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报纸的信赖来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8/zNMDAwMDE4MjUzNA.html


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最新做了一项研究,根据它的调查报告显示,“比起其他任何媒体,消费者更信赖报纸。有66%的人形容报纸广 告‘能提供有效信息且令人信服’,相比之下,仅有12%的人对网络广告持类似观点”。这项调查是对英国新闻消费者所做的,但似乎给全球报业都能提供信心上 的支持。

这项调查没有提供纵向的比较,也就是对于报业人们历年的信任度。不过,与横向的网络广告的比较也已经让人颇可玩味。

先 不谈广告,我的确注意到报纸即使在中国,信赖度也比网络高一些。好几次CNNIC的相关调查,都反映类似BBS或Blog的2.0式内容的可信赖度低于门 户网站。而所谓门户网站的内容,其实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媒体(报纸或杂志)。从这些数据表明,的确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传媒组织而不是个人发布的信息。

另 外一个证据是来自于本人的微博使用体验,我注意到人们在微博上发一条信息如果注明一个源出处,会得到更多响应。而这些源出处通常都指向一个门户网站的内容 页面(storypage),在这张内容页面中,“出处:×××报”赫然可见。相反的是,如果源出处是指向一个bbs的帖子,通常就会有人用“求证”的回 复以表示将信将疑。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对信赖这两个字的思考。对内容的信赖,说到底是来自于对某一群人的信任。对于2.0网络的信任其实是一 种特定的信任:信任这个blogger或这个bbs里的id,这种信任建立在长期阅读和关注的基础上。而信任一份媒体则是一种一般的信任。对某个 blogger或id毫不熟悉的读者信任内容的可能性就比较低,而从未看过这份报纸但偶尔看到了其中的内容,信任度相对而言还是较高的。但原因何在呢?

第 一个逻辑上的推断是,人们认为有体系的传媒组织可以招募到更专业、更客观行事的人才。面试招聘见习这类一层层的劳动力筛选本身就是一种把关。经过人的素质 上的把关,再加上传媒组织生产内容时的把关,会使得内容在普遍意义上变得更为可信一些。

第二个逻辑推断是,历史越悠久的传媒组织可信赖度越 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是,传统媒体有点像贵族,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有点像暴发户。在一般人的习惯思维里,贵族的话相对于暴发户的话,来得更为可信一些。而 网络媒体本身对商业模式的过分关注,让人们对它的内容是否中立客观,也疑虑重重。相反的是,报业的内容生产者们,很少聚集起来高调讨论商业模式这档子事。

第 三点则来自于一种反向思考,Blog或bbs上发布一条与事实出入较大的信息,发布者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传统媒体上发表一篇被证实为谣言 的文章,相关记者或编辑将面临巨大的职业风险。这一点其实很诡异,因为从实际的传播影响范围而言,有些blog或bbs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一些报刊杂志 的。但由于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赖,影响范围不如网络媒体的传统媒体,或许,影响力其实是高的。这一推断上的“事实”反过来让人们觉得专业内容生产者存在巨 大的职业风险而不得不小心从事。

最后一点其实最关键,那就是和形式有关。纸质媒体的形式之一是“想象中的稀缺性”,一张报纸哪怕是一百版, 数量也是有限的,但网站的网页,则是随需随造或可随意拉长,看上去不具备任何稀缺性。稀缺性使得人们推断报纸会精选内容,查无实证或证据不足的内容轻易不 会消耗那么稀缺的版面。

之所以最后一点很关键,就在于广告的投放。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广告投放所需要的媒介平台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广 告主,网络媒体总是可以找到页面来投放这个广告。但对于传统媒体,它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因为广告所需要承载的介质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越是出价高的广告 越容易得到稀缺的版面,从而证明广告主的实力,而有实力的广告主通常可以被视为可信的广告主。这属于一种其实经不起推敲的“常识”,但的确存在于现实中。

如 果这些原因成立的话,那么,对于传媒而言必备的“规模”似乎需要再行推敲一下——特指内容规模,不是受众规模。比拼内容的庞大,传统媒体怕是永远落在下 风。厚厚一叠的报纸,版面扩张越烈,就在自毁那份“想象中的稀缺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适当地保持一份稀缺式的饥渴,是否很有必要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48

日本首相助理訪美,稱安倍是特朗普最值得信賴的領導人

據日本共同社15日報道,正在美國訪問的日本首相助理河井克行14日在首都華盛頓與被視為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關系親厚的國家安全局(NSA)前局長斯塔德曼舉行會談,轉達了“希望迅速與特朗普建立最高水平的個人間信賴關系”這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想法。河井在會談後向媒體透露了上述消息。

日本首相助理會晤特朗普親信為安倍鋪路(圖:共同社)

斯塔德曼是應邀擔任特朗普選舉期間高級顧問的中央情報局(CIA)前局長伍爾西的親信。河井在會談時強調稱:“對特朗普而言,世界領導人中比安倍首相還要真正值得信賴的領導人別無他人。”

有關特朗普主張的增加日方對駐日美軍駐留經費負擔和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等,河井介紹稱“政權交接小組的成員構成還是個未知數,提出的政策也處於未知階段”,表示會談並未涉及細節。據悉,河井與政權交接小組正就15日以後舉行的雙邊會談展開協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46

與特朗普紐約會談後,安倍稱確信雙方能構建信賴關系

當地時間17日傍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紐約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舉行了約1個半小時的會談。

據日本共同社18日報道,會談後,安倍向記者表示:“兩人敞開胸襟,進行了坦率交談。這是雙方都確信能構建信賴關系的會談。”

報道稱,安倍沒有提及會談內容,但雙方可能確認了亞太地區牢固日美同盟的重要性。

安倍與特朗普在紐約進行會談

不過,共同社分析稱,雙方可能未就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及駐日美軍駐留經費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會談似乎未涉及促使特朗普修改其在大選期間的發言,解決日美間懸而未決問題被延後再議。

安倍在會談中可能說明稱,自由貿易帶來的經濟增長也有利於美國的利益,而不僅是日本,此外或許還告知了日本將主導TPP盡快生效的想法。

安倍就此次會談表示:“我介紹了基本的想法。雙方就各種課題進行了討論。”他還稱雙方就“在兩人合適的時間再次會晤,在更廣範圍內,展開更深入的交流達成了一致”。

安倍與特朗普會面後出席新聞發布會

此次會談地點是特朗普居住地——曼哈頓的特朗普大廈。據日本外務省介紹,這是特朗普當選總統後首次與外國首腦會談。

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曾多次對日本做出嚴厲表態。報道稱,雖然日本政府內有樂觀意見認為他一旦上任就會轉向現實路線,但對於將日美同盟視為日本外交基軸、希望通過TPP由兩國制定亞太地區新自由貿易規則的安倍政府而言,可謂留下了不穩定因素。

安倍10日與特朗普電話會談時,詢問了在秘魯舉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前訪問美國、直接會談的意向,特朗普方面回應了這一要求。會談因此得以早日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89

【米芝蓮以外】韓遊必讀 當地人都信賴的兩大美食指南

1 : GS(14)@2016-11-08 05:46:23

張昊圭希望讓博客由心而發的寫出食評,並依他們的推介出了兩本地道的美食指南。



忘了從何時開始,每年的米芝蓮都成為飲食界盛事。他們稱呼那本深紅色的指南為「美食聖經」,然後像湊熱鬧般跟着指南去訪尋美食。今年米芝蓮首次推出首爾的美食指南,彷彿引證韓國美食終於打入世界之列。然而打入米芝蓮的餐廳(不管是星級餐廳還是車胎人推介),卻未必如實反映韓國人喜好。如果你有一顆強烈好奇心,想要嘗嘗韓國地道餐廳,不如參考這兩款連當地人也信賴的美食指南?



在韓國生活過的人,或者會聽過Weble的名字。他們是韓國一家市場企劃公司,自2009年開始,他們卻開始一個名為「Green Review」的活動。韓國和香港一樣,網絡充斥打手,Weable的老闆張昊圭卻希望透過此活動來重建大眾對於博客的信任。2014年,他們還出版了一本名為「首爾排隊美食TOP100」的書,用嚴格的投票和評審選出了100間首爾知名的人氣餐廳。「我們辦這活動就是希望真實呈現博客的食評。」張昊圭向我們解釋,在韓國很難判斷博客是否受僱於餐廳或是其它公司。因此他們先在網絡招募了五百位博客,每一位都在他們的網站留下超過五十篇食評。然後他們再請五位專業的美食家從中挑了一百位博客。「我們會邀請博客推薦五十間首爾的餐廳,然後進行投票。」他說。換句話說,他們需要整理五千間餐廳的資料,「這就是最麻煩的地方。」他笑說,看到那堆餐廳的名字都覺得頭痛,而且遇到同票數的餐廳,他們又會再重新進行投票。根據票數,他們就排出了一百間人氣餐廳,另外還請專業的美食家去試吃這一百間餐廳,再給予自己的評價,「我們希望讀者也能看到客觀且專業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吹捧大眾喜歡的餐廳。」我翻開那粉紅色的中譯本,卻只有六間餐廳打入米芝蓮的車胎人推介。「這張名單其實有好多都是很有名的餐廳。」張昊圭認為米芝蓮或許也是很好的指標,卻未必完全反映韓國人的口味。「我那本書裏面,我最喜歡就是第七位的密臺,可是它卻不在(米芝蓮車胎人推介)名單上。」他有點無奈的說,「不過我相信下次他一定會上榜的。」他又向我們推薦書中排名第三的滿足豬腳店,「我覺得旅客一定要試一下韓國的豬腳料理。」這間餐廳在米芝蓮的車胎人推介也榜上有名,「平常晚上都有很多人排隊,但中午卻會比較少人。」他說。如果說Weble是想用投票活動,來挽回大眾對博客的信任,那Dining Code就是想透過收集數據,來呈現100%真實的試食報告。Dining Code是韓國一間Startup公司,我在他們的網站看到兩邊的排名,左邊的是最熱門搜尋的關鍵字,譬如是江南區或是適合約會的餐廳;右邊的就是根據餐廳的瀏覽次數,實時反映每間餐廳的排名。如果單進去,還會看到每間餐廳有多少個正或是負評,感覺就像我們的Openrice一樣。老闆申孝燮原在韓國弘益大學教授電腦科學。「有次我和朋友聚餐,於是去Naver找一些餐廳的食評卻發覺資料很雜亂,根本找不到哪一家餐廳最受歡迎。」他微笑道。後來他花了五年時間,用電腦收集並分析了一千萬篇博文,終於看到些眉頭,「如果是饍稿的話,一般餐廳都有特定的字眼或是Hashtag,」他向我們解說,「而且那些博文一般不會有太多人點讚,或是留言。」這聽起來雖然簡單,但得出那關鍵字的名單卻不是甚麼容易的事。不過這網站卻沒來由的收到大量海外用戶的攻擊,申孝燮在沒辦法之下,惟有關閉海外用戶的瀏覽。「不過香港的朋友也可以下載我們的APP看。」他說,雖然APP暫時只有韓語,不過海外用戶還是可以透過Google Translate來翻譯內容,而且他們現在也在研發中文的版本,相信不久後就會研發成功。記者:黃映嫚
攝影:周芝瑩


其中一本更被翻譯成中文版本,讓遊客也能找到當地的人氣美食。

書中100間餐廳裏,張昊圭就向我們推薦這間位於小巷裏的滿足豬腳店。

豬腳用了五種香料醃製,肉夠軟腍,沾醋吃更鮮甜多汁。


他們最近還出了一本釜山和濟州島的美食指南,讓當地人介紹連韓國人也不知道的隱世美食。

Dining code至今已有超過一百萬用戶,老闆申孝燮希望借此為韓國人提供一個資料更齊全的食評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08/19826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4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