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平民邨 有效壓抑樓價
1 :
GS(14)@2012-08-04 13:44:0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04/16574071
樓市又開始升溫,但這次不是豪宅,而是中小型住宅單位,原因是新特首的免補地價可買二手居屋政策,促使中低價成為投資者及用家狩獵對象,再這樣下去,貧富懸殊的差距,只會越拉越闊。
現時特區政府只用增加土地供應來盡量滿足市場需求,以減慢樓價上升的速度,他日倘供求達到平衡後,樓價只會在原位橫行,因此買不起樓的人,始終仍是無殼蝸牛。
呂志和建議郊區建屋
特首梁振英在競選時曾指出,香港並不缺乏土地,以邊境地區為例,已有很多可以發展的土地。既然特首早前已提出發展邊境用地,可解決住屋問題,但為何上任後再沒有提出。
最近,銀河娛樂主席呂志和指出,政府盈餘大,可在離島或郊區建屋解決居屋問題,有關提議值得深思。鄰近的澳門,近年亦受到住屋供應不足問題困擾,但澳門市區跟本無地可建大型屋苑,所以澳門特區政府在離島路環,大建經濟住房,以協助中下階層上車。
早前市區重建局主席張震遠表示,市建局可將旗下收購的市區地盤,撥出部份用作興建中下階層住屋,但只要稍作思索,就知這建議基本上全無作用,原因是市建局收購的地盤太少,收購成本太高,所以用該等資源來建平價房,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現時特區政府開壞了頭,讓白表人士可買免補地價居屋,以為可討好中產以提高民望,但卻適得其反,中產嫌名額太少,中下階層則怨入市機會減,結果兩面不討好。因此覓地建平價邨的概念值得認真考慮。
何熊輝
樓評人
2 :
Sunny^_^(11601)@2012-08-04 21:59:30起左D人都唔想買啦.到時未話唔近反工囉...
呢D人大把
3 :
GS(14)@2012-08-05 14:47:32起左先啦,唔是又有人吵
細價樓破頂 陳德霖﹕辣招有效
1 :
GS(14)@2014-07-15 11:15:3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5/news/ea_eaa1.htm
細價樓破頂 陳德霖﹕辣招有效
稱減慢樓價升速 學者指功效漸退
2014年7月15日
【明報專訊】本港細價樓近日頻破頂,中原中小型單位樓價指數亦創歷史新高,但本港財金官員認為壓抑樓市措施仍然奏效,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在官方網上專欄「匯思」撰文稱,該局自2009年以來的6輪逆周期措施,在減慢樓市上升周期及保持銀行和金融穩定方面取得成效。不過有學者擔心,近日樓市再升溫,反映收緊按揭、增加買樓成本的方法,效果在減退,若這波升勢持續,措施將會失效。
陳德霖指出,雖然逆周期措施影響置業人士和銀行業務,但金管局職責是保持銀行和金融穩定,自2009年以來採取6輪措施,目的是在樓市上升周期時,盡量減低置業者的借貸,以減低銀行的風險和整個金融體系投入樓市的槓桿。數據顯示,新做樓宇按揭平均成數,已從推出第一輪措施前的64%,下跌9個百分點至今年首5個月的55%;供款與收入比率也從2010年8月的41%下跌6個百分點至35%,反映按揭市場的槓桿增長已受控,措施取得成效。
陳:若確認樓市下行 將放寬監管
陳德霖又強調,逆周期措施只是用以減慢樓市上升周期的速度和力度,不可能滅周期。他在2009年10月接任金管局總裁不久,便察覺樓市過熱風險明顯上升,開始推出逆周期措施。他認為,現時置業人士和銀行對於未來承受下行周期的能力已大大加強。當金管局能確認樓市已進入下行周期,便會適當地放寬早前收緊的監管措施。
學者:購買力釋放 辣招「免疫力」增強
然而近期正值樓市再急升,陳德霖撰文認為措施見效,難免惹來質疑。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措施對壓抑樓市有一定幫助,尤其政府5月微調DSD(雙倍印花稅)後,如果不是按揭仍然收緊,可能樓市會升得更誇張。但也可見到,市場購買力被壓抑十幾個月後,現在一旦釋放,對逆周期措施的「免疫力」已變得更強,措施效果漸失去。再者,今次升幅來自中細價樓,中細價樓受逆周期措施的影響一向較低,「收緊多一成按揭,對細價樓買家而言增加的成本有限。」他認為,如果不解決樓宇供應量問題,單靠逆周期措施壓抑需求,最終會失守。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報詢問表示,陳德霖的文章是從宏觀角度討論逆周期監管措施的理念及回顧其成效,並非眼短期市場變動。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覺得,金管局的最主要目的是維持金融穩定,從保障銀行按揭風險角度,逆周期措施是有效,至於近期樓市升溫,「樓價貴了多少也好,只要銀行做足壓力測試,確保按揭人士有錢還,措施便有效」,他相信今次細價樓受捧,主要是用家而非炒家支持,故銀行風險會較低,意味金管局未必有進一步收緊按揭的必要。
明報記者 陳子凌、張聞文
2 :
GS(14)@2014-07-15 11:16:0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5/news/ea_eaa2.htm
荃灣廣場連天台戶 呎價1.21萬破頂
2014年7月15日
【明報專訊】雖然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認為樓按辣招已見成效,惟本港細價樓升勢依然持續,破頂潮更蔓延至二線屋苑。消息指出,荃灣廣場1個月內連環破頂,其中一個兩房連天台戶,最新以526萬元易手,實呎高見1.21萬元,呎價再度刷新屋苑新高紀錄。
新界區上車盤頻錄新高價易手。中原市務經理劉天恩表示,荃灣廣場2座頂層連天台單位,實用433方呎(建築542方呎),去年9月以488萬元放盤,賣方見市暢旺,叫價曾一度高至530萬元,最終降價4萬元,以526萬元易手,實呎1.21萬元(建呎9705元),創出屋苑新高。原業主2008年以235萬元買入,帳面賺291萬元或1.2倍。荃灣廣場上月初一個中層兩房單位曾以473.8萬元沽出,實呎1.09萬元,當時呎價已刷新屋苑分層紀錄。
映灣園實呎8477元 同類新高
藍籌屋苑做價亦見回升。利嘉閣分區經理關騰達表示,東涌映灣園16座中高層H室,實用926方呎(建築1228方呎),以785萬元易手,實呎8477元(建呎6393元),成交價及呎價暫創今年同類單位新高。
太古城半月成交22宗 追平上月全月
龍頭屋苑魚涌太古城,本月迄今已錄22宗成交,追平上月全月水平。美聯首席高級營業經理吳肇基表示,美菊閣中高層C室,實用897方呎(建築983方呎),早於09年7月以880萬元放售,後來隨市調高至1300萬元,近日一口價獲買家承接,實呎1.45萬元(建呎1.32萬元),創近一年同類單位新高。原業主04年3月以515萬元買入,帳面獲利785萬元或1.5倍。
東涌富婆9萬租出帝皇殿
另市場消息指,由人稱「東涌富婆」唐穎耀持有的帝皇殿1座高層A室,實用1720方呎(建築2248方呎),以一口價9萬元租出,實呎52.3元(建呎40元),月租創屋苑新高。唐氏2011年以4600萬元買入,租金回報僅2.3厘。
3 :
GS(14)@2014-07-15 11:16:3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5/news/ea_eaa3.htm
投資成本較低 資金湧細價樓
2014年7月15日
【明報專訊】金管局多次出招調控樓市,雖然用總裁陳德霖的話說,已「減低銀行的風險和整個金融體系投入樓市的槓桿」,然而對於樓市本身,並未有明顯的降溫作用。近一個月來,香港樓市再次強力反彈,雖然有一手成交上漲的因素,但有銀行業界反應,由於400萬元以下的細價樓可以做九成按揭,本地客的成交旺盛,成為推動樓價因素之一。
本港樓價高居不下,雖然有政府辣招打擊物業炒風,有助減少本地炒家和一部份內地客來港掃樓,但近月,二手樓盤轉趨活躍,細價樓更備受追捧,推動二手樓盤持續湧現高價成交。
可做九成按揭
有本地銀行零售銀行部高管向本報透露,近期樓價上升,尤其是本地客對細價樓的置業需求上漲,究其原因,是與400萬元以下的樓宇可做九成按揭有關,「另外細價樓也易部署投資」。此外,近十年以來,在高樓價之下,愈來愈多的年輕一代港人需要依靠父輩的儲蓄支付首期。
一手樓成交佔比增
不過,根據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的數據,今年上半年,500萬元至1000萬元價格的住宅成交佔總成交比例由去年下半年的29%升至今年上半年38%,升幅明顯,200萬元之500萬元的成交佔比則由54%輕微下滑至48%,她認為,近期樓價上升和一手樓成交增加多有關,隨著未來樓花供應陸續有來,料樓價將橫行至今年底。
4 :
GS(14)@2014-07-15 11:17:3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5/news/ea_eaa4.htm
引古今中外泡沫例子 警示香港
2014年7月15日
【明報專訊】雖然沒有對近期樓市反彈作評論,但陳德霖在其文章中用了大量篇幅講述本港、美國及愛爾蘭的樓市爆煲個案,指泡沫爆破前人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對各項警號視而不見,堅持樓價只上不落,對照本港現時樓市似有所指。
陳德霖的文章開首即提到,本港1997年樓市爆煲前夕,一樓盤炒籌至逾200萬元;美國2007年樓市泡沫爆破前,全國20大城市樓價曾6年內升近1倍;愛爾蘭人少地多,近年亦一樣出現極大樓市泡沫,爆破後直接造成銀行倒閉危機。
這些例子的共通點都是,在泡沫爆破之前,入市者都會對各項警號視而不見,即使樓價上升到驚人和不能負擔的水平,仍以各種理由令自己和其他人相信樓市只升不跌,自我感覺太良好。
關焯照:多了不理自己能力的人入市
陳德霖的警告「借古喻今」,經濟學者關焯照也同意,近期樓市反彈,是入市者信心轉變的表現。「美國加息預期及樓宇供應量這些基本因素其實未變,但目前氣氛比減辣前樂觀了不少」,他指出,壓抑了逾1年的需求一下子釋放出來,使市場信心過剩,令入市變得積極,「總相信會有人願出更高價」,又稱如果置業需求不能在短時期內滿足,樓價升勢將又再持續一陣子,「沒人會知道泡沫何時爆,但肯定今次會比減辣前更(指微調DSD)糟糕,因為又多了一批不理自己能力的人入了市」。
5 :
GS(14)@2014-07-15 11:18:0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5/news/ea_eaa5.htm
金管局曾想推高按息 未有奏效
2014年7月15日
【明報專訊】金管局2009年10月以來推出了6輪審慎措施,除了將按揭成數逐步收緊,針對按揭年期上限及業主的壓力測試亦加入了愈來愈多具體要求,尤以收入並非源自香港的外來投資者為重點監管對象,以抑制樓市投機行為。
不斷下調七成按揭樓價上限
2009年起,金管局陸續下調各類單位的銀行按揭成數上限,可承做最高七成按揭的住宅物業,市值上限由最初2000萬元,大減至700萬元以下,貸款額上限減至420萬元,2012年金管局更宣布將新做按揭貸款的年期限於30年。銀行亦須為按揭借款人進行更嚴厲的還款能力壓力測試,由原本假設利率回升2個百分點,提高至3個百分點。
金管局也在2011年,首次對主要收入並非來自香港的人士提出監管規定,適用於這類人士的最高按揭成數「打折」幅度,由最初減一成提高至兩成。另外受規管的按揭類別,也由住宅延伸工商物業及車位按揭。
除此以外,金管局去年也規定採用《內評法》的大型銀行,將按揭風險加權比率下限大幅提高至15%,被指是「曲線」逼銀行提高過低的按揭息口。儘管此招成功令大行牽頭加按息0.25厘,惟不到3個月後,P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又跌回2.15厘實際利率的監管下限。
定目標價救市更有效 周顯
1 :
GS(14)@2015-07-16 16:13:0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總理李克強的「暴力救市」,應該是在閉門會議中提及的,為甚麼竟然會洩露出來呢?很明顯,這一定是有關人等故意透露出來,以達到某種目的。
有很多人批評,為何政府救市,要先把目標價4500點先說出來呢?這豈不是給貼士股民嗎?我想,這些人應該是不懂得炒股票的,而這種不懂得炒股票的人,居然搖身變成評論家,批評起政府的炒股票方式來,這是很危險,也很不負責任的。
正解是:政府先把目標價說出來,是希望用market force把股價推高,讓自己可以省點錢,這同先前的出口術(雖然失敗了)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其實,個別股票的莊家,也常常用這種方法,不識箇中奧妙的散戶會想,哎呀,莊家為何給我賺錢呢?其實,在這個階段,莊家和散戶是同一陣線,是互惠互利的……直至莊家散貨的那一刻,雙方方才變成了對頭人。
政府省錢 散戶賺錢
股市的原理,就是要讓大家一起參與,自己一個人玩晒的股市,是完全沒有作用的。用更高深的炒股方式去講,如果政府不出口術,吸引散戶進場,而是自己一個靜雞雞的去炒,一來不夠力量,二來縱是成功了,在圖表走勢而言,也只是「乾夾」,乾夾的狀,有點像「gap開」,雖然是上升了,而且升得很容易,但在圖表而言,這種裂口是不穩定的,所以圖表派走勢的常用說法是「需要補回裂口」。
我常常說,圖表派是數學,但其實每一種圖表走勢都有一個literal meaning,「補回裂口」的意思……嗯,其實裂口是不一定要補回的,但凡是裂口的走勢,在該區域便沒有承接力,因此其價格便不穩定。
所以,如果政府要救市,出口術要股民參與,大家一起把股價打上去目標價,這是比自己偷偷的乾夾,對於以後的股價承接力,是有更大的幫助。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怎樣花錢最有效? 周顯
1 :
GS(14)@2015-08-16 13:54:0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4870
一個人應該如何花錢,才能夠得到最大的效果,這是我一直致力研究的課題之一。如果大家看過我的《理財密碼》,當知道在理財的世界,花錢和賺錢的重要性是幾乎完全相同的,有效地花錢,自然也是屬於理財的範疇之一。
要想討論這個課題,我們得首先去重溫一次心理學家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經典的理論,是來自他在一九四三年發表的一篇論文《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在這篇幾乎是無人不識的論文中,他指出了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
花錢也分幾個不同階段,滿足基本需要後就會花錢買名牌,只是為了一個「威」字!
1.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例如:食物、水、空氣、性慾。
2.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例如人身安全、免受痛苦、享有家庭、私人財產。
3. 感情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例如對友誼、愛情、親人的關懷等等。
4. 社會尊重(Esteem needs),例如名聲和社會地位,也即是說,面子。
5. 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即是要發揮自己的潛能,去獲得高成就,以達到心靈上的滿足。
以上的這五種需求,是分着次序,一層一層的遞加上去的,即是說,當你還沒吃飽的時候,應該不會想到要自我實現。但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因為所有的社會科學,都只有統計學上的意思,意即大部分都是如此地想,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如此,所以,永遠有一些例外的「怪雞」,是脫離統計學上的大多數的,例如說,在印度,幾千年來一直有捱着肚餓,去作修練的苦行僧。至於在富裕的社會,比如在香港,也有不少人為着實現自己的理想,不顧經濟因素,硬要去追求自我實現和社會尊重,例如那些職業運動員。
當我們花錢的時候,也是和以上的「需求層次理論」一樣,分作幾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當然也是生理需要,例如吃更好的食物,住更大的房子,諸如此類。
第二也是安全需要,儲蓄和投資均是為了未來生活的經濟安全,現時買樓收租的回報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三,這明明是不划算的回報,但我們仍然不肯租樓,而要千方百計去買樓,這正是為了意圖得到居住的安全。
第三亦是社交需要,例如畀錢屋企,交朋結友,也需要金錢和時間去維持。
第四也是社會尊重,例如買名牌、鬥炫富,入那些乜乜局、年花幾百萬當主席、總理,也只是為了一個字——威!
還好的是,心理上的追求自我實現,卻多半不花甚麼錢,有時甚至可能有錢進帳,例如說,李嘉誠等富豪做生意,巴菲特去炒股票,非但不用花錢,而且還能在其過程中賺到大錢,更加可以得到極大的滿足。
小者有如作者本人,寫作時非但自我感覺良好,而且還可以有少少錢落袋,再說,在很多時候,一個追求自我實現的人,往往也可以藉着其中的過程,可以獲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因此,這應該是最有效的使用金錢的方式了。
港醫生稱不宜切除 家人盼冷凍療法有效 18歲仔長巨瘤 北上尋生機
1 :
GS(14)@2015-09-14 19:21:22■醫生曾替腹部腫脹的俊仔開刀,惟發現腫瘤不宜切割,令其腹部留下長疤痕。張鼎和攝
【本報訊】剛考完DSE的湯俊峰(18歲),今年5月腹部突然長出拳頭般大腫瘤,其後腫瘤以幾何級數生長,現時已長成逾10吋巨瘤,服藥未能縮細。其姊引述醫生指他患罕見侵略性腫瘤,因胃部被腫瘤壓住致暴瘦,加上腫瘤附有很多血管,若動手術有流血不止危機,生存率不足2%。家人昨決定帶俊仔出院,前往廣州求醫,希望爭得一線生機。記者:金敏琍 張鼎和 周子惇
經過半日舟車勞頓,俊仔昨傍晚抵達廣州一間腫瘤醫院時已十分疲累,他感謝讀者的關懷,家屬今日將會見醫生。據知其家人日前到該醫院問症,得悉可用冷凍療法醫治腫瘤,希望一試。其實俊仔日前在本港威爾斯醫院留醫時曾患肺積水,院方替他插喉醫治,至昨晨肺積水病情好轉,家人即安排他出院北上。俊仔高高瘦瘦,原本體重129磅,腰圍28吋,但現時增至149磅,腰圍暴增至40吋,其二家姐欣欣稱過去4個月因巨瘤壓住胃部致無胃口,現時面頰,雙手,背部瘦至見骨,所增加20磅來自腹部巨瘤,巨瘤更影響血液循環致雙腳腫脹。
全港僅13宗同類個案
今年5月,俊仔考畢DSE(中學文憑試)不久,感肚脹不適到私家診所求醫,醫生指疑是胃氣脹,但他服藥後未有改善更感腹痛,由家人陪同到仁濟醫院求醫。「家姐帶我去仁濟睇急症,照到肚有個拳頭咁大嘅瘤」。其姊稱,俊仔6月底接受手術,但開刀後醫生發現腫瘤長有很多血管連着腹部,擔心手術中流血過多會有生命危險,立刻縫補傷口,現時他胸口至下腹,留下長逾10吋粉紅色的疤痕。「仁濟幫我開刀,醫生見到個瘤,話太多血管黐住,割唔到,驚一開刀會整爆啲血管,流血不止」。其姊又引述醫生指俊仔患上的是罕見的侵略性腫瘤,全港只有13宗同類個案,俊仔其後獲轉往瑪嘉烈及威爾斯醫院,腫瘤亦於過去3個月極速增生數倍,其姊指醫生評估切除腫瘤手術風險高不宜進行,若做切除手術,生存機會低於2%,建議服藥令腫瘤變細再切除。
「點解18歲發生咁嘅事」
可是腫瘤每日長大,本月初還是9吋長,5吋闊,但10日後暴增至10.5吋,更壓住胃及肺部,「食乜嘢,嘔乜嘢!」7月DSE放榜,俊仔成績不理想,但面對日漸長大的巨瘤,原本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亦一度失望。家人指,俊仔一向健康,亦無不良嗜好,只愛打乒乓球,他曾向家人透露希望從事飛機維修工作,一邊進修一邊工作,在發病前他常去小童群益會義教小朋友打波,所以當發現腹部腫瘤越來越大,十分徬徨。俊仔之前一直服藥,但腫瘤不受控制不減反增,他亦感氣餒,其姊哽咽說:「細佬一開始都好似冇嘢咁,個個喊佢都冇嘢,但佢噚日喊,話驚自己有事,問點解18歲發生啲咁嘅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914/19294679
【每日健康】蒸橙唔止咳 陳皮焗水先有效
1 :
GS(14)@2015-11-09 00:21:02秋風起,難免有幾聲咳。咳到心煩意亂,身邊就有人提議,不如試試蒸橙加鹽,很有效。抱着一試無妨的心態,食了幾次,結果是完全無效。最後還是正正經經的走去看中醫,才止了咳。看病時順便問醫師,為甚麼蒸了成籮橙都無用?醫師說,蒸橙會令橙的維他命C流失,而橙皮中,含有利咽喉消炎殺菌化痰的成份,都會因為加熱而消失,所以蒸橙加鹽,根本達不到止咳功效。咳起上來有甚麼急救方法?可以焗陳皮水。陳皮在曬乾的過程中,吸收了太陽的陽氣,以陳皮焗水,除了殺菌化痰,還可以抵銷身體寒氣,達到止咳效果。所以如果有咳嗽,不要再試蒸橙加鹽的偏方,陳皮焗水才是正路。資料提供: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譚莉英記者:李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107/19363103
台批發商涉改有效期累酒店買過期海鮮
1 :
GS(14)@2016-05-21 13:13:28台灣近日連環爆出黑心食品問題。當局接獲舉報指,台中雄勳公司涉嫌更改食物有效期標籤,再將過期調味料,轉賣給卜蜂企業等食品廠,而被查出最久的問題調味料過期7年之久。而在台北,有黑心批發商就將已更改有效期的過期急凍海鮮,賣向多家五星級酒店及餐廳,大賺黑心錢。
■被查出摻有過期調味料的卜蜂產品包括「高級火腿」及「卜蜂鹽酥雞」。
調味料過期7年
台灣衞福部食藥署早前接獲線報,雄勳公司涉嫌竄改標籤及販賣過期調味料,檢方近日到大里、烏日廠區等7處廠區進行搜查,封存22噸過期原料,問題食品以香料和粉狀食品原料為主。據稱,公司將225公斤的過期肉增多調味粉、蒜精、迷迭香香料,賣給台灣卜蜂南投肉品加工廠。卜蜂再用其製成「W6預炸蝴蝶翅腿(原味)」、「卜蜂醃漬香酥炸骨腿」、「卜蜂高級火腿」、「卜蜂鹽酥雞」等10款產品,當局已封存卜蜂廠內11噸問題貨品,雄勳姓謝負責人已被捕。卜蜂昨向台灣大眾道歉,並稱市民可以辦理退貨。香港食安中心昨回覆《蘋果》指,正跟進事件並調查有關產品有否在本港出售,已向台灣當局了解事件。此外,台北海鮮批發商漁洋國際,同樣涉嫌竄改急凍海鮮的保存期限,再將過期海鮮轉售給福華大飯店、國賓大飯店等五星級酒店,又賣向北部地區的海鮮餐廳、熱炒店等,新北地檢署昨日在涉事公司搜索,發現廠方前年起抹去包裝的食用限期,再以油墨重印,延長有效期限一年。當局拘捕四人,依詐欺罪、偽造文書罪法辦。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8/19616701
【聽專家話】可樂去鏽去茶迹比醋更有效
1 :
GS(14)@2016-05-22 12:18:43可樂你就飲得多,但你知道可樂可以除污迹嗎?
又到夏天,夏日炎炎,最爽當然是喝一罐可樂嗝一嗝,但你們又知不知道可樂其實能當清潔劑呢?記者街頭問了四位市民,當中竟然只有一位知道可樂可以去污,但也僅限於「洗廁所」,到底是否真能去污呢?記者亦做了一個實試。
實試一:清除鐵鏽迹先將生鏽的鐵釘與及錢幣放進一個量杯,再倒可樂至覆蓋所有表面,記者放了一晚之後,將可樂倒走,待鏽迹被分解之後輕輕刷表面。實試結果,可以見到比起未浸可樂之前,是比較光身,鏽迹亦有所減少,但較頑固的鏽迹則仍在。
將生鏽的硬幣和螺絲放進可樂之中,且看一晚之後有甚麼效果。
可以看到浸可樂之前(上)和之後(下),鏽迹有所減少,硬幣亦比較光身。
實試二:清除杯內茶迹除了鐵鏽之外,據知茶迹亦能清洗,記者將可樂倒進一隻有茶迹的杯,等二十分鐘後將可樂倒走再用過一過水,見到杯底的茶迹已經有所減少,相信如果用較長時間的話,會有更好效果。
據知可樂亦能清除茶迹,即試。
可見浸可樂之前(上)和之後(下),茶迹已經有所減少,相信如果用較長時間的話,會有更好效果。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教授陳永康表示,可樂含有檸檬酸成份比較高,pH值大約為4,比起醋還酸,當氧化鐵遇上可樂便會有酸鹼反應,所以可以除去鐵鏽。
以上兩個實驗都尚算成功,但到底可樂是如何做到的呢?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教授陳永康表示,是因為酸鹼作用,「最重要是可樂含有檸檬酸成份比較高,所以可樂比較酸,pH值大約為4,比起醋還酸。以家居最易接觸的鐵鏽為例,鐵鏽是氧化鐵,氧化鐵是鹼性,接觸到酸就會有酸鹼反應,將氧化鐵還原為鐵,所以可以除去鐵鏽。」那麼我們飲可樂,豈不是在飲洗潔精,極度損害腸胃?教授就指出亦非如此,「可樂雖然含有檸檬酸,是很酸,可以清潔很多東西,但喝下肚之後酸鹼度馬上在體內調節了,跟洗潔精完全不同。」但是亦奉勸大家,始終可樂所含糖份較高,還是少飲為妙了。
記者:方健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2/19622143
會計師公會:監管披露 立法最有效
1 :
GS(14)@2016-07-15 04:43:05【明報專訊】企業管治的重要性及社會關注度近年持續上升,有人士質疑在港上市國企的企業管治表現,例如中央隨意指派高管。香港會計師公會(下稱「公會」)稱,一間公司的企業管治表現,並非僅取決於管理層的任命,還有許多因素例如資料披露、內部監控政策等。對於本港目前的披露政策,公會相信監管機構會進行適時檢討。
上市規則足可監管國企
面對有質疑國企的企業管治表現,例如中央可隨意任命高管,公會獎項籌委會主席羅柏達表示,隨意任命高管的問題,其實在家族企業方面亦有,最重要的是相信《上市規則》已足夠應付。公會會長張穎嫻稱,衡量一間公司的企業管治表現,有許多考慮因素,例如資料披露、內部監控政策待,並非只靠單一原因。
談到港交所(0388)今年初起加強了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的披露監管至「不披露就解釋」,張穎嫻指最佳方法是立法,讓所有企業遵守,但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相信監管機構會適時調整。
另外,公會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今年新增3個獎項,分別是內部監控和風險管理、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的運作與職能,及網上企管資訊。張穎嫻表示,希望透過設立3個獨立獎項,可對企業起到鼓勵及認同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63&issue=2016071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