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VR,用虛擬場景幫助孤獨癥患者融入現實生活

VR在資本圈的熱度已經不再,不過在醫療領域,它的功能可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此前,VR更多地被應用在輔助醫療比如遠程的手術講解之中,在國外也有出現由大學合作研究項目與醫院聯合進行的對抑郁癥等心理治療的幹預嘗試。

“我們目前超過了他們走的階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教授杜亞松說,他正在尋找用VR對孤獨癥治療的幹預方法。

孤獨癥(autism),又稱自閉癥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杜亞松在介紹時提到,“美國兒童孤獨癥患病率為四十八分之一。在中國,暫時沒有流行病學資料統計數據。”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曾統計顯示,當前中國自閉癥患者數量已超過1000萬,每年新增20萬病例,其中14歲以下的兒童超過300萬。

為什麽會選擇用VR幹預治療?研究表明:自閉癥的核心癥狀就是所謂的“三聯癥”,即社會交流障礙、語言交流障礙、重複刻板行為。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翟廣濤憑借多年從事視覺信號處理和感知信號處理方面的研究經驗,看到了虛擬現實的三個特點沈浸 (immersive )交互(interaction)想象(imagine)在治療中的空間。

此前,美國、英國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虛擬環境之中,主要圍繞社交方面進行訓練。“我們承認社交方面的訓練是孤獨癥孩子最需要的。但是我們嘗試的過程當中發現一個問題:如果開始就用新的形式對孩子進行訓練,實際上是很難走下去的。對這些孩子來說,虛擬現實是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翟廣濤說。

在社交訓練之後,通過進一步把真實和虛擬逐漸融合,讓孩子把在虛擬環境里掌握的技能和知識推廣到真實世界當中。五彩鹿上海校區的校長李超白介紹時提到,常規的康複課程通常是在上半周和孩子講故事、反複模擬場景,讓孩子們的感官得到初步的刺激,然後會帶孩子外出活動,比如去超市購物,體驗真實的生活場景。

有了VR,可以通過每堂30-40分鐘的預備課程,在課堂當中模擬社會場景,對整個環節帶來進一步提升。“VR技術提供給我們一個虛擬現實的環境,在這個虛擬現實當中就可以幫助孩子有一個準備階段。在這個準備階段他感受到、看到的環境和真實世界是最高的契合。”他說。

第一財經記者也親身體驗了五彩鹿兒童發展中心的VR設備。得益於穩定的幀數刷新率與平靜的遊戲氛圍,記者並沒有感到眩暈。遊戲環節包括識別不同顏色的氣球,根據指令敲擊代表不同音符的彩色蘑菇,還有人臉連連看的環節。

“我們的內容設計首先要突出我們想讓孩子關註的東西,也就是交互的對象。對於孤獨癥兒童來說,第一步接受就很難,我們要設計一些場景,把他的恐懼感覺降到最低,讓他最大程度接受這一個形式,這是第一步。這是和設備、內容都相關的。同樣的設備,如果說他第一下覺得內容不吸引他,他就沒有興趣了。因此在接受訓練時,這些內容我們都是經過反複嘗試的,最後定下來了這幾個繁榮,在統計範圍之內,這些內容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通過把這些內容再做的複雜、豐富一些,我們產生第二個階段,然後才是社交訓練,最後是融合訓練。我們在內容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孤獨癥兒童認知的特性。” 翟廣濤說。

硬件的進步也為這種可能性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目前我們所運用的是英特爾最好的芯片組,這個芯片組確實有優勢之處,除了剛剛翟廣濤老師提到的AI方面的,其實在遠程控制、加密、保密都是非常好的。我們希望持續不斷的用最好的硬件支撐我們內容和產品的制作。” 醫微訊聯合創始人、CEO 潘耿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翟廣濤表示,未來其他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也會考慮與VR相結合。比如說英特爾RealSense技術,它本身是一個攝像機,還可以進一步給出人的骨架、手部等信息,更好地分析孤獨癥孩子的刻板行為。目前,這套為孤獨癥兒童提供的沈浸式孤獨癥診療系統(Immersive Treatment for Autism)診療解決方案由英特爾提供強大的計算力,結合人工智能、VR技術及RealSenseCamera,提供了全新沈浸式交互情景。

“這幾年在硬件方面的一些突破,其實某種意義上是超出我們的預期的。比如說頭顯,目前大家最關註的是眩暈感,大家都很清楚眩暈感主要的癥結,在清晰度、幀率、FOV上,目前突破速度都是很快的。” 潘耿提到,不僅僅是佩戴舒適性上因為輕材料的設備得意改善,價格和成本目前也有走低趨勢。

潘耿表示,目前第一階段推出的是商用版產品,即針對To B用戶,比如說像五彩鹿這樣的機構,或者是公立醫院、保健院或者是特殊學校。“我們下一個目標是希望通過公立醫院的使用,一方面做臨床數據的收集,同時也是做市場的預熱和推廣,這樣才可以慢慢走向家庭。” 潘耿表示,現在既然產品化了,也在走專業的審批路線“我們已經在申請的這條路上,包括向CFDA,國外的FDA,我們正在做類似的考慮。”

而這還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杜亞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重要的是要通過腦神經機制來驗證效果,這中間還有很多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