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雄安建設路線圖發布: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建設

雄安新區設立一周年後,其建設路線圖正式出臺。

21日,新華社發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共分為十章:總體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空間布局;塑造新時代城市風貌;打造優美自然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共享公共服務;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構築現代化城市安全體系;保障規劃有序有效實施。

《綱要》指出,規劃期限至2035年,並展望本世紀中葉發展遠景。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楊開忠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綱要》明確提出創造“雄安質量”,雄安新區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綱要》強調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表明雄安新區將成為全國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新引擎。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綱要》整體架構一脈相承,沿著總的原則和目標逐一展開,描繪了雄安新區的雄偉未來。在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標準、考核等各個維度上謀求新突破,並賦予了雄安新區探索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路徑的重大歷史使命。雄安新區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產業、人才、標準、環境,還包括城市設計、智慧化管理以及歷史傳承等。

形成“北城、中苑、南澱”總體格局

《綱要》指出,順應自然、隨形就勢,綜合考慮地形地貌、水文條件、生態環境等因素,科學布局城市建設組團,形成“北城、中苑、南澱”的總體空間格局。

具體來說,“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勢較高的北部區域,集中布局五個城市組團,各組團功能相對完整,空間疏密有度,組團之間由綠廊、水系和濕地隔離;“中苑”即利用地勢低窪的中部區域,恢複歷史上的大溵古澱,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營造濕地與城市和諧共融的特色景觀;“南澱”即南部臨澱區域,通過對安新縣城和澱邊村鎮改造提升和減量發展,嚴控臨澱建設,利用白洋澱生態資源和燕南長城遺址文化資源,塑造傳承文化特色、展現生態景觀、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澱濱水岸線。

徐光瑞表示,組團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緩解和改善單極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大城市病”等弊端,如房價和租金過快上漲、城市擁堵和環境汙染、資源消耗強度過大等。通過組團形成多中心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發展格局,最大限度地減少低水平建設和重複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楊開忠對第一財經表示,組團式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大好處。

一是留有余地,增強城市彈性。未來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再好的規劃也無法完全測準未來,因而規劃需要留有回旋余地。組團式發展富有適應未來變化的彈性,能夠較好處理城市發展的近期與遠期關系;二是有利於構建藍綠交織、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空間格局,容易親近自然;三是分散汙染源、分散生態沖擊,有利於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綱要》明確了啟動區的範圍與主要功能:在起步區適當區域規劃建設啟動區,面積20-30平方公里,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創新特色,提供優質公共服務,集聚一批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現代金融、總部經濟等創新型、示範性重點項目,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打造韌性安全的城市基礎設施,精心塑造城市特色,形成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風貌。

同步建設數字城市

《綱要》對建設數字城市與城市智慧化管理提出新要求。即“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推動全域智能化應用服務實時可控,建立健全大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

楊開忠表示,城市智慧化管理既是全球城市發展潮流、中國國家戰略,也是雄安新區在未來城市全球競爭中獲取優勢的必然要求。要實現雄安新區城市智慧化管理,就要實現城市全主體、全要素、全過程、全空間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雄安新區歷史負擔輕,可以繪就最新最美的文章,可以預見雄安新區將為中國乃至世界城市智慧化管理提供範例。”楊開忠說。

在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綱要》明確,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感知設施系統,形成集約化、多功能監測體系,打造城市全覆蓋的數字化標識體系,構建城市物聯網統一開放平臺,實現感知設備統一接入、集中管理、遠程調控和數據共享、發布;打造地上地下全通達、多網協同的泛在無線網絡,構建完善的城域骨幹網和統一的智能城市專網;搭建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多元普惠計算設施,實現城市數據交換和預警推演的毫秒級響應,打造匯聚城市數據和統籌管理運營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樞,對城市全局實時分析,實現公共資源智能化配置。

建設中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

作為雄安新區的第一個大型公共建築,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充分體現了“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的建設理念。

基於雄安建設的高標準技術要求,眾多國內信息技術產業領先的企業和機構已積極在新區布局,包括中電科太赫茲智能感知核心芯片和器件產業化項目、清華大學國防科技高端實驗室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