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中的時點和時間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omqx.html
走在上班路上突然想起幾個關於投資中的時點和時間的話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證券投資中有一種說法,股價的上漲源自公司實際業績好過市場預期,如果公司的業績和市場預期一致,即使業績很亮麗,股價也不會變動,因為業績本身已經被市場預料到了,包含在股價裡了。這種說法很大程度論證了市場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正確性,但也不全對。如果有一個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但始終被市場正確預計到了,那麼按照上述理論,股價不會變動,但事實上股價肯定會漲的,因為公司的價值在不斷提升。在業績披露的時點,它的股價不會漲,但放到長時間的歷史中去,它的股價就會悄無聲息和曲折向上地漲了。


      在我投資的經歷中,過去的某些個時點,個人當時也常常覺得股價是合適的,市場是正確的,可事後卻並非如此。例如,牛市的時候,公司業績在增長,股價也在增長,你會覺得每年都有30%~40%的利潤增長,那麼給個30~40倍的市盈率合理無比,那時的估值是合適的。後來熊市來了,公司業績突然下降了,保不準未來還繼續下降,給個10倍不增長預期的市盈率還嫌高,所以那時的估值也還是正確的。每每你身處那個時點的那個環境和氛圍,你都會覺得週遭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人類對未來太無力把握,因為未來的複雜性,人類至今沒有能力掌握預測未來的方法,只能根據線性的思維繼續推導,過去和現在都在增長的未來還繼續會增長,過去和現在都在衰退的未來還繼續會衰退。正如別人問你明天天氣如何,在不看天氣預報的情況下,做最好的預測的回答就是和今天差不多。難怪,黑天鵝常常把我們打得措手不及。事物在時間的長河中,既會有繁榮,又會有衰敗,只有這個循環是確定的。


      有投資者來電問我說「公司不是現金分紅了麼?為什麼我的總資產還少了點的啊?」我說「發放了現金分紅,股價要除權除息相應降下來,還要扣紅利所得稅。」他就說了「那分不分,我的資產都一樣,那分紅有屁用啊。「我無言以對。確實啊!從時點上來說,分不分現金股利,分多還是分少,對於投資者的總資產都是一樣的。這就好比一顆蘋果樹結了蘋果,整棵樹賣12元,跟把蘋果摘下來賣2元,樹賣10元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差別就在以後,好的蘋果樹能夠年年摘下來2元的蘋果,賣的錢不是越來越多了麼。所以分紅在時點來說無關緊要,但在長時間裡卻至關重要的影響到了股票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49

M2亂竄引起李克強過問 銀監會約束存款“沖時點”難治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91

M2數據失真引起中國領導人過問,銀監會等管理機構近日為此出臺新規,加強管理銀行的存款偏離度。分析人士認為新規“治標並未治本”,銀行可能提前沖存款化解監管,存貸比的剛性約束未除,還可能激化融資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問題由來已久,今年上半年表現也十分明顯。存款月末沖高、月初回落,月末存款偏離度較高,季末尤為突出。路透由銀行業業內人士處獲悉,李克強總理曾在某次高層會議上過問沖時點導致的M2增速上下亂竄、以至失真的問題。

日前中國銀監會、財政部、中國央行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完善績效考評體系,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行為,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

所謂存款偏離度指標,是指各項存款余額/日均存款余額-1,用來測算存款的波動性,屬於銀行主要經營狀況指標之一。上述通知要求設置月末存款偏離度指標,即(月末最後一日各項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明確該項指標不得超過3%。

雖然存款“沖時點”已得到高層重視,並出臺規定加強管理,但分析人士認為,適時適度放開、甚至取消存貸比考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銀監會,M2,存款,存貸比

銀監會在新規中列出“八不得”,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運用高息攬儲吸存、非法返利吸存、通過理財產品和同業業務倒存、以貸轉存吸存等八種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銀監會新規規定,對於月末存款偏離度超過3%的銀行,自下月起連續暫停準入事項三個月以上;對於一年之內月末存款偏離度兩次超過3%的銀行,適當降低其年度監管評級。

國信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認為,即使加強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恐怕也無法平抑季度末貨幣市場利率高企的波動,因為以往拉存款白熱化的時點是月末,新規將導致導致銀行大幅增加存款的時間段提前,如前兩周就主動拉存款。國信指出:

“從本規定來看,沒有降低利率波動(只是將其前置或延長),而且令沖存款的難度加大,在存貸比剛性約束下,反而可能導致融資更難獲得。”

中金債券團隊也認為,銀行只要稍微提前沖存款的時點就可化解上述監管。破除陋習應改變銀行對存款的依賴性,比如放松存貸比指標的約束或者放開存款上限。

由於今年銀行分支行普遍未完成放貸和存款的業績指標,中金預計,短期來看9月末可能仍是銀行沖存款的關鍵時點。

鑒於目前資金格局較不均衡,主要資金融出方集中在政策性銀行,中金建議,投資者仍需提防9月末流動性沖擊,如果疊加IPO沖擊更要提防。其報告指出:

“9月份是成皇敗寇的關鍵,因此我們的草根調研顯示不少銀行分支行仍有較強的準備在9月份沖存款的沖動,而沖動是魔鬼。”

M2,貨幣供應,存貸比,中國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6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存款「沖時點」痼疾難消 熊熊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v5e7.html


本刊特約作者  陳同輝/文  2014-09-19 《證券市場周刊》

        中國銀監會、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於912日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236號文”),主要包括敦促銀行改善考核體系、禁止違規吸收與虛假增加存款,以及通過量化指標對違規行為進行懲罰三部分。顯而易見,其主要目的,在於希望通過約束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行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然而,市場自有其運行規律,任何不顧市場規律,簡單粗暴的管制行為,不僅無法達成目的,反而可能事與願違,加大市場扭曲。在筆者看來,236號文恰恰有此風險。

         從近幾年看,銀行在月末、季末時點,有非常強烈的吸收存款沖動,在此沖動下往往伴隨著高息攬儲,從而擡高市場資金價格。資金價格的提高通過銀行體系傳導到貸款方,導致貸款利率易升難降。因此,如果扼殺銀行的存款沖時點行為,便可讓高息攬儲現象消失,從而間接起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

          這種邏輯看似合理,其實完全經不住進一步的仔細分析。任何問題,要做到標本兼治,必須知道問題的根源,並針對此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僅僅只是針對現象進行簡單的壓制,則問題不僅無法得到解決,反而可能更增加其複雜性。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考慮企業融資成本問題,目前在間接融資市場上,普遍存在融資貴,融資難現象,此兩者既相互聯系,有略微區別。先說融資貴,從字面理解,融資貴說的是價格問題,也就是貸款價格普遍高於企業可承受範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為6.11%,而同時期企業貸款利率普遍高於6%,甚至於9%,由此可見,融資貴確實是現實中企業所面臨的的困難之一。

既然是價格問題,那麽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供求關系,從需求方來說,是企業資金需求過旺,而從供給方面,則關鍵在於資金供給不足。從需求方來說,目前市場上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於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此巨量刺激計劃下,無論是國企、地方政府,還是民營企業,都在極度樂觀前景的鼓勵下大幅增加投資,擴大產能。而這種投資對資金的需求與使用並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在資金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慣性。而在資金的供給方,由於目前中國仍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階段,作為衡量資金緊缺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規模並不低,截至2013年年末,M2/GDP之比為195%。但是從增量上來說,這幾年M2增速相較以往卻大幅降低,數據上看,M2增速自2011年以來始終維持於13%14%區間,相較於2009年、2010年分別降低13個百分點與6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供求關系而言,目前融資貴問題在於存量資金未盤活,而增量資金又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內生需求。

        其次,由於金融業產品並非售賣,而是使用權在一定時間內的讓渡,因此其價格除取決於供求關系外,也受市場風險溢價影響。過往幾年,某些行業因銀監會限制而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由此轉向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渠道尋求獲取資金。與銀行不同,信托等機構的盈利依靠管理費而非利差,也並不需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壞賬提供類似銀行業標準的足額撥備,因此能夠以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價格吸收市場上的資金,外加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兩者共同作用,導致市場無風險利率上行,風險溢價降低。在此情況下,以逐利為目的的資金流向自然不可避免的提高市場整體的融資成本。

         從供求關系來說,如果供求失衡,則價格會自動調整以實現供求的再平衡,因此,一般情況下只會出現融資貴,而融資難現象的出現,則源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在中國融資市場,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包括央行、銀行以及企業。從央行來說,其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速度,間接限制了一定時間內可用M2總額。而對處於傳導鏈條核心位置的銀行來說,其發放貸款的能力受到存款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貸款投放能力受制於存款的主要原因在於《商業銀行法》中關於存貸比75%規定。一般而言,M2增量由央行通過貨幣工具或者外匯占款所投放的基礎貨幣以及通過貸款派生存款產生,在75%存貸比限制下,一旦央行限制基礎貨幣投放,而外匯占款又逐漸降低,則銀行通過貸款創造存款的能力就被75%存貸比限制住,這意味著市場上可供獲取的資金數量相對不足。而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受制於管理層規定的各項資產風險權重以及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能力。由於資產風險權重在短時期內無法進行重大變更,外加在資本市場低迷情況下,銀行融資能力受限,核心資本充足率便成了制約銀行貸款投放能力的重要監管指標。從已經披露的2014年銀行業半年報看,由於受到存款增幅放緩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銀行貸款投放的速度大為減緩,一些股份制銀行更是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作為貨幣政策傳導核心的銀行已經開始減緩資金的供應,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存在降低的可能。

        同時,在資金需求方,融資難,則源於以國家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刺激計劃。在投入要素市場存在約束情況下,任何政府投資,都不可避免的通過對要素的占用而減少民間對資金的獲取。在央行緊縮貨幣以及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受限情況下,由於先前大量開工的國家投資項目無法立即停工,資金無法從這些項目中退出,這使得市場上可供民間投資使用的資金數量大幅降少。在資金的供給與需求方共同作用下,收益較低的房屋按揭貸款以及無抵押、風險較大的小微企業貸款等自然被銀行首先排除在外。

         可以說,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要解決,則必須對癥下藥。而236號文卻尋求在不解決根本原因、不改變供求關系的情況下,通過條文管制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其最終結果只可能是事與願違。

存款爭奪戰

         其實,要理解這點我們只需做個邏輯推演。假設銀行十分“聽話”,停止存款“沖時點”,同時也不以各種方式高息攬儲,那麽這對銀行來說無異於自廢武功,因為金融業與其他行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原料是資金,在銀行則是存款。一旦存款流失,則銀行資產方業務也就成了無源之水。不幸的是,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金融業各子行業間對資金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分行業看,保險業為了應對多年保費增速低迷的困境,於2013年動手修改預定利率,以增加對資金的吸引力,在費率新規下,2014年上半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8%,一掃前幾年的萎靡之勢。與此同時,各種貨幣市場基金也借助互聯網手段參與對資金的爭奪,最有名的余額寶更是創下了半年規模沖到5000億元的新速度。在此情況下,“聽話”的銀行將面臨存款流失的風險,從銀行自身來說,似乎不會做出如此選擇。其次,在存貸比75%規定下,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銀行可貸資金規模增速的降低。若需求不變,存款供給的減少顯然將擡高資金價格,這將導致市場上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將進一步加劇,此舉亦明顯與236號文的目的南轅北轍。

          實際上,236號文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銀行選擇拉長“沖存款”的時間,例如從最後一天拉長到最後五天、十天乃至十五天。畢竟,如果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將減少同比例的貸款,與此相應的是放棄存貸利差部分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同時,銀行貸款資源的減少,也意味著無法拓展新的客戶,甚至於無法滿足已有客戶的需求,這對銀行來說,存在客戶流失,市場份額降低的風險。相較而言,拉長“沖存款”時間,最多僅是增加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導致利差有所縮小,同時在維持已有存量客戶基礎上,開發新客戶,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更何況,如果市場資金需求旺盛,則因拉長“沖存款”時間而增加的成本更可以轉嫁給貸款客戶。可以想象,如果將銀行業內部看成一個個互相博弈競爭的個體,那麽從納什均衡角度,對每家銀行來說,最優的方案顯然在於更加賣力的、更長時點的吸收存款。

總而言之,在不改變宏觀貨幣政策,不放開對直接融資的各種管制,以及不降低政府投資對民間資金的擠出效應下,任何試圖僅僅依靠管制降低資金成本的措施,其最終結果只可能事與願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03

存款「沖時點」痼疾難消 熊熊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v5e7.html


本刊特約作者  陳同輝/文  2014-09-19 《證券市場周刊》

        中國銀監會、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於912日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236號文”),主要包括敦促銀行改善考核體系、禁止違規吸收與虛假增加存款,以及通過量化指標對違規行為進行懲罰三部分。顯而易見,其主要目的,在於希望通過約束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行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然而,市場自有其運行規律,任何不顧市場規律,簡單粗暴的管制行為,不僅無法達成目的,反而可能事與願違,加大市場扭曲。在筆者看來,236號文恰恰有此風險。

         從近幾年看,銀行在月末、季末時點,有非常強烈的吸收存款沖動,在此沖動下往往伴隨著高息攬儲,從而擡高市場資金價格。資金價格的提高通過銀行體系傳導到貸款方,導致貸款利率易升難降。因此,如果扼殺銀行的存款沖時點行為,便可讓高息攬儲現象消失,從而間接起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

          這種邏輯看似合理,其實完全經不住進一步的仔細分析。任何問題,要做到標本兼治,必須知道問題的根源,並針對此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僅僅只是針對現象進行簡單的壓制,則問題不僅無法得到解決,反而可能更增加其複雜性。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考慮企業融資成本問題,目前在間接融資市場上,普遍存在融資貴,融資難現象,此兩者既相互聯系,有略微區別。先說融資貴,從字面理解,融資貴說的是價格問題,也就是貸款價格普遍高於企業可承受範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為6.11%,而同時期企業貸款利率普遍高於6%,甚至於9%,由此可見,融資貴確實是現實中企業所面臨的的困難之一。

既然是價格問題,那麽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供求關系,從需求方來說,是企業資金需求過旺,而從供給方面,則關鍵在於資金供給不足。從需求方來說,目前市場上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於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此巨量刺激計劃下,無論是國企、地方政府,還是民營企業,都在極度樂觀前景的鼓勵下大幅增加投資,擴大產能。而這種投資對資金的需求與使用並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在資金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慣性。而在資金的供給方,由於目前中國仍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階段,作為衡量資金緊缺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規模並不低,截至2013年年末,M2/GDP之比為195%。但是從增量上來說,這幾年M2增速相較以往卻大幅降低,數據上看,M2增速自2011年以來始終維持於13%14%區間,相較於2009年、2010年分別降低13個百分點與6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供求關系而言,目前融資貴問題在於存量資金未盤活,而增量資金又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內生需求。

        其次,由於金融業產品並非售賣,而是使用權在一定時間內的讓渡,因此其價格除取決於供求關系外,也受市場風險溢價影響。過往幾年,某些行業因銀監會限制而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由此轉向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渠道尋求獲取資金。與銀行不同,信托等機構的盈利依靠管理費而非利差,也並不需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壞賬提供類似銀行業標準的足額撥備,因此能夠以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價格吸收市場上的資金,外加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兩者共同作用,導致市場無風險利率上行,風險溢價降低。在此情況下,以逐利為目的的資金流向自然不可避免的提高市場整體的融資成本。

         從供求關系來說,如果供求失衡,則價格會自動調整以實現供求的再平衡,因此,一般情況下只會出現融資貴,而融資難現象的出現,則源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在中國融資市場,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包括央行、銀行以及企業。從央行來說,其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速度,間接限制了一定時間內可用M2總額。而對處於傳導鏈條核心位置的銀行來說,其發放貸款的能力受到存款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貸款投放能力受制於存款的主要原因在於《商業銀行法》中關於存貸比75%規定。一般而言,M2增量由央行通過貨幣工具或者外匯占款所投放的基礎貨幣以及通過貸款派生存款產生,在75%存貸比限制下,一旦央行限制基礎貨幣投放,而外匯占款又逐漸降低,則銀行通過貸款創造存款的能力就被75%存貸比限制住,這意味著市場上可供獲取的資金數量相對不足。而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受制於管理層規定的各項資產風險權重以及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能力。由於資產風險權重在短時期內無法進行重大變更,外加在資本市場低迷情況下,銀行融資能力受限,核心資本充足率便成了制約銀行貸款投放能力的重要監管指標。從已經披露的2014年銀行業半年報看,由於受到存款增幅放緩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銀行貸款投放的速度大為減緩,一些股份制銀行更是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作為貨幣政策傳導核心的銀行已經開始減緩資金的供應,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存在降低的可能。

        同時,在資金需求方,融資難,則源於以國家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刺激計劃。在投入要素市場存在約束情況下,任何政府投資,都不可避免的通過對要素的占用而減少民間對資金的獲取。在央行緊縮貨幣以及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受限情況下,由於先前大量開工的國家投資項目無法立即停工,資金無法從這些項目中退出,這使得市場上可供民間投資使用的資金數量大幅降少。在資金的供給與需求方共同作用下,收益較低的房屋按揭貸款以及無抵押、風險較大的小微企業貸款等自然被銀行首先排除在外。

         可以說,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要解決,則必須對癥下藥。而236號文卻尋求在不解決根本原因、不改變供求關系的情況下,通過條文管制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其最終結果只可能是事與願違。

存款爭奪戰

         其實,要理解這點我們只需做個邏輯推演。假設銀行十分“聽話”,停止存款“沖時點”,同時也不以各種方式高息攬儲,那麽這對銀行來說無異於自廢武功,因為金融業與其他行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原料是資金,在銀行則是存款。一旦存款流失,則銀行資產方業務也就成了無源之水。不幸的是,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金融業各子行業間對資金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分行業看,保險業為了應對多年保費增速低迷的困境,於2013年動手修改預定利率,以增加對資金的吸引力,在費率新規下,2014年上半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8%,一掃前幾年的萎靡之勢。與此同時,各種貨幣市場基金也借助互聯網手段參與對資金的爭奪,最有名的余額寶更是創下了半年規模沖到5000億元的新速度。在此情況下,“聽話”的銀行將面臨存款流失的風險,從銀行自身來說,似乎不會做出如此選擇。其次,在存貸比75%規定下,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銀行可貸資金規模增速的降低。若需求不變,存款供給的減少顯然將擡高資金價格,這將導致市場上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將進一步加劇,此舉亦明顯與236號文的目的南轅北轍。

          實際上,236號文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銀行選擇拉長“沖存款”的時間,例如從最後一天拉長到最後五天、十天乃至十五天。畢竟,如果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將減少同比例的貸款,與此相應的是放棄存貸利差部分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同時,銀行貸款資源的減少,也意味著無法拓展新的客戶,甚至於無法滿足已有客戶的需求,這對銀行來說,存在客戶流失,市場份額降低的風險。相較而言,拉長“沖存款”時間,最多僅是增加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導致利差有所縮小,同時在維持已有存量客戶基礎上,開發新客戶,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更何況,如果市場資金需求旺盛,則因拉長“沖存款”時間而增加的成本更可以轉嫁給貸款客戶。可以想象,如果將銀行業內部看成一個個互相博弈競爭的個體,那麽從納什均衡角度,對每家銀行來說,最優的方案顯然在於更加賣力的、更長時點的吸收存款。

總而言之,在不改變宏觀貨幣政策,不放開對直接融資的各種管制,以及不降低政府投資對民間資金的擠出效應下,任何試圖僅僅依靠管制降低資金成本的措施,其最終結果只可能事與願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04

存款「沖時點」痼疾難消 熊熊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v5e7.html


本刊特約作者  陳同輝/文  2014-09-19 《證券市場周刊》

        中國銀監會、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於912日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236號文”),主要包括敦促銀行改善考核體系、禁止違規吸收與虛假增加存款,以及通過量化指標對違規行為進行懲罰三部分。顯而易見,其主要目的,在於希望通過約束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行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然而,市場自有其運行規律,任何不顧市場規律,簡單粗暴的管制行為,不僅無法達成目的,反而可能事與願違,加大市場扭曲。在筆者看來,236號文恰恰有此風險。

         從近幾年看,銀行在月末、季末時點,有非常強烈的吸收存款沖動,在此沖動下往往伴隨著高息攬儲,從而擡高市場資金價格。資金價格的提高通過銀行體系傳導到貸款方,導致貸款利率易升難降。因此,如果扼殺銀行的存款沖時點行為,便可讓高息攬儲現象消失,從而間接起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

          這種邏輯看似合理,其實完全經不住進一步的仔細分析。任何問題,要做到標本兼治,必須知道問題的根源,並針對此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僅僅只是針對現象進行簡單的壓制,則問題不僅無法得到解決,反而可能更增加其複雜性。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考慮企業融資成本問題,目前在間接融資市場上,普遍存在融資貴,融資難現象,此兩者既相互聯系,有略微區別。先說融資貴,從字面理解,融資貴說的是價格問題,也就是貸款價格普遍高於企業可承受範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為6.11%,而同時期企業貸款利率普遍高於6%,甚至於9%,由此可見,融資貴確實是現實中企業所面臨的的困難之一。

既然是價格問題,那麽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供求關系,從需求方來說,是企業資金需求過旺,而從供給方面,則關鍵在於資金供給不足。從需求方來說,目前市場上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於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此巨量刺激計劃下,無論是國企、地方政府,還是民營企業,都在極度樂觀前景的鼓勵下大幅增加投資,擴大產能。而這種投資對資金的需求與使用並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在資金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慣性。而在資金的供給方,由於目前中國仍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階段,作為衡量資金緊缺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規模並不低,截至2013年年末,M2/GDP之比為195%。但是從增量上來說,這幾年M2增速相較以往卻大幅降低,數據上看,M2增速自2011年以來始終維持於13%14%區間,相較於2009年、2010年分別降低13個百分點與6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供求關系而言,目前融資貴問題在於存量資金未盤活,而增量資金又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內生需求。

        其次,由於金融業產品並非售賣,而是使用權在一定時間內的讓渡,因此其價格除取決於供求關系外,也受市場風險溢價影響。過往幾年,某些行業因銀監會限制而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由此轉向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渠道尋求獲取資金。與銀行不同,信托等機構的盈利依靠管理費而非利差,也並不需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壞賬提供類似銀行業標準的足額撥備,因此能夠以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價格吸收市場上的資金,外加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兩者共同作用,導致市場無風險利率上行,風險溢價降低。在此情況下,以逐利為目的的資金流向自然不可避免的提高市場整體的融資成本。

         從供求關系來說,如果供求失衡,則價格會自動調整以實現供求的再平衡,因此,一般情況下只會出現融資貴,而融資難現象的出現,則源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在中國融資市場,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包括央行、銀行以及企業。從央行來說,其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速度,間接限制了一定時間內可用M2總額。而對處於傳導鏈條核心位置的銀行來說,其發放貸款的能力受到存款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貸款投放能力受制於存款的主要原因在於《商業銀行法》中關於存貸比75%規定。一般而言,M2增量由央行通過貨幣工具或者外匯占款所投放的基礎貨幣以及通過貸款派生存款產生,在75%存貸比限制下,一旦央行限制基礎貨幣投放,而外匯占款又逐漸降低,則銀行通過貸款創造存款的能力就被75%存貸比限制住,這意味著市場上可供獲取的資金數量相對不足。而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受制於管理層規定的各項資產風險權重以及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能力。由於資產風險權重在短時期內無法進行重大變更,外加在資本市場低迷情況下,銀行融資能力受限,核心資本充足率便成了制約銀行貸款投放能力的重要監管指標。從已經披露的2014年銀行業半年報看,由於受到存款增幅放緩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銀行貸款投放的速度大為減緩,一些股份制銀行更是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作為貨幣政策傳導核心的銀行已經開始減緩資金的供應,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存在降低的可能。

        同時,在資金需求方,融資難,則源於以國家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刺激計劃。在投入要素市場存在約束情況下,任何政府投資,都不可避免的通過對要素的占用而減少民間對資金的獲取。在央行緊縮貨幣以及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受限情況下,由於先前大量開工的國家投資項目無法立即停工,資金無法從這些項目中退出,這使得市場上可供民間投資使用的資金數量大幅降少。在資金的供給與需求方共同作用下,收益較低的房屋按揭貸款以及無抵押、風險較大的小微企業貸款等自然被銀行首先排除在外。

         可以說,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要解決,則必須對癥下藥。而236號文卻尋求在不解決根本原因、不改變供求關系的情況下,通過條文管制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其最終結果只可能是事與願違。

存款爭奪戰

         其實,要理解這點我們只需做個邏輯推演。假設銀行十分“聽話”,停止存款“沖時點”,同時也不以各種方式高息攬儲,那麽這對銀行來說無異於自廢武功,因為金融業與其他行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原料是資金,在銀行則是存款。一旦存款流失,則銀行資產方業務也就成了無源之水。不幸的是,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金融業各子行業間對資金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分行業看,保險業為了應對多年保費增速低迷的困境,於2013年動手修改預定利率,以增加對資金的吸引力,在費率新規下,2014年上半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8%,一掃前幾年的萎靡之勢。與此同時,各種貨幣市場基金也借助互聯網手段參與對資金的爭奪,最有名的余額寶更是創下了半年規模沖到5000億元的新速度。在此情況下,“聽話”的銀行將面臨存款流失的風險,從銀行自身來說,似乎不會做出如此選擇。其次,在存貸比75%規定下,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銀行可貸資金規模增速的降低。若需求不變,存款供給的減少顯然將擡高資金價格,這將導致市場上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將進一步加劇,此舉亦明顯與236號文的目的南轅北轍。

          實際上,236號文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銀行選擇拉長“沖存款”的時間,例如從最後一天拉長到最後五天、十天乃至十五天。畢竟,如果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將減少同比例的貸款,與此相應的是放棄存貸利差部分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同時,銀行貸款資源的減少,也意味著無法拓展新的客戶,甚至於無法滿足已有客戶的需求,這對銀行來說,存在客戶流失,市場份額降低的風險。相較而言,拉長“沖存款”時間,最多僅是增加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導致利差有所縮小,同時在維持已有存量客戶基礎上,開發新客戶,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更何況,如果市場資金需求旺盛,則因拉長“沖存款”時間而增加的成本更可以轉嫁給貸款客戶。可以想象,如果將銀行業內部看成一個個互相博弈競爭的個體,那麽從納什均衡角度,對每家銀行來說,最優的方案顯然在於更加賣力的、更長時點的吸收存款。

總而言之,在不改變宏觀貨幣政策,不放開對直接融資的各種管制,以及不降低政府投資對民間資金的擠出效應下,任何試圖僅僅依靠管制降低資金成本的措施,其最終結果只可能事與願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05

鴿派官員鷹派論調:美聯儲加息時點越來越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0

本周二,兩位美國地方聯儲主席雙雙表示美聯儲離加息時點越來越近。

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稱,在1月薪資上漲快於預期以及就業市場“非常強勁”之後,美國央行開始加息的時間點“越來越近”。他稱,加息可能讓一些投資者陷入困境,但這不應該阻礙美聯儲在必要時收緊政策。

威廉姆斯表示,就業市場的表現正在好轉。盡管低油價和美元的強勢會壓低通脹率,但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低油價和強勢美元帶來的影響將會逐漸減弱,強勁的就業市場和強勁的經濟表現將會主導未來。他認為美國個人薪資將增長3%~3.5%,通脹率將會重新回到2%。

里士滿聯儲主席萊克(Jeffrey Lacker)更是直接點出了具體加息時點,“目前而言,在我看來6月份加息是具有吸引力的選項,”他周二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發表講話後對記者表示,“從現在到6月份的數據可能會讓我改主意,但是那必須是出人意外的數據。”

他說,近期的數據鞏固了他對於6月份開始加息的觀點。

“與一年前相比,經濟明顯在以更快、更加可持續的速度增長,”萊克說,”這方面的證據不斷增加。增速更快的經濟需要更高的實際利率。”

當被問及美聯儲應該何時取消保持耐心的承諾時,萊克說,他們必須相應地提前修改聲明,以改變前瞻指引。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月份會議結束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保持耐心”意味著該委員會在隨後的兩次會議上不可能調整利率。這意味 著如果美聯儲計劃6月份加息,他們要在3月17~18日舉行的會議上放棄這一措辭。

兩位聯儲主席在今年的FOMC會議中都擁有投票權,兩人的講話正值外界猜測,經過逾6年的接近零的利率水平後,美聯儲將在何時觸動加息扳機。

根據彭博社總結的美聯儲官員鷹鴿表來看,萊克是今年有投票權的地方聯儲主席中最為鷹派的一位,支持早日收緊政策,而威廉姆斯則是相對鴿派的一位,他本次講話向鷹派的轉變值得註意。

15486-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43

觀察效益、選擇時點、低調保密 日月光奇襲矽品背後的完美盤算

2015-08-24  TWM

日月光八月二十二日宣布將公開收購矽品,向半導體業界投下一記震撼彈。向來以眼光精準、手法剽悍著稱的張虔生再度出手,趁著產業景氣疲弱、股市崩跌之際奇襲矽品。這個震撼全市場的收購計畫,揭開的是張虔生的完美布局。

撰文•周品均、林宏文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四點,一場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震撼了整個台灣科技業。

「日月光半導體於今日宣布,將自二○一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起,以每普通股新台幣四十五元作為對價,公開收購矽品精密工業公司…。」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現身台北一○一大樓三樓的證交所,代替董事長張虔生,宣布日月光董事會在當天稍早通過的收購提案。

這顆震撼彈來得又急又猛,不僅是因為台灣最大的半導體封測廠日月光,將以總額三五二億元公開收購台灣第二大封測廠矽品二五%股權,更是因為兩家封測大廠,這幾年來搶客戶、搶市占率的爭鬥幾近肉搏,誰也不想輸給對方。

在產業中,「同業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對手;但日月光和矽品,是敵人。」一位半導體材料業董事長這麼形容。

兩家猶如死對頭的公司可能合併,已經夠讓業界震驚,更令人震撼的是,「我們事前並不知道!」矽品發言人江百宏不願做出其他評論,只是一再強調公司內部也是看到重大訊息才得知此事。而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更是關閉手機,迴避所有外界傳送的關心電話與好奇詢問。

創立矽品三十一年來,林文伯大概怎麼也沒想過,日月光會以這種方式逼他坐上談判桌;曾被稱為台灣圍棋界第一高手的林文伯,即使擁有「推算未來五十步棋」的功力,恐怕也難在一時之間覓得最佳突圍破口。

「張虔生的這一招,真的很高。」一位熟悉矽品的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這場敵意收購的背後,是一套溫州商人的完美盤算。

張虔生家族為溫州商人,父親早年在上海經營船務,一九四九年隨政府來台後將家族事業移至高雄;由於父親早逝,張媽媽很早就扛起重擔,以宏璟建設起家,隨台灣經濟起飛一路抓住股市及房地產的機會,奠定雄厚基礎。

遺傳到溫商家族的底蘊,對投資、對事業,張虔生的眼光同樣精準、手法同樣剽悍。一個投資界流傳的經典說法是,從一九八九年日月光上市掛牌以來,二十六年間,日月光的股價走勢與台股加權指數幾乎完全一致,而且還是領先指標,不管台股創新高或創新低前,日月光股價一定先創高或先創低,背後的意涵,是日月光大股東的操盤動向,彷彿總能領先市場行情一步。

許久沒有對外購併的張虔生,這回決定對自己過去幾十年的敵人出手,無論從效益評估、時點選擇、速度手段等面向來看,同樣也是精準剽悍。

完美效益

投資划算,可消弭殺價競爭論效益,首先可從財報數字簡單分析。日月光目前手頭上有五四二億元現金,花費三五二億元資金一舉成為矽品最大股東,對現在的日月光來說並不困難。而若觀察矽品的經營績效和公司資產,矽品目前的帳上現金有二八一億元,上半年的稅後淨利近六十三億元,矽品毛利率二七.二二%,也遠高於日月光的一六.四七%,也就是說,張虔生花三五二億元成本,拿下財務體質良好,獲利率也勝於日月光的矽品,這筆投資再划算不過。

不過,更重要的效益,要從兩家公司近年來客戶版圖的變化談起。

「這幾年,矽品成功爭取到高通的訂單,就讓日月光氣得要死。」一名封測設備業者一語道破兩家公司的競爭態勢。近年來,高通、聯發科、博通、海思等重要晶片設計廠,紛紛採取分散供應商的策略,這也讓去年剛剛吃到蘋果訂單的日月光芒刺在背。為了蘋果新單,日月光正大舉擴增產能,然而市場卻在近期傳出消息,蘋果有意再度增加供應商,並點名矽品即將接單。

除了與矽品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今年半導體景氣急轉直下,也成了張虔生決定出手的關鍵;「台灣半導體景氣不是很好。」董宏思不諱言,但他沒說的是,半導體景氣的疲弱,已經讓兩家公司的低階封裝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業界已傳出矽品彰化廠開始放無薪假的消息,這也促使張虔生決定,與其讓矽品繼續瓜分日月光訂單,不如趁對手體弱氣虛之際,發動奇襲。

完美時點

行情低迷出手,股東意願高時點選擇,正是日月光奇襲矽品的另一個完美盤算。

日月光與矽品,分居全球第一、第三大封測廠,兩強合併要能成立,必須趕在不會有法律問題之前進行。從Gartner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月光目前全球市占率一九.一%,矽品的市占率則是一○.一%,兩者加總的市占率數字,正好站在三○%的托辣斯門檻邊緣,也就是,如果不在此時出手,一旦兩家公司的市占率稍有擴大,張虔生吃下矽品的計畫恐怕會因反托辣斯而中止。

此外,台股的崩跌恰好也為張虔生出手製造最佳時機。根據日月光內部人士透露,「︵收購矽品︶想法一直都在,只是看採取什麼作法。」所以張虔生過去幾個月只是靜靜地等待攫取獵物的時機,當矽品股價一路從五十七元修正到三十三元時,他知道,是時候出手了。

向來出手快狠準的張虔生知道,要出手就要有十足的把握。打開矽品股權結構圖,林文伯及家族,加上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蔡祺文,股權加總也不過是六%左右,但張虔生一出手,就要買下二五%的股權。

林文伯過往三十年形象良好,矽品的經營實績外界也都看在眼裡,但日月光趁景氣與股價都如此低迷時,向矽品股東提出溢價三四%的收購條件,就連與矽品關係良好的材料業者都坦言,「選在此時提出這樣的收購條件,矽品股東不見得不會賣。」

完美奇襲

保密到家,連業界都沒風聲效益明確、時機成熟,接下來,就是以最快速度匍匐前進,然後瞬間攻擊。

在重大訊息說明會中,日月光公布這樁公開收購案是委由凱基證券負責規畫及後續執行,但據凱基證券內部透露,「日月光是在發動突襲前的一個禮拜,才找上我們。」低調而快速,是這樁收購案讓市場驚呼的特色之一。

低調,是為了確保消息不致走漏;日月光先前在二○○九年收購環電時,曾經爆發的內線交易案,也讓張虔生對於這次突襲矽品,執行起來更是格外小心,就連業界都沒有聽到任何風聲。

儘管請來凱基證券作為委任機構,但據指出,公開收購矽品股權計畫的內容戰略,還是由張虔生一手主導;八月二十一日的日月光董事會,即使張虔生不在國內,也透過視訊方式直接下達決策指令、拍板定案。凱基證券主管表示,這次公開收購矽品計畫,就連收購價格也是日月光自行找外部會計師進行定價,最後的執行流程、交割手續等,才委由凱基證券負責執行。

未來挑戰

棋手與獵人的磨合有待觀察這場保密到家的奇襲,確實也為矽品帶來不小震撼,就連矽品內部人士也嘆氣表示:「我們從沒想過會發生這種事。」以剽悍手段掌握絕佳時機發動攻擊,一般認為,日月光這回順利達陣的機率不低;但即使購併真能順利完成,兩家公司的文化磨合,卻是一個極大挑戰。「兩位老闆都很成功,但成功的途徑截然不同。」一位業界人士這麼說:「張虔生一出手就要玩大的;林文伯則是強調累積。」張虔生不設底線的企圖心,在他剛從美國留學回來之後就已展現。當年,他先在台灣股市操作,獲利頗豐,立刻表態希望買下當時最紅的大同公司,無奈遭到公司派拒絕;之後才決定自行跨足電子業,成立日月光。

創業初期,張虔生也是壯志滿滿,一位早年賣設備給日月光的惠普員工回憶,當年日月光才剛成立,張虔生就說,「我的目標是做世界最大的封測集團,所以你們幫日月光規畫的設備,一定要以世界第一為基準。」這位員工說,當年惠普公司上上下下都不相信張虔生的狂傲目標,「沒想到現在真的讓他做到了。」至於林文伯,看待未來的野心不能與張虔生相比;民國六十三年,他在︽新生報︾舉辦的第一屆全國圍棋名人賽獲得冠軍,得到獎金十萬元,他曾回憶,當年一個月薪水僅有四千五百元,但是下一盤圍棋,就有兩千元收入,「我差點成了職業棋士。」與圍棋名人林海峰有姻親關係的林文伯,經常引用對弈之道比擬企業經營,他曾說,「一人下一子,你不可能一步就把對手打倒,要慢慢累積。」「企業經營就像下棋,一步一步地積小勝為大勝。」種種論調,與張虔生的形象大異其趣。

如今,精準剽悍的溫州悍商顯然已把圍棋高手逼入困局,依規定,矽品須在收到公開收購說明書後七日內表態,提出對股東的建議。事實上,從二十一日日月光公布收購計畫後,林文伯已連日舉行會議,緊急與律師及財務顧問商討對策,並且已組成審議委員會,趕在三十一日前給股東一個答案。據了解,儘管日月光的贏面不小,但矽品內部仍透露,「希望股東等到矽品出具建議書,聽聽矽品怎麼說,再決定要不要賣股。」意味著林文伯並未放棄這盤棋。

除此之外,在林文伯曾經說過的「棋盤企業經」裡,其實也有難得帶著騰騰殺氣的這樣一句:「居劣勢時,你要想辦法讓對手一起死,這樣,或許還有逆轉機會。」這句話會不會演變為矽品面對日月光的逆襲策略?這盤棋,值得好好看下去。

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8月21日現身證交所,說明公開收購矽品股權計畫。

矽品經營團隊手握股權約6%,面對日月光計畫拿下25%的股權,業界知名的圍棋高手——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下一步棋該怎麼走,外界都在看。

封測雙雄整合 是否能達陣?

矽品日月光

311.64資本額(億元)789.31 1984年成立時間1984年1249.7市值(億元,至8/25)2573.2 420.45上半年營收(億元)1348.83 62.91上半年稅後淨利(億元)84.54 27.22Q2毛利率(%)16.47 2.02上半年EPS(元)1.06 281帳上現金(億元)542 新竹、台中、彰化、蘇州生產據點高雄、桃園、上海、蘇州、昆山、威海、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高通、聯發科、海思、博通客戶蘋果、高通、聯發科、博通

矽品董事長 林文伯

日月光董事長 張虔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5

【電子】儲能“黑科技”——超級電容品行業爆發時點來臨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064&summary=

【電子】儲能“黑科技”——超級電容品行業爆發時點來臨

能大規模產業化時點即將到來


一般而言,儲能主要是指電能的儲存。2014年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儲能首次被明確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和“20個重點創新斱向”之一,但是仍文字的表述也可以看出,這次國家對儲能的關註更傾向於技術和創新層面,在政策層面政府對儲能技術發展的重視程度還進進不夠,尤其在電力領域的應用方面,儲能通常只能作為新能源、微電網、電動汽車、配電網等系統中的附屬產品出現,其推進速度較為遲緩。


2015年以來,我國連續出臺多項支持儲能發展的政策,2016年尤為密集。我們認為,國家正高度重視儲能行業的發展,儲能大觃模產業化時點即將到來。



我們有必要對儲能的方式迚行一下劃分,一般而言,儲能可以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


物理儲能,主要是指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


化學儲能,主要是指鉛酸電池、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鈉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


電磁儲能,主要是指超導電磁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等。



超級電容器簡介和基本原理


根據我們的研究和調研發現,除了現在市場關註度較高的鋰電池之外,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儲能方式,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超級電容器不同於傳統的化學電源,是一種介於傳統電容器與電池之間、具有特殊性能的電源。按照原理進行劃分,超級電容器分為雙電層電容器和贗電容器。目前來看,雙電層超級電容器的技術更為成熟,在市場上已經逐步推廣,所以現在市場上所說的超級電容器一般指的就是雙電層電容器。



雙電層超級電容器主要依靠雙電層和氧化還原假電容電荷儲存電能,當外加電壓添加到超級電容器的兩個極板上時,極板的正電極開始存儲正電荷,同時負極板開始存儲負電荷,在超級電容器兩極板上電荷產生的電場的作用下,電解液與電極間的界面上就會形成相反的電荷,以平衡電解液內部的電場,這種正電荷與負電荷在兩個不同相之間的接觸面上,以正負電荷之間極短間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因此電容量非常大。



但是,在雙電層超級電容器儲能的過程中幵不發生化學反應,這種儲能過程是可逆的,也正因為此超級電容器可以反複充放電數十萬次。


總結起來,超級電容器具有如下特點:


充電速度快,充電10秒~10分鐘可達到其額定容量的95%以上;


循環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使用次數可達1~50萬次,沒有“記憶效應”;


大電流放電能力超強,能量轉換效率高,過程損失小,大電流能量循環效率≥90%;


功率密度高,可達300W/KG~5000W/KG,相當於電池的5~10倍;


產品原材料構成、生產、使用、儲存以及拆解過程均沒有汙染,是理想的綠色環保電源;


超低溫特性好,溫度範圍寬-40℃~+70℃;


檢測方便,剩余電量可直接讀出;


也正是因為超級電容器所具有的上述特點,超級電容器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超級電容器應用領域廣泛


在談超級電容器的應用之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仍目前來看,超級電容器的出現和推廣不是為了去取代電池,因為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都各自具有獨立的特性:超級電容器充放電時間快,但是儲電量較少,電池充放電時間比較長,儲電量相對於超級電容器要多。舉個例子來講電池相當於大象,超級電容器相當於豹子。


超級電容器可以廣泛應用於輔助峰值功率、備用電源、存儲再生能量、替代電源等不同的應用場景,在交通運輸、工業控制、風光収電、智能三表、電動工具、軍工等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交通運輸領域


交通運輸用超級電容器將是支撐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超級電容器突出的特點使其可在許多領域包括新能源車中廣泛使用。


汽車


在汽車領域,超級電容器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類:汽車的啟停系統和純超級電容器汽車。


汽車的啟停系統


在汽車工業中,超級電容器在智能啟停控制系統的應用原理是:


①減速或短停車時,將制動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轉換成電能儲存在超級電容器里;


②前進或加速時,電容器則將電能瞬間輸出給智能啟停控制系統中的電機,帶動發動機工作。這樣,在整個啟停過程,汽車沒有油耗,既經濟又環保。因此具備快速充放電的超級電容器成為最佳選擇,也是智能啟停控制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超級電容器在汽車工業上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幵且,該應用能使油耗降低25%-40%,可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在此之前,汽車的啟停系統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蓄電池,在汽車整個生命周期中需要更換多次,而用了超級電容器,在汽車的全生命周期中將不需要在更換。


此類裝有超級電容器的混合動力汽車,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保有量已超過2萬輛,幵且超級電容已被市場的主流車企接受,應用於新能源客車乃大勢所趨。


全部使用超級電容器作為動力源的超級電容器公交車


這種一般應用於城市內的公交車,因為一般而言,城市內公交車線路約為30-40公里,甚至更短,現在超級電容器的續航能力可以達到50-60公里,完全可以滿足城市內公交車的正常運行。


並且,超級電容器作為動力源充電時間非常短,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充電。在這一點上要進進好於電池作為動力源的公交車,因為電池的充電時間往往為幾個小時。


目前,上海市已經有純超級電容器公交車,其他城市,比如南通市也在積極推進超級電容器公交車的運營,預計明年將會通車。


2015年3月,我國交通部發布《兲於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推廣應用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研究推廣應用儲能式超級電容汽車等其他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將達到20萬輛。根據“十三五”觃劃,五年內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並鼓勵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所以我們預計,在汽車行業,超級電容器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軌道交通


超級電容器應用在軌道車輛制動的時候,回收制動能量,存儲於超級電容器中,當車輛再加速時,超級電容器將這些能量釋放出來,起到節能的作用。


在城市軌道交通,特別是有軌電車也出現了快速增長,截至到今年有5條線路采用超級電容作為主供電的運營。特別的,2016年8月1日,中國首列完全自主化全線無接觸網“超級電容”現代有軌電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該車以9500法拉“超級電容”儲能供電,車輛在制動時能將85%以上的制動能量回收反饋至超級電容形成電能儲存,實現能量循環利用。


AGV物流搬運車


AGV物流搬運車可以使用超級電容器作為能源裝置,據我們調研了解到,東風二汽內部有1000-1500輛這種AGV物流搬運車,像這種AGV物流搬運車之前用的一般都是鉛酸電池,所以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充電時間比較長,並且安全性也不好,而且充電過程會占用很大的場地。


AGV物流搬運車運用了超級電容器作為能源裝置後,充電不到1分鐘,大概在裝卸貨物的時候就可以完成充電,不會収生因為集中充電導致的安全性問題和占據較大空間問題。


目前,蘇寧也在嘗試這方面的應用,我們認為,物流中心、倉儲中心的車都會比較多的用到AGV物流搬運車,所以未來這塊市場比較大,值得期待。


高爾夫球車、機場擺渡車


此外,像高爾夫球車、機場擺渡車這樣的在特定區域內行駛的車輛,因為運行距離較短,也完全可以使用超級電容器作為能源供應器件。


軍用交通工具及重型卡車


軍事用途的載重卡車、裝甲車輛、電動車輛在惡劣條件下,如啟動、爬坡、剎車等過程,也可以使用電池與超極電容器組合的動力裝置,即混合動力系統。


目前已經有超級電容器的公司在進行將超級電容器應用到軍用交通工具及重型卡車上的認定。


新能源領域


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系統中電力供給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差異,在風速較低的時候,發出的有功功率不足,在風速較大的時候,又存在過多富余能量,波動較大。采用儲能系統則可以補充風力發電機輸出的有功功率,存儲過多富余的能量,通過電力的控制、調節、分配,可以實現對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相較於其他儲能斱式,作為儲能裝置的超級電容器具有快充快放的特性,可以在幾十秒到數分鐘內完成充電過程,非常適應風力儲能的大電流波動,能在風力強勁的條件下吸收能量,在風力較弱時補充功率的不足放電,仍而能夠熨平風電的波動,實現更有效的並網。


風力發電變槳用超級電容器儲能的基本工作原理為:平時,由風機產生的電能輸入充電機,充電機為超級電容器儲能電源充電,直至超級電容器儲能電源達到額定電壓。當需要風力發電機組工作時,控制系統收出指令,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放電,驅動系統工作。


據我們了解,湖南的湘電集團中的風能發電就已經在使用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我們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的風電企業會用到超級電容器。


光伏發電


跟風力發電一樣,光伏收電過程中也會受天氣影響的輸出波動會影響並網電能質量,而超級電容器儲能技術具有瞬時大功率充放電的特性,能有效平抑波動,穩定其對電網的輸出。


電梯


像電梯這種需要快速制動的設備,電機都不可避克地存在再生發電過程,原來處理這部分多余能量的方法有兩種:


1、增加制動單元和制動電阻將這部分電能消耗在電阻上,變成熱能浪費掉;


2、采用能量回饋裝置將電能反饋至電網,但此方法存在一定諧波幹擾,且用戶不能直接享受節電收益。


將超級電容器應用至電梯後,原本消耗在發熱電阻上的電能儲存起來,當設備負重運行時反饋至變頻器直流母線,供設備優先利用,從而達到綠色、環保、節能的目的。


超級電容器與電梯的結合有如下特點:


高功率、長壽命、免維護,傳統電梯用的是電池,這種一般兩三年就需要換一次


節電率達到30%左右,在需要頻繁制動的場合,節電效果更明顯


據我們調研了解,三菱電梯、國內電梯廠商奧迪斯都正嘗試使用鋰離子超級電容器作為備用電源,預計未來超級電容器將成為電梯的標配。2014年底,全國在運行的電梯大概有360萬臺,而且每年還保持20%的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電梯最多的國家,所以應用在電梯的超級電容器的市場觃模預計會很大。


港口機械


現在已經有利用超級電容器的港口集裝箱牽引車,它的主要工作機構有起升機構、小車機構和大車機構。起升機構在起升時耗電,由柴油収電機組供給,下降時其勢能轉換成電能反饋給輪胎式龍門集裝箱起重機,小車機構和大車機構在驅動和運行時耗電,在制動時反饋電能給輪胎式龍門集裝箱起重機。


這種港口集裝箱牽引車的特征在於,由柴油發電機組収出的三相交流電源經過交流變頻器的整流裝置,轉換成直流電源DC,DC電源通過交流變頻器中的變頻裝置,將DC電源轉換成頻率和電壓可控的交流電源AC,用於驅動起升、大車或者小車機構;將超級電容幵聯在DC電源總線上,利用DC總線監測電壓變化範圍,在電壓上升時充電,在電壓下降時放電,隨著超級電容不斷放電,其端電壓下降,DC總線電壓跟著下降,當檢測到此電壓低於柴油發電機組的電源整流電壓時,柴油發電機組開始參與供電,在制動時反饋電能給超級電容,超級電容不斷得到反饋的能量充電,又不斷地釋放電能;當輪胎式龍門集裝箱起重機的工作機構處於再生反饋狀態時,機構將能量反饋到DC總線上,DC總線電壓在電壓變化範圍內逐步上升,使超級電容不斷吸收電能;當DC電壓由工作機構電機再生反饋電能引起上升時,超級電容進入充電狀態,隨著超級電容不斷充電,其端電壓上升,DC總線電壓跟著上升,所有機構的反饋能量都被超級電容吸收。利用大容量超級電容器,可以短周期大電流充電和放電,在起動時能迅速大電流放電,下降時能迅速大電流充電,將能量吸收,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


據我們調研所知,振華港機生產的港口機械現在用的主要是鉛酸電池,因為鉛酸電池的特性,需要一年多就更換一次,現在正在試驗運用超級電容器來代替鉛酸電池,我們認為,未來超級電容器在港口機械上的應用會推廣起來。


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場地非常龐大,並且運行過程伴隨著大量的用電,通過使用超級電容器,可以實現整個數據中心的快速啟動,可以將啟動時間提高至17-18秒。幵且,如果收生斷電,也可以有效防止數據的丟失。數據中心與超級電容器的組合對於大數據的收展,特別是對於軍方而言,意義重大。


根據我們的調研,有生產超級電容器的廠家正在跟大數據公司進行協商。


其他消費電子領域


目前一些超級電容器在一些如數碼相機、掌上電腦和無線電話等消費電子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列舉了幾個簡單的用途:



政策積極推動、技術逐步完善


我國積極推動超級電容器的發展


一直以來,我國也在積極推動超級電容器的發展,2006年、2007年仍技術上強調了重視超級電容器的發展,之後出臺了要對超級電容器應用進行補貼的政策,並且首個超級電容器基礎標準和材料方面的首個行業標準相繼出臺。



4.2技術層面不斷實現突破


在技術層面,也不斷取得突破,這些突破一方面是在超級電容器的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在商業化方面普及的推進。



市場規模激增,進口替代空間較大


市場規模激增,發展潛力巨大


從全球來看,2015年全球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達到173億美元。據Navigant預計,2014年到2023年超級電容器市場將增長約2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9%,可見超級電容器市場的潛力巨大。



從國內來看,國內超級電容器的市場規模逐年提升,可以看到2012-2015年間,國內超級電容器的市場規模仍19.4億元增長到超過70億元,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也應該看到國內電容器的市場規模只占到全球市場規模的7%左右。



國內後來居上,存進口替代空間


國外生產超級電容器廠商基本情況


國外研究超級電容器起步較早,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在超級電容器的產業化斱面,美國、日本、俄羅斯、瑞士、韓國、法國的一些公司憑借多年的研究開収和技術積累,目前處於領先地位。國外主要的生產企業有:美國的Maxwell公司,俄羅斯的Econd公司、Elit公司,日本的Elna公司、Panasonic公司、Nec-Tokin公司,韓國的Ness公司、Korchip公司、Nuintek公司等。


2014年Maxwell總營收中有48%來自於中國市場,主要是城市混合動力客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據統計,Maxwell在中國超容混合動力客車的保有量已超過一萬輛,宇通,金龍、金旅、海栺、南車等國內知名的十多家車企都已將超級電容成功應用於新能源汽車上。幵且,目前國內對超級電容的新能源汽車主流應用在客車領域,供應商除了Maxwell還包括國外超級電容廠商Nesscap,Korchip,VinaTech。


國內有望發力,存進口替代空間


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國內仍事大容量超級電容器研發的廠家共有50多家,然而,能夠批量生產幵達到實用化水平的廠家只有10多家,例如上海奧威科技、哈爾濱巨容新能源、遼寧百納電氣、北京合眾匯能、北京集星科技、錦州凱美能源、深圳今朝時代等公司。其中,上海奧威科技開収有限公司開収的“車用超級電容器”,在技術水平上已經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媲美,甚至在一些特性上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達到了同類產品的國際領先水平。


在看到超級電容器廣闊的發展前景後,江海股份、銅峰電子等公司也紛紛介入超級電容器領域。就目前來看,國產超級電容器占有中國市場60%-70%的份額,剩余30%-40%的市場被國外的超級電容器生產廠商占據。我們相信,隨著國內生產廠商技術的完善提高和規模化效應的逐步體現,將會越來越多的替代對超級電容器的進口。


超級電容器概念股


我們對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進行了篩選,可以看到,超級電容器相關的概念股有:江蘇國泰、江海股份、法拉電子、銅峰電子、新宙邦、風華高科、赫美集團和新築股份,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投資建議


超級電容器應用領域廣泛,並且能有效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技術的不斷升級,我們認為超級電容器市場爆發時點即將來臨,超級電容器概念股處於配置良機,建議關註定增8個億做超級電容器的江海股份,市值小、彈性大的銅峰電子,以及控股奧威科技的新築股份。


風險提示


超級電容器推廣不達預期風險、國家政策風險、市場系統性風險。(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40

中介機構關鍵時點集體“下船” *ST新都遭遇“退市令”

在恢複上市路上垂死掙紮兩年的*ST新都(000033.SZ)終究走向了退市的結局。5月17日晚間,該公司公告稱,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對*ST新都作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

深交所表示,*ST新都在披露2015年年報後提出恢複上市申請,深交所於2016年5月9日正式受理了該申請。受理後,深交所依法依規開展審核工作,並就高爾夫物業租金收入會計處理合規性、預計負債計提充分性、子公司業績真實性等重點關註問題進行調查核實。

而就在關鍵時點給*ST新都“致命一擊”的是會計師事務所一紙將租金收入由經常性損益調為非經常性損益的告知函,隨之保薦機構和另一會計師事務所也陸續“下船”,不再為*ST新都恢複上市背書。在多方面業內人士看來,監管趨嚴可能是核心的原因。

而追蹤朔源,*ST新都走到如今地步的背後原罪是前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前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等關聯方借款違規擔保。這也成為貫穿著*ST新都恢複上市路上一直未能擺脫的障礙,甚至引發多方資本暗戰。

如今被退市後的*ST新都股票將自2017年5月24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股票的證券簡稱將變更為“新都退”,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10%。該公司股票將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的四十五個交易日內,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

退市前夕的“致命一擊”

在恢複上市之路上緩行兩年的*ST新都,終究等來的還是監管層的退市令。而在*ST新都被蓋棺定論為退市的前夕,會計師事務所一紙將租金收入由經常性損益調為非經常性損益的告知函,將*ST新都等待恢複上市的美夢擊碎。

4月25日,*ST新都收到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湖南分所(下稱“天健湖南所”)來函。該函稱,應相關監管機構的要求,該所對*ST新都在2015年度財務報表中確認的2014年租賃期的高爾夫物業租金收入作為2015年度經常性損益事項進行了審慎核查,根據相關規定,該高爾夫租金收入雖與政策經營業務相關,但鑒於其收入確認的背景及特殊性質,具有偶發性,應被視為非經常性損益。

這樣的會計調整於*ST新都而言可謂是“致命一擊”。因2013年、2014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ST新都走上了暫停上市之路,恢複上市的“救命稻草”就在於2015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及扣非後的凈利潤均為正值,而如今將2950萬元的高爾夫租金收入確認為非經營性損益,這意味著調整後*ST新都2015年扣非後凈利潤將由盈轉虧。該公司2015年扣非後凈利潤原本為1493.7萬元。

而且當時的*ST新都處在恢複上市的關鍵時點。 2016年5月3日,該公司董事會向深交所提出了公司股票恢複上市的申請。深交所於2016年5月9日正式受理了上述申請。2016年7月11日,*ST新都接到通知,深交所提請相關機構對該公司恢複上市相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但此後便一直未有核查結果。

“來函所述事項對公司股票恢複上市工作影響巨大。”*ST新都緊接著便發出該公司股票可能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稱,如調整後該公司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負,根據規定,該公司股票將終止上市。

天健湖南所的此舉也引來深交所的關註,*ST新都在回應中則表示,不認可天健湖南所的來函,主要辯解理由在於,惠州高爾夫會所房產租賃期有10年,2014年度涵蓋於該租賃期限內,高爾夫物業租金收入具有一貫性,應視為經常性損益;且“自有場地出租”業務為該公司酒店經營以來一直是存續業務;同時搬出此前聘請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複核說明,認為將高爾夫租金收入作為2015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保薦機構和另一會計師事務所也紛紛“下船”,不願為*ST新都恢複上市背書。就在*ST新都發布回複公告的同日(4月28日),大信會計師事務所也向其發出了同樣的業績調整告知函;當日,該公司股票恢複上市保薦機構廣發證券也發函表示,已向深交所申請撤回關於*ST新都恢複上市申請相關的文件,這意味著*ST新都恢複上市的關鍵階段面臨無保薦機構的尷尬局面。

“監管趨嚴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更加保守了。”一位滬上的證券維權律師看待中介機構行為時表示。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中介結構突然出具跟之前不一樣的意見,有可能是因為上市公司本身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存在問題,也可能中介機構出於自保而突然變更意見,“根本的問題可能還是跟近兩年監管的趨嚴有關系”。

因不滿兩會計師事務所前後發布兩份截然相反的審計報告以及保薦機構的行為,近期*ST新都陸續向上述三方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但這依舊未能填補投資者對*ST新都退市的擔憂,就在市場議論*ST新都會否退市之時,該公司於5月15日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退市已成定局。”成為大多數市場人士的判斷,但是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還是之後退市則成為一大疑問。對此,多位證券維權律師當時便表示,退市與被立案調查並不矛盾,只要符合退市條件,立案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也可以退市。

5月24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

對於*ST新都的多數投資者而言,該公司股票的退市結局仍舊有些突然和不知所措。如何處理手中的股票無疑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公告,*ST新都股票將自2017年5月24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股票的證券簡稱將變更為“新都退”,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10%,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6日,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間的全天停牌不計入退市整理期。該公司因特殊原因向深交所申請股票全天停牌的累計停牌天數不超過五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有投資者也對在30個交易日能否清空所持有股票表示擔心,“如果連續跌停則很難賣出股票。”“算好價格每天掛單賣吧。”也有投資者無奈表示。此外,也有些投資者希望能夠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

另有投資者提出建議,*ST新都退市之後,此前重整投資人進行的重組也將宣告失敗,這樣希望能將新都酒店還給股東,將酒店資產進行拍賣之後所得資金扣除之前重整投資人所還債務,剩余的則用來賠償投資者。

一位滬上的證券維權律師表示,目前證監會已對*ST新都進行立案調查,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後,投資者可以通過這個前置條件進行索賠。

在退市整理期,*ST新都仍需要對退市整理期的交易安排和股票將被摘牌的風險進行充分披露,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並保證所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

根據相關規則,*ST新都股票將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的四十五個交易日內,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深交所方面表示,屆時將督促*ST新都充分披露股票終止上市後投資者辦理股份確權、登記和托管的安排,公司聯系方式和了解公司信息的途徑,以保障投資者權益。

此外,*ST新都目前正在籌劃的擬以現金增資方式取得廣州銘誠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 51%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也因該公司股票終止上市而自動終止。

“對於達到退市條件的公司,堅決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嚴格落實並不斷完善退市制度,推進退市制度常態化,形成“有序進退”的市場秩序。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86

現時點拆售劏舖 不足100呎270萬起

1 : GS(14)@2016-11-28 08:05:25

【明報專訊】政府針對住宅市場加推新辣稅,部分資金流入車位及細價舖位市場。其中由資深投資者林子峰持有的油麻地彌敦道530至538號現時點商場1樓及2樓十多間舖位,舖位面積介乎約98至288方呎,目前叫價介乎270萬至500萬元放售,折合呎價約17,361至27,551元。

呎價約1.7萬至2.7萬

資料顯示,林氏於2014年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方式,購入商場1 及2 樓共122個舖位,購入價為2.55億元,及後拆售入場價由50萬元起,售出近百個舖,涉3.6億元。美聯旺舖區域營業董事游院玲表示,現時點商場為玩具主題商場、模型發燒友集中地。每月租金介乎約12,000至25,000元,若按業主目前叫價,收租回報可高達約5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43&issue=20161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