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IPTV到智能電視到盒子...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電視屏?! 馮大轉兒

http://xueqiu.com/1550060874/25517996
(轉自虎嗅)總得來說,這篇文章的觀點還是有理有據的,也給我科普了不少廣電、寬帶關於電視創新相關的知識,推薦。(全篇最亮的是關於CDN的評價。。)

正文內容:

五一回家,發現家裡的電視失寵了。我爸媽可是守著電視過了幾十年的電視粉啊,連他們都開始遠離電視屏,不得不讓人對電視屏的前景感到擔憂。

電視屏的逐漸衰落有些年了,在這些年中,想救電視於水火的人可以說前赴後繼、著實不少。從IPTV、到智能電視再到眼下最時髦的互聯網機頂盒,不可否認,電視屏是有變革的,變得可點播、可互動、可上網了,功能在加多;體驗嘛,也在優化中。

可是,正在流失的觀眾注意力回來了麼?看起來,效果寥寥。

很多人或許會反駁說, IPTV發展得不錯啊,都養出了一個上市公司了;商場裡的智能電視也賣得挺火啊;小米、樂視的互聯網機頂盒,不掐著秒搶都買不著,怎麼能說效果寥寥?但據我的觀察,大部分裝了IPTV,用了智能電視和互聯網機頂盒的人,其看電視的習慣並沒有真的被改變。

IPTV:電信系的銷售勝利

IPTV算是改造電視屏的先鋒,我在上海生活,這裡恰好是IPTV運營商百視通的大本營,全國IPTV發展程度最高的地方,我身邊的不少人,都是裝了IPTV的。但事實上,他們極少使用點播、回放這些IPTV區別於傳統電視的功能,裝或沒裝,於他們,幾乎沒啥區別。

IPTV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步,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技術革新,提供了更好的觀影體驗,不如說是一場銷售技巧的勝利。

IPTV從誕生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是和寬帶搭售的,大部分地區採取的策略都是買寬帶,送IPTV,IPTV自然算不得剛需,但寬帶是呀。運營商和百視通非常聰明,這種搭售方式,讓消費者感覺沒有多花錢,甚至是佔到了便宜,但實際上,IPTV的錢,早就包含在了寬帶費裡了。

每個月,百視通能從每個IPTV用戶身上收到10塊錢,一年就是120。(根據百視通財報披露的用戶數和營收,ARUP值比這個數要低一些,這裡頭,一則是他們和電信簽協議的時候,有時會有些優惠讓步,二則,央視CNTV和地方廣電入局之後,分錢的人多起來了,百視通從電信那裡拿了錢之後,還要分些給旁人。)所以,IPTV實際上不是免費的,甚至可以說,不比有線電視便宜。上海的有線電視是23塊一個月,以各位對運營商的瞭解,你覺得他們能分出10塊錢給百視通,給自己會留多少,怕是只會多不會少吧。上海的電信寬帶2M包年1800(送IPTV),隔壁的杭州電信寬帶2M包年則是1000,為啥上海要貴出800,別告訴我是上海的網速比杭州快,或是上海的消費水準比杭州要高出一倍……

說白了,寬帶是個剛需,別說1800,就是2000、3000,上海的同學們也得裝啊,寬帶怎麼定價,是不是往裡面搭售點啥,運營商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市場競爭?不能說沒有,但不好意思,南電信北聯通,電信在黃河以南佔據了85%的寬帶市場份額,是絕對的龍頭老大,而且這個局面短期內是不可能改變的,因為涉及到巨額的基礎設施投入。

我所接觸的不少裝了IPTV的朋友都是這麼個觀點,反正免費,不用白不用,如果要收錢,那就要看和有線電視比,哪個便宜了。這說明什麼,在他們眼裡,IPTV和傳統電視沒啥區別,他們不願為了IPTV的那些新功能多付錢。

智能電視:願意買不願意用

相對於軟件服務,中國消費者為硬件付費的熱情要高得多,那智能電視能變革電視屏麼?我也不看好。開頭我說,我們家的電視最近失寵了,那可不是十年前的舊電視,而是我老爸老媽去年冬天花了三千八百大洋敗回家的新電視!

一線品牌的智能電視,42吋屏幕,內置華數的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可以點播影視劇集,還可以上網,為了上網方便,當時他倆還專門去買了無線鼠標和鍵盤……要不是買的時候趕上商場促銷+節能補貼,花費應該是四千朝上。

結果,不過三五個月的功夫,就被他們晾在了一邊,我問為啥不用,他們說電視節目沒啥好看的,我說,這不是可以點播,可以上網麼,答說,還是用電腦和手機上網好。我家的電腦是用了五六年的舊電腦了,手機更是過年時我遺棄在家的山寨機,充話費時運營商送的,絕對的三流產品,反應遲鈍、操作卡頓感十足,屏幕精度自然也無法和iPhone那樣的東西相比,我把玩幾天後還送其一外號:「智障機」。

結果,就是這麼個「智障機」,在一場爭奪我爸媽眼球的戰爭中,居然完勝智能電視!起初我還有點不信,畢竟他們不像80後90後那樣是伴著互聯網長大的,他們可是多年來習慣了看電視的,後來小範圍調查了下,發覺我爸媽並非個例,只不過有的家庭裡,擊敗智能電視的東西要稍顯高級點,比如iPad之類,但本質差不多,都是移動智能終端。

在智能電視這個問題上,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對於XX功能XX功能——很多時候,消費者自己也覺得是需要的,所以消費者有為此而花錢的衝動,何況很多時候,買電視和搬新家還聯繫在一起。但花完錢之後,卻往往發覺沒那麼需要,曾經有業內人跟我說過,智能電視中互聯網電視模塊的激活率只有10%,這還只是激活率,不是什麼日活躍度,相信絕大部分人還是把智能電視當普通電視在用。

盒子:終極拯救者?!

盒子這東西,去年底今年初,因為小米的封殺和復活,著實在圈子裡火了一頓,就連我媽最近也琢磨著敗個小米盒子回來,購買衝動和幾個月前想買智能電視時一樣,若不是比較難搶,估計此刻已經入手了……那麼,盒子是電視屏的終極拯救者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如先來分析下IPTV和智能電視為什麼沒能改變觀眾的觀影習慣。

我認為電視屏和電腦屏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應用場景不同:電視屏是家庭娛樂中心,代表的是客廳文化,而電腦屏是個人辦公娛樂中心,代表的是書房文化。

客廳文化的特點,簡單慵懶,往沙發上一趟,不少人是起來倒杯水都嫌煩,一家人隨便挑個台,新聞也罷,綜藝也好,挑好就不動了,邊看邊聊,打發時間,圖個氣氛。書房文化呢,是私密、勤奮,在電腦前,你的狀態是身體前傾,手指忙碌,刷網頁,看視頻,聊QQ,寫文檔,任務欄裡窗口一堆,恨不能一心多用。

屏幕越大,離眼睛越遠,它的開放性就越大,私密性降低,所以適合三兩個人一起看的電視天生適合做家庭娛樂中心,而做個人娛樂中心,電腦會更具優勢。

IPTV和智能電視對電視屏的改造,都是將電視屏PC化,我覺得這是跑偏了。很多人認為,電腦屏能把用戶的注意力從電視屏上拉走,是因為電腦提供了更好的觀影體驗,可以點播、互動、廣告少,同時還可以上網。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把這些功能移植到電視上,讓電視PC化,就能把用戶的注意力搶回來。想把書房文化搬到客廳裡來,實踐證明,用戶並不買賬。用戶往那沙發上一躺,就是懶,懶得打字,懶得點播,甚至懶得去想看什麼好。

盒子看上去避免走IPTV和智能電視的老路。我接觸的一些從業者都認同一點,盒子要變革電視屏,必須要迎合客廳文化,比如說,遙控器的設計非常簡單,電視界面也儘可能簡單,讓用戶能懶懶地就進行操作;再比如說,在遊戲上,也有廠商考慮弄一些類似Xbox和Wii上的那種遊戲,適合兩三個人一塊兒玩,符合家庭娛樂甚至運動健身的需求。在琢磨用戶需求方面,互聯網公司比起運營商和電視機廠商,的確是要好得多。

但即便如此,我對於盒子的前景還是偏悲觀。想法好不好,跟能不能落地,中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政策、成本壓力、用戶需求,盒子的面前,起碼有三道檻。

1.  政策:這個很好理解,某局對於電視屏的態度就是四個字,可管可控,小米的例子說明了一切。雖然從長遠的趨勢上看,互聯網對於電視是會產生顛覆性影響的,但天朝的政策環境一定會大大延緩這一天的到來。

2.  成本壓力:有從業者認為,一旦政策放開,盒子以及其背後的整個互聯網電視產業就能突飛猛進,我覺得未必,盒子的成本壓力如何消化,這問題暫時無解。硬件成本消費者可以買單,軟件呢?盒子是用戶自己把寬帶資源分過來,電信運營商是就被繞開的,沒法像IPTV那樣和寬帶搭售。作為內容提供源的視頻網站,除了要付出版權成本,帶寬成本也會是很可怕的。電視屏,現在都是奔著40吋朝上去的,碼流要比電腦屏大得多,一旦流量上去了,視頻網站的CDN將不堪重負,由此而產生的帶寬費用可能是天文數字。當然,可以考慮廣告變現,但是在流量起來之前,廣告商會買單麼,而在廣告商入場之前,視頻網站會不會被成本拖垮,真心難講。雖然現在視頻網站都起勁地和各種盒子合作,但其實只是嘴上喊得響,趕趕時髦,因為現在盒子的量還很小,帶寬成本還顯不出來。

3.  用戶需求:相比前兩點,我覺得這點會更艱難。很多需求點,譬如在電視上玩遊戲,這是個需求,但這是個剛需麼?對於重度的遊戲愛好者,是的,那他可以買個Xbox或者Wii回家,那東西2000塊,性能比200多的盒子要好太多,對於一般人,這是個弱需求。要激發一個弱需求,還要迎合那種簡單慵懶型的客廳文化,這是個非常難的創新點,技術、商業模式上,都有阻力。何況,現在是一個越來越強調個體需求的社會,個人娛樂和家庭娛樂之間,恐怕趨勢是前者會日益佔上風。我爸媽感情再好,架不住一個愛看諜戰劇,一個愛看家庭劇啊。

不說歐美,就說市場環境與我們比較類似的日韓,人電子科技足夠發達吧,有的是三星索尼這樣的牛掰廠商,人也沒有政策管制吧,為什麼他們那兒互聯網電視也沒有起來?

最後要說一點,儘管我認為盒子的前景艱難,但我內心是很期望盒子能有所成的,我希望互聯網的開放與創新能給電視屏帶來變革,希望它能把已經逐漸離開電視屏的年輕一代拉回來,希望它能創造家庭娛樂的新市場。

所以,還是對它說句加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