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碟中諜”成為現實:刷臉解鎖算什麽,現在“走兩步”就能識別身份了 | AI創新50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8/165177.shtml

“碟中諜”成為現實:刷臉解鎖算什麽,現在“走兩步”就能識別身份了 | AI創新50
黑智 黑智

“碟中諜”成為現實:刷臉解鎖算什麽,現在“走兩步”就能識別身份了 | AI創新50

碟中諜5里阿湯哥他們面對的終極黑科技成為了現實……

iPhone X帶來的面部識別“看一眼”解鎖的熱潮還沒過去,“走兩步”識別身份就來了。

9月15日,央視一套的科技節目《機智過人》中,這樣一項技術接受了姚期智(圖靈獎得主)、撒貝寧、江一燕、徐穎等組成的嘉賓團現場鑒定,並與《最強大腦》記憶大師袁夢PK:通過步態識別10個身高體型相似的“嫌疑犯”、21只體型毛色相似的金毛犬,以及金毛犬剪影,最終,機器再度勝過人類。

webwxgetmsgimg

《機智過人》節目中,銀河水滴科技成功通過步態識別現場“嫌疑人”

出現在《機智過人》中的,就是來自國內創業公司銀河水滴的步態識別技術,可以通過人們走路的姿態進行身份識別。相對於人臉識別和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步態是唯一可以在遠距離的複雜場景下清晰成像的生物特征。也即是說,即使非正面、戴著面具、遮擋面部,在普通攝像頭下,步態識別的算法也能判斷出對面人的身份。

也許你還記得《碟中諜5》中,阿湯哥他們面對的終極挑戰:破解指紋解鎖、三重屋里旋轉密碼鎖之後,最終他們在步態識別鎖面前,功虧一簣。步態識別的技術優勢從中可見一斑。而一旦啟動商業化,步態識別,將為我們的未來,打開更具想象力的大門。

webwxgetmsgimg (2)

《碟中諜5》中的步態識別系統

2016年成立的銀河水滴正在做的,就是推動步態識別技術的商用,目前正準備應用於安防、公安、智能家居、機器人等場景。目前,銀河水滴已經完成6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由聯想創投和中科智能聯合投資。

步態識別技術商用“獨一份兒”

在央視選擇《機智過人》的對象時,銀河水滴,是最早確認下來的兩家參與項目之一。同時,它也是中科院推送的項目中唯一被選擇留用的。

這是因為,識別人行走的“姿態”,聽起來容易理解,看起來簡單,實際上,要想準確識別這種人類複雜的行為特征,具有極高的難度。這是一種很難穩定提取特征的識別技術,技術門檻很高,在世界範圍內,能夠商用的步態識別系統,也是鳳毛麟角。

而在國內,能夠實現步態識別技術商用的,銀河水滴是“獨一份兒”。

webwxgetmsgimg (1)

《機智過人》:步態識別對戰記憶大師,識別金毛犬

QQ圖片20170918132058

《機智過人》加大難度:銀河水滴科技成功靠步態識別狗的剪影

在我國,中科院譚鐵牛院士是步態識別研究方向的開創者,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亮研究員是該方向國內的第一個博士。而銀河水滴,就是立足於中科院17年的技術積累。

銀河水滴創始人黃永禎2006年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便留在中科院參與科研工作,擔任自動化所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在博士期間,黃永禎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圖像的目標分類和檢測,並在之後,在譚鐵牛院士的指導下,和王亮等一起,繼續推進步態識別技術的研究。

webwxgetmsgimg (4)

銀河水滴科技創始人兼CEO黃永禎

2016年,中科院自動化所出臺了關於技術團隊離崗創業的意見,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當年6月,銀河水滴成立,成為研究所按離崗創業政策走出來的首批創業公司,中科院自動化所參股。而作為銀河水滴背後的技術支持力量,譚鐵牛院士也參與指導公司的發展,王亮研究員等為公司提供技術顧問。

除了政策支持外,推動黃永禎出來創業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整個人工智能領域也開始快速進入產業化階段”。而生物識別技術,正在從實驗室邁入商業化階段,並面臨迅速增長。據預測,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在 2020 年將達 250 億美元。

而中科院步態識別的研發,也使得步態識別技術從實驗室內環境到實現室外非受控狀態下的步態識別,識別精度得到了極大提高,開始逐漸接近商用水平。

黃永禎向黑智解釋,最基本的步態識別步分為人形檢測、分割、識別、跟蹤四個部分。通過攝像機采集不同對象的步態,通過處理分析,包括對步態運動進行運動檢測、運動分割、特征提取等,提取其步態特征;並將其與數據庫中的步態數據處理成同樣模式;最終通過比對進行識別並跟蹤。其中,快速人形檢測和高精度人形分割是最基礎的環節,卻又是最具挑戰的環節之一。

“識別之前,首先要對目標進行檢測、分割,然後分類,這些問題的解決達到一定程度才能解決步態識別產業化的問題。”黃永禎說,“我在讀博時的研究方向就是目標檢測分割這個基礎環節。”

目前,全球範圍,就連專業的科研機構,通常也只是基於粗略分割好人形的少量步態數據庫直接進行“單人識別”;能完全做好步態識別這四個環節並擁有百萬規模海量步態視頻數據的商業機構,目前只有銀河水滴科技一家公司。

webwxgetmsgimg (5)

銀河水滴科技步態識別過程示意圖

萬人中“走兩步”準確找到你

iPhone X的人臉識別引發了普通用戶的一系列猜測:化妝後的臉是否會影響解鎖效果?整容呢?戴上面具、墨鏡等呢?雙胞胎一模一樣的面孔,又是否會識別成功呢?

沒有任何一種識別方式可以稱得上是百分百準確以及絕對安全,但是大眾感興趣的,永遠是在極端假設下,或者在小概率事件下,是否會出現問題。這也是人在面對新鮮事物時的心理感受。

步態識別立足於的基礎,就是人在運動下的姿態,由於每個人生理結果差異和行為習慣,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是唯一的。這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同樣,它也會引發人們更多的遐想:假如受過統一嚴格訓練的人,是否會保持步態的一致性?如果更換了服裝、刻意改變了行走姿勢,是否能夠瞞過識別算法?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光線,能夠騙過人臉識別,那麽是否又會造成步態上的難以識別?

“步態采用的是目標對象的全身特征,包括靜態的體型,以及動態的行走規律的信息。”黃永禎說,“比如人類的骨骼、頭型、身型體態,以及肌肉力量特點、運動神經靈敏度、走路姿態等特征因素,共同決定了步態識別的準確度。”

比起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步態識別有著更加獨特的優勢:采集目標大,可以遠距離采集和識別;以及具有非受控性。“指紋必須要接觸到目標才能采集;虹膜的話,一般需要在30厘米以內才會識別精度較高;人臉識別的距離大約是5米左右。而步態識別目標只要在50米以內,即可識別。這使得它在物理空間的適用範圍會大很多。”黃永禎表示,“其次,步態識別是非受控識別,不需要識別對象主動配合與參與。這兩方面,都使得它的應用場景會更加靈活。”因此,即便一個人在幾十米外帶面具背對普通監控攝像頭隨意走動,步態識別算法也可對其進行身份判斷。即使特意偽裝或躲避,也很難做到欺騙。

之前,跨視角步態識別精度國際最高水平是65%。銀河水滴團隊的技術研發,提高到94%。據黃永禎介紹,普通2K攝像機50米外人群實時步態識別,360度視角,跨穿著、跨姿態,可實現90%以上的準確率;此外,銀河水滴技術還能完成超大範圍人群密度測算,對普通2K攝像機100米外、1000平方米1000人實現規模實時計數。

webwxgetmsgimg (6)

銀河水滴科技遠距離多特征生物識別應用場景之一:人群密度測算

在萬人之中,“走兩步”,可以準確找到你,並非神話。

能解決各種複雜情況下的步態識別問題,首要的具備因素,是一個足夠龐大的數據庫。目前,銀河水滴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步態數據庫,據黃永禎透露,在準備公開的數據庫中,包含了近100萬段視頻。“這個數據庫規模遠超過國際上其他數據庫,第二名可能只有我們1%的規模。”

而這種遠距離、非受控的身份識別技術,也將在各種應用場景中,開拓新的想象。例如,在公安場景下,在各種監控攝像頭拍攝的視頻中,搜索視頻里的人都在哪里出現;或者識別某段視頻中的某個人的身份。

在安防場景下,步態識別技術可以對出入公司、園區的人員身份進行識別,進行考勤管理的同時實現安全管理。

在機器人和智能化家居、家電的應用場景中,步態識別同樣可以發揮巨大作用。例如,機器不需要正對人面部才能進行身份識別;而是當側面、背面、非全身進入攝像頭時,均能識別出對方身份並提供交互,而這,可能就是高級交互的發展趨勢之一。

想象一下,當主人一進入家門,智能空調即能根據你的身份調溫送風;智能冰箱為不同的家庭成員解鎖不同分層提供食品……這是否也會讓你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

目前,銀河水滴科技也正在基於深度學習的算法,打造人工智能主導的工業檢測平臺。通過對檢測對象建立視覺模型,結合人工智能芯片的計算能力,對於肉眼無法檢測到的微小瑕疵或微米級差距,實現毫秒級的實時檢測,解決依靠人工有效率低、成本高、不穩定的問題。目前已形成針對表面檢測、裝配件檢測、精準測量、工件定位等工業質量檢測環節的完整解決方案,並應用於汽車、手機、紡織布料、木材等生產的檢測中。銀河水滴方面表示,工業視覺檢測的準確率“介於專家和普通人之間”,但是檢測速度遠遠勝於人類。

據黃永禎透露,目前,銀河水滴已經和某地公安局合作,為其開發公安系統平臺;以及和多家家電廠商實現了合作。同時,銀河水滴的技術也已經被華為采購。

webwxgetmsgimg (7)

銀河水滴科技為公安系統開發的智能識別平臺

銀河水滴的團隊已經從最初的十幾人擴充到現在的超過50人,以研發人員為主。黃永禎表示,天使輪融資也主要用於技術研發方面。而銀河水滴目前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技術和產品打磨上面,以適應更多的商用場景需求。

在遠距離、非受控的身份識別技術方面,銀河水滴也並不僅僅局限於步態識別。“步態識別也包括人臉、頭型等靜態特征,可以將人臉,甚至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也結合進來,打造整合多模態。”黃永禎說,“也許,我們最樂觀的估計是,這將是生物特征識別的一個‘終極形態’,表達全身識別的概念。”

黑智簽名檔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54

在現實世界玩轉“我的世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3188

在這個技術不斷革新的時代,各種技術的湧現,讓玩變成了一件非常具有科技感的事情。特別是前兩年VR大熱,讓人們覺得電影《黑客帝國》系列中“腦後插管”的全新遊戲時代仿佛近在眼前。

不過,科技發展是一回事,玩具好不好玩又是另外一回事。技術不成熟和在玩法上缺乏創新的各種VR設備和遊戲,並非好的玩具。VR的退燒讓人們明白,玩這件事情本身和科技其實並沒有多大關系,真實和有趣並不一定永遠都能夠形成交集。在擬真和“相片級畫質”等遊戲成為某些人的追求時,人們對於玩的追求其實一如以往,並沒有多大改變。只要制作方向得當,像素遊戲同樣也能夠給人有趣的體驗。

樂高“我的世界”系列(資料圖/圖)

像素組成的世界

對於現在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80後而言,紅白機FC上的像素遊戲是他們難忘的兒時記憶和情懷。用現在的標準來看,上個世紀80年代由像素組成的電子遊戲畫面只能用古老和簡陋來形容。紅白機遊戲雖然距離今天已經有些年份,不過像素遊戲卻從未遠離我們。看似落伍的畫面即便放在今天,也依舊能夠給人帶來滿滿的樂趣。近年來,包括《泰拉利亞》《鏟子騎士》《菲斯》都是像素遊戲中的佼佼者。就在不久前,海外著名遊戲媒體IGN打出了2018年的首個滿分遊戲。這款名為《Celeste》的遊戲,同樣也是一款像素遊戲。而在眾多優秀的像素遊戲中,2009年發行的《我的世界》可以說是最為火爆的代表。

《我的世界》在發行後的8年時間里取得了的成績,足以傲視群雄。2017年12月,《我的世界》的月活玩家數達到了7400萬,創下了遊戲發售以來的新紀錄。這款遊戲目前已經覆蓋超過13個平臺,全平臺總銷量已經突破了1.44億份。這樣的成績,即便是曾經巔峰時期的第一網遊《魔獸世界》也難以望其項背。這款略顯簡陋的像素遊戲憑什麽能夠俘獲億萬玩家的心,為他們持久地帶來樂趣呢?

《我的世界》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其主因不外乎是讓人們在遊戲過程中充分體會探索和創造的樂趣。人們在遊戲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並探索自己的世界。無數玩家在《我的世界》中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在reddit論壇上,就有一位網友分享了一組用《我的世界》制作的巨型城市。這座巨大的城市由350名“建築者”耗時6年才建成。整座城市生動逼真,現代感十足。

用《我的世界》制作的巨型都市(資料圖/圖)

歡迎來到樂高世界

在人類社會中,最原始的玩法就是創造。除了在虛擬世界中體驗造物主的感覺,讓人在現實世界中體驗創造的樂趣也並非什麽難事。

也許是北歐的創始神話賦予了北歐人高度發達的創造才能,《我的世界》的設計者馬庫斯·阿列克謝·泊松(Notch)正是來自瑞典。而現實世界中的創意玩具之王,則是同樣來自北歐國家丹麥的樂高。

樂高何以稱王?與所有帝國的起起落落相似,樂高帝國同樣經歷過它的黃金時代和衰落危機。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樂高開啟了它的黃金年代。從1979到 1993 年,樂高經歷過長達 15 年的快速成長期,年均增長率 14%,每 5 年公司的銷售額就翻一番。而在2000到2004 年間,樂高卻經歷了長達 5 年的虧損,一度面臨破產清算的危機。然而,與大多數面臨危機者不同,其後樂高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改革,成功完成了自救並最終超越孩之寶和美泰兩大玩具巨頭。2017年,在全球玩具市場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樂高公司所獲得的凈利潤比另兩家玩具巨頭美泰和孩之寶之和還多。

在面臨虧損之際,樂高推出了一系列著重玩家體驗的改革,成功逆轉困境(資料圖/圖)

樂高積木有什麽特別?首先,在工藝上,樂高積木就與普通的積木就有天壤之別。

所有基本樂高組件都由主要成分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高標準特定塑料顆粒制成。ABS顆粒進入樂高生產設備後,被真空幹燥然後推入料倉。生產過程中,這些顆粒經過管道進入註射成型機。機器使用非常精準的模具——精度公差僅為0.002毫米。這些原材料不僅符合玩具級的安全標準,甚至符合食品包裝級的標準;為此,公司還在丹麥本部設立了一個塑膠材料研發實驗室以及一個測試實驗室,以保證所挑選的原材料性能符合一系列更苛刻的要求和標準。

樂高積木組件的優秀工藝與樂高不斷開拓創新的發展史不無關系。

樂高積木的發明者是奧勒·基奧克(Ole Kirk Christiansen),在距今已有86年的1932年,他一手創辦了樂高公司。與現在樂高生產塑料玩具不同,樂高玩具起步之時,曾是一家木制玩具生產公司,這得益於公司創始人奧勒·基奧克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藝。

樂高積木獨特的形狀已成為積木玩具的標誌(資料圖/圖)

1947年,樂高成為丹麥第一家擁有塑料註射成型機的制造商。不過與今天塑料成為大多數玩具的基本材料不同,當時的塑料玩具銷量一直很不理想,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它只占到企業總銷量的5%-7%。但樂高卻依然堅持研究創造獨特的樂高塑料積木。經過多年的試驗,樂高才最終研究出凸起和孔的結合系統。當兩塊積木被拼在一起時,除非用力把它們拆開,否則它們就會一直牢牢地貼合在一起。因為積木不會垮塌,所以孩子們可以從下到上任意搭建,隨心所欲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1949年,第一塊樂高塑料積木問世。兩年後,穴柱連接原理的塑料積木投放市場。

其後,樂高開始制作並發行了多款不同的套裝,並將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了下來。樂高後來發行的包括泰姬陵、旋轉木馬、千年隼在內的許多套裝都由於生產線關閉已經絕版,這些絕版套裝如今都漲到了天價,因而使樂高獲得了“投資黃金不如投資樂高”的美譽。此外,樂高開發的不同套裝系列都有不同的年齡層適應玩家,比如duplo瞄準的是2-5歲兒童。這種積木制作得比普通的樂高積木更大,這可以防止兒童誤食,也更便於小手的拿放。而更為複雜的“機械組系列”則受到了25-45歲成年人的熱情追捧,一直暢銷至今。通過設計不同套裝,讓樂高積木成為了真正名副其實的全年齡玩具。隨後,樂高小人的誕生更為樂高的積木增添了許多生氣,使得兒童們在將樂高小人扮演成各種不同覺得同事,也收獲了更加個性化和沈浸式的遊戲體驗。

除了積木,樂高還開發了微型人仔充當積木世界中的“人類”(資料圖/圖)

而在樂高發展和改革的一系列舉措中,最為超前的,則是“樂高的遊戲系統”的建造。一個套裝里的樂高建築模型和來自不同套裝的汽車、燈塔、交通信號、鐵軌等都能無縫連接。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樂高推出了公司的核心產品——樂高小鎮套裝,孩子們能夠用它搭建整個小鎮,包括房子、商店、汽車和加油站;還有電車套裝。1974年,又引入了樂高家庭套裝。1978年,公司設計出修訂版的微型人仔,尺寸剛好與樂高整體系統相符。兩年後,樂高又設計出修訂版的火車來匹配這些人仔。

正是這一整套“樂高系統”,讓人們用樂高積木創造世界成為可能。

BrickWorld Chicago 2017上展出的徽派建築(資料圖/圖)

用樂高創造世界

樂高不僅僅是給小孩子開發腦力的玩具,小小的積木更是成為了許多人設計和創造的原始單元。世界上有許多癡迷於樂高積木的樂高狂人,用小小的樂高積木改變和創造世界。樂高的創意,不僅止步於積木中,還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無處不在。

德國柏林藝術家Jan Vormann曾發起過一個名為“Dispatchwork”的項目,目的是用樂高積木給紐約、柏林、巴塞羅那、阿姆斯特丹、蘇黎世等城市的殘垣斷壁打上彩色補丁。這個想法源自於Jan Vormann在故鄉柏林的所見所聞。柏林在二戰時遭受了盟軍強大的炮火轟擊,許多建築在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後變得殘缺不全。而樂高積木正是在二戰結束後開始在全世界流行。雖然看上去炫彩的積木與古舊的戰爭痕跡格格不入,然而當樂高積木的光滑外表和鮮艷顏色與斷壁拼接在一起時,兩種不同色調和材質卻顯示出了異樣的和諧。

樂高積木不僅是兒童玩具,也是成年人比拼創意的良品(資料圖/圖)

有人用樂高來修補,有人卻用樂高來創造。來自意大利的樂高藝術家Marco Sodano曾經用樂高積木複刻了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他曾說:“與樂高在一起,所有孩子都是偉大的藝術家。”其實不光是孩子,許多成年人是專職於玩樂高的藝術家。當今世界上,有14位官方認證的積木大師,他們與普通的樂高玩家不同,把玩樂高當成了一種職業。

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的Nathan Sawaya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同時具有職業樂高積木大師和樂高拼砌大師兩種稱號的人。然而,畢業於紐約大學的Nathan 曾是美國著名律師事務所Winston & Strawn的律師,坐擁6位數的年薪。高薪律師工作並沒有能夠給他帶來快樂,玩樂高才是他真正的夢想。他曾說:“我做樂高積木最不高興的時候,都比做律師的時候開心。”辭職後,Nathan利用樂高創造了包括名畫、名雕塑、人物肖像在內的諸多藝術品。2007年,Nathan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個展覽《The Art Of Brick》,這也是首個以樂高積木為主題的大博物館展覽,並被CNN評為“全球十大必去的展覽”之一。來自荷蘭佩爾尼斯的作曲家兼鋼琴家,則用30000塊樂高積木搭了一架三角鋼琴。這架鋼琴的“琴弦”是由黃色的積木搭建,雖然並不能通過“琴弦”發聲,但是範·維恩給鋼琴外接了電子鍵盤,融入整個設計,使得這架鋼琴同樣能夠“演奏”音樂。如果說玩家們利用樂高積木創造出來的樂高藝術品你還嫌太小不夠震撼的話,樂高公司造出來的藝術品絕對令你瞠目結舌。在丹麥比倫德,樂高公司用2500萬塊積木造出了占地1萬2千平米的房子。這棟樂高之屋的所有物件都是由樂高積木建成,形象栩栩如生。此外,名為BrickWorld的樂高作品展更是聚集了世界上眾多優秀的樂高作品,最近一屆的2017年在芝加哥舉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樂高展覽之一,參展作者超過1000人。

在丹麥比倫德,樂高公司用2500萬塊積木造出了占地1萬2千平米的房子。(東方IC/圖)

無論是《我的世界》還是樂高,作為玩具,他們既沒有競技感也不是單純的休閑品。人們通過創造而獲得更加純粹的樂趣,而這仿佛在揭示一個真理:遊戲給予人們的真正價值並非休閑和放松,而是使人在遊戲中排除雜音,能夠更加專註地在遊戲中“工作”,並獲得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679

雄安建設路線圖發布: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建設

雄安新區設立一周年後,其建設路線圖正式出臺。

21日,新華社發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共分為十章:總體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空間布局;塑造新時代城市風貌;打造優美自然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共享公共服務;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構築現代化城市安全體系;保障規劃有序有效實施。

《綱要》指出,規劃期限至2035年,並展望本世紀中葉發展遠景。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楊開忠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綱要》明確提出創造“雄安質量”,雄安新區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綱要》強調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表明雄安新區將成為全國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新引擎。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綱要》整體架構一脈相承,沿著總的原則和目標逐一展開,描繪了雄安新區的雄偉未來。在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標準、考核等各個維度上謀求新突破,並賦予了雄安新區探索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路徑的重大歷史使命。雄安新區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產業、人才、標準、環境,還包括城市設計、智慧化管理以及歷史傳承等。

形成“北城、中苑、南澱”總體格局

《綱要》指出,順應自然、隨形就勢,綜合考慮地形地貌、水文條件、生態環境等因素,科學布局城市建設組團,形成“北城、中苑、南澱”的總體空間格局。

具體來說,“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勢較高的北部區域,集中布局五個城市組團,各組團功能相對完整,空間疏密有度,組團之間由綠廊、水系和濕地隔離;“中苑”即利用地勢低窪的中部區域,恢複歷史上的大溵古澱,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營造濕地與城市和諧共融的特色景觀;“南澱”即南部臨澱區域,通過對安新縣城和澱邊村鎮改造提升和減量發展,嚴控臨澱建設,利用白洋澱生態資源和燕南長城遺址文化資源,塑造傳承文化特色、展現生態景觀、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澱濱水岸線。

徐光瑞表示,組團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緩解和改善單極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大城市病”等弊端,如房價和租金過快上漲、城市擁堵和環境汙染、資源消耗強度過大等。通過組團形成多中心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發展格局,最大限度地減少低水平建設和重複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楊開忠對第一財經表示,組團式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大好處。

一是留有余地,增強城市彈性。未來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再好的規劃也無法完全測準未來,因而規劃需要留有回旋余地。組團式發展富有適應未來變化的彈性,能夠較好處理城市發展的近期與遠期關系;二是有利於構建藍綠交織、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空間格局,容易親近自然;三是分散汙染源、分散生態沖擊,有利於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綱要》明確了啟動區的範圍與主要功能:在起步區適當區域規劃建設啟動區,面積20-30平方公里,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創新特色,提供優質公共服務,集聚一批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現代金融、總部經濟等創新型、示範性重點項目,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打造韌性安全的城市基礎設施,精心塑造城市特色,形成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風貌。

同步建設數字城市

《綱要》對建設數字城市與城市智慧化管理提出新要求。即“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推動全域智能化應用服務實時可控,建立健全大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

楊開忠表示,城市智慧化管理既是全球城市發展潮流、中國國家戰略,也是雄安新區在未來城市全球競爭中獲取優勢的必然要求。要實現雄安新區城市智慧化管理,就要實現城市全主體、全要素、全過程、全空間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雄安新區歷史負擔輕,可以繪就最新最美的文章,可以預見雄安新區將為中國乃至世界城市智慧化管理提供範例。”楊開忠說。

在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綱要》明確,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感知設施系統,形成集約化、多功能監測體系,打造城市全覆蓋的數字化標識體系,構建城市物聯網統一開放平臺,實現感知設備統一接入、集中管理、遠程調控和數據共享、發布;打造地上地下全通達、多網協同的泛在無線網絡,構建完善的城域骨幹網和統一的智能城市專網;搭建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多元普惠計算設施,實現城市數據交換和預警推演的毫秒級響應,打造匯聚城市數據和統籌管理運營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樞,對城市全局實時分析,實現公共資源智能化配置。

建設中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

作為雄安新區的第一個大型公共建築,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充分體現了“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的建設理念。

基於雄安建設的高標準技術要求,眾多國內信息技術產業領先的企業和機構已積極在新區布局,包括中電科太赫茲智能感知核心芯片和器件產業化項目、清華大學國防科技高端實驗室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40

VR,用虛擬場景幫助孤獨癥患者融入現實生活

VR在資本圈的熱度已經不再,不過在醫療領域,它的功能可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此前,VR更多地被應用在輔助醫療比如遠程的手術講解之中,在國外也有出現由大學合作研究項目與醫院聯合進行的對抑郁癥等心理治療的幹預嘗試。

“我們目前超過了他們走的階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教授杜亞松說,他正在尋找用VR對孤獨癥治療的幹預方法。

孤獨癥(autism),又稱自閉癥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杜亞松在介紹時提到,“美國兒童孤獨癥患病率為四十八分之一。在中國,暫時沒有流行病學資料統計數據。”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曾統計顯示,當前中國自閉癥患者數量已超過1000萬,每年新增20萬病例,其中14歲以下的兒童超過300萬。

為什麽會選擇用VR幹預治療?研究表明:自閉癥的核心癥狀就是所謂的“三聯癥”,即社會交流障礙、語言交流障礙、重複刻板行為。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翟廣濤憑借多年從事視覺信號處理和感知信號處理方面的研究經驗,看到了虛擬現實的三個特點沈浸 (immersive )交互(interaction)想象(imagine)在治療中的空間。

此前,美國、英國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虛擬環境之中,主要圍繞社交方面進行訓練。“我們承認社交方面的訓練是孤獨癥孩子最需要的。但是我們嘗試的過程當中發現一個問題:如果開始就用新的形式對孩子進行訓練,實際上是很難走下去的。對這些孩子來說,虛擬現實是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翟廣濤說。

在社交訓練之後,通過進一步把真實和虛擬逐漸融合,讓孩子把在虛擬環境里掌握的技能和知識推廣到真實世界當中。五彩鹿上海校區的校長李超白介紹時提到,常規的康複課程通常是在上半周和孩子講故事、反複模擬場景,讓孩子們的感官得到初步的刺激,然後會帶孩子外出活動,比如去超市購物,體驗真實的生活場景。

有了VR,可以通過每堂30-40分鐘的預備課程,在課堂當中模擬社會場景,對整個環節帶來進一步提升。“VR技術提供給我們一個虛擬現實的環境,在這個虛擬現實當中就可以幫助孩子有一個準備階段。在這個準備階段他感受到、看到的環境和真實世界是最高的契合。”他說。

第一財經記者也親身體驗了五彩鹿兒童發展中心的VR設備。得益於穩定的幀數刷新率與平靜的遊戲氛圍,記者並沒有感到眩暈。遊戲環節包括識別不同顏色的氣球,根據指令敲擊代表不同音符的彩色蘑菇,還有人臉連連看的環節。

“我們的內容設計首先要突出我們想讓孩子關註的東西,也就是交互的對象。對於孤獨癥兒童來說,第一步接受就很難,我們要設計一些場景,把他的恐懼感覺降到最低,讓他最大程度接受這一個形式,這是第一步。這是和設備、內容都相關的。同樣的設備,如果說他第一下覺得內容不吸引他,他就沒有興趣了。因此在接受訓練時,這些內容我們都是經過反複嘗試的,最後定下來了這幾個繁榮,在統計範圍之內,這些內容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通過把這些內容再做的複雜、豐富一些,我們產生第二個階段,然後才是社交訓練,最後是融合訓練。我們在內容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孤獨癥兒童認知的特性。” 翟廣濤說。

硬件的進步也為這種可能性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目前我們所運用的是英特爾最好的芯片組,這個芯片組確實有優勢之處,除了剛剛翟廣濤老師提到的AI方面的,其實在遠程控制、加密、保密都是非常好的。我們希望持續不斷的用最好的硬件支撐我們內容和產品的制作。” 醫微訊聯合創始人、CEO 潘耿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翟廣濤表示,未來其他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也會考慮與VR相結合。比如說英特爾RealSense技術,它本身是一個攝像機,還可以進一步給出人的骨架、手部等信息,更好地分析孤獨癥孩子的刻板行為。目前,這套為孤獨癥兒童提供的沈浸式孤獨癥診療系統(Immersive Treatment for Autism)診療解決方案由英特爾提供強大的計算力,結合人工智能、VR技術及RealSenseCamera,提供了全新沈浸式交互情景。

“這幾年在硬件方面的一些突破,其實某種意義上是超出我們的預期的。比如說頭顯,目前大家最關註的是眩暈感,大家都很清楚眩暈感主要的癥結,在清晰度、幀率、FOV上,目前突破速度都是很快的。” 潘耿提到,不僅僅是佩戴舒適性上因為輕材料的設備得意改善,價格和成本目前也有走低趨勢。

潘耿表示,目前第一階段推出的是商用版產品,即針對To B用戶,比如說像五彩鹿這樣的機構,或者是公立醫院、保健院或者是特殊學校。“我們下一個目標是希望通過公立醫院的使用,一方面做臨床數據的收集,同時也是做市場的預熱和推廣,這樣才可以慢慢走向家庭。” 潘耿表示,現在既然產品化了,也在走專業的審批路線“我們已經在申請的這條路上,包括向CFDA,國外的FDA,我們正在做類似的考慮。”

而這還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杜亞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重要的是要通過腦神經機制來驗證效果,這中間還有很多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44

無人駕駛從理想駛入現實 技術只是第一關卡

在耶路撒冷的某個路口,一支“自動駕駛”的車隊正在進行日常的檢測,Mobileye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Amon Shashua稱,如果這輛車在耶路撒冷都能開了,那就(幾乎)能在任何地方開了。

作為英特爾的子公司,Mobileye希望將在複雜道路上的“學習”成果融入到產品和客戶項目中,預計數月內,測試車隊將進入美國和其他地區。而在此前有消息稱,Mobileye已經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單一訂單,開始為一家歐洲企業的800萬輛汽車提供自動駕駛技術支持。

對於這一消息,Mobileye官方並沒有正面回應。但在5月30日的一場活動上,Mobileye資深首席工程師兼首席系統架構師Jack Weast在演講中提到,即便目前有大量的“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但基於AI的規則算法並不能保證完全的安全性,行業中需要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需要整個生態系統的共同努力,包括學術界以及行業、政府的參與。

技術並不是最大問題

Mobileye在技術落地的商業化探索上正在邁出更大的步伐。

有消息稱,英特爾已與一家歐洲汽車制造商簽訂了無人駕駛技術合作協議,為後者生產的 800 萬臺汽車提供無人駕駛技術支持,雖然官方並沒有對此消息做出確認,但從和汽車廠商的互動上看,英特爾正在與更多的汽車廠商結盟,在自動駕駛的芯片技術市場展現自己的實力。

“目前,Mobileye分成兩個產品線,第一個是軟件加芯片的產品形態,我們主要客戶群和最終用戶其實是車廠,而且是大批量生產乘用車的車廠,比如通用、上汽、寶馬、沃爾沃,都是我們的客戶群。但是Mobileye和這些客戶不會產生直接的買賣合同,因為我們提供的只是芯片加算法,車廠要的是最終解決方案,中間需要誰?需要我們的Tier1來做集成,我們在全世界有十幾個Tier1合作夥伴,像德爾福、麥格納這些都是;我們在中國有三個本土的Tier1的合作夥伴,比如北京經緯恒潤。這是一條產品線。”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中國區總經理蘇淑萍對記者說。

她表示,除了解決方案外,Mobileye也提供成品。“這個產品就主要是用在後裝上面。因為車的生命周期太長了,正常都是十年往上走的。咱們現在能在市場上買到的車絕大部分是不具備ADAS的,甚至連一些預警的功能都沒有,所以我們就推出了後裝的產品,這個主要通過代理商的方式來操作。”

但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產業鏈如何推進的問題,她表示目前仍然有諸多問題,技術和成本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公眾的教育、消費者的教育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和消費者之間仍然隔了多層關系,簡單來說,Tier2、Tier1,還有車廠、經銷商,這至少有三層。一個技術經過三層之後還能拷貝不走樣的概率有多少?”蘇淑萍表示,各國法規也是需要適應的問題。

產業化需要生態構建

“站在國家層面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做。包括將來要有一個技術創新體系、汽車產業生態體系、路網設施體系、法規標準體系、產品監管體系、信息安全體系,這一系列的技術突破以後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化。”清華大汽車工程系教授李克強對記者表示,我們要真正實現產業化,需要建設產業生態。

“產業生態當中有幾個關鍵系統技術,必須有創新的方式來推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智能網聯汽車在中國的產業化。我們認為有五大基礎平臺,基礎層比如說地圖,雲控基礎平臺,終端、計算基礎平臺、信息安全基礎平臺,這五大基礎平臺只有通過協同創新取得突破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網聯汽車在社會的真正使用。”李克強說。

他強調,以雲基礎平臺為例,未來雲平臺分兩層,基礎層是建立交叉共性的基礎數據的底層,需要通過政府許可,行業認同、市場化運作,按照這樣的方式來建立。這個基礎平臺建立必須要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只有有合理的商業模式,這樣的方式構建雲的基礎平臺,支撐雲的應用平臺,最終智能網聯生態系統才可能建成。而自動駕駛用的高精度基礎地圖、計算基礎平臺等等,未來這五大基礎平臺建立以後,通過和現有的二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OEM,可以形成一種協同關系,只有這樣的產業協同方式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智能網聯汽車在中國的產業化和實用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62

社論:將知識產權更多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0年前的6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1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最重要的知識產權貢獻者之一,知識產權大國地位已經牢固確立。

數據顯示,10年來,中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007年的0.6件增長至2017年的9.8件。中國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9.56%,專利授權年均增長21.2%。國內(不含港澳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07年的9.6萬件增長到2017年的135.6萬件,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外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國家層面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政策上的保護支持;二是知識產權創造者的自身努力;三是國際大勢的推動。

我們已經是一個知識產權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在知識產權的“含金量”方面,在知識產權如何更多、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在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這10年來我們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已經從“要我保護”上升到了“我要保護”的層面。因為社會已經形成共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產權正是科學技術的載體。中國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用主管官員的話說,下一步將努力培育更多高價值核心專利、版權精品、知名品牌,實現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知識產權保護從不斷加強向全面從嚴轉變。

持續提高知識產權的“含金量”是一個重要方面。應該看到,在許多高科技領域核心技術,甚至是“要命”的技術領域我們還沒有掌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19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14次院士大會所說:“實踐反複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做出戰略性安排,盡早取得突破。”

從這一點上講,知識產權的數量不是根本,根本的是在核心技術、核心知識產權方面的突破。“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掌握核心領域的知識產權,才能更加從容自如。

將知識產權更多、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是今後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如果不能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只能是束之高閣的“觀賞物”。

我們的許多知識產權不能很快產生社會經濟效益,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一些科研人員為了研究而研究。這是體制上的歷史因素。而在一些“產學研”結合很好的國家,科研是“外包定制”的,企業需要什麽技術,就會委托科研機構、人員做這方面的研究。這樣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很快就轉化為了現實生產力,研究人員也可以獲得股權等收益。

而在國內,科研人員往往把獲取科研成果、發表科研論文、進行職稱評定作為科研活動的主要目的。由於激勵機制不到位、創新主體與獲益主體不對稱、體制機制障礙,相當一部分科技人員還難以靠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合理合法地富起來。

習近平在上述“兩院院士大會”上說:“要註重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尊重和認可團隊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要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下一步,就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激勵機制,以知識產權為紐帶,連接創新成果和市場,連接知識與財富,讓知識產權物有所值,讓知識產權人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不但會激發科研人員、知識產權人的積極性,也會對增強國家軟硬實力大有裨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21

TTIP三年沒談成 三小時達成的美歐“零關稅自貿區”協議現實麽?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用近三個小時達成了一份細節不詳的意向性貿易協議:美歐雙方將朝著“零關稅、零非貿易壁壘和非汽車類工業產品零補貼”的目標共同努力。

不過,美歐間所謂的“零關稅”並非是空中樓閣。在美國奧巴馬政府時期,美歐就“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展開談判時,歐盟曾出價提議對超過97%的進口商品取消關稅,來換取美國對歐洲企業開放其政府采購系統,並有策略地修改其“買美國貨”的法案,但彼時的美國談判團隊並不為之所動。

與此同時,考慮到以往記錄,特朗普本身的態度也值得觀察。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經濟研究主管達克(Gregory Daco)在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回複中表示,第一,此次零關稅自貿區協議僅具有象征意義上的重要性,缺乏細節令此次的成功僅成為了一個脆弱的“紳士協議”;第二,考慮到此前美國在同其他國家談判中表現出的反複行為,對未來的發展仍需謹慎關註,“雖然不想為跨大西洋關系的破冰潑涼水,但是我們也審慎地註意到,雙方均故意使用了含糊不清且極為籠統的言詞”。

對於相關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美、歐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和貿易夥伴。如果美歐能夠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上的分歧,能夠順應全球化潮流,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這不僅符合他們雙方的利益,對世界來說也是好事。“當然,我們也希望美歐有關努力和舉措符合多邊貿易規則,比如非歧視原則等。”

圖為2007-2017年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數據(來源:歐盟統計局)

汽車關稅獲“緩刑”

從白宮出來後,容克如釋重負。他對隨行的記者說,“雖然用了足足3個小時,但是我們還是做到了。”

此次容克得到了美方的兩點承諾:第一,在談判開始後,除非一方叫停談判,則雙方均將暫停對等互征關稅,容克暫時解除了汽車稅對歐洲的威脅;第二,特朗普方面承諾將重新評估現有鋼鋁關稅。

比起鋼鋁關稅,汽車稅更令歐盟擔憂。根據歐盟測算,歐盟受鋼鋁關稅影響的鋼鋁產品為64億歐元,而歐盟對美出口汽車和汽車零件出口到美國的價值每年則超過500億歐元。

5月23日,特朗普下令美國商務部對進口汽車及其進口零件進行所謂“232調查”, 即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評估上述產品是否對美國造成國家安全威脅,責成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2月中旬之前完成上述調查。同時,由於歐盟對美國約32億美元商品實施的反制關稅已生效,作為反擊,特朗普表示如果歐盟不撤銷對美國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就將對所有歐盟對美出口的汽車施加20%的關稅。

作為回報,除前述“零關稅、零貿易壁壘、零補貼”的意向性協議之外,歐盟此次還承諾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以及液化天然氣。容克表示,“(歐盟)將會這樣做。”

他並表示,美歐必須合作“改寫”規則,而不是撕毀規則。對此,達克指出,除了承諾之外,宣布的協議中沒有涉及具體細節。

此前美國威脅要施加25%汽車關稅,歐盟則準備對從美國進口的200億美元商品進行關稅報複。如考慮到此次協議能避免這一場跨大西洋貿易戰,則這場會議和協議尚具一些象征上的意義。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商業和經濟項目總管奧斯特菲爾德(Bart Oosterveld)則指出,“避免災難並不能說是成功了。我認為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基本對話的重啟。像大豆和液化天然氣這樣的個別項目並不十分重要。我不認為歐盟會同意在不討論鋼鋁問題的情況下,就對貿易條款進行重大修訂。”

特別是對於關心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秩序的人而言,現在慶祝勝利還為時過早。他補充道。

特朗普的承諾靠得住嗎?

觀察人士均指出,鑒於特朗普在過去表現出的自相矛盾和反複無常,各方對於特朗普是不是一個可靠的交易對象仍存疑慮。

達克對此看法表示贊同。他指出,必須警告的是,之前已經觀察到這種類型的模式,即特朗普突然撤銷原先談好的協議,並再次對談判國家征收關稅,最終迫使談判對象針對美國實施“同等規模和強度”的貿易報複。

達克舉例指出,以近期美國對外談判的記錄可以看出,一條推文就可以阻止雙方之間的溝通,並迅速將事件升級為(對等)征收關稅。

為此,接下來的幾天和幾周對於確定美國政府與其歐洲談判方之間的溝通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會看到類似於TTIP重啟的討論將至關重要。達克表示,畢竟,若美歐在汽車和零部件產品上實施對等報複征稅,這將使兩個經濟體在2019年的經濟增長率均減少至少0.2個百分點。

在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後,TTIP談判陷入“冷藏”之中。TTIP首輪談判於2013年啟動,根據此前計算,如達成TTIP,歐美雙方將建起世界最大自貿區,涵蓋全球約40%的經濟產出和50%的貿易活動。不過由於美國政府未能在換屆前完成談判,TTIP的談判在2016年陷入停滯:歐盟貿易司網站上有關的談判文本信息,就一直停留在2016年7月14日;而特朗普一上任,其團隊就把長期掛在白宮網站上的TTIP專題刪除幹凈了。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享受世貿組織(WTO)最惠國待遇,在關稅方面,美歐之間的關稅其實已經很低,平均低於3%,實際上即便是在美歐就TTIP進行談判時,也並不是以降低關稅為主要目的。

在此前的TTIP談判中,可以說美歐在繼續降低關稅談判中出價都很爽快,真正糾結的領域是有關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其中導致TTIP談判擱淺的原因在於,美歐團隊在金融服務市場準入、政府采購、地理標識以及 “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SDS)”等重要條款上的談判都陷入了僵局,比如由於爭議過大,有關ISDS的談判從2014年3月開始就被凍結了。

另外,目前還看不清,歐盟想要通過TTIP進入美國政府采購市場的訴求,將如何與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原則相調和。如前所述,談判TTIP,歐盟方面看上的就是美國巨大的政府采購市場:比如歐洲建築公司可以競標美國公路合同,以及美國警察系統在采購警車時可以采購寶馬。

然而要美國對歐洲企業開放其政府采購系統,美國就必須修改“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法案,然比奧巴馬政府更甚的是,在2017年4月18日,特朗普簽署“買美國貨、雇美國人”行政令,這預示著美國不太可能在此方面做出額外的讓步,而歐盟此前對奧巴馬政府在政府采購市場準入方面的表現就已不夠滿意。

(實習記者林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89

中國高鐵十年:里程已占世界三分之二 “千里江陵一日還”成現實

8月8日,京津城際鐵路開始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複興號動車組在京津城際鐵路按照時速350公里運行。運行圖調整後,京津城際開行列車數量由108.5對增加至136對,北京南站至天津站列車運行時間將由35分鐘壓縮至30分鐘。

十年前的2008年的8月1日,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一條最高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開通運營,中國正式跨入高鐵時代。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巨大變化,京津高鐵也是過去十年中國高鐵、高鐵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高鐵十年里程占世界三分之二

據統計,京津高鐵開通十年來,累計發送旅客2.5億人次,拉近了北京、天津兩個特大型城市的距離,放大了各類生產要素、資源配置的空間,對兩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深刻改變了兩地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觀念。

十年來,京津城際、京滬高鐵、鄭西客專、滬杭高鐵、合蚌高鐵、哈大高鐵、京廣高鐵……一條條高鐵開通運營。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程最長的高鐵——京廣高鐵正式全線通車,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鐵——蘭新高鐵全線貫通,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鐵——京滬高鐵“複興號”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

十年來,從渤海之濱到西部戈壁,從中部平原到西南群山,從東北雪原到江南水鄉,中國高鐵從零起步,串珠成線、連線成網,運營里程超過2.5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總里程的三分之二,累計運送旅客超過70億人次。

去年12月28日,連接石家莊和濟南的石濟高鐵開通運營,中國“四縱四橫”高鐵網最後一橫正式收官。隨著“四縱四橫”的收官,中國高鐵網建設正加速向“八縱八橫”的目標邁進。

2016年7月,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發布,按照該規劃,我國要在“四縱四橫”的基礎上打造“八縱八橫”,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2小時交通圈。到2030年,中國鐵路網運營里程將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4.5萬公里左右。

高鐵也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它的快速縮短了兩地間的時空距離,“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古人思想已經在今天變成了事實。比如,過去每年春運期間,往返珠三角到粵西、廣西等地的摩托車返鄉大軍浩浩蕩蕩,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存在安全問題。但是2014年底貴廣、南廣高鐵開通後,大幅度分流了春運“摩托車返鄉大軍”,使“摩托車返鄉大軍”逐年減少。

“相比汽車運輸,高鐵具有準點、安全、舒適等優點,對我們的長途客運沖擊很大。”福建南部某縣城汽車客運站管理人士林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年來當地長途汽運逐漸減少,主要原因是隨著高鐵開通,長途客車運輸需求下降。目前當地客運站也在努力轉型,比如積極開拓旅遊包車等領域。

產生巨大溢出效應

高鐵的快速發展,不僅顯著改善了人們的出行條件,而且帶動了沿線經濟增長和相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了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巨大的溢出效應。

例如,“武清奇跡”就是一個典型樣本。這座位於京津之間被“高鐵拉來的新城”,2007年生產總值165億元,2017年這個數字已變成1161億元。10年間,武清站日均旅客發送量由最初的366人次一路井噴式增至現在的1萬余人次。經停列車由最初的8對增至現在的23對。近10年,武清站共計發送旅客1218.5萬人次,單日發送旅客最高紀錄為1.6萬人次。

對於之前因交通不便而“藏在深閨”的風景名勝地來說,高鐵開通帶來源源不斷的遊客。如貴(陽)廣(州)高鐵通車後,原本寂靜的肇興侗寨一年比一年熱鬧。2016年,肇興景區接待國內外遊客124.0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27%和31.06%。

另一方面,大型都市圈在經濟資源的集聚、效率和節約發展等方面更具優勢。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說,中心城市、城市群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平臺。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大幅改善了傳統鐵路運輸的舊貌,極大地提升了區域間資源要素流動的效率與水平,對於促進產業的分工和協作、加速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從京津城際鐵路起步,京津冀高鐵網絡逐步形成,高鐵公交化、潮汐通勤流、早進京津石、當晚可回家,以北京、天津、石家莊為鼎足,區域內36個高鐵站為支撐,密布環繞的高鐵、城際、市域列車來往穿梭,軌道上的京津冀成為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助推器。

在長三角,為做好長三角地區鐵路規劃建設工作,8月2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展和改革部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長三角城市群區域鐵路網規劃。會議聽取了鐵四院關於長三角城市群區域鐵路網規劃(2018~2035年)初稿的匯報,對規劃總體思路、原則和方案進行了討論,對規劃修改任務進行了部署。

其中,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兼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江蘇將突出加快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打造“軌道上的江蘇”,2020年形成以軌道交通為客運主骨架的“2小時江蘇”。

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高鐵、城際軌道對城市群、都市圈的構建至關重要。尤其是,相比公路運輸,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點和安全性高等特征,是城市群、都市圈發展的基礎。加快高鐵、城際軌道建設,不僅加速了周圍資源向城市群的集聚,而且可以促使產業、人口在城市群內部的合理梯度分配。

國家發改委去年11月印發《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要推進城際鐵路加快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適應、服務城市群間及內部旅客運輸的城際鐵路,重點建設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城際鐵路,為構建軌道上的城市和城市群打好基礎。

同時,高鐵的發展也促進了中西部強省會城市的快速崛起,加快了這些城市大都市圈的發展。尤其是,2008年以來,高鐵建設基本都是以省會為中心展開的,十年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面貌也發生了變化,人流、物流、資金流不斷向這些中心城市聚集,包括鄭州、西安、武漢、合肥、重慶等中西部強省會城市快速崛起。

以鄭州為例,“十三五”期間,河南將加速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絡,高鐵通車里程將突破2000公里,進入國內高鐵里程第一陣營。在專家看來,鄭州是米字形高鐵網絡的中心樞紐,未來對周圍城市的輻射力大,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會,鄭州的後發優勢相當明顯。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68

彎道超車現實嗎? 芯片產業火熱背後還需務實前行

芯片無疑是2018年最火的話題之一。中興事件之後,更是全民關註、討論芯片。

不久前,在半導體產業高端論壇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大基金”)總裁丁文武稱,全國老百姓都知道芯片,即使不知道芯片是什麽,也都知道芯片產業差距很大。

有人欣慰這一行業終於引起了大眾關註,也有人擔心只是表面繁榮、虛火過旺。

僅在最近三個月里,就有多家公司發布AI芯片或模組,不僅有百度,也有寒武紀、雲知聲、出門問問、Rokid等初創企業。

但芯片從來不是賺快錢的產業,對於AI芯片可實現彎道超車的觀點,不少業內人士持懷疑態度。

由冷到熱

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一些芯片廠商的展臺周圍到處都是駐足觀察和拍照的觀眾,展臺的講解員則一一為觀眾進行科普。

“集成電路的話題越炒越熱。”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告訴記者,“這兩年行業發展也好,國內資金支持力度也好,半導體這個行業整體景氣度上來了。”

根據賽迪顧問提供的數據,2007年到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8%,遠遠高於全球半導體市場6.8%的增速。

元禾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劉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芯片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集成電路在矽谷是最火的,大量資本進入集成電路企業”;在中國,目前這一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期。但由於芯片是高投入、高風險、慢回報的行業,中國投資者更偏愛互聯網企業。

根據《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思路和投資建議》所述,一款28nm芯片設計的研發投入約為1億到2億元,14nm的約為2億到3億元,研發周期為1到2年。芯片制造更是資本密集行業,一條28nm工藝的集成電路生產線投資額約為50億美元,20nm的高達100億美元,更不用說14nm、10nm和7nm先進制程的投資額度了。

不過,今年在中國,芯片也成為了繼區塊鏈之後的又一投資風口。除了中興事件引發的關註,也離不開最近幾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基金的介入。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集成電路被放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顯著位置。李克強總理提到,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範區。

2014年國家設立了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丁文武表示,經過近4年的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大基金布局了集成電路整個產業鏈,實現了產業的全覆蓋。

目前,包括北京、天津、西安、重慶、成都、武漢、合肥等20多個城市都有芯片產業項目。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預測,到2020年,建成的200mm(毫米)和300mm集成電路生產線產能可以達到每月200萬片。這一規模比現在至少翻了一倍。

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預計2017年到2020年間,全球投產的晶圓廠約62座,其中26座位於中國,占全球總數的42%。

這種“集體作戰”的模式是一種探索市場的路徑,國內如海思、展訊的局部崛起,意味著國產手機正在逐步走出芯片依賴進口的困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發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IC設計公司排行榜中,華為海思排名第七,比上年營收增長21%;紫光展銳排名第十,同比增加9%。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打了個比方,如果把集成電路產業比作金字塔,過去中國連底座都不全,如今高度雖然還和發達國家有差距,但底座已經建立起來,形成了集團軍,整個產業有自身發展的能力和後勁。

投資過熱與人才缺口

看似繁榮的場景並沒有讓芯片從業者感到輕松。

一個原因是人才缺口。

“即使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畢業的學生都會轉金融或從事互聯網。做芯片很辛苦,來錢沒那麽容易”。地平線芯片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做芯片等硬件太苦,收益不高,不少優秀學生畢業後選擇金融和互聯網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聘教授、核高基專家陳軍寧表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進步也很快,但總體水平處於中低端。人才作為該行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對於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稱,“根據國家的產業推進綱要,預計到2030年,我國將需要70萬人,這個缺口還有40萬。”

另一個原因是對投資過熱的隱憂。

地方希望通過項目投資聚集產業,拉動GDP;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將此看作一風口,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芯片行業的熱鬧只是暫時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居衍近日在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目前半導體產業實際存在著無效益的繁榮、產品(硬件)難度增大、產品研發費用增高盈利空間下降等三大問題,中國廠商想要突圍首先需要反思盈利模式,開啟基於硬件的軟服務能力,同時提升半定制技術能力。

芯片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和封測。在設計和封測領域,中國與美國等先進企業差距已經逐步縮小。目前,中國有近1400家左右的設計企業,但在芯片設計公司“遍地開花”背後,卻隱藏著“整體實力不強”的尷尬,和美國頭部芯片企業超過80%的份額相比,我國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銷售額占比剛剛超過30%。

一名半導體產業人士表示,過熱的資本開始幹擾到正常的產業投資規律,現在各地的芯片項目未來可能會造成地方沈重的財務負擔,依靠借貸來發展半導體的模式能夠支撐多久,都是未知數。另一方面,快速投產下的芯片成品是否滿足市場需求,低端產品如何盈利,如何解決人才缺口以及研發費用?這些都有待解答。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此前對媒體表示,各地爭相上馬相關項目,如果缺乏有效的統籌,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他指出,鼓勵市場競爭,但不應一哄而上,最終傷害整個產業。因為集成電路投入非常大,需要技術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積累。

“集成電路產業從來就不是賺快錢的產業。”北京盛世宏明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羅棟表示,做產業投資還是應該回歸到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

彎道超車?

隨著新興產業、技術和產品不斷湧現,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芯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上半年形勢分析和下半年的走勢判斷》中,半導體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市場的驅動力分化。5G即將到來,5G成為2018年上半年各家企業的關註重點。3月,海思發布全球首款5G芯片“Balong 5G01”;6月,紫光展銳宣布5G芯片將在2019年實現商用。
雖然在虛擬貨幣市場,礦機芯片需求下滑;同時,人工智能概念火爆,AI芯片企業估值大漲。此外,數據中心建設加速,存儲器需求主力轉變,2018年服務器存儲市場增速超過智能手機存儲市場,成為全球存儲器應用市場增長的主動力。
 

在CPU、GPU等高端芯片與國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不少人期待通過AI芯片,中國能實現彎道超車,但一些業內人士對此持質疑態度。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帶來近百億美元芯片市場需求。”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稱。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不僅國內BAT紛紛布局這一領域,也誕生了寒武紀、地平線等AI芯片公司。一些AI初創企業通過一輪輪融資獲得資金後,也紛紛發布自己的AI專用芯片。僅僅最近兩三個月,就有多家公司發布AI芯片或模組,雲知聲推出物聯網AI芯片及解決方案;出門問問正式發布了AI語音芯片模組“問芯”;Rokid發布KAMINO18AI語音專用芯片;思必馳也宣布將在下半年推出AI芯片……

AI芯片公司估值也一路飆升。6月20日,寒武紀科技宣布完成B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25億美元。深鑒科技估值超過10億美元。

杭州國芯AI事業部總經理淩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中國而言,AI芯片是一個突破口。在這一領域,中國公司介入較早,改變了此前大部分時候中國芯片追著美國人跑的局面。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機會,但也有人潑了冷水。

此前,丁文武在上海的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中國芯片行業彎道超車的策略不現實,彎道超車的前提是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

安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裁王永剛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稱“這(芯片)一塊還是要務實,蓋樓一塊磚一塊磚地砌起來。”

而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看來,現在的先進技術都是全球化的運用,不存在誰戰勝誰的問題。中國有應用和數據的優勢,“可以快速獲得運用數據的學習、訓練。在美國,數據沒有那麽容易(獲取),本身也沒有大的應用場景。但是人工智能不管是哪個領域,(西方的)基礎研究比我們深得多。”

在不久前的一次公開場合上,經濟學家許小年在談到企業的技術升級時說,我們追逐新名詞,發明新名詞的速度,遠遠快於我們能做到的。“我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跨越式發展、彎道超車。我看了多少彎道翻車,我沒看到過彎道超車。不老實,投機取巧,這是我們很多企業的毛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55

报刊杂志数字化的“冲动”与现实

1 : GS(14)@2011-02-13 13:22:4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4/1OMDAwMDIxOTc1OA.html
       对于仍处在创业阶段的蜘蛛网来说,斥资千万打造数字化平台,也不算是小数目,但杨明秋却觉得这笔钱花的有价值。
在他看来,随着80后、90后这些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人群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数字阅读将成为大趋势;而如今手机、PAD、电纸书、PC等移动终端的火热让他觉得,是时候打造一个内容平台了。
有同感的不止杨明秋。
2010年4月,新华传媒、解放日报集团以及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新华解放数字阅读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新华解放),不仅推出电子阅读器“易墨”,还推出电子图书平台“新华e店”。
“这是一个开放的内容投送平台”,新华解放的CEO丁辉文说,在前端,新华e店将与无限多的内容供应方合作,在后端,除了“易墨”电子阅读器外,也将对PC、iPad等所有手持阅读终端开放。
而据报道,当当也在涉足电子书,但依然比亚马逊晚了一步。
国内还有更大的玩家。
2011年1月19日晚,中南传媒(601098)发布公告,宣布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两家各出资1.5亿元,为中南传媒旗下子公司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增资,共同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数字出版与运营平台。
但在数字阅读领域,也不乏“另类”。
2010年9月,盛大正式推出电子阅读器Bambook(锦书),早前,盛大已经布局了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以及“云中书城”,推出“锦书”,盛大的“全产业链”图谱浮出水面。
而目前,无论你手持iPhone、ipad还是Android.手机,你都可以到网上商城下载阅读软件,读到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等在内的众多报纸。
那么,平台存在的必要性还有多大?
民营出版商博集天卷的副总经理王勇就对记者表示,他们有数字化的愿望,但因为“规模小,产品非常精非常少”,不可能组建一个团队开发平台和终端设备,他们更希望扮演一个内容供应商的角色,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实现数字化。
对于报刊社来说,杨明秋认为,如果每家刊社自己打造一个平台,至少也要百万级别的投入,加上运营成本,“也不是小数目”。
从终端用户的角度讲,“假设报刊都走向电子化,每一种报纸、杂志都搞一个平台,都有阅读软件,一个读者若要读10种报刊,是不是要安装10个阅读软件,记住10个账户和密码,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杨明秋认为“这不太现实”。
但相比报刊杂志,目前,图书出版社对数字化平台的积极性似乎并不那么高。
博集天卷王勇就表示,目前对加入数字化平台的态度是“积极审慎”,一是担心版权保护得不到保证,二是,希望能掌握定价权。但报刊社,包括新华社、解放、文新等国有媒体对与蜘蛛网的数字平台合作热情“超出预期”。
在杨明秋看来,这与两者的盈利模式不同有关。
“图书完全是靠卖多少册来盈利,所以数字化的时候,出版社会很在意版权保护”,杨明秋分析,但对报纸、杂志而言,主要靠广告盈利,阅读的人群越多,反而越有利于广告销售。
而报纸、杂志的强大压力还来自于,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其广告额的挤压。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最新数据,2010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达2.33亿,环比增长7.03%,同比增长44.60%。
但目前,“国内的阅读习惯其实并没有形成,尤其是付费阅读的习惯”。易观国际的分析师孙培麟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