置100平方米/套的住房為例,按首付25%、按揭30年計算,5月份,廈門購房者需要付首付款71萬,月供達10792元,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高居全國第四。

外貿出口是廈門的重點行業。“廈門這邊從事外貿工作的很多人月薪也就五六千左右,比深圳廣州等地都有不小的距離,很多人現在就是不吃不喝也無法供起房子。”在廈門一家外貿出口公司工作的周紅說。

“在廈門房價已經漲到這麽一個高點的時候再來出限購政策,有點晚了”,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早在2014年二線城市紛紛取消限購政策的時候,他就認為不光是四大一城市,至少包括廈門、南京在內的十個左右的二線城市不應該取消限購,因為這些城市的庫存本來就很小,土地供應嚴重不足。

張大偉說,這些城市的政策本來應該“一直高壓”,而不是去庫存的問題,但當時就是一刀切,把他們限購政策都放開了。“其實當時就可以預料到,他們放開後,再加上信貸這麽松,這些城市房價必然會爆發的。”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廈門的限購力度並不算大,效果也會比較有限,因為即便是在上一輪限購期間,廈門的房價也經歷了快速上漲。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廈門此類政策出臺後,離婚潮現象在廈門也可能會出現。

此外,由於144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不限購,業內人士分析,也有可能導致改善性需求擠壓到144平米以上的大戶型。後續的供給、土地出讓的時候對大戶型的比例不加限制的話,那麽就會導致大戶型供應增加,反過頭來中小戶型的剛需供給更加緊缺。

一大波城市或跟進

實際上,在廈門之前,已有個別房價高漲的二三線城市出臺了一些限購舉措。比如,此前7月,河北省廊坊轄下的三河市相關部門(三河市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通知,自7月7日起,三河市二手房將進行限購,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一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

8月蘇州出臺的限購政策提出,非本市戶籍居民購買第一套住房,不受任何限制。非本市戶籍購買第二套住房,必須提供繳納證明或社保證明。不過,這樣的政策力度實在太小。“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都算不上是限購政策。”張大偉說。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隨著市場熱度的回升地王的頻現,地價超房價“面粉貴過面包”的怪象也成為常態。今年上半年,盡管部分地區已經出臺地產調控措施,比如合肥、蘇州、南京等,但是,這些政策大部分較為“溫和”,並未從根本上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未起到防止樓市過熱與房價過快上漲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加碼到限購也就成為必然。嚴躍進分析,從後續市場走向看,包括南京、廊坊、燕郊、天津、合肥、武漢、鄭州、昆山、杭州、福州、東莞、惠州、珠海等城市的限購可能性比較大。此類城市炒房現象比較嚴重,而且房價增幅過快,都有可能出臺各類版本的限購做法。

不過,即便熱點二線城市和環一線城市地區陸續跟進,後續市場的矛盾焦點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對這些城市來說,最根本的還是庫存和供應的問題。”嚴躍進說,像二線四小龍,由於庫存量太小,如果僅僅是限貸收緊,供應沒有跟上,那麽到了“金九銀十”的成交旺季,房價仍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

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教授告訴本報,從目前經驗來看,凡是房地產市場比較平穩,都是土地供應比較寬松的,土地供應節奏比較好。如果政府不是想把土地價格推高,而是想讓經濟健康平穩的話,政府應該是有操作的辦法。土地供應充足十分重要。

張大偉說,此輪一二線城市快速上漲的根源是資金潮下的資產荒。現在的市場基礎與上一輪的市場基礎都不同的,當時的限購可以把資金擠到實體經濟等其他領域去,現在的問題是,實體制造和以及其他產業產能過剩很厲害,可投資的領域有限,而房地產的“地王”還在一直出,因此限購政策效果會十分有限。

他認為,對於已經經歷過2011年來多年限購的市場購房者來說,除非信貸收緊,否則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如果信貸不收緊,這一政策很快將被市場消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55

全國31個小城鎮房價過萬 河北燕郊“一騎絕塵”超2萬

在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房價節節上漲的同時,周邊的一些小城市也水漲船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發布的全國小城鎮房價排行榜統計發現,到今年8月,已有31個小城鎮的房價突破萬元大關,而在今年5月,這一數字僅有24個。短短三個月,房價過萬的小城鎮就新增了7個。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小鎮既包括了縣、縣級市,也包括東莞、三亞等不設區縣的地級市下屬的郊鎮,因為在這些城市的鎮相當於其他城市的區縣。由於區域範圍較小、樓盤不多,而且是一月一統計,因此數據相對變動也會比較大。

這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河北廊坊轄下燕郊鎮(屬縣級市三河),其8月均價達到了20794元/平方米,成為唯一一個均價突破2萬大關的小城鎮,領先第二名的三亞鳳凰鎮4千多元。值得註意的是,今年5月,燕郊的均價還是每平方米16728元,短短三個月就上漲了4千多元,漲幅高達24%。

去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消息正式發布後,緊鄰通州的燕郊樓市迎來了一輪瘋漲。一年前,市場還在驚呼房價漲到了15000元/平方米;現在,燕郊的不少新盤已經突破或者逼近了3萬大關。


在燕郊之後,廊坊還有3個小城鎮入圍,其中三河市以16433元/平方米的價格高居第3,大廠以14276元/平方米位居第10,香河位居第19,固安位居第24。

廊坊樓市為何最火?這是因為隨著北京市政府東遷,通州城市副中心確立,通州發布史上最嚴限購政策,與通州一河之隔的“北三縣”和京南的固安(即廊坊“四小虎”)樓市之火越燒越旺,構成了環京樓市中最為活躍的四個板塊。由於被北京、天津包圍的特殊位置,該區域一直是京津購房人置業的熱門地區。

與廊坊類似,得益於一線城市房價高企、購買力外溢的還有深圳周邊的東莞、上海周邊的江蘇太倉等地。尤其是在今年3月滬、深限購政策收緊之後,大量的購買力湧向了環一線城市地區。這其中,鄰近深圳的東莞有10個鎮均價突破了萬元大關。

這十個鎮分別是鳳崗、塘廈、長安、大嶺山、大朗、清溪、黃江、厚街、虎門和寮步。其中靠近深圳的鳳崗、塘廈、長安位居所有小城鎮的前十位。

東莞小鎮房價高企,主要是因為在深圳房價高漲的情況下,大量的購買力外溢到東莞的臨深片區置業,直接造成了東莞的房價直線飆升,實際上,臨深片區的不少地方,房價早已突破了2萬大關,超過了東莞市區,直追廣州。

例如,以往作為臨深片區樓市價格窪地的清溪鎮,7月2日開盤的碧桂園天譽以每平方米20000元的均價,遭到了購房者的哄搶。在臨深片區中,黃江、塘廈一年時間內成交均價上漲幅度達到100%。

不過,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臨深片區的房價上漲並非剛需推動,而很大程度上是投機所為。根據當地媒體報道,在臨深片區的房地產市場上,目前深圳客仍是主要購買群體,但在經歷了4月、5月份深圳客上演退房鬧劇後,相比前幾個月,臨深片區樓盤銷售勢頭相對減弱,不少投資客已經開始擔憂深圳的房價走勢。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在房價快速上漲的同時,今年上半年,鄰深片區的塘廈、鳳崗、黃江等則在GDP增速上放緩了步伐,看來房價的飛速增長,並沒有拉動GDP的增速,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關鍵還是要靠實業和新興產業支撐。

得益於一線城市房價高企、購買力外溢的還有蘇州的昆山、太倉等地。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說,今年3月後,滬深部分剛需以及投資投機購房需求開始轉移至周邊的城市,也帶動了周圍地區房價的上漲。

不光是一線城市的購買力在外溢,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價高速上漲後,不少購買力也被迫轉移到周圍地區。比如,二線“四小龍”的廈門目前房價高居全國第4,直追北上深。目前廈門島內的房價已經普遍在5萬以上,島外也要突破了3萬,在這種壓力之下,不少購買力流向了鄰近廈門的縣級市龍海(屬地級市漳州),目前龍海均價也突破了萬元大關。

排名

小城鎮名稱

所屬城市

平均單價(元/㎡)

1

燕郊

廊坊

20,794

2

鳳凰鎮

三亞

16,513

3

三河市

廊坊

16,433

4

鳳崗鎮

東莞

16,423

5

塘廈鎮

東莞

15,508

6

崇明縣

上海

14,840

7

瑞安市

溫州

14,832

8

溫嶺市

臺州

14,594

9

長安鎮

東莞

14,367

10

大廠縣

廊坊

14,276

11

大嶺山鎮

東莞

14,270

12

義烏市

金華

13,275

13

永嘉縣

溫州

13,197

14

常熟市

蘇州

13,022

15

大朗鎮

東莞

12,643

16

永康市

金華

12,424

17

清溪鎮

東莞

12,358

18

青田縣

麗水

12,335

19

香河縣

廊坊

12,040

20

黃江鎮

東莞

11,883

21

臨海市

臺州

11,514

22

樂清市

溫州

11,309

23

昆山市

蘇州

11,240

24

固安縣

廊坊

10,949

25

厚街鎮

東莞

10,942

26

寧海縣

寧波

10,609

27

江山市

衢州

10,347

28

虎門鎮

東莞

10,330

29

太倉市

蘇州

10,272

30

龍海市

漳州

10,102

31

寮步鎮

東莞

10,0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17

盛來運:房價前期上漲勢頭初步遏制 市場分化明顯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今日表示,近兩個月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在回落,說明前期上漲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此外,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比較明顯,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比較堅挺,但是三四線城市尤其四線城市房價相對比較穩定,庫存相對比較大。

據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5.5%,比1-7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增長38.7%,回落1.1個百分點,盛來運表示,銷售面積和金額的速度基本匹配。

關於地價比房價貴,盛來運說,不能拿一二線城市的地價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比。從經營角度來講,任何一個開發商都不願意房價賣得比地價要便宜,否則就不能生存。我們觀察經濟的現象,一定要使用同口徑進行對比,這樣才有意義。這是題外話,我先做點說明。

盛來運表示,房地產是很重要的產業,首先是對國民經濟貢獻率比較高,而且關聯效應比較大,前端聯系到像鋼鐵、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後端聯系到汽車、裝潢甚至家電這些行業。住房關系千家萬戶,關系民生生活質量各個方面。我們也很關註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既希望對經濟能夠發揮穩定的促進作用,又能夠體現民生改善,讓居民能夠得到實惠,這樣一個期盼。

他認為,從今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尤其近兩個月房地產的變化情況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確實房價還是在上漲,但是從近兩個月來看,房價漲幅是在回落的,尤其是在一些限購政策出來後,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在回落,這就說明前期上漲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第二個特點,房地產市場的分化確實比較明顯,這是跟以前不一樣的特點。上一次發布會我也做過解釋,以前是普增普漲,無論一二三線城市都在漲。今年以來,尤其最近兩個月,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比較堅挺,但是三四線城市尤其四線城市房價相對比較穩定,庫存相對比較大。

盛來運稱,我們認為,這兩個特點今後一段時間還會持續,從房地產的價格表現基礎來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盡管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調控政策等影響,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取決於供求關系,此外,住房是一種很特殊的商品,地域性很強。

盛來運判斷,房地產市場分化調整的走勢是今後一個時期的主基調,這就決定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遵循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客觀規律。

他說,經過房地產這麽長時期的發展,各地政府的調控也越來越有經驗,在市場化調控總的大框架內,房地產市場會朝著持續平穩健康方向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48

重點城市存銷比不斷下滑 這5個城市房價上漲壓力大

今年以來,在一線城市和二線熱點城市樓市火爆的情況下,主要城市庫存不斷下滑,一些熱點城市由於供應不足,房價仍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

存銷比處歷史低位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最新發布的35個城市住宅庫存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8月底,易居研究院監測的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4256萬平方米,環比減少0.9%,同比減少5.7%。

這35個城市分別是,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長春、沈陽、天津、太原、濟南、青島、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南昌、長沙、福州、廈門、貴陽、南寧、西安、蘭州、西寧。三線城市:淮南、馬鞍山、濟寧、煙臺、常州、南通、溫州、九江、荊門、茂名、北海。

報告顯示,8月份,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新增供應量為2336萬平方米,環比增長8.1%,同比增長26.9%。8月份推盤節奏相比7月份有所加快,說明房企入市積極性在提高。8月份,35個城市月度新增供應量小於新增成交量(其中8月份新增成交量為2558萬平方米,環比增長6.0%,同比增長25.0%)。新增供應小於新增成交,所以促使8月份的庫存出現了下降。

從反映去庫存壓力的存銷比來看,8月份,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即庫存去化周期為9.1,該數值相比7月份10.0個月收窄了0.9個月的水平。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觀察歷史數據,目前存銷比處於歷史低位,並不斷接近近五年最低點即2011年2月7.5個月的數值。預計未來幾個月該指標總體上會繼續下滑,也意味著後續房價上漲壓力仍很大。

分城市類型來看,8月份,一、二、三線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為7.5、8.7和13.9個月。相比7月份8.5、9.6和14.7個月的數值,三類城市均有加快的表現。

其中,一線城市已連續20個月存銷比數值低於12,這也是近期一線城市房價出現比較明顯上漲的原因所在。同時,新房市場的去庫存周期較小,相應房價上漲的壓力可能會轉嫁到二手房市場上。

二線城市的邏輯和一線城市類似,目前存銷比處於12個月以下的水平,房價上漲幅度相對也較大。部分城市存銷比數值比一線城市還要小,房價上漲幅度自然更大。三線城市存銷比數值繼續縮小,但相比一二線城市,依然較大,仍處在去庫存的過程中。

這些城市房價上漲壓力大

從35個城市的具體數值看,北海的存銷比數值最高,為30個月,相比7月份有所提高。另外,類似濟寧、西寧等城市的存銷比也比較高。相比而言,合肥、南京、南昌、杭州和上海等城市的存銷比較小。這會使得此類城市近期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同時土地交易異常活躍。

部分城市存銷比持續下滑的態勢較明顯。以杭州為例,在2014年6月杭州存銷比為26.0個月,屬於本輪樓市調整周期中的偏高水平。隨後該曲線持續下滑。到了今年7月份存銷比跌至6.0個月,而到了8月份繼續下跌至5.2個月。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杭州一直都是二線城市中經濟發展最好的一個城市,市場需求一直比較大。但2010年後,由於價格過高、供應量過大,房價出現了下跌,在經過多年的價格調整之後,其成交量也迅速擴大,在庫存消化得差不多後,房價也開啟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數據顯示,8月份,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量接近2萬套,至此,今年杭州全市新房累計成交量已高達15.4萬套,為歷史首現。對比之下,2016年的杭州樓市,只花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2014年全年的銷量;只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就超出了2015年全年的成交量。

成交量劇增的同時,房價水平也出現上漲。根據杭州透明售房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方面,8月全市成交均價為17233元/平方米,環比上漲9.6%。其中,市區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854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1.6%。

與杭州情況類似還有廣州。過去幾年,廣州由於土地供應大,庫存較多,因此廣州的房價漲幅有限,不僅遠不如北上深,而且也跑輸廈門、南京等二線城市。但今年3月以來,隨著成交量的不斷放大,庫存得以充分消化後,房價也開始迎來一輪補漲。

廣州房地產官方網站陽光家緣實施簽約數據顯示,2016年8月一手住宅網簽均價為17853元/平方米,同比2015年8月的15919元/平方米上漲1934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2.15%,創歷史新高。同期簽約量為10025套,同比2015年8月的7117套增加2908套,上升40.86%。

9月17日下午,位於廣佛交界處千燈湖金融高新B區的新盤奧園1號,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開盤,本次推出了589套洋房,超過4千名客戶到場搶房,其中不乏來自雲南、香港乃至外籍投資客戶。經過三個小時,首推15億全部售罄,最後一套單位更是在三家人虎視眈眈之下,不得不以“剪刀石頭布”一決勝負。

嚴躍進說,2016年上半年35城去庫存周期總體上處於下行態勢,到了7-8月份則繼續下行,且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這會進一步加劇此類城市房價上漲的壓力。從市場預期穩定等角度看,抑制房價已變得刻不容緩。

值得警惕的是,對於一些重點二線城市而言,去庫存周期甚至低於6個月的水平。嚴躍進說,部分城市雖然已經出臺了限購等相關政策,但抑制房價的壓力依然會比較大。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思路看,積極增加土地供應、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打擊各類捂盤惜售行為,是後續此類重點城市需要關註的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49

解讀杭州火速重啟限購:房價“橫盤”實體經濟發展好

房價高是城市競爭力的體現?答案是否定的。房價過高往往會影響實體經濟,削弱了城市的競爭力。杭州此次重啟限購,防止資金再次“脫實向虛”,利於城市的長遠發展。

杭州火速重啟限購

9月18日傍晚,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宣布:杭州自19日起實施住房限購,在市區限購範圍內,暫停向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

 “市區限購範圍”,指的是上城區、下城區、江幹區、拱墅區、西湖區、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蕭山區、余杭區,不含富陽區、大江東及臨安、桐廬、建德、淳安四縣(市)。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今年以來,杭州樓市十分火爆。2016年前8月的杭州(不含富陽)商品房總成交量達133562套,已超越了2015年全年(125217套)。

在成交火爆的同時,杭州樓市的庫存迅速下降,成交價格迅速上揚。從易居研究院的數據來看,8月底杭州商品住宅存銷比即庫存去化周期約為5個月,這一周期比二線“四小龍”中的廈門和蘇州還短,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價格方面,全市8月成交均價為18298元/平方米,同比漲幅高達19%。

此次杭州重啟限購,正是樓市火爆之下應對量價齊升之舉。杭州也是繼廈門、蘇州之後,近期又一宣布重啟限購的城市。不同的是,廈門、蘇州、合肥等城市均是在房價已經暴漲、不少區域甚至價格已經翻番的情況下出臺的調控舉措,而杭州則是在購房潮剛剛掀起、房價開始要迅速上漲的時候就火速重啟限購,其間的差別值得深思。

探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杭州城市的房價與區域經濟的關系,不難發現,在房價高漲的2009年、2010年,杭州乃至浙江民間資本“脫實就虛”十分明顯。一份《2010年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中,當時杭州新房均價達25840元/平方米,創歷史最高,當時的北京新房均價才22310元/平方米。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樓市在2011年初達到了歷史新高,當時杭州的房價可以比肩一線城市。此後杭州樓市便迎來了多年的陰跌,因此杭州這一輪的價格上漲,也可以說是一個恢複性的反彈。

信息經濟領銜,杭州經濟增速領跑

可以說,2010到2011年這個時間段的杭州樓市泡沫極大,但在2011年經濟繼續惡化之後,杭州房價終於下跌,並且迎來了此後長達5年左右的橫盤。

但恰恰是房價陰跌與橫盤的這幾年,杭州的產業轉型加快推進,實體經濟亮點頻現,堪稱是目前眾多二線城市中,產業轉型最為成功的一個典範。

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21.18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分別高於全國、全省4.1和3.1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提高0.5個百分點,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已持續5個季度運行在兩位數區間。

杭州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不是來源於工業大項目,也不是大規模的基建投資,更不是來源於房地產,而是信息經濟。數據顯示,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1193.76億元,增長26.2%,占GDP的23.8%,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5和1.1個百分點。其中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產業分別增長48.7%、48.3%和41.9%,雲計算與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分別增長35.4%和31.4%。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這幾年主要是抓住電商等新的經濟形態,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85%的網絡零售額、70%的跨境貿易額和60%的B2B交易額是在杭州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完成的,全國三分之一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網站都落戶杭州。杭州儼然已成為我國的“電商之都”。

在電商的拉動下,杭州的“腰包”滿滿。上半年,杭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居副省級城市第二,增長17.4%,增速高於全省5.5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稅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94.1%,占比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房價高漲對實體經濟不利

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成本環境。張大偉說,資金是趨利的,2009年、2010年左右杭州乃至浙江房價高速上漲,在溫州等地炒房團的帶動下,資金“脫實就虛”十分明顯,但在2011年後,由於房價下跌,炒房不賺錢,浙江不少民間資金開始回歸實業,這幾年杭州的實體經濟發展也最好。

張大偉說,一旦杭州房價開始新一輪的猛漲,浙江民間資本也有可能再度“脫實就虛”,這對當地的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會十分不利。此外,一旦杭州房價重新飆升,杭州的創業和生活的各種成本也將水漲船高,外來人才進入杭州工作、生活、創業的難度也將大幅增加。

浙江工業大學房地產研究所虞曉芬教授也認為,杭州房地產市場整體健康,但已經出現了過度投資、投機的“苗頭”,過度的投資、投機會提高杭州生活、創業的成本,降低城市吸引力,不利於杭州的長遠發展。

不過,盡管火速重啟限購,但在張大偉看來,杭州政策執行的是外地戶籍限購一套,實際政策力度不大。

數據顯示,在今年來杭購房的外來購房群體當中,74.6%的人購買了一套,25.4%左右的外來購房者購買了兩套及兩套以上的商品住房,因此,就短期的實際影響而言,對市場的沖擊不會太大。

張大偉說,杭州的限購政策實際影響微弱,如果信貸不收緊,這一政策很快將被市場消化。未來除了進一步收緊限購政策之外,還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購房者的恐慌,比如增加充足的土地供應,給市場以平穩預期。信貸政策也不能只投入到房地產,要有政策約束信貸進入實體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08

資金潮+地王潮推各地房價輪動 這些城市還在接棒上漲

進入8月,氣溫炎熱,而房價更是“高燒”未退。尤其是在資金潮和地王潮的推動下,鄭州、無錫等城市的房價已經接棒上漲。

房價漲幅創6年之最  鄭州無錫接棒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上漲的城市有64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6%,最低為下降0.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64個和57個,分別比上月增加13個和6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64個城市中,比上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1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5個。分城看,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比上月有所擴大。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據此對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進行簡單算術平均,計算得知,2016年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增幅1.3%,相比7月份0.7%的增幅有明顯的提升。

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70城房價的簡單算術平均值在2015年5月份順利完成止跌反彈的過程,爾後保持上漲態勢。在2016年5-6月份增幅收窄的基礎上,7月份呈現持平的態勢。而8月份創下了新高,這是2010年5月份以來最高的環比增幅,即近76個月以來的最高增幅。

從領先城市看,房價指數明顯依然維持了二線城市漲幅領先的現象。只不過,今年3月以來的廈門和合肥榜首“二人轉”終於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中部人口大省河南的省會鄭州,8月鄭州房價環比上漲5.6%。

表1.三月以來房價漲幅前三名城市

新建商品房住宅

漲幅第一

漲幅第二

漲幅第三

3月

廈門5.4%

合肥4.6%

上海4.3%

4月

合肥5.8%

廈門5.3%

南京4.4%

5月

廈門5.5%

合肥5.1%

南京4.1%

6月

合肥4.9%

廈門4.7%

南京4%

7月

廈門4.6%

合肥4.2%

南京3.6%

8月

鄭州5.6%

上海5.2%

無錫4.9%

“板塊輪動”是本輪房價上漲的一大特征。在今年以來二線“四小龍”廈門、合肥、南京和蘇州因為房價猛漲相繼迎來調控政策後,房價上漲的“接力棒”再次傳到了中部城市鄭州和武漢。尤其是相比此前已經漲了不少的武漢,近期鄭州的漲幅就更為突出。

根據媒體報道,近期位於鄭州北大學城的一個樓盤首次開盤推出1422套房源,排號卻排到了5000多號開外,買房猶如買“彩票”中獎一樣。在搖上號後,只有120秒的考慮時間,若在選房區內120秒內沒選上房,就視為放棄選房資格。

在土地市場,8月18日,融創中國以25.54億競得鄭州市鄭東新區北龍湖一地塊、樓面價每平方米3.63萬元,刷新鄭州歷史上總價、樓面價雙“地王”紀錄。但就在當天不到1個半小時後,中國金茂旗下的北京覽秀城置業有限公司以總價35.1億元、樓面價每平方米3.69萬元拍下鄭東新區另一宗土地。讓融創中國的雙“地王”紀錄僅保存了1小時21分鐘,這也是鄭州今年年內拍出的第8個“地王”。

為了給火熱的地王和樓市降降溫,9月14日深夜,鄭州市政府在其網站掛出《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鄭州樓市調控正式落地。在《通知》九條內容中,增加土地供應、網拍熔斷等關鍵詞均有涉獵。

其中,在土地競拍方面,《通知》規定,鄭東新區、鄭州經濟開發區土地出讓時,網掛報價超過50%溢價率時,網掛報價中止,采取“限地價,競房價”,即地價確定,參與網掛的競買人現場競綜合房價,綜合房價報價低者為競得人。市內五區及鄭州高新區土地出讓時,網掛報價超過50%溢價率時,網掛報價中止,參與網掛的競買人進行最後一次現場報價,依據掛牌須知等相關規定,確定競得人。

在鄭州之後,無錫、合肥、福州緊隨其後。這其中,無錫的表現頗為引人關註,過去幾年無錫樓市庫存居高不下,房價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去庫存一度成為無錫的一大難題。不過今年4、5月之後,無錫的庫存得以充分消化,存銷比不斷走低,房價也迅速擡頭。

而早在今年3月、4月,外地購房者已經蜂擁進入無錫,無錫樓市的外來購房者占比逼近50%,並繼續上升。尤其7、8月蘇州和南京紛紛收緊調控之後,購房者開發商轉戰無錫樓市,無錫樓市成交火爆,外地人蜂擁入市。

表2  八月一二手房漲幅前十名城市

新建商品房住宅環比

二手房住宅環比

鄭州

105.6

鄭州

104.5

上海

105.2

北京

103.9

無錫

104.9

無錫

103.9

合肥

104.8

天津

103.8

福州

104.3

上海

103.7

南京

104.1

南京

103.6

廈門

103.9

石家莊

103.5

北京

103.8

杭州

102.8

石家莊

103.7

福州

102.8

天津

103.6

廣州

102.8

 

資金潮+地王潮推動房價輪漲

同比來看,與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個,上漲的城市有62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8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4.3%,最低為下降3.8%。

8月份,70個城市中,廈門取代了深圳,在同比增幅排行中位居首位,為44.3%。“實際上,大部分樓盤都不止這個漲幅了。”在廈門工作多年的肖先生去年8、9月間,曾看中島內蓮花三村的一套90平方米二手學位房,樓齡已有20多年,總價仍高達200萬。不過臨簽約前晚房東加價10萬,“咽不下這口氣沒買”,後來房東也一直沒賣,現在掛牌價已經超過330多萬了。

表3 八月同比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後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廈  門 44.3% 錦  州 -3.8%

合  肥 40.5% 丹  東 -2.1%

南  京 38.8% 牡 丹 江 -1.8%

上  海 37.8% 包  頭 -1.3%

深  圳 37.3% 烏魯木齊 -1.2%

北  京 25.8% 濟  寧 -0.2%

杭  州 22.2% 常  德 0.0%

廣  州 21.2% 大  連 0.0%

天  津 21.0% 唐  山 0.2%

福  州 20.4% 桂  林 0.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廈門之外,合肥和南京兩個城市同比增幅位居二、三位。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廣州、天津、福州也進入前十。相比之下,漲幅靠後的主要是三四線城市以及像大連這樣的二線城市。這其中,來自東北的錦州、丹東和牡丹江三個城市的房價同比均出現下降。由於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人口外流,這些城市的去庫存壓力仍很大。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房價漲幅在前3月出現降溫後,再次出現明顯升溫,一方面是由於信貸繼續超發。9月14日,央行發布8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487億元,同比多增1391億元。分部門看,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6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286億元。

由於個人貸款的中長期貸款當中,基本是住房按揭貸款,8月個人貸款當中的5286億元中長期貸款,占當月人民幣總貸款的55.7%。8月過半信貸又都是房貸,而且在7月4773億元的基礎上又多增加了513億,資產潮依然洶湧。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地王潮。前8月,全國賣地最多的50大城市出現了賣地面積下調,但土地成交額爆發的現象。根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2016年前8月,累計50大城市土地出讓金達到了1.51萬億,相比2015年同期的10022億,上漲幅度達到了51 %.

從50大城市數據看,土地出讓金多個城市出現了翻倍的現象,分布有:杭州土地出讓金上漲3倍、蘇州、南京、合肥、武漢、鄭州、深圳、寧波等城市全部漲幅翻倍。

這其中,8月份,全國單宗土地超過10億的地塊合計有65宗,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王高達46宗,如果計算地價超房價現象,8月可以說是將成為歷史上,地王最密集的月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11

統計局:8月64城市房價環比上漲 鄭州漲5.6%居第一

9月19日,從統計局網站獲悉,8月份環比上漲城市個數有所增加,同比上漲城市個數略有增加。分城看,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比上月有所擴大。同比上漲城市個數略有增加。分城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在連續三個月收窄後有所擴大,二、三線城市繼續擴大。

一、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上漲的城市有64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6%,最低為下降0.3%。

(二)與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個,上漲的城市有62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8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4.3%,最低為下降3.8%。

二、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9個,上漲的城市有57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5%,最低為下降0.4%。

(二)與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53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8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6.9%,最低為下降4.4%。

7月廈門房價同比上漲4.6%居第一位,合肥同比漲4.2%,南京漲3.6%,深圳漲2.0%,武漢漲2.2%,杭州漲2.4%。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進行了解讀。

一、環比上漲城市個數有所增加。

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64個和57個,分別比上月增加13個和6個;持平的城市分別有2個和4個,分別比上月減少1個和3個;下降的城市分別有4個和9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64個城市中,比上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1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5個,最高漲幅為5.6%。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57個城市中,比上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0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18個,最高漲幅為4.5%。分城看,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比上月有所擴大。

二、同比上漲城市個數略有增加。

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62個和53個,分別比上月增加4個和1個;持平的城市分別有2個和1個,均比上月增加1個;下降的城市分別有6個和16個。分城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在連續三個月收窄後有所擴大,二、三線城市繼續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