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論:將知識產權更多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0年前的6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1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最重要的知識產權貢獻者之一,知識產權大國地位已經牢固確立。

數據顯示,10年來,中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007年的0.6件增長至2017年的9.8件。中國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9.56%,專利授權年均增長21.2%。國內(不含港澳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07年的9.6萬件增長到2017年的135.6萬件,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外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國家層面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政策上的保護支持;二是知識產權創造者的自身努力;三是國際大勢的推動。

我們已經是一個知識產權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在知識產權的“含金量”方面,在知識產權如何更多、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在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這10年來我們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已經從“要我保護”上升到了“我要保護”的層面。因為社會已經形成共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產權正是科學技術的載體。中國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用主管官員的話說,下一步將努力培育更多高價值核心專利、版權精品、知名品牌,實現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知識產權保護從不斷加強向全面從嚴轉變。

持續提高知識產權的“含金量”是一個重要方面。應該看到,在許多高科技領域核心技術,甚至是“要命”的技術領域我們還沒有掌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19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14次院士大會所說:“實踐反複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做出戰略性安排,盡早取得突破。”

從這一點上講,知識產權的數量不是根本,根本的是在核心技術、核心知識產權方面的突破。“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掌握核心領域的知識產權,才能更加從容自如。

將知識產權更多、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是今後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如果不能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只能是束之高閣的“觀賞物”。

我們的許多知識產權不能很快產生社會經濟效益,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一些科研人員為了研究而研究。這是體制上的歷史因素。而在一些“產學研”結合很好的國家,科研是“外包定制”的,企業需要什麽技術,就會委托科研機構、人員做這方面的研究。這樣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很快就轉化為了現實生產力,研究人員也可以獲得股權等收益。

而在國內,科研人員往往把獲取科研成果、發表科研論文、進行職稱評定作為科研活動的主要目的。由於激勵機制不到位、創新主體與獲益主體不對稱、體制機制障礙,相當一部分科技人員還難以靠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合理合法地富起來。

習近平在上述“兩院院士大會”上說:“要註重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尊重和認可團隊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要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下一步,就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激勵機制,以知識產權為紐帶,連接創新成果和市場,連接知識與財富,讓知識產權物有所值,讓知識產權人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不但會激發科研人員、知識產權人的積極性,也會對增強國家軟硬實力大有裨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