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上周的瘋狂,本周將相對輕松,市場可能還會洋溢著濃濃的溫馨氣氛,周四是美國的感恩節。這一天美股將休市,周五也只開半天。美國人民忙著準備大餐,剁手黨們也會迎來Black Friday。
這一周全球的目光都將盯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四OPEC將決定是否減產,這對能源市場乃至全球經濟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另外日本央行還將公布此前震驚市場的意外決議背後的故事。
還有哪些你值得關註的財經事件呢?華爾街見聞為你梳理如下:
1,OPEC會議將召開
原油市場正面臨著幾十年未見的轉折點。由於供給過剩、需求疲弱,油價自6月來已經暴跌了30%,油價下挫拖累了諸多經濟體的通脹水平,也給部分OPEC成員國帶來了財政壓力,促使利比亞、厄瓜多爾等成員國呼籲OPEC采取措施阻止油價下跌。圍繞著OPEC是否減產的話題從未間斷。
然而,沙特卻“坐視不理”,不僅罕見地沒有像過去那樣減產,還主動下調出口油價,積極參與價格戰。其針對美國頁巖油廠商的意味非常明顯。此前沙特降低出口到美國的油價並提高了出口至亞歐地區油價。21日俄羅斯外長與沙特外長會晤,兩國有望聯手行動應對能源市場,雙方將會展開合作。
周四(11月27日),OPEC會議將會在維也納舉行,其成員國將會決定是否減產。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分析過,OPEC目前面臨著兩難的抉擇:如果選擇減產,油價雖然可以獲得支撐,但是這意味著OPEC將更多的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美國的頁巖油廠商。而如果選擇不減產,坐看油價下跌,OPEC或許可以將開采成本更高的頁巖油廠商逼出市場,或迫使其減產,但這相當於將原有市場的定價權讓了出去。
從市場情緒來看,交易員越來越相信OPEC此次會按兵不動,任由油價下跌。
目前布油價格在80美元左右,WTI油價為76.66美元。
2,日本央行公布10月會議紀要
還記得那個在10月最後一天的中午向市場扔出一個超級炸彈的日本央行嗎?其意外擴大QQE規模至80萬億日元的決定引發了全球市場地震,日元一路狂瀉,不斷刷新7年新低,日本股市暴漲幅度達8%,美元走高還影響到眾多以美元計價的資產。
此後有媒體提到,這場“偷襲珍珠港”事件最大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最終的決議內容在開會前一天才連夜擬好,第二天提交討論時政策委員會出現了罕見的分裂,兩方吵的面紅耳赤,除黑田外投票結果是4:4,黑田東彥投下了決定性一票。此事不僅震驚全球市場,連日本國內的財政高官也是始料未及。
如此富有戲劇性的利率決議究竟是如何出爐的?日本央行內部各方觀點又是怎樣的?25日(周二)上午7:50(北京時間,下同)公布的議息會議紀要可讓外界一窺究竟。
3,降息+打新,中國股市會怎樣?
從21日開始,有一波空前的打新潮席卷A股市場,預計將凍結1.61萬億的資金,據國泰君安的計算,資金最為緊張的兩天分別是11月25日(周二)和26日(周三),預期凍結的資金規模分別為6213億和660 億,投資者要小心。
另外值得關註的還有周一的A股走勢,21日中國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市場“漲聲”一片,多頭連連高呼3000點不是夢。
而結合歷史來看,地產和券商有望成為最為明顯利好板塊,2012年7月6日,在央行宣布降息降準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一改低迷走勢,滬指上漲1.01%,深指更是錄得2.95%的日漲幅。
降息當天的美股時段,中概股確實普遍上揚,地產股領漲,其中搜房網、樂居和易居中國均漲超10%。
但是對銀行而言,因為息差收窄,降息可能會打壓銀行股股價。
4,伊朗核談判到了最後關頭
11月24日(周一)是新一輪伊朗核問題談判的最後期限,最後一刻的會談在維也納舉行。伊朗正尋求通過制定清晰的步驟縮減核計劃,以交換西方減少對伊朗的制裁,但伊朗和六方之間的會談進展緩慢而且困難重重。考慮到分歧依然巨大,有官員提議將最後期限向後延。
5,美國三季度GDP或向下修正
25日(周二)21:30美國商務部將會發布美國三季度GDP的修正值,此前公布的初值數據為增長3.5%,目前經濟學家預期增速會被下調至3.3%,出口也可能下調,但是消費支出和庫存有望向上修正。
經濟下調可能會令政策制定者感到憂慮,尤其是四季度經濟勢頭沒那麽強勁的時候。
26日(周三)的晚間,美國還有一些重要的數據公布,例如10月的耐用品訂單、個人收支情況,11月的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10月美國的房地產數據。
6,歐洲GDP和通脹數據
28日(周五)下午18點,歐元區將會公布最新的通脹數據,10月歐元區CPI僅增為0.4%,相較於9月的0.3%的5年低點稍微有所提升,但是歐元區的通縮壓力依然沈重。市場預期11月的CPI初值會再度跌到0.3%。
另外下周還會公布德國和英國的三季度GDP,德國數據在25日(周二)15點公布,三季度GDP增速的終值預計和初值一樣維持在0.1%。
英國數據是在26日(周三)17:30發布,三季度GDP增速初值預計在0.7%,與上季度相同。
PS:下周過完就到12月了,感慨時光如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1月30日瑞士將就增加黃金儲備進行公投,若公投通過增持黃金,勢必推高全球金價及黃金需求。而由此所帶來的瑞士央行市場控制力減弱則將導致歐元/瑞郎匯率難以維持1.20的幹預水平,這可能會嚴重沖擊金融市場。
瑞士黃金公投內容包括:要求瑞士央行停止售金、取回瑞士黃金儲備並要求瑞士央行資產中至少有20%是黃金(目前瑞士央行的儲備中黃金占比不到8%)。此次公投提案若獲得通過,將迫使瑞士央行20%的儲備以黃金形式持有,降低央行政策實施的靈活性,保衛瑞郎上限的難度也隨之增大。
最新的民調顯示黃金公投通過的可能性不大,這將令瑞士央行在管理其儲備資產方面不受約束,不過11月30日公投那天任何結果都有可能發生。
目前瑞士央行共持有1040噸黃金儲備,占所有儲備資產的7.7%。該國實際持有人均數量最高的黃金儲量(每個瑞士公民約持有4.09盎司)。然而,瑞士曾經是黃金儲備的較大持有國。在2000年,瑞士央行持有黃金儲備2500噸,且自那以後一直都是最大的黃金出售國。
瑞士黃金公投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如果公投意外通過,那麽瑞士央行將必須在2019年前購買至少1500噸黃金資產,以滿足20%的下限標準。這將達到全球年度黃金逾半產量。這同樣將令瑞士重返全球黃金持有大國之列。
瑞士政府及各大政黨幾乎一致反對,指此舉將削弱央行調控市場能力,亦會嚴重削弱央行阻止瑞郎升值能力。最近的一次民調顯示,38%瑞士民眾支持該項關於黃金公投的提議,47%反對,15%未定。該民調結果有3%誤差。
公投一旦獲通過,瑞士央行只有兩項選擇,一是出售大量外匯資產,減少資產負債表規模,提高黃金儲備比率;另一選擇是大量增持黃金,但每增持1盎司黃金,央行資產負債規模便會上升。
這就或導致瑞士央行的瑞郎/歐元匯率底線1.20面臨兩年來最大考驗,歐元區疲軟再起,加上歐洲央行(ECB)準備動用激進措施來刺激經濟,這已導致市場對瑞郎的需求增加。如果瑞士央行無法控制匯率的話,歐元更大幅度的下跌很有可能加劇全球央行競相貶值的幅度。
而本周瑞士央行管委會成員祖布魯克曾表示,瑞士央行將會捍衛歐元兌瑞郎1.20下限措施,還會毫不猶豫地激活配套措施,瑞士央行準備在必要時立即無限量購買外匯。不過他也強調,黃金公投若獲通過將妨礙瑞士央行采取行動的能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抗擊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中國可能需要1000座核反應堆,50萬臺風力發電機或者5萬座太陽能農場。
本月中國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減排協議,中國承諾其碳排放量將在2030年左右到達峰值,且將在同一年把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提高至20%。
據彭博估算,這樣的承諾要求中國屆時的核能產量達到2014年底預期的67倍、太陽能產量的30倍以及風能的產量的9倍。相當於如今美國所有非化石能源產量的9倍之多。這讓部分市場人士看好未來中國核能、太陽能及風能概念公司的前景。
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誌鵬本月在無錫表示,迫切感受到大氣汙染已經影響到每一個人。環境汙染、能源資源不足等問題實際上迫使中國必須進行能源轉型,必須發展清潔能源。
截止去年,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風能和太陽能電力生產國,但中產階級崛起和城鎮化的擴張速度仍遠超新能源的生產速度,這不禁讓人想起工業革命時代的歐洲,同樣出現過嚴重的汙染問題。
不過近年來,反對發展核電的聲音甚囂塵上,德國等一些國家更是堅定邁出去核化的步伐,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後,反對發展核電的聲音更是到達了頂峰。這兩年可以算是核電產業的“嚴冬”。
不過國際能源署(IEA)卻依舊力挺核電。IEA在近日公布的年度《全球能源展望》報告中稱,核電對應對氣候變化、達成減排目標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IEA報告稱,核電是可大量替代化石燃料發電且有效可靠的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全球各國需要立刻采取行動,並尋求一條安全的道路來實現這一目標。”
11月19日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4-2020年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提出安全發展核電,明確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仍為5800萬千瓦。此前市場預期該目標將調減500萬千瓦,表明中央高層力挺核電發展。
根據彭博新能源金融(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數據,中國如果想成功達到和美國簽署減排目標,中國每年清潔能源的新增產量要達到整個西班牙的能源產量才行。但是中國過去只有在2013年達到過這一水平。
根據IEA的數據,中國的電力需求將在2020年擴大46%,到2030年擴大一倍。中國目前三分之二的能源依靠煤,在G20國家中僅僅低於南非,留給新能源轉化的空間十分巨大。
據IEA預期,到2040年中國將花費4.6萬億美元用來升級能源產業,其中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將獲得1.77萬億美元的新投資。
彭博分析認為,中國能源政策的轉變將利好核反應堆制造商包括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阿海琺(Areva SA);利好風電設備制造商如金風科技(002202)、維斯塔斯風電(Vestas Wind Systems);同時對太陽能面板生產商如英利綠色能源(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天合光能(Trina Solar)等形成利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企業將不再需要國家外匯局對境外上市外資股項下境外募集資金調回結匯進行審批,此舉將鼓勵更多企業進行海外融資。
根據中國中央政府網今天登載的國務院10月23日的公告,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58項行政審批項目,取消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其中第四條為取消境外上市外資股項下境外募集資金調回結匯審批,該審批原由國家外匯局及其分支局實施。此舉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境外融資派回國內時將不需要審批。
取消境外上市外資股境外募集資金調回結匯審批或將鼓勵更多國內企業到海外上市,緩解國內上市的排隊壓力。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數據,目前國內排隊上市的企業達到603家,是今年完成上市企業數量的五倍多。
“中國正在進一步簡化行政手續,”卓亞資本駐香港首席中國顧問Ronald Wan接受彭博新聞社電話采訪時說。”過去,許多公司將在香港市場募集的資金匯回內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國證監會數據顯示,目前排隊的企業中有262家申請在上海上市,341家申請在深圳上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於11月27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咨詢公司IHS Inc副總裁表示,要就減產達成一致將會面臨很多困難。油價於上月跌入熊市。美國頁巖油的井噴使得美國原油產量上升至30年新高,而全球需求正開始放緩。
一位OPEC會議多年的參與者Al Attiyah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OPEC不能單憑一己之力控制市場。現在,俄羅斯、挪威和墨西哥都必須來到會議桌上。OPEC可以減產,但是,如果非OPEC的產油國繼續增產,市場會怎樣?
目前,OPEC正面臨來自美國頁巖油的挑戰。據普利策獲獎作者Daniel Yergin 表示,OPEC錯誤地認為,一旦油價跌破90美元,美國頁巖油生產將變得無利可圖。許多人都沒料到美國頁巖油板塊有多麽的具有彈性。這多虧了技術和效率。
在截至11月7日的7天內,美國原油產量增加到每天906萬桶,為1983年數據采集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美國能源署(EIA)的預計,美國原油產量將在今年升至每日857萬桶,並於2015年升至942萬桶,創下1970年以來新高。
Yergin表示,
2015年,大約80%的頁巖油的成本將在每桶50美元至每桶69美元之間。我認為,OPEC國家有一個假設,他們認為90美元以下的頁巖氣、頁巖油不可行。
11月14日,布倫特原油價格觸及四年低點,報每桶76.76美元。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在2014年下降了22%。
Yergin說,人們將關註最有效率的生產。他們會停止外圍生產,他們會擱置新土地收購並關註油井的生產力。現在,人們對石油生產的了解比幾年前多得多。
根據彭博社調查,10月,OPEC石油日產量為3097萬桶,超過每天3000萬桶的目標。
Yergin表示,
我認為這都強調了一個事實:OPEC內國家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經濟和政治情況。唯一將這些成員綁定在一起的只有一件事——出口石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看到朋友圈瘋轉“這些聰明人為什麽不來創業?聊聊投行和咨詢公司的學霸們…”這篇文章,看完我忍不住來講幾句。
我,上海交通大學畢業,拿著理科學士的學位,一畢業就踏入了當時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一線咨詢公司貝恩咨詢。2009 年,又有幸去哈佛商學院攻讀 MBA。回國後在跨國公司很快做到了中高層管理,工資待遇不錯,壓力也不大,事業發展直線上升。故事到這里聽上去很熟悉。但是,2013 年我選擇了創業。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年的時間,一秒鐘也沒有後悔過。
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創業很有興趣,那我就談談我是如何說服這些投行,一線咨詢的聰明人加入我們公司的。
來源:黑問專欄
創業公司需要這些聰明人嗎?
創業型公司招人總結下來需要兩類人,一類是做事情很 NB 的人,執行能力超級強,只要事情交給他,他就能做的很漂亮。另一類是本身很 NB 的人,有超強的大腦,可以想很多點子,策略,並且這些策略是可行的,有些策略會成為公司致勝的法寶。
那問題來了,咨詢公司那些所謂的聰明人到底是不是值得創業公司去挖?
咨詢公司這些所謂的聰明人大部分天生優柔寡斷,需要分析很多數據,橫看看,豎看看,搭個模型,可以得出這個結論,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咨詢顧問在立項的時候,有個環節叫客戶訪談,基本上訪談完,他們就知道客戶需要什麽樣的結論,然後咨詢顧問會弄一大堆數據,幫你去證明你說的是對的!
所以,他們其實是沒有辦法做決策的。在創業公司,如果沒有辦法做決策,那基本就只能做執行了。但是這幫聰明人又不屑於只做執行,或者他們做事情其實不是很 NB,只會在 ppt 里面做戰略,不會實施。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屌絲,都會被高端洋氣上檔次的品牌和光環所迷惑,花了一噸口水和大價錢把這種人挖來,有時候是個錯誤的選擇。
我之前曾經想挖一個頂尖商學院的人才來我們公司,在我們溝通到第三次的時候,我果斷地選擇了放棄他。第一次溝通後,他說讓我想一想,然後給了我近十個很長很長的問題,簡單來說基本上是問:
你們的定位是什麽?* 你們的目標用戶是誰?* 你們跟好大夫春雨到底有什麽區別?
為什麽你覺得你們公司可以跟那些大公司競爭? 你們怎麽賺錢?
你們什麽時候上市?
blah blah blah......
數字其實沒那麽重要
我心想,如果我都有答案了,還要你來幹什麽呢?世界上沒有那麽美好的事情,不會永遠有一個完美的機會在向你招手,等著你來拿股份,然後公司就上市了,然後你就一不小心成為了傳說中的億萬富翁。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還是每天去做模型吧。
這些聰明人大部分很現實,很喜歡錢。大多數的他們當時加入咨詢公司或者投行,都是因為錢多!但是他們大部分人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麽。人生理想和夢想離這些人很遙遠,他們的世界是用銀行卡里的數字組成的。要想在這些公司找到像馬雲這樣的人,概率是 0%。或者說如果馬雲加入了高盛或者麥肯錫,今天就沒有阿里巴巴了,或者馬雲早就被他們逼瘋掉了。
當時我在咨詢公司的時候,做了 1 個月,每天想的就是,我什麽時候辭職!這份工作實在做不下去了,跟我的三觀相沖。好好的一個交大理科畢業的才女,整天在做 PPT 調字體大小和格式, 整天在網上找各種數據,解釋為什麽這個數據來源和那個數據來源不一樣,這個市場是一萬億,而不是三萬億。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一萬億已經很大,我管他是三萬億還是一萬億! 等你想明白了市場規模,人家公司估值已經上億了…
我曾經試圖想招聘一個職位,咨詢顧問比較合適。問了一大圈,在麥肯錫、BCG、貝恩圈里都發布了招聘的帖子,大部分的人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工資大概多少?一聽,我基本上就放棄了。初創型公司,如果不了解公司的願景和價值觀,只看眼前利益,這樣的話,還不如在大公司呆著呢。創業,是有理想的人的遊戲。有理想的人,大公司留不住,他們自己主動會出來找機會。創業公司,每一個職位都很寶貴,這些機會應該留給更加適合和渴望這個機會的人,並肩做戰比找到一個聰明的腦袋更加重要。
真正的聰明人會出來創業的
當時在哈佛商學院念書的時候,第二年大家都會找工作,然後互相交流自己手上拿到了哪些 offer。當時我覺得真正 NB 的人都去創業了!校友圈子里一大堆人,在美國創業,有些已經很成功,包括數字醫療權威組織 Rock health,包括巨額融資的 Doximity, 包括 Oscar 保險公司,還有之前的 rent the runway、guilt、birchbox 都是大牛校友的傑作。
相反,如果你拿了麥肯錫,高盛的 offer, 同學們會半開玩笑地說“sorry to hear that.”。因為拿到這些公司 offer 的人實在是漫天飛!但是在中國的校友中,創業的基本上一個手可以數出來。大部分的人對創業還是有個誤區,覺得創業很苦,創業只有幾千塊錢的工資,而且風險很大,大部分公司都會死掉,失敗了很沒面子。根本原因就是他還沒有找一件事情可以讓他義無反顧。
身邊有無數的大學和 MBA 同學和前同事們,現在還在為頂級投行,一線咨詢公司賣命,有些還在對沖基金(年薪幾百萬的地方)。跟他們聊天,我只是覺得很可惜。其實他們大部分人去這些公司,是很無奈的。他們為了一個高的薪水,為了一個光環,但是絕大多數的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麽,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說到這里,我並不是說所有的咨詢公司的人都不適合加入創業公司,成為創業夥伴。有的話基本上是鳳毛麟角,需要燒香拜佛撞大運。如果正好被你碰到一個誌同道合的,願意不要工資,挽起袖子一起拼搏的哥們姐們,那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把他挖來。因為,他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寫到這里我想說,中槍的父老鄉親們請勿介意。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畢業論文題目。這個題目是每個哈佛 MBA 畢業的學生都要認真回答的,What do you want to do with this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在這狂野而寶貴的一生中,你想如何度過?)
與君共勉,創業路上,有你不孤單!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http://ask.iheima.com/?/article/563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媒體報道稱,醞釀21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將於本周日(30日)下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存款保險制度究竟如何解讀?興業證券的報道做了非常精彩的描述,非常值得一讀。華爾街見聞以問答和總結的形式為你整理如下(陰影部分為興業分析):
什麽是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是銀行或其他吸收存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向存款保險機構繳納保險費,存款保險機構承諾在其遇到財務危機或者面臨破產時,向其提供流動性資助或者代為清償的一種制度安排。
我國現狀是什麽?
我國目前采取的是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即以國家和政府的信用為銀行存款為擔保。歷史上,大型國有銀行改制時的壞賬剝離即動用的財政資金和央行再貸款;1998 年關閉海南發展銀行時,對於自然人的存款采取全額兌付的解決方案;而我國絕大多數銀行都是國有銀行,由財政部或者地方政府所控制。因此存款人心理上,個人存款是全額擔保的。但是這一擔保並沒有通過法律明確表示,而是一種隱性的契約,缺乏依據。在出現銀行危機時,公眾對於這一隱性擔保往往缺乏信心,除了引發擠兌現象外,對於社會穩定還構成威脅。從這個角度講,將隱性存款保險制度轉為顯性存款保險制度是必然。
所有銀行都會加入存款保險嗎?
強制型存款保險制度是主流,必須包括該國主要的存款保險機構,從而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至於農村信用社,也遠非此前的農信社,無論是風險控制能力還是盈利水平,已經有較大的進步。同時作為以農民為主要儲戶的存款機構,將其納入到存款保險制度,才能發揮該制度對於中小儲戶的保護。
哪些存款將被納入保障範圍?
我們認為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將把企業、個人的本幣存款、外幣存款納入到存款保險範圍,至於同業存款、財政存款以及非存款類資產(理財、債券等)則很可能排除到保障範圍之外。
存款保險最高保多少?
從存款保險限額與人均 GDP、人均存款的比例來看,我國 2012 年人均 GDP 約為 3.84 萬,如果以10倍計算,則對應保險限額為 38萬左右;人均存款約為 6.78萬,根據8倍計算,則對應保險限額約為54萬左右。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如果存款保險制度近期推出,存款保險限額定在 50 萬左右的可能性較大。以下是興業對我國存款結構的分析:
保費怎麽收?
1、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決定了未來銀行業出現小規模破產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我國適宜采取事前融資的方式。
2、保費征收基礎通常分為被保險存款和總存款兩種主要方式。我們認為我國選擇總存款作為征收基礎可能性更大,除了計算方便,信息容易獲取外,還可以擴大保費征收基礎。
3、對於保費征收制度,我國不適宜采取單一保費制度,而是在初期建立基於機構類型的較為簡單的風險保費制度。待條件成熟後,逐步過渡到基於風險評級的差別費率。4、我們認為我國存款保險基金的儲備水平保持在 1-1.5%是合理的,預計 10 年左右的時間能夠籌集大部分資金,對應每年的平均保費費率約為0.1%左右。 以 2012年末存款計算,大約對應2012年凈利潤的 5.36%,這對銀行業的實際負擔較大。因此我們判斷在存款保險制度初期,更重要的是把制度建立起來,實際征收的保險費率可能要低於0.1%。
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業的沖擊有多大?
1、 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初期,限額以上的儲蓄存款可能受到溫和的沖擊,但存款人最終還是傾向於從交易便利、服務質量等角度選擇銀行。從長遠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款人對於安全性的考慮將會放到首位,對於企業存款和限額以上儲蓄賬戶將傾向於安全穩健的大中型銀行。
2、 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存款保險制度2014年推出,那麽保費繳納影響上市銀行 2014 年的凈利潤3%左右;其中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受到的影響最小,在 3%以內;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受到的影響最大,均超過 4%,其中華夏銀行高達 4.46%;當局可以通過下調營業稅率至 3%,將影響完全對沖掉。
3、 存款保險制度能夠為利率市場化保駕護航,充作銀行危機的緩沖器。
4、 未來銀行破產將會出現,希望區域和規模較快擴張的中型銀行將因此受益。它們通過收購問題銀行,得到迅速壯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海通證券在上海舉辦了投資策略報告會,現場相當火爆,如果不在現場,可以看看華爾街見聞整理的海通2015策略要點:
【宏觀:貨幣寬松已成趨勢 明年股債齊飛】
海通宏觀首席分析師姜超認為,今年以來,由於房價下跌,央行已經重新開啟降息周期,在經濟去杠桿的同時,金融部門在不斷加杠桿,未來中國或重演歐美國家超級寬松政策刺激資本市場的情形。而隨著銀行負債從存款向理財的轉移,局面的儲蓄資產假借銀行渠道大規模配置到了資本市場,其將消滅一切高收益,因而無論是股市還是債市,風險偏好都將提升,這意味著金融泡沫的大時代。
【策略:用好三把利刃——高端裝備、國企改革、券商】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2015年利率下行、改革推動風險偏好上升的趨勢未變,經濟轉型穩中求進,大類資產配置轉向股市。預計指數震蕩上行,警惕3-5月階段性風險,增量資金入場、交易活躍度提升助推行情從小盤向中盤擴散。投資策略用好三把利刃:創新劍-高端裝備、改革刀-國企改革、牛市矛-券商,並以高股息率股、健康服務做護體盾。明年的主題包括並購、迪士尼、碳減排。
【非銀:看好保險和券商】
海通證券非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丁文韜認為,明年保險行業基本面全面回暖,這是確定性最強的子行業,目前政策、投資兩大催化劑同時推動板塊整體向上,行業估值橫向、縱向比均較低,向上修複空間巨大,看好保險板塊的長期投資價值首推新華保險和中國平安。
證券方面,海通積極看好證券行業將發生質的變化,一方面行業持續加杠桿,從通道提供商向資本服務商轉型,金融體系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移將帶動大投行業務的發展,首推市場化程度高、業務儲蓄豐富、杠桿提升空間大的東吳證券、興業證券,建議關註中紡投資、長江證券和西部證券。此外,還可以關註互聯網金融產業鏈的投資。
【固定收益:貨幣寬松構築債牛根基】
姜超在報告中提到,中國經濟今年難言樂觀,但信用利差接近歷史最低,流動性盛宴是主要支撐。展望未來,企業去產能未完,仍需“止痛”,短期結構性通縮風險上升,央行可順水推舟,盡管11 月央行降息幅度不小,當前實際利率仍然較高,因此明年貨幣寬松仍有空間。
只要保持貨幣寬松,2015年債牛的基礎不變,風險偏好也可以維持。只是部分高風險領域的低利差泡沫可能抵擋不住基本面下滑的沖擊。仍建議城投和中高等級產業為主。與此同時,目前的低息時代,配置型機構需要不斷尋找票息,建議關註日益興起的創新型固定收益產品。
【醫藥:超配醫藥板塊】
海通分析師稱2015年醫藥板塊絕對值空間好於2014年,高成長公司的比重在回升,建議超配。
2015年藥品領域建議重點關註藥品招標,優先配置具有持續成長能力的公司;醫療服務的變革將帶動各種新商業模式發展,醫藥電商、醫療服務、移動醫療等領域均存在大量機會。
【軍工機械:關註國企改革+一帶一路政策紅利】
海通分析師龍華團隊認為,未來行業將會面臨產業升級,國企改革是手段,而業內的重組會帶來無限的可能。而在一帶一路的經濟布局擴大外需,現代軍備有巨大的機遇。海外基建直接受益。
【航運港口:油價大跌短期利好航運企業】
海通交通運輸分析師姜明認為,在航運方面,油價大跌將帶來企業的業績彈性,因為運費的下滑往往會滯後與油價下跌,短期來看船公司會有個窗口期獲得利潤。明年行業盈利能力會因油價下滑而改善,子版塊彈性順序是:油輪高於集裝箱高於幹散貨。
港口方面,明年的投資邏輯是由主體和國企改革所主導。1、上海自貿區仍將不斷深化,政策將複制到其他區域。2,天津、海西、廣東等區域自貿區獲批,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政策深化。3,上港集團國企改革可能引發其他港口上市公司效仿。
【地產:買入房地產板塊!】
地產首席分析師塗力磊認為,行業2015年景氣度恢複屬大概率事件。而經濟“新常態”也將帶來行業的“新思維”: 從“住宅一統”到“多元分割”。對於過去十年,選擇快周轉住宅企業是核心邏輯。但住房結構改變(未來存量和新房市場占比在 6 比 4)將對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當住宅降速後,多元化業務模式將帶來市場新契機。行業未來將逐步細化為住宅、商業、地產服務產業鏈、工業地產、混業經營五大板塊,各版塊之間均有其自身邏輯、研究框架和估值區間。明年,迪斯尼題材也將繼續發酵。
塗力磊建議買入房地產,他認為考慮明年布局問題,處於政策、銷售、估值、倉位四重底部的地產板塊將更具魅力。市場的主要風險是房價上漲。
【煤炭:煤層氣爆發增長】
海通煤炭行業分析師朱洪波認為,2020年煤層氣目標為300億立方,部分采礦權爭端有望解決,煤層氣開采技術將取得進步。
此外還有政府補貼的催化劑,一方面是所得稅減免,另一方面是補貼預計從現在的0.2元/立方提升至0.6元。
【汽車:告別野蠻生長,後市迎來黃金期】
汽車行業分析師鄧學認為,明年汽車業將告別“野蠻增量”,迎接“精致存量”。汽車後市場迎來黃金成長期。預判 2014-2016年汽車行業銷量增速為 6.0%、6.2%、7.5%。保有量體量快速擴張, 增速為 13.1%、12.2%、11.1%,並且車齡老化加快,未來零散的後市場環境有望 加速發展,出現“需求+成長”的黃金投資機遇。
【建築工程:關註三條主線】
建築工程行業分析師趙健提到,基建投資平穩、固定資產投資、地產開發投資探底,維持行業“中性”評級,關註三條主線:一路一帶、國企改革和滬港通。“一路一帶”並非只是概念,後續政策支持力度持續落實。地方國企改革信號逐步增強,分享改革釋放紅利。
【建材:供需格局難有改善】
建材分析師邱友鋒認為,明年行業基本面平穩,主題投資為王。預計2015年水泥需求增1-3%,新增供給為3%,新增供給略高於新增需求,供需格局難以改善。
玻璃、塑料管、石膏板等細分行業受房地產投資增速下行影響,預計 2015年盈利亦缺乏彈性。以國企 改革、滬港通、跨界轉型三條主線篩選2015 年行業投資標的。同時推薦自下而上篩選的白馬成長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