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21日晚對外發布。規劃綱要明確,未來雄安新區“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
去年,雄安新區被明確定位於“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態城市”,這在以往的城市建設中是首創。我國2015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為36.34%,到2020年將達到38.9%。
雄安新區的藍綠交織,藍色主要是指“華北明珠”白洋澱,綠色則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確保新區藍綠空間占比70%以上,這意味著,新城的綠色生態面積非常大,基礎設施、生產生活占地則不能超過30%。
有專家表示,實現藍綠空間高占比,有助於優化生態環境,是實現城市宜居夢、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前提,更是雄安治理城市病的最大亮點。
雄安新區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馬河等多條河流在區域內交匯。九河下梢,匯集成澱,星羅棋布的葦田,搖船入澱,但見浩渺煙波,蒼蒼蘆葦,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華北江南”。生態狀況總體良好。但也面臨著大氣汙染、水汙染、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
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孫佑海說,雄安新區只有有效破解這些制約因素,才能實現新區的發展願景。
規劃綱要提出,雄安新區建設將澱水林田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複。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澱、水系疏浚等生態修複治理,強化對白洋澱湖泊濕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態空間的保護,確保新區生態系統完整,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
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加強各類規劃空間控制線的充分銜接,統籌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文物保護、防洪抗震等專項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先期劃定以白洋澱核心區為主的生態保護紅線,遠期結合森林斑塊和生態廊道建設逐步擴大。
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此前表示,新區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格局。
專家分析,實現70%以上藍綠空間的奮鬥目標任重道遠。一般來說,為擺脫土地資源短缺之困境,只有將道路等地面基礎設施轉移到地下,實行人口低密度等新措施,才能確保城市藍綠空間的高占比,但容易出現土地高消耗和城市低效率等新問題。雄安開發必須以創新為先導,不僅要在2000平方公里市域範圍內實現藍綠高占比,更應該在寸土寸金的100平方公里起步區,完成70%藍綠占比的新壯舉。
對此,規劃綱要也提出,雄安新區建設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條件,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重點,科學確定新區開發邊界、人口規模、用地規模和開發強度,形成規模適度、空間有序、用地節約集約的城鄉發展新格局。控城鎮開發邊界和人口規模。劃定起步區、外圍組團、特色小城鎮開發邊界,實行戰略留白,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城市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區規劃建設區按1萬人/平方公里控制。
同時采用近自然綠化及多種混交方式,突出鄉土樹種和地方特色,在新區綠化帶及生態廊道建設生態防護林和景觀生態林,形成平原林網體系,實現生態空間的互聯互通。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將新區森林覆蓋率由現狀的11%提高到40%。
“新區建設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一步,在綠色發展上先行一步,在生態宜居上先行一步。”天津大學中國綠色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胡保林說,綠色、循環、低碳、清潔、節約、均衡、安全發展是雄安新區建設應有之意,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引領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安全、社會和諧的新型發展模式。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執行副會長李慶瑞表示,中央要求的雄安新區建設七項任務中,第一項任務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李慶瑞認為,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之初就應當將生態文明文化道德、制度框架等方面目標納入其中,這是雄安新區與其他經濟特區發展路徑的重要區別,也是雄安新區將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
在生態環境部19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對記者表示,加強雄安新區的水汙染防治對保護白洋澱及周邊水生態環境,構建雄安新區生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張波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指導雄安新區全面治理水汙染,推動高汙染行業企業退出,提升白洋澱周邊區縣城鎮汙水處理能力,完善城鎮汙水管網體系建設。恢複和保護水生態,督促嚴守紅線,嚴控開發行為。
記者28日從河北省政府了解到,自2018年5月1日起,河北省將正式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境外旅客在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江軒商貿有限公司和雄縣天奕商廈有限公司等46家商店購物可享受離境退稅政策。
河北省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自然景觀薈萃,旅遊資源豐富,在國家實施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和2022年舉辦冬奧會的歷史機遇推動下,境外旅客來冀人數將逐年攀升。
今年一季度,河北省接待入境遊客31.49萬人次,創匯1.3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52%和15.56%。在入境旅客購物方面,主要以文創工藝品和非遺文化制品為主。
自5月1日起,境外旅客攜帶哪些物品離境可以享受離境退稅政策?石家莊海關監管通關處處長王玉蘭表示,離境退稅的物品包括服裝、鞋帽、首飾、電器等共21個大類324種。由於種類較多,具體可以參見海關總署和財政部的公告。需要特別明確的是,食品、飲料、水果、煙、酒、汽車、摩托車等,是不能享受離境退稅政策的。
境外旅客購物在河北省離境時如何申請辦理退稅?據河北省國稅局進出口稅收管理處副處長王翠蓮介紹,境外旅客申請退稅應該同時符合以下條件,境外旅客離境日距最後入境日未超過183天;離境日距退稅物品購買日不超過90天;同一境外旅客同一日在同一退稅商店購買的退稅物品達到500元人民幣;退稅物品尚未啟用和消費;所購退稅物品由境外旅客本人隨身攜帶或隨行托運出境。
“目前,河北省結合口岸建設的現有條件和實際情況,選擇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秦皇島北戴河機場、秦皇島港作為實施離境退稅的首批離境口岸,各口岸離境隔離區內均設置了離境退稅場所。”河北省財政廳稅政處處長王曉軒表示,下一步,河北省還將逐步擴大離境退稅政策實施範圍。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5月16日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的要求,國家發改委和河北省等方面密切協調配合,匯聚國內外知名專家,在深入研究論證和反複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編制形成了新區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文本大家都看到了,與別的區域或城市規劃比起來,《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有三個突出特點。
一是科學構建城市空間布局。雄安新區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改變單中心“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實行組團式發展,各組團之間既相對集中、特色鮮明,又緊密聯系、功能互補,使生產、生活、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實現創業就業與居住功能均衡。
二是著力避免“千城一面”。新區將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不會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墻。整個城市設計上,始終堅持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以中為主,依托白洋澱清新優美的生態環境,利用城鎮周邊開闊自然的田野風光,隨形就勢,平原建城,塑造中華風範、澱泊風光、創新風尚的城市風貌。
三是促進產業優化發展。積極承接符合新區定位的優質北京非首都功能,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從一開始就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嚴格產業準入標準,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對於新區三縣原有的傳統產業,也將進行改造提升,推進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以上這些只是新區規劃的三個突出亮點,還有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下一步,我們將與河北省、各有關方面一道,以創造“雄安質量”為使命,保持歷史耐心,既積極推進,又穩妥有序,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推進新區規劃建設各項工作。
“成都國際生物城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大生物醫藥聚集園區。”卡威生物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生物城。
5月16日,緊緊圍繞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的理念和建設生物產業功能區的要求,總投資額逾260億元的18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此次簽約的項目中,產業鏈項目10個,創新鏈項目4個,金融鏈項目3個,供應鏈項目1個。在品種方面,預計將產生12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2個一類新藥生產批件、9個國內首仿藥臨床批件、16個國內首仿藥生產批件。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以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為目標,以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為重要路徑,以建設生物產業功能區為重要抓手,積極推動國際生物城向註重產業生態培育轉型,向建設創新資源轉化高地轉型,向‘外引內培’轉型,向比拼營商環境營造轉型。”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負責人表示,國際生物城將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圈建設,強化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和金融鏈,打造生活宜居國際社區,建立專業化精準化政策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天府國際生物城共引進項目109個,協議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隨著項目加快落地,配套建設也在同步推進,園區路網已成規模,總面積26萬平方米的孵化園核心區已主體封頂,首批重點項目將於2018年6月正式入駐。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1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逾260億元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會成為繼上海張江以及蘇州之後第三個大型生物醫藥聚集地的園區,這里具有人才和產業聚集地的因素,所以我們選擇來到這里。我們的創新藥現在已進入臨床階段,預計在未來三年內上市。”卡威生物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簽約落地的18個項目中,產業鏈項目10個,包括國際一流的抗體藥物研發及生產基地、全球首個皮下註射PD-L1抗體藥物、基於新型靶點開發的免疫治療藥物生產基地及國際領先的生物服務研發生產基地等。其中,由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投資的綠葉生命科學產業園項目投資額達65億元,這是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整合全球資源布局的國內首個集精準醫療、抗體醫藥生產於一體的健康產業基地。
創新鏈項目4個,包括由斯坦福大學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治療博士後李慶教授創辦的非同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合作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單克隆抗體和雙特異性納米抗體創新型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研發平臺、國際化標準的臨床服務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資源評估交易中心等3個面向全球的創新服務平臺以及促進國內創新產業化進程的省級審批服務平臺。此前,天府國際生物城通過“引龍”“養獸”計劃,已經成功招引4個諾獎團隊,包括全球唯一以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畢曉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癥研究所。“諾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團隊這批項目的入駐,將有力助推國際生物城進一步站上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潮頭。”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金融鏈項目3個,在保險及基金方面為創新生物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其中,由國際生物城主導設立的生物醫學材料基金項目總投資計劃為100億元,為西南地區首只百億級生物醫學材料專項投資基金。
供應鏈項目1個,即由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藥健康集團——中國醫藥集團投資打造的全球供應鏈服務平臺定位為現代物流分銷一體化平臺。
“這260億的投資預計可帶來12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2個一類新藥生產批件、9個國內首仿藥臨床批件、16個國內首仿藥生產批件以及3個面向全球生物醫藥企業創新服務平臺。” 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聖諾生物制藥有關負責人表示,聖諾生物是中國多肽藥物最大生產量的企業,這次選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落戶,主要是看重其區位優勢,因為成都生物醫藥發展註重在軟件、硬件這一塊的支持力度很大,加之園區為企業在引入留住高科技人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在這邊投資就是想把多肽藥物做得更好更完善,然後出口到歐美市場。
截至目前,國際生物城共引進項目109個,協議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其中包括創新藥13個,首仿藥27個,創新技術平臺24個。
醫療大數據平臺火石創造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他們將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一起建立全國乃至全球針對生物醫藥過程性成果的交易所。目前國內在過程性成果上還沒有相應的交易所,之所以選擇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是因為從未來增長潛力上來說,成都、成都高新區在過程性成果上會有特別大的爆發,而且成都市政府在這方面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所以我們希望在這里建立相應機構,從而促進整個生物醫藥的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規劃圖
國際生物城積極推動“四個轉型”
按照成都市委要求,成都高新區要圍繞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的總體目標,著力推動“四個轉型”,即從註重產業規模擴張向註重產業生態培育轉型、從要素資源聚集高地向創新資源轉化高地轉型、從註重招大引強向註重外引內培轉型、從註重比拼優惠政策向註重比拼營商環境營造轉型。
作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載體、主戰場和主引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不僅是成都高新區“一區四園”的重要戰略極核,也是成都市統籌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中的示範功能區,承擔著引領西部產業功能區轉型升級的重任,這與“四個轉型”的具體要求一脈相承。
在產業生態培育上,生物城獨有的產業鏈“築基”、供應鏈“通路”、創新鏈“賦能”、金融鏈“助力”、國際社區“融入”及專業配套體系“催化”的“4+1+1”體系已搭建起一套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國際生物城正通過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幹微觀生態鏈,集成構建產業生態圈,推動生物城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生產、服務、消費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經濟轉型。
依托“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國際生物城積極推進新藥成果的轉移轉化。此次簽約的4個創新鏈項目中,創新型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國際化標準的臨床服務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資源評估交易中心等均屬面向全球的創新服務平臺,都將極大促進國內創新產業化進程。“生物城已將創新資源、科技研發及轉化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正努力打造創新資源轉化高地。”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積極“外引”世界知名醫藥企業的同時,國際生物城目前正加大“內培”力度,通過“育獸”計劃,生物城正努力培育本土“獨角獸”,其中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進博士領銜的成都先導藥業正打造從靶標篩選到先導化合物發現與優化一站式的國際創新藥物研發中心。此外,康諾亞生物醫藥、成都博恩思等本土企業都以成為國內醫藥產業的強勁力量。
當下,各類產業園拔地而起,營商環境已成為企業“引進來”並“留下來”的關鍵要素。近日,一個包含重要服務信息的“水晶聯絡牌”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入駐企業中引起熱議。“這上面有國際生物城對口聯系領導的姓名、聯系方式,還有對口聯系部門、服務專員的詳細信息,我們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快速找到‘對的人’。”畢曉普癌癥研究所副所長潘濤收到聯絡牌後表示,這個聯絡牌很實用,國際生物城的服務一如既往地“給力”。
據悉,2018年,國際生物城將對接國際權威產業咨詢機構,深入研究生物大分子、生物產業智能制造、基因檢測等領域和生物產業配套環境、招商舉措建設。“國際生物城將一如既往地為企業服好務,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為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貢獻力量。”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說。
在灰色舉債路徑被封殺後,地方政府只剩發行政府債券這條唯一合法路徑,因此各地近些年都在積極爭取更多的發債額度。2018年全國人大“鎖定”地方政府今年新增債務限額為2.18萬億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能獲得多大額度備受關註。
在收到財政部下達的新增債券額度之後,近日多省份相繼對省級預算進行調整,公布了新增債務限額額度。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從目前披露具體數字的10個省份來看,江蘇省2018年新增債務限額1665億元,額度最高。新增債務限額超過1000億元的還有廣東、河北、浙江、湖北等省份。其他多數省份新增債務限額都小於千億,比如上海今年新增債務限額為592億元。
由於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決定了地方融資金額,包括貴州省、河北省等地全國人大代表曾公開向財政部建議增加當地債務限額。為了規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配管理,2017年財政部印發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配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債務限額分配公式,主要考慮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中央確定的重大項目支出、地方融資需求等因素。
總體來說,新增限額分配應當體現正向激勵原則,財政實力強、舉債空間大、債務風險低、債務管理績效好的地區多安排,財政實力弱、舉債空間小、債務風險高、債務管理績效差的地區少安排或不安排。
以河北省為例,2017年財政部在考慮河北省債務風險、財力狀況、冬奧會等重大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因素後,經國務院批準下達新增限額776億元,比2016年規模增長44%。2018年財政部下達河北新增債務限額為1319億元,比2017年規模增長近70%。其中,財政部單獨核定雄安新區新增債務限額300億元。由此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北省及雄安新區的支持。
省級政府拿到的發債額度並非全部用於省級政府發債,多數還是會轉貸給下面市縣。比如河北省的1319億元債務限額,省級層面之拿走120億元,其余的90%債務限額轉貸給下屬市縣。
各省市拿到新增債務資金主要用於重大項目、民生工程建設。比如,廣東(含深圳)今年新增債務限額1448億元,其中廣東省級新增一般債券303億元。這其中用於安排省級承貸支出達129億元。其中安排港珠澳大橋省級出資4億元,用於推進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及人工島工程建設,實現兩岸三地交通便利互聯,深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另外125億元安排用於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
雲南省今年獲得的新增682億元債務限額都用於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省級層面主要用於地方高速公路、鐵路建設。地方資金用於特色小鎮建設、農村公路建設、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保障性住房建設、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藏區專項建設等省級配套、脫貧攻堅、汙染防治、水利交通、土地儲備、棚戶區改造、政府收費公路等。
在省級政府將新增債務限額分配給市縣時,一些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將很難拿到額度。比如,廣東省人大財經委審查2018年省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後建議,要進一步加大政府性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工作力度,定期測算和評估全省各市縣債務風險情況,對債務風險提示和預警地區要及時通報,督促其制定債務風險化解計劃,主動采取措施履行償債責任;堅決落實風險評估結果與新增債務限額分配掛鉤機制,列入債務高風險地區的市縣原則上不新增債務限額。對於已退出預警的地區要加強跟蹤監控,防止發生風險反彈。
陜西省財政廳也表示,按照財政部要求,對列入債務風險預警和提示地區的市縣,要控制新增債券分配。
河北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要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各級要嚴格按照法定方式在批準的新增債務限額內舉債,嚴禁新增隱性債務;要嚴格控制列入風險預警地區債務增量,並監督其制定債務風險化解規劃,逐步降低債務風險。
農業農村部今天(7日)召開緊急視頻會議,全面部署全國非洲豬瘟防治工作。
截至目前,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疫點和疫區內所有生豬的撲殺工作已全部完成,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會議明確了今後一段時間,對突發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治策略,要求各地統一思想認識,落實綜合防治措施,強化聯防聯控機制,堅決撲滅並盡快根除非洲豬瘟疫情,為生豬產業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樓提及
至叻公子你
清得早
4樓提及
大跌市,有人歡喜有人愁
5樓提及4樓提及我都輸好多
大跌市,有人歡喜有人愁
6樓提及5樓提及4樓提及我都輸好多
大跌市,有人歡喜有人愁
當天低位變左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