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豐銀行或再爆壞債,其向華越置業提供的12億元左右的融資可能涉險。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從2011底開始,恒豐銀行為華越置業融資12億元左右。而華越置業早已債臺高築,陷入多起司法糾紛中,其主要資產金華世貿中心的在建工程、房產部分已被抵押、查封。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有媒體報道,恒豐銀行對8月底到期的總共40億元人民幣的三筆違規表外業務進行了剛性兌付。這是繼今年“中誠信托事件”30億兌付危機以來,涉及金額最大的一次剛性兌付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華越置業註冊地浙江省金華市,2007年開始開發的金華世貿中心,位於金華市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建築面積達23萬平方米,曾號稱當地“商業航母”。
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七年,金華世貿中心項目仍沒有全部開業,而華越置業早已債臺高築,陷入多起司法糾紛中,其主要資產金華世貿中心的在建工程、房產部分已被抵押、查封。而在恒豐銀行向華越置業提供融資之前,類似情況已經出現。
此外,華越置業還向中融信托借入4.8億元。2012年審計報告顯示,華越置業還有4.8億元長期借款,借款來源為中融信托,且期初期末未出現變化。不過,審計報告沒有註明借款及償還時間。
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背後都是恒豐銀行,走的是通道業務,兩家信托公司的真正資金來源,都是恒豐銀行。”這兩筆信托均為單一信托,恒豐銀行最初的授信是9億余元,但後來政策收緊,就分成兩筆進行。
而在恒豐銀行杭州分行,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所有的業務都是正常的,不存在上述情況,但作為一個商業機構,也不方便透露有關業務的情況,銀行也有自己的難處。
該負責人稱,“現在不光是開發商,包括制造、外貿類企業,每到每個月20日付息時,銀行都是當作關口來過。”針對12億的融資金額,該人士予以否認,並稱他並非直接經手人,“肯定不是這個數,不知道12億的數字是從哪里來的”。
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個項目的融資,主要就是恒豐銀行在做。我記得一共有三次。”
2011年底前後,恒豐銀行向華越置業融資總計達12億元左右,分三次進行,其中前兩次合計約為9億元,第三次金額在3億元以上。加上利息,總計接近14億元。
據《第一財經日報》,在華越置業及相關企業的已知負債中,並未出現恒豐銀行的身影,但其中兩筆信托融資的金額發生時間均與上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接近。、
恒豐銀行在給《第一財經日報》的回複中稱,華越置業為該行合作客戶,截至目前,該行對其授信業務,以金華世貿中心在建工程抵押,抵押出賬手續嚴格按照銀行風險控制標準及業務管理辦法執行,抵押手續完備,全部授信資金用於金華世貿中心項目建設。金華世貿中心項目已於2008年取得了預售許可證,項目於2008年陸續幾次開盤銷售,所有預售房產均在房管局網簽備案登記,約1500戶左右,屬於正常的房產項目經營銷售。現項目已有部分開始營業,後續將逐步進入整體營業狀態。該筆授信尚未到期,自雙方建立合作以來,借款人按時付息,未出現欠息或逾期情況,是一筆正常的銀行授信業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年最後一天,已經呈現出回暖跡象的中國樓市再添利好。
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31日發布該地區公積金貸款調整政策,2015年1月1日起,借款申請人購買政策性住房或建築面積90平方米(含)以下的首套自住住房,個人貸款最高額度調整為120萬元。
購買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非政策性住房或第二套住房的,貸款最高額度仍為80萬元。
在此之前,管理層曾密集出臺了諸多樓市松綁政策。
今年9月30日,央行發布房貸新政,放松了首套房的認定標準,實行“認貸不認房”,對改善型住房需求利好。新政發布後,樓市開始逐漸回暖,商品房成交量有所回升。
10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又聯手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還有報道提到,央行也對銀行放開了開發貸的限制。
此外,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惠及到剛需人群。目前,全國除一線以外的城市已經基本取消了限購政策。
在一系列樓市松綁政策的刺激下,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購房者對市場的預期明顯向好,房地產市場在年末出現了成交翹尾行情,成交量進一步上升。
11月中國百城房價環比降幅稍有收窄,一二線大城市出現回升跡象。12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均價連續第8個月環比下跌,且跌幅擴大。但下跌城市個數較上月減少6個,回暖信號再度浮現。
房地產投資和銷售也有所改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11月房地產投資環比上升10.7%,單月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創今年各月新高。而12月更是強勢崛起,根據申銀萬國數據,截止上周四(12月25日)本月全國一手房累計成交248277 套,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1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昨日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該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這是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首例違約。2014年11月佳兆業上千套房源被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鎖定,國內媒體稱郭英成辭任涉及深圳落馬政法委書記蔣尊玉案。
佳兆業是深圳本土龍頭房企,連續三年榮獲“深圳地產資信十強”。2009年12月赴港上市後三年內,該司銷售額增長2.4倍,從2010年的剛過百億元增至2013年的239億元。2014年上半年,佳兆業以16.7萬平方米(1801套)的成交量、41億元的成交金額,超過行業龍頭萬科,摘得深圳樓市成交量、成交金額的雙料冠軍。
佳兆業以運作城市舊改項目聞名業內,其快速擴張與深圳當地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隨著近期深圳市委高層、政法委書記蔣尊玉落馬,佳兆業也一步步深陷泥潭。
2014年10月,郭英成就被傳涉及落馬官員而被帶走。11月底深圳多個樓盤被爆出遭當地國土部門“鎖定”,目前除前海廣場外,佳兆業在深圳的所有預售項目都已經被鎖定而不能銷售。
2014年12月4日,因“鎖盤”事件停牌一日的佳兆業發布複牌公告,稱郭英成及其兩兄弟控制的公司主要股東向另一主要股東——生命人壽的全資附屬富德資源投資轉讓5.755億股份,約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的11.21%。敏感時機的股權轉讓引起市場恐慌,當天複牌的佳兆業盤中一度暴跌12.55%。
12月10日,佳兆業突然宣布郭英成辭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郭英成胞弟郭英智也辭去執行董事一職,大股東郭氏家族再無任何人出任執董。12月28日,佳兆業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譚禮寧和首席財務官張鴻光均辭職。
佳兆業港股((01638.HK))自12月29日起停牌,昨日該司稱將繼續暫停交易,待進一步公告。12月一個月內,佳兆業股價暴跌約50%,單月跌幅創最高紀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認為,董事會主席與副主席辭職後,佳兆業今後幾日可能面臨“更多挑戰”。另一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已將佳兆業的信用評級由B1降至B3。
深圳一位地產老板向《華夏時報》表示,佳兆業事件可能比想象的更加複雜,
“如果只是與深圳市委原常委蔣尊玉落馬案有關,沒必要把佳兆業全深圳的項目都鎖起來,顯然沒有這麽簡單。”
深圳市房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該報表示,佳兆業的樓盤停止辦理手續,該部門也沒有接到過任何正式的文件,都是口頭通知。相關人士稱:“這是從未有過的事,而且也不是我們國土部門單方面管理,涉及多個部門,有的跟我們部門也沒關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信預計,受中國商品騙貸、大宗商品暴跌影響,渣打銀行需計提44億美元貸款損失撥備,以覆蓋其在大宗商品貸款業務上的損失,這可能迫使渣打向投資者籌集資金、削減股利分配。
據路透社報道,瑞士信貸分析師Carla Antunes-Silva給出渣打“弱於大盤”評級,理由是渣打營業收入疲軟、資產質量惡化。Antunes-Silva在最新報告中指出,渣打銀行需要計提44億美元貸款損失撥備,以覆蓋其在大宗商品貸款業務上的損失,這意味著該行需向投資者籌集資金,或削減股利分配。
Antunes-Silva預計,若渣打在年底時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11%,則需募集69億美元資金。在較差的情形下,渣打銀行或需要44億美元貸款損失撥備,以達到資本充足性要求。渣打需要為大宗商品貸款計提26億美元稅前撥備,此外風險加權資產的風險系數也應有所提高。瑞信的估計基於亞洲能源、金屬、礦業企業的違約概率模型,並結合渣打銀行大宗商品資產池計算得出。
除瑞信看空渣打外,周一,摩根大通、Jefferies也下調了對渣打的股票評級,稱其信貸質量可能惡化。
渣打銀行拒絕對上述分析師報告作出回應。周二,渣打銀行股價上漲1.13%,不過距離52周新高下跌了35%。
渣打銀行總部在倫敦,不過以亞洲業務為主。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因身陷中國商品騙貸,渣打不良貸款激增,2014年三季報不佳。三季度,渣打不良貸款損失準備幾乎翻倍,監管與合規方面成本增加,當季稅前盈利15.3億美元,同比減少16%。四季度,以原油為首的大宗商品持續暴跌,投資者擔心渣打銀行貸款質量惡化。
近來,渣打銀行負面消息不斷。上周,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渣打銀行將退出全球股票業務,因該項業務盈利不佳,具體業務包括現貨股票業務、股權資本市場業務和股票研究業務;渣打或將保留可轉債和衍生品業務。
此外,為了節省成本,渣打宣布關閉分行並裁減員工。今年渣打計劃裁掉2000人,這是在過去三個月已裁員2000人的基礎上。渣打計劃關閉80~100家分行;其中2014年下半年該行關閉了22家分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銀監會周五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銀行委托貸款嚴格管理,明確商業銀行對委托貸款不承擔信用風險,對資金來源及用途做出具體限制,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稱要明確委托代理關系,商業銀行按照責利匹配的原則,履行相應職責,收取代理手續費,不承擔信用風險;此外,要求商業銀行應嚴格隔離委托貸款業務與自營業務風險,並對委托貸款業務進行分級授權管理。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回記者問上解讀認為,
《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應有明確用途,資金用途應符合法律規定和信貸政策。資金用途不得為以下方面:一是生產、經營或投資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和項目;二是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三是作為註冊資本金、註冊驗資或增資擴股;四是國家明確規定的其他禁止用途。
征求意見稿還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不得用於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
委托貸款是指是指委托人提供資金,由商業銀行(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額、幣種、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協助監督使用並收回的貸款。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委托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少增396億元。委托貸款在去年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比為15.2%。而銀監會此前公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雙升”,其中不良率為1.16%,創出四年新高。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此前曾發布研究認為,12月份的貨幣信貸數據,顯示表外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票據)大幅反彈7293億。這其中除了傳統的非標業務之外,更主要的是對接傘形信托以及兩融業務,即“銀行資金繞道進股市”。央行並不願意看到這種現象,因此”先監管,再放水“的可能性較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受瑞士央行取消歐元兌瑞郎匯率下限的影響,瑞郎急升引發的金融海嘯讓多家外匯券商公司遭遇黑天鵝,瀕臨破產。
據彭博報道,美國最大的零售外匯經紀商福匯已獲得投資公司Leucadia National 3億美元、兩年期的救助貸款。
Leucadia是投行Jefferies集團的母公司。彭博此前引述知情人士稱,福匯正向經紀商Jefferies尋求2億美元的救助談判。但此後CNBC報道稱,Jefferies正期望與福匯達成3億美元救助協議。
Leucadia周五發布的聲明稱,該公司向福匯發出了兩年期、3億美元的高級擔保貸款,票面利率為10%。這一交易將讓福匯“繼續正常運營”。
福匯股票今日暫停交易,股價在開盤前暴跌88%,市值從6億美元暴跌至9000萬美元。
福匯去年第四季度處理了1.4萬億美元的個人交易,該公司此前表示,在瑞士央行決定放棄與歐元的上限後,客戶在他們的賬戶中欠款2.25億美元。“客戶遭受了大幅損失”,福匯在1月15日的聲明中稱。
福匯在公告中稱:“公司可能違反了一些監管方面的準備金規定。”並補充說:“現在我們正積極尋求對策,希望可以對資金進行調整,重新回到瑞郎波動之前的狀態。我們的監管者也參與到了討論中。”
作為一家直通式交易經紀商(STP),並且客戶手中主要握有的是大量的瑞郎空頭,福匯持有和其銀行交易對手同樣的立場。在歐元兌瑞郎、美元兌瑞郎匯率暴跌的同時,擁有多頭寸的客戶正在遭遇巨大的虧損,他們將歐元兌瑞郎的止損價位設在大約在1.0400水平左右。任何人的頭寸超過賬戶余額的8倍,就將導致他們的賬戶完全虧損。很多選擇高杠桿利率的客戶眼睜睜地看著賬戶被爆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新規),擬明確委托貸款屬中間業務,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分析人士指出,銀監會新規加強監管委托貸款,一方面,掐住了繞道進入A股的重要資金源,配合央行引導貨幣進入實體經濟,股市將由“快牛”轉為“慢牛”;另一方面,地方融資平臺的續命之本受到打擊,城投債信用風險增加。
委托貸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資金,由銀行(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額、幣種、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協助監督使用並收回的貸款。這類貸款本是不用銀行承擔風險的“中間業務”。但由於缺乏統一監管,近年來這類業務快速增長,暴露出受托銀行越位承擔風險、借道規避監管要求等隱患。
21世紀經濟報道總結,銀監會上述新規最有殺傷力的幾處是:
· “委托人不得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具有貸款業務資格的各類機構。”
· 原則上不得向有委托貸款余額的委托人新增授信。
· 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不得用於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
· 嚴禁銀行“代委托人墊付資金發放委托貸款”,也不得為委托貸款提供各類形式的擔保,以及變相的“代借款人墊付資金歸還委托貸款,或者以自營貸款置換委托貸款代委托人承擔風險”。
本月15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表外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票據)大幅反彈7293億元。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這體現了“銀行資金繞道進股市”的現狀,中國央行會暫緩放松信貸的步伐。結合銀監會上述新規的限制,分析認為,中國央行可以得到監管機構的配合,卡住貨幣變相進入股市的通道,引導貨幣進入實體經濟,股市會降溫。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在評論中提到,新增的表外融資主要是是對接傘形信托以及兩融業務,即“銀行資金繞道進股市”。央行不願看到“無風險利率”的預期增加,貨幣政策會“風勢暫緩”。“風再起”的前提是監管政策,節奏可能還是“先監管,後放松”。
任澤平等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限制委托貸款資金來源是為了抑制地方為應對1月5日前完成地方政府債務甄別的要求過度突擊貸款沖債務規模。限制委托貸款的投資方向是為了防止部分資金繞道進入股市,也是灑水降溫之舉。
民生銀行宏觀研究員管清友等人分析認為,中國央行降息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和信用溢價,提升了股市相對吸引力。股市替代了過去的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正成為委托貸款的資金最終需求方。銀行積極將包括委托貸款在內的資金投入股市。所以銀監會上述新規會打擊股市。
此外,民生銀行預計,依賴委托貸款的地方政府融資將受到打擊,
由於委托人並未將保險、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排除在外,那麽,券商資管或基金子公司就可以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計劃與銀行理財資金或自營盤對接,然後該計劃通過委托貸款,最終流入地方平臺、房地產和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實現監管套利。但這樣的話,銀行就不再是簡單的受托人角色了,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完全參與到對地方政府、開發商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若實體經濟下行導致信用風險暴露,金融系統會為其所累。
12月委托貸款大幅反彈,我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銀行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上報截止日前搶著搭上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的“末班車”。
若委托貸款監管真的落實到實處,將直接打擊到地方政府平臺續命之本,考慮到部分城投將剝離地方政府債務,我們認為今年部分低評級城投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正在上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為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兼首席宏觀研究員、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管清友博士,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事件:1月16日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委托貸款的監管打擊了誰?影響幾何?
一、打擊了地方政府
何謂委托貸款?從定義上講,委托貸款是一方提供資金,由受托方(通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受托方只收取手續費。值得註意的是,委托貸款中的受托方,也就是金融機構,不承擔貸款風險,這是委托貸款的本源。受托方不承擔貸款風險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委托貸款的相關風險應該由委托人來承擔,受托人只收取手續費,委托人的資金應該是自有資金,金融機構並未經營委托貸款相關風險。
但因以下幾點原因導致委托貸款發生了異變:
1、2009年國內實行了大規模刺激的宏觀經濟政策引發了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等後遺癥,中央不得不對銀行表內信貸加緊約束。
2、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導致地方政府項目的後續資金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前期投資借貸的大量資金到期無法得到償付,房地產商開發貸款資金捉襟見肘。由於地方和部分產能過剩部門的預算軟約束特征對利率不敏感,房價不斷上漲導致房地產行業盈利能力強於其他制造業,在資產端高收益的驅使下,金融機構為上述部門提供信貸的積極性高漲。
3、但銀行的信貸擴張沖動卻遭遇了存貸比的嚴監管,在此限制下,銀行選擇了同業創新將表內信貸出表,利用同業創新擴大對上述部門的信用擴張,委托貸款正是這種同業創新的一種。
由於委托人並未將保險、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排除在外,那麽,券商資管或基金子公司就可以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計劃與銀行理財資金或自營盤對接,然後該計劃通過委托貸款,最終流入地方平臺、房地產和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實現監管套利。但這樣的話,銀行就不再是簡單的受托人角色了,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完全參與到對地方政府、開發商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若實體經濟下行導致信用風險暴露,金融系統會為其所累。
12月委托貸款大幅反彈,我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銀行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上報截止日前搶著搭上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的“末班車”。畢竟,這在目前看來還是兼顧了低風險和高收益的一塊資產。若委托貸款監管真的落實到實處,將直接打擊到地方政府平臺續命之本,考慮到部分城投將剝離地方政府債務,我們認為今年部分低評級城投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正在上升。
二、打擊了股市
但委托貸款的資金需求方在今年發生了點變化。股市替代過去的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正在成為委托貸款的資金最終需求方。
我們曾在年報中總結過吹向股市的三輪大風的形成機制:
來自央行的風:經濟下行和融資成本高企的頑疾並沒有得到解決,央行直接祭出降息大招,開啟了貨幣全面寬松。降息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和信用溢價,提升了股市相對吸引力。來自金融機構的風:銀行由於風險偏好收縮,失去了對信貸類業務的興趣,沈寂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和理財資金用不到實體,而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已降無可降。在此背景下,券商將已有的融資融券資產向銀行抵押融資,銀行也積極沈積的流動性和理財資金投入傘形信托投入股市,湧入股市的傘形信托越來越像曾經的“非標”,而委托貸款實際上是參與了這個過程。
來自實體經濟資產重配的風:伴隨著無風險利率降低和剛性兌付預期打破,投資者配置於信貸類理財信托的積極性在下降,債券市場收益率降無可降,如果考慮到藍籌股的低估值(潛在的高收益率資產),巨量套牢於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資金借道金融創新和券商兩融開始湧入股市。
但央行貨幣政策寬松卻遭到了挑戰,一方面是高度不確定的國際資本流動,人民幣貶值,12月外匯占款單月下降千億元;另一方面是降息之後,利率在股市的狂熱帶動下不降反生,實體融資成本並未因此下降。
此外,金融機構吹來的風也遭到封堵。《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應有明確用途,資金用途應符合法律規定和信貸政策。資金用途不得為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而證監會也頗為配合,在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檢查之後,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多家券商開出罰單,暫停上述券商融資融券新開賬戶3個月。
順著這個邏輯,吹動牛市的風可能會暫時偃旗息鼓,市場短期需要警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