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央行需調整通脹指標?日本官員”掐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94

u=3506075930,457274206&fm=21&gp=0

隨著油價大幅下跌,日本政府內部就日本央行是否應該調整主要通脹指標產生了分歧。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濱田宏一(Koichi Hamada)認為,日本央行應調整主要通脹指標,以剔除能源成本波動對實現2%通脹目標的影響。

濱田宏一昨日在東京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

鑒於油價下跌,(調整通脹指標)才能更好地觀察物價變化趨勢。日本央行實現通脹目標的時間框架可以從大約兩年調整至約三年。

對此,日本央行委員石田浩二今日在神奈川縣表示:

不應單純以在計劃時間內實現2%的通脹目標為政策調整依據;而是應該在經濟或金融失衡,或者中長期內的物價穩定與經濟持續增長面臨更多風險時,對政策做出相應調整。

法國巴黎銀行和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此前預計,日本央行偏愛的通脹指標可能在今年年中下滑。但石田浩二稱,盡管油價下滑導致日本央行2015財年的通脹預期下修,但仍能助長物價增長的趨勢。 

已於去年10月擴大寬松刺激規模的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也曾表示,暫時無需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因為低油價對日本經濟來說是好事,即使短期內會導致物價增長放緩。

曾是耶魯大學教授的濱田宏一周三還表示:

如果日本央行調整觀測的通脹指標,市場參與者將更容易預測貨幣政策進程,日本央行自己在與市場交流時也更加方便。

......

如果核心-核心CPI繼續低迷或者無法達到2%的目標,日本央行應該擴大刺激。他們無需現在就采取行動,因為現在整體價格的下滑是油價下跌造成的。

去年12月日本核心CPI增長2.5%,自去年高點(5月)3.4%回落。 扣除了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核心CPI增長2.1%,自2014年高點(9月)2.3%回落。

對於濱田宏一的提議,身為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審議委員的石田浩二不無針對性地稱:

某些人倡議偏向關註核心CPI,但我們需要考量食品價格在內的一系列價格走勢。

黑田東彥一直拒絕接受以核心-核心CPI(core-core CPI)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的通脹指標,認為其所反映的消費價格趨勢太過狹隘。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日本央行上月大幅下調了通脹預期,但維持現有寬松規模不變。《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意味著日本央行有信心,經濟增長可以讓通脹實現2%的目標。

不過,摩根士丹利三菱日聯證券(Morgan Stanley MUFG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Feldman認為,日本央行可能會開始強調一個剔除了能源和新鮮食品價格的通脹指標,而不是以擴大寬松來應對油價疲軟。

他在上月的報告中寫道:

當能源價格出現較大變化時,如果日本央行的通脹目標剔除了能源價格影響,其貨幣政策的公信力會增強。

“只要CPI再次朝2%目標加速前進,油價對貨幣政策而言就不會構成問題”,石田浩二如是說。

日本經濟無法達成穩定的通脹目標和可持續經濟增速時,應調整政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36

印度央行意外降息 以推升通脹至6%目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11

本周三(3月4日)印度央行意外下調回購利率25個基點,至7.5%;降低逆回購利率25個基點,至6.5%。維持現金存款準備金率(CRR)4%不變 。這是印度今年第二次在常規會議日程之外降息。 

路透社評論認為,這次降息標誌著印度央行對政府投了信任票。因印度政府周六承諾對財政負擔起責任,不過表示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實現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達到3%的目標。央行降息有利於政府達成經濟和財政目標。

印度政府2月28日公布了2015—2016年度財政預算案。這是莫迪就任印度總理以來印度新政府的首個完整預算案,其中大量增加了對基礎建設的投資。

“這清晰的表明了政府和央行擁有共同和的目標,財政與貨幣政策將起到互補作用,”印度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在提到貨幣政策框架協定時表示,“總的來說,政府希望提高調整的質量以彌補財政整固的延遲。”

上一次印度央行降息是在今年1月份,當時印度央行也是毫無預兆的進行了2013年5月來的首次降息:將回購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7.75%。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印度央行和財政部剛剛公布開放經濟二十多年以來最大的貨幣政策調整。

本周一印度儲備銀行與財政部已一致決定首次引入通脹目標,以控制長期存在的物價大幅波動。

印度央行與財政部共同決定將於在2016年1月的通脹目標為6%,2017年3月結束那一財年的通脹目標設定為4%+上下2%的浮動。

印度的CPI在過去四個月中全部低於6%,所以有市場人士認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印度銀行很有可能需要通過降息手段。

印度CPI年同比增速2月為5.11%,12月的4.28%創下了5年低位。而就在2013年印度的通脹一度高達15%。

印度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ubhada Rao預計2016年1月通脹目標可能難以達成,該行預計印度央行在2016財年中需要降息50個基點。

“我們預計的基本降息目標是50個基點。但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繼續維持低位,還有再多降25個基點的空間。”

今日印度意外降息後,印度SENSEX指數史上首次突破30,000點,創歷史新高。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昨天印度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還表示,印度不能過快降息,因可能引起資本驟然流出,還可能導致高通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02

通脹高企 巴西逆勢加息至2009年來最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58

就在全球央行大行寬松之道時,巴西央行卻反其道而行之,周三進行了第四次連續加息,當前巴西國內通脹高企且經濟增長乏力。

當地時間周三,巴西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一致通過,把基準利率從12.25%上調0.5個百分點至12.75%,這令基準利率升至近2009年來最高水平。

該行從2013年啟動了加息周期,當時基準的Selic利率為7.25%,自那時起已經加息了13次。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巴西通脹率環比飆漲至2003年來最高。

近期,全球各國各地央行紛紛下調利率、或實施貨幣刺激措施之際,巴西的貨幣政策顯得頗為“另類”。

“物價出現了如此巨大的修正,央行除了繼續按當前節奏緊縮貨幣政策外別無選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分析師John Welch對彭博新聞社表示,“他們可能將每次加息幅度降至25個基點,但是不意味著加息進程結束。”

今年2月中旬,巴西CPI同比升至7.36%,接近十年來高位;而1月的CPI環比數字升至1.33%,為2003年來最高值。

此外,巴西央行調查的分析師們預計該國經濟在2015年將萎縮0.58%,或創1990年來最差表現,那一年里巴西經濟萎縮了4.2%。

巴西財政缺口擴大、通脹快速上揚,迫使巴西央行采取一系列加息行動。在羅塞夫任期的第一個四年中,她承諾將巴西利率降至個位數,目前看,這離她的目標漸行漸遠。

自今年巴西央行1月議以來,巴西雷亞爾對美元貶值了12.7%,近六個月來共貶值了25%,在全球16種主要貨幣中表現最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42

大眾汽車德國員工加薪3.4% 德國通脹回來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56

2015_03_05t050559z_1_lynxmpeb2404v_rtroptp_2_volkswagen_results-1affp99

德國1月CPI創下5年新低,德國大眾汽車的11.5萬名工人成功加薪,收入的上升將推升消費支出,或推升德國低迷的通脹。

在削減成本,提高利潤的同時,大眾汽車將給在德國工廠的工人加薪3.4%。

大眾位於德國的6間工廠以及其金融服務部門的大約11.5萬名工人將於今年6月加薪。

德國1月的通脹率五年多來首次跌入負值區間,1月調和CPI同比下滑0.5%,這是自2009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大眾汽車人力資源主管Horst Neumann向路透社表示:“我們達成的一致展現了雙方的妥協。這讓我們在困難的經濟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對該協議表示歡迎。該公會原本要求加薪5.5%。

同時,德國的教師罷工,教師工會要求加薪5.5%,或至少加薪175歐元。

加薪推升通脹一直是安倍政府的訴求之一。安倍政府為了讓日本公司給員工加薪,真可謂是費盡心機。安倍希望可以通過提高工資的方法增加居民消費支出,推升通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16

日本央行施壓企業漲工資實現2%通脹率 車企帶頭加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487.html

日本央行施壓企業漲工資實現2%通脹率 車企帶頭加薪

一財網 薛皎 2015-03-18 16:57:00

每年的春季,日本企業要進行勞資談判,在去年春季談判時,安倍以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就曾向日本各大企業施壓,督促公司提高工資。當時,日本豐田汽車響應號召6年內首次提高了員工基本工資。

經濟狀況遲遲未有明顯改善讓“安倍經濟學”備受質疑,為了擺脫通縮困擾,激發經濟活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be Shinzo)多次施壓日本企業為員工加薪,日本幾大汽車企業率先響應“政府號召”。

3月18日,據外媒報道,日本豐田汽車公司(Toyota)管理層宣布,將在今年4月份開始的新財年為員工上調每月的基本工資,上調幅度達到1993年以來的新高。

同時,日產汽車公司(NISSAN)和本田汽車公司(Honda)也紛紛表示,新財年員工的工資幅度將超過當前財年。

日本各大企業為員工慷慨漲薪,得益於本財年優秀的業績表現。據彭博社報道,在截止今年3月這一財年中,日本大型企業的利潤總和有望達到創紀錄的21.1萬億日元(約合1740億美元)。

豐田公司工會發言人高木康幸(Yasuyuki Takagi)表示,如果將工齡與績效工資計算在內,豐田公司工會成員的平均加薪幅度為11300日元(約580元人民幣),創近22年來的最高水平,豐田公司為員工提供的基礎工資增幅約為1.1%,符合日本央行提出的1%的預期值。日本央行官員曾表示,日本企業需要將員工平均基本工資上調1%,才能幫助國家在下一財年擺脫經濟停滯的困境。

日產汽車公司則表示,將員工的每月基本工資提高5000日元(約合260元人民幣),並且將5.7個月的月薪作為年終獎,約205萬日元(約合10.5萬元人民幣)。本田公司發言人透露,該公司將員工每月基本工資上調3400日元(約175元人民幣)。2014年3月份時,這兩家公司曾分別將員工月薪上調3500日元與2200日元。

每年的春季,日本企業要進行勞資談判,在去年春季談判時,安倍以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就曾向日本各大企業施壓,督促公司提高工資。當時,日本豐田汽車響應號召6年內首次提高了員工基本工資。

雖然日本企業在政府的施壓下紛紛為員工加薪,但也並非毫無怨言。豐田公司在去年宣布加薪後曾表示,如果提高基本工資,年度獎金、加班費和各種補貼費也將隨之增加。如果再加上根據年齡和工齡來提高基本工資的定期加薪,豐田公司每年的負擔將增加150億~200億日元。豐田專務董事宮崎直樹表示,“老實說,工會的要求太高了”。

眼下,薪資增長已經成為安倍經濟學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日本上班族薪資水平(根據通脹調整後的數據)已經連續19個月下滑。自“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大規模的質化及量化寬松政策(QQE)推動日本股市大漲、日元大幅貶值,不少日本企業因此獲利。但利潤增加後,企業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加薪意願,因此安倍政府不得不向各大企業施壓。這也導致日本企業普遍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希望控制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回應安倍政府對於加薪和通貨膨脹上升的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稱,只有日本企業將增加的利潤反饋給員工,才能有效地推動社會消費從而繼續增加企業利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幫助日本更快地擺脫通縮。

此外,日本小企業的漲薪幅度無法與大型企業相比,預計下一財年的基本工資漲幅或為0.6%。瑞銀集團(UBS)駐東京經濟學家青木(DaijuAoki)表示:“受益於日元走低,制造業巨頭獲益頗豐,所以能夠慷慨加薪。但是對於吸納眾多就業人口的其他公司來說,工資增長速度可能十分緩慢。”

青木認為,日本企業開始與員工分享利潤是個好兆頭,但工資增長速度還是無法支撐央行實現2%的通脹率,也不足以幫助安倍政府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

編輯:於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69

歷史之鑒:油價與通脹、及受益行業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41

歷史之鑒:油價與通脹、及受益行業


一、歷史之鑒:

我們對80年代至今油價的下行周期進行分析,發現86-88年油價表現與當今最為相似,均為技術進步引起供給上升以及卡特爾內部未協調一致所致,時長也基本一致。

從美日德韓歷史經驗看

1、整體看,供給側導致的原油價格下降,提供了最好的轉型升級時機,非資源國抓住時機,享受紅利;同時我們前期的專題研究提及,油價對經濟具有非對稱性影響(上行抑制經濟比下行刺激經濟的效應強);

2、兩輪石油危機造成的滯脹,促使80年代主要經濟體,面對石油價格下跌,調控思路偏向供給側、調控經濟結構轉型。而當前,中國經濟所處的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與當年的韓國、德國類似,貨幣、財政政策方面分別類似於當年的日本與德國;

3、彼時的油價與通脹:油價觸底後小幅回升,但無法回到以前高度(受供給放大、技術升級等因素影響);通脹:通常油價快速下降時,整體通脹與核心通脹幾乎同時展開下跌;油價回升時,整體通脹與核心通脹均滯後回升;

4、通脹的變化帶來的貨幣政策轉折。輸入性通縮的環境之下,各國貨幣政策普遍維持寬松,但不是大規模刺激;而通脹回升一定時期後,貨幣政策與利率發生變化,資產價格變化各異。

二、油價助推通脹回升:預計下半年油價波動軸心回升至70-75美元區間(布倫特),階段性觸及80的可能性也存在。

(1)技術進步引起的供給增長高點已過。一是去年三季度以來美國石油相關投資的減少將傳導至產量的下降,預計5-6月份美國石油產量將見頂回落。二是OPEC產量或略有上漲,但可能存在其他石油產區產量下降對沖。

(2)預計全球原油需求回暖,美國經歷一季度的低增長後,二、三季度將會回升;三季度中國經濟在政策推動下也將回升;QE刺激下,歐洲增長動能增強。

(3)油價溫和回升,回升至前期高位也難,因供需格局較前期高油價時期已有變化:全球原油產量經歷了技術進步帶來的快速擴張,而15/16年的全球經濟增速不會顯著擴張;

(4)油價回升支撐未來國內通脹溫和走高。CPI方面,如果忽略月度波動,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上升趨勢;PPI方面,油價回升加上穩增長托底,二季度中後期PPI回升跡象將更加明顯。

三、行業受益:國金石化小組認為,原油與丙烯相關度較高,油價反彈下首先看好油服產業鏈,石油公司由於油價升高,明年會提升資本性開支,油服受益。其次,看好丙烷脫氫制丙烯產業鏈,盈利價差將隨油價升高而放大。

目錄

一、油價與通脹

二、歷史中的油價下行波段:86-88與當今情形最為類似

1、1981.3-1986.7(主要是86年1-8月):後石油危機時代

2、1997.1-1998-12:亞洲金融危機影響

3、2000.11-2001.12:全球經濟增速下行疊加911沖擊

4、2006.7-2007.1:油價快速上漲途中的短暫下滑

5、2008.7-2009.2:全球金融危機

6:2014.6至今:頁巖油革命帶來產量大幅增長

三、非資源國歷史比較:轉型升級紅利、通脹溫和回升


1、美國

2、日本

3、德國

4、韓國

5、轉型中的共同之處

四、油價前景預期及對國內通脹表現的影響

1、下半年油價可能會止跌回升至70-75美元左右(Brent)

2、輸入型通縮減弱支撐未來國內通脹溫和回升


一、油價與通脹

原油價格對於通脹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直接影響CPI中的能源消費價格之外,二是通過其他消費品的價格(如交運等)間接影響CPI;第三,油價的變動還可經由PPI鏈條傳導至CPI(影響消費品的生產成本價格),以往研究表明傳導後原油價格變動的影響減弱至1/20左右。
從自身來看,原油價格受到供求關系、石油儲備、地緣政策以及其計價單位——美元匯率變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圖表1:油價的影響因素及其對通脹的影響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二、歷史中的油價下行波段:86-88與當今情形最為類似

我們對80年代至今石油價格下行波段逐一分析,發現86-88年油價的下行以及當時的經濟背景與當今最為相似。

圖表2:歷史中的石油價格下行波段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1、1981.3-1986.7(主要是86年1-8月):後石油危機時代


(1)跌幅:-73.26%

(2)下跌原因:供給大幅放大


1981—1985年為OPEC實行原油產量配額制的較高油價時期。但與此同時,隨著非OPEC產油國原油產量增長以及替代能源的發展,OPEC對油價的控制能力下降,原油價格回落。(1981年,非OPEC國家產量首次超過OPEC)。

1985-1986年,沙特單方面宣布以低價銷售石油,卡特爾被打破,油價急劇下跌。

(3)下跌之後反彈的原因


國際油價小幅回升後維持低位波動:一方面,美、歐、日、韓等經濟體經濟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石油勘探開發技術進步,產量增加,國際油價的決定主體從OPEC轉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國際石油資本共同決定,油價底部小幅反彈後,基本實現市場定價。

2、1997.1-1998-12:亞洲金融危機影響


(1)跌幅:-63.1%

(2)下跌原因:需求沖擊疊加供給擴張


一是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需求下降;二是OPEC國家不適時宜的增產。

(3)下跌之後反彈的原因


一是亞洲經濟危機之後開始複蘇;二是美國等國家庫存減少,對石油需求增長;三是伊拉克事件帶來地緣政治的沖擊;四是歐佩克減產執行情況較好,供給維持穩定。

3、2000.11-2001.12:全球經濟增速下行疊加911沖擊

(1)跌幅:48.81%

(2)下跌原因:需求下滑


一是世界經濟明顯減速,科網泡沫破滅,美、歐、日三大經濟體自93年以來首次同時下降;二是911事件的政治沖擊;三是隨著全球供需緊張狀況的緩解和油價的回落,石油消費國借機補充庫存;四是原油供給相對平穩,非OPEC與OPEC之間關系複雜,並未顯著減產

(3)下跌之後反彈的原因

2002年起,全球經濟企穩,並於03年起加速增長;同時伴隨美元的大幅貶值周期(2002-2007年);此外,美伊戰爭(03年),墨西哥灣颶風(05年),中東產油國政局動蕩等非經濟因素加速國際油價上漲。

4、2006.7-2007.1:油價快速上漲途中的短暫下滑

(1)跌幅:-27.16

(2)下跌原因:天氣影響疊加政治事件

一是2006年下半年美國暖冬、高庫存,對原油需求減少;二是美國選舉帶來的政治事件沖擊。

(3)下跌之後反彈的原因:

07年全球經濟依然高速增長,需求依然維持高位。

5、2008.7-2009.2:全球金融危機

(1)跌幅:73.34%

(2)下跌原因:需求萎縮

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陷入危機,油價疾速下跌。

(3)下跌之後反彈的原因:

油價觸底之後,伴隨著各國寬松政策的實施、世界經濟的回升(以中國為首),油價止跌回升,並於2011年達到115美元之後在高位寬幅度震蕩。

6:2014.6至今:頁巖油革命帶來產量大幅增長

(1)跌幅:56.33%

(2)下跌原因:供給放大


2014年下半年開始,由於美國頁巖油革命帶來的原油供給上升,以及OPEC內部國家不減產的決定,石油價格一路下行,跌幅高達50%。

三、非資源國歷史比較:轉型升級紅利、通脹溫和回升

14年中至今的油價下跌與86年1-8月油價的快速下跌油價最相似,均為技術進步引起的供給上升以及卡特爾內部未協調一致所致,時長也基本一致。從美日德韓歷史經驗看:供給側導致的原油價格下降,提供了最好的轉型升級時機,非資源國抓住時機,享受紅利,通脹通常溫和回升一段時間;同時我們前期的專題研究提及,油價對經濟具有非對稱性影響(上行抑制經濟比下行刺激經濟的效應強)。

下文一一梳理80年代中後期非資源國的經濟背景、通脹表現以及通縮緩解之後的貨幣政策變化:

1、美國

(1)經濟背景:供給側管理帶來的里根繁榮

1979年起,為克服兩次石油危機來來的高通脹,美國實行沃克爾緊縮,嚴控貨幣供應,利率高啟,80-83年中期通脹快速下行,經濟出現衰退。

83年後貨幣政策開始放松,此外,81年里根上臺後實行新政,穩定貨幣供應量、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幹預,83-84年經濟出現以房地產為先導的全面而強勁的複蘇,86-88年延續較好的增長勢頭,其中86Q4-87Q1短暫向下(由貿易與財政雙赤字引起)。

(2)輸入型通縮後通脹表現:85-86年油價下跌之時美國通脹短暫下行,之後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經濟平穩增長的帶動之下,核心通脹以及整體通脹先快速後平穩回升。

從節奏上看:油價下跌時,核心通脹與油價幾乎同時下跌,但油價回升後,核心通脹滯後6個月回升,整體通脹滯後4個月回升。

(3)輸入型通縮後貨幣政策的變化:油價回升4個月後,開始升息(87M1-87M9,基礎利率從6.0上調至7.28);87年9月股災之後又連續三次降息(至88年3月降至6.75);此後步入連續、快速升息階段,至89年5月升至9.81。

圖表3:80年代美國通脹、經濟及貨幣政策變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2、日本

(1)經濟背景:80年代日本經濟轉型期,增速M型大幅波動。

從外向型出口拉動轉為與內需並重,升值後出現蕭條和進口型通縮,之後出現升值景氣,寬松的貨幣政策產生了泡沫經濟(房地產、股市泡沫)。

原油危機後,日本80-83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促使經濟回升(84-85年)。85年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受其影響,日本貿易順差收窄,86年下半年至87年上半年,GDP增速放緩(為M型中間底部)。

為應對廣場協議帶來的升值壓力、貿易順差的大幅下滑並擴大內需,日本政府自1986-1987年持續降低利率,擴大貨幣供給量,由此推動股價與地價輪番上漲,日本經濟呈現前所未有的泡沫繁榮,對外投資與收購也創記錄。

(2)輸入型通縮後通脹表現:86-87年,油價帶來的通縮沖擊之後,日本通脹小幅回升,但整體通脹不高,89年之前基本維持1以內,89年起受到股市與房地產泡沫刺激,通脹快速上升。

從節奏上看:油價下跌時,核心通脹與整體通脹幾乎同時展開;油價回升時,核心通脹與整體通脹均滯後5個月開始回升。

(3)輸入型通縮後貨幣政策的變化:80-83、86-87兩輪降低官定利率,89年泡沫膨脹、通脹快速上升時開始加息(89年4月核心及整體通脹上升至2以上,5月即開始加息)。

圖表4:80年代日本通脹、經濟及貨幣政策變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3、德國

(1)經濟背景:擴大供給,減少管制,產業升級

1982年10月基民盟-基社盟重新執政,鑒於嚴重的財政危機、通脹加劇以及結構性問題,科爾政府執政之後,政策重回市場經濟傾向。財政政策方面,削減政府福利,整頓財政,進行大規模稅制改革(86-90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貨幣政策方面,堅持德意誌央行獨立性,維持通脹穩定;產業政策方面,鼓勵研發,支持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受新政影響,83年至80年代後期,德國經濟先平穩回升後加速增長(87年上半年受廣場協議影響經濟短暫回落時期除外)。

(2)輸入型通縮後通脹表現:86Q2-87Q1德國陷入通縮,但此後油價穩定之後,伴隨經濟成功轉型,80年代後期通脹又穩定回升。從節奏上看:通脹與油價同時下跌,但滯後3個月企穩。此後通脹維持持續勻速回升,從油價最低處的-1回升至89年底的高點3%左右(僅股災後87.11-88.2回升放緩)。

(3)輸入型通縮後貨幣政策的變化:在輸入性通縮改善之後德國寬松的貨幣政策仍保持了一段時間,85年8月起降低政策利率(86年12月起通縮狀況開始改善),直到88年6月(4.5降至2.5);88年7月起加息,直至93年(2.5至8.75)。

圖表5:80年代德國通脹、經濟及貨幣政策變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4、韓國

(1)經濟背景:漢江奇跡延續,產業結構升級:

1986年起,低油價、低價美元、低利率的出現使得韓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在五五(82-86)計劃期間,韓國將基本國策由“工業立國”改為“科技立國”,並以“穩定、效率、均衡”為經濟方針,六五(87-91)期間又以“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技術立國”為基本目標,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群,86-88年,韓國經濟連續高速增長,連續平均增速超過12%。

(2)輸入型通縮後通脹表現:轉型成功,經濟快速增長、貨幣放松、油價止跌使得通脹回升。

節奏上看:整體CPI滯後1個月回落(基本同步),核心CPI滯後7個月回落;回升時,一般通脹滯後6個月,核心通脹滯後13個月,回升過程為先平穩(時間為5-6個月)後加速。

(3)輸入型通縮後貨幣政策的變化:前期油價下跌時期貼現率維持穩定,油價上漲後調升(86年7月),但整體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從5調至7,89年9月上調至8)。

圖表6:80年代韓國通脹、經濟及貨幣政策變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5、轉型中的共同之處

從80年代後半段各國經濟與通脹表現來看,除了前文提到的非資源國抓緊轉型,做好供給側調控,享受紅利之外,更細節上看:

(1)油價觸底後小幅回升,但無法回到以前高度(受供給放大、技術升級等因素影響);

(2)兩輪石油危機造成的滯脹使得主要經濟體的調控思路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以及調控經濟結構轉型。當前中國經濟所處的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與當年的韓國、德國類似;貨幣、財政政策方面分別類似於當年的日本與德國。

(3)通脹變化:通常油價快速下降時,整體通脹與核心通脹幾乎同時展開下跌;油價回升時,整體通脹與核心通脹均滯後回升,前者滯後4-6個月,後者滯後6個月至1年左右。

(4)通脹的變化帶來的貨幣政策轉折。輸入性通縮的環境之下,各國貨幣政策普遍維持寬松,但不是大規模刺激;而通脹回升一定時期後,貨幣政策與利率發生變化,資產價格變化各異。從當時處於牛市的美國及日本股市來看,美調整2年,日本短期調整後受泡沫經濟推動繼續狂熱:

美國——物價回升、前期寬松政策兌現影響資本市場情緒:
在油價回升四個月後通脹快速回穩(87年1月),且當月聯儲即上調政策利率;兩個月後(87年3月),通脹快速上升至3%以上,股價結束前期基本面支撐的快速上升時期,進入階段性盤整,同時加息周期開啟;此後通脹上升至4%以上(87年8月)不到一個月的時期,股災即爆發。

日本——寬松見底、通縮結束、寬松見底之時,股市轉為階段性調整
:87年2季度之前,日本多次降低官定利率以對沖通縮及經濟下行,87年6月核心與整體CPI均告別通縮,寬松政策效果兌現,而市場對於貨幣政策的預期有所改變,接下來一個月(87年7月)股市即轉為頂部調整時期。當三個月後通脹大幅躍升時,即是股指回落之時。

圖表7:86-88年各國股指變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四、油價前景預期及對國內通脹表現的影響


1、下半年油價波動軸心回升至70-75美元(Brent),可能階段性突破80

(1)供給側——技術進步引起的供給增長高點已過:


一是去年三季度以來美國石油相關投資的減少將傳導至產量的下降。自去年10月起,隨著油價下跌,美國石油生產商壓縮投資規模,石油鉆井口數連續第19周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半(來自美國油服貝克休斯的數據),從石油開采投資周期測算,5-6月美國原油產量將見頂回落。


二是OPEC產量或略有上漲,但可能存在其他石油產區產量下降對沖。4月沙特石油產量逼近歷史高位,為維持市場份額,預計仍保持較高產量,但提升空間減小。伊朗方面,伊核問題框架性協議達成,全面解決仍存在變數,且即使達成全面協議,伊朗石油產能將於中長期釋放,短期內對原油市場沖擊性小。

三是進入夏季墨西哥灣石油產區存在天氣影響的可能性(颶風)。


(2)需求側——預計全球原油需求回暖:

美國經歷一季度的低增長後,預計二、三季度將會回升,消費回暖,且其中汽車石油消費仍維持快速增長並具有強周期性,推動原油需求增長。三季度中國經濟在政策加碼推動下將回升。歐洲經濟在QE的刺激之下增長動能也在增強。

(3)庫存——暫居高位,預計旺季快速去化:

美國當前的高庫存主因美國2、3月份煉油廠大批停工檢修所致,在夏季原油消費旺季來臨時,煉油廠開工,庫存會快速消耗。OPEC國家維持較高庫存是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並應對夏季用油高峰。只要需求兌現,庫存暫時較高並不對未來價格造成大的利空。

(4)油價溫和回升,難抵前期高位:

中長期來看與前期高油價時期相比,全球原油產量經歷了技術進步帶來的快速擴張,而15、16年全球經濟增長不會顯著擴張,對原油的需求難大幅提升。因此預計油價回升幅度相對溫和,波動軸心為70-75美元,存在短期突破80的可能性。

圖表8:美國石油庫存
   

圖表9:OPEC石油庫存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2、油價回升支撐未來國內通脹溫和走高

CPI方面,如果忽略月度波動,實際上已經形成上升趨勢;PPI方面,3月價格的“旺季”表現曇花一現,4月需求證偽價格弱勢延續,預計至二季度中後期PPI回升跡象可能更加明顯,因國內穩增長推動需求企穩,同時疊加油價回升。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23

經濟通脹延續低迷,不想QE就得降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57

經濟通脹延續低迷,不想QE就得降息
作者:姜超、顧瀟嘯


上周公布的4月外貿數據依然不佳,進出口負增意味著內外需均延續低迷。而4月CPI僅為1.5%,PPI仍在-4.6%低位,通縮風險並未消除。貨幣政策報告顯示1季度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利率高達6.78%,考慮到GDP平減指數轉負,當前實際貸款利率已高於GDP增速,實際利率高企成央行心頭大患。央行稱無需使用QE,意味著或需加大降息降準等傳統貨幣政策力度,而貸存比考核的取消也有助於疏通貨幣傳導,降低信貸利率。

內外需皆萎靡,物價短期仍低。4月出口同比下滑6.4%,進口同比大降16.2%,反映內外需皆萎靡。美國1季度GDP僅增0.2%,疊加歐元區短期改善但依然疲弱,全球經濟基本面弱勢決定外需持續不足。而4月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反彈,但內需低迷的現狀拖累進口一蹶不振,原油、鐵礦石等進口增速繼續下降。4月CPI、PPI分別在1.5%、-4.6%低位,預測5月CPI小降至1.3%,PPI小升至-4.4%,通縮風險並未消除。

流動性極大寬松。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公布新口徑下3月末金融機構超儲率為2.3%,按照可比口徑超儲率約為2.6%,加上4月準備金率大幅下調,估算4月超儲率或創出4%的7年新高,流動性極大充裕。上周貨幣利率R007降至2.4%左右,R001降至1.5%左右,接近過去4年的最低點,未來貨幣利率或已步入2%時代,流動性極大寬松。

若不想QE,需加碼降息:央行1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公布1季度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利率為6.78%,貸款利率降幅小於基準利率下調幅度,稱1季度國債利率有所上升,源於地方債供給升溫和商業銀行負債成本提升。物價或長期低位運行,擔憂實際利率上升。央行稱無須以量化寬松的方式大幅擴張流動性水平,意味著在傳統降息降準等政策方面或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習近平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做好,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傳財政部正在準備第二輪的債務置換,即資產證券化(ABS),目前正與全國人大預工委協商,此前債務置換只是化解存量債務的第一步。銀監會主席表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有助於減少銀行高息攬存的行為,增加銀行信貸供給能力從而助於降息信貸利率。

美國就業保持穩定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2.3萬人,小幅不及預期的22.8萬人,不過新增就業人口重回20萬人上方暗示勞動力市場重回正軌,而失業率走低至5.4%,創7年新低。薪資增長表現依舊低迷,增幅0.1%,不及預期的0.2%。到了對通脹有合理信心且勞動力市場繼續改善時,美聯儲才會選擇加息。

一、對短期經濟的分析:

外需萎靡內需不佳:①4月出口同比下滑6.4%,反映外需依然萎靡,其中僅對美出口增速轉正,對歐、日、香港、東盟口延續負增,美國1季度GDP僅增0.2%,4月PMI創新低,疊加歐元區短期改善但依然疲弱,全球經濟基本面弱勢決定外需持續不足。②4月進口同比大降16.2%,跌幅擴大,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反彈,但內需低迷的現狀拖累進口一蹶不振。具體來看,4月原油進口量同比降至8.7%,進口金額同比降幅擴大。而鐵礦石進口同比轉負,房地產市場難見明顯起色,疊加融資貿易需求低迷,銅進口保持在低位。③4月下遊地產銷量增速上升而汽車銷量增速下降,中上遊發電、粗鋼等產量增速依然為負,整體經濟未見明顯好轉。

二、對短期通脹的分析:

物價依舊低迷:①4月CPI仍在1.5%低位,其中食品和非食品價格均保持穩定。②5月以來豬價繼續反彈,但菜價仍在回落,食品價格整體仍降,我們預測5月CPI食品價格環降0.3%,5月CPI小降至1.3%。③4月PPI環降0.3%,源於石油加工和煤炭采選價格降幅擴大,4月PPI同比降幅仍在4.6%低位。④5月以來煤價、鋼價持續下跌,但油價持續上漲,預測5月PPI環漲0.2%,5月PPI同比有望小升至-4.4%。⑤1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或低位盤整,總體看物價保持低位運行的概率較大,而4月物價整體仍低,通縮風險並未消除。

三、對短期流動性的分析

流動性極大寬松:①上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繼續暫停,但流動性仍在改善,貨幣利率R007降至2.4%左右,R001降至1.5%左右,接近過去4年的最低點。②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公布新口徑下3月末金融機構超儲率為2.3%,按照可比口徑超儲率約為2.6%,加上4月準備金率大幅下調,估算4月超儲率或創出4%的7年新高,流動性極大充裕。③5月8日證監會審核通過5月第一批20家新股,募資總額約105億,而4月份兩次IPO凍資規模均超30000億,4月第二批IPO網下中簽率降至0.1%,打新收益率顯著下降,對流動性的影響也大幅下降。④泰勒規則下與當前經濟通脹增速匹配的R007應在2.5%以下,未來貨幣利率或已步入2%時代,流動性極大寬松。

四、對貨幣政策的分析

若不想QE,需加碼降息:①央行1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公布1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為6.56%,其中一般貸款利率為6.78%,利率降幅小於基準利率下調幅度,當前貸款利率仍遠高於GDP名義增速,利率仍需繼續下調。②央行稱1季度國債利率有所上升,源於地方債供給升溫和商業銀行負債成本提升。③稱物價保持低位運行的概率較大,若物價持續走低將影響市場預期推高實際利率,而4月物價數據低迷,通縮風險未消,意味著未來仍有必要再次降息。④央行稱無須以量化寬松的方式大幅擴張流動性水平,目前各類貨幣政策工具都有較大的空間,意味著在傳統降息降準等政策方面或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五、對政府政策的分析: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鼓勵股票債券發行:①習近平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把握改革大局自覺服從服務改革大局,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做好,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試點對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籌資。③傳財政部正在準備第二輪的債務置換,就是進行資產證券化即ABS,目前正與全國人大預工委協商,此前債務置換只是化解存量債務的第一步。④銀監會主席表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有助於減少銀行高息攬存的行為,增加銀行信貸供給能力從而助於降息信貸利率。

六、對海外經濟的分析:

美國就業保持平穩,油價上漲沖擊債市:①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2.3萬人,小幅不及預期的22.8萬人,不過新增就業人口重回20萬人上方暗示勞動力市場重回正軌,而失業率走低至5.4%,創7年新低。薪資增長表現依舊低迷,增幅0.1%,不及預期的0.2%。到了對通脹有合理信心且勞動力市場繼續改善時,美聯儲才會選擇加息。②上周,美國、德國和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大幅上升20bp以上,而驅動因素之一就是油價上漲。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經突破68美元/桶,油價的上漲鼓勵了長期通脹預期的上揚。油價自1月跌至每桶近45美元的谷底以來,迄今已累計上漲逾50%,加速了全球債券市場的拋售。③英國首相卡梅倫帶領保守黨贏得英國大選,其獲勝對英國央行加息決策本身並沒有直接影響,但根據其政策主張,緊縮性財政政策可能會推遲英國央行未來加息的日程。④歐元區4月制造業PMI仍在擴張區間,較3月略有下滑,其中德國和法國的制造業PMI均創兩個月新低,複蘇之路不平坦。不過上周歐盟上調歐元區GDP增速預期,歐元貶值和歐央行QE效果或將表現在實體經濟中,將15年歐元區19國GDP整體增長由2月預期的1.3%上調至1.5%。(海通宏觀)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95

巴西逆勢加息為哪般?通脹11年來最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588.html

巴西逆勢加息為哪般?通脹11年來最高!

第一財經日報 周艾琳 2015-06-04 21:44:00

在“全球降息潮”的背景下,巴西近日卻再度逆勢加息50個基點,這已經是連續第六次。本次加息後,巴西基準利率升至13.75%,創六年來新高。緣何深受經濟衰退困擾的巴西能抵擋降息的誘惑?

一度熠熠閃耀的“金磚國家”目前或多或少都面臨困難,尤其是巴西。在“全球降息潮”的背景下,巴西近日卻再度逆勢加息50個基點,這已經是連續第六次。本次加息後,巴西基準利率升至13.75%,創六年來新高。

緣何深受經濟衰退困擾的巴西能抵擋降息的誘惑?

“我們的目標是在2016年年底前將通脹鎖定在4.5%的目標值。”巴西央行行長通比尼(Alexandre Tombini)年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2014年和2015年巴西通脹的既定目標是4.5%,可上下浮動2個百分點,即在2.5%~6.5%之間。

然而,今年5月,巴西CPI升至8.17%,連續第四個月遠超巴西央行6.5%的通脹目標上限,意味著國內通脹處於11年來最高水平。美元走強使極度依賴大宗商品的巴西經濟前景慘淡、投資疲軟,但這依然難擋加息的步伐。

巴西通脹創新高 逆勢加息

在過去6個月,巴西央行累計加息275個基點。對於巴西的另類舉動,彭博新聞社調查的56位分析師之中,有55人都預計到這一結果。上月底巴西央行調查結果顯示,分析師已將今年巴西通脹預期上調至8.39%,並預計到今年年底,巴西基準利率將升至14%。據穆迪調查結果,分析師預計今年巴西經濟增長收縮1.27%,這將是1990年以來最差經濟增長表現。

面對通脹高企、經濟衰退的局面,多方認為,25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使得通比尼陷入兩難困境——高利率可以抑制高通脹,但同時也可能會傷及實體經濟。不過,通比尼已經作出承諾,要竭盡所能實現目標,即便失業率攀升也在所不惜。

巴西就業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巴西共減少了9.8萬個正式工作崗位。這一數據震驚了很多分析家,他們曾預計政府將增加5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巴西的失業率在4月上升到6.4%,這也是4年來的最高值。

巴西投行BESI Brasil的高級經濟學家Flavio Serrano表示,“巴西央行必須重振公信力,才能協助信心提升,他們現在的做法是正確的,當前經濟困境歸咎於錯誤的經濟政策。”

“拉動經濟的動力主要在於投資,但巴西的商業信心有所下降,因此加強信心和政策信用是巴西此後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們正在重塑財政空間,試圖改善這一狀況。”通比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通比尼解釋稱,今年是巴西的過渡年,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會采取諸多行動,爭取重塑財政空間。一部分措施就是提高如能源、電力、交通等行政費用,雖然這暫時推高了短期通脹預期,但這同時也重塑了財政空間,可望壓低中長期通脹。

大宗商品熊市 巴西前景堪憂

盡管通比尼對於本國經濟並非那麽悲觀,但在美元牛市下,新興市場歷來“難逃一劫”。

美元升值使得大宗商品承壓,巴西也正歷嚴重的商品危機。巴西是全球最大的蔗糖、咖啡和大豆生產國,其經濟仍嚴重依賴商品出口。當前,蔗糖的價格同比下降了24%,咖啡下降了29%,大豆價格下降了32%。相比5年前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巴西得益於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價格仍十分堅挺。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經濟放緩也對巴西造成一定影響。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經濟減速導致巴西商品出口減少。

“中國是除歐盟外巴西重要的貿易夥伴,巴西是大宗商品大型出口國,大宗商品的價格對於巴西保持貿易收支平衡至關重要,而中國的經濟增長將間接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通比尼對記者表示。

不論加息還是中國經濟增速,如果無法解決巴西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巴西經濟難有起色。巴西大量依賴初級產品出口,而政府為爭取民意,將大量財政收入投入到社會福利領域,導致福利水平超出國內經濟實際增長和生產力提升的水平,逐漸形成了一個“本身難以負擔的高福利社會”怪圈。

巴西媒體認為,加息雖從理論上講有助於平抑物價,但因政府開支快速增加,這些年來,加息的積極效應已大打折扣。

最後也不要忘了,美聯儲看似暫時打消了加息的念頭,但2013年5月的那場有美聯儲引發“加息恐慌”(taper tantrum)讓巴西深受其害,雷亞爾更是瘋狂貶值。誰也不能確保“黑天鵝”不會再度出現。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21

日本央行10月會議紀要:繼續QQE至通脹穩在2%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761.html

日本央行10月會議紀要:繼續QQE至通脹穩在2%

一財網 林潔琛 後歆桐 2015-11-05 16:35:00

許多委員支持維持現行貨幣政策,繼續實行質化量化(QQE)政策,使得基礎貨幣量能以每年80萬億日元的平均速度增長,以實現2%的通脹目標。紀要同時指出,長期通脹預期升高。

11月5日早間,日本央行發布了10月6日~7日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紀要顯示,許多委員認同日本央行的寬松政策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有委員指出,該政策的邊際效應正在下降。基於此,許多委員支持維持現行貨幣政策,繼續實行質化量化(QQE)政策,使得基礎貨幣量能以每年80萬億日元的平均速度增長,以實現2%的通脹目標。紀要同時指出,長期通脹預期升高。

紀要涵蓋了對日本國內以及全球的經濟、金融局勢的分析。

就日本國內經濟局勢,紀要指出,許多委員認為,日本國內需求強健,近期出口和產出持平。此外,物價趨勢也較去年走好,經濟穩步複蘇,商業固定投資穩步增長,公司盈利顯著增加,日本央行的QQE政策取得了預期效果。紀要顯示,委員們還就通過增長工資達成共識促進達到2%的穩定通脹率取得共識。

就全球局勢,油價、中國經濟前景、全球大宗商品走勢、新興經濟體市場等因素均引起了委員們的關註。紀要指出,委員們認為,油價正在影響市場物價預期,一旦油價影響消退,預計通脹將加速上揚。油價正在影響企業間的物價預期,並將影響實現2%通脹目標的時間。

紀要同時顯示,一些委員指出雖然歐美經濟逐漸複蘇,但中國經濟前景卻面臨高度不確定性,雖然整體而言依舊穩步增長,但增速放緩,尤其是制造業領域。紀要也指出,中國經濟的減速或比預期得更久,其對日本經濟的影響,需要予以關註。此外,一些委員認為,新興經濟體匯率、股市波動、全球大宗商品走勢疲軟也需要引起日本的警惕。東亞出口下降也在紀要中被列為令人擔憂的因素。

自去年10月擴大貨幣刺激政策以來,日本央行一直保持貨幣政策穩定。紀要顯示,在10月6日~7日的貨幣政策會議與此前9月14日~15日的會議期間,日本央行通過在貨幣市場購買日本政府債(JGBs)以及其他手段釋放流動性,使得基礎貨幣量始終維持在331萬億到340萬億日元之間。

此前,在會議紀要公布前,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就曾在9月28日對商界領袖發表的演說中表示,日本經濟預計將繼續溫和複蘇,為了實現2%的通脹目標,將盡可能的延長QQE措施。他預測,日本達到2%通脹目標的時間預計在2016財年上半年左右,但有可能因為油價波動而受到影響。

因此,此次日本央行維持QQE政策的決議可謂在意料之中,市場對紀要結果反映並不十分強烈。紀要公布後,日經指數以及日元兌美元均一度小幅走高,隨後持續波動。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11

經濟升通脹跌 投資股市最合時 (23 Oct 2009)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通脹及經濟增長周期可分四階段︰第一階段為經濟增長減慢,通脹高企;第二階段為經濟與通脹雙雙回落;第三階段經濟增長加快,但通脹低企;第四階段為經濟與通脹回升。

周期啟示股票投資時機︰第三階段及第四階段乃投資股票的黃金時期,至於第一至二階段期內,股票則並非最理想的投資工具。

有分析指,經濟增長配合通脹下跌,正是投資於股票的黃金時期,股份當中首選消費股。

由於在經濟復甦初期,商家未敢輕言提高物價,導致通脹周期一般滯後於經濟增長周期。

第一階段:經濟↓通脹↑

經濟衰退初期,增長周期由繁榮走向衰退,以市民大眾作為銷售對象的下游行業及需求敏感型行業,對經濟的變化較為敏感,會先行調低產品售價;而上游行業及對需求不敏感的行業,則受到前期定單的支撑,而價格可望仍然保持上升的勢頭。

股市危機四伏

在第一階段初期,由於通脹高企,資金湧入股樓以求保值,令股市及樓市仍處於高位。不過,隨着經濟下行的迹象逐漸明顯,高通脹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企業盈利倒退,難以再支撑股市向上。這時候股票並非最理想的投資工具,因為股市隨時會由盛轉衰。在政府減息振興經濟的預期下,債券及對息率敏感的股份可望受惠。

從圖一可見,內地於07年第四季至08年第三季正處於通脹周期第一階段。CPI於08年2月見頂,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則於 08年8月才見頂,可見下游企業(如零售業)價格較上游企業先行下調。配合股市分析,股市於07年10月見頂,略為回升之後,再於08年1月展開跌浪。


第二階段:經濟↓通脹↓

到了第二階段,經濟滑落速度加快,這時候即使離消費者需求(即終端需求)最遠、最不敏感的行業都感覺到經濟的嚴冬,這時中上游產品價格開始回落,令PPI及CPI雙雙下滑。

股市快見底

這時候投資、消費等範圍同步萎縮,而受到需求急跌,及利潤受壓所拖累,大部分企業都難以交出好成績,股市反覆尋底。在第二階段後期,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刺激經濟,股市將離底不遠。

圖一顯示,於08年第四季至09年第一季度,經濟與通脹雙雙下跌,上海A股亦於10月28日跌至1749點的低位。

這段時期,人民銀行將金融機構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及存款基準利率連番調低;而存款準備金率亦由17.5%,下調3至15.5%。此外,中央更推出4萬億元方案救經濟。其後經濟漸露曙光,股市亦見回升。

第三階段:經濟↑通脹↓

至經濟復甦初期,消費及生產需求逐步回升,但生產商及零售商不敢貿貿然提價,以免打擊好不容易才回升的生意,故這時候出現經濟復甦,但通脹卻低企的現象,而這往往是投資股票的黃金時候。

及至第三階段中後期,市場對商品的需求增加,令價格回升,為通脹上升增添動力,CPI及PPI的跌幅逐步收窄。

股市黃金期

由於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日趨樂觀,市民開始增加消費,企業亦開始擴大投資,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加上這階段政府仍未加息,市場借貸成本維持低水平,有利企業發展,盈利可望提升。

從圖一可見,09年第二季至今便是處於經濟復甦、通脹低企的第三階段,上海A股表現相當理想,由3月的2300點水平反覆上揚,昨報3202點。報告預期,第三階段將延至今年第四季。

第四階段:經濟↑通脹↑


至第四階段初期,經濟全面復甦,企業及市場對商品的需求大增,使物價進一步上漲,通脹憂慮重燃。

而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又會刺激市民的消費及投資意慾,加上市場資金仍然充裕,這時的經濟欣欣向榮,股市及樓市雙雙造好。

雞犬皆升全盛期

及至第四階段中後期,資產價格快速上揚,政府透過加息等方法抽走市場多餘的資金,隨着銀根逐步收緊,股市投資黃金時期將結束。

從圖二可見,06年至07年第三季處於通脹及經濟增長周期第四階段,上海A股不斷上揚,及至07年央行多次透過上調存款準備金及加息抽緊銀根,加上外圍股市下挫,拖累上海A股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