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福建藥業股-武夷藥業(1889)(初步研究)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31/LTN20080331521_C.pdf

公 司公佈驚人的財務業績,公司上年賺2.721億(人民幣,下同)較上年1.191億人民幣上升超過150%,經調前年可換股債的帶來的虧損6,390萬 後,上升48.5%,以1人民幣等於1.1港元計,公司實際盈利有2.9931億港幣,公司有17億多股,其每股盈利17.50仙港幣,並派股息3.8仙 港幣,股息率3.09%,尚算合理。

公司擁現金近11.02億,扣除所有負債1.22億,公司淨現金有9.80億,以港元計則有10.78億(以1人民幣=1.1港元計),折合每股0.63元。

以公司今日收市價1.23元來計,其P/E為:

實際P/E
= 1.23 x 1,709,772,500 / 299,310,000
= 7.026 倍

扣除現金後P/E
= (1.23 x 1,709,772,500 - 1,078,000,000) / 299,310,000
= 3.424倍

以表面數據看來,這家公司確實是非常吸引,但公司仍有幾點憂慮。

(1) 公司不用繳付稅項,但是只是短暫政策,後年要重新付稅,盈利會受影響。
(2) 公司存貨顯然過低,公司做6億生意,但存貨只2,000多萬,即只有10天存貨,確實神奇,以規模較大和業務相近的的聯邦製藥看,公司做20億生意,大約都要有4億存貨,即要有72日的存貨,所以對業績較有保留。
(3) 公司是福建企業,可能有造假的情況出現。

公司現價吸引,但派息頗低,其賣點實是其低P/E及增長,並不是派息,但這種股票現在隨街都是,若對這企業有信心,現在實可以即時購入,因這家公司受惠中國醫療的大潮流,加上已經收購一地皮作擴廠之用,所以盈利仍會顯著上升,不過由於規模過小,加上市場不暢旺,另外有造假數風險,所以可能要捱價,並必須有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4

繼續神奇-武夷藥業(1889)


去年寫過這家公司,文章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04



公 司公佈驚人的財務業績,公司上年賺2.721億(人民幣,下同)較上年1.191億人民幣上升超過150%,經調前年可換股債的帶來的虧損6,390萬 後,上升48.5%,以1人民幣等於1.1港元計,公司實際盈利有2.9931億港幣,公司有17億多股,其每股盈利17.50仙港幣,並派股息3.8仙 港幣,股息率3.09%,尚算合理。

公司擁現金近11.02億,扣除所有負債1.22億,公司淨現金有9.80億,以港元計則有10.78億(以1人民幣=1.1港元計),折合每股0.63元。

以公司今日收市價1.23元來計,其P/E為:

實際P/E
= 1.23 x 1,709,772,500 / 299,310,000
= 7.026 倍

扣除現金後P/E
= (1.23 x 1,709,772,500 - 1,078,000,000) / 299,310,000
= 3.424倍

以表面數據看來,這家公司確實是非常吸引,但公司仍有幾點憂慮。

(1) 公司不用繳付稅項,但是隻是短暫政策,後年要重新付稅,盈利會受影響。
(2) 公司存貨顯然過低,公司做6億生意,但存貨隻2,000多萬,即隻有10天存貨,確實神奇,以規模較大和業務相近的的聯邦製藥看,公司做20億生意,大約都要有4億存貨,即要有72日的存貨,所以對業績較有保留。
(3) 公司是福建企業,可能有造假的情況出現。

公司現價吸引,但派息頗低,其賣點實是其低P/E及增長,並不是派息,但這種股票現在隨街都是,若對這企業有信心,現在實可以即時購入,因這家公司受惠中國醫療的大潮流,加上已經收購一地皮作擴廠之用,所以盈利仍會顯著上升,不過由於規模過小,加上市場不暢旺,另外有造假數風險,所以可能要捱價,並必須有耐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14/LTN20090414211_C.pdf


2008年,公司營業額下降,公司稱是因為:


(1)金融風暴的影響在下半年集中體現,令中國人民的財富蒸發,從而減少各方面的開支,當中包括藥物開支,影響了本集團的藥品銷售。


(2)部分產品的保護期已過,部分廠家生產出仿製產品,令到市場被瓜分。


(3)此外, 二零零八年北方多家製藥企業的中藥注射劑出現不良反應,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因而強調「慎用中藥注射劑╱收緊監管條例」,使得公司在中藥注射劑的銷售較上年度減少。


另外,公司毛利率稍為下降,但公司以160多萬的研發費用,即只佔營業額的0.3%,錄得超過50%的毛利,真是非常強勁。


公司盈利下降,主要是因為(1) 營業額及毛利率下降、(2) 管銷費用增加、(3)利息收入減少、(4) 稅務費用增加所致。


另外,公司管銷費用若扣除去年人民幣3,700萬的推銷費用和2007年上市費用的話,則可能差不多。


像大部分的福建股一樣,公司大量現金,至2008年末,擁有10.86億人民幣人民幣現金,折合12.27億港元,較去年略減,主要是用作擴廠用途,以現時股數17.10億計算,每股現金折合0.72元,和公司現金(更正:應為「股價」)0.70元相若,但是派息仍是較為吝嗇,只有3.3仙,折合股息率4.7%,不算高。


此外,公司亦有福建股一向的問題出現。


(1) 應收款只有6,000萬人民幣,即是36天數期。但公司稱,一般向其客戶授出30 日至60 日的信貸期,尚算合理。


(2)存貨過低,只有1,800萬元,即10天存貨,仍然顯得非常神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8/LTN20090408002_C.pdf


和同類最大的聯邦製藥相較,應收款約90天、存貨約60天,和這家公司相較顯然是較少,加上毛利較聯邦制藥高,是非常奇怪。


在營業額下跌情況下,仍堅持以2億人民幣擴廠,以前年的固定資產1億元算,即較去年的固定資產多3倍,如以此比例計算,即最大銷售額達18億元,就算有這樣的產量,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厲害的銷售方法,能令銷售額在幾年內增加到這數字吧。


另外,公司有大量現金,較一年營業額更多,卻向銀行借款3,000萬現金,寧願捨低息存款不用,亦要以高息借款,真是奇怪。

我對此股持較負面的態度,除非公司肯大增派息,或是有其他現由能顯現公司的價值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62

武夷藥業(1889)高手留言


鱷兄對於我昨天的文章,給了我一個e-mail,內容如下:


1. 聯邦制藥規模何止較大,是大很多倍

2. 「部分產品的保護期已過,部分廠家生產出仿製產品,令到市場被瓜分。」這句令我奇怪,
我查看招股書中其他聲稱擁有保護期的藥品,在保護期屆滿日期前,都有多於一間藥廠獲准生產,而更只有「藻酸雙酯鈉氯化鈉注射液」武夷藥業是第一間藥廠獲批生產;在那個所謂的保護期屆滿日期後取得批准文號的反而甚少。諾賽肽注射液則更奇,招股書指新藥證書簽發日期是2004年11月17日,我找不到這個名稱的資料,唯有找英文版業績用英文名稱來找,結果找到一個名稱叫做「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可是所有批准文號都是在2004年11月17日前發出,包括1889手上的那一個。

(按:請看下連結第9-11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CWP116_c.pdf



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base.jsp?tableId=25&tableName=TABLE25&title=%B9%FA%B2%FA%D2%A9%C6%B7&bcId=118102890099723943731486814455

3. 點解有新藥證書,仍然會出現多間企業獲准生產的情況?
因為所謂的新藥是指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的註冊申請,新藥實際上並不新,外國早已有之,未批出保護期就提出申請的藥廠也可加入。市場是被瓜分,但這是從一開始就發生的事,新加入的競爭其實是不多,這是營業額下降的原因,還是藉口?

4. 新產品方面,「
本集團的甲璜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和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按註冊管理辦法已經進入審批手續,現等待國家藥監局審批並推出市場。」甲璜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估計應為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本身已有21個批准文號給多間藥廠;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更有90個批准文號,1889是其中一個獲批生產。這真是「新」產品,還是仿製藥?

5. 「隨著三愛醫貿的業務不斷拓展,
相關代理銷售業務銷售收入所佔比重將會不斷增加。」我對這業務有保留

6. 以10億元的現金,只能賺取大約794萬銀行利息,
是否少得可憐?理財要保守到連短期定期也不能多做?銀行貸款只有區區3000萬,卻要付利息大約238萬。現金多的是,點解要借錢?現金管理失敗?

我的回應如下:

1. 大概大6-7倍,加上生產廠廠遍佈全中國,所以應更能反應真實情況。 2,3,4. 仿製藥、加上很大競爭,但毛利較同業更高則更奇。 
5.原本其實找到中國銀行的利率的,但是年末的活期存款只有0.72%,但是10月前肯定是超過這數,加上這筆錢很大,較一年營業額多,營運也不需要這樣多的現金,可以放這些現金長一些,利率可以達到2%-3%,已足夠抵消稅率增加的效果,所以是極不正常。

另外jackbequick 兄亦留了言:


這些蠱票的現金多半是假的,要不是給大股東挪用了,便是auditor鬆手放水。
試問有這麼多現金,為何還要大費周章向銀行借呢?為了保持銀行的關係?那托銀行開LC就夠了,光是手續費銀行已經很開心。
超過一半是現金,我是大股東的話便私有化算了,把現金先入自己袋,再賣出去/再借殼上市也可以。


我的回應如下:


1. 這個我不知是真是假,或許像會計仔兄所講,是大股東拿出來的證明吧。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69062


對 唔往,點解我見唔到國內四大行或招交等的名字? 你唔好同我講係用匯豐恆生做內地既主要往來銀行。我亂咁估,所謂既cash,係hold 在個人(董事)手上,依d 係due from directors,佢求期簽份custody agreement 就係當係cash 既supporting,auditor 係依個位鬆左章。理論上,依d 係due from directors,係上市條例所不容許的,宜家筆錢真係唔知仲係唔係道。

開L/C現在難了,美國的大零售商都只是肯電匯吧,小的用現金結算折扣更好?中國的銀行現在只看存款多少而放款給你。


如果是我,自己弄幾個藥品專利或地產,話值多少多少錢,拿走現金更好。或是真的拿一盤假數生意換走現金。私有化都是用公司錢,用自己錢太麻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78

鱷兄的來信-博智國際藥業(1149)


前文有談及1149,亦有談及某一位人兄在Yahoo! Blog推的華翔微電(1195)。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018


.....


(2) 博智國際藥業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12,000(L)
HKD 0.420 116,000,000(L)
25.01(L)
23/02/2009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568,000(L)
HKD 0.403 113,580,000(L)
24.48(L)
15/12/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520,000(L)
HKD 0.363 108,248,000(L)
23.33(L)
11/1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7,640,000(L)
HKD 0.409 103,656,000(L)
22.34(L)
05/1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4,796,000(L)
HKD 0.340 94,416,000(L)
20.35(L)
24/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6,740,000(L)
HKD 0.399 89,512,000(L)
19.30(L)
21/10/2008
AAM Alpha Funds PLC Ausonio Fund Ltd 102(L)
14,936,000(L)
HKD 0.420 10,660,000(L)
2.30(L)
20/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000,000(L)
HKD 0.400 80,216,000(L)
17.29(L)
08/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824,000(L)
HKD 0.840 74,528,000(L)
16.07(L)
22/07/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720,000(L)
HKD 0.755 69,836,000(L)
15.05(L)
04/06/2008
AAM Alpha Funds PLC Ausonio Fund Ltd 101(L)
13,596,000(L)
HKD 0.821 25,596,000(L)
5.52(L)
13/05/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340,000(L)
HKD 0.888 65,256,000(L)
14.07(L)
23/04/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956,000(L)
HKD 0.802 60,800,000(L)
13.11(L)
25/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044,000(L)
HKD 0.855 55,792,000(L)
12.03(L)
21/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48,000(L)
HKD 0.874 51,100,000(L)
11.02(L)
03/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628,000(L)
HKD 0.864 46,472,000(L)
10.02(L)
11/12/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308,000(L)
HKD 0.840 42,928,000(L)
9.25(L)
29/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500,000(L)
HKD 0.937 37,248,000(L)
8.03(L)
15/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000,000(L)
HKD 0.879 32,580,000(L)
7.02(L)
05/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500,000(L)
HKD 0.946 28,980,000(L)
6.25(L)
29/10/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1(L)
3,968,000(L)
HKD 0.959 24,316,000(L)
5.24(L)
23/10/2007

近來,有位Katsomalos Nikolaos不停購入此股的股票,花了一年多時間,持股已達到25%,迫近大股東的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1/LTN20090401879_C.pdf


公司今日宣佈盈警,主要受到成本增加及資產減值所致。關於這次發盈警的目的是甚麼我不知道,成本增加都是合理,但是資產減值方面,之前熟藥的鱷兄就曾提出了一些東西。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17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7/LTN20080507096_C.pdf




你想研究我可以送個給你研究,詳情就不方便直說,亦不容易三言兩語說清楚。延誤公佈是一定,但可以不理,問題是為何當初不願公佈。可以從批准文號開始入手。

題外話是員工數目很少;第一天然跳車人士齊生是前員工。



 


greatsoup:
上網一查這個名的藥一大堆,但查過批准文號,竟然沒有呢。肯定是哈哈哈哈的玩意。


 


 


鱷兄:
第一個有錯別字都算了,正如你所說,買賣雙方都無批准文號,他們如何可以轉讓?這隻藥發明者是1177,商品名叫甘利欣。

第二個複雜一點,買方是確實已經擁有批准文號,問題是它從那裡來。這批准文號的原擁有者並非賣方,而是05年2月與買方進行交易的那間公司,而那間公司之後從此消失,傳說是被兼併。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專利藥其實是一些甚麼東西,正如錦藝紡織無端端買一個無生產的大廠房一樣,目的是如何,大家清楚。


鱷兄昨天給我一封信,專談1149業績,列之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4/LTN20090424872_C.pdf


業績終於出了。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價值急速上升超過3億,理由竟然是「優化」而非增加生產設備及設施。一方面能夠保持營業額,
另一方面應收賬款極速收縮,情況不尋常。難以理解應付款項是什麼,特別是新增的非流動負債的部分。有一筆五百七十萬的資本承擔。現金更急跌至只有三百多萬的極危險水平,很難相像有足夠資金作生意周轉之用。無形資產攤銷1553萬,另有300多萬減值虧損,無形資產卻倒增大約1300萬,買了甚麼?員工數目進一步減少。

我建議最近買入認股權證的人全數認輸算了。


我的回覆是:


我現在做緊冠軍及看通,覺得1149是小兒科。1155又搞埋D甚麼委託貸款,看來真是利益輸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4/LTN20090424866_C.pdf

廠房多3億不是太離譜,西王糖多了9億呢,冠軍去年賺1億,但是那些垃圾多了20多億,這些才是大生意。

不過1149好快爆,肯定是事實。應收款縮得這樣多,可見公司生意少了很多。


但是生意少的同時,竟然大起廠房,貸款劇增,現金大減,一是頭腦有問題,一是這才是公司真的帳目,以前的美化的太厲害,看不見。

白痴外國基金及近來的買這家公司輪的人投降是肯定,仲要渣到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5

鱷兄對精優藥業(858)及遠東生物製藥(399)的研究

鱷兄對藥股的研究非常深入,在之前給我的信中,大量提及精優藥業(858)及其關連公司的黑幕,這是他第一篇文章,請多多支持。

http://crocodilehk.blogspot.com/2009/05/858.html
之前,鱷兄曾經給了幾封長信予筆者,論及精優藥業(858)和聯合基因集團(399,前遠東生物製藥),因精優藥業案未審結,所以為免妨礙司法公正,我把關於精優藥業的論述刪除,只論述聯合基因現時的一些事情。

以下是鱷兄的來信:

858的事情已經說得太多,應該說說聯合基因,毛主席是透過聯合基因持有858的。聯合基因在大陸一直是非不斷,一直被質疑假借基因科技之名進行傳銷,除了星湖科技的案件,另一件廣為人知的是「復大深喉」事件。

到了07年,開始出現一種說法,聯合基因將會在香港上市,加入聯合基因作加盟商,可得到聯合基因的原始股(或正確點原始股購買權),上市後可大賺特賺。其後一再傳出聯合基因會借殼上市,終於在去年的9月,399發表通告毛主席私人收購399

問題到了,399通告是指毛主席私人收購399,但是聯合基因在自己網站發稿表示是聯合基因旗下的富龍集團收購399,這篇稿之後被刪除,但因早已被人轉載,仍能在網上找到。傳聞聯合基因也曾向加盟商廣發短訊,表示聯合基因成功借殼上市。

全文如下:

「聯合基因控股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遠東生物制藥

916,聯合基因集團旗下的富龍集團有限公司(Richlong Group Limited)與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遠東生物制藥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碼HK.00399的控股股東凱佳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收購凱佳控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并通過凱佳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遠東生物制藥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份。

根據香港法例,此項收購案需要得到香港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的批准,并需要以一個規定的價格對遠東生物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股東持有的股票進行全面的收購。926日,香港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批准了富龍集團隊凱佳公司的收購及對遠東制藥其他股東發起全面收購的方案。目前,全面收購工作已經開展。 」

事實上,聯合基因也不是說說就算,有相為證(聯合基因香港那批相片),顯示聯合基因是大張旗鼓的宣揚已經成功借殼上市,更曾大肆慶祝。

http://mark.les.blog.163.com/album/

今年1月,傳聞聯合基因向加盟商發出短訊,叫人購買增發股(估計因有人提出借殼上市無可能有原始股,所以改為增發股),售價是每股0.16,好像還有其他售價版本,可能是加盟商等級有別,奇怪的是短訊叫人入錢到一個私人帳戶,而非聯合基因公司戶口。

既然399成功借殼上市,加盟商要的是聯合基因而非遠東生物製藥的股票,公司不改名又如何回應加盟商的期望。之後一直不發覺399有發行新股的記錄,但毛主席曾經在場外減持,至於加盟商最終是否收到股票,我就查不到了。見到阿叻的案件,我就會想起399原始股事件。

你以往說的大部分所謂老千股,從道德上是說不過去,從投資角度更絕對買不過,不過用的都是合法手段,至少表面見到的是如此。

叻哥事件,請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232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246

....

論及其商業模式,鱷兄稱:

他們銷的是基因檢測,聲稱藉檢測能夠預知重大疾病。

至於是否傳銷,初步看是幾似,加盟商是分成三級,

可是不大清楚他們如何分帳。發現一篇舊文,約略提到他們經營模式,只是看完也不太明白。另外發現有個《三級批發製度2008版》,分帳模式或許有些修改,可是找不到相關內容。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3/0632-2151.html
最近,公司把一手股票由2萬股,改為一萬股,如有看過我的Blog較久的人,應該知道是拆細,其後的東西我不會說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0/LTN20090520246_C.doc

希望鱷兄把自己的文轉載回自己的Blog上面,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45

金蟬脫殼-博智國際藥業(1149)(補充)


 


謝鱷兄補充。


昨日鱷兄來信,其內容則是提及這家公司的交易有問題,於是我就研究一下,發覺這家公司真有問題。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LTN20031111039_C.htm


這家公司又是一家福建藥業公司,主要從事針劑製造業務,2004年以每股93仙,發行1.08億股上市,其中公司發行新股8,400萬股。扣除使費後,集資淨額為6,900萬。


上市時股本為4億股,價值3.82億元。


其中2,400萬股為一名陳秋云小姐減持的,套現近2,230萬,除套回數年前投入600萬的成本外,更賺得超逾1,600萬的現金及8,028萬股,以上市價值計,價值7,400萬。兩者合計逾9,200萬。以成本價計,這位陳小姐賺近15倍。


所以說,如果你有錢,又有能力,搞成一家上市公司,回報是很大的。


該位陳秋云小姐非常神祕,在招股書稱它從事證券投資僅有兩段提及,此外她亦非董事之一,所以甚麼都查不到,為甚麼投了近600萬,佔股33%,都不進入董事局進入管理?真的是非常奇怪。

值得一提的,本公司主席鍾先生的妻子為吳文玉小姐。


陳秋云小姐的出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3_c.pdf

其持股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8_c.pdf


高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7_c.pdf


業務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6_c.pdf

核數師用造假聖手陳業馮,所以公司財務財務報表的可信程度是很低的。


盈利情況及財務情況看來非常漂亮。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25_c.pdf


有人稱該公司的造假情況非常嚴重,手法多端,更稱某上市公司主席操控股價圖利:


http://tw.netsh.com/bbs/704735/html/tree_19897079.html


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149.HK)及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法人钟厚泰特大造假案
 
  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制假手段远远超过“远东生物制药案”。钟厚泰利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为国外公司无人监管的事实,疯狂造假上市;伪造企业性 质;虚构营业收入;虚构营业利润;虚构应收帐款;伪造购销合同;造假货物入库单、出库单、假库存帐;大量购买假增殖税普通发票;私刻大量公章;虚开发票; 伪造纳税凭证;伪造金融票据;造假手段令人堂目。

 “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1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其唯一经营企业为全资附属公司“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博智国际药业控 股有限公司”的实际资产只有“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的业绩实际就是 “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的业绩,二公司帐目应基本相同,但钟厚泰为达上市及圈钱,疯狂造假。

  1、企业造假:“福清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产权为集体所有的“福清制药厂”,直到2002年底以800万的价格转制给钟厚泰等人,2002年11月11 日集体企业“福清制药厂”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当时钟厚泰等人对工商局承诺注册资本2100万元,但钟厚泰等人除转制800万 元外,已无资金(这800万元大部分也是借来),遂要求工商局将未到注册资本1300万元宽限,余款直到2004年3月将上市圈来的钱补办登记手续。重金 收买工商局人员,指使抽掉真档案,换进假档案,将“福清制药厂”企业所有权性质变更时间提前到1996年。

  2、虚构巨额业务收入:利用假发票伪造营业业绩,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营业额和利润。


2002年营业额1.55547亿元,净利润0.53195亿元。


2003年营业额2亿多元,净利润0.68亿元。


2004年营业额2.3亿多元,净利润0.81亿元。


2005年营业额2.6亿多元,净利润0.66 亿元。


而 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向大陆税务局申报(2002年为“福清制药厂”),2003年营业额980多万元,净利润亏损近30万元,2004年营业额960 多万元,净利润亏损近40万元,2005年及2006年营业额净利润直线下降,现在每星期最多只做一天,几乎处于停产,每月向税务局申报营业额不足30万 元(2006年以来以福建南少林药业有限公司申报),钟厚泰妻子吴文玉也讲:现在药厂一年要亏损二百多万元,但在博智国际药业的帐上继续做着每月几千万元 的药品销售假帐。

鉴定“博智国际”中大量的发票,即可发现“博智国际”帐目用大量假发票做成的。而“福清药业”所有销售及采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没有一张做到“博智国际” 的帐上。“博智国际”用假发票做帐早已被福州市国税局发现,但因该公司是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外国公司,假发票做帐对大陆及福建省无任何损害,此事就不了 了之,“博智国际”假帐是钟厚泰指使陈伦斌等人在福州实施做的。做假帐地址己从写字楼转侈到居民房。

  3、虚构巨额采购费用及巨额利润:虚构一系列假凭证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帐目上虚增利润1.5亿多元(不包括2004年及以后),而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报给福清税务局中的报表上年年亏损。

  4、虚构大量纳税额:“博智药业”年纳税2004年为0.134亿,2003年为0.056亿,2002年为0.0417亿,而“福清药业”报给福清税务 局报表中没有一年纳税超过百万元。将“博智国际”帐目与福清税务局中“福清药业”报表一核对,即可发现虚假的销售额、虚假利润、虚假纳税额、虚假应收款 等。



香港证券核查人员每次来福清税务局及银行核查,钟厚泰事先与税务局人员及银行人员串通,利用假的纳税凭证,假的纳税记录及假的税务局人员(通常钟厚泰叫其 公司人员提前赶到税务局冒充税务人员来接待核查人员),利用假的银行记录,假的银行凭证及假的银行人员(钟厚泰叫其公司人员提前赶到银行冒充银行人员接待 核查人员),已多次欺骗香港证券核查人员。“博智国际”帐面大量现金余额,均已被钟厚泰私吞转移,银行实际几无存款,但钟厚泰利用以上方法已多次轻易骗取 香港核查人员。将“博智国际”帐目与福清工商银行中“福清药业”实际往来银行凭证,银行存款余额一核对,即可发现虚假的银行凭证、虚假银行记录、并发现大 量现金已被转移的事实。


将“博智国际”中纳税凭证的税务章,银行凭证中的银行章与税务局、银行中实际章核对,即可发现假税务章及假银行章。

  5、制造大量假应收款帐,虚构大量存货,制造大量假应收帐款对帐单,并叫人从广州等地寄回,以得到对方确认的假像。帐目显示“博智国际”应收帐款2004 年3.6千万元,2003年5.3千万元。而“福清药业”报给福清税务局报表的应收帐均不到1百万元。去应收款帐户实地核对,即可发现其无中生有的应收款 及帐户。

  6、私刻大量公章,钟厚泰为“博智国际药业”上市假资料需要私刻大量公章制造大量假合同.假协议.假凭证等,甚至私刻国家政府机关的印章,比如工商局、税务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等等。
  7、购买及使用大量假增值税普通发票:钟厚泰为“博智国际药业”虚构营业收入;虚构营业利润;虚构应收帐款;虚构各种资产及费用等,购买及虚开二十亿元左右假发票,但这些金额未在大陆.香港及任何国家纳过一分税。

  8、诈骗贷款,将“福清药业有限公司” 资产抵押给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及交通银行,骗得贷款几千万元,其中交通银行1千万元刚刚骗来,但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帐目上却己无任何贷款。
  9、虚增收购价格: 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实际用60万元(起初谈价150万元,实际由福清药业支付支票30万元,.现金30万元)收购厦门思明制药有限公司的39种药品批文, 因厦门思明制药有限公司己严重亏损即将倒闭,这些批文如无人收购,将一分不值,这些批文都是销售不畅的低技术重复产品, 但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帐目上却将收购价虚增为4360万元,真正虚构4300万元。

  10、虚构土地价格:“博智国际”在其公告中称用七千多万元购进“福清药业”边的土地50亩,其实这些土地的原持有人本身就是钟厚泰吴文玉夫妻全资控股的 福清华州有限公司,福清华州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为钟厚泰,现已改为其妻吴文玉,此土地是2001年每亩2万元购进,现该土地市场价约每亩10万元左右。

  11、虚构厂房价格;“福清药业有限公司”新建厂房9千多方,采用包工不包料,造价极低,实际造价不到400万元人民币,但在“博智国际药业”中却用假发票大量虚增造价。新厂房中大部分生产设备都是能看不能用的便宜货,因此新厂房至今一直无法正常生产。

  12、生产多种假药:钟厚泰为了高价卖出药品,私自更改多种药品名称,更改药品生产批件,骗得福建省物价局超高药价批件,将更改名称后的药品高价向市场销售,这些药品已被多家大陆药管局定为假药,因此事件,“福清药业”银行帐号.部分厂房及土地证已被有关法院查封。

  13、操纵股价:在香港用股票质押贷款四千万元,钟厚泰一则考虑如果造假上市案发,也还能捞到四千万,二则用此钱来操控“博智国际”股价。06年9月18日,钟厚泰对其驾驶员讲“前几天我把股票拉上去赚了几千万”。

  14、骗得几十家供应单位上千万货款:钟厚泰认为中国太大.骗不完人,只要从那个供应单位久来几十万货款,就会马上以种种理由欠款不还,而且还与司法院搞好关系,即使对方打官司,对方不是输就是迫对方调解减钱,己骗得供应仅运输等单位货款上千万元。

  15、目前钟厚泰已在福建另批一家“福建南少林药业有限公司”,已将“福清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批文、药品批号、证书等,甚至资产转到“南少林药业有限公 司”名下,“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已变成只有贷款几无资产的空虚负债公司,钟厚泰从上市公司骗得的钱已转出国外(据说转往其女儿处)


  “福清药业”目前已几乎处于停产状态,由于钟厚泰将主要精力放在制假造假及找保护伞上,原来负责经营的钟厚尧(钟厚泰的哥哥)早已于2004年不在公司, 上市后“福清药业”业绩一年不如一年,现在一星期连一天生产也难保,今年来没有一个月的销售超过30万元(可去税务局查),全公司人大部分被放假。

  总之:“福清药业”及“南少林药业”报在大陆税务局的帐本报表基本属实,而“博智国际”帐目及报表几乎全用假发票做成,其造假数目及手段令人堂目。其实以“博智国际药业”名义至今未纳过一分税,亦未销过一分药。

  此案早在去年上半年多人向香港证监委及香港警方举报,起初钟厚泰非常害怕,但06年9月份钟厚泰讲都已被其摆平。


上市後,獲利持續增長,其現金亦持續增加,但是派息只在在2006年年結時派息3.6仙,其他年份則欠奉。


2005年子公司少林藥業,向濟南瑞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入的39項藥劑專利,價值4,360萬。


但連通函也沒說得很清楚這些東西確實是些甚麼,連獲利能力也成疑,所以可能是用來抽走資金的手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14/LTN2005031417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404/LTN20050404138_C.pdf


三十九種醫藥產品包括顆粒丸、散劑、茶劑、溶液劑、糖漿劑、滴眼劑、滴耳劑、氣霧劑及外用酊劑,由用途分類,分別有健康食品、瘦身產品、治理感冒引起之痛症、營養性藥、眼及鼻之痛症、神經衰弱、過敏等等。


董事認為,收購該三十九種醫藥產品之配方、藥品批准文號及日後開發權利,可以節省產品研發時間、增加生規模及多元化的產品類別,從而為本集團及股東帶來更快的回報。


 


鱷兄稱:



 


思明製藥這間藥廠的角色很重要,看看一則很短的舊聞。另外,網上有一個唐明水的履歷表,他曾在廈門思明製藥工作,他也說公司是被兼併。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40319/GB/fzwb%5E8266%5E%5EWba04006.htm
http://job.hbey.com/Puser_display.asp?id=2595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24/LTN20070424022_C.pdf


公司在2006年底的扣除欠付股東、稅項及其他應付款淨現金達1.38億元,每股淨值達1.09元,應無集資的需要。


 


但2007年,公司進行2次發行新股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215/LTN20070215018_C.pdf



2007年2月,公司向Galaxy China Opportunities Fund批售4,000萬新股,每股87仙,淨集資3,420萬。



 


公司稱集資用途為:



 


 

本公司擬將約港幣23,000,000元用於建廠之部分建築成本後,其餘用作一般營運資金。上述廠房預期包括GMP(優良製造規模)生產線及冷藏設施,可用作生產本集團之原材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13/LTN20070813378_C.pdf






 


2007年8月,又向DKR SoundShore Oasis Holding Fund Ltd.發行2,300萬新股,每股93仙,淨集資2,000萬元。


公司稱集資用途為:




預期認購事項將籌得之總金額約為港幣21,000,000元。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預期將約為港幣20,000,000元。本公司擬在本公司藥品業務之範圍內將港幣20,000,000元總金額用於建廠,以及購買設施作提煉及儲存用途。






 


在此公告,又稱公司去次配股的資金作以下用途,其稱派息為「一般營運資金」,即是指甚麼呢?


 


於本公布日期,董事確認上述補足配售之所得款項淨額約港幣34,200,000
元中,約港幣10,000,000元已用於建造及擴建上述工廠,港幣16,800,000元已於二零零七年六月用作分派股息,相當於上述港幣16,800,000元之人民幣數額則將擬作建造上述工廠及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此外,餘額約港幣7,400,000元已動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7/LTN20080507096_C.pdf


 


其後,一份遲來的公告稱,其在2007年4月及2007年10月向濟南瑞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入兩項藥物的之配方、藥品批准文號及日後開發權利,分別作價2,000萬及2,400萬,合共4,400萬。


 


其稱第一項藥物第一筆款項在2007年6月支付,合1,500萬人民幣。以當時1人民幣相等於1.1人民幣計,即是1,650萬港元。



 


另第二項藥物第一筆款項在2007年10月支付,合2,000萬人民幣。以當時1人民幣相等於1.1人民幣計,即是2,200萬港元。



 


非常巧合的是,第一項及第二項藥物的款項支付均是在批股後的兩個月。



 


另外,第一項藥物其餘款項500萬人民幣(570萬港元)在2008年4月支付,另第二項藥物的其餘款項400萬人民幣(450萬港元)在2008年6月支付。


這兒有數個疑問:


 


(1)為何公司這麼多現金,資產淨值較批股價高,還要折價去集資?



 


(2)公司這麼多現金,隨時買都可以。為何批股後兩個月才去買資產?


 


(3)2007年股市旺盛,一點消息已經可以把股票炒得高高的。為何批股之後不作為好消息宣佈,拉抬股價賺錢,要在2008年4-5月之間才公佈消息?



(4)一般商業慣例是先付少量訂金,然後才付交易金額大部分的款項作交易。為何這次交易卻是先付大量現金,然後隔大約一年才付款?


 


(5)鱷兄稱:



 


直到現時為止,1149仍然沒有取得甘草酸二銨注射液的批準文號,即是從來未曾生產,而甘草酸二銨注射液的發明者其實是1177,1177 曾經表示這產品的專利期已過。



 


硼酸冰片滴耳液的問題更怪,因為它的批準文號,早年是屬於廈門思明製藥,廈門思明製藥(2005年藥品專利交易的賣方)是曾經生產過硼酸冰片滴耳液的。



 


那思明製藥是被誰人買了?它和濟南瑞貝特生物科技是否有一些私下交易,令硼酸冰片滴耳液的權益轉移至濟南瑞貝特生物?


 


那大股東為何會批准這些花錢,又沒有即時效益的收購?


(6)那它的集資用途是否真實?


現在我大膽假設一下情景:


公司本來是做假帳的,並沒有現金,所以不能派息。


2月批股的3,500萬,其中1,680萬作為股息派發,剩下的1,650萬就作為收購第一項藥物權益,扣用必需的費用外,故公司的錢已經接近花光了。


故8月因大股東無錢,故公司再度批股集資2,000萬,而這些錢大股東又用去買第二項藥物權益。

其後大股東又再度沒錢,故又再用公司拿錢,並以剛才兩項資產作為標的,向公司套得更多款項。


這又引起另一個問題,為何大股東要向公司拿錢?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475


但不知為甚麼,有位外國人持續增持股權至26%。


公司去年以4,400萬購入兩種藥的專利的真假成疑,故有合理理由相信這家公司的大股東的財務情況,是有一些問題,故需要利用第三方注入虛假資產解困。


但本年公司的業績已顯示其經營下去的能力已成問題,已埋下賣殼的誘因。


另外,鱷兄指,公司的物業、廠房及設備,以及無形資產都大幅增加,可是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紀錄,該公司已有兩年沒有新的批準文號,即兩年沒有新的產品獲批生產,至於獲GMP認證的生產線也沒有增加,隻發現去年有一個GMP認證過期,然後換個新的。


那它的資產是真還是假,相信大家好清楚。


最—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4/LTN200909041034_C.pdf


2009年4月,公司批售9,200萬認股證,每股2仙,行使價41.5仙,即購入成本為43.5仙,集資淨額3,972萬。


賣殼前售股/認股證,通常這是一些賣殼伴隨的行為,目的是令大股東股權減少,為未來大股東的進入留下空間。


但是發行認股權,通常都是有點缺水的莊家才會做的,如果市況好,找到錢,就可行使,但如市況不佳,不能行使,就只損失少量資金,不用先拿貨,並冒大量的資金風險去做莊。


同時,該批認股權在8月25日被行使,公司在8月31日停牌,是否項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2/LTN2009042216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8/LTN2009042862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5/LTN20090825248_C.pdf


公司昨晚11時宣佈,向兩位賣方購入一項安防預警解決方案公司(類似近來上市的中國全通的業務),作價13億,遠遠超過公司市值,並以現金,發行新股及可換股債支付,可見是一殼賣殼行為。


但暫時細查這家公司,發覺亦有一定問題,現在貼上一些連結,先供參考,稍後才回來分析。


http://www.findgs.com/Company/58323023.html


http://www.findgs.com/Company/136854_2.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8

金蟬脫殼-博智國際藥業(1149)(2)


前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80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4/LTN200909041034_C.pdf


公司在前天稱,以13億向兩位賣方Yang Kezhi(譯音:楊可智)及一位吳文英女士購入毅弘控股75%及25%股權,作價13億元,這家毅弘控股其持有深圳市安芯數字發展有限公司的100%股權。


該13億代價,分為楊可智先生部分及吳文英女士部分:


楊可智佔75%股權,即值9.75億,其中8,515萬元,餘下8.8985億元的則以無息可換股債支付,新股發行價及可換股債每股換股價均為65仙,共可換15億股。


吳文英佔25%股權,即值3.25億,以3,500萬現金,加上2.9億的無息可換股債支付,可換股債每股換股價均為65仙,共可換446,153,846股。

賣方保證2009年及2010年的獲利為1億及1.3億元,2009年不足的盈利以此額的13倍支付,而2010年不足的盈利以此額的10倍支付,但如該兩年虧損則按0計算,即最多賠償額為每年13億元,即共26億元。


但該等不足代價則2.6億及2億的可換股債券賠償代價為限,其餘則以按持股比例現金代價支付。


公司稱,深圳市安芯數字發展有限公司的業務如下,並估計和與中國全通的業務接近:

 


安芯是中國之高新技術智能安防預警系統之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安芯之業務主要包括:



 


(i)生產系統軟件及應用軟件;



 


(ii)按客戶需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及(iii)系統解決方案之長期代理營運及維修服務。


其稱安芯的榮譽如下:


 


賣方表示,安芯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並從事公共安全、生產安全及民用安全的高新技術和軟件開發方面之業務。



 


安芯參與開發遠程監測監控平臺及無線遠程實時監測預警技術。據賣方告知,安芯已於中國申請合共五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專利,安芯亦申請了逾十項軟件著作權。



 


安芯於二零零九年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產業化戰略研究室評為「改革開放30年自主創新示範單位」,於二零零八年獲中國深圳市工業500強稱號,及於二零零七年獲得「中國深圳市南山區百強納稅企業」稱號。



 


深圳市安科安全生產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之主要業務包括為中國企業提供安全生產技術之發展及顧問服務。



 


東莞市安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現正辦理撤銷註冊中,預期將於完成前完成。撤銷註冊完成後,其將不再為安芯之附屬公司。



現在說說拆局:


該公司2006年獲利已達6,600萬,2007年獲利超過9,200億,但2008年卻倒退至4,500萬,但這情況應是不尋常,故有合理相信去年是盈利有合理地變少,以令本年及明年盈利達到要求,加上博智藥業在財務造假上的技巧,要達到億元以上的盈利不困難,故此項收購上在帳面上應是可以實行的。


但在資產淨值方面,以13億購入帳面上值7,700萬人民幣的資產,應要列帳商譽,但由於做到帳面上的盈利,故應不需要撇銷。


講回賣方,這家公司應是存在,且有獲利的,更有人消息非常靈通,但網站真的很簡陋:


http://www.anxin-china.com/


http://www.findgs.com/Company/58323023.html


 


深圳市安芯数字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叫深圳市金安技太发展有限公司,诚信太差了,简直可以说成是一点信用都没有.管理极其混乱,这样的公司竟然马上就要上市了,晕!竟然要去圈钱了哦,大家把眼睛檫亮了,


...


离开公司就开口大骂,有点差劲.我也是这公司的离职人员.老板还是很慈善的.公司项目也很好,是个有发展前途的公司.

 


到我再找深圳市金安技太发展有限公司,發覺有一些驚人的發現:


http://www.findgs.com/Company/136854_2.html


公司一切以剥削为目的,根本就没有信用感,1个月里走了6个人,还有一些在外的想辞职...

...


 


公司当时所选方向其实是非常好的,老总还是比较有眼光的,可以说是全国首家有成型产品并有项目实例的,但是错过了最好发展时机,规模始终没有做大,资金投 入太少,招聘人员太少,技术开发和市场能力都没跟上,在现在同类公司增多的情况下竞争力已经不是很突出了。



 


人员流动的确比较快,留人困难,待遇一般。但是 我想楼上提到的一个月内走6人里面肯定有不少都是新招的员工,对小公司来说留新员工都是件比较难的事。


...


在这个公司呆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就看它有没有上市的机会,否则我立马走人。

...


公司确实是家族式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岗位职责不明确,一个个都像打杂的,什么都干,老板不了解情况,动不动就说你能力不行,以此压低工资.


 


至于人员 流动情况,不止上面说的那样,恐怕流动量还要大.待遇方面很不规范,没有个科学的考核标准,老板凭直觉给你工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


...


的确是家族式的企业,老板经常性的心血来潮.变化太快.各部门所有的工作都没有条理.通常每人都身兼数职.推责任,打太极的情况非常严重,上至领导,下至 基层.工资水平较低.


 


老板经常性吹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眼光不错.自身管理能力还是欠缺.员工普遍没有归属感.所以人员流动比较大.


...


老板陈洪也不是个好东西,他妈的,一天都晓得吹牛,吹得比啥子都好,就是对员工苛刻得不得了,啥子都要求你会做,就是不涨工资,就算答应了的,都是糊弄, 到时候就把你开了。


开了还要弄些名堂出来,通告你怎么怎么对不起公司。


怪不得好多业务员出去都消失了,妈的自己对不起员工,哪个愿意忠心给你干哟!还 吹嘘人性管理,人都得罪完了!

--------------------------------


從以上可見,這家公司的老闆叫陳洪,那為何現時賣方是楊可智及一位吳文英女士呢?可見賣方也非常有疑問。


吳文英女士為一位小股東,但大股東楊可智先生的代價是股票加可換股債,但她的代價為甚麼有現金呢?估計有兩個原因,但是我希望網友用的蛛絲螞跡想想:



(1) 在本文的第一篇,我已經提及本公司主席鍾先生的妻子為吳文玉小姐,和這位吳文英女士的名稱相近。

(2)前十數日行使的認股權的集資總淨又為3,818萬,至於今次給吳文玉的現金代價為3,500萬,兩者數字非常接近。

可以說,這批認股證實是無本的,不論股價多少,賣出即可賺錢。


股價的表現,可以參看這文章,當然無例子這樣誇張。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217

第1年盈利,每股4仙,轉虧為盈,已經做到好價錢,以10倍PE計,已經價值40仙。但第二年增長2倍,炒高股價,加以宣傳機器,每股可以賺12仙,之後爆炒上50倍P/E都唔覺貴(PEG隻是0.25!!),即6元。


之後在第2年年結後,第3年年結初,可以認購這些換股權,即刻賺5.9元一股,賺了590元。

然後又批多120股,每股5元,較市場價格6元有折讓,集資600元。

到現時,你拿到600元。
我又賺到590元,加上又有100股每股價值6元股票,即賺了1,190元,雖然這100股賣出來會壓低股價,但無所謂了。


所以說,今次賣殼有被動的成分,但大股東卻不失主動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6

鱷兄:DNA檢測 預知孩子未來?- 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今日,鱷兄發佈了一個兒童基因檢測和幾家和上海某大學有關的醫藥公司上市公司的故事。


但內容及結構稍有更改,敬請留意。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1)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兒童天賦基因測試」。明報報導最近有一間公司透過基因晶片技術,利用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作為樣本檢測兒童天賦基因,以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把樣本送到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作基因檢測。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1.txt

香港的著名網上社群《親子王國》,相信不少香港的年青媽媽是這網站的用戶,它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孩子 IQ、EO升呢攻略》的講座,介紹的正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主講者李明醫生,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就是接受明報記者訪問的那位。講座的支持機構是 Genetic Center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稱是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http://www.baby-kingdom.com/editorial/1781.php?storyid=1781


根據基因科技中心的資料:
「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Excel Novel Limited,獲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授予其獨家權,推廣並銷售其基因檢測業務及其它所有產品和服務;獨家推廣並銷售 區域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香港、加拿大、南韓及台灣;期限由 2009年08月03日至2019年08月02日。」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即是明報提到的那一間。
http://www.genetic-center.com/index_moduleId-114_pageName-content_pId-37_uId-15.html

心水清的應該發現基因科技中心並沒有列出所有股東的名稱。根據上海生物芯片網站的資料,有一個股東叫做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而這公司的董事長毛裕民,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2.html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4.html

(2)

毛裕民即是精優藥業(858)的主席,亦是聯合基因科技(399,前遠東生物科技)的大股東。

2002年,精優藥業(858)進行了一次關連交易,向香港博德(主要股東包括毛裕民、謝毅)收購Gene Generation的55%股權,代價5500萬港元。Gene Generation實益持有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的49.5%股權,上海博星擁有上海生物芯片20%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21/LTN20020621050_C.pdf

2004年,精優藥業(858)以2800萬港元蝕賣Gene Generation,買家是王嚴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25/LTN20040825066_C.pdf

精優藥業高買低賣Gene Generation故事的背後,還有星湖科技因為上海博星的問題,向毛裕民展開訴訟。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
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php?id=13373841&symbol=600866

既然知道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控制上海博星49.5%股權的Gene Generation又賣給了王嚴衛,點解毛裕民僅憑間接的0.5%就能以上海博星董事長的身份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監管機構可有興建研究王嚴衛的交易?


況且,精優藥業(858)的執行董事樓屹,曾擔任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直至2002年底或2003年初。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6/LTN20081006277_C.pdf


(3)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另一個足跡,是與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簽訂的甲型流感病毒試劑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311_C.pdf

與銘源醫療(233)達成合作協定的還包括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基因中心」),據資料顯示,「基因中心」於1998年已經正名為「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難道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不知道?
http://qwb.sh.gov.cn/shqb/node113/zjgk-gqb/dtxx/u1a32501.html


(4)


以下是國內對於天賦基因檢測的一些報導。
http://news.163.com/09/0819/07/5H2H40Q2000120GR.html
http://www.fdinfo.org/CL0054/66428.html

「在Google上搜索「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搜索到國內有數十家公司從事這項業務,其中不少檢測機構與上海兩家基因公司有聯繫——上海新春苗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春苗」)和上海奇芯基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芯基因」)。」

新春苗的背景暫時並不確定,它只提到一間「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logo所見,這個可能是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的別名。
http://www.xcmjy.com/index.asp
http://www.genewealth.com/image/sbc.gif

奇芯基因的背景則與毛裕民的聯合基因有關係。有資料指奇芯基因的創辦人原是復旦生物的原高層,他們其後自立門戶。根據復旦生物昔日的自述:「上海復旦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原系復旦大學校辦企業,1998年經改制,由聯合基因集團與復旦大學共同出資設立,成為聯合基因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 院長、復旦大學校務委員、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毛裕民教授任公司董事長。」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4/0645-2273.html
http://www.yikker.com/fdw2/about-profile.asp

既然有「天賦基因檢測」這東西,毛裕民的聯合基因又怎會不加入一齊玩,不同的是沒有掛起上海生物芯片的招牌。
http://www.zsgoodgene.com/CompanynewsInfo.aspx?id=17
http://th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9-07/13/content_1813301.htm

(5)
對於兒童天賦基因測試,專家認為報告欠診斷價值,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報告會影響孩子成長。作為家長的,與其送錢給別人,不如多花時間好好栽培孩子。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2.txt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3.tx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

鱷兄:基因配婚可靠嗎-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最近網上消息廣泛流傳,內地著名商人史玉柱有一項新搞作,叫做金婚配,簡單來說就是做媒人。金婚配聲稱是上海金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04年諾貝爾獎的 基礎上,引進並加以改良的一種符合中國人基因特點的基因婚配項目,目前已經獲得上海市各種科技進步獎。上海金緣「擁有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並且依靠國內著名 的復旦大學,讓全國各地的加盟創業者有所保障」,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基因+復旦大學,幕後莫非又是毛主席?
http://emsh2009.blog.163.com/blog/static/1328409552009101861528616/

金婚配的網站指出,「博陽有限公司授權上海金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在金婚配™項目大中華區的總運營商,負責博陽有限公司旗下金婚配™項目的整體運作、市場 策劃、推廣、銷售、服務及相關的所有業務。 博陽有限公司授權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責任公司為金婚配™項目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檢測及技術支持機構。」見到上海博星的名字,果然又是毛主席的傑作。
http://www.gene-match.com/aboutus.asp

金婚配與能源當然沒有關係,卻用上「煤」了諧音。

基因媒人:通過基因來為別人找對象的人
基因媒礦:基因婚配市場也叫做基因媒礦
媒老板:基因媒礦的老板簡稱媒老板
媒礦工:替媒老板打工的基因媒人
挖媒礦:基因媒人為他人找對象並從中賺取利潤的活動

既然有媒礦,自然也有媒礦儲量。
http://www.gene-match.com/PowerPoint%20Template.swf


有毛主席的地方,就往往有傳銷的疑惑。以下是一份內地報章對金婚配經營模式的一些描述:

『據瞭解,通過區域劃分,「金婚配」把全國各縣區劃分為不同的運作區域,稱為「媒礦」,加盟商可選擇加盟。

「『礦工』就是幫你拉人來檢測的。」客服稱:「『金婚配』的運作模式主要是拉人,可以在線上線下去拉人來檢測。如果你買斷了該地區的『媒礦』資源,只要是你加盟區域裡的客戶,您都能有提成。」

記者瞭解到,每一位想參加「金婚配」DNA檢測的人,都需要交3600元。按照客服所介紹的加盟模式,每一單「礦主」可提成30%。一位財經界的朋友看完記者和該客服的QQ對話後說:「這和傳銷有點像」。』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09-12/01/content_148100.htm

以下是記者的一篇跟進報導。
http://news.jschina.com.cn/focus/200912/t255536.shtml


金婚配聲稱項目是在2004年諾貝爾獎的基礎上引進並加以改良,當年諾貝爾獎由誰人奪得?原來當年的醫學獎由美國籍的理查‧艾克謝爾(Richard Axel, 1946-)及琳達‧巴克(Linda A. Buck, 1947-)共同獲得,主題是嗅受器與嗅覺系統的組織整合,研究與擇偶有甚麼關係?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219&ctNode=40&mp=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1

药业掘金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7/xMMDAwMDE4ODgxMw.html


一个曾经的眼科医生如何成就一个市值70亿元的上市药企?

1988年-1992年,彼时朱吉满还在在西安电力中心医院眼科担任医师,医院附近西安杨森在他眼里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以至于数年后,他仍然认为在西安杨森结识的朋友是他创业启蒙者之一。

作为中小板上市公司,誉衡药业6月23日上市时获得49.87倍的超额认购,总市值高达70亿元。十年前,这是一个严重亏损、濒临停产的企业。

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朱吉满和白莉惠夫妇。朱吉满和白莉惠夫妇间接持有该公司7590.23万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54.22%,身家超过37亿元。

对于公司高额超募,7月20日,46岁的朱吉满说,“终于可以不缺钱了”。

靠销售起家

“一举成名天下知”,缔造过造富神话的海普瑞、信立泰、红日药业莫不如此。

对这个问题,朱吉满苦笑:“我们这些企业都在后台做了很多年,步子踩实了才有可能。”

1999 年之前,朱吉满还是个药品销售商,主要做代理销售的生意。1992年-1995年在陕西海姆普德制药有限公司任华北区经理;1995年-1998年在东北 第六制药厂任市场部经理。也合资办过药厂,但因理念不合而散伙。“赚了钱,他们想着抽资金去享受,而不是继续投入生产。

朱吉满靠销售起家, 最终回归生产。2000年,朱吉满看中了黑龙江康复研究所附属药厂。“新注册一个药厂非常麻烦,而这种买壳的方式相对容易。”虽然这家小企业已经亏损多 年,近乎停产,但它有个以鹿骨为原料的骨科药(鹿瓜多肽前身),一直没能开发起来。鹿瓜多肽才是朱吉满买厂的目的。

朱吉满花168万买下这家已亏损多年、近乎停产的小企业,并改制为誉衡药业。

“这个药品是地方标准,如果想在全国销售,必须转为国标。而转国标就要求企业符合GMP的生产要求,预算需投入1000万元。”朱吉满称,做销售多年,拿出这笔钱并不困难,但后续改剂型、改原料、进医保等过程的投入还是“捉襟见肘”。

2004年,原研药鹿瓜多肽注射液进入国家医保,成为国内市场上5个骨折愈合注射剂之一。实际投入资金超过4000万元,但这个产品很快为誉衡带来丰厚现金流。2009年,鹿瓜多肽创造了1.57亿元利润,占公司销售毛利的64.66%。

2008年以来医药领域政策调控非常频繁,朱吉满们需要更多的品种来规避风险。吉西他滨等产品随后进入体系中,加上朱吉满熟悉的代理销售品种,构建起了以原研药和一类新药为主体的产品线。

海外上市解疑

2006年2月,誉衡谋划赴日本上市,并进行了一轮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包装成了一个由境外股东誉衡国际控股的企业。然后,又通过日本自然人井关清做媒介,以他的名义收购誉衡国际手中的誉衡药业股份,以满足日本的上市要求。

对于这一轮上市冲动,朱吉满表示:“当时我们想要钱来买一些好的专利产品,但实在是没钱了,因此想到了上市。”

但这次上市图谋不到5个月就收场,外界“海外上市失败”言论也开始流传。朱吉满解释:“当时国内IPO暂停了,想要筹钱只能去海外。但2006年年中,国内新股重新开闸,我们立刻就终止了海外上市的工作。”

2005年6月7日,国内股权分置改革开始,IPO随之被叫停。“那段时间里,钱基本都投入用于扩大生产了,几个副总年薪都不高。”自副董事长以下,誉衡药业高管年薪没有超过12万。

直到2006年6月19日,A股才迎来新上市公司中工国际(002051)。随即,2006年7月,誉衡药业了结了同井关清的股权关系,转为借贷款,正式告别了赴日上市计划。

因海外上市而设立的BVI公司誉衡国际,却将誉衡药业转变成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继而在此后享受到了“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新药资源“先拿到手再说”

近三年,誉衡药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快速增长。但朱吉满并不认同优惠政策的推动力,他认为成功最终靠产品。

有药业人士认为:“骨伤用药主要供军队使用,正是这层关系才使得誉衡的鹿瓜多肽地位牢不可破。”

朱 吉满并不否认,“军队确实也在用,但和平时期军人骨伤的概率不大。”鹿瓜多肽市场拓展,誉衡总经理蔡天将其运作模式归纳成一个哑铃,研发和销售是最看重的 两端,生产质量加以保证。“我们在专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04年医保用药遴选中,业内知名专家都为这个药进行了推荐,鹿瓜多肽才进入医保。”

在国内,哈药、双鹤等企业多有生产哌舒,不过誉衡却占据了销量前列。朱吉满分析:“对大型企业来说,这只是太多产品之一,难以力推。另外,企业销售模式主要还是全国代理,利润不会很高。这和自己去做销售有很大不同。


”“一旦发现合适品种,就采取直接购买、合作研发、并购等方式把这个品种收过来。未来三年,将有3个一类新药上市。现在的誉衡药业就是一个药品整合商,新药资源只会越来越少,先拿到手再说。”朱吉满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