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個碩士生做木工實現理想

2016-09-01  NM

好多人都認為,叫得做startup,十間有九間半,一係搞科技研發,一係搞網搞apps,之不過,一位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碩士生再加上一位美國哈佛碩士生,兩個走埋一齊搞startup,竟然係木工,日又鋸夜又鋸,原來,背後只為實現環保理念。

顧力恆 Nick2009年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一級榮譽)2013年創立Eone Timepieces,推出The Bradley手錶2014年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設計碩士課程2015年創立Furnitury Limited,其創作的BOOKNITURE,於東京現代美術博物館展出

張凱琨 Dennis2009年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一級榮譽)2013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建築系碩士課程,獲麻省理工全費獎學金及國際科學及科技創新基金獎學金2016年獲亞洲建築師協會頒發青年建築師旅行基金獎

延續環保

相約Dennis與Nick在PMQ進行訪問,一心以為,店內會擺滿大量木板兼一地木碎,點知成間鋪,除了裝飾上用了大量木板,主要售賣的竟然是手錶。原來,Nick正是2013年於眾籌網Kickstarter上,成功集資460萬港元,創立Eone Timepieces品牌,生產The Bradley手錶的搞手之一,「我跟Dennis是大學同學,除了Eone外,亦都有搞室內設計,一直跟Dennis對木都好有興趣,而且亦好支持環保,所以幫客人做傢具時,都會選用環保木材,不過每次做完,覺得受惠的只有一個客人,於是就決定同Dennis成立『再建設計』,自己設計環保傢具,可以更具持久性,而英文名稱BUTTERPLY,就是由plywood及butterfly兩字組合而成,寓意產品可以像蝴蝶般多變。」

創意木材

利用環保木材,只是「再建設計」的基本條件,而且作為startup,創意當然不能少,尤其對於修讀建築系出身的Dennis及Nick來說,更加是非一般設計。「第一批推出的是多用途組合枱,分別有站立式辦公枱、個人工作枱、二至四人用枱及六人用枱,由於一切以環保為先,所以全部都利用入榫設計,完全毋須利用任何螺絲及工具裝嵌,用家可以自行安裝。」Dennis表示,為增加實用性,榫位可以不同角度嵌入,藉此做到加長或縮短功能,從而調校枱面高度,單是此設計,已經用上近兩個月。

孤軍作戰

相對於坊間一眾startup,不外乎搞科研或寫apps寫網頁,「再建設計」就顯得與別不同,Dennis亦直言有時候感覺在孤軍作戰,「以木工作為創業,的確比較冷門,跟其他人話題會較少,不過我們以環保為主,認為可以實踐多年來的目標,就會一直堅持去做。」Dennis更笑說:「其實冷門亦有其好處,就是競爭者少好多。」現時,「再建設計」正在眾籌網Kickstarter上進行集資,目標是希望在9月中前,成功集資30萬港元。

撰文:劉耀祥攝影:關永浩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60

發改委能源所:“重塑能源”可助力經濟到2050年實現6倍增長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等機構9月6日發布的研究報告稱,中國完全有可能以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社會可接受的方式,通過重塑能源生產和消費體系,到2050年實現經濟6倍增長,同時一次能源需求量僅比2010年增長1%。

該報告認為,在重塑情景下,2050年中國非化石電力占全國電力消費的比重可達82%,其中,可再生能源將為全國提供68%的發電量;中國有望2025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水平降低42%。

這一題為《重塑能源:中國——面向2050年能源消費和生產革命路線圖研究》的報告在當日於北京舉行的G20能效論壇上發布。

“重塑能源:中國”項目中方負責人、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戴彥德在論壇上介紹,“重塑能源:中國”研究項目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於2013年6月發起,並聯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落基山研究所和能源基金會(中國)三家國際機構的50多名行業專家通力協作歷時3年共同完成。

該研究采用系統模型分析方法,聚焦電力、工業、交通和建築四大部門進行全面、系統的定量研究,並分析具體技術路線選擇、成本有效性、環境和社會影響等。

報告稱,過去三十多年,化石能源發展助力中國經濟增長,推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也帶來巨大資源環境代價,造成發展方式不可持續後果。面臨全面實現小康和現代化艱巨任務,推動能源發展加快轉型,是破解資源環境矛盾、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創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

數據顯示,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大、增長快,但整體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不高。1978-2015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6%,是同期全球能源消費增速的2.9倍。2015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占全球的22.4%,但創造的GDP僅占全球的12.2%,單位GDP能耗與發達國家相差4-6倍。

與發達國家普遍進入油氣時代、部分發達國家開始步入可再生能源時代相比,煤炭長期在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和增量中占主導地位。如果延續傳統能源發展道路,即使考慮未來技術進步,到2050年,中國一次能源總需求將達70億噸標準煤以上,無論資源保障、生態環境,還是能源安全、經濟代價等都將難以承受。

報告認為,重塑能源是重構未來中國全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標誌。目前,全球能源技術醞釀重大突破,市場變革和科技創新不斷加快,許多發達國家提出了宏偉的能源重塑目標。

歐盟在“3個20%”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相比1990年水平減少80-95%,可再生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75%。美國在《中美氣候變化聲明》中提出,到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美國落基山研究所進一步提出重塑美國能源體系,到2050年,在美國GDP增長1.58倍前提下,不再使用石油、煤炭、核能、並大大減少天然氣用量。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消費國,中國面臨發揮後發優勢、重塑能源體系的巨大戰略機遇。”報告稱。

重塑能源的主要路徑應包括:

工業領域以產業革命為契機推動用能率先達峰,利用新產業革命所釋放的技術紅利,通過結構調整、需求減量、能效提升和脫碳化這四大途徑,最大可能利用成本有效的高能效技術和可再生能源。

建築領域以超低能耗建築為核心破解建築用能高增長鎖定效應,通過實施引導建築面積規模合理增長及推行建築工業化、普及一體化和被動式設計、提高建築用能系統和設備效率、發展智能系統、建築終端用能清潔化。

在交通運輸領域以模式和技術創新推動交通運輸去油化、電氣化。報告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交通運輸部門能源需求仍有很大增長空間,若延續當前“汽車化”“公路化”以及“燃油化”發展方式,交通擁堵會加劇,大氣質量、居民出行與生活質量將惡化,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80%,能源安全問題更加突出。交通運輸部門可通過合理引導交通服務需求、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加快清潔燃料替代以及顯著提升交通設備能效水平等,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排放。

在電力領域以可再生電力加快發展為突破口實現能源供應轉型升級,電力部門可通過變革理念、技術革命、制度創新,在發電側、用戶側和電網側實現系統變革。

研究團隊測算結果顯示,重塑能源蘊含大量既有益實體經濟、又增進民生福祉的增長機會,能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環境和社會效益巨大。2010-2050年,按照凈現值計算,重塑情景下僅節約的能源總成本達56萬億元(2010年價),需要新增的總投資為35萬億元(2010年價),實現的凈收益為21萬億元(2010年價)。如果考慮間接帶來的經濟效益、能源安全改善紅利,以及汙染物大幅減排帶來的健康效益和環境效益等,其產生的綜合經濟、環境、社會效益更加巨大。

上述報告還建議,加強綠色低碳資源開發合作,依托“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推動跨國天然氣管道加快建設、跨境水利資源合作開發,促進區域電網互聯互通,增加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和進口。推動中國能源企業海外發展,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開放,為提升低碳能源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與此同時,推動全球能效、可再生能源領域加強合作,加強共同研發和最佳實踐案例推廣,在保護各自知識產權的基礎上,促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轉移。消除綠色貿易壁壘,不斷增加先進高效節能技術產品供給和需求規模,推動節能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相關產品和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高效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在全世界加快推廣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44

衛計委:2020年力爭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9月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從省、市、縣三級介紹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國務院醫改辦)副司長姚建紅在會上表示,實行分級診療現在已經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是第一位的任務。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末期,力爭使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到全人群。

從2009年3月至今,醫改已經七年多。2008年,全國診療量是49億人次,這一數字在2015年底上升到76.99億人次,上漲了57%。

姚建紅表示,老百姓願意到醫院去,這是好現象,說明醫改有了重大成效。老百姓願意到醫院去,是兩個條件促使的,第一是有人給他出錢,這個錢包括醫保支付、政府補助等;第二是醫療服務的設施和水平有了很大變化。

但是,現在醫療診療發展很快,老百姓都到大醫院看病,顯然會使得大醫院不堪重負,也不利於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所以,姚建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實行分級診療現在已經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是第一位的任務。

對於有媒體提到,推行分級診療這麽長時間以來,還是有很多患者會首診選擇三甲醫院,應該如何真正實現分級診療的問題。姚建紅解釋,實行分級診療是有不同概念的,可以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有些老百姓的病就應該到三甲醫院,比如病情比較複雜,不適合到基層去,第一次看病就應該到大醫院去。第二種情況,有些病最好在基層看病,比如感冒發燒。第三種情況,這些病最好在基層看,但是在上級指導下在基層看病。

除此之外,對於分級診療有三個環節要解決,一是大醫院要舍得把病人往下放,二是基層要把病人接得住,三是老百姓願意去基層。

姚建紅解釋,大醫院不能無限擴張,產生虹吸效應,所以國家提出要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的過度擴張,讓公立醫院回歸它的本來定位,做好複雜病例的診斷和治療,還要承擔醫療中心、培訓中心和人才培訓中心的功能。

同時,要提高基層的技術水平和能力,一個是改造基礎設施建設,讓小的醫療機構、大的醫療機構都有比較好的改善,二是提高醫生的服務水平。

此外,要采取各種措施,讓老百姓願意到基層看病,包括醫保支付實行差別化支付政策,價格支付政策也要進行相應調整,鼓勵更多家庭醫生和老百姓實行簽約服務。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末期,力爭使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到全人群。

姚建紅表示,如果簽約服務做得比較好,老百姓不一定每個病都到大醫院去,也不一定每個病都一定到基層醫療機構去。比如說孩子發燒,就可以咨詢家庭醫生,咨詢完了以後,不一定非要到兒童醫院去。現在孩子一發燒,家長就很著急,願意把孩子抱到醫院去,有些是應該去的,有些經過咨詢以後,給予必要的指導,可能不一定到醫院去。

姚建紅說:“我們對分級診療也提出了16個字的方針‘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如果這16個字實現了,我們一定能夠使得醫療機構各歸其位,同時加強相互協作,更好地方便病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23

每天赚200万美元 巴菲特就这样实现“小目标”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01_776359.htm

  “股神”巴菲特86岁了。就在许多追随者周二为他的生日祝福时,人们发现他的财富总值已经达到大约610亿美元。

  据CNBC报道,平均算下来,巴菲特(Warren Buffett)生命中的每一天赚到了大约194万美元。当然,这个数字并不能准确反映巴菲特的一生,因为他更多的财富是在下半生赚得的。

  与其他全球知名的顶级富豪相比,巴菲特194万美元的平均数名列第七。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有生以来每天平均赚到300万美元以上。另外,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Zara品牌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Amancio Ortega)、谷歌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平均每天赚到200万美元以上。

  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掌门人,86岁的巴菲特还创下了另一个纪录:标普500全部成分股公司中最年长的CEO。紧随其后的是85岁的新闻集团(News Corp.)CEO默多克(Rupert Murdoch )。32岁的扎克伯格是最年轻CEO。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备受推崇,他的“价值投资”哲学使他能够在市场慌乱时做出不同凡响的交易。金融危机期间,巴菲特对高盛(Goldman Sachs)、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等企业的投资,最终带来了丰厚的股票分红和利息收入。这些交易既给巴菲特 本人增加了财富,也帮助这些企业度过了危机。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之一奥哈洛兰(Stephen O'Halloran)说,这些投资体现出巴菲特是一个“纯粹的天才”。

  今年第二季度,就在投资者因产品销量下滑而纷纷抛售苹果(Apple Inc.)股票之际,巴菲特逆势大幅增持这家科技巨头的股份。分析认为,苹果公司稳定持续的股息以及长期发展前景是吸引价值投资者的主要原因。此外,尽管 原油价格一度从2014年高位下跌逾70%,但最新披露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增持了炼油公司Phillips 66。这类企业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只要得到恰当管理和利用,它们就有能力通过石油产品带来巨大现金流。

  与追逐“风口”的投资者不同,巴菲特更看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必需品。从冰激凌到电脑、从汽车保险到沐浴露,如今他所投资企业的产品足以满足普通人一整天的生活需求。

  尽管巴菲特和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大批拥趸,但他本人对于财富上的成功有着独到的解释。巴菲特把幸运作为自己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 巴菲特曾说,他不认为自己达成的任何成就是其他努力的人达不到的。另一方面,可以说正是在巴菲特的引导下,数百万人达成了自己的“小目标”。

  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大卫·凯斯(David Kass)说,巴菲特强调幸运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所指的不仅仅是他出生的地点,也是指他所生活的时代。他的投资方法在美国以及在他有生之年发挥着良好作用。

  瑞信(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策略主管莫布森(Michael Mauboussin)认为,巴菲特的事迹解释了伟大商业成就中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包括巴菲特在内的非凡者,“是商业行为中大量技艺和足够多运气的产物”。

  关于成功和生活,巴菲特的10句话或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 成功的人和非常成功的人,他们的区别在于,非常成功的人几乎对所有事情都说“不”。

  2. 股市是一场没有“好球区域”的(棒球)比赛。你不用对任何一球挥棒,而是能等待属于你那个投球。当你作为投资经理,你的问题在于,你的粉丝们会不停喊:“击球啊,混蛋!”

  3. 最终,你会发现退潮时谁在裸泳。

  4. 在你的生命中,只要别犯太多错误,你只需要把少数事情做对就可以了。

  5.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个坑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别再往下挖了。

  6. 我们绝不想为了履行明天的职责而指望陌生人的善意。如果被迫做出选择,我不会用哪怕一晚的睡眠来换取获得额外利润的机会。

  7. 诚实是一件非常贵重的礼物,不要指望从品行低下的人那里得到它。

  8. 如果你是人类中最幸运的1%,你需要为其余的99%考虑,这是你欠他们的。

  9. 后人能乘凉,是因为前人早就栽了树。

  10. 屡见不鲜的是,一笔巨大财产最终迷惑了他的所有者。我最珍视的资产,除了健康,就是有趣的、不同的、长久的朋友。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01_776359.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60

銀川副市長:三步走實現政府數據開放

2016全球(銀川)TMF智慧城市峰會剛剛落下帷幕,有“智慧銀川‘設計師’”之稱的銀川市副市長郭柏春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銀川市2016年將建成100個“智慧城市小區”。

峰會期間,記者受邀參觀智慧銀川建設的樣板小區“未來城社區”,從APP網上商品交易並配送到小區、居民醫療健康智能檢測及大數據連接醫療資源,到小區環境智能監測和小區安全,基於大數據收集和利用、最新網絡,未來的社區有望真正實現“智能無所不在”。

據悉,銀川市2013年進入住建部確定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以“未來城社區”為藍本,銀川已打造擁有多項智能配套服務的20個“智慧城市小區”,並將在未來幾年內進行複制和推廣。

除了建設民生精細化、服務智能化的智慧小區,銀川在產業融合發展、城市立體管理、政府行政化創新等方面,從居民到社區、工廠、交通、政府政務,都進行了“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和具體實踐。

“銀川目前正處在從智慧城市2.0向智慧城市3.0過渡的過程當中。”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陳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陳傑認為,從具有工業化特征的1.0時代,到通過共享資源實現多方聯通的2.0時代,“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圍繞大數據技術實現更方便和全面的聯系,進入3.0時代。未來,萬物互聯、泛在智能、虛實結合將無處不在。

“智慧城市”建設中,做到大數據共享及讓產業受益是其中的難點,這也導致目前部分地方智慧城市建設仍停留在方案和藍圖上。

在大數據共享和開放方面,政府數據共享、政府數據開放既是其中需要突破的難點,地方政府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數據的共享和開放也能在相當程度上起到示範效應。

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在2020年底以前逐步實現向社會開放。

郭柏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銀川正在分三步走漸進實現政府數據開放,第一步是實現各部門數據的歸集和集中,第二步做到政府各部門數據共享,第三步做到政府數據逐步對社會開放。

面對各個委辦局分散無法形成大數據歸集現狀,去年7月,銀川市實現政府各部門數據“強行”整合,並在今年進行了相關立法保障。9月1日,銀川出臺了全國首部關於智慧城市建設促進的地方性法規——《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條例》,10月1日將正式實施。

“‘智慧城市’能夠長久持續下去,頂層設計和立法都非常關鍵。銀川市進行了法律保護,進行了標準化,給使用數據的人帶來效益,同時給提供數據的人帶來回報,我覺得非常重要。”陳傑對記者說。

據郭柏春介紹,銀川市已專門成立一個大數據監管局,制定涉及政府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大數據收集和使用相關安全規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90

剛過30歲就實現財務自由是好事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13/158717.shtml

剛過30歲就實現財務自由是好事嗎?
嶽弢 嶽弢

剛過30歲就實現財務自由是好事嗎?

買豪車、住豪宅、全世界旅遊......這是最好的人生嗎?

口述/店店通創始人 嶽弢

整理/本刊記者 和陽

的確,互聯網的浪潮裹挾下,有一批創業者用比大多數人少得多的時間實現了財務自由。

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擔任百度市場總監和總裁助理的畢勝,被大餡餅砸中後離開了百度。百度成立之初的核心員工,李彥宏、徐勇、劉建國、郭眈、雷鳴、王嘯、崔珊珊7個人,並稱百度“七劍客”,他們之中除李彥宏以外的六位初創員工多數亦在百度上市,實現財務自由之後,相繼離職。

畢勝如是形容離開百度之後的生活:“我玩兒了不久就膩了,全是在家睡覺、看電視。人家拉我去唱歌,我說哎呀唱歌多沒意思,就不知道幹嘛,整天是那種狀態。”

如今,百度七劍客,一半已經在創業江湖上銷聲匿跡。

提早的財務自由帶給創業者的似乎並不是好事,空虛寂寞之外,一個不留神就掉進了人生黑洞。瘋狂老師創始人張浩有一段覺得財富“hold”不住的時間,買豪宅、開豪車,結識富二代,之後並沒有邁向人生巔峰,而是陷入了抑郁的低谷。

在歷經盛大、巨人兩次創業上市的嶽弢那里,提前到來的財務自由也曾帶來空虛和孤獨。現在,作為店店通創始人、豐厚資本聯合創始人的他已經知道該如何將手中的財富轉化為下一次征途資本。

以下為2013年嶽弢接受創業家采訪時的口述:

錢讓人孤獨

巨人上市後,汪小菲等朋友打電話給我:恭喜啊老嶽,你這下發了。當時巨人的股價漲得很高,我有了很多錢。不過,當時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只是覺得累,不容易。創業都很苦,征途這孩子終於長大了。我問我老婆,我怎麽沒感覺呢?她說你原來可能有過期望,現在你沒有期望了,就無所謂了。

我在巨人2006年就只是掛職了,但那時候還覺得它有點意思。我沒事還是去一下,找幾個朋友關心關心這個遊戲。玩遊戲覺得不爽,給他們提提建議讓他們改啊。上市後,我真的沒太關註它了。

林海嘯(征途主創,2006年事實上已離開巨人)和我一起移民去了新加坡。去國外待了一陣兒,我認識了很多牛人,但感覺這些人(跟國內的牛人比)也沒啥區別嘛。跟太高端的人混過後,看問題的角度就是,我有點飄了。

我有點刻意地裝逼。其實你刻意地不去裝,也改變不了。2008年,我那會兒真是……我和林海嘯一人買了一輛全球限量100輛的寶馬750紀念版(BMW 7系的30周年紀念版, 2007年底上市,時價177.5萬元)。多裝逼!裝逼到真是很無聊,後來我倆都把那個車賣了。

我很屌絲的時候,就和盛大那幫人一起打拼,相當於我跟著老陳(盛大創始人陳天橋)創業。到巨人的時候,我相當於創始人之一。也還是屌絲,只不過在盛大挖到了第一桶金,買房買車什麽的難度不大了。

但那段時間,我不太會主動聯系他們(盛大、巨人時的老同事)。我不願意跟比我級別低的人交流。別人請我吃飯,如果去的地方不算好,那我就不去嘍。我說,我請你吃嘍,然後肯定去最貴的地方。

這相當傷人。你沒打心眼里認可別人,別人是能感覺到的。當你打心眼里認可別人,別人也能感覺到。大夥也疏遠了我。

沒事做,就去參加聚會,玩就玩了一年多。還買房子玩,國內國外到處買,投資這個投資那個又整了一年多。後來覺得沒勁,就宅在家里。唉,真不知道該幹嘛!我打發時間最多的就是看電子書。什麽書都看。看玄幻,盜墓筆記;也看歷史小說,比如大清帝國。也看韓寒的書。我還看金融書籍。但是我沒想過為了學什麽而看。

我那時三十一二歲,待在家里上上網,遊遊泳—有點退休養老的感覺。我有點迷茫吧,我不知道我想幹嘛。

史總(巨人創始人史玉柱)前兩年去新加坡的時候我們還碰碰頭,但也很少。跟譚總(盛大創始人之一、前盛大遊戲董事長譚群釗)接觸也少,他偶爾去新加坡會看我一下。他說嶽弢你在新加坡挺休閑的,不打算回來做點事兒?我說我沒想好。然後我反問他,你不是要周遊世界嗎,怎麽還不出行啊?

真沈下來思考自己該幹嘛,是2009年9月30號,我兒子生下來了。我老婆說了一句玩笑話:你沒事投資點東西,玩點東西,以後你兒子問爸你是幹什麽的,你咋說啊?跟你兒子說你爸是富二代?我也開玩笑,說對,我是富二代。但我不是富二代,我幾個叔叔是挖煤的,很有錢,他們家很早就有了紅白機(任天堂遊戲機),我家里以前窮。我老婆說的話挺觸動我的,萬一我不去做點事兒,我兒子以後覺得這當爹的怎麽成天在家里不幹活。我覺得不行,責任上我得給兒子做個榜樣。

突然就有一種孤獨感。我揮霍了差不多3年時間,沒朋友。誰沒年輕過呢,那時我年輕。現在,我主動聯系他們,沒事兒就拉出來喝酒啊。只要有空,大家一定要聚。交友,不是交身份,是交朋友。要交真性情的朋友,英雄會(從中)出現的,我現在絕對不會小看任何一個人。幫我的,對我好的,我就會對他好,對吧?如果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那真是沒意思,活著都沒意思。

倆老板

我是很怕陳總(陳天橋)的,做錯事,他罵你罵得有理有據。我不記得罵我的具體情況了。我不記仇,我就記得我很怕他。整個盛大都說他是不怒而威。其實陳總還是挺溫情的。他會看一些關於小孩的書籍。沒事兒陳總還會拉著你嘮嘮家常:有空就陪老婆,別在外面瞎應酬啊。我就跟他說陳總沒應酬,忙都忙死了。他要是比較喜歡你,他就跟你是兄弟。

我離開盛大的時候是技術保障中心副總監。按正常的流程見了陳總……其實我都忘了見沒見,太久遠,已經快10年了。我跟林海嘯當初應該算是被史總(史玉柱)從盛大挖走的,聽說為這兩人鬧過脾氣。但我從沒見他們倆在同一個場合出現過,怎麽鬧矛盾?沒機會。

史總是大風大浪過來的,他親和力特別強。沒煙了,他說哎給來一個,你就給他一個。他跟我們一起抽煙、一起喝酒、一起玩遊戲,完全沒問題。

我是骨灰級玩家。我從紅白機、世嘉的8位機玩起。高中時候我逃課去玩三國誌街機。大學通宵打遊戲。一個遊戲玩七八遍,玩完每個場景下不同選擇的不同結果,不然就不爽。玩征途也是玩瘋了,每天玩到淩晨三四點。

史總可不像一般的骨灰級玩家。他會從一個玩家的角度來看問題,所以他很牛。征途這遊戲是我們設計出來的,但我們對征途的理解絕對沒他深。我們設計這個道具是幹這個事兒的,史總就拿它演化出很多玩法。有的玩法我們都不知道。史總精力旺盛,有的時候他玩得不爽了淩晨給我打電話,我們就聊遊戲數值、聊配平、聊策劃該怎麽改。

他對產品是真的專註。腦白金還是很賺錢的,理論來說應該關註賺錢的玩意兒,但我沒聽他說其他的事兒。他關註遊戲,這個遊戲還沒賺錢呢。2005年左右,劉偉(現巨人網絡總裁)還是腦白金的負責人,劉偉都說老板今天還管不管了。

一到我們喝酒,史總就講很多故事,但我們不適合講他的故事。他是真性情的,偶爾講一講他的歷史。他說做人要誠信,我當年只是想還完我的債,後來就被人家炒作。

盛大和巨人兩家公司的做法不一樣。盛大比較正統,巨人就是可以出奇兵。他們倆一正一邪,跟著他們我會精神分裂。陳老板是個正統的戰略家。不好說具體事件來解釋什麽叫正統,這是感覺。你看,史總不是政協委員,陳總就是政協委員。

陳老板和史老板都屬於不為人所動的人,就是我打定的主意就不能動了,一定要照這個東西去做。陳總的戰略高度太高,史總也說陳天橋的戰略真的很厲害。但我覺得有些東西走得太早。現在看盒子是沒問題的,有可操作的空間,但在那個時間就沒有,太早。陳老板打定主意後,下面的一大部分人會去做。史老板打定的主意呢,可能有一部分是不需要下面人去做的,他自己能完成。史老板的直感太好。他跟著市場走,或者他會走到這個市場的前面。他轉型,整個巨人就跟著轉。

史總真的是過來人,一個很好很好的企業家,不管跟誰我都這麽講。他真的不克扣員工,做老板就要做成這樣。一開始創業,我就保證我們員工的水平一定在業內平均水平的中線以上。做企業管理,最基本的準則是不能靠激情。你靠激情壓得比中線還要低很多,最終你會發現員工沒辦法安心做事情。不管是來自社會攀比,還是家人的壓力、自我的生存壓力,都會讓他很難做。

店店通

去年老戴(戴誌康,騰訊生活服務電商部副總經理)見到我就說,唉,老嶽,你怎麽來做O2O這麽苦逼的活兒,你去做遊戲不是挺好的嘛。我跟老戴說,如果我做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東西會是什麽樣?

2010年,我也想過是不是要做遊戲,或者投遊戲。做遊戲,賺錢是很厲害的,不過遊戲這東西,你也知道,毀譽參半。後來梁建武(米格365親子網站創始人,原盛大集團副總裁)來找我,說他老婆錢包里有這麽多卡,為什麽我們不能做一張通卡,可以在所有的美容美發店做頭發?他是一直想做線上線下結合的東西。

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很有意思,特別有意思。中國的互聯網產業都跟實體經濟走得比較遠,只有阿里跟傳統行業做了結合,結果就爆了。我一直在找能夠搬到網上去的模式。2006、2007年,有很多人跟我說,老嶽,電商快火了。我說哎呀,這個不靠譜,我也不懂倉儲、庫存。

做事得順應潮流,信命,不能逆天而為。有個同事做貿易去了,完全和互聯網不搭界。挺奇怪的。上次和林海嘯交流,他說,你算是盛大出來創業的人里最優秀的了。相對而言啊。我一直想做輕資產模式。我想把服務搬到網上。還是講小一點,我是想把這種非標準化的生活服務類的東西搬到網上去,讓一個按摩店的消費標準化。布丁可能也有這種想法吧。另外團購提供的是單次、單項服務,太初級。

我們接著想,還能不能切到其他行業里去?我們數行業:SPA、按摩、足浴、車行、美容美發、健身中心……所有這些行業的用戶都接受預付費會員模式。它們的成本彈性也非常大:不同的會員卡打不同的折扣。

我們在上海調研了3個多月,在各個行業跑了跑,發現我們涉及的這幾大行業,每年的產值能有200多億。還發現很多人在那兒罵:這家店倒閉了找不到人,那家店關門後會員卡不退款,一個卡兩萬塊錢就沒了。我們又找了身邊的白富美、高帥富朋友做調研:如果你錢包里的卡全換成一張,你幹不幹?他說我每天都帶很多的卡,哪天忘帶某張卡,那(服務)就用不了了。

我們覺得通卡這事兒真可以有,就開始搞這事兒了。每個人應該都有個可以通用的身份,最合適的就是手機號。對你來講號碼在全球都不會重複,而且我覺得不可能有人會忘記它。我做的是一個精品生活整合電商,說白了就是一號通。一個手機號取代了優惠劵、會員卡,可以憑手機號去我們簽約的店享受九折、八折。

2011年的時候我們想通過二維碼做。用戶去Check in,店家接到短信後用戶就可以打折了。我們發現用戶對我們的黏性不足,店家只是純粹地把你當推廣渠道來用。我們決定做閉環,就是用戶要預付費儲值,我們得在各簽約商家放終端。用戶是跟我打交道,他的錢是交給我的;是我給商家結算,出啥事兒用戶找我,我找商家。無條件退款、先行賠付、折扣保障,我們承諾的三大保證,現在沒有哪家敢這樣。

用戶對你的服務評價比較高,我們的推廣位上就會把你放到這個行業的最前面。把用戶導向線下的渠道中,App占的比重將來會很高,當然現在還有很多的渠道可以做。我有你每個用戶的消費記錄,可以針對你的店面用戶發送你的促銷信息。只要我們做了足夠大的量,對你們店來講就有足夠的客源。

再就是我們自己研發了終端,它有點類似於拉卡拉。又花了4個多月理順支付流程。有了終端的加入後我們變重了。現在公司員工一塊是BD(商務拓展),一塊是研發,這是公司最大最重的兩塊資產。

梁建武自己也在創業。他說自己是做純技術的,只能悶在家里想,他操盤不了這個東西。我在運營上面比較有經驗,巨人的客服是我親手來做的。

2012年10月,我們對外上線真正開始做。我們跟店家講,給我們幾個月時間,我們一起來打造這個模式。我說一開始你別逼我,慢慢地你每個月的訂單會越來越多。將來肯定是要盈利的,這個階段先做用戶吧。陳一舟(人人公司創始人)曾經跟我講過,現在想不出來商業模式,不代表將來就沒有,只要有用戶就有商業模式。我蠻認可的。

譚總給我投了一點。我們現在可能啟動A輪融資。已經有幾個基金找到我們了,想談。我說談沒問題,但是別逼我們,讓我們趕快做什麽東西。我跟史玉柱學到的是,做紮實一個小東西,然後再把它擴散開。這樣風險會小,而且你小規模經營中的試錯不會影響你的模式調整。所以店店通就在上海做,我暫時不會擴張到其他城市的。

財務自由了,大不了自己投唄,可能我心里是這樣想的。

——摘自創業家2013年4月

店店通 嶽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83

離中心城太近但未實現同城 這類縣市的房子最難賣

來自中國社科院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由於受到“虹吸效應”的影響,一些縣(市)房地產“去庫存”目標實現有難度。報告建議,應著力從釋放存量需求、培育新增需求和嚴格控制土地供給節奏等方面入手。

“所謂虹吸效應,是指這些縣(市)距離所屬地級市距離較近,但又達不到同城的程度,受到後者虹吸效應影響較大,這類縣(市)的潛在住房需求者有相當部分選擇到地級市購買住房。”9月22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6)》稱,“全國大部分縣(市)都屬於這種情況。”

許多縣域經濟體為短期的經濟增長和財力增加,過度開發房地產。攝影/章軻

多數縣房庫存處於高位

一個地區的房地產發展嚴重依賴該地區的人口變化狀況。上述報告稱,對於一個縣域經濟體而言,除非地處成熟經濟圈,它的總體人口通常是減少的。

“當然,對於縣域內的城鎮而言,由於城鎮化的推進,目前其人口仍然可能是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卻可能是變化的。”上述報告認為,從長期來看也可能存在著拐點,到了這個拐點,城鎮人口無法繼續增加甚至會趨於減少。

中國社科院此前一項調研發現,縣域經濟體目前房地產“去庫存”的速度遠遠低於政策目標,全國許多縣(市)商品房存量都處於高位。

上述報告羅列了多個縣(市)目前的房地產建設和待售情況: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是一個具有130萬戶籍人口的大縣,縣城人口20萬。2015年底,南部縣存量住宅9159套,面積96.06萬平方米,已完工未取得預售許可的住宅815套,8.76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進入施工階段未取得預售許可的項目和已取得土地使用權未開工項目規劃建設住宅約8500套,面積110余萬平方米,已開發或已規劃立項未開發的住宅合計約1.8萬套,面積超過200余萬平方米,消化庫存時間約為3-5年;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戶籍人口約160萬,縣城人口約35萬。2016年3月底全縣共計商品房約270萬平方米未出售,其中包括鄉鎮在內的住宅約200萬平方米、商業用房約70萬平方米;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戶籍人口約84萬,縣城人口約13.5萬。該縣商品房待售面積從2014年底的5.75萬平方米,上升到2015年的28.87萬平方米,另有43.62萬平方米商品房在建;

湖北省監利縣戶籍人口156萬,縣城人口30萬人。2014年該縣商品房存量為60.9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存量約47萬平方米,2015年底商品房存量上升到約86萬平方米,住宅存量約64萬平方米;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常住人口57萬,城鎮人口占比56.3%,2015年初商品房存量為350萬平方米,當年銷售109.38萬平方米,年底下降為284萬平方米,庫存壓力仍較大。

“以上案例縣(市)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全國許多縣(市)商品房存量都處於高位。”報告說,“去庫存”仍然是各縣域經濟體未來需要努力推進的重大任務。

“受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一些房地產企業的主戰場從限購、限貸城市逐步轉向沒有限購、限貸的地區或城市,導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開發量增加。”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土地經濟與不動產研究室副主任尚教蔚說,而這些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人口增長等均不如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供給增加的同時需求並不旺盛。部分房地產企業沒有深入研究政策及市場變化,致使投資、布局不合理,造成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增加。

第四類縣域房地產最難賣

社科院研究顯示,從房地產發展情況來看,縣域經濟體房地產可以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類:特大城市近郊區縣(市)。這類縣(市)由於受特大城市的輻射影響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與特大城市的日常通勤,其房地產發展與核心特大城市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去庫存”目標基本得以實現,例如環京、環滬的諸多縣(市);

第二類:到所屬地級城市的距離相對較近,同時人口眾多,自身承擔了較多中心城市功能的縣(市)。這類縣(市)具有獨立發展的空間,並且可能對周邊地區產生一定的輻射效應,“去庫存”目標也相對容易實現,例如安徽的臨泉縣;

第三類:在房地產發展過程中,土地供應和房地產開發都比較有節制的縣(市)。這類縣(市)由於很好地將房地產供給與需求進行了匹配管理,庫存數量相對有限,“去庫存”任務較輕,“去庫存”的目標自然也相對容易實現。但這類情況在全國並不具有普遍性。

第四類就是受虹吸效應影響較大的縣(市)。

報告分析稱,這類縣(市)房地產售賣難,因為這類縣市距離更高層級和更大規模的地級城市並不很遠,商業設施和醫療服務相對鄰近的地級城市毫無優勢可言,農民更願意去地級城市購物和就醫,而這類縣(市)的高中教育基本上又是全域統籌,初中教育一定比例上也是全域統籌,只有小學教育比農村具有較大的質量優勢,農民進城享受縣(市)的商業和公共服務的積極性不高,進一步削弱了農民進城的決心。

更主要的,是農民進城容易,但獲得足夠的就業機會卻不容易。總體上,第四類縣(市)提供的就業機會就不充足,如果仍然依賴外出務工來獲得就業機會的話,農民就沒有太多必要留在城鎮生活。

但對於上述判斷,房地產企業有自己的“小算盤”。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今年5月發布的2016年《房地產藍皮書》稱,“隨著針對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刺激政策的落實,一些房企開始擴大其土地儲備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需求量上漲。”

我國的城鎮化存在著質量不高、缺乏科學規劃等問題。攝影/章軻

縣域經濟體的致命問題

“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任何波動,都會對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產生遠比其他行業更加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對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房地產營業稅具有高度依賴性的縣域經濟而言,這種影響就更加明顯而強烈。”上述報告稱。

報告介紹,去年以來,縣域經濟體房地產“去庫存”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制定購房補貼政策、加大購房金融支持力度、增加農民進城購房支持力度、鼓勵貨幣購買安置房、打通房地產庫存轉化渠道、加大對房地產企業的支持力度以保證在建項目及時完工等。

但報告認為,總體來看,縣域經濟體在房地產“去庫存”中仍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缺乏房地產與城市人口的協調發展規劃,盲目開發;為短期的經濟增長和財力增加,過度開發;產業發展不足,無法為進城農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城鎮服務水平滯後,抑制農民進城的積極性;土地充足抑制房地產升值空間,無法創造投資需求。

研究發現,縣域經濟體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被大量的農村土地所包圍,土地供給根本不存在稀缺性,加之農民進城的積極性不足,縣城規模普遍較小,通勤成本相差無幾,使縣城無論是中心區還是外圍區,房地產都缺乏足夠的升值空間,只能發揮其消費屬性,而無法發揮其資產屬性,無法像大中城市那樣創造出大量的投資需求者。

上述報告稱,2016年以來,全國一線甚至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都掀起來一輪價漲量增的熱潮,但眾多縣城的房地產市場卻依然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一系列“去庫存”政策的刺激下,還是無法刺激足夠多的需求者購買住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投資需求不足的影響。

針對縣域經濟體房地產“去庫存”存在的主要問題,上述報告認為,應著力從釋放存量需求、培育新增需求和嚴格控制土地供給節奏等方面入手。

尚教蔚認為,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時應主要面向房地產庫存較高的地區或城市(主要是三四線城市),使各地區或城市盡量做到“一線一策、一城一策”,對於某些城市甚至可以具體到“一盤一策”。對房地產庫存較大的地區或城市,應該取消對二套住房貸款利率、首付的限制,以及放開現有城鎮居民購買三套及以上住房的限制。

“縣域經濟體房地產與大中城市房地產的最大區別,是其消費屬性明顯,而投資屬性不足,不僅抑制了對房地產的純粹性投資性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性需求。”上述報告建議,縣域經濟體通過供求關系的平衡和預期管理,促進房地產價格與經濟發展程度同步提高,特別是要避免房地產的實際貶值。通過完善房地產租賃市場,使房地產在發揮消費功能的同時,顯化其投資功能。

“不過,在引導房地產價格適度上升的同時,一定要特別註意避免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否則,不僅會在一段時期帶來與大城市一樣的房地產價格過高的問題,而且長期來看比大城市更可能發生房地產價格的向下調整,也會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帶來危害。”報告提醒說。

縣域經濟體在房地產“去庫存”中仍存在諸多困難。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10

萬眾創新時代,企業服務實現共享經濟是下一個風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927/158967.shtml

萬眾創新時代,企業服務實現共享經濟是下一個風口?
小妮子西子 小妮子西子

萬眾創新時代,企業服務實現共享經濟是下一個風口?

企業服務或許將會成為共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

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經濟發展戰略。於是,全國宣起了一波創業創新大潮。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共享經濟在未來的巨大潛力。隨著出租行業滴滴等巨頭的崛起,讓共享經濟再一次推上了高潮。企業服務或許將會成為共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

共享經濟即是將其社會資源重新配置、整合和優化將其發揮最大作用。據統計,中國共享經濟規模已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並且在逐步在滲透各個服務領域,包括知識、技能、信息資源等。作者也意味著企業服務的經濟共享是一個缺口。同時隨著政府在不斷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以及移動互聯的興起,更是為企業服務共享經濟創造了入口。對於傳統服務行業來說,用戶是有需求後並且到店進行服務,這種商業模式很普遍。隨著企業服務的升級,以往的商業模式已經和現在格格不入。企業服務實現共享經濟相比傳統服務行業會有明顯的優勢,具體如下:

時間調配:如果是按照傳統業來說,如果一家企業想要進行LOGO設計,那麽他需要找到設計公司,設計公司再與該企業進行需求溝通,最近分配設計師進行設計,最後反複修改,企業方進行驗收。這種方式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大大的增加了溝通成本。但是共享經濟下就會將時間資源進行整合,合理的提高時間效率。原來找設計公司設計LOGO需要花掉半個月的時間完成,現在有可能只需要花幾天就搞定。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威客平臺上發布需求篩選作品,也可通過聚合了大量設計公司的平臺篩選店鋪,然後溝通縮短周期。時間上我們能夠更隨意的支配,使雙方建立一個快速通道。

移動設備科技改變生活。這個說法一點都不假。隨著互聯網移動占比對來越大,智能手機使用率在逐年上升。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實現碎片化時間利用。所謂的技能共享,服務共享以及知識共享。移動互聯網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承載平臺。企業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預約服務,移動設備在推動企業服務實現共享經濟。企業雲服務、銷售管理CRM、客戶服務、企業級協作與社交、HR管理工具、企業知識產權服務、企業金融、企業財稅等涉及到企業的服務,都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實現。

以上兩點都是傳統企業服務不能實現的。企業服務實現共享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缺口。那麽企業服務實現共享經濟主要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一、中小企業的基礎服務需求

在中國,企業基礎服務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中小企業的付費習慣意願仍需時間培養;二是客戶拓展模式仍以線下地推為主,導致銷售渠道成本非常昂貴;三是競爭激烈,面臨BAT等巨頭的威脅。中國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轉變。利用有效資源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才能夠更好的生存。為中小企業進行基礎服務是一個很好的入口。如企業在創建的時候需要進行公司註冊,註冊完之後需要進行商標註冊以及專利申請。企業還需要法律咨詢,代賬服務,金融需求,以及設計需求,人才招聘,品牌推廣等多種需求。這個市場的缺口是巨大的,從中我們看到不僅僅是市場,更是能夠幫助創業的企業更高的發展,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做出一份貢獻。

二、利用閑置資源以及能力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企業通過共享經濟盈利的另一個機會是共享現存的資產和能力。特別是當某一種資產需要大量投資才能擁有時,這種策略更有前途。比如說你想認識很多業界的知名設計師,那麽我們就可以通過一個平臺,將大量的設計師或者設計公司聚合在一起,創造一個資源平臺,搭建企業與設計公司的一個橋梁。減少企業找設計公司老大難得問題,利用設計師業余的時間幫助企業設計作品。既能讓設計師賺到錢,也能縮短企業與設計師之間的距離。有效的將閑置資源進行分配以及利用。實現資源最大利用化。通過平臺式的交易方式,實現透明化交易、信息化對稱。不僅能夠整頓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還能匹配最好最適合企業的服務。

三、支持共享,實現匹配最優企業的服務

共享經濟正在被人們慢慢接受,共享經濟在根本性地改變著人們擁有產品和消費產品的方式。網絡技術、社交和協同軟件,以及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都在助長著這個變化。雖然向可持續型消費的轉變對於很多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收益來源造成了重大威脅,但是它也為企業提供了若幹種可能的盈利道路。我們可以通過共享,將最優質的平臺匹配出來。更好的服務於企業。共享能夠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吸引更多的用戶粉絲。不僅幫助供給端解決了獲取用戶成本高、品牌信譽度低的問題,而且還能解決需求端信息不對稱以及服務體驗差的痛點。

創業 創新 共享經濟 企業級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61

物聯網之父:中國將引領物聯網技術實現飛躍

“物聯網之父”Kevin Ashton今天在哈佛大學的科技創新研討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將引領本世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無人駕駛技術是物聯網實現飛躍的重要因素。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將最早發生在中國。”

對於物聯網的理解,Ashton有自己的解釋:“我不需要發出指令,計算機就能知道怎麽做。比如我手機內置的運動傳感器能記錄我的運動狀態。另外的傳感器能測量周圍的環境。物聯網時代會有更多這樣的技術。”

Kevin Ashton在1999年創造了“物聯網”一詞,並參與創立了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識別中心(Auto-ID Center),領導了三個成功的技術初創企業,其中包括他參與創立、並於2010年出售給貝爾金公司的Zensi公司。他說:“物聯網從20世紀發展至今已經進程過半,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是物聯網的引領者

“90年代,互聯網還很新,很多人仍然很迷茫,不知道前景如何,那時候手機還沒有數據,只有通話功能,沒有無線網絡,要知道物聯網的發展是基於無線網絡的發展。”Ashton對記者表示,“現在互聯網已經可以布局到任何地方,而且帶寬很寬,同時傳感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也引領了物聯網技術的飛躍。”他同時表示,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傳感器成本的下降,極大降低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成本,並使得這些研發成果很快就可以用在其它領域。“這在90年代的時候是沒有被預想到的,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所以這種變化是驚人的。”Ashton表示。

他特別強調,中國是物聯網的引領者。“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技術相關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在五年前就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近期我去中國的頻次也越來越多。我想中國是希望占據物聯網的領導地位的。”Ashton對記者表示,“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在美國談論谷歌、Facebook,但是看一看,這些都是上個世紀的公司,未來物聯網的機會將在中國誕生。比如騰訊就引領中國的社交媒體走向了世界,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本世紀內,中國的技術一定能夠主導全球。”

他還預測,中國將會引領本世紀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中國在硬件制造等領域已經走在全球前列,無人駕駛技術也已經處於領先水平,中國已經有了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汽車制造等方面都具有優勢。”Ashton認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催生了巨大的需求,很多項目只有在中國做才能搞得起來。“比如上海的公交系統早在2000年時就已經采用RFID接觸式公交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在智慧城市、物流、個人可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未來也將迎來爆發。”講到中國,Ashton就表現出非常親切的感覺。他曾在複旦大學的自動識別中心和中國教授一起研究物聯網的相關技術。

在Ashton看來,無人駕駛技術將會是未來物聯網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領域。“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想想80年代中的時候,我第一次去北京,當時滿大街還都是自行車,現在已經變成了汽車,但是交通狀況是非常糟糕的,這也為無人駕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未來無人駕駛技術一定會率先在中國率先取得突破。”他表示。

不相信人工智能

不過,Ashton說,他所理解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無關。“物聯網就是傳感器的連接網絡,我不相信人工智能在500年內會對人類有什麽實際的幫助。現在可能有些軟件可以分析數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機器到底應該如何模擬人腦智能,這還只存在於科幻片。”

對此,IBM娛樂互動業務首席科技官George Dolbier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IBM全球網絡支撐的未來機器學習和Watson實驗室,目標就是讓人類把目前已經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現在IBM用機器學習來摸索人的習慣模式,可用來幫助人類做決策。我們現在還考慮用視覺定位。機器學習是用來幫助人類判斷,提高安全性,定位危險的最有效的手段。”

GE醫療全球首席技術官Tim Kottak表示:“在醫療行業,物聯網的發展已經為行業的變遷邁出了重要步伐,GE醫療用數據更好地為病人服務,讓客戶產生更多利潤。”不過,他也提出,物聯網時代對於企業的挑戰不僅僅來自於技術本身的挑戰,更多來自系統以及數據的管理。

哈佛大學科技創新研討會每年舉辦一次,今年的主題是物聯網與智慧企業。來自零售、制造、醫療、物流等多個領域的企業高層共同尋求應對數字化新挑戰的技術解決方案。斑馬技術(Zebra Technology)CEO Anders Gustafsson作為本次會議的輪值CEO,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同行業所需要的技術基礎是一樣的,就好像定位技術,在零售行業是追蹤貨品的擺放,而在醫療行業就是追蹤醫院藥品的正確放置以及病人的正確服用。技術公司希望能夠通過與不同行業的領導者進行交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他們定制技術解決方案。”

對於人工智能,Gustafsson表示:“Zebra的目標是通過可視化和數據分析來讓企業資產變得更加智能化,從而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成本。這也符合此次會議所提出的‘智慧企業’的概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43

減“藥”增“量” 拜耳“更多水稻”方案實現農業收益最大化

近年來,保證食品安全的議題將人們的目光逐漸轉向了食品的源頭——農業,如何讓農作物健康生長,如何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產量的前提下減少環境汙染成為現代化農業一直尋求的發展途徑。9月27日,2016年拜耳“更多水稻”實收測產現場會在黑龍江綏化市舉行,一位參會的植保站工作人員介紹,參與該項目的當地農戶平均增產10%,收效明顯,同時,整個作物生長的過程中農藥的施用量和使用次數減少明顯,受到了當地農戶的認可。


拜耳“更多水稻”方案應用田

“今年水稻一坰地能產10噸左右,沒用這個(方案)之前一坰地也就8噸產量,去了成本能多賺2000多元。”來自黑龍江綏化市新華鄉新安村村民李春波說,2013年他開始用拜耳方案,從浸種、除草到防病,整個用藥過程都有拜耳方案幫助解決,每年春、夏季水稻播種、防蟲病的時候還會有專家開現場會進行指導。

據介紹,拜耳“更多水稻”項目自2013年開始推行,旨在為水稻農戶提供作物解決方案和服務,它針對水稻生長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一“對癥下藥”。比如秧苗期多有水稻爛秧、苗瘟、飛虱、黑條矮縮病,農戶可使用高巧、安泰生、秋之寶等農藥有效遏制;在灌漿結實期多生稻瘟病、稻曲病方案指導可用拿敵穩、極銳等農藥控制;除此之外,根據不同的土地、氣候環境等因素,還有相關具體方案進行指導。三年間,拜耳公司在國內主要水稻產區進行了上千個試驗、示範,同時,其與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合作,在8個省的植保站安排了近百個拜耳“更多水稻”試驗。

農業部提供的2014年農技推廣中心“拜耳更多水稻”試驗數據可以看到,使用拜耳方案的水稻每畝產量比一般水稻種植增產66公斤,每畝收益增加161元,每畝施藥量較少549克,每畝施藥次數減少1.28次。各省植保站試驗後提交的評價多為秧苗素質較好、方案用藥基本解決主要病蟲問題、實收產量顯著高於傳統防治田、減少農藥使用量30%、減少農藥次數2次等等。

“現在,我們村里用這個(方案)的農戶能達到90%,產量高、用藥少,看到了實惠大家都來用。”李春波說,2013年,拜耳“更多水稻”方案剛剛推出,當時僅僅幾個農戶試用,但是2年之後,幾乎全村的人都在使用,“農戶看到了實惠,產量提上去,稻子長得好,大家就都認可了。”

“我種了210畝地,去年凈利潤能有12、13萬元的收入。今年產量好,應該也差不多。”問及有什麽需要解決的難題,李春波樸實地笑笑說:“要是能把拉糧的田間道路修一修,每個種糧大戶都能提供農機具補貼就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